第五章 GPS台站连续观测
第一节 观测对象及其技术要求
第1条 观测对象。
1.GPS连续观测站观测的是GPS观测站到GPS卫星间的距离,其观测量为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到GPS卫星的码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站站间的几何关系及其随时间的相对变化由多个GPS连续观测站的同步观测结果计算得到。
_ 2.观测量单位。伪距:m;载波相位:周。
第2条 技术要求。
1. 分辨率:伪距为伪随机码码元长度的0.01m;载波相位为载波波长的0.01周。
2.观测精度:伪距优于±0.2m;载波相位优于±0.01周。
3.采样率:日常观测每30秒1次,应急观测不低于每秒1次。
第二节 观测场地与装置系统
_ 第3条 观测站勘选。GPS连续观测站建立在主要构造块体稳定部位,避开断层破碎带或其它地质构造不稳定区;避开采矿、油气开采区、地下水漏斗沉降区等;高于水淹线,高于所在地地下水位;距铁路200m,距公路50m;距高压线100m以外;避开强磁场、无线电电台、微波站、多路径效应等电磁干扰; 各方向水平视线高度角15o以上无阻挡物,特殊地区放宽到局部(水平视角累计不超过60o范围)水平视线高度角25o以上无阻挡物。
第4条_ 装置系统设计。
_ 1.观测室与工作室。 GPS连续观测站建造专用观测室及工作室。观测室与工作室分建时,通信电缆长度≤500m,通信电缆埋地深≥0.3m。观测室内埋设一等水准和重力标志,并在GPS连续观测站试运行期间联测。
_ 2.观测墩。观测墩建在观测室内基岩上。观测墩周围应有5~10cm的隔震槽,墩顶高出观测室,观测墩高出地面2~5m,顶面长宽均应≥0.4m。
第三节_ 环境要求
第5条 观测环境的维护。
1.保持观测站勘选时的要求。台址3km范围内不得进行深层抽、注水,采石爆破,筑堤建水库。
2.工作环境。观测室温度-30℃~+55℃,工作室温度0℃~+30℃。观测室与工作室防潮防尘。
第6条_ 供电与防雷。
_ 1.观测室与工作室具备220V交流电供电能力;观测室配备太阳能电源,工作室配备不间断电源。
_ 2.观测室与工作室安装室外防雷设备,地线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室内电源电缆和通信电缆安装防浪涌设备并接地。
第6条 数据通信。
有条件的观测站首选卫星通信设备,备选有线通信公用网,实现数据通信。不具备卫星通信条件的观测站可只采用有线通信公用网实现数据通信。
第四节 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第8条 GPS接收机技术要求。
_ 1.标称精度,固定误差不大于5mm,相对误差不大于1×10-6。
_ 2.有足够的通道能同时接收不少于8个GPS卫星全部频率的C/A码伪距、P码伪距、全波长载波相位观测值。
_ 3.最小数据采样间隔≤0.5s。
_ 4.接收机晶振的稳定性≥1×10-8。
_ 5.数据存储介质至少能存储不少于8个卫星的、以30s采样间隔、240小时连续观测的数据。
_ 6.可连接计算机,能以压缩格式(二进制)以不低于19.2 kb/s的速率下载数据,数据下载时仍能进行卫星连续观测和数据记录。
_ 7.在-30℃~+55℃及相对湿度0%~100%的环境下能长期连续正常工作。
_ 8.可用直流电供电,并可同时用电压200V~240V的交流电供电。
_ 9.具备外接频标接口。
第9条 接收机天线技术要求。
_ 1.抗多路径效应干扰。
_ 2.在-40℃~+65℃及相对湿度0%~100%的环境下能长期连续正常工作。
_ 3.天线相位中心稳定,非零相位中心天线有方向标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