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区实验小学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考评指标材料提交表
指标序号:特色指标—③
指标内容:学校办学、文化建设、文明创建特色明显
综合记录:学校始终围绕“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思路,注重内涵发展,用文化发展和谐校园的广度,用文化拓展和谐校园的宽度,用文化挖掘和谐校园的深度。学校“体育节”趣味竞赛活动深受师生的欢迎,鼓励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气勃勃的校园氛围,感受体育的美,体会运动的快乐。每年一届的“科技节”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聪明才智的大舞台。在活动中,通过奇思妙想、动手动脑,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真正地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校“艺术节”为学生的健康、和谐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展示舞台,也为学校形成了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材料目录:
罗列佐证材料的标题
1、整合传统文化精华 构建完善校本课程
2、优秀文化塑品牌 “三类文化”蕴内涵——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全国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申报材料
3、奉贤区实验小学“清雅讲坛”活动掠影
4、积极培育“三类文化” 科学践行课程教学——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自评报告
5、文化引领 走向自觉——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提交部门:校务办 联系人:平辉
材料1
整合传统文化精华 构建完善校本课程
上海奉贤实验小学 金哲民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 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秉承“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育人”的 方略,在加强国家课程执行力,确保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优化基础型课程,细化校本课程,精化探究型课程,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构建出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诵读经典,品味雅韵
儿童在大脑发育的初期,有非常强的吸收能力。立足于这一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有益于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 情趣,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我 合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自身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让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
1.落实课时,创设诗文诵读空间。经典诵读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奠定高远志向,夯实人生根基。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诗文诵读普通拓展课,在三到五年级每周常规安排两个15-20分钟,诵读学校诗文拓展校本教材《诗文诵读》以及《古诗文读本》(一)中的唐诗宋词以及名家名篇,并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在常规课堂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学生从而更快地掌握了古诗文积累的方法。结合两周一 阅览课,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拓展进行诗文阅览,并加以诵读,不断提升学生对诗文的兴趣、赏读能力。
2.自编教材,促进诗文诵读普及。校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是实施校本课程常规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文本保证。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施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古文化底蕴,我校加强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修订和编写工作力度。在大量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校内语文教师精心筛选,选取了历经岁月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经典文字编集成册,并通过几年的学生诵读活动的实践,对诵读篇目不断地删减、调整,以期将最优秀的作品奉献给孩子,用经典去拨动孩子的心灵琴弦,用经典叩开孩子的天赋之门。
3.培训师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学校充分调动其内在动力与追求,努力营造个人实施的环境,鼓励创新、求异、个性化。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校本自培等途径确保师资的落实、到位。自开展诗文诵读校本课程以来,我校一直与上海师范大学古诗文诵读课题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校讲学,对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培训指导,提升了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同时,我们不忘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如派诗文诵读课题组成员参加市级同类研究交流会,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及市、区级经典诵读交流会,扩宽思路,从而真 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
4.开展活动,调动诗文诵读热情。将古诗文诵读活动与学校其它校本课程及各学科进行整合,是我校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比如:与书法课结合,开展四、五年级古诗书法比赛;与德育校本课程《求真》相结合,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与 机课整合,五年级上网浏览古诗文网站,获取古诗文知识。特色教育和古诗德育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学生在直观的画面、美妙的古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搭建诵读的平台。如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形式有阅读欣赏、唱诗、诗配画、看画诵诗、配乐诵诗、古诗接龙、办手抄报等;将学诗诵诗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比如春游过程中,看到山、水、花、草等就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诵读相关的诗,让学生对诗文产生兴
二、求真德育,奠基人生
为了使学校德育发挥最佳效应,学校开发了《求真》德育校本课程。两年来,学校落实“求真教育”,将求真教育理念转化为全员认同的观念和实实在在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全面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1.打造“求真”雏形。以校训“求真、勤勉、尽 为依据,学校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建设了适应学生需求又符合学校优势的德育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遵循与专题教育的开展相结合的原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结合的原则,与校外及社区人 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等。两年来,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教育求真故事。
2.打磨“求真”载体。课堂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形式和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我校整合教导处的力量,借助课程内容,增强《两纲》教育的生动性;寻求最佳结合点,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感悟为人、做事的道理,增长才干。如“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交友中学会礼仪、懂得帮助、传递美好生活的快乐之情;“母亲节的问候”教会学生尊敬、孝顺、感恩;“入学典礼”“升段仪式”“毕业典礼”呼唤学生责任意识,学会负责。各类社团在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屡获市区级大奖。很多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真知,收获真情。
3.整合“求真”力量。在构建学校发展规划时,我们将“学校、社区、家庭”共同发展纳入规划之中,主动与社区家长合作沟通,充分挖掘社区、家长资源,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此外,我们通过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从而创新求真过程。
三、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学校自1994年创办以来,始终立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在素质教育的探索研究中,我们努力创设让学生充分自主发展的育人氛围,以特色项目的建设为抓手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今,学校的社会 斐然,确立了在小学教育领域“实验示范性”的领先地位。
1.快乐国际象棋进课堂。自创办以来,学校就把国际象棋这个项目作为学 色项目建设之一,成立了少儿国际象棋俱乐部,把国际象棋引进课堂。首先,成立了国际象棋教研组,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次,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提高,“让实验小学的学生个个都会下棋”,“让实验小学多出一些国际象棋高手”。再次,通过黑板报、橱窗、荣誉栏、班级星榜、广播等阵地,介绍国际象棋有关知识,展示小棋手的风采。由此,国际象棋与我 名字几乎连在了一起,一批批的小棋手从学校走出。十几年来,我校在全国和市级比赛中屡次获奖,各类媒体争相对我校作 报道。
2.让泥巴“活”起来。基于多数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知之甚少的现状,学校以“泥巴”为载体,精心设计了“快乐的泥巴节”系列活动。通过开展“陶艺知识知多少”活动,让学生欣赏陶艺作品,搜索陶艺相关资料,制作信息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在陶艺活动中,学生“玩”得兴趣盎然,动 动手、动脑参与,做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快乐泥巴节”增强了校园内民族特色文化和本土文化,现出典雅独特、书香浓溢的人文景观,让孩子们心中的创想在手中“活”起来。
3.环保教育打造绿色品牌。自建校以来,学校就自主开发了绿色教育校本课程,将绿色教育融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之中。绿色教育不仅仅是指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更是一种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观,是一项提高全体师生环保素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学校初步形成了“绿色教育专题课程-各学科课程渗透-课内外活动实践”三者相结合的课程体。围绕“生物、水、空气、环境、能源”五大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环保的重要意义。将绿色教育与学 技节、艺术节、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了更加规范的环保行为,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智慧火花,让学生学会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如今,学校已建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展示师生特长、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管理者知人善任——智慧,执教者各具风采——清高,求学者充分发展——自主,实验 星璀璨——整体推进”的办学目标。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反思,总结得失。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探索、总结和提炼经验,创品牌、铸特色,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材料2
优秀文化塑品牌 “三类文化”蕴内涵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全国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申报材料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区域内实验性示范校。在走过了17年的心路历程的今天,规模已由原来的一个校区发展为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合计43亩;学校现有44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教职工14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占教师数 2.8 % ;小学高级教师 83人,占教师数57.2 % ;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70人,占教师数48.3 % 。
在学 办学历程中,实验小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充分利用学 基地优势(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心理辅导实验学校,上海市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实验基地,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数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教师自培基地,上海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奉贤区新教师实习基地),积极探索创建优质教育的新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2010年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003-2010年度四届上海市文明单位、市红旗示范大队、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市绿色学校、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安全文明校园、市德育先进集体、市花园单位、市健康促进学校、市科技特色学校、奉贤区 等级达标一级学校、奉贤区教科研示范学校、奉贤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奉贤区“五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等诸多荣誉。
多年来,实验小学始终以“上海市文明单位”等 为动力,以创建“优质教育”为契机,始终坚持围绕目标抓 ,齐心协力抓基础,不失时机创特色的原则,不断实践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一、坚持目标引领,凝聚文化精神
创建优质教育是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师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1、坚持正确鲜明的办学思想
学校从创办之日起就 了鲜明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是指关注师生的生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和价值,让教师和学生的素质都有提高;整体推进是指学校内的各元素相互协调,全面整合,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谐发展是指学生愉悦发展,教师自主发展,学校持续发展。
学校的核心文化“一校三风”和学校精神:
校训:求真、勤勉、尽责
校风:团结、乐育、和谐、创新
教风:勤研、诚授、爱生、育才
学风:时时认真、事事认真
实小精神:进取、合作、奋发、奉献
2、明确优质教育的创建目标
学校把创建优质教育作为学 办学目标,以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突破 用文化再造学校,在文化浸润中推动教师发展,促进学生进步,彰显学校特色,建设和谐校园。为此我们制定了学校的发展战略:
战略:文化润校,科学决策,公平公正
观念战略: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先导
争先战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办学宗旨: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
在此基础上,学校努力塑造教师、学生、学 “三新”形象。即教师新形象:学高、敬业、智慧、宽容、端庄;学生新形象:勤奋、礼仪、尽 服务、创新;学校新形象:绿色校园、艺术校园、创造校园。我们庄严承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放心。
3、落实创建目标的认可转化
通过多种形式将学校创建目标向全体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以求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理 认同。然后转化为各个部门、组室、个人的任务和职 全面实行目标 ,把个人的荣辱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坚持以 '的舆论引导人,以火一样的热情凝聚人,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以真诚的态度感染人,既合情合理地提出工作目标,又尽心尽力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使学 整体环境建设不断地进入良性循环。和谐奋进的良好环境为优质教育的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和谐发展。
二、培植“三类文化”,蕴育文化内涵
学校发展的愿景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和核心价值。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行为和校风,内含的则是学校价值观。学校价值观为全体师生提供了共同的愿景,影响着师生和学 日常行为、精神追求和发展方向,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文化管理就是要通过调整、创新和整合,塑造正确的学校价值观,以实现对教职工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学校里人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人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为此,我们着力抓好队伍文化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三类文化:智慧的干部文化、清高的教师文化、自主的学生文化。学校以“三类文化”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品位。
