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工师带徒总结 > 本文由【学海网】www.xuehai.net 搜集整理...
  • 本文由【学海网】www.xuehai.net 搜集整理...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4-30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www.wordwendang.com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2006年度江苏省共青团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目录 1、探索新途径搭建新平台形成新合力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建设的主要 做法与思考 团南京市委 2、青春建功新农村城乡共谱和谐曲 ——无锡团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 团无锡市委 3、四大体系促发展小康路上献青春 团徐州市委 4、强化全团带队理念创新落实《纲要》要求 促进少先队工作整体活跃 团常州市委 5、思路创新构建"大青年"工作格局 目标明确造就"第二个率先"生力军 团苏州市委 6、丰富载体求突破注重特色树品牌 ——2006年度南通江海志愿者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团南通市委 7、整合"红领巾水库"资源打造青少年教育亮点 团连云港市委 8、强基础抓活动浓氛围 ——在服务和谐社会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团淮安市委 9、服务新农村培训新农民 全面实施"万名现代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 团盐城市委 10、科技创业打造青年创业新平台 团扬州市委 11、构筑"爱心支点"关爱弱势群体 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共建和谐镇江 团镇江市委 12、用快乐传递温暖用爱心缔造和谐 团泰州市委 13、"两站"引擎制度推进 努力探索"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新路径 团宿迁市委 14、创建工作载体创新运作模式 不断提高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整体水平 团南京市秦淮区委 15、创新突破打造"一居一特"社区少先队品牌 团无锡市北塘区委 16、把握机遇强化措施依托载体 积极推进农村青年就业工程健康发展 团徐州市贾汪区委 17、创新活动载体夯实组织基础 扎实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 团常州市武进区委 18、抓基础力创新出实招 吴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 团吴江市委 19、求真务实服务为先 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求作为 团如东县委 20、创新思路突出特色 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 团东海县委 21、立足创新强化服务 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团金湖县委 22、唱响青年创业 "三字经"谱写青春奉献新篇章 团东台市委 23、坚持党建带团建勇于实践创新 整体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 团扬州市经济开发区委 24、发挥团组织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认真实施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百千万"工程 团句容市委 25、构建服务青年新平台 ——泰州市城市青年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团泰州市海陵区委 26、做好五篇文章完善预防机制 坚持不懈地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团泗阳县委 27、新载体铺宽特色团建之路 省监狱管理局系统团委 28、创建"青年样板滩"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省盐业集团银宝公司团委 29、引领青年争当科技创新创业先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8研究所团委 30、体验求职之难体验基层之苦体验责任之重 ——省公安厅机关组织青年民警开展"三体验"换位实践活动 省公安厅团委 31、创新活动思路锻造先进青年团队 省广播电视总台团委 32、 大力推进阳光服务建设 不断开创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新局面 南京海关团委 33、深化高校团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团委 34、践行荣辱观思想境界在实践中升华 扬州大学团委 35、设立特称团支部创新工作新机制 江南大学团委 探索新途径搭建新平台形成新合力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思考 团南京市委 2005年以来,共青团南京市委以贯彻中央8号文件为契机,以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与市社科院联合在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科学的理论构筑监测体系的理论框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体系是一项创新工作.我们联合市社科院对监测体系研究进行了总体规划,形成了"三部曲",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网络构建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干预机制"研究.目前监测体系网络建设研究已经完成,被收录到2005年度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正在进行中,被列入2006年度南京市软科学项目. (二)以完善的组织机构搭建监测体系的工作网络 监测机构和监测队伍是监测体系的主体,在监测体系构建过程中,团市委逐步建立和完善了 "三级机构,两支队伍"."三级机构"即一是建立了市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具体负责开展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况的调查活动,并形成监测成果,进行成果的发布和转化;二是建立了区县监测工作站.监测工作站依托团区县委建立,是监测中心的分支机构和执行机构,启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三是建立了基层监测点.监测点是未成年人聚集的场所,也是监测体系的基础支撑点.已经建立的56个监测点包括了城区、郊区县的各种类别的中小学和社区,涵盖了各年龄段未成年人群体."两支队伍"即一是由南京市知名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使之成为监测体系的智力支持机构.二是在各监测点建立了由团队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兼职调研员队伍. (三)以扎实的机制建设保障监测体系的有序运转 组织机构是基础,机制建设是保障.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监测中心日常运行机制.二是在调研工作上,我们实行年度与季度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调研相互补充的调研机制.三是实现上下联动,团市委从今年起尝试实行课题申报制度、年度评比制度和资金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基层调研和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此外,团市委还探索建立了调查质量监控制度、调查成果评估和发布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规范,形成了中心调查、专家认证、中心发言人发布等完整的运作机制,保证了监测体系的有序运转. (四)以丰富的调查成果发挥监测体系的指导作用 成果转化是建立监测体系的终极目的.我们在监测成果的转化方面探索了三个基本途径.第一、进行社会预警.即对监测到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公开发布,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共同参与矫正.第二、提供工作决策.即把调查结果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切实履行共青团组织参与政府青少年事务管理职能,协助政府制定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第三、指导开展工作.即依据监测成果,量身定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正面引导.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日益感到:同社会的要求、未成年人的需求相比较还存一些思考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监测体系建设如何与政府决策之间形成有效的信息对接,如何保持监测体系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如何有的放矢的开展好相关的教育引导活动等.今后,团市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中心拟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与基层教育工作相衔接,形成受教者和施教者互动信息平台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体系的重要前提.监测体系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动态地发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并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结合起来,把受教育者的认知需求和教育者的教化实施进行有效的对接,让代表协调权威的政府、代表理论的专家、代表实践参与的未成年人受教育者都有了一个充分发挥主动性的互动平台,从而构建一个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升华再到指导实践的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 (二)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建设的体制保证.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当前的突出问题在于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部门"多头管理、松散无序、各自为战、工作不同步".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各个部门共同打造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工作项目,以实施共同的工作项目和工作载体来促进长效机制的建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中,可以通过监测点的建设,全方位的收集未成年人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可以通过领导机构和专家队伍研究论证,适时制定和修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政策、措施,确立工作重点;可以通过调查反馈适时进行工作评价,及时调整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投入成本的使用效益.同时,持续的监测工作也有利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以借鉴先进经验,揭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性,从而有助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切有实效的新机制,真正实现青少年德育目标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建设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生活大环境的改变,未成年人教育面临的形势也在不断生变化.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体系也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一是要创新工作理念.要改变过去一般性教育中存在着的内容抽象化、手段形式化、方式成人化、对象边缘化的突出问题,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与受体、内容与形式、认知与行为进行有效衔接.二是要创新工作内容.目前,监测体系由于刚刚起步,还处于体系自身建设和完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一般性研究的阶段.今后,我们将利用监测体系的组织网络优势,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兼职调查员两支队伍作用,针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开展跟踪调查和个案调查,使教育引导活动由点及面,更具针对性.三是要创新工作机制.机制创新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监测中心运行机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制度、基层调研课题申报及资金奖励制度等,同时还将进一步探索课题成果发布制度、尝试监测中心社会化运作,努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应急指挥系统,通过科学的工作机制真正使监测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富有实效的教育新体系. 青春建功新农村城乡共谱和谐曲 ——无锡团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 团无锡市委 2006年以来,无锡团市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团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围绕市委新农村建设八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深化"三为三新"活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1、为农村青年就业增收落实新岗位.以市青年职介中心为依托,以"招聘会所"(专场招聘面试会)为主要形式,不断提高农村青年就业成功率.今年年初集中开展了2006年"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服务月"活动,加大对进城务工青年来锡就业的服务力度.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招聘会和社区服务248场次,服务人数达230多万人次,提供有效岗位178500个,成功推荐86310人次上岗(其中进城务工青年为73355人次). 2、为农村青年劳动致富培训新技能.继续实施"青年人才培训工程",联合农林、科技等部门,依托"无锡市科技富农青年服务团"和各级"百点十万"培训点,开展形势分析、理论研究、技术指导、新技术应用及推广等知识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次,有9432人次农村青年接受培训. 3、为农村青年创业先富提供新服务.发挥"市青年创业指导委员会"和青年创业典型的作用,加强农村青年创业指导,提高青年农民创业本领,全市共培训创业青年2000余人次,成功扶持青年创业近400名.积极开展 "农业专家乡村行"活动,为青年农民领办项目、创办基地、扩大生产、运用先进科技提供专业指导.与市电信公司、农林局等单位联合开展农村青年信息服务站建设活动,为农村青年提供农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农业科学技术等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村青年不断向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进军. 二、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服务农村生态建设 1、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承办"长三角环太湖流域青少年保护母亲河生态环保行动暨太湖青少年绿色家园营建活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副省长黄莉新等领导出席仪式,与青少年代表共同营建"太湖青少年绿色家园"并作重要讲话.积极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百千万工程",全年共植树20万余株,护绿20万余平方米,参与人数超过25万人次.推进"绿城清水"行动,全市共建有"共青团保洁箱"300余个.江阴团市委荣获05年度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 2、开展创建市级青年文明生态村(社区)活动.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今年9月在宜兴市兴东村开展 "全市青年文明生态村(社区)"创建活动,围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的要求,加强村民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城乡百村结百对"活动,充分发挥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青少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作用,为不断丰富创建工作提供有效服务.目前,全市已有青年文明生态村创建单位6家,2007年力争达到无锡市青年文明生态村标准的单位不少于20家. 3、建立红领巾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为生态文明创建村与中小学团队组织牵线搭桥,依托青年中心、"三为三新"示范基地、红领巾小事业等农村现有资源,广泛建立红领巾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开展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城乡青少年的良性互动,丰富创建内容,推动农村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弘扬农村良好社会风尚 1、推进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手拉手和青年文明社区等活动,积极举办"无锡市乡村青年文化节",组织动员全市各基层单位开展乡村青年歌手大赛、乡村青年才艺展示大赛,形成全面活跃的农村青年文化局面.通过"三下乡"、技能比武、教育培训等形式,大力培养农村青年文化人才.我市锡山区获2005年度全国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先进县(市、区),惠山区洛社镇获2005年度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文化活动项目. 2、选树优秀青年典型.举办首届无锡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杰出(优秀)青年评选活动,共有19名从事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杰出代表获此殊荣,新增"三为三新"活动示范基地10家,重新确认28家,并为基地发放扶持资金5.1万元.通过评比,了解并掌握一批处于各个创业阶段的青年群体,并做好宣传典型与跟踪服务相结合,促进大批农村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四、加强青年中心建设,夯实农村青年组织体系 1、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按照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力量的原则,重点加强乡镇团委和小城镇团委的建设,探索完善产业建团、依托建团、联合建团等新型设置方式,努力构建起与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以及团员青年分布情况相适应的农村基层团的组织体系. 2、深入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召开全市青年中心建设推进会,命名19家农村青年中心,并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等19家在锡高校团组织结对共建.加强城乡团组织、青年中心的联系互动,积极构建"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基层组织网络,努力推进流动农村团员青年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工作,进而更广泛地联系农村团员青年.我市锡山区荣获全省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县(市),羊尖镇绿羊青年中心等荣获全省优秀农村青年中心. 四大体系促发展小康路上献青春 团徐州市委 "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历史任务,为徐州共青团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在团省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突出品牌抓活动、注重培养抓基地、深入挖掘抓典型、提高素质抓队伍" 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积极整合资源,着力凸显优势,把团的各项事业有机纳入四大工作体系,引领全市团员青年为建设小康徐州奉献青春才智,努力开创徐州共青团事业的新局面. 一、构建青年创业引领体系,建功立业促发展 我们积极构建青年创业引领体系,引导青年发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化"三为三新"活动,突出职业中介、技能培训、创业服务三个重点,依托全市48家农村青年职业中介机构、培训学校和近百家青年创业基地,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村青年增收致富.举办"徐州市青年优质农副产品展销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培养壮大一批懂科技、善经营、能创业的青年创业带头人,推动农业产业新发展.今年前十个月,全市新认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36家,培训农村青年3万人次,实现新增转移就业1.5万人,增收近亿元.青年创新创效取得新进展.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开展青工创新技能大赛、青年创新成果展和"五小"创新竞赛,不断提高青年服务企业发展的贡献率.开展商届十大新锐、全市重点工程青年立功竞赛评选,选树了一批青年创业典型,营造了"吃苦在先、技能领先、青年率先、创业争先"的浓厚氛围.区域交流合作开辟新局面.组织徐州青年企业家代表团系列考察活动,赴苏州、无锡等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考察学习,到淮北、宿州等徐州都市圈兄弟城市进行观摩交流,引领创业青年在大流通、大融合中建功立业.探索建立淮海经济区青年企业家合作联盟,为优化青年创业软环境、提升团组织服务软实力作出积极努力. 二、构建青年社会服务体系,涵养和谐促发展 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服务小康徐州建设的战略任务,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引导团员青年投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充分重视文化对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开展彭城K歌王大赛、健康宝宝海选、大中学生校园文化节、魅力校园青春偶像大赛、酒吧文化节和青年喜爱的时尚场所评选,打响青年文化品牌,加大青少年参与力度,引领青年文化生活新风尚.充分关注弱势青年群体.全面启动"让心灵充满阳光"系列活动,召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加大对边缘青少年、罪错青少年群体关怀力度.拓宽希望工程筹资渠道,今年新资助学生6000多名.开展"关爱弱势儿童,共建和谐社会"慈善捐助、青年名医大型义诊和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公益夏令营活动,多法并举营造和谐社会氛围.致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拓展五类志愿服务项目,壮大专兼职志愿者队伍,着力构建以志愿者协会为核心、以志愿者服务站、服务基地为依托、以志愿者服务队为抓手的组织网络,提升志愿服务事业规范化水平,为青年服务小康社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搭建有效载体. 三、构建青年人才凝聚体系,内生动力促发展 "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崭新实践,需要更多的青年人才的涌现.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提升开发配置、团结凝聚青年人才的水平,为建设小康徐州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青年人才队伍.科学开发青年人才.以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和高素质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推进"百万农村青年学百技"活动;以"挑战杯"等校园科技创新为载体,提升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三轮驱动"为青年成才提供切实服务.有效凝聚青年人才.加强青联、青商会等青年组织和社团的建设与管理,高度重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青年人才工作,做好各类先进青年典型的评选表彰工作,努力营造用感情联系人才、用活动吸引人才、用事业凝聚人才的和谐氛围,不断争创青年人才的整体优势.充分激发青年活力.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进一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激发青年投身小康徐州建设的学习活力、创造活力、奉献活力,为全面实现小康培养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四、构建青年组织创新体系,长效机制促发展 深入推进团建创新,是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团组织服务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我们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扩大团组织工作覆盖面,积极探索共青团自身建设新途径.深入推进组织机构创新.立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把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的团员青年作为基层组织建设新的生长点,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建团月"活动,大力实施非公团建和流动团组织建设试点,按照"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村企联合建团"、"产业带动建团"、"管区建团"等团支部建设模式,合理调整基层团组织设置方式和运行机制,团的工作基础得到巩固和拓展.着力推进制度创新.本着"向规范要效率、向创新要发展"的原则,狠抓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深入落实和完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教育管理制度、团内民主制度和考核评比制度,努力构建健全规范的基层团组织工作体系,团组织服务小康徐州建设的能力和活力得到显著增强.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小康路上团旗红——基层团建月"活动,巩固发展保持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理论实践成果,引导团员青年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加大基层团干部的选拔配置和教育培训力度,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努力造就"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基层团干部队伍. 强化全团带队理念创新落实《纲要》要求 促进少先队工作整体活跃 团常州市委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我们爱科学"活动到新世纪初的全国体验教育现场会,常州市少先队工作始终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了"教育理念领先、品牌活动争先、基础建设扎实、工作机制完善、科研成效卓越"的生动局面.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共青团常州市委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先队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要求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强化全团带队工作理念,牢牢把握率先实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机遇,集聚社会力量,创设有利条件,不断深化和活跃全市少先队工作. 一、坚持全团带队,大力整合资源,为少先队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年初,团市委书记室带领教育、民政、文明办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20多所不同类型的基层学校,通过与辅导员、少先队员面对面的交流,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班队活动课时间得不到保证;辅导员专业培训较少;辅导员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等.究其原因:目前社会大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少先队事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各级少先队组织强烈渴求共青团能为少先队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此,调研结束后,团市委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多次协调会议,形成调研报告报市分管领导.2006年8月,全市8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团常委联发﹝2006)28号),强调了加强全市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我市少先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主要任务,并从在基础教育发展的总格局中强化少先队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中学和社区少先队工作,建设高素质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等四个方面对全市少先队工作作出了规划.文件下发以后,引起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广大辅导员的高度重视,各基层团委、少工委围绕文件内容也都在制定贯彻、实施意见.2006年10月,以举行全市第五次少代会为契机,按照"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少先队工作的支持度,加深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少先队事业的美誉度"的原则,联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首次少先队事业新闻发布会,联合相关部门建设全市少先队员心愿墙,开展了体验教育、心愿征集、少先队三十佳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二、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实施《纲要》,为少先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1、确立科学目标.一是在广泛听取基层辅导员意见,和教育等行政部门积极协商的基础上,结合常州经济、社会和少先队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三年时间全面实施《纲要》"的基本目标.并确定了以武进区为全市试点,率先进行《纲要》实施的探索.要求所有城区学校及农村中心校于2006年,贫困地区学校、村小、外来务工子女学校于2007年全面实施《纲要》.二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统筹城乡,做到"三位一体".要求"城区、农村、外来工子弟学校"少先队组织"同步规划、带动实施、逐步到位".由当地少工委采用"就近结对帮扶"的形式,指定学校和辅导员带动其共同实施. 2、加强系统培训.一是结合会议开展培训,通过专题会议、推进会,在不同层面组织学习、传达和培训,结合少工委全委(扩大)会议组织团队干部、骨干辅导员专题学习《纲要》;二是组织讲师团开展巡回培训,06年初由市少工委组织专门人员组成讲师团,对钟楼区、新北区、天宁区的全体辅导员进行了培训指导;三是选派辅导员参加由全国少工委或省少工委举办的培训班及研讨会,利用全国辅导员培训班在常州召开的机会,市少工委组织了100多名骨干辅导员全程参与了培训.四是利用网络进行培训,利用市少先队网站发布辅导课件,组织辅导员下载学习.在此过程中,市少工委还与市教育局积极协商,将中队辅导员培训纳入了全市班主任培训体系. 3、制定《常州市班队工作手册》.《纲要》出台后,常州团市委通过会议传达、转发文件、网上宣传、印发赠送等多种渠道,及时宣传普及《纲要》文本.但在具体落实《纲要》内容时,缺少一个容指导、监督和可操作于一体的载体.为此,团市委在广泛深入基层学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班主任工作与中队辅导员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制定了《常州市班队工作手册》.目前70%学校已开始使用.下阶段,要结合《手册》使用培训,进一步扩大使用面,争取2007年能达到全部覆盖的目标,使《纲要》操作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4、严格考评.以抽查、调研、组织学校互观互检等方式对《纲要》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同时要制定具体的推进计划,层层考核,不留空白.