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02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200018
英 文 名:Fundamental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前 置 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等
后 置 课: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等均为本课程的后置课,本大纲能满足后继课的要求。
学___ 分:4学分
课___ 时:72课时(其中实验课16课时)
主讲教师:万忠民、马云等
选定教材:高福成.食品工程原理[M].2rd.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出版社,2002
课程概述: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是以食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的若干“单元操作”, 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主要研究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构造及工艺尺寸。本课程以“三传”为主线,即以动量传递为基础,讲述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等单元操作;以热量传递为基础,讲述传热、蒸发操作;以质量传递为基础,讲述了吸收、精馏、萃取、结晶等单元操作以及热量、质量同时传递过程的干燥操作。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了流体流动、泵特性、过滤、传热、精馏、吸收、干燥等典型单元操作实验和换热器设计等课程设计环节。在讲述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将学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如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和反应精馏技术等。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计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教学目的: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的能力,在食品生产、科研和设计工作中,达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防止污染以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目的,为学习后继课程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化学反应工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处理食品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把食品工程单元操作推向新高度。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单元操作过程的典型设备具备基本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掌握本大纲所要求的单元操作过程基本计算方法;熟悉运用过程的基本原理,根据生产上的具体要求,对各单元操作进行调节;了解食品生产的各单元操作中的故障,能够寻找和分析原因,并提出消除故障和改进过程及设备的途径。
教学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课程内容由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含授课、习题讨论课、实物教学、电视录像的讲授、指导。课堂教学应废除灌输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不断把学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学,采用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用提问、启迪、讲授、探讨、总结的方式教学,达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习题讨论课的目的是巩固基本理论和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计算能力。 实物教学、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更清楚的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从而减少课堂讲授内容。一种是实验研究方法,即经验法;另一种为数学模型方法,即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课程内容本着加强理论、拓宽视野的原则及时更新,兼顾课程的基础性与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食品工程过程单元操作录像片、动画库、食工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把设备结构描述清楚。既缩减学时、扩展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使课程教学向着多元化、大容量、生动直观的方向发展。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绪_ 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对本课程有总体的了解,清楚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及单元操作在食品工程中的地位。掌握单元操作处理问题的方法,了解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工原理的起源与发展
一、食工原理的起源。
二、食工原理的发展
第二节_ 食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一、 单元操作概念。
二、 基本研究方法。
三、 过程的衡算、平衡与速率、工程观点。
思考题:
1、比较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区别。
2、何谓单位换算因子?
3、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两条主线是什么?
第一章_ 流体流动与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