1、创育智慧的干部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所谓智慧的干部文化,就是要具有:创新实干、率先垂范的精神,具备服务意识、优 识、科学意识、包容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团队的执行力。一所成熟的学校,智慧的干部文化就是学 灵魂,以此凝聚成一种成熟的精神文化(思想文化),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实小以创育智慧的干部文化,造就了一支具有坚持与贯彻、执行与创新、学习与垂范的干部队伍。
坚持与贯彻就是要求干部明确学 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学校的庄严的承诺和发展战略。学校文化贵在坚持,重在贯彻,需要干部身体力行地引领,在工作中体现。实验小学自创办之日起既已 了“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的宗旨。在这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要求干部在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多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多为学生的进步着想,由此而庄严承诺:让每位教师都有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位家长都能放心。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我们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努力实践课改精神,孜孜不倦地实践着学生幸福学习、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
干部的执行力和创新力挑战着干部团队的能力和水平,这就需要干部懂政策,敢负责,能沟通。干部的创新能力就是在执行过程中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就是在常规管理中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式,然后寻求校长的支持和完善,这样的干部是智慧型的干部,分管的工作就会卓有成效。项目负 就是考验干部的执行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如在区的 检查中,由校务办的同志担任项目负责人,从工作报告到资料整理都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 在人员的调动上项目负 上可以调动副校长,下可以调动学科教师。还比如绩效工资改革由人事干部担任项目负 ,从方案的出台到工资的测算都由项目负 全面负责。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校长、书记则作为总协调人,在有必要的时候才进行有关工作的协调。项目负 既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检验了干部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培养和锻炼了干部队伍,又使校长、书记跳出事务圈,作全瞻性的审视与思考,使工作更全面。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也使学校的青年干部能够脱颖而出在区内也崭露头角。如德育主任王静老师能够独挡一面,担负起学 德育工作,学校被评为奉贤区“五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在区内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还比如副教导苏丽华老师、教科室副主任万连红老师,她们不仅在专业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都 过上海市园丁奖,而且在领导工作中也显示了她们的才干。
学习和垂范就是要求干部注重学习,“让读书象呼吸一样自然”,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如每次的行政班子会议之前都要由一位行政班子成员介绍一本自己所读的书或者文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以此扩展干部的工作思路和提高干部的文化素养。干部又是动力十足的火车头,其成员个个要率先垂范,帮困结对,深入教室、课堂,将满足师生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超前思考,工作领先,体现出班子成员的先进性。如一年级的一日调研活动,行政班子人员分成八组深入一年级八个班级,检查和调研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成果,重点检查学生的课堂常规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调研后学校领导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了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教学工作中的成功和不足,并对一年级的任课教师及时进行了反馈。通过这种调研,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作更有针对性调整和改进。
2、培育清高的教师文化,弘扬高尚师德风范
清高的教师文化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是一种把精神比物质看得更重,把心灵比 看得更重,把洁净比豪奢看得更重的处世方式。清高的教师文化就是要求教师具有:完善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科学的育人思维方式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有健全的主体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培育清高的教师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氛围,以优秀的文化引领教师的发展。
一是,塑造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完全期待教师的自然觉醒,需要关注引领,帮助教师点燃心灵、点醒智慧、点亮人生。学 足培养教师具有完善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有健全的主体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如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作分层次培养,将校本培训与教师发展有机结合,主抓两项工程:一是骨干名师工程。在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中,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明确,即建设一支在市区具有影响的骨干教师队伍。因此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努力实现“校内培名师、名师促名校”的战略目标。我们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培养工作:(1)通过开展学术沙龙、集体备课活动,智慧互补,资源共享,提高素质;(2)通过“作讲座”、“做导师”等活动,扩充知识信息,显示才能;(3)通过跨校区师徒结对,教学相长,提升学术水平;(4)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崭露头角,形成风格。(5)通过骨干教师展示课,展示专业的风采。二是青年教师工程。青年教师的逐步成长是一个 意志的过程,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创造需要和成就需要,“发现——信任——增压——激励”这应该是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成功法宝。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使青年教师努力缩短“适应期”,早日走向“成熟期”,尽早实现由新手向能手的转化。(1)搭梯子,促成长。校内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教育教学师徒关系;(2)建平台,展才华。学校坚持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式平台锻炼青年教师;(3)浓氛围,齐推进。以教研组为“点”,全校大规模教研活动为“面”的“点面结合”的推进方式,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推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是,打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坚强动力和智慧支撑。学校围绕“造就一支具有爱心的高品位的学者型教师队伍”的目标,着重培育教师要具备四种意识:幸福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要求教师:一要爱字当头,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二要经常反思,把个人融入到整个教育中去;三要甘于平凡,把心态调整到平 状态。如我校的举办的青年教师《岗位成才,服务世博》的征文和演讲比赛,通过活动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激励他们立足岗位,服务世博,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和优良传统。还比如举行师德“五表率”表彰活动,由师德“五表率”获得者作事迹的介绍,向荣获师德“五表率”光 号的教师颁发 证书。通过表彰活动,旨在弘扬先进,催人奋进,以榜样带动人,以事迹感染人,以精神鼓舞人,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校的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三是,尽显教师的人生风采。教师的发展需要平台,“三坛一博”系列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现人生风采的广阔舞台,即:清雅讲坛、专题论坛、教师展坛、教师博客,积极为教师创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展现自我,展现风采,展现才艺。清雅讲坛:邀请名师、专家,甚至校内骨干教师作综合性的、高层次的百家式讲座;专题论坛:邀请青年教师就自己工作中热点、疑点展开辩论;教师展坛: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评比、示范活动;教师博客:通过学校博客系统,教师们撰写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进行交流研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互动形态。教师们还在博客上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交流读书体会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提升了教师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
3、养育自主的学生文化,打造学校文化品牌
学生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育学生学习能力、道德成长能力和生存适应能力,实现学生主动、能动地和谐发展。所谓自主的学生文化,就是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坚持“求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我们提出“求真、勤勉、尽 的校训,形成“时时认真、事事认真”的学风,着眼于一个“真”字,让学生从小从细微处就远离虚假,养成勤奋踏实的作风。为此,我们形成了具有实小特色的德育“求真”教育系列。学校坚持“自主体验、自主创新、快乐自主”的自主教育原则。让学生从小开始养成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崇尚礼仪、宽容和善,自我负责、忠于职守,关心他人、服 会,善于质疑、敢于求新的心理品质和自主潜质,从而培养富有童 高品质的个性化学生。如“四个学会”: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玩耍,富有童心、意 创造;学会助人,用自己的爱心和能力帮助他人;学会做事,做到时时认真、事事认真。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小蚂蚁”俱乐部活动,体验群体协作和面对大事坚定信念、不畏艰难的精神。自主开展“小啄木鸟”监 活动,形成敢于挑剔不良行为习惯的氛围和机制;实行岗位竞争机制,为每个队员提供充分展示、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自主开展“小能人”评选峰会活动,培养善于发现他人长处和自我的勇于创新、勇于争先意识;自主开展“小公民”自律活动,从小事入手、于学习生活细节处落实作为公民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等。
二是,坚持主题教育,开展多彩的校本节庆活动。学校坚持以拓展德育途径为抓手,以校本节庆为落脚点,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德育工作系列化、生活化、全员化,具体落实为五大教育系列:思想教育系列、道德教育系列、责任教育系列、社会教育系列、特色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线,我校的两纲教育活动结合“绿色奥运年”、“5??12大地震”、“绿色世博专列”等主题,开展“自主体验、自主创新,快乐自主”的各项主题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德育的影响力,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如:“奥运,我们加油”系列活动、“红领巾手拉手”一日捐活动、“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我微笑,我护绿” 深化护绿教育的主题活动、“我会节约” 深化科技教育的主题活动、“我爱生命” 深化体卫安全教育的主题活动、“真情对话”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活动、“我和我身边的故事” 深化 阵地作用的主题活动等。还比如,坚持举办具有实小特色的校本节庆活动,以学校传统的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六一节为主,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展示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断深化活动的内容和内涵,常办常新,使之成为实小的品牌项目,目前正在梳理实验小学十大德育活动品牌。
三是,丰富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型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 的拓展型课程分为“共性”课程和“个性”课程。我们为1-2年级学生专门开设了《国际象棋》和《诗文诵读》普及课,还开设了六大系列50多个兴趣小组的“个性”课程。兴 组还分为“提高班”和“普及班”,“提高班”为各级各类竞赛输送人才,如合唱、舞蹈、国际象棋、田径、篮球、韵律操等。学校还陆续开发了《让泥巴活起来》、《诗文诵读》、《国际象棋》、《绿色教育》、《求真教育》、《快乐学语文》、《我爱我家》七个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力求做到“一个精心、三个 、三个结合”。“一个精心”就是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前,必须精心制定实施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课程学习与研究。“三个 ”就是:一是 校本课程的上课时间,我们把《诗文诵读》、《国际象棋》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充分凸显我校的办学特色,把《绿色教育》、《让泥巴“活”起来》放置在自主拓展课上进行,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二是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教材,七种校本课程都有自编教材;三是 校本课程实施的师资。我们采用“请进来”、校本自培等途径确保师资的落实到位。“三个结合”就是校本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相结合、校本课程实施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校本课程实施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真正使校本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
三、展现文化成果,促进均 展
在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金哲民的带领下,学 文化建设卓有成效。金哲民校长是沪上知名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早期研究者,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如《内涵发展是提升学校形象的根本》、《学校文化的再认识》、《践行文化是学校文化 的关键》、《文化管理 文化育人》、《优秀的学校文化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实施文化管理 促进内涵发展》等多篇文章引起了较大反响。学校也被多家媒体报道,如《师生成长的舞台 成功的阶梯 发展的乐园--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中国社会观察》2008年第5期)、《奉贤教育“梦之队”》(《辅导员》2009年第4期)、《蕴文化浸润校园 以专研延伸管理》(《中国社会观察》2010年第4期),《中国农村教育》2009年第11期金哲民校长作为封面人物进行报道,封二对学校进行了专题报道,还有多家报纸和电台都做过相关报道,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作为区域内的一所示范性实验校,学 极发挥课改基地校、实验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结对活动,为促进区域教育的均 展作出了贡献。学校和江海一小、江海三小、肖塘小学、西渡小学、金水苑小学、宏翔小学、曙光小学、敬贤小学组成了资源联盟学校,签定了紧密型资源联盟的协议。作为主盟学校,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交流:有教学互访,联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间进行交流学习;有观摩学习,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到我校观摩课堂教学;有师徒带教,组织新教师每周来我校听课学习,向师傅面对面请教;有送教下乡,派我校优质教师去结对学校上示范课。我们还发挥我校区教育科研示范校的作用,进行课题研究。如《校际结对教研中教师优势互补的案例研究》、《挖掘示范校优质教师资源,实现校内外引领的实践研究》等市、区级课题,获得了奉贤区第八届、第九届教育科研一等奖。
金哲民校长还发挥“金哲民特级校长工作室”的作用,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工作室长期的研究课题,第一期带教了6位中青年校长已经结业,研究成果《现 长的思考与实践》一书已经出版,共同提高了校长们的办学水平。目前第二期 带教之中,这批学员中有四位高中阶段的校长,一位初中阶段校长和小学阶段校长,这些校长都是富有经验和成绩的知名校长,旨在通过工作室的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向成长为特级校长作努力。
学校文化的提升是一个守 新的过程,面向未来,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元素,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容纳新质,以开拓的精神不断创造。要增强国际化意识,拓宽视野,融合多元文化;增强信息化意识,推陈出新,打造品牌特色。让我们在学校文化的浸润中,生命变得更加灵动,更加精彩!
