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违法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 课题 全日制聋校初中思品二年级教材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 聋校初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具体事例能说出什么是违法行为及社会危性. 2、情感目标:理解违法行为的危害性的基础上提高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学会用案例和联系思想实际进行分析,指出"一般违法行为无所谓"的错误思想,从情感上引起学生对违法行为的激愤. 3、行为目标: 自觉遵纪守法,以合理安全的方法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使聋生学会用案例和联系思想实际进行分析,自觉遵纪守法,如何用有效安全的 方法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 教学准备 1、案例资料.2、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过程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一组《什么是违法行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醒学生时刻牢记: 法律规范规定可以做的事,才能去做;法律规范规定必须做的事,一定要做;法律规范规定不准做的事,坚决不做.设疑思考引出:什么是违法行为? 教学步骤 (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一组《什么是违法行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醒学生时刻牢记: 法律规范规定可以做的事,才能去做;法律规范规定必须做的事,一定要做;法律规范规定不准做的事,坚决不做.要求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和法规外,更要进一步将自己的法律意识转化为制止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 2.设疑思考:1)什么是违法行为? 2)为什么要制止违法行为? 3)被依法逮捕、判刑的才是违法吗? 3、探索过程: 情景思考:多媒体播放《聋哑人张强犯贩卖毒品罪》《聋哑女犯盗窃罪》 ?????从画面中,你会发现有哪些违法行为?从这一些行为中涉及到哪些相关的法律或法规呢? 4.情景展示:思考:这组图中各违反什么法律?并指出其行为? 板书:一、 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违反国家颁布的法律和其他一切法规的行为. 5. 呈现案例:思考:认真阅读下列案例各违反了什么法律?并说出其危害行为是什么. [案例一]小伟是一位初中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小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教育小伟.而小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制造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小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案例二]酒后乱打119 涉嫌违法被拘留 ;丽水市消防支队日前依法查处一起酒后拨打"119"火警电话、肆意谩骂消防官兵的事件.嫌疑人郑某某被莲都区公安分局依法治安拘留.少数未成年人及社会"酒癫子"经常随意拨打110报警电话,恶意骚扰和报假警,严重影响了正常接处警工作.警方敬告:请勿乱打"110、119、".乱打和恶意骚扰"119""110",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拘留和罚款的处罚 板书: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1)国家、集体、社会的财产受到损失 2)妨害社会的管理活动 3)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4)公民个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 6、违法行为的种类 (一)民事违法行为 就是违法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拾获他人物不还,租住房屋不交租,损害别人名誉等 [案例三]《 拾获他人物不还》 丽水市某中学林某在校园里,不慎将姑母从国外带回来送给他的钢笔弄丢了.该校钟某刚好路过,他拾起钢笔回班上课.林某的同学张某、宋某正好目睹钟某所为.林某得知钢笔被钟某拾到便找他索要,钟某先是佯装不知,后见有人作证,便搪塞说放在笔盒里不知被谁拿走了.学校多次做工作,钟某依然不肯归还.林某便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依据《民法通则》判决钟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林某经济损失200元.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也就是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案例四]吴某,15岁,是某中学负责纪律的副班长,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时潘某说话,吴上去用小棍敲打潘某不小心打在同桌沈某的头上.沈某挨打后就骂吴某,两人并发生撕打,被同学拉开.10月18日中午12点多钟,吴某约沈某在后山谈发生争执的事,沈对吴的"权威"仍不服气,吴某认为沈没有把他这个副班长放在眼里,一拳将沈打倒在水沟里,并用削笔的小刀在沈某颈部划了两刀,当沈某求饶时,吴某又抓起一把土塞进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带将沈某勒死.吴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近,吴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案例五]王某等人虐待生母致其自杀,构成虐待罪 ?被告人王某,男,48岁,某村农民.被告人马某,女,45岁,某村农民,系被告人王某之妻.被告人王某与其兄二人按月轮流负担其母(67岁,丧失劳动能力)的生活费.2003年8月份,被告人王某以收入不足等理由,向其兄提出要求,要其兄独自负担母亲的生活费一年.在向其兄说过此事后,未经其兄、母的同意,被告人王某便拒不负担赡养义务.8月23日早上,其母轮到被告人王某家吃饭,途中与被告人马某相遇,马某便对婆婆进行辱骂,不准其进屋,并将老人推倒在地,8月25日晚上,其母到王某家,见儿子和几个孩子正在吃饭,便哀求儿子给点饭吃.王某未予理睬,老人便自盛了一碗饭,正吃时,马某从外面回来,见状便恶语相加,并冲上去把碗抢下来,随后又将老人打了一顿,赶出门外,8月27日,老人忍无可忍,当众诉冤.之后因生活无着而自杀.王某等人虐待生母致其自杀,构成虐待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小结;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 1、治安管理处罚法 2、交通管理法律法规 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4、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 [案例六] 裸露身体要受治安处罚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汉在浙江省丽水站候车室候车时当众裸露身体,被丽水站公安派出所行政拘留5天. [案例七]工商机关工作人员郑某和李某到赵某经营的餐馆吃饭,饭后要求赵某打折,赵某拒绝,第二天郑某和李某又来到赵某的餐馆,在检查了整个餐馆的营业情况后,认定赵某超范围经营,并当场决定吊销赵某的执照,赵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上诉,一审法院判决撤销工商机关的行政处罚,在规定期限内工商机关没有提出上诉,随后工商机关归还了赵某的营业执照,但是由于工商机关吊销营业致使赵某的餐厅停业1个月,赵某以一个月30天,每天餐馆可以挣300元计算,要求工商机关赔偿9000元,请问赵某的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不合法.按照《行政赔偿法》25条(六)的规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300元是盈利不是必要支出费用 ) 新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建瓯站公安派出所对吴老汉处以行政拘留5天 (三)、刑事违法行为(第二课时讲) 本课小结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表现. 违法行为的种类及特点:1、民事违法行为进制 2、行政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 四、拓展联系: 青年张某原来表现很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坏人来往,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批评教育.但他仍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盗窃他人财物,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他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他人现金200元,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经人民法院审理,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阅读材料请回答: ①请简要分析张某的行为. ②张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五、课后练习 1、找一找:你身边发生的违法行为例子. 2、上网查一查:各种违法行为案例,特别是近几年聋哑人违法行为案例,你要如何预防自己不去做违法行为的事. 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表现. 二、违法行为的种类及特点: 1、民事违法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主要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导入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课件,学生也被色彩纷呈的画面所吸引,看完多媒体课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让他们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在讲授抵制不良诱惑的违法行为时,教师运用讲授法,给学生讲解了几个聋哑人违法犯罪的故事,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故事主人公不能抵制不良诱惑而违法犯罪的原因,去探究拒绝违法犯罪的方法.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去搜集生活中聋哑人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完美融合. 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上课前没有让学生多积累、收集相关材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对课题进行探究学习难度加大. 2、组织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不充分,引导不够,差生参与难度大.没有启发学生很好地对课题展开较深层次的去探究、分析,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展示个性发展. 3、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学习时,课堂纪律有些乱. 本课的需要改进措施有: 1、对于学生自己很难理解的课题,多点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去参与,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去学习,而不是随意放手让学生去探讨、合作,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嘴、动脑,达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的目的. 2、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多一点体验的空间,让学生感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挖掘、探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