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 关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探讨
  • 关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探讨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8-09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关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探讨 樊城区万户小学 韩忠琴 【内容摘要】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孟子早就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即使在第一个孩子身上取得了经验,也没有办法用来改进对第二个孩子的教育,何况,人的成长不能重来,不是做试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万一失败,代价太大了.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家庭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与经验的传播,就成为一件十分迫切和受到社会欢迎的事情.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中的一个困难是:许多为人父母者开始只凭自己的想当然,或者美好的愿望办事,不认为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必要,等到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再回过头来像找医生看病那样,到处去寻良方妙药.不知道这时问题往往已经比较难解决了.教育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同年龄的教育有什么不同?教育是不是就是读书写字?是不是就是讲道理、提要求、训斥?家庭氛围、大人之间谈话的内容、处事的方式是不是教育?什么样的期望才是符合实际的等?实现这些期望需要设置什么条件、经过哪些历程?如此等等问题,相信在我的探讨中可以找到有用的启迪.孩子的成长归根至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体,家长不可能越俎代庖."不跌跤,长不大",要培养应付对复杂人生的雄鹰.我们的责任是给孩子帮助、支持、鼓励,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这些事怎样做得得法、巧妙、自然,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这就是科学与艺术. 关键词:中小学生 家庭教育 探讨 一、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一)期望的冲突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付,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纠缠,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 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生命是1,金钱、爱情、大学都是零,失去其中一个零还会有希望,丢了,一切都没有了.2000年春天,一个17岁的少年,因为承受不了母亲的重压,失去理智,杀死了母亲.正是过高的期望值扭曲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扭曲了一个孩子善良的心,促使他走向了极端!它告诉了我一个简单的道理:爱和恨,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爱转化为恨,只是一瞬间的事;而恨转化为爱,却要付出一生的代价,甚至是生命!一些在"重压"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笼罩着,不能自拔. 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很多时候,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就像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下来了,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的阳光、雨露,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度过严寒的人最知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更知水的甘甜.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正像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拨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骚." (二)保护的冲突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城市中,有多少再保姆或"保姆式"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变得如此无能!其实,今天的孩子对这种"过度的保护"是反感的,对这种"过份的关心"是不满的.不管我们作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的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分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 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对儿童期的女孩,要告诉她"八个不要"……对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四个学会"……如何关心男孩呢?不要让孩子在金钱方面有优越感,让你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儿、平凡一点儿,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 (三)爱的冲突 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深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就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很难被溺爱的对象反抗,而这恰恰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特点.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邓颖超奶奶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 (四)交往的冲突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今天的孩子渴望被大人读懂.从物质世界看,他们的家庭收入已达到"小康",但从精神世界看,他们的心灵却处在"饥饿"状态,他们需要被理解、信任、肯定.他们缺的不是教育,而是缺少人文关怀;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能够抚慰他们的心灵的沟通.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如果你不信任他,就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反感,激化他们的逆反心理. 一个孩子如果每天可怜巴巴地向父母乞讨:给点时间吧,我想玩,给点钱吧,我想买点东西;给点自由吧,我想出去走走……他们的身心能健康发育吗?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需 要与人交往.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强烈需要有自己成长的空间,希望别人把他当作成人看待.如果这时老师和父母还把他当成孩子,就会引起他们的厌烦,产生对抗心理.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尤其需要父亲指点迷津.