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1
经济运行监测预警调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促进全省工业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支撑保障作用,有效发挥经济运行监测预警调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推动作用,根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现状及形势
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十二五”以来,我省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业总量规模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16户,工业增加值完成6421.8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3%;实现销售收入17788.4亿元,向两万亿迈进,工业经济主导作用趋于增强,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当前我省工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增长速度减缓,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国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投资力度强度减弱,消费拉动作用亟待提高,宏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回落进入中速增长区间。我省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结构,主动调控空间有限,经济平稳、持续增长难度较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限,煤炭、钢铁、焦炭等传统支柱行业产能过剩比较突出,面临较长的去库存化、去产能化过程,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制约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矛盾,“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工业总量翻番的目标,千方百计多措并举,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依然是当前我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强化目标责任制 ,加强动态监测和预测预警,构建工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积极推进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和创新供电新机制,破解发展瓶颈,增强要素保障,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有效调控和稳定增长作用。
(二)工作目标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实现利税增长8%左右,实现工业增速与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新增煤电联营企业4-5户,实现煤电联营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直接互动供电。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监测预警调控的水平。
三、行动计划
(一)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通过进一步加大工作和服务力度,全力以赴促进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健全完善监测调度体系。以占全省工业比重80%左右的300户重点工业企业为抓手,建立动态监测调度机制,实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研判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加强煤电油气运五大生产要素的指标监控,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要素及重点投产项目的跟踪监测,全面提升监测调度质量和水平。
(三)建立工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一套涵盖工业增加值、节能降耗、投资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发展、固废综合利用等指标的全省工业经济综合指标体系,准 映工业发展水平,引导工业转型升级。
(四)推进构建和谐煤电关系。2013年新增以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企业4-5户,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全省实施煤电联营的机组达到2364万千瓦以上。实现煤电联营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直接互动供电,初步形成2-3种煤电联营发电企业和优势原材料加工企业资产组合模式。2015年,全省运行主力火电企业煤电联营机组达到90%以上,新建火电机组全部实现煤电联营,进一步扩大燃烧劣质煤机组的比例,积极促进煤电铝联营。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运行调控目标组织实施。科学编制和完善运行调控目标体系,引导增长预期,坚持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结合,更加突出质量效益,发挥目标促进转型升级导向作用。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形成省、市、县(区)三级目标责任体系,明 d 主体, 目标落到实处,一级抓一级,监测跟踪目标进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预警纠偏。