材料3
奉贤区实验小学“清雅讲坛”活动掠影
钟海平老师讲《汉字的演变》
莫秀红老师讲《梵高》
材料4
积极培育“三类文化” 科学践行课程教学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自评报告
◆学校概况:
奉贤区实验小学创办于1994年,地处奉贤区南桥镇贝港地区。2003年7月,学校得以扩建。扩建后的实验小学拥有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是一至三年级,西校区是四、五年级。
学校现有44个教学班,1963名学生,141名教职工,教师136名。其中:
职称情况:中学高级教师3名(占教师数:2.2%),小学高级教师83名(占教师数:61.0%),小学一级教师50名(占教师数:36.8%);
学历情况:研究生(在读)1名(占教师数:0.7%),大学本科学历96名(占教师数:70.6%),大专学历37名(占教师数:27.2%),中专(高中)学历3名(占教师数:2.2%);
教龄情况:5年以内教龄22人(占教师数:16.2%),5-10年教龄7人(占教师数:5.1%),11-20年教龄51人(占教师数:37.5%),21年以上教龄56人(占教师数:41.2%)。
骨干教师情况:市特级校长、区名校长1名,区“三优”教师13名,区骨干教师48名,南桥镇优秀教师22名,优秀班主任13名,校骨干教师36名,校优秀班主任13名。
专职教师配置情况:语文44人;数学24人;英语19人;音乐6人;体育10人;美术4人;自然3人;劳技1人;信息科技2人;写字2人。
校领导班子成员:校长、书记、副校长(3人,1人书记兼任,1人兼教导主任)、副书记(兼人事干部、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教导处(1正3副1干事1大队辅导员)、总务处(1正1副)、办公室(1正1副)、学校俱乐部主任,共15人。其中:区名校长1名,区“三优”教师1名,区骨干教师7名。
创办16年来,学 持“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全力培植“智慧的干部文化、清高的教师文化和自主的学生文化”,以“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为抓手打造实小品牌,从而推进学 课程文化建设,提高课程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办学成效显著,2008、2009、2010学年度学校取得了以下成绩:国家级、市级团体奖34项,区级团体奖56项;教师获国家级、市级奖项268项,获区级奖项112项;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1人次,获市级奖项436人次,获区级奖项205人次;教师发表国家级论文11篇,市级论文35篇,区级论文31篇。2008年以来,教师执教市级公开课8节,区级展示课66节。学校先后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书法实验校、上海市科技特色校、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上海市新一轮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雏鹰大队、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上海市体育先进集体、区教学常规 先进校、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区艺术教育先进校、区科研先进校、区信息化先进学校、区示范性图书馆等荣誉称号。二期课改的实施为学 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获区课程与教学质量奖,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始终名列我区前茅。
学校实施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努力构建“文化育人”的新型 和育人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目前,学校承担市级 课题1项(《小学生表扬的非预期效应对策研究》),区级规划课题24项(《绩效工资制度下教师专业发展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等),区级重点课题3项(《小学文化管理育人的实践研究》、《优质资源共享背景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校本研究》、《学校课程的自我评价与完善研究》),校级立项科研课题42项。区级重点课题《挖掘示范校优质教师资源,实现校内外引领的实践研究》、《校际结对教研中教师优势互补的案例研究》分获第八、九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办学特色《文化滋润学子,生命绽放精彩》在奉贤区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学校办有《秋实》刊物,主要报道教育教育研究成果;学 站开设“博客”平台,发表教育教育研究成果,反映教工活动,展示校园生活。
◆主要做法与经验:
我校自94年创办起就 了“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在这办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以学校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育人手段,初步建构了包括“智慧”的干部文化、“清高”的教师文化和“自主”的学生文化三要素组成的“文化育人”基本框架,《小学文化管理育人的实践研究》列为区重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增强了领导的管理意识,改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了队伍的专业能力。
我们注重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品质,在文化浸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我们庄严承诺:让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位家长都能放心,让每位教师都有发展。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我们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努力实践课改精神,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让学生幸福学习、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校本化的实施国家课程、建立校本课程、创新课程管理,做到“全面课程,校本特色”?如何深化“文化育人”的探索与研究?我们的抓手就是“智慧”的干部文化、“清高”的教师文化和“自主”的学生文化。具体指:
“智慧”的干部文化——根据学校办学的理想目标“管理者知人善任,执教者各具风采,求学者充分发展,实验 星璀璨”以及具体目标“努力把实验小学办成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示范窗 努力把实验小学办成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科研基地”, 者在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优化基础型课程,细化校本课程,精化探究型课程,并构建实验小学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我校的课程领导力。
“清高”的教师文化——以“人文课堂,有效教学”为抓手,以教研组(备课组)的“有效教研”为手段,“教、研、修”一体,聚焦课堂教学,探索课堂教学再设计、教学技术再改进、评价机制的再改进和师生关系再建设,开发、整合、运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包括学生资源、家长资源、校际资源、社区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寻求教学效益最大化、最优化,不断提高课程执行力。
“自主”的学生文化——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深刻领会二期课改中学生观的三个维度,把握学校德育的“支撑点”,将学校德育立足课堂,挖掘教育资源,依托条线和学科,开展“三小”特色与三大主题活动,以此凝聚“五育”交汇点,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自主、和谐发展。
“三类文化”现已扎根在每个实小人的心中,盛开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它已成为我校加强课程领导力、提高课程执行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载体。通过对学校和“文化育人”持续不断的规划性发展设计与实施,培育学 组织文化,转变师生的需求、信念及价值观,提高学校成员的人生需要层次水平。
一、智慧的干部文化:科学规划,全力提升课程领导力
(一)完善课程管理机制,提升课程规划力
1、编制学校课程方案,促进学校课程品质提升
我校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学校,自2002年以来学校逐渐从被动实施课程转化为主动地创造性地规划、建设和实施适应本校实际需求的课程。2008年,我校的第一轮课改经验总结《实施新课改,促进新发展》发表于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主编的《扬起新课程的风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二期课改整体试验总结》。
随后,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教学客观规律以及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的要求,对课程设置、实施方法、管理策略等可操作措施作了整体规划。2008年参加上海市“提升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研究,编制的学校专题课程方案《奉贤区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后续调整实施方案》,于2009年发表于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学校课程计划研究与编制——基于上海的实践探索》一书,受到市教委课改办的好评。
紧接着,围绕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我们在积累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作了精心规划,努力构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于2008年编制了《努力培植根肥叶茂花艳的沃土》学校课程三年发展方案。每学年依据学校近期目标制定学年课程实施计划。
这期间,教师进修学院和我校多次共同承办了“开发校本教材,推进课程建设”的奉贤区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活动。我校展出的《诗文诵读》、《让泥巴活起来》、《少儿国际象棋》、《求真》、《绿色教育》等拓展型校本课程与教材以及《我爱我校》探究型课程自编教材,令人耳目一新,深受与会领导、专家及教师的好评。
2、明确课程实施规范,提升学校团队课程执行力
教师不仅是课程具体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研究者、推进者、开发者。因此,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准 解课程标准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课程执行力的前提,是有效实施学校课程计划的基础和保证。学校多 织教师学习《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方案解读》、《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上海市教师教育资源库”的使用培训,结合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学习了《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实施要求和使用说明》、《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和《现 学》“862”专辑、《教研组建设》专辑、《改进上课》专辑、《改进作业》专辑、《改进辅导》以及《有效教学》、《有效教研》专辑。我们还通过校本研修途径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奉贤区推进中小幼课程和教学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奉贤区小学实施“快乐星期五”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奉贤区推进“人文课堂”教学指导手册》、《奉贤区中小幼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奉贤区第十四、十五、十六届教学节的精神等,通过中层以上干部培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全体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的培训,职初教师的培训,层层学习、研讨,使全体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理念,明 行课程 的职 掌握有效实施课程的方法,努力将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和课程目标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景;引导教师整体认识和了 学校课程计划基本框架”,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增强实施课程的 感,并自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课程文化自觉。
3、建立课程管理制度,保障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了确保新课程方案的有效落实,2002年学校健全课程管理机制和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明 各部门的管理职 制定了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2006年,学校重新修改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制定了《奉贤区实验小学教学手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总体要求、常规管理要求,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安排等十个方面作了明 定,并且细化了“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教学行为、作业布置与批改、学困学生的辅导和转化、教学工作的评价”七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管理要求。从而加强了学校领导课程领导力与指导力,提高了教师课程的执行力,确保了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同时,实验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行为规范》、《教师一日常规》、《教师聘任方案》、《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实验小学带教制度》、《教育教学奖励实施办法》、《教研组(备课组)评价指标》、《骨干教师评价指标》、《学期教师工作评价》等制度的实施,保障了课程实施的整体效应,促进了课程 品质的提升,增强了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能力,营造了“五育并举、文化育人”的课程文化。我校《生命教育三融入》办学经验介绍在第二届学校人文教育上海峰会作交流发言。
(二)构建实小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建构力
早在学校办学初期,结合自身师资特色,学校就提出了实验小学的课程特色项目——国际象棋、泥巴、诗文诵读、绿色教育,开设学校“校园实践活动”课程,均列入课表,受到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2002年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为了更好地贯彻二期课改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大力推进课程建设与规划,形成了三类课程于一体的课程结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 色发展的需求。在提高课程开发与 水平的同时,加速了学校办学目标的达成。2007年9月11日,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赵才欣带队的一组专家来我校检查“一年级准备期”实验落实情况,我校周密的部署、到位的实施,得到全体专家的高度肯定与称赞。
2008年起,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机制。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为目标,在“文化育人”平台上整体规划,构筑校本课程体系。由学校 者、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 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开发、实施课程,形成开放的、多元化的动态生成的大课程。
1、校本课程理念
学校秉持“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坚持“文化育人”的 方略,在加强国家课程执行力、 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优化基础型课程,细化校本课程,精化探究型课程,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构建富有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实现“管理者知人善任——智慧,执教者各具风采——清高,求学者充分发展——自主,实验 星璀璨——整体推进”的办学目标。
2、校本课程体系构建
本着“人人是课程开发者”、“学校处处课程”、“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学校坚持做到以下几点:①符合二期课改理念,具有自己特色;②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③展示师生特长; 现学 色。立足四个基点:基于学生、基于教师、基于学校、基于家庭的校本课程建设,着力为“育自主发展之生”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校本化课程”,实现课程的系列化、综合化、多元化、校本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把握好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者之间关系,将三类课程有机组合、整体规划,我们课程建设的思路是:
基础型课程: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的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基础型课程。积极主动地探索课程方案校本化实施的途径和策略,构建“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凸显“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注重教育价值”的课程实践,显现课程的均 、整体性和选择性。
在主要学科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加强学科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实行删(繁、难、偏、旧)、并(对相近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合并)、转(将一部分教学内容转到校本课程实施)。