要求城区小学达到A类标准(《纲要》要求的主要工作要完成,围绕基本目标要创造性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全市重点活动能主动参与并积极实施);农村中心校必须达到B类标准(《纲要》要求的主要工作要完成,围绕基本目标要创造性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经济欠发达及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要达到C类标准(《纲要》要求的主要工作要完成). 三、坚持强本固基,积极创造条件,为少先队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一是将少先队阵地建设纳入教育系统各类先进评比必查项目行列.同时将少先队队室建设纳入新一轮教育装备体系,本着先农村后城市,先小学后中学的原则,在三年内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少先队队室进行新的装备.二是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2006年,团市委加大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力度,在原来1名总辅导员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了2名副总辅导员.各辖市区的总辅导员队伍较为稳定.目前部分区域已在探索配备专职总辅导员.三是搭建少先队工作交流平台.今年由团市委出资,同时建成了"中学共青团在线"和"常州少先队"两个专题网站,较好地解决了辅导员交流难、培训难的问题. 思路创新构建"大青年"工作格局 目标明确造就"第二个率先"生力军 团苏州市委 2006年是苏州团的工作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领会贯彻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着眼又快又好地推进"第二个率先",努力构建"开放"、"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大青年"工作格局. 一、着眼"开放",延伸手臂,进一步调动青年创业热情 (一)有效覆盖,努力夯实基层团建基础.切实开展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全市40.1万名共青团员、706个基层团委、780个团总支、13907个团支部圆满完成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有效推动了全市团的建设.重点开展非公经济领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通过调查统计,实地调研,编制《苏州市非公经济组织青年工作调查问卷》等,进一步把握非公领域青年的所思所想,为推动工作、优化举措提供了依据.以"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基层组织网络为依托,因地制宜的推进各具特色的青年中心建设,社团联结型、活动阵地型、团企合力型、寄宿地青年中心、机关青年中心等各种青年中心的建设模式得到了全面尝试和深入发展.今年全市新成立农村青年中心8家,新成立城市青年中心11家.其中常熟市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梅李、董浜、新港、沙家浜、辛庄等五家青年中心,实现了青年中心建设的全覆盖. (二)广开渠道,切实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将苏州团工作放到沪宁线,放到长三角,放到全国背景下来思考,来操作,用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心胸服务青年创新创业.赴南京、无锡、常州、镇江等地开展"沿沪宁线"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学习考察活动;牵手国家发展银行,启动"团银合作"青春创业活动,努力形成"大马拉小车","群马拉一车"的创业模式,有效避免金融风险,降低青春创业成本;开展"诚泰杯"首届苏州青年创业大赛,为苏州地区持有优质科研成果的"海归"人士和高校青年才俊提供创业和风险投资的平台.启动青年职业导航计划,完善青年成长成才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青年能力获得全面的提升与发展.进一步发挥园区国际科技园青年人才密集、科技创新氛围活跃的独特优势,创立了"苏州青联园区国际科技园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并组建"苏州青年创业导师团"指导青年创业.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参与"2006长三角青年创业与科技创新论坛"、"融入长三角,携手港澳台"2006长三角青年论坛等主题活动.拓宽与国外经济型社团的沟通渠道,与法国青年企业家和工商人士代表团开展经济、科技交流,并通过青年企业家与法国青年企业家分组接待,进一步增进了了解,达成了共识.青年外事工作在原有经常性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业性内涵,与韩国西全州青年会议所、日本金泽青年会议所在环保、科技等领域开展对口交流.深化"三争三创"品牌内涵,改革经费使用模式,大力扶持农村青年自主创业.以"农业专家行"、"欢乐乡村行"等活动为依托,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推动乡村青年文化建设.张家港市承办了第二届全国乡村青年才艺风采大赛,赛事规模和比赛水平创下新高,充分展示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非凡成就和农村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其中由我市选送的选手分别荣获一等奖、三等奖和最佳才艺表演奖. (三)不拘一格,积极选树各界优秀青年典范.着眼市委市政府"四大行动计划",选树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十大青年创业先锋"和"十大青年技术创新先锋"等先进典型,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大潮.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在经过层层选拔的基础上,选送8名青年技术工人参加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团体第四的好成绩.举办全市性青年社团巡礼活动——"百团大展",吸引了百余个青年精品社团的积极参与,这也是我市首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以青年社团为对象的集中文化展示活动,从中一大批优秀青年社团和社团负责人在活动中脱颖而出.深入推进"双推三荐"工作,不断提高"青年人才管理系统"的使用效能,努力加强对体系外优秀青年的有效凝聚. 全面构建面向社会的团工作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网站、电视、报纸和《苏州日报-青春跑道》等团属宣传阵地,不断扩大团工作的影响面.今年6月,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了苏州团市委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团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二、着意"民主",赋予使命,进一步增强青年创新活力 (一)民主管理,激发团员青年主人翁意识.规范和改进苏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的评选表彰工作,在申报台帐电子化、创建单位联合抽检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制定出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主题团日活动的意见,全面活跃团员日常教育.进一步健全团内常委会制度,并通过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年度苏州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和创新奖评选工作的透明度. (二)民主选举,进一步拓宽团干部和青年干部的选任渠道.大力推行团干部公开选拔、公开直选、公推公选和竞争上岗等制度,进一步畅通体制内、体制外青年干事、青年干部、社团负责人、团干部等选任渠道.太仓团市委率先在乡镇、中学团组织开展团委书记竞争上岗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批思想好、能力强、素质高、作风正的优秀青年被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在全市范围内以"上挂下派"的方式开展优秀团干部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在苏州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功举办2006年苏州市优秀团干部和青年人才培训班,通过历奇培训相互融合-民主选举产生班委-学员自治实现"自转",在探索青年团队民主自治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民主决策,进一步增强青年的归属感.各级团组织坚持对重大的、全局性的决策,事先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青年的意见,努力推进团内决策民主化.太仓团市委在广泛听取党委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和乡镇团干部意见的基础上,率先启动实施"乡镇团干部职业导航计划".举办苏州市优秀团干部和青年人才沙龙,围绕"共青团组织或团干部如何在'四个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团干部和优秀青年人才结合自身工作谈经验、谈体会,为又快又好推进"两个率先"建言献策. 三、着重"文明",提升素质,进一步激发青年创优潜能 (一)展示文明形象,提升文明层次.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四大行动'我争先"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开展"队歌唱起来,队旗飘起来"活动、"知苏州、爱苏州、建设苏州,争做和谐苏州小主人"主题活动,"薪火长征路"大型青年行动,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举办第三届"快乐成长节"、第二届"苏苏州州"少先队员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提高"青年文明号"美誉度,在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联创系统中开展帮扶贫困学生入学活动.短短十几天时间,全市共有三十多家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参加爱心捐助,共筹得助学款6万余元,受助学生达40人.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营业部、昆山市农业发展银行营业部被评为全国级"青年文明号".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54家,省级青年文明号194家,地市级青年文明号561家. (二)弘扬奉献精神,凝聚各界青年.认真做好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2006′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博览会(苏州)暨循环经济立法与政策研讨会、第二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2006′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等多项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拓展志愿服务理念,深化"青年志愿者支教一小时"行动.开展专业志愿服务工作,"反扒志愿者"、"护绿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全面开展.延伸志愿服务触角,40名在苏大学生积极投身"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自身所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四、着力"和谐",增进融合,进一步坚定青年创先决心 (一)广纳良方,为促进发展献计献策.举办首届苏州市大学生科技节,通过展示我市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培育广大青年学生的科技、环保理念.经过选拔推荐,苏州大学的《瑞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和《兰濛天然彩丝有限公司创业计划》等2个项目成功闯入全国总决赛,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在全省同类比赛中首次获得奖项."化废为宝"大学生手工艺作品还在2006′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博览会(苏州)上进行了展出,并和日本青年进行了交流.此外,在大学生科技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征集评比活动中,《城乡统筹背景下的苏州小城镇发展》等28篇调查报告脱颖而出,其中《苏州"老字号"企业生存与发展情况调查》一文受到平江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该区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关注弱势,为促进融合尽心竭力.提升"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社会认可度,以"七个一"为抓手(即"一条线":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一个网络":苏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网,"一个中心":苏州市阳光家庭顾问中心,"一个基地":新上岗团干部培训基地,"一个窗口":团队用品服务窗口;"一支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一项工程":希望工程),"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超市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今年,张家港作为县级市也在全省首家开通了12355热线.拓展"伙伴计划"实施新领域,推出以消防安全、电力安全、交通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伙伴计划之安全自护培训",吸引了全市1200余名青少年的主动参与.服务困难青少年群体,发放电力助学基金30多万元,"金龙鱼"农民工子女助学金50多万元.开展"伙伴计划"暖冬行动,为外来民工子弟和社区贫困学生捐赠冬衣、冬令用品及学习用品. (三)促进稳定,为青年健康发展营造氛围.举办东方水城2006新苏州人集体婚礼,促进新苏州人对第二故乡的认同,加速与苏州的全面融合.继续办好"住在苏州"系列活动暨第九届青工技能月活动,促使广大青年增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示范、带动全社会成员树立节约观念、形成节约文化.争创"青少年维权岗"工作成效显著,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7个集体荣获2006年度全国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国家级维权岗11家,省级维权岗17家,市级维权岗261家. 在新的发展时期,苏州共青团组织将凭借奋发有为的朝气、创新创造的活力,以"开放、民主、文明、和谐"为要核,努力构建"大青年"工作格局,造就"第二个率先"先行军,为推动"两个率先"的实现,建设"和谐苏州"而努力奋斗! 丰富载体求突破注重特色树品牌 ——2006年度南通江海志愿者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团南通市委 2006年,南通团市委紧紧围绕全市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在2004年为全社会、为青年办成十件实事和2005年在十个方面做到全团领先的基础上,提出了"争创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做到了"国际有声音、国内有地位、省内有影响".作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志性品牌的南通江海志愿者工作运用"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 一、各级领导的重视,为志愿服务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江海志愿者作为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标志工程,一直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6年4月27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在南通视察江海志愿者工作后认为:江海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的品牌,在全国乃至海外都有影响.2006年3月4日,省委副书记冯敏刚在省志愿者行动协调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指出:"江海志愿者"已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品牌.2006年3月、6月,省人大、团省委立法调研组就《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草案)》两次来通进行座谈交流.领导、专家就条例针对江海志愿者的实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亲临江海志愿者服务现场,听取情况汇报,对江海志愿者工作给予了大力关心和支持.2006年3月5日,坐落于濠河之畔、南通博物苑内的江海志愿者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展示馆为广大青少年和市民进一步了解江海志愿者、加入江海志愿者队伍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维护好江海志愿者这个品牌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只有领导重视,加强管理,统筹协调,为江海志愿者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人力保障,江海志愿者品牌才会更靓丽.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志愿服务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根据社会需求,江海志愿者服务站通过整合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报社的宣传优势和企业的物质优势,运用"三位一体"的志愿者工作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的同时,积极为全市性重大活动和突击性重要工作提供志愿服务.2006年,江海志愿者服务总站和11个分站共接待来电2000多人次,来访近千人次,提供上门服务4000多人次,开展较大规模的广场服务活动50多次和多次小型广场服务、科普宣传及文艺演出,部分志愿者还与服务对象结成了100多个"一助一"长期服务对子.2006年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上,江海志愿者积极参与,为大会分发材料及宣传品,在现场维持秩序,为中外来宾提供翻译、导游等多种服务,展示了江海志愿者的风采,确保了活动的成功举办,成为招之即来、能打硬仗的突击队,是南通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江海志愿者还深入农村开展扶贫开发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真情进社区、温暖送万家"的送温暖活动,开展"学雷锋、学'莫文隋'"行动.第21个国际志愿者日前夕,江海志愿者走进新农村——启东吕四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法律,精心准备了一台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献给农民朋友,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2006年初,我们组织的万名江海志愿者"青春手拉手、拥抱母亲河"活动作为年度十佳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举办的"2006大世界基尼斯颁证晚会",晚会现场回顾展播了南通万名江海志愿者创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实况.2006年3月20日,江海志愿者服务站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江海志愿者服务站还入选南通市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品牌,被省文明办命名为江苏省首届十大优质服务品牌. 三、精心全面的策划,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成功的保障 省十六运志愿服务作为全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全市参与志愿服务的各级各类志愿者超过5万名,志愿服务总时间超60万小时.其中,直接为省十六运开闭幕式、各项赛事和组委会各部门服务的志愿者达1万名,由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直接招募、调配和管理的市级志愿者人数近5000名.广大志愿者通过提供礼仪接待、会务服务、新闻宣传、秩序维持、团队联络、资料查询、导游导购、场馆清理、行李搬运、环境整治、赛事辅助等11个大类的志愿服务,全面参与到省十六运的各项服务工作中.从今年3月起,志愿者工作部一方面通过印发统计表、上门调研、现场勘察等形式,反复多次对志愿者需求情况进行普遍性地调查摸底,另一方面通过举行省十六运志愿者工作启动仪式等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动员招募爱心志愿者,通过组织途径面向南通高校动员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倾力打造出一支充满活力,拥有实力,彰显魅力的志愿队伍.志愿者工作部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精心编写培训大纲并认真编印了3万多字的培训教材,建立了骨干培训、全员培训、岗前培训和现场演练四级培训制度.同时志愿者工作部还建立志愿者培训、服务、考核、激励等全程跟踪管理机制.工作启动后,各大新闻媒体就开始关注省十六运志愿服务工作并通过专题或动态形式对文明交通志愿活动、志愿者总队授旗暨上岗仪式、志愿服务花絮给予了充分报道,树立了志愿者服务大赛,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因此,共青团南通市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 回顾2006年,南通江海志愿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立足实际,通过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方式、志愿服务的新领域、志愿者组织的新模式,在制度、资金、活动等多方面为志愿服务工作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江海志愿者的品牌价值,让志愿服务在和谐南通构建中奏响最强音. 整合"红领巾水库"资源打造青少年教育亮点 团连云港市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2006年以来,连云港团市委、市少工委认真整合"红领巾水库"资源,把"传承红领巾水库精神"作为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与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全市青少年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投身跨越发展,竭诚服务崛起腾飞,营造出"团徽闪闪、队旗飘飘"的生动局面."红领巾水库"系列活动得到了团中央少年部、团省委、省少工委的高度关注.团中央少年部长张学军、江苏少先队总辅导员华耀国先后视察了红领巾水库,提出要"抢救"宝贵的青少年教育资源,让"红领巾水库精神"唱响全国.市委书记王建华欣然题词,勉励全市少年儿童"传承红领巾水库精神,做新港城建设小主人". 一、以宣传引导为切入重点,深入挖掘红领巾水库精神的时代内涵 1957年-1958年,江苏全省500万少先队员积极响应"我们也来支持农业四十条"的号召,捐献了7万多元.赣榆县4610名民工及广大青少年参加义务劳动,用8个月时间,在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镇建成了一座蓄水量440万立方米,润泽万民的"红领巾水库",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一五"建设.全省少先队员倡议建设"红领巾水库"的消息,经《新民报》刊登后,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批示.老一代红领巾倡议建设红领巾水库的行动集中体现了以"热爱祖国、情系家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基本内容的"红领巾水库精神".这与伟大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全省少先队员的光荣,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用"红领巾水库精神"润泽一方热土、教育一代少年、点燃一个时代,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连云港团市委、少工委抓住契机,整合社会资源,收集大量材料,制作精美光盘,建立了"红领巾水库网站",大力宣传、积极推介"红领巾水库",深入挖掘"红领巾水库精神"的时代内涵.南京《金陵晚报》、连云港《苍梧晚报》在宁连两地展开寻找红领巾水库的发起人和建设者的报道,引发普遍讨论,掀起了青少年教育热潮.邀请红领巾水库发起人丁芝秀老人带着南京的老红领巾,探访了红领巾水库,与当代少先队员亲切交谈,实现了半个世纪的握手,形象地传承了"红领巾水库精神".团市委组织少先队辅导员和驻连高校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红领巾水库精神展开了热烈讨论.师专一附小、解放路小学等十所城区小学的少先队员通过义卖报纸、拾捡垃圾,每人献出一份零花钱,自觉地为红领巾水库修缮捐款20611元.团市委联合市教育局、市文明办等单位开展了隆重盛大的"传承红领巾水库精神,做新港城建设小主人"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一平同志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少先队员代表发出了"传承红领巾水库精神,为建设和谐美好新港城时刻准备着"的倡议. 二、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扎实开展"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 为了让红领巾水库精神落地生根,在广大青少年中开花结果,连云港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联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传承红领巾水库精神,做新港城小主人"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内容为"十个一".主要是开展一次"红领巾水库"小记者采访活动;开展一次主题读书活动,鼓励阅读记录水库建设发展历史的书籍;开展一次"弘扬红领巾水库精神"主题队会;开展一次重温入队誓词活动;开展一次专题展板评比活动;开展一次"红领巾水库精神"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开展一次"手拉手"结对活动;开展一次"红领巾水库中队"创建活动;开展一次"红领巾水库精神"理论(体会)文章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一次"情暖社区"少先队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各中小学校在 "十个一"活动基础上,让广大青少年读水库史料、讲水库故事、访水库名人、做水库文章、画水库未来,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切实增强了他们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以建成基地为发展方向,努力打造青少年教育的崭新亮点 红领巾水库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抗日山烈士陵园毗邻.连云港团市委与赣榆县委先后多次委派专人到北京、上海以及苏南地区,学习考察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并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邀请省规划设计院专家,充分利用"红领巾水库"周边山地、水体、生物等优越自然条件,与抗日山烈士陵园共同规划.规划明确,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为目标,在"校内与校外结合"、"知识与实践结合"、"人与自然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把"红领巾水库"建设成为服务于青少年成长的大型校外活动场所和素质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与抗日山烈士陵园组成闪烁在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双子星".依托"红领巾水库"与抗日山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平台,开展更加生动丰富的教育活动,把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创造热情、奉献热情激发出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强基础抓活动浓氛围 在服务和谐社会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团淮安市委 2006年,我们积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职能优势,坚持尊重未成年人主体地位,把握成长规律,开展了系列吸引未成年人、激励未成年人、启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活动. 一、强基础,发挥团队组织独特作用 (一)夯实组织基础,构建工作体系.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以及"全团带队"的工作要求,配齐配强了团队干部.及时召开市第四次少代会,对未来五年我市少先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按照"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思路,通过"雏鹰争章"、"手拉手"等活动,增强少先队在未成人中的活力和影响. (二)注重调查研究,明确工作方向.坚持"以调研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有计划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研究"、"社区大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课、队结合新模式研究"等调研,形成了《淮安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等理论文章.明确了在新形势下通过抓组织、抓活动、抓环境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方向. (三)依托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了各具特色、较为稳定的兼职未成年人工作者队伍,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合力.吸收文化、民政、公检法司等单位负责人为市少工委委员,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广泛吸纳全市的团队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社会热心人士和"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委"等先进集体积极参与"爱心助成长"志愿活动. 二、抓活动,拓展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载体 (一)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未成年人.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团市委、市少工委向广大未成年人发出"践行八荣八耻,自觉从我做起"的倡议书;举行了未成年人"践荣拒耻"集中宣誓仪式、六万本《新童谣》读本发放仪式;开展以"争做知荣明耻小公民,共建文明和谐新淮安"为主题的未成年人绿色文明行动;举办"感悟社会主义荣辱观"原创短信大赛、"知恩、感恩、报恩"主题教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二)用恩来精神引导未成年人.充分挖掘和运用地方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彰显周恩来精神对故乡孩子独特的教育优势,组织广大未成年人瞻仰周恩来故居、纪念馆、童年读书处,阅读《少年周恩来》、《周恩来童年故事》等书籍,举办文艺会演,缅怀伟人丰功伟绩,弘扬伟人崇高精神.组织开展以"弘扬恩来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各类志愿者集中行动,号召广大未成年人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周恩来的高贵品质、高雅情操和高尚风范,累计3万多人次的志愿者参加了行动. (三)用民族精神感召未成年人.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在全市未成年人中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在中小学开展"长征精神伴我成长"系列体验教育活动、"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国"主题班会(队会)、 "五星红旗我爱你"、"好习惯伴我行","民族精神我来传"、"新旅精神代代相传"主题大队会等活动,教育和引导了未成年人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浓氛围,营造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环境 (一)维权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维权岗在行动"活动,动员各级优秀"未成年人维权岗"及创建单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维护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深入社区法律学校举办讲座等方式大力开展"两法一办法"的宣传教育,全市接受法制教育的未成年人10万人次.加强对"特殊"未成年人(指严重违纪违规的"问题"未成年人以及违法犯罪的"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远离毒品,关爱未来"、"青春红丝带"、"未成年人消防演练"等与未成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的经常开展,有力地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今年我市有3家单位被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命名国家级优秀未成年人维权岗. (二)心理疏导帮助未成年人快乐成长.