(二)加大帮扶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高度关注产能过剩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影响企业增支减利的主要因素,引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对于停产半停产企业,分类分业施策,制定针对性计划措施,促进企业 生产经营。大力开展提质增效活动,总结和推广各地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三)强化动态监测预测预警,准 握运行走势。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网络监测体系,形成先行指标月监测,实现企业动态月调度;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形势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析原因,把握趋势,做好运行情况月分析,发挥 例会分析预测研判作用;开展我省工业企业景气调查分析,研究编制全省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完善主要经济指标预测模型,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调控工作的前瞻性。
(四)大胆探索创新,促进产业合作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我省作为大用户直供电试点省的有利政策,先行先试,在自主确定试点企业和试点交易电价、自主审批自备发电项目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简化程序,加快电力发展。利用经济运行调控手段,对参与煤电联营的电力企业,在资金扶持、电力需求侧 、专项电量额度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进程。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积极探索煤电联营深层次问题,通过煤电联营发电企业与我省优质钢材、特钢,铝、镁、铜精深加工、煤化工等优势原材料加工企业的资本有机结合,实现“煤-电-铝”、“煤-电-化”、“煤-电-材”等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实现多方利益共享,发展共赢。
(五)挖掘增长潜力,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实施领导包点制度,进厂入企深入调研,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产增效,优化存量基础;狠抓增长点达产,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加强预增收入亿元以上的重大增长点的跟踪调度和协调服务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六)加强综合协调,提高生产要素保障能力。抓住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宽松的有利时机,着眼长远,构建生产要素保障长效机制。紧盯国内外煤炭市场变化,做好电煤价格并轨后工作,促进煤炭稳定供应;加大协调力度,做好全省工业企业天然气保障供应工作。消除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先行先试,增强生产要素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服务推动作用,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将潜在要素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七)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工业经济增长目标任务及重点项目投产达效进度安排,督查各市工业增长目标完成进度、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对按序时均衡要求完成目标任 地市、按期完成项目进度的企业,省经信委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业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市,省经信委将削减支持资金额度;对项目建设未能按进度要求投产的企业,省经信委将其列入黑名单,两年内不再给予任何支持。
附表1:2013年各市工业经济增长目标
附表2:2013年分行业工业经济增长目标
附表3:2013年各市工业重大投产项目任务分解
附表1
2013年各市工业经济增长目标
地 市
工业增加值(%)
太原市
12.5
大同市
13
阳泉市
13
长治市
13
晋城市
13.5
朔州市
13.5
晋中市
13
运城市
12.5
忻州市
13.5
临汾市
13
吕梁市
13
备注: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附表2
2013年分行业工业经济增长目标
指标
行业
工业增加值%
增量 (百分点)
推进单位
煤炭行业
12
6.93
煤炭厅
冶金行业
12
1.59
投资处
焦炭行业
8
0.41
能源处
电力行业
10
0.59
电力处
化工行业
10
0.34
投资处
机电行业
30
2.20
创新处
建材行业
10
0.19
投资处
医药行业
15
0.10
合作处
食品行业
15
0.47
合作处
纺织行业
10
0.01
合作处
备注: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附表3
2013年各市工业重大投产项目任务分解
序号
地市
行业
项目名称
投产日期
新增收入
