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根据地—磨黑中学
  • 红色根据地—磨黑中学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8-08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红色根据地—磨黑中学 磨黑古镇素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称,这里是《五朵金花》、《阿诗玛》的扮演者、著名电影演员杨丽坤和有"把一切献给党"之誉的全国英模"中国的保尔—张培英"的故乡. 一、历史沿革 以产盐闻名的磨黑镇,经过200多年的开采经营,到解放前夕已成为滇南经济繁荣的著名盐井,而坐落于磨黑古镇的磨黑中学也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中学.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发展, 1941年,当地盐商张孟希出面,筹建磨黑私立中学,派人到昆明招聘教师.当时正值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西南联大党组织在中共云南省工委的领导下,根据党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决定转移、疏散比较暴露的党员.借磨黑中学到昆明招聘教师之机,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吴子良、董大成到磨黑中学工作,他们到磨黑后,认真执行南方局关于"勤业、勤学、勤交友"的指示,采取"站稳脚跟、联络乡绅、教好学生"的工作方针,以学校为活动据点开展活动. 1946年,"思普特支"在磨黑中学成立,由第四任校长、地下党员陈盛年同志担任书记,领导学生积极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在学校团结了一批进步师生,逐步发展党组织和民青组织.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共发展党员43人,民青团员80多人,建立了7个党支部(分支).地下党还以学校为据点开展对地方实力派人物的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并于1948年建立了党组织领导的人民武装.磨中地下党点燃的烈火越烧越旺,并逐渐扩大到思普各地.由于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磨中的许多同学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之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大量工作.此后又有大批学生走向祖国各地,参加了党的各项工作,许多民青团员在战斗中逐渐成长,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磨黑中学是当时思普区第一个"特别支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思普区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在磨黑中学学习和工作过的师生有15人光荣牺牲,为滇南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磨黑中学因此也被誉为滇南的"小延安". 1950年3月宁洱县人民政府重建磨黑中学,年底县政府迁至磨黑,学校随之并入宁洱人民中学;1958年9月恢复磨黑中学,1962年3月再次并入普洱中学;1968年9月第三次恢复磨黑中学,1972年8月经县文教科批准增办高中班.至1983年3月,中、小学分校管理,磨黑镇小从中学分出.1997年由于高中生源不足,上级决定暂时停办,保留三级一等完全中学级格,至此,磨黑中学共招收46个高中班.1999年9月把边中学并入磨黑中学. 几经沧桑,学校经历了时代的洗礼,成为宁洱乃至整个普洱市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的学校之一,在普洱市的学校教育史上重重地书上了一笔. 二、办学规模 历届校领导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在各级领导及社会贤达的支持帮助下,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逐年增量提质.学校占地113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44平方米,拥有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个;拥有藏书16336册的图书室及一个小规模的阅览室;投资兴建了微机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有标准田径运动场一块,篮球场块,乒乓球桌块;有逸夫教学楼、苗圃教学楼、国债楼三座教学楼,现已投资300多万元准备建盖学生宿舍楼;教学仪器设备共台/件,总值万元.校园环境不断改善,种植了400余株苗木和510平方米的马尼拉草坪,整个校园清新雅致,干净整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能够静心读书的优美环境. 学校现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681人,住校生538人,教职工67人,其中,党员20名,44名教师获得了本科学历,有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一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三、办学理念 几经沧桑的磨黑中学在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后,全校师生同心同德,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学校组织机构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学校始终以"团结、严肃、诚实、自主"为校训,以"严谨求实、乐于施教"为教风,以"勤奋好学、团结奋进"为学风,以"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做事、会做人"为培养目标,依法执教、从严治校,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学校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人人讲师德、个个皆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局面. 我校自创办之日起,一直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民主精神"及"既注重基本科学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品行的陶冶"作为教师教育学生的准则,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教师本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我校的全体职工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和各级党政交给的各项任务;坚持求真务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的原则,努力实现学校重点工作有新突破,各项工作都有新发展.深入推进"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学思想,将"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健身、会实践、会创新"的育人目标分别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一直朝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办学目标前进. 在多年的办学中,磨黑中学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确立了"以德立校,育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德育工作由副校长直接分管,以党支部为核心,由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年级组长、班主任、生活教师组成了德育工作队伍,组建家长委员会,校外聘请法制副校长,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互相沟通的德育工作网络.磨黑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各项德育目标落实到班级中,狠抓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优秀革命传统教育,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成立了课外合唱、舞蹈、写作、英语、手工、美术、书法、篮球、棋类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从70年代恢复高中到现在短短的30多年中,我校毕业的学生厅级以上的干部有6人,处级干部有16人,科级干部有56人,他们分别在各自行业上为祖国建设而奋斗着. 四、办学特色 (一)学校文化——红色人文 1946年,"思普特支"在磨黑中学成立,众多优秀的革命者以磨黑中学为中心,开展地下工作,当时的特支书记、磨黑中学第四任校长陈盛年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陈书记在学校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一方面,他注重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积极用革命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引导他们投身革命工作.地下党员们在学校团结了一批进步师生,逐步发展党组织和民青组织,此后的两年里共发展党员43人,民青团员80多人,建立和领导着7个党支部(分支).磨黑中学的学生由于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许多同学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之中,为人民的解放做了大量工作.