在全市各中小学均设立了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的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心理宣泄室",并从外地聘请了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针对困扰同学们的"早恋"、"厌学"、"叛逆性格"等热点问题进行疏导,消除了广大未成年人的心理顾虑. (三)希望工程帮助未成年人和谐成长.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大局,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相继开展了 "孤儿遭遗弃、'丸美'送温情"、"新亚助我成长"爱心捐赠仪式、志愿者宣传劝募等活动,筹资资金107万余元,新建希望小学2所,资助中小学生920多名.资助了近万名城乡困难家庭子女继续学业,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的实际困难. 服务新农村培训新农民 全面实施"万名现代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 团盐城市委 2006年,盐城团市委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从服务新农村、培训新农民入手,在全市全面实施了"万名现代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一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采取集中办班、分散培训和"1+1"面对面培训等方式,累计培训青年农民11400多名.其中镇村级团干部2350名,青年农民经纪人210多名,青年种养殖大户8800多户,涉及大棚蔬菜、生猪、蛋鸡、水产等20多个产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统一思想,明确意义,全力夯实思想基础 年初团市委全委会对实施"万名现代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将其作为农村重点工作,在全市深入调查研究,统一思想,明确意义,形成合力,努力夯实工作开展的思想基础. 首先,培训工程找准了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盐城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64%,农村人口比重大,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施青年农民培训,是强化共青团组织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其次,培训工程体现了共青团服务农村工作和农村青年需求的目的.检验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成效,最终应体现在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切实服务了广大农村青年.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握好农村和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年初,我们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万人大调研"活动,全面掌握了解我市农村共青团干部队伍现状、组织建设情况和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青年农民培训需求,并及时配置了空缺和替换不符合要求的团组织负责人,建立了电子台账,为培训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次,培训工程突出体现了两支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和一支"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带领能力强"农村青年骨干队伍,是加强和活跃农村团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农村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共青团工作活跃的支柱力量.在培训过程中,我委注重狠抓两支队伍的建设,分清轻重缓急,对农村团干部进行了先期培训,后对农村青年骨干队伍全面培训,逐步开创团干带青年,青年带群众的良好局面. 二、分层培训,上下联动,全力提高培训实效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务求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1、突出重点,逐步推进.整个培训按照类型和需求的不同,主要分三个层次逐步推进:乡镇团委书记培训、村级团组织负责人培训和青年农民骨干培训.我们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市乡镇团委书记培训班,全市138个乡镇团委书记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以加强团务知识学习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邀请了团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农村团工作实务、远程教育网络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讲座.3月初,我们开展了村级团组织负责人培训,经过2个多月的集中时间培训,全市2216个村级团组织负责人基本实现了"六个会",即会正确开关机、中文输入、上网浏览信息、搜索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正确调试"七一"频道.8月初,我们按照"市级带头、县级推动、乡镇为主"的方式展开了青年农民骨干培训,组织青年农业专家到部分县(市、区)开展了水产、生猪、大棚蔬菜、浅水藕养殖培训,又集中举办了青年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培训,来自各县(市、区)的200多名青年农民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免费参加了培训. 2、创新形式,全面覆盖.在培训工作中我们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1+1"面对面为补充的培训形式.一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共开展各类集中培训达151个班次.分散培训和"1+1"面对面培训主要采取由团组织组织专家学者到青年农民相对集中区或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分散培训,特殊情况下采取"1+1"面对面培训为补充,从而确保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全面覆盖. 3、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我们积极与市农业局等涉农部门沟通和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开展免费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各团县(市、区)委将青年农民培训工作列入了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考核内容,许多大学生志愿者还编写了适合农村实际的辅导教材并亲自担任教员.各级团组织还充分整合农校、技校、成人校、基层党团校等资源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三、加强考核,建立制度,全力构建长效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考核和制度的建立,努力构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 1、建立机关工作人员联系点制度.团市委机关工作人员分四个组,分别由四位书记担任组长,每个组联系2-3个县(市、区),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明确联系一个县(市、区)、一个乡镇、一个村,督促联系点按照要求做好培训工作,及时发现各地培训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联系点开展培训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各县(市、区)也分别建立了联系点制度,明确责任,分片负责. 2、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考核,及时掌握了解基层培训动态,对各地培训工作情况进行网上通报.由团市委书记室成员带队并联合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对培训工作进行3次专项突击随机抽查考核,全市共随机抽查了27个乡镇.考核结束后,团市委及时将检查考核情况向各县(市、区)作了反馈和通报. 3、建立奖惩制度.我们通过自筹资金对整个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项奖励补助,对考核优秀的县(市、区)按照乡镇数进行了重奖,并将在年终考核中适当加分,对考核一般的县(市、区)进行了适当补助,对检查考核不通过的县(市、区)除通报批评外,年终考核一票否决. 科技创业打造青年创业新平台 团扬州市委 2006年,扬州团市委大力推进惠及广大青年的青春创业行动,着力引领青年加强科技创新在创业中的动力源作用,推动我市创业项目从资源型、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化.一年来,扬州团市委从引领青年更新观念、构建科技创业项目库、开辟科技创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思路,开创了扬州市青年科技创业工作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营造科技创业浓郁理念 扬州团市委在开展青年创业工作中,突出科技创业主题目,将科技创业宣传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一是加强整体的规划性,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科技创业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加大媒体对科技创业的关注度,同进注重宣传报道的计划性、针对性、鲜活性和经常性;二是在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创业先锋等先进青年的评选表彰中,侧重于科技创业青年,树立一批科技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去影响、带动广大青年,增强科技创业意识;三是在帮助青年创业工作中,重点帮助那些科技创业青年,帮助他们完善创业计划,筹措创业资金,争取科技创业扶持政策等,通过帮助部分科技创业型青年成功创业的案例,引导广大科技青年积极投身科技创业;四是组织青年创业者到复旦、北大等知名高校及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学习考察,让他们在提高素质过程中实地充分感受科技在创业中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二、搭建平台,促进科技市场有效嫁接 充分发挥青年创业促进会、青年创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等创业中介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与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广泛收集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2006年,团市委开展了"长三角青年科技创业与创新论坛",上海复旦、交大、浙大、南大、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所等华东地区知名高校、院所项目负责人与来自广东及长三角地区的200名企业家深入对接.承担了"第三届中国青年创业周"的组织筹备工作,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型创业项目在创业博览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一批有着科技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大赛中推荐和演示了项目,这些项目和科技创业人才吸引了参会企业家的眼球和资本.此外我们以青年创业科技服务中心为载体,负责日常的科技创业项目收集和推介工作,并将这些项目定期在扬州晚报上刊登,目前经我委推介的两个项目获得了企业资本的青睐. 三、整合资源,帮助科技成果加速孵化 缺少创业资金是青年投身创业的最大障碍之一,尤其是科技创业项目,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银行、国有的担保公司)依然存在着不愿从事利润率不高、工作量大且烦琐的小额贷款,不愿从事有风险的小额担保贷款等落后观念.因此,畅通科技创业青年的融资渠道成了2006扬州团市委创业工作中不断探索解决的重要任务.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委先后到南通、泰州和浙江台州等地学习经验,广泛征求青年创业者的意见,与金融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协商沟通,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市的青年科技创业小额贷款模式,并与扬州市商业银行签定了合作协议.我市青年科技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团中央和团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决定将第三届中国青年创业周放在扬州举办.2006年9月,第三届中国青年创业周在扬州成功举办,作为创业周的一大亮点和重点,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在扬州也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首批1000万人民币资金将重点支持扬州的科技创业项目,截至目前,我委已发放240万元,扶持两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四、开辟渠道,推进科技创业纵深开展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2006年下半年,扬州团市委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农村青年投身科技创业作为下半年及2007的重要工作.我们认为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青年理应担当重任,理应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农业发展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而提高这一群体的科学技术知识、鼓励和带动他们带头创业、带头致富成为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科技创业的切入点.2006年我市各级团组织深入农村,通过现场推进会、科普知识培训班、农村知识青年创业示范点等形式,加强他们科技创业的意识、提高他们科技创业的能力,引领他们在科技创业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我市的农村青年科技创业工作已初见成效,带动了一批青年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开展科技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符合时代的特征、青年的要求.团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工作是服务党政工作中心,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在当今全民创业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在全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扬州各级团组织将不懈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带动和帮助那些缺少保守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掌握了丰富知识技能的青年群体勇立潮头,在科技创新创业新的平台上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和增长空间,在科技创业的道路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构筑"爱心支点"关爱弱势群体 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共建和谐镇江 团镇江市委 为参与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镇江团市委提出并实施了以关爱弱势群体为核心内容的"爱心支点"行动,并坚持把"爱心支点"行动作为共青团服务"和谐镇江"的新抓手,作为共青团践行"三个代表"的新舞台,作为共青团实现"领先争强"的新亮点,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关爱弱势的奉献中尽展英姿、共铸和谐. 一年来,镇江团市委紧紧围绕镇江关爱弱势群体整体部署,准确把握我市弱势群体的现实需求,在服务对象上坚持"共性"与"个性"统筹兼顾,在服务内容上着眼"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双轮驱动,在服务方式上力促"助人"与"自助"同频共振,工作格局上推动团内组织与社会各界同心携手,开展了"关爱弱势群体服务月"等一系列活动,"爱心支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共青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搭建致富"康桥",就业创业成效明显 尽快帮助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既是他们自身最强烈的愿望,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核心的要义.镇江团市委坚持以"青年立业行动"为抓手,继续深化"康桥工程",全力服务有志青年自强创业、知识青年科技创新、职业青年岗位创优、城乡青年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团市委先后开展了"青年立业促进月"集中活动、城乡2+1结对共建活动和第二届镇江青年创业先锋评选活动,成功举办了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4场、青年创业培训班6期,在广大青年中营造了激情创业的浓郁氛围.围绕"青春建功新农村"主题,共举办"我就业、我成功"就业指导咨询活动20场次,开设6期培训班,培训城乡待业青年达1500多人次,举办全市性的大型集中就业招聘会3场、送岗位进社区(村镇)活动32次,共解决城乡青年就业15000多人."青年立业行动"的深入实施,帮助了一大批有志青年走上了就业创业的致富"康桥". 二、铺设希望"阶梯",爱心助学影响广泛 今年以来,团市委、市希望办进一步加大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筹资和资助力度,先后开展了"聚沙成塔"短信募集、"关爱贫困大学新生助学圆梦行动"、"希望工程——百名城乡儿童手拉手"、"外来务工子女免费夏令营"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希望工程、捐赠希望工程的爱心热潮,使希望工程活动的内涵不断深化,资助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影响更为广泛.截止目前,我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共募集到社会各界善款44.5万元,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700余人次,希望工程已成为为广大贫困学子求学圆梦的希望"阶梯". 三、点亮成长"明灯",护源行动深入基层 关爱青少年特别是弱势青少年,不仅对青少年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先导"作用,而且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起到持续"递减"效应.今年以来,团市委以"护源行动基层关爱计划"为统领,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年来,团市委在抓好预防工作全面达标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家庭失管、心理失调、行为失当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先后启动了留守儿童专题调研,开展了首批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评选活动和"戒除网瘾、预防犯罪"主题活动,举办了"家庭与儿童成长"论坛和平安自护夏令营,开设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会20余场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4次,有力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11月份"青少年维权月"活动期间,我们组织各预防成员单位赴省未管所,开展了以"关爱失足青少年"为主题的集中帮教活动,就业指导、奖学助学、心理辅导、健康检查等服务活动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失足青少年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烦恼,为他们点亮了人生成长的指路"明灯". 四、共建生命"乐园",志愿奉献尽展丰采 今年以来,团市委以关爱生命为核心,倾力打造"生命志愿者"品牌.开展了"生命志愿者服务月"系列活动,形成了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关注健康、关注心理、关注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的浓郁氛围;启动了"老少共建,双向关爱"活动,并以10个示范社区为推进,"老少互助、老少共乐"蔚然成风,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与镇江广播电台、市关工委联合开办了"心灵相约"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为广大青少年答疑解惑,舒缓心理压力开启了绿色通道;定期组织"为奉献者奉献"活动,开展了"孤残儿童爱心假日"和"残疾老人镇江一日游"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特别是团市委坚持立足长效,与镇江电视台联合推出了两周一次的《直播镇江》"生命志愿者"为您服务系列活动,该活动已开展19次,受益人数达5000多人,形成了志愿服务的新亮点. 我们将把"爱心支点"行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镇江共青团的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立足长效,真抓实干,满腔热情地为社会弱势群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推动"爱心支点"活动深入基层,深得民心,取得更大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用快乐传递温暖用爱心缔造和谐 团泰州市委 今年4月以来,泰州团市委、市少工委、市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了"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免费救助贫困患病儿童这一具体形式,在团员青年中大力弘扬"仁爱互助、助人为乐"的精神,有效激发团员青年的奉献社会的热情,引领广大青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截至目前,已免费为36名家庭贫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做了手术,使他们获得了新生.这一活动的开展,快乐的是患儿,开心的是家长,感动的是社会,"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已成为全市构建和谐社会新征程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选准切入点,大力弘扬爱心精神 1、找准参与社会事务的位置.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有效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化解社会热点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在3‰左右,如果及时得到手术治疗,这些患儿完全可以恢复健康.但心脏病手术较一般手术复杂、风险大,且费用往往在两万元以上,一些特困家庭往往难以承受,从而延迟治疗.我们选择从"看病贵"入手,开展"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并将之作为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有益尝试. 2、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角色.当前,泰州全市上下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高奏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职责所在,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困难着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多谋"扶贫济困"的善举,正是共青团主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3、承担弘扬传统美德的责任.当前,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体系还不够健全,必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谋善事,形成政府保障同社会救助互联,政府资源同社会资源互补,政府行政力量同社会动员力量互动的保障格局."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通过免费救助贫困患病儿童,进一步弘扬"仁爱互助、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快乐从"心"开始、爱心从"心"开始、和谐从"心"开始,呼吁全社会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抓住关键点,拓展深化爱心实践 1、精心谋划,快速启动.我委在与泰州人民医院达成初步共识后,认真做好活动策划工作,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4月18日,三家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以及市内新闻媒体刊登活动公告,向全社会发布活动信息,正式启动"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此外,还印制了"寻找伤心宝贝"活动宣传手册3000余份,通过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发放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向学生、家长、老师宣传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参与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关注爱心救助活动,努力扩大活动的影响面. 2、稳步实施,扩大影响.为保证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泰州团市委、市人民医院的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活动顾问,分管领导担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为确保手术治疗的万无一失,我们组建了由10名教授、博士、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参加的专家组.4月23日,首批"伤心宝贝"戴佳红、王琦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取得成功,在全市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主动上门咨询、报名的患儿络绎不绝,积极要求提供帮助的有识之士纷至沓来.我们组织各方人士与患病儿童结成关爱对子,定期对他们进行回访,关注他们手术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和生活健康状况,目前,我们还将这些患儿纳入希望工程资助对象,使他们能够安心读书,快乐成长. 3、健全完善,规范运作.为了让有限的资源能发挥最大效益,确保最困难的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我们严格执行两条标准:一是家庭确实贫困,二是符合手术安全条件.对每个患儿,术前都要进行调查摸底,深入患儿家庭、所在学校、村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患儿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身体条件,将家庭确实贫困、并且符合手术实施条件的患儿纳入救助范畴.截至目前,两轮救助活动共有36名儿童接受了免费手术,预计到年底可完成50名患儿的治疗. 三、聚焦关注点,全力放大爱心效应 1、突出宣传引导.活动启动以来,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9家中央、省新闻媒体采访团集中对"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进行了专访,把活动作为我市党政干部下访工作的重要成果,予以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为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泰州日报、泰州电视台开辟专版、专栏,详细介绍活动相关内容,跟踪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5月22日,泰州团市委、市人民医院联合举办了"快乐从心开始"六一主题文艺演出,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400多名少先队员与患病儿童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观看了以患儿康复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情景剧《红肚兜》之后,泰州市委书记朱龙生同志批示"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将"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引向了新的高潮.在《百姓议事园》专栏纪念泰州建市十周年的节目现场,康复后的"伤心宝贝"顾叶凡向市委书记和市长献上自己自作的两幅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以及长大后回报社会的愿望. 2、突出典型引路."快乐从心开始"第一轮救助活动期间,泰州市人民医院共投入50多万元为20名患儿免费施行了手术,专家组的医生更是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仁爱之心,加班加点,反复研究论证手术方案,精心为每一位患儿做好手术和术后康复治疗.人民医院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这个先进典型群体的带动和鼓舞下,社会各界积极行动,伸出援助之手,加入帮扶患儿的爱心行列,目前共收到单位、个人捐款累计30多万元. 3、突出载体建设.免费救助50名患病儿童只是活动原有的初衷和基本打算,最终目的是借助活动搭建一个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服务平台.泰州团市委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探索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各方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提倡"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和荣辱观念,引导动员更多的公众参与社会爱心行动,共同奏响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的主旋律. "两站"引擎制度推进 努力探索"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新路径 团宿迁市委 随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的迅猛发展,加强团建工作,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是新时期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着眼于扩大团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增强渗透力,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市"两新"组织中深入开展"团建工作推进年"活动,探索建立了"团员驿站"和"团建工作指导站"(以下简称"两站"),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在"两新"组织中已单独建立团组织1331家,联合建团6512家,动态实现了应建已建率的10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分析现状、科学定位,突破"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瓶颈 目前,我市共有"两新"组织7.8万家,其中个体工商户7.1万家,中小企业及新社会组织6000余家,"两新"组织总体上规模较小、人数较少、发展不太稳定,成为团建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制约.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市、县两级经济开发区、商贸市场等"两新"组织聚集区设立"团员驿站"和"团建工作指导站",由市、县(区)团委派驻专人,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以"两站"功能的有效发挥推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健康开展. 实践中,我们首先准确定位"两站"职责,理顺关系,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团员驿站"是"两站"建设的基础,它面向所在区域内暂无所属团青组织的团员青年,为他们搭建一个学习、娱乐、交流的互动平台,正常开展团的组织生活,增强他们对团组织的归属感;积极发展新团员,并做好向党组织推优荐才工作."团建工作指导站"既是"团员驿站"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各级团组织落实"两新"团建工作领导责任的有效载体.它的主要功能是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具体指导、规范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开展建团工作;选拔培养"两新"组织团干部. 