1
太原
冶金
东铝铸轧铝板带
2013.6
30000
2
太原
冶金
东铝铝合金6063
2012.6
24000
3
太原
机电
晋西集团新建5万吨高精度铜板带生产线项目
2012.12
140000
4
太原
机电
太重集团新建高速列车齿轮箱国产化项目
2012-2013
87659
5
太原
机电
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搬迁入园高端制造业项目
2012-2015
80000
6
太原
机电
山西华夏动力科技电动车电机、电池项目
2012-2014
72000
7
太原
机电
太原锅炉集团搬迁改造建设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基地
2011-2013
65000
8
太原
机电
太重集团高速列车轮轴国产化项目
2012.12
50000
9
太原
机电
北车铁路一期建设工业厂房、铁路专用线等相应配套设施
2012-2013
50000
10
太原
机电
山西三一煤机装备新建煤机装备项目
2011-2014
31270
11
太原
机电
晋西集团铁路车轴生产线扩产技术改造
2013.1
30000
12
太原
机电
罗克佳华年产3000台环保智能MCC产品项目
2012.12
17458
13
太原
机电
山西中能科诺科技年产500万KW变频电机建设项目
2013
15411
14
太原
机电
晋西集团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制造及铁路配件制造项目
2013
15000
15
太原
机电
山西美佳矿业装备掘进机项目
2013.12
11907
16
太原
机电
山西天地矿用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12.5
11000
17
太原
机电
太重集团重大装备大型铸锻件技改项目
2012.12
10000
18
太原
化工
中车双喜轮胎年产200万条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
2012-2014
58000
19
大同
轻工
华润雪花啤酒公司雪花啤酒项目一期
2012.9
10000
20
大同
其他
山西晋投玄武岩开发有限公司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后制品
2012.10
10000
21
大同
煤炭
同煤集团马道头1000万吨矿井及洗煤厂
2013.8
150000
22
大同
机电
陕汽大同专用车公司专用车项目一期
2012.10
100000
23
大同
机电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搬迁项目拆建
2012.12
20000
24
大同
机电
大同市特维尔公司汽车取力箱总成及煤机配件项目
2013.3
10000
25
大同
机电
大同市仁和铸造公司变速箱箱体铸件生产线
2012.10
10000
26
大同
机电
同煤机电装备公司装备制造园一期工程
2012.9
10000
27
大同
化工
同煤集团60万吨甲醇项目
2013.2
80000
序号
地市
行业
项目名称
投产日期
新增收入
28
大同
电力
同煤集团2×300MW热电联产项目
2013.2
50000
29
阳泉
冶金
阳煤集团氧化铝项目二期
2012.7
90000
30
阳泉
冶金
太钢鑫磊循环经济产业园66万吨冶金灰
2013.3
30000
31
阳泉
建材
冀东集团一期200万吨水泥及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2012.5
50000
32
长治
医药
北京邦 制药公司年产500万支克烧净
2012.7
10000
33
长治
轻工
金泽生物年产3万吨赖氨酸
2012.8
100000
34
长治
轻工
潞宝金和生食品公司农业产业化食品加工一期
2013.2
50000
35
长治
轻工
康宝公司生物基因工程疫苗
2013.6
30000
36
长治
轻工
振东五和食品公司功能食品生产线技改
2012.8
13000
37
长治
轻工
襄子老粗布公司年产1200万米手工老粗布扩建
2012.12
10000
38
长治
轻工
沁园春矿泉水公司100万吨矿泉水
2012.12
10000
39
长治
轻工
康太科技公司年产20万扇SMC玻璃钢模压门扩建
2012.7
10000
40
长治
煤炭
汾西太岳煤矿新建矿井
2012.10
90000
41
长治
煤炭
山西高河能源公司年产600万吨原煤二期
2012.7
90000
42
长治
煤炭
新起煤矿新建矿井
2012.12
66000
43
长治
煤炭
康伟南山煤矿新建矿井
2012.12
66000
44
长治
煤炭
首阳山煤矿新建矿井
2012.12
40000
45
长治
煤炭
太义掌煤矿新建矿井
2012.12
40000
46
长治
煤炭
沁新能源集团新源煤矿120万吨
2013.6
40000
47
长治
煤炭
潞安集团120万吨慈林山矿井
2012.9
35000
48
长治
煤炭
石泉煤矿新建矿井
2013.5
30000
49
长治
煤炭
西掌煤矿新建矿井
2012.12
27000
50
长治
煤炭
南仙泉煤矿新建矿井
2012.10
25000
51
长治
煤炭
黄山煤矿新建矿井
2013.6
23000
52
长治
煤炭
三元晋永泰煤矿新建矿井
2013.5
20000
53
长治
煤炭
联盛长虹煤矿新建矿井
2012.7
15000
54
长治
煤炭
石窟煤矿新建矿井
2012.6
13000
55
长治
煤炭
永丰煤矿技改
2012.11
12000
56
长治
焦炭
山西潞宝集团300万吨焦化
2012.7
280000
57
长治
建材
潞安硅业公司万吨级高纯硅
2013.2
50000
序号
地市
行业
项目名称
投产日期
新增收入
58
长治
建材
襄矿集团储能电池一期
2012.12
50000
59
长治
建材
山西易通环能公司高效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2012.7
15000
60
长治
建材
华润水泥长治公司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2013.7
13000
61
长治
建材
泰山石膏公司潞城分公司年产3000万方纸面石膏板
2012.8
10000
62
长治
建材
黛威斯建材公司年产200万方微晶石板材生产线
2012.7
10000
63
长治
机电