后又有大批学生走向祖国各地,参加了党的各项工作,许多民青团员在斗争中逐渐成长,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除了在学校针对进步师生开展工作外,"思普特支"还进行了面向地方实力派人物的统战工作及面向普通群众的工作,并于 1948年建立了党组织领导的人民武装.磨中地下党点燃的烈火越烧越旺,红色的革命火种传播到磨黑以外的思普各地,为滇南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磨黑中学的历史是光荣的,我校的革命历史陈列馆承载着总结成功经验,发扬优良传统,激励后代,继往开来的重任.作为宣传爱国主义,进行国防教育的前沿阵地,秉承革命先烈的意志,对我校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主义教育.通过对基地中陈列的文物和史料的瞻仰、参观和学习,让师生了解思普地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学习先烈们坚守信仰,不畏艰险,为了自由和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主义;学习他们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坚持深入群众、苦干实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 (二)基地建设 1.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校借助"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借助各学科的优势,培养和造就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情操、有素养、品德高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公民.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说教通道",使学生真正懂得"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使学生真正做到勤劳节俭、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良好品德,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誉感.真正使学生懂得:作为一名21世纪的人才,要具备学识、能力、信仰、品德、威信等丰富的个性和意志品格,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始终不渝的保持旺盛的斗志,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1997年4月磨黑中学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基地自建以来,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近10万人,充分发挥了云南省"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从办学至1948年底,中共云南省工委先后派出25名党员到磨黑中学工作,这些党员在磨黑中学边教学边开展党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弥足解放事业的骨干和精英,在滇南解放站争中都有磨黑中学师生参展,其中有15名师生先后英勇牺牲,如蒋仲明、曾庆诠等.这些革命先烈牺牲时多半20岁左右,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生命价值的最高境界:为劳苦大众献身,为人民解放献身,为伟大的信仰献身.他们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青年才俊、志士仁人,他们的事迹也深深教育和影响着后人.磨黑中学一批批进步革命青年在地下党教师的教育下和帮助下,投身革命,为劳苦大众的解放、幸福而奋斗,他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蕴含的教育启示是: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不完全取决于生命的长度,而是以生命的厚度诠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生命幸福生命. 2. 建成了"环境教育基地",该基地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地球环境的变迁,为我校的开展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通过环境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旨在逐步提高广大学生乃至民众的环境意识,从而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中来.环保教育的开展使广大师生都意识到:我们都应当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可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人类对自然不断的索取,远远超出了地球的奉献能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导致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土地退化、气候变暖、灾害频发……"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环保意识已经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行为规范,我校校园环境的建设也正向着花园式方向发展,展现了磨黑中学"红色人文,绿色校园"办学特色. 3.与地方高校共建基地 磨黑中学是思茅师专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我校借助高校的优势资源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强化自身的素质,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做到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不平衡性以及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共同性与个别性,不用统一的模式塑造学生.针对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重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获得,重视科学技能的掌握,重视人文精神的获取,重视世界意识与生态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与思茅师专共建省级"三生教育"实践基地,将"三生教育"渗透到学生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学校的德育品牌.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办学成就 70年的办学历程,磨中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用心办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因此也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1993年至今,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县、市级"文明单位"、 "先进党支部"、 "校园育人环境优秀学校"、 "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先进团委"、"五四红旗团委"、 "绿色学校"、 "安全文明社区". 1997年,学校通过了省市"普九"验收;2000年通过了省市"普实"验收. 1997年4月学校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1月被省政府授予"国防教育基地"光荣称号.现我校正在申报"省级绿色学校"和"省级环境教育基地". 磨黑中学充分发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环境教育基地"特殊的育人作用,秉承革命先烈的意志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学校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人文文化建设,丰富了师生的生活,提高了育人的质量,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1999年至2010年的全县教育目标管理考评中,学校6次考评为一等奖,4次考评为二等奖;1997年至2010年共有136名学生被评为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2007年至2009年,学生参加中考,被高中、中专、技校和职中录取的平均录取率达80%.除了日常教学,学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教、研结合,教学经验提炼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服务."十五"期间有两个科研课题分别获市一等奖和省三等奖,有三个市级课题结题;教师的论文有200多篇分别在国家、省、市、县刊物上发表或获奖;50余名教师受到国家、省、市、县的表彰,2006年黄金生老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莫道春风化做雨,分明春华结秋实.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磨黑中学,一定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用辛勤的汗水培养时代的精英,用一流的成绩谱写新的教育篇章!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结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  杭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  山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