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_ 自然界的水
课题2_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处理不当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想:将一个个明确的、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发展点“溶解”于实际之中,进行情景化处理。将分子、原子存在的客观性,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概念等裸露的化学知识蕴藏在以水的变化为线索的问题情景中,围绕着“物质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念怎么解释变化?”等化学问题,设置一系列探索活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自由、合作、开放、互动的探究活动。
二、教案
课题 | 分子和原子 | 授课人 | 彭蓉 | 学校 | 长阳县龙舟坪镇清江中学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 ||||||||||||
重点 | 认识分子、原子是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会用分子和原子的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
难点 |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 | ||||||||||||
教学方法 | 问题导思,实验探究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 ||||||||||||
仪器药品 | 仪器: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注射器、、药匙,棉签等。 药品:水、氨水、酚酞、品红、酒精、食盐、黄豆、酚酞染过的小花等。 | ||||||||||||
教__ 师__ 活__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
[创设情景,孕育新知]: 分组实验:在自己的手背上滴一滴医用酒精,观察现象。 设疑:酒精挥发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演示实验:向空中喷洒空气清新剂 设疑: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酒精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有香味的物质也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粒子是分子和原子。 板书:分子和原子
|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交流:酒精挥发了。
学生思考,猜想。
| 从“酒精挥发”,“室内飘香”两个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性问题:酒精为什么挥发了?,远处的同学为什么能闻到香味?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粒世界,激发学生想象欲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通过列举身边的事例和模型的展示,进一步增强分子、原子存在的真实性。
| |||||||||||
教__ 师__ 活__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
举例:清晨我们来到田野,可以看到植物的叶片上有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这个事实说明空气中有水分子存在。由此可以证明分子是真实地存在着。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 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模型(flash动画模拟),指导学生观看苯分子和硅原子的图片进一步增强分子、原子存在的真实性。 板书: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板书: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设疑: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水却看不见水分子? 请一同学们朗读P50第二自然段内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提问:除上述性质外外,分子还有什么性质? 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了。 设疑:到底是什么使棉花变红了呢? 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 分组实验 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的,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氨水怎么跑到棉花上了?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板书: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提问:分子还有什么特征呢? 分组实验: A组:分别在手背上,纸上滴一滴医用酒精,观察现象。 B组: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观察混合后的溶液体积是否等于200ml。 C组:将50ml黄豆和50ml细沙混合,观察混合后的体积是否等于100ml。 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中有什么新的发现,分组交流汇报。 |
讨论交流,举例说明分子的存在。
观看动画,理解领悟。
学生猜想解答
阅读课本,用具体数据回答问题。
边听、边看、边疑。 活动可能性预测: 1 棉花沾水; 2 棉花沾酚酞; 3 棉花沾品红; ④_ 沾有酚酞的棉花移近氨水。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寻找棉花变红的答案。 学生分析解答,
学生分组实验 交流汇报: A组:手背上的酒精挥发得快。 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组:体积小于200ml; C组:体积小于100ml; D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结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液态、固态物质分子间间隔较小。 |
通过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生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让他们通过思考、讨论、争论达到思想的碰撞,激发新的思维。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开放的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分组实验让学生亲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 |||||||||||
[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 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 2、 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 | 学生讨论 |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
[观看讨论,领悟新知] 提出问题: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flash动画模拟水的蒸发,水分解的微观过程,通过课件演示与学生探究讨论,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 重复播放水分解的微观变化过程,领会分子的分与合。 板书: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形成分子。
|
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 水蒸发:物质没变,分子本身没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水分解:物质变了,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讨论,理解和领悟。 学生交流: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 ②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难点,学生难以自主探究。因此,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看见”分子再分就不同原来的分子了,物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突破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 |||||||||||
[交流收获,优化新知] 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 | 学生交流并整理本节课有关知识 | 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
[板书设计]: 第2课题_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