成功汽车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
2012.3
200000
64
长治
机电
淮海机电公司汽车发动机
2012.12
10000
65
长治
机电
山西日盛达公司年产500MW太阳能光伏玻璃及电池组件
2012.7
10000
66
长治
化工
山西潞安树脂有限公司4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一期
2012.7
80000
67
长治
化工
天脊集团年产13万吨苯胺和25万吨硝酸铵钙
2012.7
80000
68
长治
化工
霍家工业公司年产36万吨聚氯乙烯和36万吨烧碱二期
2013.6
60000
69
长治
化工
瑞峰化工公司2×3万KVA电石炉
2013.1
20000
70
晋城
冶金
前和煤业有限公司
2012.07
30000
71
晋城
冶金
福鑫铸管有限公司
2013
21000
72
晋城
冶金
山西福川制铁有限公司
19200
73
晋城
冶金
沁水亿豪铸业有限公司
2012.3
12000
74
晋城
冶金
鑫源冶炼有限公司
11000
75
晋城
冶金
骏通铸管有限公司
10000
76
晋城
其他
山西海诺科技有限公司
2013.05
10000
77
晋城
煤炭
沁和端氏60万吨侯村40万吨永红20万吨其它20万吨
112000
78
晋城
煤炭
伯方唐安大阳
2012
67500
79
晋城
煤炭
伏岩煤业
2012.8
58500
80
晋城
煤炭
西沟煤业
2012.11
39000
81
晋城
煤炭
大西煤业
2012.12
39000
82
晋城
煤炭
晋煤集团资源整合
37290
83
晋城
煤炭
大桥煤业
2012.12
29250
84
晋城
煤炭
沁水峪煌煤业有限公司
2013.2
24000
85
晋城
煤炭
七一煤业有限公司
2013.06
22750
86
晋城
煤炭
成庄矿
22600
87
晋城
煤炭
长平公司
2012
22600
序号
地市
行业
项目名称
投产日期
新增收入
88
晋城
煤炭
盛泰煤业有限公司
2013.06
19250
89
晋城
煤炭
野川煤业有限公司
2013.06
19250
90
晋城
煤炭
平泉煤业有限公司
2013.06
19250
91
晋城
煤炭
宇昌煤业
2013.7
14950
92
晋城
煤炭
米山煤业有限公司
2013.04
14000
93
晋城
煤炭
王坡
2013.04
14000
94
晋城
煤炭
游仙山煤业有限公司
2013.04
10500
95
晋城
煤炭
店上煤业
2013.04
10000
96
晋城
煤层气
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2013.3
21500
97
晋城
煤层气
晋城天煜新能源有限公司
2013.7
16106
98
晋城
建材
山水合聚水泥
2012.10
25000
99
晋城
建材
红太阳陶瓷有限公司
2012.9
15000
100
晋城
机电
硕阳光电
15000
101
晋城
机电
榕鑫机械
2012.10
15000
102
晋城
机电
高平唐一
10000
103
晋城
机电
天巨重工
2011.10
10000
104
晋城
化工
高平化工公司
2011.06
10500
105
晋城
电力
国投热电
2011.10
85000
106
晋城
电力
阳城晋煤能源有限 公司
2013.7
22000
107
朔州
轻工
朔芳亚麻有限公司
2013.06
15000
108
朔州
煤炭
山西右玉元堡煤业公司
2013.06
40000
109
朔州
建材
炫昂干法水泥厂
2012.11
53000
110
朔州
建材
山阴国飞建材厂
2012.06
12000
111
朔州
化工
朔州华源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2.09
20000
112
朔州
化工
平安化肥公司
2013.06
15000
113
朔州
电力
中电国际
2013.03
180000
114
朔州
电力
金海洋昱光电厂
2012.09
100000
115
朔州
电力
同煤织女泉风力发电
2012.1
15000
116
朔州
电力
偏岭风力发电
2013.1
15000
117
朔州
电力
国电山西洁能右玉有限公司
2012.09
14494
序号
地市
行业
项目名称
投产日期
新增收入
118
晋中
医药
山西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2013.7
20000
119
晋中
医药
太原华卫药业有限公司
2013.5
20000
120
晋中
冶金
太谷恒达煤气化有限公司
2013.1
23500
121
晋中
轻工
北京红星六曲香分公司
2013.3
20000
122
晋中
轻工
晋中市金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12.11
10000
123
晋中
轻工
山西茂鼎饮品有限公司
2012.12
10000
124
晋中
煤炭
友众煤业有限公司
2013
112000
125
晋中
煤炭
介休市瑞东煤业
2013.06
60000
126
晋中
煤炭
亨元煤业有限公司
2013
52000
127
晋中
煤炭
介休市左则沟煤业
2013.06
45000
128
晋中
煤炭
介休市城峰煤业
2013.06
45000
129
晋中
煤炭
介休市安益煤业
2013.06
45000
130
晋中
煤炭
介休市东沟煤业
2012.12
30000
131
晋中
煤炭
介休市桃园煤业
2012.12
30000
132
晋中
煤炭
介休市小尾沟煤业
2012.12
30000
133
晋中
煤炭
山西昔阳坪上煤业有限公司
2013.3
13800
134
晋中
煤炭
山西聚源煤化公司
2013
10000
135
晋中
建材
左权金隅水泥有限公司
2013.4
22000
136
晋中
建材
山西南娄集团寿阳水泥粉 限公司
2013
22000
137
晋中
建材
山西恒诚管业有限公司
2013.6
20000
138
晋中
建材
山西昌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2013.1
15000
139
晋中
建材
太谷恒达煤气化有限公司
2013.5
15000
140
晋中
建材
介休市安晟科技有限公司
2012.10
10000
141
晋中
建材
山西乾通塑胶有限公司
2013.5
10000
142
晋中
建材
平遥峰岩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2013.1
