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准备相关的视频、音频课件 2.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3.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 4.准备相关的导学测练等 二、目标导航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回味文艺复兴的内容,培养通过反思交流形成价值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价值.体会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过程 [问题驱动1] 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史学界称之为"中世纪".那时,欧洲是一个基督教神学无处不在的宗教世界.那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请看视频. [问题驱动2] 两段材料分析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主要有哪些原因? 材料一 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含有明显的反商意识,也连带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的倾向.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于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材料二 在基督教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一些意大利学者开始研究本土上的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和文化手稿,…… 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问题驱动3] (1)??? 音频《一对父子的故事》 提问: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到什么观念的束缚?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这说明什么问题? (2)先呈现拉斐尔圣母圣子图.再同时呈现中世纪和拉斐尔的《圣母圣子图》.提问:表情有什么不同?背景有什么不同?情感状态有什么不同?产生不同的原因? (3)呈现《大卫》《摩西》 提问:同学们,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从他们的眼神和神情中)人物为什么会散发出这样的气质? (4)展示《蒙娜丽莎》及材料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专家还有这样的解读: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提问: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蒙娜丽莎形象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展示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从哈姆雷特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 师生互动 环节1: 学生看完视频后围绕"中世纪人们的生活状态"相互交流. ?? 环节2:(教师提示:从经济、阶级、思想、地理角度分析)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回答,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 环节3: 填写以下内容 时期 阶段 代表人物、作品 内容或艺术特点 14世纪 兴起 ? 薄伽丘 揭露_的黑暗,歌颂 ,肯定 ,提倡_反对_观念. 但丁《 》 热情歌颂 ,对 进行了揭露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15世纪后期 全盛 达芬奇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 ②用绘画揭示 ③运用 等手法. 米开朗琪罗 展示 美和 ,表现 气概. 拉斐尔 表现圣母 ,洋溢着 16世纪 扩展 莎士比亚 塑造出富有 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 . ? 环节4: (师生互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就[问题驱动3]中问题进行交流 ? 环节5:(小组合作)归纳:什么是文艺复兴,它的实质是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什么是人文主义? ??? 落实行动 1.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上帝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神学理念仍然统治一切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3. 在《大国崛起》中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莎士比亚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B.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C.莎士比亚对印度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 4.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举办了文艺复兴文艺模拟展览,邀请你参与筹备与宣传.以下是模拟展览的一组图片: 《蒙娜丽莎》大卫》西斯廷圣母》 (1)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简单介绍这三幅名作与中世纪绘画的不同之处. (2)以下是这组图片解说词的文字节选: "《蒙娜丽莎》如深邃的海洋,《大卫》如崇山峻岭,《西斯廷圣母》如秀美的原野,三幅名作都洋溢着鲜明的人文主义光辉." 请你结合三幅名作的艺术特点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人文主义色彩. (3)三幅名作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它们的诞生离不开美术三杰的勤奋、刻苦和钻研,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请你向参观者介绍三幅名作诞生的社会根源.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新课改的理念作指导,是对教材教学新的摸索,开发学生的能力.通过问题探究,视频、音频、图片等的展示,还有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思考、讨论,感悟历史,体会历史.真正体会本课在近代化中的作用,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和影响.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定位就是创设一个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组织、处理资料,并从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学生自己来展示成果.从而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历史.这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更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1.创设了一个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