二、丰富载体、协同互动,提高团组织在"两新"组织的覆盖率 在明确"两站"职责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廓清了"两站"建设的重点领域,即工业园区、商贸市场、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从凝聚团员青年和完善组织网络两方面着手,确保"两新"组织团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增强团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一方面,抓功能的完善,实现团的组织覆盖.今年以来,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两新"组织中推进团建工作,仅市经济开发区的"团建工作指导站"就指导新建了47个团支部和73个联合支部.工作中,在坚持团建工作指导员制度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结对共建.积极探索完善各级"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和"两新"团组织结对帮扶,培育一批发展业绩、团建工作双过硬的典型群体.二是积极推进团内民主化进程.在"两新"组织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通过"三荐一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办法,真正把政治合格、视野开阔、能力突出并甘为青年服务的岗位技术骨干或青年致富带头人推选为团干部.三是加强"两新"组织团干部培训.今年以来,我们对"两新"组织中新建团组织的团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既培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学习团建基本理论和团的岗位业务技能,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政治属性,增强业务本领,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为务实的服务平台.四是注重团干部和青年创业之星双向互动培养.我们一方面在团干部中开展创业竞赛,选择并推荐一批头脑灵活、有创业本领的团干部到"两新"组织的发展一线,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在全市广泛开展"青年创业之星"评选活动,从中择优推荐一批青年到团的领导岗位,如沭阳大江木业总经理刘江波、泗阳新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骆林超等4名青年创业典型已分别被选聘为县级团委副书记. 另一方面,抓载体建设,实现团的工作覆盖.我们充分发挥"团员驿站"开放性强的特点,广泛吸纳团员青年,建立并落实了沙龙制度,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把那些"无家可归"的团员青年凝聚在团组织周围.我们设立在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集中区的"团员驿站",针对区域内中小企业团员青年业余生活单调、交流空间狭窄的实际,每周组织他们开展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了"两新"组织业主的欢迎、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深入实施"团建搭桥"行动,在"两新"组织团员青年和党组织之间搭起理解信任的桥梁.今年以来,我们积极配合党组织,启动了"两新"组织团员发展"321计划",即在三年内培养3000名新团员、2000名入党积极分子、1000名新党员,充分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两站"的影响力. 三、制度创新、整体推进,放大"两站"运作的综合效应 我们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构建"两站"规范运作、发挥长效的动力机制.一是建立"两站"工作示范点制度.年初我们选派了政治素质高、业务知识强的团干部,在市经济开发区率先设立了"两站",先行试点,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先后在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湖滨新城开发区、城市社区及乡镇建立了14个"团员驿站"和"团建工作指导站",促进了面上工作的拓展和深化.二是建立"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季度观摩互评制度.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4次观摩互评会,营造了不同地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比、学、赶、帮、超,互评、互学、互促的浓烈氛围.三是建立"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依托党建带动,围绕破解"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定期筹划召开联席会议,整合力量,互通信息,共享资源,规范工作,有效解决了共青团开展"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党群"四位一体"、共同推进的生动局面. 实践证明,"两站"引擎、制度推进有效地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和青年发展的需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巩固扩大成果,继续探索"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新路径,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创建工作载体创新运作模式 不断提高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整体水平 团南京市秦淮区委 近年来,秦淮区紧紧围绕青少年工作形势、任务的变化,积极创新,大胆尝试,通过"诚爱"青少年成长基地等载体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诚爱"基地的创建动因 当前,受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犯罪数量急剧增加.仅就秦淮区而言,2001年、2002年、2003年未成年人案件总数呈逐年递增之势,且日益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行为恶性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突出特点.有鉴于此,作为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如何更加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更好地为青少年进行服务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2004年4月29日,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筹备,秦淮区"诚爱"青少年成长基地在夫子庙街道小西湖社区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在秦淮区委统一领导下,由区综治委和团区委牵头负责,整合区公检法司及民政、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引入社工专业理念及工作技巧,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及犯罪预防为主要工作内容,融青少年犯罪预防、失足矫正及青少年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诚爱"青少年成长基地正式在秦淮区落地生根. 二、"诚爱"基地的运作情况及主要做法 1、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让青少年在诚信和爱心中成长发展.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对诸多社会消极因素影响抵抗力较弱的青少年群体成为违法犯罪行为新的增长群体.在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同时,如何对已经失足的青少年进行人性化关爱、社会化帮扶,已成为青少年工作的重点.通过建立"诚爱基地",一方面希望用诚信引导青少年的成长与全面发展,促使当事人诚心改过,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每一位青少年,尤其是那些缺乏情感体验、在家庭得不到关爱、在学校受到歧视、在社会不受欢迎的青少年能感受到温暖,让他们体验到被爱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爱他人,爱社会,在爱与被爱中去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体现自身的价值. 2、坚持汇聚整合各方资源,建设高效专业尽职工作队伍.我们认为,建设一支高效专业尽职的工作队伍是"诚爱基地"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的关键.经过多方的努力,一支以"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检察官+社区志愿者"的工作队伍已初步建成.首先,我们聘请了来自于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作为专职社区工作者,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其次,依托派驻检察官社区工作站的三名检察官,利用她们的法律知识和工作阅历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目前,面向全区已招募了73名以在职干部、司法工作者、少先队辅导员和退休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均已在培训后上岗.同时,为了使社区工作者、社区检察官、志愿者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和规范性,我们制定了"司法社工工作职责"等七项制度,并统一配发了"诚爱基地"社区志愿者徽章. 3、坚持"专业化+人性化"的运作模式,努力提高服务青少年水平.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是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国外社区工作的先进经验,用"一对一"的服务理念对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给予心理引导和行为矫治."诚爱基地"对失足青少年开展特殊预防,已逐步形成包括接案、社会调查、个案设计、个案实施、个案评估等环节的一套较完整的"社区矫正"运作模式;对边缘青少年开展重点预防,组织开展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防止他们违法犯罪;对问题青少年开展个别预防,协助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合理地满足个人需要及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其自我发展.人性化的活动设计是指:"诚爱基地"采用咨询服务、小组活动、成长营队、急难救助、书信关怀等方法,探索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工作方式,让青少年在游戏中更好地自我认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弥补心理缺陷、强化法律意识,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4、坚持健全完善区域服务网络,体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2006年上半年,我区在认真总结"诚爱基地"作用发挥情况的基础上,整合全区司法机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在五个街道分别成立了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犯罪预防为主要工作内容,融失足青少年矫正和青少年服务为一体的"诚爱"青少年成长基地,建立了区"诚爱"基地领导办公室、街道"诚爱"基地、社区"诚爱"工作站的三级工作网络,进一步扩大了"诚爱"基地的规模和效应,实现了覆盖全区的"诚爱"基地服务网络.自2004年"诚爱"基地成立以来,共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诚爱"周末活动70余期;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热线接受咨询100多次;组织丰富多彩的夏(冬)令营活动,受教育学生近400名;组织"我在阳光下成长"等各类社区文体活动20多次等.共有22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进入基地矫治.其中,被相对不起诉的16人,判缓刑1人,正在矫治尚未作出决定5人.其中3人考上大学,7人返校就学,5人就业,2人无业,经考察均无违法记录. 三、"诚爱"基地的发展思路 1、进一步汇聚整合部门资源,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提升社会预防网络化水平.要充分汇聚整合部门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开展"严打"、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依法从严处理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案件;二是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行专项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清理校园周边的非法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清除校园周围治安隐患;三是实施"关爱工程",努力做好失足未成年人帮教工作,预防和防止重新犯罪;四是关注弱势未成年人群体,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 2、进一步增强社区教育功能,加强对闲散未成年人的管理,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无缝对接.在将"诚爱基地"的经验模式加以推广的同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运作形式,完善管理机制.要建立"三个一"制度,即谈话预警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加强对社区闲散未成年人的管理;要通过法制宣传、公民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闲散未成年人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要寻求劳动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为社区闲散未成年人提供就业机会;要发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教工作,从而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三级教育网络的无缝对接. 3、进一步加大志愿者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青少年维权工作的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志愿者经常深入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家电维修、交通疏导、医疗保健、法制宣传等社区公益服务;要继续深化"青年文明号助万家"活动,组织各行各业的"青年文明号"集体,对失足青少年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增强社区青少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创新突破打造"一居一特"社区少先队品牌 团无锡市北塘区委 2006年以来,北塘团区委和区少工委继续在把握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需求特点、有效地凝聚和吸引广大少年儿童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工作方针,以率先在惠山街道推出"一居一特"社区青少年工作示范点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少先队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一居一特"社居委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北塘区现有4个街道54个社居委,去年以来创建"一居一特"社居委活动率先在惠山街道9个社居委蓬勃展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社居委在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作出准确定位,形成特色框架,并培育出了一批精品、亮点,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实惠,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如"助残社区"——五里新村社区(共有残疾人102名,社区经常开展"生活"助残和"精神"助残活动)、"绿色社区"——惠畅里社区(省绿色社区,开展"绿色家园"互助活动)、"新市民平安共建社区"——新惠路社区(共有外来人口1529人,占常驻人口的30%,成立无锡首家"新市民平安共建会")等. 二、"一居一特"社区少先队工作具体做法 为更好地将"一居一特"品牌工作延伸到团的建设、社区少先队工作中,做到互相融入、互相促进,北塘团区委、区少工委依托各社区的特色资源,"用活动助交流,依活动建友情,借活动展风采,让活动促学习",取得较好的成效.2006年7月3日,全市社区少先队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惠畅里社区举办. 1、将"一居一特"社区活动与雏鹰争章结合起来.各社区大队部利用社区充足的活动资源以及社区创建的不同特色,开展各种教育主题的社区雏鹰争章实践活动,如惠畅里社区开展环保争章活动、盛岸二村社区开展学习争章活动、棉花巷社区开展和谐争章活动等.同时,街道团工委于暑假结束前,推出全新版的24枚雏鹰奖章,各社区进行严格考核认定,让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同学都争得1至3枚雏鹰奖章,作为新学期回校报到时同学们校外表现的最好依据.通过建立雏鹰争章活动机制,扩大了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面,使校内校外争章有机结合、有序安排,进一步激励少先队员在社区中愉快成长,加深了孩子对社区的感情,增强了对假日社区活动的吸引力. 2、将"一居一特"社区活动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为使少先队员走进社区,感受社区,了解"一居一特"社区文化,各社区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一是社区角色模拟体验活动,如"绿色社区"——惠畅里社区的"环保小卫士","编织社区"——兴隆桥社区的"社区小能手","学习型社区"——盛岸二村社区的"社区小老师","和谐社区"——棉花巷社区的"楼道小主任"等,有效激发了队员的社区"小居民"意识;二是社区文化环境体验活动,如惠畅里社区自2005年起,就组织少先队员与爷爷、奶奶一起领养绿地,为自己守护的绿地浇水、施肥、除草,至今已有28块绿地被少先队员领养,2006年又推出"观察植物生长,书写生长日记"、"盆景展示"、"我眼中的惠畅里小区"少儿美术作品展示,"我们与绿色一路同行"团青专题广场文艺、"祖孙登山,环保同行"等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充分参与体验绿色环保实践活动;三是社区关爱互助活动,如"关爱老人社区"——盛岸一村社区针对社区内老年人多,尤其是"空巢"老人多的实际,定期组织少年儿童上门走访,为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2006年暑期又推出"老少同乐下围棋"活动,进一步融洽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另外,"新市民平安共建社区"——新惠路社区,每逢"六一"都会为新入学的外来民工子女送上书包和文具,并让社区少先队员与新市民儿童共庆节日. 3、将"一居一特"社区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为了使每一位队员在小公民社会道德"五小"行动中都成为"小标兵"、"小卫士"、"小帮手"、"小伙伴"和"小主人",各社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针对青少年特点,让少先队员到社区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科普宣传、助困献爱心等活动,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如"共建社区"——蓉湖新村社区在江南大学、市国土局等共建单位的支持下,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采葡萄"、"陋习巡逻队"等活动,培养孩子"辛勤劳动、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今年暑期,社区开展了"社区小公民体验论坛"活动,让他们担任"见习楼道长",通过在社区青少年中公开选举"娃娃楼长"的活动,丰富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渠道. 三、"一居一特"社区少先队工作品牌优势 1、有利于促进少先队事业发展.根据社区的地域性、社会化特点和工作特色定位,建立和完善与之适应又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内容和方式,易于操作,更易于创新并打造基层团队建设的样板工作、精品工程,真正发挥出"一个社区一面旗"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社区少先队事业的发展. 2、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动员少先队员们主动参与社区特色工作,提升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让他们感觉自己就是社区的"小主人",而这种感受终将又升华为强烈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感觉自己就是特色社区建设的"小功臣";另一方面,"一居一特"社区少先队工作在活动设计上更趋具体形象,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欲,在有兴趣参与的前提下,各种活动赋予的教育意义也易于被孩子吸收,达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利于完善社区建设带动社区团队建设的工作格局.社区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但团队的工作实际上才刚刚起步.通过特色社区"全员"打造,必将进一步推进团队建设,也只有这样"一居一特"才能更加坚实稳固. 4、有利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一个孩子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社区就是由若干个家庭组成,因此孩子的影响效应是很强的.队员在参与特色社区建设之后,必将会把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传递到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成为社区与家庭之间很好的"传声器"与"纽带",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终将使更多的家长从理解社区工作到竭力支持并全面参与社区工作,达到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目的. 四、"一居一特"社区少先队工作品牌的发展 为有效遵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工作方针,团区委、区少工委将把"一居一特"社区少先队工作视为加强我区基层团队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团队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紧抓实.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差距和不足,并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使之在全区4个街道54个社区中"开花结果",形成各具风格与特色、各有千秋和创新的社区少先队工作局面. 1、总结经验,实质推进.团区委、区少工委将以现场座谈会的形式,让各街道、社区的团干部及青少年工作者直接体会"一居一特"社区少先队工作实效,提高直观感性认识,从而为推广此项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2、落实责任,有序推进.对于基础工作较扎实的街道团组织,我们将要求其结合自身实际特色,研究制定具体计划,明确责任人,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抓好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工作指导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 3、加大激励,强势推进.一方面,创建工作将列入辖区各级团组织的年度工作目标,直接与年终考核奖励相挂钩;另一方面,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团干部,我们将优先列为"推优荐才"的对象.同时,将加大定期督促和指导力度,确保社区少先队工作有序推进. 把握机遇强化措施依托载体 积极推进农村青年就业工程健康发展 团徐州市贾汪区委 为响应团省委大力推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号召,切实帮助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加快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于2002年6月成立了贾汪区青年服务中心及青年培训中心.经过4年多的发展,原贾汪区青年服务中心已整合为贾汪青年中心,青年培训中心也发展成为一所具备颁发中专学历与初、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的规范化职业中专校——徐州市江北青年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贾汪团区委共有组织地输出农村青年近两万人,每年为我区农民增收4000万元左右,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6年11月29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在视察徐州市江北青年职业技术学校后,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引导青年转变就业观念,激发青年就业热情 我们首先从引导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入手,在引导青年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就业观念上下功夫.我们在各镇及办事处设立了就业指导站,利用乡村集市、村广播站、电教室等场所,通过知识讲座、现场讲解、榜样带动等形式,在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年牢固树立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观念.其次,引导青年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我们及时帮助就业青年树立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有事做起的就业意识和职业平等的观念.对务工青年开设就业指导课,江北青年技校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这一工作的开展,使得更多的农村青年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第三,引导青年树立"创业者最光荣"的观念.我们在全区青年中开展了"青春创业在贾汪"系列活动,倡导"创业者最光荣"的理念,把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创业上来,推动青年成为转变观念的表率,艰苦创业的先锋. 二、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我们始终把强化青年技术培训、提升青年综合素质作为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成立贾汪青年中心.它的前身是贾汪区青年服务中心.创建伊始,我们注册成立了贾汪区青年职业介绍所,开展有组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转移工作.经过四年多的发展,青年中心已由当初单纯的劳务输出,发展为集招工、培训、输出、跟踪服务、权益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二是建立技术培训基地.2003年8月,团区委自加压力,自筹资金10万元,利用一所废弃的小学校,成立现徐州市江北青年技术学校的前身——贾汪区青年培训中心,主要对青年进行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培训.三年来,青年培训中心已由当年占地30亩,十几台电动缝纫机,发展到现在占地近二百亩、在校生1200余人、固定资产近两千万元、拥有数控车床等七个热门专业的职业中专校,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打造青年就业工程,拓宽青年就业渠道 我们紧紧抓住项目化运作这个关键,以青年中心和江北青年技校为依托,积极与苏南、上海、浙江等地企业联系.通过不懈努力,近年来,我们共与上海宝钢、杭州松下、沙钢集团、韩国LG、南京夏普等大中型企业签定合作项目十余个,每年为农村青年提供就业岗位两千个.此外,我们通过青年技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安置人员跟踪调查管理等形式,及时了解用工单位的最新用工信息及就业人员思想动态.这些措施,使得越来越多的用工单位愿意和我们合作. 四、培养青年创业领头人,开创青年就业新局面 我们积极引导和组织有志青年领办和创办不同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企业,做促进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实践者.通过开设创业指导班,使许多打算外出务工的青年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而是留在本地进行创业.比如区青年商会会员、塔山镇24岁的农村青年时磊,在团区委的帮助下,于2004年创办了徐州嘉翔机械制造厂,既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还解决了当地200余人的就业.我们还大胆解放思想,鼓励团区委工作人员自己创业,为我区广大青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我们的支持下,团区委青农部长张言动同志领办了贾汪青年中心和徐州市江北青年技术学校,工资福利一分不少.由于他在带领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帮助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去年他被农业部、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贾汪青年中心也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青年中心",徐州市江北青年职业技术学校也分别被团省、市委命名为"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基地"、"徐州市十佳共青团创业基地". 创新活动载体夯实组织基础 扎实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 团常州市武进区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常州市武进区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开展"城镇环境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为主题,扎实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各项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武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构建多样化青少年教育新体系 年初,我们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7家单位成立了"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的意见》,要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抢抓新机遇,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围绕"生态武进"和"绿色武进"建设,团区委、区少工委联合区环保局以"建文明家园,创生态武进,展青春风采"为主题,广泛开展青少年环保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成立了"红领巾植树护绿队",开展了"青少年环保主题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路"、"青少年环保监督岗"活动,评选表彰了一批"青少年环保监督员".目前,全区共有常州市级优秀"青少年环保监督岗"4家,区级优秀"青少年环保监督岗"16家、优秀"青少年环保监督员"97名、优秀"红领巾植绿护绿队"25支、优秀"青年文明路"6条. 二、创新活动载体,逐步形成全方位农村青年培养新机制 全区各级团组织立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通过"青春创业行动"和优秀"青年创业带头人"等评选活动,不断加大"科教兴农示范基地"扶持和"科教兴农带头人"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目前,全区有"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个人"9名,省级"农村青年创业实践基地"2家,省级"青年科教兴农带头人"17名.同时,各级团组织联合有关部门以失地青年农民、下岗青年农民等为主要对象,以"定单式"培训、集体办班、网络教育等为主要形式,以农业技术、岗位技能、致富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加大青年农民培训力度.联合农林局、科技局开展了武进区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暨"农技专家乡村行"活动,通过向基层青年农民免费赠送农业科技书籍,邀请农林局农技专家进行农业技术培训讲座,开展农业生产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青年科技素质提升,逐步形成全方位青年农民培养培训新机制. 