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遮羞墙"哲学反思 漫画评析: 2012年12月,甘肃省漳县境内212国道沿线的部分村庄在路边竖起了一堵堵高约两米、用琉璃瓦装饰的墙,后经调查发现,该县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将路边农户的房屋遮挡住,部分墙体已经刷成白色,被称为"遮羞墙".此墙作何用途?当地政府称,这是绿化美化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为让领导觉得好看.各种名类的"墙"也早已遭到舆论诟病,老百姓对此大多怨声道载.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1)搞好工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也是老百姓对各级干部的希望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才是抓工作、干事情的正道."遮羞墙"折射的是一些干部作风之虚.当地领导干部从"创政绩出发"大搞人造景观,则违背了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类似"遮羞墙"的新闻近年来多有发生,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民众对"遮羞墙"新闻的关注,恰恰说明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理念顺应了民众的期待.隐瞒实情、失察实情,还会造成决策不合实际,误国误民.一堵墙,可以挡住外人的眼光,却改变不了墙内百姓的贫困生活.如果工作干好了、发展搞好了、民生进步了,既无"羞",何需"遮羞墙"?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也是老百姓对各级干部的希望和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多地倾听民声.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要靠求真务实之风,要靠脚踏实地之行,要坚决破除"遮羞墙"意识.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遮羞墙"折射出的地方官员心态发人深思!"遮羞墙"频频出现,其背后暴露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对民生工程的片面理解,以及盲目追求政绩的错误心态.用个遮羞墙,就是一墙遮百丑,眼不见为净;至于墙后的冷暖人生,既无须想象,也不用思量,只要墙外干净利落就成.这既是一面"政绩墙"、"浪费墙",更是一面"堵心墙".类似这样的"面子工程"如不加以遏制,只会让某些官员继续赚足面子,让某些不务实的地方政府继续得到扶持票子,让中央扶贫开发、改善人居环境等好政策难以真正惠及普通百姓.同时,"遮羞墙"也暴露了很多官员"走马灯"式的检查.试想,如果上级领导能够不浮于表面文章,而是脚踏实地,深入群众,那么这样的"遮羞墙"还会有市场吗?"遮羞墙"折射的是一些干部作风之虚."遮羞墙"折射的是一些领导作风之浮.使人想到一个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粉刷式政绩",是官员们掩耳盗铃之"羞".当地政府不要"遮羞",要直面羞,反思如何更正错误,踏踏实实为民众做事.各级领导也该收敛自己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问题了,推倒"遮羞墙",认真面对矛盾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遮羞墙"至少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当地干部对人民的生活状况还是了解的,而且羞于让这种现实曝光给大众.但是,他们把力气用错了地方.其实,不必遮遮掩掩.所有修建"遮羞墙"的地方,只有直面现实,发愤图强,贫穷落后才能变成全面小康. (3)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好的愿景,这不仅关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民族的永续发展,更关乎每位百姓的生活福祉.真正的"美丽中国",靠"遮羞墙"是遮不出的,应通过真抓实干"建"出来.各级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经济同时,大力改善民生,注重制定科学规划,改善人居环境,从而切实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诸如此类的"遮羞墙"再无立足之处.时下,我们还有多少堵 "遮羞墙"需要去推倒呢?所有修建"遮羞墙"的地方,只有直面现实,发愤图强,贫穷落后才能变成全面小康.当地政府不妨反思,群众真正需要什么,要怎么做才能让群众得实惠,赢取群众的掌声.发挥核心价值观在新形势下巨大的导向、凝魂、励志和塑形的功能.劳民伤财建造"遮羞墙",这样的黑白颠倒的政绩理念,更是值得我们反思并予以鞭挞的.各种五花八门的道具"墙"屡禁不止,说到底还是源于地方官员政绩观、价值观的错位,如果一心为给领导留下一个"形势大好"的印象便欺上瞒下,为求政绩便"瞎折腾",从长远来看,不但不会给当地的群众谋来福祉,还会令当地错失发展机遇导致贫困加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和政府应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执政理念由为人民服务,不能变成只对上级负责."遮羞墙"遮得住上级领导的眼睛,可遮不住老百姓的眼睛."遮羞墙"不仅遮不住"羞",反而把这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工作作风暴露在广大群众面前."遮羞墙"根本颠倒了领导与群众之间"公引、"和"主人"的关系,只考虑领导高兴不高兴而不在乎群众满意不满意.如果任由这种形式主义的歪风蔓延,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积以时日,不但遮不住羞,小羞可能积成大羞,造成大丑,酿出大祸,这才是相当可怕可耻的事情.诚然,地方政府需要形象,地方官员需要政绩,但是,这些都需要从实际和民生利益出发.形式主义政绩观当休矣!它不仅浪费宝贵资源、贻误发展时机,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第一考虑,把群众呼声作为创造政绩的第一动力,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政绩的第一标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如此政绩才是领导认可,群众拥护的. (5)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一事物必然要与他事物发生联系.一些官员工作中形式主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是部分官员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主观上的名利思想."遮羞墙",反映了当地部分官员好大喜功的政绩观,缺少直面贫穷的勇气.建的再美观在华丽的"遮羞墙"终究显示的是浮躁的工作作风,以为用一些遮遮掩掩的手提升表面形象就能达到彰显政绩的目的.殊不知,建立在劳民伤财基础上的形象工程,终究是自欺欺人,而没有老百姓的幸福民生作支撑,没有以权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执政理念,根本不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认可,就不会有真正的政绩存在.这样,才能彻底推倒"遮羞墙".有的为了个人的目的和利益,急功近利,搞所谓的"造景工程",而置的现实实际于不顾;有的想有政绩,还不想付出艰苦的努力,便借助于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取悦于上级领导,既省劲,又见效快,以骗取荣誉和官位. 其二,是客观上的考评误差.各级官员和相关部门,必须反思地方考察的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当前的考评机制不尽合理,需要改进.这几年曝光的各类"遮羞墙"不难发现,催生"遮羞墙"产生的直接原因还在于各地重短期检查、轻长效评价的工作评价机制.我们与其一次次谴责"遮羞墙"之类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还不如彻底反思现行的政绩考评机制,并加以完善,这才是治本之策.我们要撕掉这面"遮羞"的面子墙,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科学地评价政绩,力求以民为本."遮羞墙"遮住了贫穷,也遮住了脱贫致富.确实,我国一些地方仍然比较贫穷比较落后.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个别干部想的不是实干,而是搞虚无缥缈的面子工程."遮羞墙"遮的了一时遮不了一世,遮的了上级领导的眼睛却遮不住老百姓的眼睛,到最后是羞了自己,失了民心. 其三,千篇一律的背后,是一些官员脑中的那面形式主义的"墙".在自己的脑中修筑一面墙,一遮百丑地回避现实问题,成了很多官员的思维常态.这种做法不啻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样的"遮羞墙"工程应该及使拆穿拆除.只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一切以群众满不满意为出发点,多看群众生活得幸福不幸福,多深入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只看表面,这样才能落实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俗话说"为官一时,造福一方",为官者只有将群众装在心里,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一心秉承"执政为民"、为群众排忧、为百姓解难的正确政绩观,才能真正防止"面子工程"到处泛滥. 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陈绍灿 2012-12-28 邮编:35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