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 > 华东理工大学关于印发《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 华东理工大学关于印发《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7-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大学生创新性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家委员会”)。由国家教学名师任组长,成员由各学院推荐的学术专家组成。负 大创计划”项目的评审、检查、指导和验收等相关工作。
    各学院成立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简称“工作组”),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担任组长,学工委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学生工作的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组成。负 院(系)的“大创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包括 发动、申报评审、导师选聘、运行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三章 项目的申报和立项
    第六条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立项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大创计划”项目级别分为:国家级、市级和 ;项目内容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
    (1)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七条 项目申请对象
    (1)具有华东理工大学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均可申请,原则上以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为主。立项资助对象是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自主创业有浓厚兴 敢于探索和实践,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
    (2)项目申请者为个人或者团队,申请人一次只能参加一个项目,不能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创新训练项目鼓励项目组成员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项目团队一般不超过4人。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团队一般为4—6人。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年级联合申报。
    第八条 项目申报要求
    (1)项目可通过两种方式产生。其一,基于学生个人兴 爱好和创意而提出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自行组队、独立申报;其二,依托学 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即USRP、教学科研互动计划、产学合作教育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学科竞赛等)和高水平科研团队,优选一批有创意、有特色、适合学生独立开展的课题,供学生选择申报。
    (2)项目选择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与社会、生产、科研等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市场推广前景广阔。申请项目人或团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
    (3)每个项目配备至少1-2名指导教师,可由学生自聘或由学校推荐。指导教师必须具有指导项目研究所需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还应有可靠的时间保证和相应的实验条件。指导教师主要负 目的指导、监 。创业实践项目还须配备企业导师。
    第九条 项目申报审批程序
    (1)项目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要求填写《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申报书分三类: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书、创业实践项目申报书),导师审阅并且签署意见,提交项目申请人所在学院。
    (2)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择优确定参加学校评审的项目名单,报学校“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委员会”。
    (3)学校“管理委员会”委托校“专家委员会”对学院报送的项目进行复审,复审通过的项目上网公示。公示无异议,正式发文立项,并上报教育部。
    第四章 项目运行
    第十条 学校将通过总体规划、动态管理、目标控制的方式,有序推进项目的运行。通过校、学院两级的专家组,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和评估,强化过程监控。
    第十一条 项目获批立项后,参与学生既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工作。项目实施过程必须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按照计划完成各项工作。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完成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创业实践项目的完成期限原则上不超过4年。
    第十二条 学校要求在岗的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创计划”项目。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每批只能指导1个项目。
    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指导老师的职 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项目研究所需的场地和设备。定期组织项目组学生讨论和交流。应与我校正式实施的“跃升行动计划”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深造目标,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  华东政法大学教学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  散打教学与训练  高校教学基础知识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