探究型课程:根据学生能力, 探究型学习的可行性范围,从系统与整体的角度,来考察与协调各类探究型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分析各类探究型教育活动的独特性,相互之间既有独立性和冲突性,又有关联性和一致性,研究和设立各类相对独立的探究型活动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和活动形式,在实现各类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设计总目标,并结合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确定学生探究活动的起点,在对各类探究型学习活动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将探究型学习活动进行系统的分类并据此形成各自独立的探究型学习课程,促进整个研究型学习组合和优化,不断充实和完善探究型学习课程体系,构建有针对性、多样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写、完善并出版学校探究型课程自编教材。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型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科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的有机统一;以“课程结构化”的理念指导对新信息、新动态、新进展的处理,围绕主题组织拓展型课程,注重基本问题的探索,以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分析和 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有机地将主题性拓展型课程、学科类拓展型课程,以及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类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案例研究、专题探讨;注重课程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实行微型化、模块化、讲座化、活动系列化。初步形成两个维度(限定拓展与自主拓展)、两个个层次(普及与提高)的课程结构,即普及型拓展与提高型的“语文园地”、“数英乐园”、“艺术之林”、“科技天地”、“体育世界”五大课程板块,共71门课程(每学年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略有变动,比如本学期起,学校全面实施“快乐星期五”活动,学校课程结构也作了相应调整)。以此推进学校课程的整体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成长的空间,满足其智慧学习、多元发展、自主发展的需求;为教师的多维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价值体现提供展示的舞台。
3.校本课程开发管理
在学校课程开发方面,主要向三个方面拓展:一是基础型课程侧重语文特色,增设书法、诗文诵读、口语交际等选修课;二是学校拓展类课程,主要为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提供空间,涉及语文、数学、自然、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等;三是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基础课中的专题学习和社会实践课程,组成学 探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内容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确定,避免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我们注重研发符合我 色的《我爱我校》探究型课程校本教材。
三类课程中,基础课程的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拓展课和探究课则是学 色课程的集中体现。
学校课程的开发、设置实行程序化、制度化 。首先鼓励教师在拓展型、探究型课程领域投入开发科目。然后根据学校课程开发的总目标进行招标和选择,在此基础上组织、安排、尝试和实践,最后是帮助总结、修订。通过这样的程序,用2—3轮的实践使一门科目从尝试走向成熟,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评估、有教材、定时间、定教师,计划形成5—6本校本教材。教师开发课程,课程开发培养教师。要求每个教师向既能上好基础课又能上一门选修科目的方向发展。
4. 校本课程优化实施
(1)自主选择课程,满足个性需求
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开设所赋予的自主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个体潜能的发挥,每学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1+1”组合式课程菜单。
第一个“1”是指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和国家规定的拓展型、探究型部分课程。对于这类课程,我们严格按上级课程计划执行,规定学生必须选择1项课程,以 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
第二个“1”是指以学校特色项目为抓手,自行开发的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对于这类课程,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1项课程,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主。
我校根据以下流程开展校本课程的“选课”:①向学生发放调查表,进行民意调查;②根据学生喜欢的课程和学校实际,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筛选;③ 具体开设的科目;④设立“实验小学课程菜单”,列出课程类型、科目名称、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者、上课地点等有关信息;⑤校园网公布信息,教室张贴告示;⑥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1门喜爱的课程。
2009学年起,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切实保障学生安全,在原来选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采用“普及与提高型”同步进行即“校级和年级”分层的方式,避免了低年级学生不能及时找到走班教室、学生安全不到位的现象,效果非常理想。
(2)采用“走班制”授课形式,提供成长空间
为进一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需求,对于校本课程采用“走班制”形式,赋予学生更广的活动空间、更多的发展机会。具体采用分层方式,分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校级层面的校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跨年级、跨班级,采用师生双向选择形式,建立学生自学与教师分层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选择学习,培养特长爱好。年级层面的校本课程采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以走班流动的形式开展,既满足学生的主观意愿,又促进各年级、各班级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5.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1)对学生的评价
①评价指标与标准(详见下表)
实验小学小学生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学习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标
序号
评 价 标 准
评价等第
★★★标准
★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参与
程度
1
主动。积极参与
能与大家一起玩
??
??
??
2
有拓展资料
(三篇以上)
拓展资料仅有一篇
??
??
??
3
有浓厚的拓展兴趣
有拓展兴趣
??
??
??
合作精神
4
能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
有时能表明自己的想法
??
??
??
5
能服从分工并完成任务
尚能服从分工
??
??
??
6
能热心帮助别人
有时也能帮助别人
??
??
??
拓展能力
7
有观察和思考能力
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
??
??
8
有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
??
??
9
有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有收集信息的能力
??
??
??
其他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定性评价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说明
1、定量评价等第设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等。在三星级与一星级之间评二星级,若低于一星级则画一个“○”。
2、定性评价指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或某些特长写出描述性评论。
3、本评价属于对课程参与者基本表现的评价,若是项目拓展或小制作或有个性表现的,可参考此标准,或在表中“其他”栏另加标准。
4、本评价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仅供参考,或选择其中几条标准。
②评价办法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对各项指标的达成度,写出定性的描述性评语。自评是评价的基础,它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态度,所以自评具有自我诊断以实现自我调节的作用。
互评。互评一般在小组内进行。根据评价指标与标准,学生对组内每个成员进行客观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全程性评价。在评价中要求学生以鼓励为主,肯定成绩,提出改进意见。互评具有客观诊断和对自评认定的作用。
教师评价。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平时所了解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公平、公 评价。教师评具有校正自评与互评的作用。
几点说明: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准备期的评价,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表现、成果等,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元化形式,将评定结果贯穿于“雏鹰争章”活动;对于拓展课、探究课等项目,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表现、成果等,采用多元化评价形式,最后综合评定结果,同时记入《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
(2)对教师的评价
①教师必须有教学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②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③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师最后必须结合学生的考勤卡、 袋、及协商评价,给出的综合评分等第,记入学生的《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
⑤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 。具体见下表:
奉贤区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评价表
课程
名称
课程过程资料
(30分)
学生满意度
(20分)
期末
展示
(20
分)
平时
巡视
(30
分)
总分
(100
分)
课程
计划
教学
进度
教案及
反思
评价
内容
学生
兴趣
学生
收获
执教
教师
教师评价与校本培训有机挂钩。根据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和专业发展现状, 不同层 培训目标、内容和途径、检测与评价,内容主要涉及业务学习、课堂教学、教学论坛、教材编写,学期结束由校本培训评审小组对各层 教师进行评审考核,对达到目标者给予校本培训学分。
6.课程的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课程计划 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成员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直接分管者和是学科教研组长。领导小组每学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学校课程计划,工作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计划的具体实施与 。我们的主要方法是进行过程管理、绩效管理和 。尤其是拓展型课程,我们要求班主任参与拓展型课程的管理,不论是特色班活动还是走班制的兴趣活动。重视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采用点名制、即时反馈制、请假补课制等措施,在课前点名,对学生做好考勤记录,并加强对课堂纪律的 , 每次活动人人参与,富有实效。并与班主任经常联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走班制下的学生安全保障。重视对拓展型课程的学习成绩的管理,校长室与教导处对教师的任课教师的计划、进度、教案、教学反思、总结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并进行考核,做好记录。期末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评价,填写好学生《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评语和成绩,测验试卷及成绩记录表交到教导处保存,确保走班制下的教学质量。
(2)制度保障
《教师师德师风行为规范》、《教师一日常规》、《教师聘任方案》、《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实验小学带教制度》、《教育教学奖励实施办法》、《教研组(备课组)评价指标》、《骨干教师评价指标》、《学期教师工作评价》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并不断完善,保证了学校对三类课程教师的考核与评定,并形成激励机制,对一些教学成绩优秀、评定优秀的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教师予以奖励。同时,我们对一些考核成绩滞后的教师,其表现与年底奖金发放、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 密挂钩,拓展型课程的教师则取消下学年的拓展型课程的申报资格,严格保证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规范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3)物质保障
学校为课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硬件与软件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创设机会,提供资金。如对于拓展型课程开发与教材印刷和出版、专用室的改建与完善、外聘教师的支出、竞赛的开支、走班制教学场所、教学用具等教学资源的调配、奖金的发放等,学校都大开绿灯。另外,学校努力营造数字化教育环境,不断提升校园信息化,大力推进基于现 息技术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发动教师广泛制作与应用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课件,推动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选择性的需要。
二、清高的教师文化:倾力提高课程的执行力
(一)规范教学管理行为,打造人文、有效课堂
“教学不是操作而是创作”,人文、有效课堂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为了使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抓好课堂教学每一环节,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和教学质量。
1、常规改进,让教学更精致
(1)改进备课,重反思
积极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骨干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探索备课方式的改革。首先我们改革了备课模式,三维目标的制定强调从学生角度出发,要切实可行;“教与学设计说明”强调从整体上对教材的把握;“教与学设计过程”把教法和学法合二为一,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次在备课形式上加以改进。推出“三轮备课制”。第一轮:个人自主备课。这一轮主要以教师个人备课为主。教研组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校本研修时间学习课程标准,明 课要求和任务,要求人人备好一定量的课,形成较详细的教案,为开学后的集体备课做好准备。第二轮:集体 。开学前,备课组全体成员聚集在一起集体 。大家采用主备者说课,同伴学习研讨,集思广益,完善教案。第三轮:个性化设计。教学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案,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修改、调整,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案。
每学期,学校都会对教师的备课本进行两次教学常规检查。一次是行政领导不定期地常态分工检查,强调备课规范及个性化修改。然后在教师会上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次,是各教研组(备课组)自查与互查,从中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不足,提出一个建议的方式;同时作为专题性的教师专业成长展示,学习他人的教学工作中的长处。
(2)改进上课,重到位
教案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方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接受情况作必要的灵活处理,才能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学校提出了改进上课的要求:
①目标清,方向明。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教师走进课堂,不但自己要清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一旦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知道了通过学习所要获得的行为和结果, 学生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学习方向。比如我们开始阅读课文之前,明 诉学生学完课文后需要背诵的段落,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有选择地记忆这些内容。
②设 、过程巧。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内容安排,详略得当。教学过程中能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体和谐,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高,注意课堂训练,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通过训练和练习,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③密度大、信息多。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突出标志之一。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环节严密,环环相 要充分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提供有效信息的量要大,并注意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矫正调控。教师绝对不要做无用功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明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师生做什么最有价值,因为只有价值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价值越大,效益也就越大。如在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时不时让学生表演小品,这虽然能锻炼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如果其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不大,那么这样的内容就是没有价值的内容,是低效的信息,也是无效的教学。