与其把孩子封闭起来,控制他的交住,不如打开大门,让孩子在广泛交往中学会与人沟通.有的专家提出把"早恋"变成"早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就像大禹治水一样,"疏"比"堵"好. (五)评价的冲突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对于孩子,被认可,求得正确评价的心理需求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孩子们有这种渴望,根源在于父母有时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们.其实"没出息"这三个字是孩子们最不爱听的,但出自父母口中的频率比"听话""好好学习"低不了多少.这带着强烈贬损意味的话不知刺伤了多少孩子的心!他们发出了同样的声音"爸爸妈妈,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不想天天听父母对我们说:"你太笨了!""太糟糕了!""太不争气了!" 作为父母,如果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评头论足,求全责备,那么你会痛心地发现,你给孩子带来的会是负面的信息.如果你一直告诉孩子某一方面不行,那么久而久之他就真的会认为自己不行.有些父母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关键是评价标准有问题.他们常常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才;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他们总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结果事与愿违.正确的方法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是基石.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二、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 (一)有舍才有得(盲目变清醒) 在人生的路上,放弃什么,选择什么,是一门艺术,有时,放弃就是获得.人们常说:"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培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什么都想学,往往什么都学不精,什么都想得到,往往得不偿失.中国有句古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努力之前,先弄清方向,远比一开始就埋头追赶别人要来得有效率.盲目跟风的人最后将无法如愿以偿. 有一句话就得好:"那些能够随意支配金钱的人并不是最幸福的人,幸福的人是能够支配自己的人.要知道,父母的面子,往往是孩子最大的压力.父母为面子教育儿女,那儿女还有出头之日吗?人要学会"舍得",不企盼"全得".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重新获得.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越!安于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越,这就是人生. (二)成长比分数重要(以分为本变以人为) 生活往往是这样,父母把全部希望系于孩子,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的心态. 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父母的心态直接相关.父母期望孩子自然成长,所以孩子轻松自在.要以人为本,不要以分为本,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 (三)该放手就放手 父母过分的呵护,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会令原本"我能行"的孩子,变成"我不行"的孩子. 让孩子去"走冤枉路"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因为"走冤枉路"后获得的发现记忆更强烈.给孩子"知"的喜悦,会使因辛苦而产生的挫折感一扫而空.我们的父母,常常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求经验的机会,也无意中剥夺了让他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作孩子忠实的观众!为孩子的成功喝彩!在孩子学习的路上,最需要的不是老师"督学",而是观众. (四)在乎孩子的爱 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甜,更不懂得珍惜,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 接受孩子的爱吧!因为施比受更有福! (五)有用的是忠告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钱,是忠告.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记住一些人生的格言. 中国古诗人的许多名句就出自"家训".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就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他告诫儿子,心静才能专心自我提高,节俭才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如果把古诗文中的名句用来做"家训",加上自己的体会,会使孩子耳目一新,受到一种良好的文化熏陶和生动活泼的家庭教育.千古名句文明高雅,言简意赅,易记易背.只要孩子弄懂了其中的含义,便会终生不忘. (六)为孩子喝彩 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 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就是这样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成人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的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慢慢的把"你能行"变成"我能行",他就真的能行!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特长并不一定都能发展为职业,但可能发展为爱好.爱好广泛的人,生活会更多彩,思想会更活跃,可施展才华的舞台会更广阔.大胆为孩子喝彩吧!别瞧人家!请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七)别跟孩子较劲 提早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熟的阶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人紧闭.这时候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提早进入更年期的父母,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面对孩子常常心急气躁.这时的父母同样需要关怀,需要理解和谅解,需要知心朋友.所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两个特殊生长期的两代人,有着共同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沟涌!双方都改变一下自己,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三、心灵成长的七个需求 (一)心灵成长需要尊严 一个人心灵的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严.我们培养孩子从小要有骨气、有尊严.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尊严,不取决于家里物质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他们生长和教育的环境. 育人先育德.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品德培育的基础.