三、开展志愿行动,积极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取得新成效 我们结合区委、区政府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开展"城镇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实际,成立了武进区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广泛开展镇村环境整治志愿行动,并邀请常州市环保局、区卫生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志愿者骨干进行了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为充分发挥各镇环保志愿者在镇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体现镇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切实成效,我们还要求各基层团委努力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镇村环境整治的思想认识;建立品牌,发挥优势,加快推进镇村环境整治的深入开展;加强领导、协同配合,努力保持镇村环境整治的长效开展.各基层团委、各环保志愿者服务分队、各镇青少年志愿者队伍结合各个镇村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实有效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如《环境整治我参与,共创生态新家园》环保倡议、"青年林"和"青年文明路"的创建、环保常识趣味竞答等.广大居民在志愿者的影响和带动下,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环保观念,活动取得了切实的成效. 四、夯实组织基础,努力开创新时期农村共青团建设新局面 今年下半年,我们联合中信银行常州武进支行隆重举行了武进区青年中心揭牌暨"中信青年卡"首发仪式.青年中心成为基层团组织集聚人才、联系青年的新纽带,服务大局、扩大影响的新平台,为团组织更好地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提供新的阵地.同时,全区各级团组织大力推进"团建创新工程",通过开展基层团组织、团员活动示范点建设,"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团委班子试点工作,不断加大乡镇社区、农村非公有制企业等新兴领域的团建力度,在团的组织设置形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扩大了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抓基础力创新出实招 吴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 团吴江市委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全年 1、荣辱观教育起步早、效果好.3月初起,吴江团市委、吴江市少工委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精神的大局,突出"快"字、"合"字和"新"字,结合学雷锋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庆日,先后组织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点燃五四新火炬·共建和谐新农村"、"中国小公民道德体验" 等3大主题教育活动.与吴江日报社共同推出了一期"学荣辱,做新一代青少年"为主题的新闻沙龙,营造全社会共同学荣辱,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团中央《辅导员》杂志论坛也开辟了"吴江学荣辱大全",全面介绍吴江市各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案例和活动方案.全市各基层团队也迅速行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 2、荣辱观教育主题新,意义大.年初,全市少先队以"红领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开展了"童眼看吴江,新农村啥模样"、"红领巾与文明同行"、"红领巾与环保同行"、"红领巾与节约同行"等多种形式的假日活动,对新农村的未来、生活环境、文化建设、文明、节约、环保等话题进行了现场采访、调查、提案等活动,吴江日报(周末视点)、辅导员杂志(7/8期合刊)都进行了综合报道.暑期期间,连续举办了七年的红领巾城乡少年手拉手夏令营以"红领巾走进新农村"为主题来到杨文头村,59名少先队员同吃同住在农家,以新农村小主人的角度体验乡村生活,参观新农村建设成果,开展新农村小课题研究,并通过绘画、红领巾小提案、征文等形式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合理化意见. 3、荣辱观教育形式活,印象深.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市少工委借鉴目前盛行的拓展训练模式,自主策划了"我的长征——红领巾长征主题拓展营",自编自导反映长征若干重大历史转折点的会议、战役或活动的历史事件,以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摸、爬、滚、跳等形式,配以团体协作、个人展示为一体的寓教于乐的游戏内容,模拟长征中苦、累、饥、痛、病、寒、热、残等特殊情景,为参与者上了一堂生动又深刻的长征主题队课,成为全国少先队系统长征纪念活动的创新活动案例之一. 4、荣辱观教育内容实,收获大."知荣辱、树新风,文明在我心中"2006′"晶明杯"吴江市中学生辩论赛成为全市广大中学师生盛事,33所中学参加(其中初中22所,高中11所),历时100天,31场比赛,现场观众预计近万人(包括现场电视观众),所有赛事安排近基层学校,媒体报道近20篇,赛事的周密组织程度等均创下了全市甚至是苏州大市的纪录.直接参与辩论赛的师生得到了一次在思维方式、思维广度、思维深度上的蜕变,迅速成长起来. 二、少先队文化建设全面启动 1、加强少先队中队、小队集体建设,全面活跃少先队工作.结合全国少工委魅力少先队评比和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比,团市委、市少工委积极创新少先队中队、小队集体建设思路,出台了《吴江市基层少先队自荐表彰机制暨单项少先队品牌活动联合体管理办法》,强化少先队八大品牌活动的有效运转,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少先队创新创优的积极性.在全国魅力少先队评比中,我们共收到19件优秀案例,涉及队会、队日、红领巾社团等六大类,全市表彰11件,松陵镇中心的"伙伴计划"入围手拉手活动全国十佳候选,市少工委获选全国优秀组织奖.在创新案例评比中,少工委收到创新案例23件,向市文明办推荐10件.在苏州市优秀寒假活动作品中有27个优秀集体和个人分获一、二、三等奖. 2、加强少先队小干部建设,突出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建队节期间,举办了首届队长学校暨学校理事会成员选拔大赛,从全市30所小学的35名优秀队干部选拔了18名红领巾理事会见习理事,从而为明年少代会作好人员储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懂少先队基础知识,行少先队基本礼仪、岗位责任意识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少先队小干部.目前,小理事正积极在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市少工委也从他们那里收到了两件涉及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的小提案.今年共有2名少先队员获省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年中,又积极参加第二届"苏苏""州州"少先队形象大使选拔大赛,通过"知行合一"的选拔和培训理念,在决赛中一举获得2金、2银、3铜和2个单项奖共9项大奖(全苏州共26个奖),占总数的1/3强,充分展示了近两年吴江少先队基础建设所取得的积极成效.各基层学校的少先队小干部培养工作也顺利推进,松陵镇中心小学大队委开设了双休队长学校. 3、构建浓厚的少先队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少先队文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这里的校园文化指狭义的物质文化.今年,依托苏州市少工委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在盛泽实验小学召开和省级少先队科研课题在实小开题的机会,积极与学校协调,在学校环境布置中加大少先队特有文化设施的投入,舜湖学校在全首开创了少先队中队标识牌和中队展示栏布置的先河,市实小在此基础上,又加大了中队展示栏、中队角、星光大道、中队旗架等设施的添置.鲈乡小学、平望实验小学、南麻中心小学等学校也先后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中队角的布置工作,被列为全省少先队校园文化示范县市. 4、积极推进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党对少先队工作意图的贯彻落实.市少工委在积极推进《吴江市少先队辅导员聘任管理办法》的具体落实,加强辅导员的聘任、培训、考核、培训等方面工作.今年获省优秀辅导员1名,苏州市十佳辅导员1名,苏州市优秀辅导员3名.同时,市少工委试行了"下管一级"的辅导员管理办法,加强骨干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先后举办了两期中队辅导员培训班,以自主、互动、体验等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下半年,又开展了中队辅导员技能检阅活动,通过少先队礼仪和少先队活动的检阅,达到了在活动中锻炼,在评比中提高的目的,形成了少先队工作的第二梯队. 5、加强少先队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建设,指导少先队更好更快发展.年初在全省率先提出少先队"规范化、有形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年中提升到"一紧扣、两特色、三结合"的工作思路,建队节期间,又通过举办"少先队文化有形化建设探索与思考"论坛,将工作思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形成了《少先队文化有形化建设课题方案》,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使得吴江的少先队工作理念走到了全省前列. 三、少先队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1、加快推进少先队组织规范化建设进程.年初,在全省率先拿出了《县(市、区)少先队组织建设规范化意见》,从组织机构建设规范化、少先队员管理规范化、少先队队伍建设规范化、少先队队务建设规范化、少先队礼仪规范化等方面对少先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半年多来,少先队各项基础建设项目都有突破性进展. 2、重点推进基层优秀少先队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指导力度.9月初,市少工委出台《市少先队片区划分、片区队活动观摩办法》,依照就近就便、有利交流、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将全市少先队组织划分成4个片区,聘任正、副片长,具体指导和督促片区少先队组织的基础建设和活跃少先队活动.目前各片区相继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基层少先队的全面活跃. 3、加强基层少先队工作考核,落实"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各项工作任务.9月初,出台《吴江市小学少先队工作年度考核意见和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将小学少先队工作考核完全纳入教育局德育考核的范畴,占学校年度德育考核总分的4%.少先队考核得分,按比例折算后计入当年度《吴江市德育工作百分考核》的总分之中.每年按分值高低和年度最佳进步表现,评选"星星火炬奖"、"少先队基础建设贡献奖"各5名,确立起吴江市少先队工作的整个制度建设体系. 求真务实服务为先 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求作为 团如东县委 今年以来,如东团县委认真贯彻上级团组织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服务青年创业致富、服务港口开发建设、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三者有机结合,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求作为、谋发展,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一、以服务青年创业致富为重点,积极落实全民大创业号召 创业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党大发动、全民大创业是如东县委对创业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今年以来,我们把省市团组织和县委的要求相结合,将服务青年创业致富作为团工作的重点,虚实结合、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五四"前夕,在县新闻媒体的显要位置和如东共青网集中对近期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创业典型进行了专题报道,掀起了新一轮的青年创业热潮.5月18日,在苴镇、掘港两镇举办了青年创业专题辅导讲座,邀请县民发办、工商局、信用联社、地税局相关科室的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创业优惠政策、工商注册登记、小额资金贷款办理及税收的相关知识, 300多名农村青年接受辅导.7月4日,向掘港、河口、洋口镇农村青年中心赠送了精心挑选的价值5000余元的致富读物,为三镇的农村青年送去了创业的知识和希望.7月中旬,自筹资金1万元设立了"自强自立青年创业基金",今后三年每年将重点奖励1-2名自强自立创业的优秀青年.8月10日,在去年成功发放39户2800万元贷款的基础上,与信用联社合作继续发放了第二批青年创业信贷扶助卡,并主动上门将80户的扶助卡送到创业青年手中,贷款资金超过5000万,有力支持了青年创业致富. 二、以尽心服务港口建设工作为突破,参与实施沿海大开发战略 洋口港开发是实现南通江海联动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支柱性工程之一.围绕港口开发,我们精心开展了几项工作:4月,开展了"捐出一周零花钱,声援港口大开发"活动,通过青少年捐出零花钱的形式支持港口大开发,共收到捐款12万元,使全县人民对港口开发的关注度急剧提升."五四"前夕,到港口慰问并授予了中港二航局两个集体"青年突击队"称号,推荐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局申报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青年突击队",大大激发了港口青年建设者的劳动热情.8月6日晚,联合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和江苏三江学院在洋口港临港工业区黄海大桥施工建设工地共同举办了"激扬青春·情系港口"大型专场文艺晚会,县四套班子领导亲临晚会现场,施工人员及周边群众1000多人观看了精彩的演出.10月份,组织了以"我心中的洋口港"为主题的全县青少年儿童绘画大赛,共收到248幅作品,我们从中选取8幅获奖作品制作了2000册题为"洋口港的明天,我们的明天"的个性化邮折,无偿赠送给关心洋口港开发的人们和重要的客商,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城醒目位置为沿海开发做大幅广告,在港区有偿争取以"共青团"命名的基础设施,尽我们的所能服务港口开发建设工作. 三、以精心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为抓手,推进经济跨越大发展目标 如东县第十二届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凸现工业主体,奋力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今年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引进县外劳动力的工作.针对我县部分企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我们积极利用共青团的组织网络与外省市团组织开展联系,与陕西蓝田团县委签署了两县共青团对口转移农村青年劳动力合作协议,并积极促成了蓝田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向南通榕易时装有限公司输送200名服装培训生的具体交流合作事项,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矛盾.此外,我们还与河南宁陵、安徽凤阳团县委在劳动力引进方面保持着紧密联系;二是做好搭建招商引资及青年企业家沟通平台的工作.与多家外地青年企业家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承办了南通青年赴日经贸访问团成员如东联谊会,举办了青商会金融界顾问与会员座谈会,召开了两次县青年商会会长会议并分别邀请两名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县长到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为企业有效解决资金短缺和外部环境方面的问题;三是积极做好企业联姻工作.我们鼓励县青年商会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青年企业家们与起步型或成长型的同行业企业结成13个对子,实现先富带后富,涌现出纬纶纺织、辉煌彩钢等很多在带领青年群体共同创业致富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典型. 共青团的发展同地方的发展息息相关,团组织在服务地方党政中心工作方面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大有可为.实践告诉我们,紧紧围绕地方党政中心工作、认真贯彻上级团组织工作部署并结合当地实际加以创造性的落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基层共青团工作就一定能够大有作为,就一定能够得到党政的重视、团员青年的拥护和全社会的肯定. 创新思路突出特色 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 团东海县委 东海县青年中心建设以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引导城区青年健康消费为工作重点,坚持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广泛吸纳区域内外的各种社会资源,努力探索地方特色的青年中心建设模式和运转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青年中心28个,涵盖了全县22个乡镇和4个社区.发展会员8258人,会员单位26家.具体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抓好青年中心组织架构建设 青年中心既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少年的一种模式,也是新时期团组织建设的一种新型方式.为加速推进青年中心建设,我们成立了由团县委书记任组长,机关、工商、文化、城管、交通等部门团委书记为成员的青年中心建设推进小组,明确每人的职责,身体力行的推进各项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青年中心建设筹备小组,成员由各专业协会会长、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党、团组织负责人和有专业特长、积极进取的青年组成,负责青年中心建设的筹备工作.青年中心建成后,筹备小组成员直接转为青年中心理事会成员,进一步提高青年中心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有利于青年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思路,抓好青年中心活动阵地建设 青年中心推进小组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阵地建设.针对城市、社区、乡镇的不同特点,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推进措施.在城市,我们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全省第一个中国移动青年中心,从原有的移动书屋升级到现在的移动青年中心示范点.在社区,因为我县城区面积较小,我们没有在社区成立青年中心,而是依托社区活动室成立了青年中心社区服务站.在乡镇,一方面我们重点发展乡镇文化站,通过考核达到青年中心建设标准的,给予1000元奖励资金,并任命文化站站长为乡镇青年中心副理事长,另一方面与县移动公司合作,在东海县各乡镇建设中国移动农村"青年中心",添置书籍电脑等设备,主要为农村青年提供图书阅览、信息服务、移动业务办理等多项功能,同时也为乡镇团委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现已建成此类青年中心19家. 三、整合资源,抓好青年中心个人和单位会员的发展 共青团的资源非常丰富,发展青年中心关键是如何把现有的资源整合利用起来.然而共青团干部大部分存在年龄轻、工作阅历少、经济工作经验缺乏等弱点,资源整合的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为了锻炼团干,我们在发展青年中心会员单位时大力倡导陌生拜访、15分钟说服等营销方式,要求团委机关和青年中心建设推进小组的成员每人至少要发展一家会员单位.为了建立青年中心长远的自主运作机制和充分发挥青年中心服务青年、支持团委的功效,我们坚持市场化运作,靠服务来吸引和保持青年中心会员单位.首先我们严格控制青年中心会员单位的数量和质量,同行业中会员单位最多2家,其次我们给每家会员单位提供"青年中心会员单位"标识牌,每月印发一次会员单位优惠信息,通过报纸邮送渠道发放,帮助会员单位扩大影响.在建立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的青年中心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没投入一分钱,并且还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东海县青年中心现有会员单位近30家,服务内容涉及餐饮、住宿、健身、娱乐、文化、通信等10余个消费行业.已形成商家踊跃申请加入,而我们根据标准严格取舍的发展局面.在青年卡的发行上,我们采取了先发展会员单位后发展会员的方式.即确定首批青年中心会员单位后,立即制作青年中心宣传彩页,充分利用电视、展板等各种平面和立体媒体广泛宣传"青年卡",然后才开始发展会员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青年卡发行首日就有500多人提出申请,目前已发展个人会员近万名. 四、完善制度,抓好青年中心的长效和自主管理 为了确保青年中心的规范运转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施了青年中心理事会、部门、会员单位三级管理,制订了《东海县青年中心章程》、《内部管理制度》、《会员管理办法》、《会员手册》、《各部门工作职责》、《会员单位服务承诺》、《会员单位服务流程图》等12文件并严格执行.其次完善考核制度,定期考核每个会员单位,考核结果优秀给予免费宣传版面奖励,并成立团支部,允许佩带团徽上岗,现在东海青年中心已有移动公司、地王大药房、五星电器等单位实行佩带团徽上岗制度.三是完善信息传递制度,定期召开由团委、会员单位、青年卡会员等人员组成的理事会、会员代表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同时为增加青年卡的使用率,我们开展了吉祥号码拍卖、会员卡号抽奖等活动,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另外还在每个季度联系会员单位开展"青年卡狂欢日",为青年卡用户提供的折扣最低达到3折.通过这些活动,青年卡会员得到了实惠,青年中心也扩大了影响,有力的凝聚了人心. 青年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各项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课题,应当顺应社会发展和青年需求而变化.我县的青年中心建设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继续坚持以"边建设、边完善、边发展"为理念,不断探索有特点的青年中心发展模式,不断完善青年中心各种硬、软件设施,制定良好的发展、运作机制,完善和丰富功能,将青年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功能强大、信息交流便捷、管理模式科学、市场运作灵敏的青年活动、交流的新型平台. 立足创新强化服务 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团金湖县委 近年来,金湖团县委紧紧围绕农村经济新发展、农民收入新提高、乡风民俗新风尚、乡村面貌新变化的新农村发展思路,结合我县共青团的实际和农村青年的特点,大力实施"三为三新"、"增收成才"等活动,引导全县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积极推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增收成才本领.全县各镇团委依托团校、成人教育中心校等基地,利用农闲时节举办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广泛宣传引导,做到每镇有80%以上青年农民参加,推广4项以上新成果,每年培训2次以上,并将此作为镇团委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还邀请农村青年种养殖大户、优秀创业青年到各镇进行巡回宣讲,采用现身说法的办法,让农村青年看到学用科技在农村的远大前景. (二)领办科技项目,加强辐射带动作用.我们立足本地实情和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农业发展方向,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引导有一定进取意识、有一定资金基础的青年,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领办农业项目,投资共青农业科技示范园.在科技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以黎城镇为中心的蔬菜基地10多个,面积达2000多亩,全县稻田养殖面积10000多亩,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共有县级共青农业示范园6个,面积达3万多亩. (三)加大技能培训,促进城乡转移就业.我们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加快转移就业步伐.今年正月初八,与县劳动局在金湖县体育馆举办了2006年首届园区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70多家单位和企业参加招聘,5000多名农村青年参加应聘.许多春节期间返乡民工将眼光投向到家门口的县工业园区企业,当日达成意向性用工合同1857名.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后能顺利的适应用工单位的需求,我们与县职教中心、各镇成人学校合作,开设电动缝纫、电子机械、家政服务、法律、外出务工常识等课程培训,促使他们不断学习知识技能,提高整体素质,帮助他们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扎实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提高创新服务能力 今年,我们在黎城镇青年中心试点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全县各镇建立了农村青年中心.各青年中心均建立了 "一室、二站、三队、四中心"的工作机构.农村青年中心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针对农村青年就业需求,提供有关技能培训和用工招聘信息;二是积极引导青年领办科技项目,促进农村青年致富;三是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为农村青年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增强农村青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农村青年中心创建工作中,坚持走项目化经营、社会化运作的合作路子,充分借助于社会力量的自主发展力,提高青年中心的生命力,推动了青年中心的良性发展.目前各青年中心发展理事成员单位10多家,通过专职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来实现共青团对中心事务的领导;坚持团组织对场点设置和项目的审核择选原则,力求使服务项目内容体现团的要求和满足青年需求. 三、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弘扬良好社会风尚 (一)开展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我们常年组织科技、医疗、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到农村开展农技知识讲座、文艺宣传、免费体检等服务活动.今年8月汛期刚刚结束,青年医疗志愿者便前往各镇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流感苗"预防接种和免费体检等活动;科技志愿者深入到共青农业科技示范园、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养殖大户的田头、船头,开展科技结对帮扶活动,送去新品种、新肥料、新科技,现场教农民如何进行汛期自救、识别真假种子、农药等活动,受到广大青年农民的欢迎,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加强农村团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为加强村级团干部队伍建设,今年9月份,我们利用农闲时间,举办了全县农村团干部培训班.来自全县11个镇的108名村级团干部参加了为期3天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团的工作、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县域经济、礼仪知识等,授课内容贴近团干部的工作实际,符合他们的工作需求,受到广大团干部的欢迎. (三)关注"留守儿童",扩大希望工程覆盖面.金湖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有的内心封闭、自卑懦弱、缺乏交流的主动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号召各级团组织开展系列关注"留守儿童"活动,培养他们与人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我倾诉能力,激发他们内心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同时,县希望工程也逐步加大对"留守儿童"资助力度,先后与近200名贫困儿童结对助学.9月30日,联合江苏油田团委在银集镇大礼堂内举办希望工程关注"留守儿童"结对助学活动.61名特困学生喜获结对,他们不仅每学期能够收到结对者的爱心捐赠,同时还能够每个寒暑假和结对家庭子女结成"爱心小伙伴",同学习共成长. 唱响青年创业 "三字经"谱写青春奉献新篇章 团东台市委 近年来,东台团市委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创"精神和团省委"青春创业江苏行动"要求,把青年创业作为全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广大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点燃青春激情,唱响创业壮歌"主题活动,引导青年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创业大潮,为全市的"两个率先"发挥了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写就了一篇新时期青年创业工作的"三字经".围绕一个"新"字,夯实青年创业工作品牌 要让青年创业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就必须强化工作品牌,创造生产出自己独特的"拳头产品".从2005年开始,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为期三天的东台青年创业论坛.'2005和'2006东台青年创业论坛,分别邀请到东南大学经管系主任黄凯教授和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彭纪生教授进行了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讲座,邀请金融部门专家作了投资理财讲座.组织拍摄了青年创业专题片《青春放歌创业行》,在东台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举行创业青年现场电视访谈节目,王音毓、张伯梅、陶叶等八名创业典型面对镜头畅谈了各自的创业历程,节目制作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组织创业青年到森达、悦达、金丽达等省市知名企业实地参观,邀请工商、税务、质监等职能部门与创业青年座谈.两年来,创业论坛以其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声势,丰富的内容,让众多青年经受了创业文化的洗礼,享受了创业技能的饕餮盛宴,营造出青年想创业、敢创业的浓厚氛围,把更多的青年成功地推向了创业大潮,成为了东台青年创业工作的"主打歌"、"指南针".找准一个"实"字,确保青年创业工作效果 青年创业工作,我们始终力克形式主义,打出了 "三板斧". "第一板斧":成功运作"青年创业贷款项目".为服务更多有志青年创业,帮助青年解决创业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我们与东台建行联手,大胆探索"青年创业贷款项目"."青年创业贷款项目"主要是为我市40岁以下的中小企业主提供10-300万元的创业贷款,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经过基层团委、团市委、东台建行层层把关审核,今年共有10多名青年创业者得到总计1500万元的创业贷款,为他们的企业新建或发展壮大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也为"银企对接"搭建了崭新的通道,项目运作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二板斧":精心组建东台市青年商会.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服务青年创业,经过精心准备,今年9月,我们发起成立了盐城首家县级青年商会,为青年企业家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宽广平台.成立大会上,市委书记沈洪清亲自到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工作中,我们坚持定期活动,通过观摩互访、企业家沙龙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青年商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同时,为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我们邀请以常熟青企协会会长、江苏紫荆花集团董事长刘国忠为首的常熟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代表团一行30多人来我市访问,举行"东台-常熟两地青年企业家联谊交流会",双方还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第三板斧":强力推进"金桥工程".工作中,我们一直将农村青年劳务输出这项"金桥工程"摆上位置,扎实推进.通过创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基地",切实做好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放外出务工青年维权卡,建设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绿色通道".三年来,共转移农村青年劳动力10000多名.2005年初我市还成功承办省乡村青年文化节开幕式暨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大拜年活动,团省委丁纯书记等领导亲临活动现场,省市多家媒体进行了新闻报道. 