同时要求教师从“教学预设”向“教学生成”转变;“师教生学”向“共生互学”转变;“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因此我们推出了:
①合作式教研课:上学期我校推出了“合作式”组内教研课。首先由组内教师共同选定一堂课,集体备课,设计教案, 每一个教学细节;然后依次确定上课教师,其余教师在组长协调下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说课,有的负 课件,有的负 后反思……其他备课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反思。这一堂堂组内展示课充分展示了团队的智慧,促进了团队发展,收到很好的教研效果。
②主题式教学展示评比课:学校每学年精心组织一届主题式“胜蓝杯”教学展示评比活动。学校从确立主题、过程策划、教学展示、活动过程报道到总结颁奖,力求全程精彩、年年有创意。2010年11月15日至19日,我校举行了“打造人文课堂,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胜蓝杯”教学展示评比活动,30多位青年教师纷纷亮相,进行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自然、劳技、体育八门学科的教学专场展示和评比活动。2011年3月3日,一等奖获得者予以展示。
同时,我们充分优质教师资源,每学期组织2-3次进行区“三优”教师、骨干教师专题式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其进一步促进组内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追求有效课堂效益,向35分钟要质量,向联盟学校开放,资源共享。课后,我们利用学校网站的“博客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人人结合自己的学科(或者跨学科)进行反思、评课、点评。我们力求让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反思、成功的体验。这些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走进新课程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3)改进作业,重选择
①明确作业要求
为了更好地落实市教委关于减负增效的精神,学校把“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加强作业批改与分析”作为改进教学环节的两个重要抓手,对作业设计提出了五个要求: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作业布置要体现差异性、作业批改要关注过程性、作业讲评要有导向性、作业改进要重视持续性。力求作业设计多样性:差异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性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提倡作业批改采用要点指导和评语激励等方式,要求学生人人要有一本“错题集”,教师要为学生建立“病历卡”。
②重视题库建设
学校重点建设各年级每学期语数英学科的习题库。每学期期末各备课组、教研组都要对本学期设计的练习、试卷、学生“错题集”等进行整理。经过几轮的反复实践、打磨,终于于2011年暑期,在语数英学科教师的努力下,完成了2010学年语数英学科校本练习的题库编辑工作,现已上传于学校资源库中,并于下学年由教师结合班级实际予以使用。这套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精选题目、减轻负担、针对性强”的优势,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③展示优秀作业
2008年11月24-28日,学校举行了“小小作业展,成长你我他”的学生作业展。本次作业展共展出语、数、英、等8门学科的优秀作业。本次展览以丰富的知识内容,创新、美观的作品,端 漂亮的字迹,整洁、干净的作业本,吸引了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展览、观摩,学生们都觉得收益匪浅,纷纷表示要向作业参展的同学学习,争取自己的作业也有机会能“亮一亮”。
2010学年,结合区15届教学节 “开展有效教研,促进主动学习”的主题,本着“学习、分享、共进”的精神,我们于2010年12月20日学校开展了“推进有效作业,构建合作发展型教研组”展示活动,17个教研组(备课组)参加了作业展示。语数英学科主要是展示学生作业,共三类:优秀作业、重点辅导学生作业以及学生错题集,作业力求常态化、过程化。教师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病历卡”,有特色的备课本、听课本。展台上,还有各学科年级的特色作业,如小报设计、资料收集以及五年级毕业小论文。技艺类学科主要是常规资料的展示:备课、听课、学生作业、学科特色作业等,反映了教师精心施教,潜心育人的过程。教师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既分享了他人的智慧,又得到了自我提升。
(4)改进辅导,重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深化分层教学、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有差异地发展,语数英学科教师除了抓好优秀生、特长生的辅导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困生的辅导上,对学困生进行分析,制定辅导计划,进行学生个案的研究、追踪,做好学困生的 资料。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有四位随班就读学生,涉及到的每一位语数英学科教师都耐心地开展个性化随班辅导。学校要求每堂课上老师都要特别关注,进行提问及时了 习情况;每次的作业老师都必须精心辅导;每次的活动老师都鼓励参加……因此,学校连续获区随班就读工作先进集体,也于2009年12月29日召开主题为“”上海市随班就读现场展示活动,并作了题为“随班就读个性化教学与管理的实践研究”的交流发言,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
(5)改进听课,重诊断
不断完善行政听课制度,每周五上午全体行政领导进行集中听课、评课活动。一是全面性诊断,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诊断,主要是全面了 师上课情况,发现共性问题。三年来,所有学科教师都经历过行政诊断。二是专题性诊断,主要是针对年轻教师或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的观课评课,发现教学问题,探讨 方法,帮助教师反思改进;也有针对骨干教师的诊断课,为他们总结经验、提炼特色,进一步发展提出要求。诊断课,有的预先告知,加强观课、评课针对性;有的随堂而入,注重常态化,下课及时了 生学习情况,检测教学即时效果。课后,行政领导与执教者立即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诊断。这样的诊断课呈现真实常态的教学状态,反馈及时,评课率真对于每个被诊断的教师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听课的机会,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10节以上的听课任务,同时做好客观真实的点评。
(6)改进评价,重多元
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项活动,多一个舞台;多一门课程,多一个平台。学校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积极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土壤。学校在确保学科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每年都举行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大型主题活动。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锻技能;学生在校所获得的艺术享受和艺术教育;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课时数及实践能力;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表现和研究能力等都进入评价的视野。学校要求学科教学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参与各种学校活动的权利,都有体验努力的过程所带来的快乐与收获,都能找到发展的平台。每年的六一节,我校都会举行“庆‘六一’表彰大会”,当数百名该年度的优秀家长、优秀少先队员(儿童团员)以及学校科技、艺术、乒乓、书法、棋类等学校特色项目的优秀队员接受表彰时,全场总是掌 动,这是全体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 送给他们最高的褒奖。
2、研究跟进,让教学更高效
学校要求教研组建设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研学理论;研练课堂;研究课题;研究问题;研思模式。特别是要以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者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从“发现问题→寻找策略→探索实践→生成问题→反思提升→再找策略”循环往复,将教育科研的着眼点聚焦到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上来,从而使整个研究过程成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校重视小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教、研、修”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模式,使教育科研与教研组建设、校本研修工作相结合,有效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实效性,让教学更高效。
目前,教师承担市级条线课题1项,区级规划课题14项,区级重点课题2项, 立项科研课题42项。共131人参与课题研究,占教师数:93%
3、技术推进,让教学更生动
学校重视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式学习方式研究,课题项目组定期活动,推进学
校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推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在各学科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在数字化环境中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拓展课堂、学 教学时空,使名校、名师的资源得到共享。
重视教师博客、教研组(备课组)圈子建设,完善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库,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 。把电教教材(含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建设纳入学校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需要组织编制电教教材,通过编、录、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资源库建设。
完善以学 理与交流平台、师生家校沟通平台、共享资源库、课件学件库、精选习题库、优秀教学视频库、教研组圈子、博客平台、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校园网络系统,构建高速、高效、高应用率的数字化平台。
4、监控促进,让教学更到位
教学质量是学 生命线,学校采取“校长室、教导处;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三级监控管理,形成教学问题汇报机制,开展教学问题研究机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领导监控重过程
一是要求各学科教师做到“堂堂清、日日结、周周练、月月查”;二是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三是通过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考核小组的推门听课,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教导处将汇总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督促教师及时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2)组室监控重诊断
备课组根据单元进行测试,学校除了组织期中、期末考试(查)外,针对部分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或班级)进行抽考,及时了解各班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况,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从后进生的角度分析存在的课堂教学问题,组织专题研讨,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任课教师在课内外都要加强对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关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自我监控重反思
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后及时反思,特别是根据行政领导推门听课、行政诊断课的反馈,调研考查的质量,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次质量调研后,教师都要根据成绩统 果分析填写质量情况分析表,包括对试卷、对学生的分析,分析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在三级监控管理中,教导处根据各级反馈的信息,重点加强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的课堂教学与教学质量监控,召开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的质量分析会,对质量监控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会诊,对症下药。指导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家长是开展教学改革的合作伙伴。学校不断完善每学年一 “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校听课、评课,参与学校质量监控,并且做好每学期一次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问卷调查。
(二)优化校本研修模式,推进教研组建设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自我研修能力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优化“教研修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具体做法如下:
1.厚实底蕴重阅读
打造人文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舍“匠气”而成“师道”,教师必须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因此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不仅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的新知识,不断了 科发展动态;也要学习教育的新理念、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还要读一些并非专业的书,以提高个人的素养和品位,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故阅读名著,是我校教师自我提升必修课。每年学校都要向教师赠阅2—3本必读著作,并给教师一定的书款自由购书,根据自己的“文化盲点”、“专业盲点”来进补。学校强调在阅读体验中的启迪、自省、强调培育教学的智慧,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并撰写读后感。学校把一些优秀读后感发表于学校网站,供教师进一步学习分享,还请部分教师上“清雅讲坛”进行阅读讲座交流。赠书、购书、读书、品书丰富了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在学习、反思和行动三者的互动中对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修正。
2.同伴思辨重互动
对教学实践合理性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广大教师所肩负的使命。提高课程执行力,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往,仅求“完成”任 教师,通常只考虑自己的教学结果,喜欢问“怎么样”;今天,我们的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教学结果,还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思考,多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会大大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永不停歇地追求教学更高层次的合理性。鉴于这样的思考,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同伴参与互动模式,即围绕课程改革涉及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让广大教师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激励教师去思考他们正在做的和他们为什么做,以此达成认识的统一,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3.立足课堂重研磨
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每学期初,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都要上一节组内研究课,组长与组员必须听本组教师的试教课,并一起参与评课、反思、第二甚至第三、第四次教案设计、试教、打磨。通过“集体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模式,在一次次、一遍遍的打磨过程中对照自己的教学,作出理性的分析,引导广大教师如何凭借教材,将静态的文本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促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活生生的经验,从而揭示矛盾,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突出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情况下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感悟,不会停留在字面或表层上,而会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4.问题会诊重研究