10000
143
晋中
建材
山西筑金建材有限公司
2012.5
10000
144
晋中
化工
山西阳煤电石化工有限公司
2013.3
60000
145
晋中
化工
阳煤和顺化工有限公司
2012.11
60000
146
晋中
化工
灵石中煤化工有限 公司
2013
45000
147
晋中
化工
山西宇皓新型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2012.11
25000
序号
地市
行业
项目名称
投产日期
新增收入
148
晋中
化工
煤炭进出 团宏远煤化公司
2013.7
12000
149
晋中
电力
山西耀光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2012.9
81000
150
晋中
电力
国泰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2012.12
10000
151
运城
医药
亚宝药业原料药CGMP生产线建设项目
2012.12
10000
152
运城
冶金
山西高义钢铁公司淘汰落后减量置换升级改造项目
2013.06
150000
153
运城
冶金
海鑫钢铁集团年产220万吨热轧板卷生产线后续工程
2013.06
50000
154
运城
冶金
东方公司370立方米锰铁高炉
2012.12
40000
155
运城
冶金
昌盛不锈钢炉料有限公司2台精炼炉项目
2012.12
20000
156
运城
冶金
永恒工贸100万吨轧钢及配套项目
2012.09
10000
157
运城
冶金
粟海铝业
2012.12
10000
158
运城
冶金
白玉矿业有限公司天然气技术改造二期工程
2012.09
10000
159
运城
轻工
鑫宇豪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塑料中空容器循环经济低碳项目
2013.06
30000
160
运城
轻工
金阳光电气科技年产400万KVAh铅酸蓄电池建设项目一期
2012.11
30000
161
运城
轻工
博鸣木业公司年产30万套实木门复合门一期项目
2012.12
30000
162
运城
轻工
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
2012.11
20000
163
运城
轻工
象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鸡产业化建设项目
2013.03
20000
164
运城
轻工
翱翔科技生物有限公司新建 深加工生产线
2012.11
13000
165
运城
轻工
宏光医药包装公司年产1万吨医用玻璃 产线技改项目
2012.11
10000
166
运城
轻工
华盛源年产1.2万吨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2013.05
10000
167
运城
轻工
卓里集团30万块蓄电池生产项目
2012.12
10000
168
运城
轻工
力达纸业100万箱盒抽纸生活用纸生产项目
2012.12
10000
169
运城
轻工
运城经济开发区三鑫塑业公司年产20万吨吸塑包装项目
2013.06
10000
170
运城
轻工
鑫珑纸业年产12万吨再生纸
2012.1
10000
171
运城
轻工
森淼包装1亿平方米高强瓦楞纸板项目
2013.02
10000
172
运城
轻工
振欣塑业新建塑料瓶包装制品生产线项目
2013.02
10000
173
运城
煤炭
王家岭煤矿项目
2012.10
100000
174
运城
煤炭
绛县鑫泽煤业有限公司180万吨洗煤项目
2012.10
20000
175
运城
煤炭
绛县勃泰煤炭经销公司年产180万吨洗煤项目
2013.08
10000
176
运城
焦炭
五龙集团110万吨焦化6万吨镁合金
2012.12
80000
177
运城
焦炭
永祥煤焦130万吨焦化一期
2012.09
40000
序号
地市
行业
项目名称
投产日期
新增收入
178
运城
建材
武圣铝业有限公司10万吨陶瓷粉体材料项目
2012.10
20000
179
运城
建材
海鑫海天新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线项目
2012.12
15000
180
运城
建材
刚玉6万吨陶粒砂
2012.12
15000
181
运城
建材
格瑞特聚羧酸和速凝剂新建项目
2013.03
10000
182
运城
建材
山西奥瑞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
2012.09
10000
183
运城
建材
山西金盾苑建材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2012
10000
184
运城
机电
雷迈公司年产2000万件高速铁路弹条扣件生产项目
2012.12
30000
185
运城
机电
银光镁业集团年产500万支镁合金汽车轮毂一期工程
2012.06
30000
186
运城
机电
中磁科技高性能烧结钕铁硼项目
2013.06
30000
187
运城
机电
运城经济开发区卡乐仕全自动电脑洗车机
25000
188
运城
机电
运城经济开发区高速印刷机及配套设备项目
2013.04
20000
189
运城
机电
山西甲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0万吨机械加工项目二期
2013.06
20000
190
运城
机电
华鑫源95万吨高速线材项目
2013.06
20000
191
运城
机电
豪钢锻造25万件重型汽车前轴二期工程
2013.01
18000
192
运城
机电
富 技年产24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生产项目
2013.12
16000
193
运城
机电
亚新科5.5万吨大马力发动机铸件项目
2013.08
15000
194
运城
机电
山西晨丰公司交通安全设施标识及挂车制造
2012.12
14000
195
运城
化工
翔宇化工1000吨石油裂 化剂项目
2013.03
40000
196
运城
化工
经济开发区凯希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聚酯树脂项目
2013.03
20000
197
运城
化工
山西升佳化工公司年产3000吨2.5—二甲氧基-4氯苯胺项目
2013
20000
198