突出一个"培"字,做足青年创业工作文章 一是加强对创业人才的培育.围绕促进农村青年创业成才,以农产品市场信息、营销技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为重点,联合农业、科技、林牧等部门,开展现代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对全市青年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进行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40多场次,免费培训5000多名农村青年.组织广大青年参加盐城市创业金点子手机短信大赛,荣获最佳组织奖和若干单项奖.举行东台市首届青年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激发广大青年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潜能. 二是加强对创业阵地的培植.年初经我们团市委牵头,团省委与东台市政府签订协议书,从2006年3月起联合建立江苏青年高科技农业园,团省委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省委副书记张连珍亲自到会讲话,《新华日报》作了专门报道.我市溱东镇开庄工业集中区被确定为省青年创业实践基地.东台职业教育中心等一批市青年创业实践基地日益发育成熟,借着发展城乡青年中心的东风,新东街道新坝社区青年中心等青年中心也逐渐成为培训下岗待业青年创业再就业的主战场. 三是加强对创业典型的培树.近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张伯梅、许丽、倪加乐等一大批团十五大代表、省青年创业典型、盐城市十佳青年企业家的青年创业典型.每年"五四"前夕,我们都隆重评选表彰一批"十佳青年企业家"、"十佳青年创业之星",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地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用生动的事实、不凡的业绩树立起青年的榜样,营造创业者光荣、创业者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青年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青年创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坚持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的原则,不断探索实践新时期下青年创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力争在这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实效. 坚持党建带团建勇于实践创新 整体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 团扬州市经济开发区委 扬州经济开发区建立于1992年5月,规划面积72.2平方公里.十多年来,开发区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比重大,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最大特色.团区委从这一实际出发,发挥创新精神,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党建引路、典型带动,不断扩大团建工作覆盖面 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扩大组织覆盖面,是开发区共青团组织的第一要务.一是党建引路,团建先行.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主动把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格局,同规划、同推进、同考核.工作中,注重坚持建团与团建并举、质量与效果并重、教育与服务并行.坚持力求先行,或是独立开展,或是与工会联推,把党的主张和党的温暖传递到每名青年,不断巩固党在青年中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为党建工作做好思想、干部和队伍方面的准备.二是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多,企业状况和团建基础各异.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的思路,集中火力,重拳出击,选择投资大、青工多的企业,围绕组建方式、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开展试点,为面上推广提供经验.目前,兴城路、扬子江南路等美食、汽车特色街区沿线单位全部建立团组织,港口热电团委被授予"省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区团建工作呈现主动发展态势,已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95个,团员总数3700多人.三是逐步渗透,层层推进.注重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培养选树典型,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集体和个人受表彰比例.2004年以来,共推荐省红旗团委创建单位1个,红旗团支部1个,青年文明号2个;市红旗团委1个,团支部2个,青年文明号6个;省、市级先进个人6名.在尚未建立组织的大企业,通过推行青年工作联系人制度、建立青年企业家俱乐部等形式,淡化政治色彩,突出服务功能,将团的理念渗透至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和管理高层,团的工作主动性不断增强. 二、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努力构筑团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强化服务主线.全区团组织已逐渐从单一的党团组织向多元的社会中介组织转变,由"管理为主、服务为辅"逐渐转变为"服务为主、管理为辅".我们将团的日常工作细化为12项服务项目,围绕典型选树、创新创效、技能提升、人力资源等主题,开展文明号创建、岗位创效活动,主动与企业文化融合.为满足企业青年继续学习的愿望,举办多期培训班,开展知识讲座、读书活动,为求知提供方便.为激发企业团组织活力,提高企业支持力度,团区委推行"团费返还制",凡拨付团组织经费的企业,三年全额返还上缴团费,用于活动经费补充.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联系片、联系点制度,明确书记作为辖区联系人,主动介入辖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工作.对较大规模企业,采取"属地"与"直属"互补模式.对创业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的企业,由创业中心总支部和加工区团工委负责管理.同时,全区共青团系统不论隶属关系,均可参加属地团组织的各项活动.隶属关系的调整,不仅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中团的工作,而且也丰富了企业团组织参与交流学习的机会.三是拓展交流平台.为加强团组织间的相互交流,团区委建立沿江青年博客网,统一用户名和密码,全区团组织共同维护.建立团干部MSN交流平台,采用即时通讯方式,在互联网上处理团的事务,答复团的事项,开展团的讨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贴近企业,创新载体,切实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企业青年的思想教育,努力提高青年的政治素质,架构青年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近年来,团区委给每个新建团支部赠送一面团旗,赠一套读本,建一套资料;同时,企业团组织也做好"三个一":即授给每名团员一册《团章》、一本《团员证》和一枚团徽.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团区委集中购买读本500册,免费发放给企业团组织,以专家授课、演讲比赛等形式,推动教育的深入.2004年以来,有82名青年申请入党,其中经团组织推优入党的12名.二是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目的,设计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活跃青年文化生活.团区委牵头建成12家读书站,部分还设有健身室、网络阅览室,全部免费开放,其中1家被团中央授予"优秀新世纪书屋".定期开展"新书推荐"、读书论坛、演讲比赛等学习活动,鼓励青年入站学习.举办青年文化艺术节,策划外来务工青年集体婚礼、读书周、电影周等版块,将文艺演出、露天电影、读书活动送进企业.组织体育赛事,先后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羽毛球赛等各类赛事8场.三是发挥人才培育功能.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广泛开展"双争"活动、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联合劳动局、经发局开展厨艺、焊接、美发、餐饮服务、车工等项目技能比武,全部比赛由非公有制企业承办,近200名选手中90%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动员企业团组织围绕文化建设、效益提升和青工成才、技术革新等任务,切实发挥突击队作用.港口热电青年突击队,主动承担节假日、抢修和生产高峰期的突击任务,为企业赢得巨大经济效益.采取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和合理兼职的方式,帮助企业选配领头人.目前,企业团干部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35%,大专占46%,中层管理人员及以上超过80%.四是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团区委推出"青年文明示范街"创建活动,以美食、汽车销售企业为基本创建单位,动员和组织青年参与文明创建,开展文明服务,最大可能地展示企业形象和城市形象,企业对团组织的需求欲望被最大地调动.同时,团区委启动青年车友会和青年卡项目,汽车4S店开展车友自驾、服务优惠、咨询讲座等服务,餐饮休闲企业为青年餐饮、娱乐消费提供优惠. 发挥团组织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认真实施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百千万"工程 团句容市委 句容东连镇江、西靠南京,是一个农业大市,20~35周岁的农村青年占全市总人口的28﹪.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强工业、做特农业"的要求,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围绕重点培养一百名青年致富带头人、努力帮助一千名青年农民实现技能大提升、确保实现一万名青年劳动力大转移的目标,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积极探索,选树典型,不断深化团干部领办项目 1、强化服务,不断优化领办项目的工作环境.为提高基层团干部对领办项目工作的认识,我们选派农村基层团干部到苏州、常州等地进行市场调查、考察学习.并加强与各镇党委、政府协调,对直接领办项目的团委书记,保持原有职务、职称、工资福利待遇,为团干部参与领办项目解除后顾之忧.目前,全市通过基层团干部筹集资金、带头发展项目和基层团干部积极争取技术、政策,帮助创业青年发展项目等形式,积极带领团员青年创业致富,使句容市共青团工作由"围着转"变为"直接干",直接进入各级党政的中心工作. 2、规范运作,积极构建良好的领办机制.资金和技术问题是团干部领办项目工作上的瓶颈,为妥善解决两大问题,句容团市委积极探索,多方协调,推动领办项目顺利开展.一是建立技术咨询制度.组建由优秀青年企业家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家、镇江农科所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为领办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种植知识咨询等智力扶持.二是建立资金扶持制度.团市委与句容市信用联社联合成立了"青年创业贷款基金",优先解决团干部领办项目资金困难的问题.仅2005、2006两年时间内,共落实领办项目贷款资金60万元.三是建立培训服务制度.积极组建青年科技服务队,深入领办项目基地,加强对领办项目的团干部和创业青年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团干部对领办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自2005年以来,各基层团委联合省农林学院共举办了领办项目技能培训班30余期. 3、拓展渠道,努力实现领办项目的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和示范基地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导团员青年创业.依托镇江草莓协会和白兔镇葡萄协会,白兔镇团委扶持27岁的团员青年步红兵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过的张小虎葡萄园旁,创办一个占地22亩的葡萄园,预计年收入可达33万元.天王镇团委书记朱华伟在种植50亩无土草毯的基础上,又积极向镇政府争取政策,扶持创业青年鞠群创办了占地1000亩的中草药种植园,并带动了周边农户搞起了中草药种植,形成了"团委+企业+农户"的新型模式.2006年,白兔镇团委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征得土地10亩,并按照团组织集体领办的形式筹措资金,创办了5亩草莓种植园.宝华镇团委帮助泗阳青年朱枫争取养殖技术和创业贷款,发展了占地达30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 二、因地制宜,创新载体,合力推进"农村夜校"培训工作 一是调查摸底,开展"菜单式"培训.积极开展培训项目需求调查,建立农村青年实用技能培训需求库,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使培训活动能够切切实实为农村青年解决问题、提供帮助.2003年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先后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为农民讲解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葡萄、草莓、水蜜桃等水果种植,牛蛙、长毛兔养殖等知识,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 二是务求实效,开展培训跟踪服务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农村青年,2006年,我们与市农业局、各镇政府协调,面向全市农村青年启动青年农民免费培训工程,培训所涉及的专家讲课费、讲义费、教材费、交通费等费用均由团市委和相关部门承担,并为参加培训的农村青年发放免费培训卡,建立档案,对培训后的农村青年提供跟踪服务,积极扶持,深入到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截止目前,共组织培训班20期,参加培训青年农民累计达630余人次. 三、拓展空间,完善服务,积极推进"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康桥工程" 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是新时期句容市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重点工作.我们抓住节日、假期等有利时机,集中开展宣传动员、技能培训、信息咨询、供需见面等系列服务活动,以订单式职业教育、"工岗快递"等共青团的特色活动为载体,多层次组织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供需见面会,把缝纫、电子操作、焊工等适合农村青年的岗位送到家门口,降低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成本,提高转移就业的成功率.我们积极加强市青年职业服务中心和基层团委"康桥工程"服务站建设,由市青年职业服务中心定期向乡镇"康桥工程"服务站发布招聘信息,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发布用工信息,提高招聘信息的覆盖面,努力拓宽农村青年转移空间.发动基层团组织,认真开展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登记工作,建立农村青年职业技能信息库,积极挖掘本地和外地市场用工信息.我们加强青年职业服务中心与职业技术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先后与无锡东南技校、南京蓝天专修学院合作,坚持培训与择业相结合,组织农村青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6年,句容市青年职业服务中心被省农村劳务输出协调小组办公室等多家单位联合命名为首批"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 构建服务青年新平台 ——泰州市城市青年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团泰州市海陵区委 2005年泰州团市委在全市开始启动城市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经过认真组织调研,并结合市情,确立将海陵区作为全市城市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单位.海陵青年中心运行以来,本着健全组织网络、扩大社会影响、拓展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的原则,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服务青年功能日益凸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海陵青年中心于2005年10月开始筹建,2006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位于泰州市主城区风景秀丽的泰山公园内,是泰州市首家县级城市青年中心.青年中心以"建青年之家、做青年之友、谋青年之事"为发展理念,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着力构建服务功能强大、信息交流便捷、管理模式科学的青年活动、交流的新型平台.目前,青年中心下设健身、户外运动、跆拳道、车友、书画、摄影等13个社团,拥有40家加盟商户,注册会员4000多人,已初步实现会员、社团、商户的协同运转和共同发展.4月26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书记处书记卢雍政视察了海陵青年中心各项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 一、着力构建组织网络,实现管理民主化 海陵青年中心作为一个平台、一个纽带,连接各街道社区青年中心、会员、加盟商及下设各社团.各街道社区青年中心既可以结合本地特点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同时在会员的发展、服务、社团组建、大型活动组织等方面又纳入海陵青年中心的统一协调.中心实行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区委分管副书记亲自担任青年中心名誉理事长,理事会成员由团区委相关负责人、青少年事务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热心青少年事业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青年会员代表等共同组成.中心设理事长一名,负责中心全面工作.副理事长二名,参与管理中心日常事务.秘书长一名,负责青年中心日常事务.理事若干名.通过理事会制度的施行,打破了青年中心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相分离的局面,使青年中心呈现出团组织正确领导、青年民主决策管理、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内在活力充分体现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实现运作市场化 按照海陵青年中心建设工作步骤,海陵团区委及时进行广泛宣传,努力扩大青年中心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服务资源和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在青年中心筹建、成立、运转过程中,多次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并与泰州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0分钟的专题节目,全方位推介青年中心.每月出一期2000份的青年中心宣传单,发布活动信息,交流活动情况.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泰州团市委、海陵团区委整合城区社会资源,以加盟单位的形式实现中心的市场化运作.青年中心会员可凭团区委统一制作的海陵青年卡在各加盟单位享受优惠服务.中心首批加盟单位涉及衣食住行、学习、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服务咨询、购物、旅游、休闲娱乐等各种门类,最大限度满足青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同时,海陵青年中心通过与市区一家知名度较高的广告传媒公司进行加盟合作,由广告公司全权代理中心加盟商户的发展,中心大型活动的策划.中心获取的加盟费用主要用于支持各社团及各街道社区青年中心开展活动.中心会员可以自主选择参与青年中心以及各社团定期组织的各类活动,凭卡享受中心加盟商户提供的优惠服务. 三、整合团的活动载体,实现服务多元化 一是组织管理功能.指导、组织街道、社区青年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辖区内青少年社团组织的管理、协调和指导.二是学习交流功能.根据中心青年的兴趣爱好,先后组建了"青少年读书协会"、"青年书画协会"、"摄影俱乐部"、"电脑俱乐部""车友俱乐部"等社团组织,开展了书画、试乘试驾、读书、电脑、摄影等学习交流活动,让各方面兴趣爱好的青年都能在青年中心找到活动的平台.三是青少年服务功能.以青少年维权中心为依托,开设青少年维权热线,依托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受理各类有关青少年维权事务的咨询与投诉,并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维权知识的普及教育.四是信息网络服务功能.中心通过与泰无聊网站合作,开辟海陵青年中心网上论坛,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开展宣传.同时,会员、加盟商也可以通过网络向中心提出建议和意见.网上论坛开展以来,浏览量达到两万多人次.五是志愿者服务功能.完善青年中心志愿者注册登记,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以社区群众为服务对象,定期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医疗等志愿服务活动.六是休闲娱乐功能.以青年中心下属俱乐部为依托,定期举办青年乒乓球、羽毛球、扑克、象棋、飞镖、跆拳道等体育类娱乐活动,尽可能的吸引青年,把中心建设成为广泛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的坚强阵地. 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实现运作规范化 为使青年中心的运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海陵青年中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中心制定了章程、理事会制度、会员制度、社团管理办法、加盟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建立了青年中心档案资料,使各类组织、社团和场所的运转都得到制度化保障,确保了青年中心的有效运转.同时,中心还制定了加盟商户和各社团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海陵青年卡的特约加盟商户和社团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意见,做到诚信优质服务.在此基础上,中心完善内部机构设置,设立了青年事务部、社团服务部、对外联络部和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等四个部门,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名青年中心干事,在中心秘书长的协调下,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在青年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建设青年中心,必须找准切入点,确保自身建设与党政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这是实现青年中心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转的基本定位;建设青年中心必须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在建设、管理、运行、服务的各个环节与社会各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工作合力,这是实现青年中心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转的有效途径;建设青年中心,必须选准好的项目,把项目服务作为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核心内容,这是实现青年中心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建成后的青年中心必须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尝试面向社会开展项目合作,实现自收自支,这是实现青年中心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 做好五篇文章完善预防机制 坚持不懈地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团泗阳县委 2006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全力做好五篇文章,不断完善预防机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近三年来,被列入省社会治安安全县考核指标的在校生犯罪率呈逐年递减趋势,04、05、06年分别为4.1%、2.9%、0.9%,受到了省考核组的一致好评,为我县连续两年创建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县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2月份被省综治委等16家单位联合表彰为"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04、05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综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文章,构筑坚不可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加强政治素质教育.利用建党、建团等重大纪念日和各类重要会议的贯彻机会,教育引导团员青年经常性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团内的各项决策,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永远跟党走"的团员青年队伍.深入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祭扫烈士陵墓、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爱国主义展览等主题教育活动,培育青少年爱国品质,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先后10次组织"学会生活"、"做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等思想道德教育讲座,3万余名青少年到场听课.开展"我为发展献一计"、"青春创业我先行"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用正确的发展观和事业观引导青少年,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开展青少年"三学"励志座右铭短信征集活动,共收到回复短信近万条.三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学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72名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在学生中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每年11月定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月,开展以"观看一部法制教育片、举行一次法制演讲比赛、设置一处法制宣传栏、听取一次法制报告会、举办一次法制征文比赛"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加快推进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建设,全县80%的社区建立了法律学校.开展各类青少年警示教育活动,组织3期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举办3次演讲比赛、电视知识竞赛. 二、坚持不懈地做好服务文章,搭建公平发展的青少年成长服务平台 一是成立青少年维权中心,保障青少年权益.2006年8月成立了泗阳县青少年维权中心,开通"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共接到投诉120余条,均转交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有效地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二是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志愿服务行动,拓宽维权工作领域.动员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主动走进社区、学校,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维权志愿服务30余次.目前,我县已有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家,市级4家、县级22家,为青少年维权工作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强对弱势青少年的帮扶力度,创造平等的发展环境.开展贫困青年技能培训工程,依托10家青年职业培训基地,先后培训贫困青年2000余人,其中90%签订了用工协议.拓宽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渠道,今年筹集希望工程资金5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所,改造校舍1所,捐赠2个希望书库1万余册图书,帮助50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青少年创造了平等的学习成长环境.四是开展青少年自护服务,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围绕防灾避险、治安防范、网络成瘾、心理生理健康等问题,举办自护培训班、训练营,采取授课、录像、模拟情景等形式,传授意外伤害自救技能,提高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坚持不懈地做好帮教文章,健全"四位一体"的问题青少年回归社会工作机制 一是摸清帮教对象底数.按照"属地管理、分片包干、多方参与、全面覆盖"的原则,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掌握"问题青少年"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并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二是创新帮教活动形式.对帮教对象采取"四包四结合"形式,即家庭包子女、学校包学生、社区包闲散青少年、相关部门包特定对象,家庭、学校、社区、相关部门四结合的帮教方式.确定相应的帮教人对问题青少年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教活动,除采取直接谈心、亲情感化、定期回访等方式,着力矫治他们的不良行为外,还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和帮助他们回归社会.三是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按照"相对稳定、一帮到底"的原则,要求帮教责任人对帮教对象实行长期帮教服务和跟踪管理,确保帮扶工作不断人、不断层,健全了相对稳定的长效机制,有效防止帮教对象再次出现违法行为. 四、坚持不懈地做好整治文章,营造积极和谐安定的青少年成长生活环境 一是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与县政府签定责任书,明确在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工作中的责任.开展 以"文明上网"、"告别网吧"为主题的万人签名活动和演讲比赛,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联合公安、工商、广电文化部门开展网吧集中整治行动6次,取缔黑网吧12家,净化了未成年的网络环境.聘请网吧监督志愿者20名,不定期开展巡查,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活动.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珍惜生活、远离毒品"集中咨询活动,1000余名青少年和家长到现场咨询.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不断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三是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联合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校园周边无证经营摊点、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经营场所,开展检查整治10余次,关闭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非法经营的歌舞厅、录像厅 、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25处,整改取缔违章建筑、无证摊点32处,收缴并销毁非法音像制品1万张,关闭非法音像场所3个,劝教青少年1000余次,营造了和谐的青少年学习成长环境. 五、坚持不懈地做好协调文章,夯实齐抓共管的预防工作组织基础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政法委、团县委等15个部门组成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县委,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为预防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工作责任制度.