学校进一步着力探究基于合作互动的“教学问题大会诊”。2009年通过“教学问题征集→筛选问题→会诊研讨→形成课题→课题招投标→科研立项”的流程,在全校范围内行动起来,从“聚焦课堂、关注问题”到“围绕问题、开展研究”,共梳理出教学问题86个,经过层层筛选后,最后精选出教学问题10个。教师们围绕问题,开展研究,化解问题,形成课题,有些问题还在片级层面展开了专题研讨。2009年其中3个课题列为区级课题,4个课题为 课题。于是我们在教研组(备课组)内开展研究,通过常规教研课、专题研讨课、课题研讨课
切实 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
5.专家引领重反思
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我们深切地感悟到:现在的教师,不是不知道课程的理念,而是不知道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去践现这些理念。因为教师懂得如何教远比懂得教什么更重要,而且越是教什么的问题发生了重大变革或重大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教的问题越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为此,我们邀请了许多市、区教学专家举办了许多次案例讲座式的培训,即在课程理论的讲座中结合中外案例和教师自己撰写的案例,让广大教师了 内外教学的状况,发现并追踪热点,使新课程鲜活的理念回置到现实中,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广大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生动活泼的学生联系在一起,立足于课堂教学。再让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举一反三,不断反思,真正予以内化,把深入课程实施作为自己的教学自觉行为。
6.基于网络重分享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越来越凸显其优势而被大家所接受。它借助网站、论坛、博客和各种网络通讯工具,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教师提供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教育资源。网络教研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形成民主、合作的教研氛围,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今天的课程改革 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都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惑,教师每天也都在寻求 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策略。而网络教研正是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和专业发展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在网络教研中加强集体备课,形成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我们在网络教研中实现同伴互助,促使教师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升;我们在网络教研中促进自我反思,养成“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并得以 ”的良好习惯;我们在网络平台中带教徒弟,充实、丰厚了师徒交流的时空,提高了带教实效,使资源联盟更加持续有效。
三、自主的学生文化:切实提升课程的实效力
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我们现已进入到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什么是好的质量?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学生有个性发展的质量。这个教育目标只有也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围绕我们的课程中要“培养出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高素质学生”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求真、勤勉、尽 的校训,形成“时时认真、事事认真”的学风,着力建设“自主的学生文化”。
(一)优化环境,立足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现今这个时 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的专有名词,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不会创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取代,教育的根本定义和价值在于塑造学生的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和机械地强化训练,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自主权利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自主地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培养具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具有开放、多元、主动的思维方式,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1.优化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动机
教学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要致力于创设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软环境,即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我们的教师在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敢于表现自己,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并赢取每位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并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甚至会超过自己的人,放弃“师道尊严”,坚持以人为本,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
在课内,采用“人性化”和“谈心式”的教学语言,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观点提出疑问或见解,不回避师生在认识上的矛盾,以学生的疑问作为契机,把学生创造性的主体活动与教师创造性的主导作用自然地融合起来;在课外,教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感受,与学生友好相处、交流沟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以自己的行为来诱导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体验来打动学生,用学科知识来指导学生,并在生活实践中为学生排忧 ,与学生建立互尊互信的新型关系。同时还注重建立友好、平等、互动的新型生生关系。通过致力于学生之间平等友好关系的形成,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地培养,更多地使用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友好、坦诚的讨论探究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进一步发挥整体效应,促进学生的互动共进。
2.改进学习方式,确保自主学习效能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倾力于35分钟课的模式与策略研究,提出了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努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着力巩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我们的教师在不断学习“舍弃”,以自己的“舍”换取学生的“得”,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生的舞台。第一,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进行任务型阅读,即在课前或课中把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提出阅读任务,即通过阅读提出问题或准备一到两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事例。通过这样的阅读,使学生学会理 分析教材,自主提出问题。第二,把议的时间交给学生。课堂上一定会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思考、分组讨论,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逻辑层次思考问题,提出看法,想 果,自我教育。第三,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现,学习分析与归纳,学会倾听与说服,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胆识的发展。第四,把练的情 给学生。课堂上的“练”不是单纯的做习题,而是通过“讲演”、“小制作”、“提建议”、“角色扮演”、“金点子征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手、动 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尝试和体验,练出兴 练出能力。第五,把方法、习惯
为此,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意见作出了修 补充,提出了《奉贤区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补充意见》,这份补充意见不仅有描述性的语言规定,还有数字上的量的要求(如训练时间、强度等),便于教师在实践中操作与实施。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力求做到:凡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进行自学的问题,不用小组学习进行代替;凡是小组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作代替;凡是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教师要讲、导、拨、练。
3.授之以“渔”,注重自主学习习惯养成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正确的方法犹如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 '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就能主动地摄取所学知识,充分展现其内在的创造潜力,效果会事半功倍。古人云“与其授之与鱼,还不如授之以渔”也是一样道理。作为老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教会学生会看、会听。教师告诉学生课堂35分钟人的生理规律,课前两分钟要稳定自己,上课即抓住自己,排除一切干扰,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心静意专,让大脑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准 听教师讲的重点、难点,把握精髓。其次,教会学生思维。思维是理 识必要的心理状态,学生对所学的必须深入理解,才能掌握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我们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具体的思维方法,要求学生作到边听、边看、边思考,学会联想、发现,实现当堂问题当堂 ,并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转移。其三,让学生学会记忆。记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其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教师通过讲座让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记忆学科的学习时间。告诉学生记忆是要找规律的,让他们根据个人情况适当选择,找出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记忆 必要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教会学生总结积累。学习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更要手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所学的重点、得到的经验、体会、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学会总结、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总结积累中厚积薄发,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二)注重行规、品质养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我们着眼于一个“真”字,让学生从小从细微处就远离虚假,养成勤奋踏实的作风,以此塑造“勤奋、礼仪、尽 服务、创新”的学生形象。要求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并坚持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日常行为入手,狠抓常规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建立“五大监 哨”,体验“自主管理”成功
学校在“一切为了学生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理念下,注重形成学生文化 的校本特色。如以“勤奋、礼仪、尽 服务、创新”作为学生形象,让学生从小开始养成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崇尚礼仪、宽容和善,自我负责、忠于职守,关心他人、服 会,善于质疑、敢于求新的心理品质和自主潜质,从而培养富有童 高品质的个性化学生。又如营造“时时认真、事事认真”的学风,让学生从小、从细微出就远离虚假、作假的成人化陋习,并迁移到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上,从而打上真善美的烙印。我们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勤监督、严检查。
为此我们设立五大监督岗:纪律监督岗,主要是维持课间活动纪律,调解同学之间纠纷;礼仪监 ,监 员佩带领巾、尊师礼仪等;卫生监 ,检查室内外环境以及学生个人卫生等;活动监督岗,检查学生活动的开展情况,最大限度的让更多学生参与;社区监督岗,绿化小天使、小小物业管理员……
通过岗位 的实践,促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有效凸显我校“自主的学生文化”内涵。
2.开展“五大行动套餐”,体验“自主活动”成功
高深的理论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呆板的说教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努力把理论与说教转化为活动,坚持正面教育,充分肯定与鼓励学生在“学做真人”过程中的进步与提高;公 观地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发挥光环作用;帮助学生 自身不良倾向,分析原因,激发各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小鬼当家”小帮手行动,培养队员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社区好公民”小标兵行动,让队员在社区寻找岗位,帮助 ,养成遵守公德,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快乐大本营”小伙伴行动,队员们走进军校,同吃同住同训练,培养他们团结友爱,本领过硬,步调一致的好品质;“家园一片绿”小卫 动,组建校内学生护绿队,上街宣传,管好一条街,让学生从小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做城市的小卫士;“我自信我能行”小主人行动,在小蚂蚁俱乐部活动中培养队员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丰富的“五大套餐”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了体验、展示的平台,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创造性,立体化展示了我校教育常规 文化的魅力和精彩。
3.积极推进“温馨教室创建”,创设师生良好氛围
学校和班级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环境,发挥学生之间积极影响、真诚合作和互相促进的作用。
我们通过两个“三”工程,满足学生求知成才、开展人际交往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的需求,让学生身处其中,陶冶德性,完善人格。常规有“三”:一是黑板报与学习园地;二是生物角、图书角;三是公告栏的布置。这些地方都由学生自我构思、自我实践布置完成。操作有“三”:一是特色的制定,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班级的课外活动特色;二是班徽的设计,各班充分发挥本班学生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不同含义、形象各异的班徽;三是班歌的创作,各个班级编写了能反映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的歌词,或自编曲调,或寻找原创曲,修改后形成班歌。
◆存在的主要困难与不足
1.结合办学实际,细化学科培养目标
课程实施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抓住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就抓住了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导地位。学校在前三年发展规划(2007年9月-209年8月)、新三年发展规划(2010年9月-2013年8月)中 了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勤奋、礼仪、尽 服务、创新——富有童 高质量的个性化学生,并制定了《奉贤区实验小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中贯彻落实。但是,尚未在学科上细化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培养目标,更有效地体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2.提升教研组可持续的综合发展力
教研组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教研组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
者。综观学校教研组建设,大都处于发展性建设层次,这与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的要求还有差距,尤其是组内缺少在市级层面“叫得响”的领军人物,这是学校面临的迫切需 的问题。
3.科学设置教师编制,合理配置教师
新课程实施对学科教师的配置提出了相关要求,而上级有关部门对教师编制数没有统一规定,我区教师编制数是根据班级数来配置,而非学生数,因而有些学科只能让教师兼任。目前,学校拓展型与探究型课程还缺专职教师。对兼任2-3门学科教师的课堂质量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对我校学生班额高、教师工作量大多超负荷的前提下,如何开好每一门课程,如何让兼课的教师确保每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又有相对的精力和时间参加兼任学科的培训,把握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水平是学校实施新课程一个棘手的问题。