运城
化工
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挖潜改造项目
2012.07
16000
199
运城
化工
山西远征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配置炭黑油项目
2012.12
15000
200
运城
化工
年马高效复混肥料、水溶肥料、有机肥料生产项目
2012.12
10000
201
运城
化工
英利特种陶粒石油支撑剂生产线项目
2012.11
10000
202
忻州
冶金
山西泰达矿业有限公司
2013.6
22000
203
忻州
冶金
山西金宇工贸有限公司30万吨高岭土项目二期工程
2012.10
12000
204
忻州
煤炭
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重介洗煤项目
2012.10
66000
205
忻州
煤炭
花沟、卓达等煤矿复产
2013.4
60000
206
忻州
煤炭
山西广盛恒洗煤有限公司300万吨/年洗煤项目
2013.2
50000
207
忻州
煤炭
潞宁孟家窑煤业120万吨矿井建设
2013.7
36000
序号
地市
行业
项目名称
投产日期
新增
收入
208
忻州
煤炭
偏关县泰鑫煤业有限公司180万吨/年洗煤项目
2013.2
30000
209
忻州
煤炭
神达千万吨洗煤项目
2013.6
30000
210
忻州
煤炭
五寨县昌泰公司300万吨洗精煤项目
2012.12
25000
211
忻州
煤炭
山西神达磁尧沟煤业有限公司
2013.1
20000
212
忻州
煤炭
大同煤矿集团忻州同华煤业有限公司露天开采项目
2013.2
18000
213
忻州
煤炭
龙宫煤矿复产
2013.4
17000
214
忻州
煤炭
山西河曲惠安煤业有限公司
2013.6
10000
215
忻州
煤炭
五台三友煤炭洗选有限公司入洗原煤180万吨项目
2012.12
10000
216
忻州
建材
吉港冠宇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生产项目
2012.7
45000
217
忻州
建材
山西泰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铝硅复合材料项目
2013.01
20000
218
忻州
建材
忻州奇石水泥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吨水泥粉磨站项目
2013.1
16000
219
忻州
机电
山西泰宝密封件年产高性能液压支架密封件高新产业化项目
2012.6
18400
220
忻州
化工
山西天柱山化工有限公司1830
2012.10
30000
221
忻州
电力
山西龙源神池继阳山风电场
2012.12
19000
222
临汾
冶金
曲沃立恒120万吨双高线
2012.9
150000
223
临汾
冶金
临汾市隆顺昌铸锻项目
2013.3
20000
224
临汾
冶金
翼城亿通公司年产10万吨汽车零部件铸造及加工技改项目
2013.3
12000
225
临汾
冶金
翼城励鑫公司年产5万吨铸件项目
2013.3
12000
226
临汾
煤炭
蒲县宏源集团300万吨洗煤项目
2013.6
20000
227
临汾
煤炭
乡宁霍州煤电沙坪煤业
2013.5
20000
228
临汾
焦炭
安泽永鑫焦化120万吨/年冶金焦配套12万吨/年甲醇项目
2012.12
143000
229
临汾
化工
古县利达甲醇项目
2012.9
25000
230
临汾
电力
霍州国电霍州发电厂“上大压小”项目
2012.9
191100
231
吕梁
化工
山西信发化工铝系综合循环项目(一期)
2013.3
400000
232
吕梁
冶金
山西中阳钢铁一期提升改造项目
2013.5
150000
233
吕梁
冶金
太钢集团岚县矿业220万吨/年球团项目
2012.12
100000
234
吕梁
冶金
文水海威钢铁120吨转炉
2013.1
70000
235
吕梁
冶金
文水海威钢铁1800m3炼铁高炉
2013.1
70000
236
吕梁
轻工
凌云龙盟纸业36万吨/年碳酸钙改性环保纸系列生产线
2013.4
50000
237
吕梁
轻工
白酒集中发展区中汾酒业
2013.8
15000
238
吕梁
建材
亿龙水泥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及9MW纯低温余热发电
2013.5
40000
239
吕梁
化工
山西宏特煤化工年产6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一期工程
2013.2
20000
240
吕梁
电力
山西国际能源宏光发电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
2013.3
48000
附件2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发展现状
传统产业是我省工业经济的基础,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十二五”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以转型综改试验为统领,我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成效,产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我省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建材及化工等传统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224.4亿元,占全省工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5.5%,传统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我省传统产业装备水平依然较差,产业集中度依然不高,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依然较低,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在当前产能过剩的外部环境压力下,加速推进我省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为统领,以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以淘汰落后、兼并重组、产能置换、升级改造为抓手,积极整合我省要素资源优势,探索创新项目审批机制,着力推动焦化、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改造提升,在化 能过剩矛盾中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具体目标