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成员单位签订责任状,明确规定年度预防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以及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健全齐抓共管体制.每年召开一次预防工作会议,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会办解决预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四是保障预防工作经费.从04年起,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按照县级2万元、乡镇1万元的标准将预防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由团委安排使用.五是强化督查考核机制.把预防工作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综治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纳入综治工作考核体系.同时,加大检查考核工作力度,有1家单位因预防工作不达标未能评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新载体铺宽特色团建之路 省监狱管理局系统团委 今年以来,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系统团委在团省委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两个率先"、建设"和谐江苏"、"平安江苏"的工作目标,准确定位,服务大局,创新载体,谋求发展,续写了既紧扣时代脉搏又具有自身特色的监狱团务工作的新篇章. 一、抓住共性,以职业思想教育为先导,净化青年民警的精神家园 一是深化荣辱观教育,树立追荣远耻的道德风尚.我们在团员青年中部署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八个领先'我奉献"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后向全系统团员青年发出了"知荣明耻、正己修德"的倡议书.分批组织团员参观烈士陵园,重温入团誓词.组织了"八荣八耻"文艺宣传,拓展了荣辱观教育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形成风尚. 二是弘扬"三创"精神,营造争先进位的创业氛围.局团委先后部署开展了"全省监狱系统十大三创之星"评选、"弘扬'三创'精神,奉献监狱事业"主题教育活动和"江苏省监狱系统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等"三创"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团员青年的敬业意识、进取意识和开拓意识,优化了团员青年的创业环境. 三是强化履职意识,倡导岗位建功的工作追求.监狱局团委与"江苏监狱网"、《江苏警视》杂志社等在团员青年中联合开展了"江苏省监狱系统青年岗位标兵"评选,组织了以"从警首日话感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举办了"青春、职责、安全"主题演讲比赛,进一步焕发出广大团员青年的激情与活力. 二、强化团性,以维护监狱安全为首任,发挥青年民警的先锋作用 一是优化机制,提高团员青年的服务意识.在基层团组织生活的形式上,我们打破传统,促成了户内阅读型向户外实践型的转变,凸显了团组织工作的社会性和实效性.如基层团委组织志愿者开展的为服刑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活动;江宁监狱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南京爱德慈佑院开展"在同一片蓝天下共成长"爱心助残服务活动等,崭新的团组织生活形式,增强了青年民警奉献监狱、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镇江监狱民警季力同志还被授予第二届"江苏省十大杰出志愿者"称号. 二是评比典型,树立团员青年的榜样标杆.监狱局团委以"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为第一要务,阶段性地进行青年先进评选,经常性地开展典型教育.在局团委推进的青年文明工程和人才工程建设中,有11个青年先进集体被命名为局级"青年文明号",2个单位团委被命名为局级"五四红旗团委",50名优秀团员青年被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浦口监狱和省第二未成年犯管教所被团省委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苏州监狱民警张传叶和盐城监狱民警于郁山还分别被授予"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和"江苏省杰出青年卫士"的光荣称号. 三是训练技能,增强团员青年的实战本领.在对团员青年的技能教育中,监狱局团委借助执法规范化建设、岗位大练兵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契机,在青年民警中开展了"显活力,展风姿,当标兵"活动,通过警容风纪大整训、应急防暴大演练、体能技能大比武等达标考评,全面提升了青年民警的岗位技能,为更好地维护监狱安全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三、突出个性,以提高综合素质为要务,提升青年民警的创新能力 一是岗位创新.我们将青年示范评比工作扎根在监管、生产工作一线,大力推进"青年安全示范岗"、"青年安全突击队"建设和"青年安全之星"评比活动.鼓励团员青年为监管、生产安全献计献策,创新工作方法,以安全督察、隐患排查、突击清监、个别教育攻坚等工作形式组建青年突击队,引领团员青年以实际行动服务于监狱安全工作. 二是人才创新.监狱局团委和基层监狱团委建立了"青年人才库",实行动态考核,为监狱事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保障.为缩短新招录民警的工作适应期,我们精选优秀民警担任指导老师,在新招录的青年民警中开展了"以师带徒" 活动,以结对子、签协议、开展"金搭档"、"银搭档"、"优秀搭档"评比等活动形式,加快了对青年民警的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养. 三是科技创新.为发现和培育青年技术革新能手、科技创新带头人,监狱局团委从2006年8月份起,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青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局团委还通过举办"细节决定安全"主题论坛,向全体团员青年发出"态度争先,勇于创业;学习争先,勇于创新;工作争先,勇于创优"的倡议,引导科技创新实践,使青年科技创新水平更趋精细化、实践化和专业化. 四、打造特性,以推动和谐发展为宗旨,繁荣青年民警的文化建设 一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人.监狱局团委深入开展了青年"学理论、读好书"活动,向团员青年推荐学习优秀书籍,推荐"自助式学习"方法,鼓励青年参加法律和监所管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使"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等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是实施真诚的关爱举措温暖人.我们在基层团委中大力推广"五必谈"、"四必访"制度,即监狱有重大改革举措必谈,青年民警思想产生波动必谈,违反工作纪律必谈,受到处理必谈,职务变动必谈;重大节日对离休干部、孤寡老人等必访,对青年民警生病住院必访,家中丧事必访,家庭发生问题必访.真诚的关爱,使团员青年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调动了青年民警立足岗位多作贡献的积极性. 三是丰富业余的文化生活塑造人.6月份,我们组织参加了省国资委组织的"党旗下的风采"庆祝建党85周年文艺汇演,其中参演节目《抗战组歌》、《为了大地的丰收》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女警风采》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并入选参加了向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汇报演出.10月底11月初,局团委联合工会成功举办了全系统第八届"文明杯"乒乓球比赛,在活跃了民警、职工的文化生活的同时,展现了全省监狱机关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良好形象. 创建"青年样板滩"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省盐业集团银宝公司团委 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盐业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之一,下属三个制盐企业.公司现有团员400名,青年850名,直属团委3个,团支部50个,专兼职团干部60名.从2000年始,银宝公司团委在省盐业集团公司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盐业企业自身实际,在全公司350多份青年滩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青年样板滩"创建活动,先后选树"青年样板滩"50个和"青年标志滩"100个,培训优秀青年领滩手 250名,为盐业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承租人,为企业生产经营推荐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在海盐生产企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青年样板滩"创建活动成为团委工作的特色品牌.2004年,公司团委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 一、 建立创建机制,形成有效制度 创建"青年样板滩"和"青年标志滩"是银宝公司团委工作的重要抓手.领滩手是海盐产区盐滩上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岗位,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内部停止招工,导致盐滩上领滩手青黄不接,缺员严重,因此,解决盐滩领滩手的问题就摆上了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针对这一现象,公司团委依托团组织的聚合优势,在全公司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青年样板滩"创建活动,为培养青年领滩手搭建成长的平台,引领青年成长成才,为此,我们建立了五个运行机制.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公司团委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负总责,场级团委具体负责,生产、科技、安全、质检等部门配合参与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青年样板滩"创建活动统一部署、检查和考核.各级团组织成立了相应的创建活动机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形成创建活动的领导机制;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公司团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银宝公司青年样板滩实施考核细则》,基层团支部建立活动登记台帐,记录青年滩生产实绩,加强检查与指导.通过内部电视差转台、广播站、信息网络和文化宣传墙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使创建活动逐渐形成协调运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三是建立表彰机制.每年从众多青年滩中选出10名份"青年样板滩"进行命名、挂牌并表彰,选出20份"青年标志滩"插牌作为第二年推荐对象.这10份青年样板滩的青年承租人被推荐为年末公司职代会表彰候选人;四是建立摘牌机制.凡年末没有达到年初预定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青年样板滩,采取了末尾淘汰法,对其摘牌;不参加下年度评比;五是建立配套机制.为使创建活动与培养青年承租人结合起来,我们同时在盐业一线开展了" 拜师学艺"活动,签订师徒合同,每年由公司给予师傅一定的带师费.合同明确由盐滩老师傅带一名青年,向他们传授生产技艺,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带着他们走上领滩岗位.射阳盐场团委一年内就签订师徒合同100多份.据统计五年内共有120名青年领滩手从"青年标志滩"升格为"青年样板滩"的领滩岗位,其中有30名青年走上工区一级生产管理岗位. 二、加强创建管理,推动面上深入 为了进一步落实创建的具体工作,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创建工作活动管理.一是加强对青年样板滩现场管理.召开"青年样板滩"现场会.公司每两年召开一次青年样板滩现场推进会,让"青年样板滩"典型走上前台,交流工作经验.公司团委根据工作安排,落实具体工作措施,保证青年样板滩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结出成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对青年领滩手的技术管理.和企业内生产、安全、劳动部门一起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引导青年掌握各种技能,积极向地方劳动部门推荐青年就业和创业;灌东盐场团委与场行政一起对青年技术人才进行技术等级评定.新滩盐场团委与场内科技部门配合组织盐滩青年学习白米虾养殖技术,激发了全体职工养殖致富热情;三是加强对青年样板滩创建管理.为避免创建时表现优秀,创建后滑坡现象,团委建立了场级、班组级两级"青年样板滩"档案管理,做好相应的申报材料、考核成绩等原始记录,进一步强化了青年样板滩的管理.班组正常进行月度考核,场里每季检查考核.公司团委按照创建标准,通过随机检查、抽查、考核打分等形式对活动考核验收,发现先进典型和经验及时宣传表扬,发现不足提出整改提高. 三、开展配套活动,扩大内外影响 我们将创建活动作为团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的一项品牌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以抓好创建活动为龙头,配套落实青年教育、青年成才、青年文明号、青年服务岗、青年质量安全监督岗、青年义务奉献日等活动,作为补充,拓宽活动层面,扩大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突出活动的开展主题:一是大力开展团员青年质量安全教育活动.公司团委举办"质量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质量安全监督岗现场演练"等活动.各级基层团组织利用团内"三会一课",举办质量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了团员青年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意识;二是大力开展青年致富工程.引导青年学习各类技术本领,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学习养殖技术、电工技术、焊工技术,同时与地方技术学院联系,培训实用技术人才.团委选树青年致富创业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带动了一大批青年自主创业、劳务就业.现在盐场青年养殖热情高涨,年收入逐年增加,许多青年走上了岗位创业、劳务创业和技术创业之路;三是大力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我们在团员青年集中的班组、车间和单位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召开了"青年文明号"创建现场会,表彰了一批"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基层团委每年都要在重大节日和文化活动期间开展优质服务和"青年志愿者行动",为职工提供便民服务和义务劳动. "青年样板滩"是盐业企业团工作的活动载体,也是团组织联系青年、组织青年和引导青年成才成长的有效形式.银宝公司将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这项活动,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舞台. 引领青年争当科技创新创业先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8研究所团委 二十八所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电子信息系统工程领域中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骨干研究所,现有职工2200多人,其中团员青年700余人,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科技研究所.一直以来,所团委把引领青年创新创业作为推动企业新一轮发展的内驱动力,致力于为青年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广阔舞台,积极营造鼓励青年健康成才、支持青年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青年的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引领青年争当科技创新创业先锋. 一、有效增强青年创新意识,为推动创新型科研院所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所团委在今年初向全所团员青年发出倡议书,提出要团结带领青年开拓创新,围绕"服务国防现代化、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立足岗位、竭诚奉献.在今年5月召开的所第八次团代会上,所团委将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定位在坚持"青年为本,服务为先,发展为重",紧紧围绕所科研生产中心,团结带领全所团员青年在单位发展中攻坚克难、建功立业、奉献成才.工作中,我们通过大力选树青年人才,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激发青年创新意识.所团委每年开展"十佳青年"、优秀团干、优秀团员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向上级组织和社会推荐人才等方式,在全所营造表扬创新成果、学习创新楷模、争当创新先锋的氛围.通过举办"青年职业创新"、"青年职业心理辅导"培训讲座,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培训课、科技创新大讲堂,开展"我的创新梦"征文活动等有效形式,加强团员青年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素质.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全所青年的创新精神,有力提高了青年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为建设创新型科研院所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充分挖掘青年创新潜力,为推动创新型科研院所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培养和造就一支富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科研院所的立业之本.所团委认真贯彻"岗位育人、事业成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配合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使共青团成为企业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一是充分挖掘青年人才.积极筹办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8年),通过大赛征集到100多项创新成果,其中关于我所系统批量生产管理的思考、所信息网设计方案等众多创新思路和创新成果被应用到科研生产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所团委还建立了二十八所青年人才信息库,并与我所后备中层干部管理库实现了对接.二是催化青年人才.所团委每年都举办"青年学术论文交流大会","网页设计制作大赛"等活动,通过比赛展现青年人才的科研水平,增进青年人才之间的交流.联合所人力资源处组织青年职工团队开展拓展训练,组织青年参加"2006长三角青年创业与科技创新论坛",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第三届中国青年创业周活动和江苏省青少年创新成果展等,帮助团员青年不断了解和学习国内外软件(电子)产品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众多的同类技术创新产品中获得启迪,开阔眼界.三是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所团委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积极争取所党政支持,设立了青年科技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在所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这项举措在全所青年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有效激发了青年的创新激情. 三、着力搭建青年科技创业平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面对我所多元化的人才组成结构,我们着力搭建科技创业平台,由各团支部根据自身特点,与所团委共同协作,为青年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青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军品领域,面对新的军事变革和高科技迅猛发展趋势,鼓励青年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去创造新的高技术产品.赵亚维作为青年技术人员的杰出代表,在创新的道路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的带领下,机动式军用方舱设计制造取得重大突破,带来了机动式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水平的历史性跃升,他本人也当选为江苏省青春创业风云人物.在民品领域,鲁士仿是青年科技创业的又一个杰出代表.他带领我所投资的南京莱斯大型电子系统工程公司广大员工,依靠先进的技术,在智能交通、人民防空、城市应急、社会保障、智能楼宇、办公自动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几年公司销售收入每年均以30%速度递增,今年增长率达到49%,他本人荣获江苏青年科技创业十大明星.面对我所不断开辟的军贸出口市场和接连不断签署的各国合作项目,所团委特地聘请了南京大学外语系的教授给大家进行西班牙语培训.一些团支部结合工程特点组织了生动的技术培训课,邀请经验丰富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系统发展过程、工作原理和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通过这种所团委和基层团支部共同组织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方式,有效激发了青年的科技创新热情,推动了青年科技创业工作的发展,青年逐渐成为二十八所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 我们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打造良好的科技创业平台,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形成青年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的有效模式,为建设信息化军队,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贡献我们的青春、热血和汗水. 体验求职之难体验基层之苦体验责任之重 ——省公安厅机关组织青年民警开展"三体验"换位实践活动 省公安厅团委 为加强机关青年民警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确立"立足本职求发展、爱岗敬业比奉献"的价值和行为导向,我们积极响应厅党委号召,组织厅机关100名青年民警,分两批开展了"以体验求职之难、体验基层之苦、体验责任之重"为主要内容的"三体验"换位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活动主要内容 1、体验求职之难.以社会待业者身份到人才市场找工作,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验现实社会竞争的激烈与艰难,体验自谋职业的难易,正确评价自我,明确人生定位,加深对人民警察职业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 2、体验基层之苦.以普通民警身份到派出所实践锻炼,与派出所民警同吃、同住、同工作,体验基层工作的艰辛,体察基层民警的甘苦,学习基层民警的好品质、好作风,加深对机关、基层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 3、体验责任之重.结合在基层实践锻炼,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调查,走访街道社区干部群众,了解社会治安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所需所盼,加深对"平安江苏"建设艰苦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活动基本情况 1、深入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厅党委决定开展"三体验"活动后,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厅党委的决策要求,分别于4月14日和6月13日召开"三体验"活动动员大会,请厅领导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要求.通过深入发动,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三体验"活动,是深入推进厅机关作风建设、全面加强民警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出的决策部署,也是对广大民警特别是青年民警的关心和厚爱.厅机关青年民警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加活动,许多同志还递交了申请书.实践活动期间,全体同志能够珍惜机会、严以律己、认真体验,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基层民警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2、明确目标任务,全程跟踪督导.我们专门制定了"三体验"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组织实施、纪律要求等进行细化.统一印发了《"三体验"活动日记本》和《社会调查纪录本》,要求大家每天写日记,认真做笔记,活动结束后撰写心得体会文章.活动期间,我们派人到有关单位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看望大家并进一步提出要求.每批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交流情况,畅谈体会,先后两次召开"三体验"活动交流大会,12名同志作了精彩发言,并召开各小组长会议,听取情况反映,征求意见和建议,总结梳理做法,不断巩固和深化活动成果. 3、基层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活动.为加深厅机关民警的体验感受,挑选了条件比较艰苦、治安环境相对复杂的徐州、宿迁、淮安和盐城市局42个派出所,专门召开四个市局政治部主任会议,传达省厅意图和工作要求.各地随即召开有关县(分)局领导和派出所长会议,安排具体事项,明确工作要求.整个活动期间,各有关市局和基层单位能够认真落实省厅要求,切实把机关民警当作派出所一员,一样安排工作,一样严格要求,始终与基层民警一道参加执法服务工作,保证了"三体验"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活动主要收获 1、通过到人才市场实际调研亲身体验求职之难,强化了热爱公安事业、珍惜本职岗位的职业荣誉感.第一批活动期间,组织大家到人才市场模拟求职,第二批活动期间,安排大家到人才市场进行就业状况调查.参加模拟求职的青年民警,尽管都认真准备了自荐材料,应聘了987家用人单位,有44名民警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意向,但没有一人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没有一家用人单位比厅机关的条件好、待遇高,大家深感谋求一个满意岗位、找到一份合适工作是十分艰难的.现在感到警察确实是一个令人羡慕、受人尊重、收入稳定、待遇较高的职业,从而使大家更加坚定人生选择,珍惜本职岗位,热爱公安事业. 2、通过到派出所实践锻炼亲身体验基层之苦,强化了提高素质本领、积极服务基层的工作紧迫感.在20天的时间里,厅机关民警人均参加巡逻70多次、守卡盘查10多次、接处警300多起、查处案件60多起、调处纠纷130多起,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通过下基层实践锻炼、同基层民警零距离接触,厅机关民警对基层有了深入了解,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大家深切地体会到机关再苦也没有基层苦、再累也没有基层累、再难也没有基层难,表示要认真学习基层民警的好品质、好作风,像他们那样不讲条件讲责任、不看名利看成绩、不比待遇比奉献. 3、通过到人民群众中了解治安实情亲身体验责任之重,强化了服务大局、保民平安的政治责任感.机关民警结合到派出所实践锻炼,对当地社会治安形势、平安创建活动进行调查,共走访乡镇、街道、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600多家,调查群众4000多人,召开座谈会100多个,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真实反映,真诚听取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大家深感做好公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服务经济发展、维系群众安危、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政治任务,倍感自己肩负的责任,表示要牢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嘱托,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履行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的三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创新活动思路锻造先进青年团队 省广播电视总台团委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基础.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面对思维活跃、个性突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时代青年,如何做好团的工作,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健康成长成材,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拥有一支思维活跃、充满朝气的青年员工队伍.几年来,省广电总台团委围绕总台的工作中心,认真研究青年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工作规律,坚持创新活动思路,拓展服务青年人才的有效渠道,使共青团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努力把团组织建设成为团结青年、培养青年的坚强核心. 一、将团的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系列化 思想活跃、更趋务实是现代青年人的特点,简单的宣传号召已无法有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将团的活动与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形成系列化,使青年团员在纷繁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历炼.近两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走进六月的田野"、" 走进江苏民企" 、"走进革命圣地"的"三走进"系列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组织团员青年下田头,体验农村生活;进工厂,感受创业之艰;去老区,重温革命精神.这些活动开阔了团员青年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开拓能力;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作风,同时在社会基层的体验也激发了团员青年对自身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深切体认. 二、将团的活动与事业发展相结合,形成阵地化 我们围绕总台中心工作和发展理念开展活动,大胆突破"就团论团"、就人才论人才的思维框架,面向全体青年、构建了开放式的工作格局,把青年人才工作融入总台人力资源战略的总体进程中去推进,将团委打造成汇聚英才、锻造队伍的阵地.2005年"五四"前夕,为树立和宣传青年中的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员工积极投身各项事业建设,我们开展了第一届"江苏广电总台十大青年才俊"、"江苏广电总台十大未来之星"评选活动.参赛者通过竞选演说,展现总台青年的青春风采.此项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在活动中涌现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推动了总台青年人才的培育工作.我们还开展了"弘扬五四精神、创优集团文化知识竞赛","传媒产业版权知识竞赛", "总台青年创新大赛","青年礼仪讲座"、"总台领导与青年员工共话新春"等围绕青年员工岗位成材的活动.这些活动和青年人的本职工作结合紧密,形式生动活泼,吸引了许多青年人报名参加,反响热烈.不仅大大激发了青年人好学上进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把团委建设成为青年人才工作新载体和团结凝聚青年人才的新组织、新阵地. 三、将团的活动与品牌建设相结合,形成品牌化 2004年,我们策划开展了适应两项青年特点和需求的文体活动:一项是单身青年的联谊会,另一项活动是总台篮球联赛.活动一出台受到青员热烈欢迎.为了做出规模和影响力,我们将这两项青年团员广泛参与的活动作为品牌来组织策划,不仅注重创意性、延续性、规模性、服务性,也注意活动流程的建设.从2004年圣诞嘉年华到2005年户外欢乐登山,直至2006年省级机关青年大联欢,每年单身青年联谊会活动不仅创意新意别致,同时组织有序,活动顺利流畅.而篮球联赛每年一届,已开展了三届,不仅发现培养了一批优秀篮球队员,而且对各部门的团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项活动已形成成熟的操作流程.品牌化的活动组织不仅能使总台团委在总台内外赢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同时使团的活动由零散性向具规模流程的事业化方向推进,大大了提升团活动的组织层次与管理水平. 