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物理电磁实验教案 > 附件一 - 理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附件一 - 理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9-0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编号

     _________

     

    2005年度“陕西省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学校___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 电磁学________________

    课程层次(本/专)_________ 本科_________________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__________ 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________ 物理学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_________ 郭立新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 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 029-88203338____________

    课程网址_ http://jyk.xidian.edu.cn/jpkcs/g_dcx___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___ 2005年7月1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陕 西 省 教 育 厅

    二ΟΟ五年七月十六日

    1

     

     

     

    填 写 要 求

     

    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郭立新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年9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29-88201450

    学 位

    博士

    职 务

    理学院副院长

    传 真

    029-88232281

    所在院系

    理学院

    E-mail

    lxguo@mail.xidi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74信箱(710071)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__ 程_ 名_ 称

    课程类别

    学时

    届/学生总数

    电磁学

    本科生

    54学时(4学时/周)

    3届/ 320人

    Matlab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本科生

    72学时(4学时/周)

    5届/ 550人

    计算物理学

    本科生

    60学时(4学时/周)

    5届/ 550人

    电动力学

    本科生

    60学时(4学时/周)

    1届/ 45人

    波传播与散射的数值计算方法

    硕、博士生

    46学时(4学时/周)

    4届/ 120人

    复杂系统中的电磁波

    硕、博士生

    46学时(4学时/周)

    5届/ 100人

     

    2. 实践性教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2001年为3人,2003年为5人,2004年为7人, 2005年为7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博士生与硕士生:

    已获硕士学位有6人,目前在读博士生6人,在读硕士生15人。

    3. 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

    (1)“电波测量实验教学方法与实验方法创新研究”,校教改基金,2003.6-2005.6,负责人。

    (2) 研究生实验室建设项目“电磁波综合测量实验室”,负责人。

    4.教学相关论文(第一署名):

    [1]郭立新,骆志敏,“隐函数等值线的计算机绘制及其在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模拟上的应用”, 大学物理,Vol.19, No.12, pp.34-36, 2000。

    [2]郭立新,吴振森,“《计算机物理学》教学改革初探”,中国电子教育,2000年第2期, pp.39-41。

    [3]郭立新,郭宏福等,“电磁波综合测量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探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Vol.15, No.1, pp.32-34, 2005。

    [4]郭立新,吴振森,“《物理学与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电子教育,1998

    年第1期,pp.65-67。

    (接下页)

    1-2

    教学

    情况

    (续)

    5.教材

    (1) 2004年9月出版本科生讲义《计算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0万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材科)。

    (2) 2005年2月出版本科生讲义《计算物理学》(10万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材科)。

     

    6.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_ 项目《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改革实践教学》于2001年2月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2)_ 项目《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创建物理类系列课程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于2003年12月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3)_ 项目《加强无线电物理学科建设,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于2001年2月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完成人。

    (4) 项目《加强学科建设,按创新体系建成高水平学术梯队》获得200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5) 亲自指导的2000级学生李玲其论文2004年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并获第四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特等奖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十四届“华为星火杯”一等奖。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不超过五项)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经费

    排名

    空间导弹目标散射建模和特征提取研究(105164)

    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

    2005.1~

    2007.12

    8万

    负责人

    海背景与目标复合模型的电磁散射研究(6010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2.1~

    2004.12

    18万

    负责人

    复杂背景的电磁散射研究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

    2000.1~

    2004.12

    50万

    负责人

    实际地、海背景中低空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和理论建模研究(51403020505DZ0111)

    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

    2005.7~

    2007.3

    15万

    负责人

    地海背景的电磁散射研究(教外司留[2003]14)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

    2003.1~

    2004.12

    2.5万

    负责人

    1-3

    学术

    研究

    (续)

    2.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超过十项)

    [1]Guo Lixin, Wu Zhensen, “Application of the extended boundary condition method to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rough dielectric fractal sea surface”, J.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 Vol.18, No.9, pp.1219-1234, 2004.(SCI, EI检索)

    [2]Guo Lixin, Wu Zhensen, “Application of FFT to light scattering from one-dimensional fractal rough surface”,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35, No.4, pp.317-322, 2002.11.(SCI, EI检索)

    [3]Guo Lixin, Wu Zhensen, “Fractal model and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the time-varying sea surface ”, IEE of Electronic Letters, Vol.36, No.21, pp.1810-1812, 2000.(SCI, EI检索)

    [4]Guo Lixin, Kim Che-young, “Light scattering models for a spherical particle above a slightly dielectric rough surface”,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33, No.2, pp.142-146, 2002.(SCI, EI检索)

    [5]Guo Lixin, Wu Chunyu,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a one-dimensional time-varying sea surface with Gaussian-like beam incidence”,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Vol.42, No.3, pp. 413- 418, 2004.(SCI检索)

    [6]Guo Lixin and Zhao Kang,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IR radiation from the target of a shell containing the cone”, Int. J. Infrared and Mill. Wave., Vol.25, No.6, pp.917-927, 2004.(SCI, EI检索)

    [7]Guo Lixin, Chenjianjun, Wuzhensen, “Study on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the very rough fractal sea surface”,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Vol.40, No.1, pp.95-100, 2003.(SCI检索)

    [8]Guo Lixin, Wu Zhensen, “Moment method with wavelet expansions for fractal rough surface scattering”, Chin. Phys. Lett. Vol.19, No.11, pp.1617-1620, 2002.(SCI检索)

    [9]Guo Lixin and Wang Yunhua, “Study on the shadowing effect for optical wave scattering from randomly rough surface”, Chinese Optical Letters, Vol.2, No.7, pp.431-434, 2004. (EI检索)

    [10] 郭立新,王运华,吴振森,“双尺度动态分形粗糙海面的电磁散射及多普勒谱研究”,物理学报,Vol.54, No.1, pp.96-101, 2005。(SCI检索)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目标激光散射特性研究》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

    (2) 《分形结构的波传播和散射研究》2004年6月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于2003年8月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奖励一等奖,2003年5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

    (3)_ 项目《复杂结构的电磁散射》于2000年6月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4) 《分形散射和有限波束散射》1998年获得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5)_ 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2003.11);获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2000.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首届“陕西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2003);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2000);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2004)。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  沈阳工业大学物理实验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  长江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上海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集美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福州大学物理实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