2013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项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先进产能比。到2013年底,焦化行业开展前期工作、在建和建成的炭化室6米(5.5米捣固)以上焦炉焦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以上;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对应产能比重由2012年底的31%提高到41%以上;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95%以上,其中4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2012年底的29%提高到39%以上。
产业集中度。到2013年底,全省前15位焦化集聚区产能占全省动态控制产能比例达到70%以上;前6位钢铁企业粗钢产能占比由2012年底的53.9%提高到60%以上,前6位水泥企业产能占比由2012年底的34.9%提高到50%以上。
产业循环率。到2013年底,全省传统产业循环率由2012年底的60%提高到70%,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由2012年底的52%提高到58%。
两化融合度。2013年我省传统产业重点行业典型企业ERP普及率和生产装备数控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三、行动计划
(一)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继续保持淘汰落后高压态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相关规定,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2〕6号)有关要求,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2013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04万吨、焦化600万吨、钢铁204万吨、电石30.9万吨、铁合金12.29万吨, 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二)深入推进兼并重组
焦化行业。依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山西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晋政发〔2011〕29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2〕15号),理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与被兼并企业的产权关系,推进独立焦化主体企业实施实质性重组,对被兼并企业实施财务报表合并、法人治理结构重组、工商登记变更等工作,初步形成“焦化并举、上下联产”的格局。
钢铁行业。坚持淘汰落后、兼并重组、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相结合,以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配套转炉等设备作为产能置换的重点,采取分阶段稳步推进的思路,首先推进以首钢长钢为主体的晋东南地区钢铁企业重组,以中阳钢铁和海威钢铁为主体的吕梁地区钢铁企业重组,以立恒钢铁等为主体的临汾地区钢铁企业重组,同时支持河北唐钢、天津建材集团等省外企业对美锦钢铁、同煤钢铁等企业的重组。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省内外大型企业与各区域重点企业的联合,最终完成我省钢铁行业重组目标。全省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至10户以内,形成4户左右千万吨级钢铁企业集团,形成太原、临汾、运城、吕梁、晋东南五大钢铁基地。
水泥行业。支持优势企业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为纽带,加快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上大压小”和技术改造,进一步 企业规模,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综合竞争力。在石灰石资源丰富地区集中布局熟料生产基地。支持大型熟料生产企业,在有混合材来源的消费集中地合理布局水泥粉 、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产线。坚持引进省外企业与培育本土企业并重,对外引进冀东、山水、华润、中建材、金隅等企业参与整合,对内扶持威顿等本土水泥龙头,引导焦煤、同煤等煤炭企业进入水泥领域,延伸煤电材产业链条。到2015年末,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100%,培育建设晋北、晋西北、晋中、晋东南、晋南五大水泥生产集群,前6户水泥企业产能占比达到75%以上。