四、将总台团委活动与基层团组织活动相结合,形成制度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注重与基层团组织的交流合作,采纳吸取各基层团组织富有创意的策划,将之提升为总台团委活动,由策划单位作为项目牵头人,由总台团委组织总台团员青年参加.近两年来,有多项基层团组织策划的活动被选为团委活动,得以在总台组织推广,如与南京军区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进行联谊活动,溧水天生桥植树活动,军事野营活动,珍珠泉联欢活动、希望小学爱心帮扶活动等等.总台团委将与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合作交流作为制度予以规定.这项制度不仅支持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开展,同时丰富了总台团委的活动内容,使之更为丰富多彩. 我们的事业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的步伐每一天都在前进.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面对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将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创业之先,树创新大旗,走创优之路,更加奋发有为,更加扎实工作,在创建一流广电传媒、推进"两个率先"的建设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大力推进阳光服务建设 不断开创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新局面 南京海关团委 南京海关35岁以下的青年关警员约占总人数的50%.近年来,南京海关从海关工作特点和青年关警员队伍的实际出发,以海关总署和团中央、团江苏省委创建规划为依据,以推进阳光服务建设为龙头,深入扎实地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现在关区共有全国青年文明号6个、省级青年文明号22个、地市级青年文明号24个,全国十杰青年卫士1人、全国百优卫士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卫士1人、江苏省优秀青年卫士2人.2004年7月,南京海关荣获团中央等23个部委联合颁发的"十年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优秀组织奖";在2006年南京海关参加全国青年文明号文化节获1个特等奖、2个三等奖;在青年文明号理论研究方面获2006年全国青年文明号论坛一等奖.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一是规范操作,明确基本要求.根据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标准和建设准军事化纪律部队的要求,为了使阳光服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效,我们从规范文明服务入手,通过印制"阳光海关、真诚服务"手册,将手册内容向社会公示等形式,让社会各界了解海关阳光服务的基本内容,加大社会对我们开展阳光服务的监督力度. 二是搭建辐射平台,实现创建工作网络化.建立了"网上团委"、"网上团校"和"青年文明号在线网站",通过设置创建动态、先锋在线、青年论坛等特色栏目,广泛团结和吸引团员青年参与,在积极营造创建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扩大"青年文明号"的辐射功能. 三是强化"四个纳入",构筑责任共同体.将"青年文明号"创建纳入各级领导工作责任制,每年都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使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落实;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证创建工作软硬件建设适应创建需要;纳入海关各项改革之中,保证领导交流、关员轮岗、通关模式改变后,单位的创建工作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责任不卸.这"四个纳入"工作机制的建立,确保了创建活动不流形式. 四是注重典型引路,激发创建活力.先后在关区树立了洪峰、贺步强等多位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典型和南通海关查验科等团结奋进、敢为人先的先进集体典型,并多次组织他们在关区进行巡回演讲,帮助广大关员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建参与热情.此外,还通过对关区团干部进行创建知识培训、举办关区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专题研讨交流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新关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以旺盛的精力,保持创建工作的延续性和前瞻性. 五是引入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自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以来,南京海关党组积极发挥关区各级团组织在争创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交任务、压担子,积极为团组织开展争创工作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创建之初,关党组就对获得各级别的"青年文明号"集体、个人给予物质、精神奖励,除此之外,还在年终先进集体评比时对"青年文明号"集体给予政策优先.2004年南京海关党组与团省委联合下发了《南京海关关区系统青年文明号争创活动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对连续三年获得南京关区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的集体给予集体嘉奖一次,对连续三年在位的该集体负责人给予个人嘉奖一次;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的集体给予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对连续三年在位的该集体负责人给予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对关区所有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南京海关将作为青年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加以重点培养.对获得荣誉的岗位及个人除了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外,还把政治荣誉作为评定职称、职务晋升、个人奖励的重要依据.另外,办法还规定,对人为因素造成不良影响的参创集体和个人,则给予相应的处罚,通报全关甚至摘牌.这一机制确保了参创单位既有荣誉感、自豪感,又有责任感、危机感,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关区参创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化高校团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团委 近年来,我校各级团组织在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着眼和服务于党政大局和学校中心工作,以育人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整体推进为追求,积极构建"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实践成才"、"组织保障"四大工作体系,进一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共青团工作新格局. 一、构建思想教育体系,丰富多元载体,积极探索理论武装的有效途径 我校以邓小平理论研究协会等理论研究型社团为依托,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引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并在其中接受教育和熏陶.通过在社团中成立社团团支部、社团党员工作站等,带动团的思想工作深入开展.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明建设为重点,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青年文明修身、诚信奉献教育等富有共青团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 同时,我们在普遍要求、全面发动的基础上,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富有成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有的放矢地通过举办主题报告会、专题讲座、座谈会、论坛,采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大合唱比赛、征文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团员青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构建素质拓展体系,打造多项平台,致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积极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致力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我们一贯坚持"文化育人"的理念,通过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炼大学校园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我们发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这一大型届次性活动的龙头作用,采取校团委主办,学院分团委、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大学生科协等承办的两级组织模式,实施项目化管理,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在活动上予以指导,充分调动了学院参与组织的主动性和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对精品校园文化的培育,是我校讲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共性需要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的体现.在创建特色品牌的道路上,我校有两个发展思路.一个是把社团活动视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是把发挥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在社团精品文化的创建中,我们出台了详尽的社团管理办法,推行扶优助强的政策,并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社团巡礼"活动,使各社团在竞争中发展,一大批机制健全、工作规范、深受师生好评、影响力大的学生社团也随之茁壮成长;学校一年一度的"社团巡礼"也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在对专业性质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强调活动中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同时要能体现出专业性,培养出学术性,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我们以"创新、创造、创业"为主题,以科普宣传、科技论坛、科技竞赛、创业竞赛、学科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开辟了与第一课堂相互衔接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平台.我们借助各类宣传手段和媒体平台,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倡艰苦创业的作风,学科技、比创造、争创新的氛围已经在校园形成.南师大首届创新创业文化节也应运而生,每年一届的"挑战杯"大赛更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积极投身到"挑战杯"的选题立项中来,参赛人数逐届递增,为我校"挑战杯"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和凝聚优势,推出了多项富有探索性的活动和举措,切实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我们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了"高校学子创业体验假期行"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构建实践成长体系,拓宽多重领域,切实增强青年学生服务观念和成才意识 我校各级团组织在党政的领导下,利用假期带领全校团员青年奔赴大江南北,深入全省各地,开展以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科技服务、企业帮扶、支教扫盲、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举校一致,形成一股合力,社会实践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博士生、硕士生的参与率也逐年提高,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数量在2006年已经突破800支;在社会实践的主题上,我们要求深化内涵,注重实效,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实践中真实触摸时代脉搏,切身感受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亲身体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光辉;目前,我校已经连续十四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表彰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多年来,我们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志愿者招募、激励、考核制度,青年志愿者行动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我校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万人,我们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形成了志愿服务向特色化、项目化、阵地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的新思路. 四、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完善多项机制,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校团干部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坚持"高进优出"的队伍建设思想,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团干部队伍中,通过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团工作例会,每半年一次的培训交流,每一年一次的考察学习,大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在学校党委的关心下,我校团干部的成长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团委各部长和各学院团委书记均享受正科长岗位津贴.我们认真做好团干部推优工作,及时将优秀的团干部推荐到学校重要岗位. 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我们在巩固现有班级团支部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注册团支部"与"活动团支部"并存的组织运行新机制,推动"网上建团"、"生活园区建团"、"社团建团"全面发展.我们还在创业团队中设立活动团支部,依靠团的组织优势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阵地建设是共青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依托和保障.我们坚持传统阵地与现代阵地建设相结合,主动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及时开辟了网络阵地.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网站——"南师清晨",通过开设网上团校,清晨话题等栏目,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党团知识,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进一步完善团的各项制度,完善了《南京师范大学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目标考核方案》,开展了共青团工作"整体推进奖"、"最佳主题团日活动"等评选活动,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坚持"首问责任制",实行团务公开,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使"团要管团"落到实处.我们坚持开展团员民主评议与团籍注册工作,对团员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团员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对加强团的自身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将在继续完善四大育人体系的基础上,凸现"四创",努力实现四个"有效突破":一是以理念创先为先导,树立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作方法的有效突破.二是以服务创新为方向,培养和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实现服务青年手段的有效突破.三是以组织创优为保障,夯实学校共青团事业的组织基础,实现组织工作模式的有效突破.四是以品牌创建为追求,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实现工作思路的有效突破,不断深化团的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践行荣辱观思想境界在实践中升华 扬州大学团委 扬州大学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学校在方案设计和工作部署中强化"学生自主设计、学院指导推动、学校考核认证"三向联动,全员参与,立体化推进社会实践的全面提升.学校成立了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院两级领导齐抓共管,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校师生群策群力,踊跃参与,突出"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的主题,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环保宣传、医疗服务等服务活动.我校师生奔赴城镇乡村、深入基层,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取得了丰硕的果实.校、院团委作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六个方面体会: 一、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在火热的实践中,推进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树立正确荣辱观是大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我校以纪念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历史纪念日、重要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文艺演出、讲座、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同时,我校还组建新农村建设实践服务团,组织大学生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图片展等形式,着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着力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民增收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实际效果,让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和谐发展. 二、领导高度重视,地方全力支持,相关部门主动切入,推进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参与"和"全程参与" 成立校、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院两级领导齐抓共管,各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团省委副书记练月琴、校党委书记范明、党委副书记芮鸿岩等领导亲临实践现场,慰问和指导"三下乡"师生活动.同时,我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校企联姻,实现双赢.江都、淮安、盐城等地的一些企业主动邀请动科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学院的学生到他们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各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全面支持我校实践活动,推进了我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参与"和"全程参与". 三、全面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计算学分,推进了社会实践"要我参加"向"我要参加"的进程 强化实践管理机制,保证了社会实践质量.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学校全面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总规划和教学大纲,计2个学分.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评选活动,吸引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原则上要求一、二、三年级的本科生,一、二年级的研究生每人都要设计个人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了社会实践"要我参加"向"我要参加"的进程. 四、加强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措施落实,推进了社会实践由"短期效应"向"长期效应"的转变 加强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建设,将内容不一、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按照课程理念加以整合,建成较稳定、易实施的课程,保证了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学校成立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小组下设三个委员会——活动组织委员会、活动设计指导委员会和科技攻关指导委员会,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成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指导委员会,完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技术指导体系,各学院也成立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技术指导小组,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加强"就业准备"与社会实践结合,推进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由"接触社会"向"适应社会"过渡 社会实践应与就业相结合.我校今年继续推行"就业准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举措,让学生利用假期到有关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用人单位的考察,在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学生在实践中也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找准了自身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这在一定意义上缩短了大学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期,社会反响和实际效果都比较好.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学院组织学生奔赴知名企业,调研学习工业生产流程、先进的管理模式,了解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提前"上岗"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学院也纷纷与实践基地建立了长期的用人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打开了门路. 六、加强基地建设与教育教学结合,推进了社会实践基地由"单一"向"复合"转变 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和重要依托,社会实践活动要长期深入开展就必须建立比较稳固的基础.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努力提升实践基地的质量和层次,将单纯的社会实践基地与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科技推广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相结合,使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由单一向复合转化.今年我校本着就近、就便原则,主动与地方联系,按照"办实事,求实效"的要求,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基地的数量和覆盖面,深化基地内涵建设,促使我校社会实践的良性循环. 设立特称团支部创新工作新机制 江南大学团委 2006年4月,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一行四人来到江南大学,历时四天拍摄了专题片《江南大学特称团支部建设》,这是团中央《神圣的使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典型实录》系列专题片之一,江南大学与北大、复旦等国内知名学府一同入围.影片公开发行后,在全国各大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江南大学团委设立特称团支部带动基层团建,探索高校团支部建设创新机制的研究引起了普遍关注.江南大学特称团支部建设荣获江苏省2005年度唯一的一家高校基层团建创新奖. 一、创新举措 所谓特称团支部,是指江南大学以革命家、英雄人物命名的团支部.江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曾经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历史文化名人,这些都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自1996年起,江南大学立足于无锡及周边地区,深入发掘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史资源,依托人文优势,设立了"粟裕团支部"、"瞿秋白团支部"、"张闻天团支部"、"秦邦宪团支部"、"皮旅团支部"、"任国庆团支部"等30多个特称团支部.它们都是以革命家、英雄人物命名的,这些人物的光辉业绩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热血青年,凝聚成为一种精神.每一个特称团支部的名称、来源和意义虽然都不尽相同,但对基层团支部来说,特称团支部都是一个无上光荣的组织.每学年,校团委都会召开专题会议,隆重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特称团支部,命名新一届特称团支部,使这样一个模范群体薪火相传,成为江南大学共青团一面永恒的旗帜. 比如,化工学院的"希望团支部"以希望工程教育活动为载体,用失学儿童渴求读书,"我要读书"的现实,用"给他人一份希望,给自己一份动力"的情感渲染,激发大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纺织服装学院的"张闻天团支部"以张闻天纪念馆为基地,学习宣传张闻天的革命事迹;各院系学生骨干成立的"国旗团支部"以学习、宣传《国旗法》为手段,以护卫国旗、举行隆重升旗仪式为形式,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进一步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食品学院的"皮旅团支部"以无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南大学军民共建单位83107部队为依托,用皮定钧部队的"皮旅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学习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围绕特称团支部工作,江大团委还开展了一系列配套的活动. 1、学校注重充分发挥"名特"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国庆团支部"学习优秀的援藏干部、宣传共产党员的楷模任国庆同志,每次授旗仪式都选择在任国庆同志的墓地,聆听其家属的缅怀和追忆;"粟裕团支部"由粟裕大将生前的战友提议,学习粟裕大将的高风亮节,多次组织到"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参观,并且得到了粟裕夫人楚青同志的亲笔信和珍贵赠书;"瞿秋白团支部"为纪念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瞿秋白同志而设立,与瞿秋白故居和瞿秋白研究会等单位合作,曾邀请瞿秋白同志的唯一女儿——瞿独伊老人和学生座谈;"皮旅团支部"是江大第一个与驻锡部队共建的特称团支部,多次组建大学生讲师团深入部队,为官兵们奉送"知识大餐". 2、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如 "张闻天团支部"以张闻天纪念馆为基地,"皮旅团支部"以军民共建单位83107部队为依托,"瞿秋白团支部"经常在瞿秋白的故居举行隆重的授旗仪式等. 3、以志愿服务、希望工程教育活动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如,"张闻天团支部"定期对张闻天旧居进行清洁保养;"国旗团支部"以学习、宣传《国旗法》为手段,开展护旗、升旗等形式;"瞿秋白团支部"和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建设'瞿秋白少先队'"的活动等. 二、创新机制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特称团支部都是江南大学基层团组织的杰出代表,始终保持了特色鲜明、政治过硬、学习优秀、活动丰富的优良传统,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成立数年来,开展了大量有意义的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与引导作用,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江大团委因势利导,把取得的初步成果加以推广和拓展,使之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 1、严把质量关,对入选的团支部进行层层考核,以此作为培养优良校风、学风的示范.每个"特称团支部"的精神面貌都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除专业学习外,在计算机、外语、人文修养方面都积极涉猎,在"挑战杯"、全国数学建模比赛、物理竞赛、英语竞赛中,都有广泛参与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特称团支部"的学生干部数量多,能力强、素质高,多次获得学校或市级或省级的"优秀团组织"、"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2、加大宣传力度,把特称团支部作为一个品牌和亮点推广到社会各界,使之成为宣传学校团学工作的示范窗口.江南大学"特称团支部"的工作情况在《中国教育报》、《无锡日报》、《海安信息报》、《南通日报》等校内外媒体都有专题报道,在校内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特称团支部"团员在《无锡教育学院学报》、《扬子晚报》、《江南大学报》、《江南》等校内外报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30余篇,撰写的调查报告获得了省级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2006年4月,团中央影视摄制中心特地派专人来到江南大学摄制了专题片《江南大学特称团支部》,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一同作为典型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广. 3、借助特称团支部的评选活动彻底来激活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特称团支部的主体意识和自转能力较强,能够带动其他支部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载体活动,创新活动的形式,使团的组织生活既严肃又活泼,成为团员交流思想、提高政治素质、学习新知识、展示自我的新途径.如"瞿秋白团支部"联合瞿秋白研究会、瞿秋白纪念馆等单位,开设多场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并制作了《瞿秋白》电脑网页,在网络上学习、宣传"秋白精神". 校团委将继续强化"特称团支部"建设,规范活动机制,进一步办出特色、提高水平、扩大影响,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为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发挥共青团组织应有的作用.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师带徒徒弟总结  师带徒总结  师带徒师傅总结  师带徒工作总结  师带徒师傅工作总结  师带徒师傅自我总结  企业师带徒师傅总结  师带徒徒弟个人总结  师带徒工作总结师傅版  师带徒徒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