◆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1.政策制度支撑,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来认真思考。如何使宏观的课程设计与微观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谐地统一起来,需要聘请专家、名师、专业人员组成导师团,指导学校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同时,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能动性,着力探索新的课程实施运行机制,发挥教师实践智慧,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创新,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提供政策支持。
2.加强名师培养,建设示范性教研组
作为一所区窗 校,并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力,名师、名学科是学校发展的定力。根据学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学校发展新三年规划、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学校要对品牌教研组建设、品牌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规划,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加强校内自培,力争在三年内有几个在市、区里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教师和品牌教研组。
3.整合办学资源,全力打造品牌学校
学校要紧紧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争取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政策, 学校办学水平的高水准。积极挖掘、整合家长、社区、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安全、平等、优质、和谐校园,不断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力求把学校办成让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位家长都能放心、让每位教师都有发展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富有魅力的绿色校园、健康校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创造校园。
2011年9月
材料5
文化引领 走向自觉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奉贤区实验小学创办于1994年,2003年7月,扩建为东、西两个校区;学 有44个教学班,1934名学生,136名教职工,132名教师;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3名(占教师数:2.3%),小学高级教师78名(占教师数:59.8%),小学一级教师51名(占教师数:38.6%);市特级校长、区名校长1名,区优秀骨干校长1名,区“双名三优”教师13名,区骨干教师48名,南桥镇优秀教师22名,优秀班主任13名,校骨干教师36名,优秀班主任13名。
学校自创办以来,秉持“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全力培植“三类文化”,即:智慧的干部文化、清高的教师文化和自主的学生文化。学校以“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思路,倾力打造实验小学文化品牌和核心学校的地位,学校已成为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心理辅导实验学校、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数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等项目基地实验校。连续四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
二、内涵发展
(一)干部文化:创育智慧民主
智慧的干部文化就是学 灵魂,以此凝聚成一种成熟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实验小学以创育智慧的干部文化,从而造就一支具有坚持与贯彻、执行与创新、学习与垂范的干部队伍。
学校努力打造一支创新实干、率先垂范的干部队伍,潜心提高和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领导水平。一是努力打造学 干部文化,探索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建设,班子会前的读书活动,使“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 领导班子中成为常规;二是实行项目 制,培养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强化民主管理,以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扩大会等形式,加强思想交流和意见交流,使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四是把依法治校作为学 理的首要任务,在组织机构上做到层次分明,明 校党组织、校长室、校务会、教 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做到相互配合,权 一,管理民主,依法办事。在学校决策 中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制定了《奉贤区实验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依法治校得以全面贯彻与实施。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学 理章程,汇编成《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一书,明 学 治校原则、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思路、管理体制、管理特色和 方法。2011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加强干部文化建设,使每一位干部都必须具备服务意识,忧 识,科学意识,包容意识和创新意识,成为担负起领导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素质的坚强集体。
(二)课程文化:全面发展特色发展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规范
学校严格按照上海市2009-2011学年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总量;不随意调整学科科目,严格执行课时计划,不随意调课加课,尊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权利,历年来学校重视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秀率保持在20%以上,良好率保持在50%以上,及格率保持在80%以上。在规范实施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生快乐实践活动,推进校本探究型课程建设。
2、探究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学校把探究型课程作为培养自主的学生文化的主阵地。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学生探究型小课题独具特色,如《蚂蚁王国》、《汽车》、《茶》、《灶具研究》等小课题,《灶具研究》小课题还被《少年报》进行了报道;二是开设“小蚂蚁讲坛”,请一些具有特殊专长和爱好的学生,介绍和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如二年级胡海跃小朋友的《我爱昆虫》,五年级何琦玮同学的《文明礼仪》讲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三是将探究型学习活动进行系统的分类并据此形成各自独立的探究型学习课程,在此基础上编写、完善并出版了学校探究型课程自编教材,现已完成《我爱我家》(一)、(二)自编教材;四是抓好探究型课程的课堂教学,每学期推出一批区级以上的探究型课程展示课,如蔡春峰老师的《放学路上保平安》拍摄了市级录像课、谢贤红老师的《我为校服添色彩》、卫晓岚老师的《我家的垃圾》上了区级展示课,本学期倪群老师的《奉贤一日游方案设计》还参加了市的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课并 一等奖。
3、拓展型课程实施精彩纷呈
为了实现“全面课程、校本特色”的课改目标,学校全力推进“快乐星期五”的有效实施。在对教师的特长、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构了两个维度(限定拓展与自主拓展)、两个层次(普及与提高)的课程结构。即年级走班的普及型拓展“我快乐,我成长”等七大课程板块;全校走班的提高型拓展的“语言园地”、“艺术之林”、“科技天地”、“体育世界”四大课程体系,共100多门课程,以此推进学校课程的整体发展, 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分类体验,共同成长。学校加强拓展型课程实施的巡查,开展拓展型课程展评活动,采用展示、展演的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在2012年4月市“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抽查及6月区教导主任“快乐星期五有效 ”主题沙龙活动中,我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无论是活动内容、活动成果,还是活动资料,都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国际象棋》、《合唱》、《绿色教育》、《求真》、《让泥巴活起来》荣获奉贤区首批校本特色课程。
(三)学生文化:养育自主突显个性
1、打造多彩的校园生活,全方位实施有效德育
(1)学生社团活动红红火火:学校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理念下,注重形成学生文化 的校本特色。如以“勤奋、礼仪、尽 服务、创新”作为学生形象,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崇尚礼仪、宽容和善,从而培养富有童 个性化学生。学 力打造学生小社团文化,由队员自愿参加、自主活动,满足社团成员的兴 好。社团活动内容有:韵律操、诗歌朗诵组、演讲组、舞蹈队、红读小组、小足球队、假日小队等近90多个学生小社团,抽调热心于此项活动、具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实施,全校学生做到100%的参与率。2009年第四期《辅导员》杂志,对我 社团文化作了四大版块的全面介绍,并作了高度评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德育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德育主题性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如以行为规范为主题的“文明在实小,行动在队员”系列活动;以“三贴近”为指导思想的“小蚂蚁俱乐部”系列活动;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民族精神代 ,做祖国接班人”系列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扎实推进了学校德育主题活动的全面开展。
(3)校本节庆活动常办常新:①多彩的艺术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张扬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动的科技节:倡导绿色环保,积极创设体验的环境和载体,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环保,争做一名环保小卫 ③小奥运体育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健强学生的体魄,让学生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④快乐的泥巴节:引导学生“玩中动,动中学,学中想,想中创,创中乐”,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⑤智多星读书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学校不断深化校本节庆的活动内容和内涵,做到常办常新,使之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和学校文化的品牌项目。
2、有效利用德育资源,社会对学校满意度高
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资源,让资源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助推器。
第一,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爱的教育”是学校生命美育课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契机,开展“我是中国娃”、“包粽话恩情”、“团圆闹元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 感的培养;学校还围绕“珍爱生命,共享快乐”的主题开展了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第二,研发校本课程资源。学校已经形成了《求真》、《让泥巴活起来》等校本课程,这些教材包含了学校校训内化成的行为要求内容,让学生浅显易懂的理 训内涵;通过泥巴制作与陶艺欣赏的结合,大大激发学生活动兴 学校在低、中、高三个年级开设了校本课程《绿色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和 感。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力求做到:一个精心,即精心制定实施计划;三个确保,即确保校本课程的上课时间,确保校本课程的教材研发,确保校本课程的师资落实;三个结合,即校本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相结合,校本课程实施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校本课程研发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
第三,吸纳学生家长资源。学 常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和协助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安全管理等学校工作,同时还把家长请进课堂当“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家长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既拓展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家长也共同分享了教育经验与成果。
第四,开发社区资源。学校将社区活动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并积极与共建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社区学生活动基地,发挥社区各部门的协调功能。如小蚂蚁俱乐部的探究组深入区燃气公司开展灶具的研究,获得了全国优秀小社团称号;我校百名家长和学生到陆军预备役高炮五团,开展“感恩祖国”亲子游等活动。
(四)教师文化:培育清高引领发展
1、培育清高,弘扬高尚师德风范
教师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坚强动力和智慧支撑。学校围绕“造就一支具有爱心的高品位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开展了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的,旨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系列活动:一是抓师德主题教育,如组织开展《服务世博,岗位成才》、《学习师表,争当表率》、《永远的教育情怀》等征文、演讲、民主生活会等活动;二是抓师德“五不准”、“五提倡”、“五表率”系列活动,召开师德表彰大会,进行先进事迹宣讲等活动,着重培育教师要具备四种意识:幸福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三是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创建温馨教室为抓手,弘扬崇高的爱生精神;四是开展 “三坛一博一刊”系列活动,即:清雅讲坛、专题论坛、教师展坛、教师博客、《秋实》校刊,作为学校文化 的阵地和教师展示才能和文化素养的平台。如“清雅讲坛”邀请教师做文化、艺术、科技、体育、健康等百家式讲座,不仅锻炼了教师的 能力,还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文化知识,逐渐成为学校的文化特色品牌。我们培育清高的教师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氛围,以优秀的文化引领教师的发展。
2、分层培养,每位教师都能发展
学校将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有机结合,主抓两项工程:一是骨干名师工程。在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中,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明确,即建设一支在市、区具有影响的骨干教师队伍。因此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努力实现“校内培名师、名师促名校”的战略目标。我们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培养工作:(1)通过开展学术沙龙、集体备课活动,智慧互补,资源共享,提高素质;(2)通过“作讲座”、“做导师”等活动,扩充知识信息,显示才能;(3)通过跨校区师徒结对,教学相长,提升学术水平;(4)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崭露头角,形成风格;(5)通过骨干教师展示课,展示专业的风采。如学校成立了名师指导团,在指导活动中青年教师有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名师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名师指导团的成员除了承担本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引领的任务,还跨校际进行指导,作用日益明显。二是青年教师工程。青年教师的逐步成长是一个 意志的过程,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创造需要和成就需要,“发现-信任-增压-激励”这应该是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成功法宝。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使青年教师努力缩短“适应期”,早日走向“成熟期”,学校采取多种培养手段,尽早使他们由新手向能手进行转化。(1)搭梯子,促成长。校内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教育教学师徒关系;(2)建平台,展才华。学校坚持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式平台锻炼青年教师;(3)浓氛围,齐推进。以教研组为“点”,全校大规模教研活动为“面”的“点面结合”的推进方式,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推进教师专业的发展;(4)借竞赛,增阅历。区学科教学展示活动、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青年教师“一、三、五”年期考核以及学校“胜蓝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增进了教学阅历。我们还通过制定每位教师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每一学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考核,然后要求教师进行规划调整等手段,促使每位教师都能发展。