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自尊自强.这"自尊、自强"能够享用一生!"没有人能打倒你,除非你自己."有尊严的人永远有动力.父母给予孩子的这份人生礼物,比给孩子金钱要珍贵得多.人人都需要尊严.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生就会创造辉煌;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人生好比一场马拉松,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最后的失败. (二)心灵成长需要宣泄 不良情绪在人身体滞留的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发泄不良情绪最好的办法有三个:一是运动,它可消除心理疲劳,也可缓解心中的不快.那种不让孩子运动的父母是最不明智的.二是释放.找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聊一聊,把心中的不满抑郁释放出来.所以孩子们有时和同学在电话里、网络上交流并不是坏事,当然要控制时间、有节制.三是要忍耐.有句话很经典:"难管之理宜停,难为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劝解人不要钻牛角尖,很难的道理先不用讲,很难处的人不要钻牛角尖,很难做的事先缓一步,很难取得的胜利用智慧去获取. 如果孩子从小学会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就取得了进入快乐大门的钥匙.大人都渴望有人倾听,何况那些孤独的孩子呢,多么希望有一天,你在家里也挂一个牌"我听你说". (三)心灵成长需要肯定 "今天的孩子最渴望什么"?"渴望肯定"."今天的孩子缺少什么"?"缺少肯定"."表扬"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鼓励是注重孩子所做的事情以及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肯定孩子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四)心灵成长需要磨难 人要经历磨难之后方能成大器.人内在的精神需要在磨难之中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当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挫折与失败时,正是焕发这种精神的极好时机.作为父母,用不着沮丧,用不着埋怨,只要对孩子说声"跌倒了,爬起来!"你就赢了,你就知道什么叫"胜利"了.你的孩子就会从苦难中奋起. 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温饱;没有经历过寒冷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温暖;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不知道什么幸福."自苦英雄多磨难",世界上成绩卓著的人,都是身经磨砺,百炼成钢的.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体会是:"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苦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过来的".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的最高原则,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五)心灵成长需要自由 给孩子心灵足够的自由空间.自由是心灵成长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源头.好比人体里的水一样,一时一刻不能少.人体缺了水,细胞就会枯萎;心灵缺少自由,头脑就会僵化,灵感就会消失.所以有位作家说:"我不愿有一个塞满东西的头脑,而情愿有一个思想开阔的头脑". 作为父母,能够抛弃对孩子不好的评价而看重他们潜在的优势,能够放开思想的桎梏而任其放飞,孩子就一定大有作为.父母不是一个永远的解全者,而是一个提问者.向孩子提出问题,孩子便有了探索的目标,探索完了再去告诉父母,孩子本身也有一种成就感.给孩子松开翅膀,让他们自由飞翔吧! (六)心灵成长需要包容 "包容"能培养孩子的情怀,使他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在包容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包容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氧气,如果没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人很快就会窒息甚至丧失生命.是孩子就可能会犯错,父母要给他改错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的.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包容.爸爸妈妈永远是孩子心中最后的底线,家庭永远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最后的归宿.成人能包容孩子,孩子就有胆识直面错误,有胆识改正,有胆识尝试新的事物. 孩子是正在成长的尚不成熟的个体,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孩子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要从发展的角度发现和理解这些"错误",进行延迟反应,将重点放在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与改进上. (七)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 梦想是鸟儿飞翔的梦想,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究竟能飞多远.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生活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多彩的梦想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人的一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的天地有多大.有梦想的人,天地就广阔.梦想一旦萌发,就梦牵魂绕,无论能不能实现,始终是一种激励.孩子的梦想又是一个民族创新的灵魂,我们的祖辈和我们自己,如果小时候没有梦想,共和国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辉煌;我们的孩子一旦小小年纪就把心淹没在功利之下,那么,我们民族的明天就会失去创造的动力,未来的太阳就会失去光泽. 后记今天,我很轻松、很快乐. 通过几日的苦战,《关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这篇论文终于完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近年来一直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领域较感兴趣,不断摸索关于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孩子的秘密,家长的困惑,无奈与绝望,成功与快乐,都向我倾诉,我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讲过一句话:"少年有志,国家有望".我想孩子们"棒"了,国家才能强大.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对社会、对学生、对家长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就是看准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看重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精神,我决定做具有这种精神的人.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家长篇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论文  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