3、校本研修扎实到位,促校内教师均衡发展
学校开展“厚实底蕴重阅读,同伴思辨重讨论,立足课堂重研磨,问题会诊重研究,专家引领重反思,基于网络重分享”的“教、研、修”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开展主题式、系列化、互动式的有效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每学期组织区“双名三优”教师、镇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校骨干教师,带头上专题研究课、主题展示课,进行引领辐射;教研活动做到了“三定”(地点、内容、成员)、“两主”(主讲、主题),教研与科研结合,大组与小组研究结合,每次活动组长作详尽记载并有“反思”内容,追求有效教研。各教研组全力开展四“勤”及四个“一”活动。四“勤”,即勤听课、勤研课、勤评课、勤反思;四个“一”,即每周一教研、每月一反思、每学期一展示、每学期一论文或案例。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强,09年以来,学校每年有7个课题被列为区级课题,1个为区重点课题,《校际结对教研中教师优势互补的案例研究》课题获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被评为“2010-2013学年奉贤区教育科研示范校”。
(五)教学文化:锐意改革关注全体
1、打造“人文、有效”的课堂
我们追求“人文、有效”的课堂教学文化,提倡四个“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体验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质疑带进课堂。要求教师把均 展意识彰显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做到在教学设计上预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坡度,有意识地主动兼顾到不同学习层度的学生,以应对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中有意关注弱势学生,加强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指导,请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身边的学困生,结伴学习;小组活动中明确组内学生的具体分工,强调合作交流,形成思维互补,运用积极的课堂评价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引导弱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课后及时跟进补救。这样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使每一堂课活起来”,促进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我们更是关心爱护,有效落实随班就读生的个性化教学与管理,努力追求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效。因此,每年的随班就读工作区级考核,我校始终为优秀,随班就读教师的个性化教案、案例评比及综合考核,也一直名列区前茅,2009年12月,学校成功举办了市级随班就读现场展示活动。
2、追求“科学、规范”的作业
我们严格执行市教委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改进训练方式,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科学安排训练“量”;及时反馈,自编、精选训练材料,努力提高训练的“质”。近年来,我们以“校本练习”设计为突破 组织一些学科骨干教师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练习,并保持作业的一致性、选择性、个别化,做到“有布置必有批改,有批改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订正,有订正必有跟进”。对于一些教学的难点,坚持“每天练一练”,提倡作业适当分层,做到四个“性”,即正确性:认真批改,不错批、漏批,圈画出错误处;统一性:基本作业组内统一,组内用笔统一,书写格式统一、规范要求统一,组内教师批改要求统一;及时性: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抓好订正,做到当天作业人人清,订 至学生正确掌握,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普遍问题全班讲评,集体订正;限制性: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五年级各类作业不超过一小时。
3、建立“分级、有效”的监控
教学质量是学 生命线,学校采取“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师”三级监控管理,形成教学问题汇报机制,开展教学问题研究机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领导监控重过程
一是要求各学科教师做到“堂堂清、日日结、周周练、月月查”;二是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三是通过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考核小组的推门听课,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教导处将汇总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督促教师及时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2)组室监控重诊断
备课组根据单元进行测试,学校除了组织期中、期末考试(查)外,针对部分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或班级)进行抽考,及时了解各班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况,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从后进生的角度分析存在的课堂教学问题,组织专题研讨,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任课教师在课内外都要加强对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关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自我监控重反思
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后及时反思,特别是根据行政领导推门听课、行政诊断课的反馈、调研考查的质量,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次质量调研后,教师都要根据成绩统 果分析填写质量情况分析表,包括对试卷、对学生的分析,分析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在三级监控管理中,教导处根据各级反馈的信息,重点加强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的课堂教学与教学质量监控,召开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的质量分析会,对质量监控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会诊,对症下药。指导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引领文化:打造核心均衡发展
我们努力打造区域内的核心学校,充分发挥引领辐射的作用。一是大力推进资源联盟建设。学校和江海一小、江海三小、肖塘小学、西渡小学、金水苑小学、宏翔小学、敬贤小学、曙光小学结成九 密型资源联盟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教育的均 展。我们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有教学互访,联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间进行交流学习;有观摩学习,组织联盟学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到我校观摩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师徒带教,组织联盟学校的教师和我校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每周来我校听课学习,向师傅面对面请教;有送教下乡,派我校优秀教师去结对学校上示范课;有教学指导,我校名师指导团到联盟学校上门进行指导;有支教交流互派,派我校班子成员到民办学校挂职,与联盟学校交流互派教师;有资源共享,通过网络把我 “双名三优”、“胜蓝杯”一等奖获得者展示课等优质课向联盟学校进行网络现场转播,还把各个学校的信息资源进行相互链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有课题研究,发挥我校区教育科研示范 作用,进行课题研究。如《校际结对教研中教师优势互补的案例研究》、《挖掘示范校优质教师资源,实现校内外引领的实践研究》等市、区级课题,连续获得了奉贤区第八届、第九届教育科研一等奖。学校还大力扶持民办学校,派领导干部到民办学校挂职;骨干教师与民办学校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每周固定一至二次进师傅课堂学习;派优秀教师上门送教指导教学,深受民办学 欢迎。他们为了表达对我校帮扶工作的感谢,上学期末为我校教师举行了隆重的谢师会。
二是全力打造市见习教师培训基地。学校成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每学期承担着一批新教师的实习和带教的艰巨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带教活动,带教效果显著。(1)讲座培训。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为见习教师做师德、教学、德育、安全、信息、科研、班主任工作等多方面的讲座,深受见习教师的欢迎;(2)师徒结对。师徒结对活动,以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等形式,手把手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带教,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3)培训研讨。学校多次与区教育局、区教育 室、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中心以及兄弟学校的领导、专家等召开培训研讨活动, 培训模式、制订培训计划、制定考核方式,对见习教师培训形式了一套规范模式;(4)演讲征文。学校开展演讲征文活动,增强见习教师对教师岗位的认识,如《讲台前的第一个月》、《我眼中的实小》演讲比赛;每月一主题的学习体会征文活动,要求见习教师把学习体会文章在学校教师博客《小荷俱乐部》圈子进行发布,以便进行交流点评;(5)培训考核。学校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考核,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三笔字基本功等考核,学校还邀请见习教师所属学 领导一同参与考核,深受委托培训学 好评。
三是发挥“金哲民特级校长工作室”的作用。工作室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工作室长期的研究课题,第一期带教了6位中青年校长已经结业,研究成果《现 长的思考与实践》一书已经出版,共同提高了校长们的办学水平。目前第二期 带教之中,这批学员中有四位高中阶段的校长,一位初中阶段校长和小学阶段校长,第二期的研究成果《追求文化自觉的教育》一书也已经出版。
三、成效与反思
1、成效
学校以“三类文化”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上,一是完善课程管理机制,提升课程规划力。编制了《努力培植根肥叶茂花艳的沃土》学校课程三年发展方案。二是构建实小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建构力,注重“三类”课程的实施。09年以来,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取得区级以上的 有190多项,教师取得区级以上的 有230多项,学生取得区级以上的 有220多项。
学校先后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命名为健康促进学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健康城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单位、2010年上海世博会教育系统安保稳定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节水型学校、上海市“十一五”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先进校、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十二·五)、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等诸多市级荣誉。
学校还荣获:奉贤区优质学校、奉贤区学校教育科研示范校、奉贤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9—2011连续三个学年奉贤区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奖、奉贤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奉贤区课程教学调研工作优秀组织奖、奉贤区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奉贤区2007-2008学年度行为规范五星级学校、2008-2010学年奉贤区学校德育星级评估四星、奉贤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校、2007-2009年度奉贤区信息化工作优秀校、2011年奉贤区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奉贤区校务公开民主 五星级单位等诸多区级 。
2、反思
(1)提升教研组可持续的综合发展力还尚欠缺
教研组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教研组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综观学校教研组建设,大都处于发展性建设层次,这与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的要求还有差距,尤其是组内缺少在市级层面“叫得响”的领军人物,这是学校面临的迫切需 的问题。
(2)科学设置教师编制,合理配置教师还有不足
新课程实施对学科教师的配置提出了相关要求,而上级有关部门对教师编制数没有统一规定,我区教师编制数是根据班级数来配置,而非学生数,因而有些学科只能让教师兼任。目前,学校拓展型与探究型课程还缺专职教师。对兼任2-3门学科教师的课堂质量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对我校学生班额高、教师工作量大多超负荷的前提下,如何开好每一门课程,如何让兼课的教师确保每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又有相对的精力和时间参加兼任学科的培训,把握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水平是学校实施新课程一个棘手的问题。
3、提升
(1)政策制度支撑,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来认真思考。如何使宏观的课程设计与微观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谐地统一起来,需要聘请专家、名师、专业人员组成导师团,指导学校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同时,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能动性,着力探索新的课程实施运行机制,发挥教师实践智慧,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创新,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提供政策支持。
(2)加强名师培养,建设示范性教研组
作为一所区窗 校,并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力,名师、名学科是学校发展的定力。根据学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学校要对品牌教研组建设、品牌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规划,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加强校内自培,力争在三年内有几个在市、区里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教师和品牌教研组。
(3)整合办学资源,全力打造品牌学校
学校要紧紧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争取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政策, 学校办学水平的高水准。积极挖掘、整合家长、社区、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安全、平等、优质、和谐校园,不断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力求把学校办成让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位家长都能放心、让每位教师都有发展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富有魅力的绿色校园、健康校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创造校园。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
2012.10
- 二年级年级上册语文细化解读课表 > 奉贤区实验小学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考评指标材料提交表
-
奉贤区实验小学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考评指标材料提交表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2-12-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二年级年级上册语文细化解读课表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语文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 二年级上册数学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二年级上册识字四 二年级上册识字4ppt
- 大家在找
-
- · 《论文答辩开场白》
- · 建功立业演讲稿
- · 工程质量与自然辨证法
- · 挖机表演视频
- · 阿依莲09年秋装新款
- · 英语词汇学教程
- · 都秀多人视频聊天社区
- · 云南昆明仇和近况
- · 灰雀教学课件
- · 六年级上册作文
- · 数控车床编程实例分析
- · 2012天津蓝印户口楼盘
- · gprs导航系统
- · 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高级试题
- · 包头ktv那个招聘少爷
- · 迎春杯六年级试题
- · 2011年10月西安车展
- · 法语外贸人才招聘
- · 北京医院肾病
- · 组装电脑配置
- · 箱式电阻炉标准
- · 索尼psp视频转换器
- · excel表格的运算
- · 小车驾驶时换挡的技巧
- · 稳压电路7805应用电路
- · 张家口天气
- · 进化心理学txt下载
- · 生物技术制药ppt
- · 白岩松终于辞职了
- · qqflash上传
- · 西安临时建筑管理规定
- · 英国文学史
- · 包头第一热电厂
- · 深圳电工操作证年审
- · cad刘坚强
- · 钢结构厂房图纸
- · 挪威为什么不加入欧
- · 复合钢管矫直机
- · 房贷计算器2011年在线
- · 混凝土结构设计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