化工行业。充分发挥煤炭企业原料优势、资金优势和化工企业技术人才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深入推进煤化一体化,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煤化龙头企业,促进我省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依托阳煤集团,实施跨地区并购,形成尿素、乙炔化工特色大型煤化工企业。依托晋煤集团对天泽化工等晋城尿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特大型尿素和清洁能源特色煤化工企业。依托潞安集团、天脊集团和周边关联企业实施联合重组,组建大型综合性煤化工企业。依托同煤集团,建设大型煤制甲醇及其深加工项目,培育甲醇特色大型煤化工企业。引进中石化、中石油等战略投资者,与我省煤炭企业联合,建设甲醇制烯烃项目和煤制天然气项目,培育新型煤化工企业。
铝行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结合优化布局,引导我省重点铝、煤炭、电力等优势企业,按照煤电铝加工一体化模式,以资本和产业链为纽带实施股权合作,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全省13个铝土矿资源集中区为依托,构建运城、吕梁、忻州、阳泉、晋中五大铝工业基地。
(三)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项目落地年”的各项安排部署,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全年着力推动100项重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 35项重大项目投产。
焦化行业。通过产能置换,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装备先进、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资源综合利用高、适应未来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焦化项目,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推进山西金晖集团年产500万吨焦化循环经济项目、金岩电力煤化工有限公司500万吨新型焦化项目、山西立恒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吨焦化项目等15个重点焦化项目建设。
钢铁行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和安全生产等重点,加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企业现有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强安全生产保障。积极支持兼并重组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减量置换,实施升级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水平。重点推进太钢集团不锈钢热轧改造工程、不锈钢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硅钢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高速铁路用钢技改项目,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淘汰落后、减量置换、升级改造项目,大同煤矿集团钢铁有限公司退城搬迁项目等35个钢铁项目建设。
水泥行业。着重改造提升现有企业,积极推进新型干法生产线以综合节能、粉磨节电、高效收尘、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减排、余热发电、协同处置废弃物为主的技术改造。严格控制产能扩张,支持兼并重组企业按照淘汰落后、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的模式,实施日产4500吨/日以上大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重点推进太原狮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华润水泥(长治)有限公司4500吨/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临汾山水水泥有限公司4000/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等15个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铝行业。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以质量品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两化融合等为重点,对现有企业生产工艺及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推广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氧化铝高效节能技术、氧化铝生产过程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新型阴极结构铝电 等低电压高效铝电 术,电解铝液直接制备合金锭坯等短流程加工制造技术等。积极整合我省煤炭、电力、铝土矿等要素资源优势,按照煤电铝一体化模式,布局大型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提高资源就地转化水平和我省铝产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孝义生态铝循环经济园区项目、大同低质煤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8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山西华泽铝电35万吨/年煤电铝一体化高科技示范项目等15个重点项目建设。
化工行业。围绕我省低质煤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 化工项目,依托阳煤丰喜、瑞恒化工、阳煤电石等企业,推进一批重点传统煤化工产业改造升级项目。重点推进潞安集团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同煤中海油低变质烟煤清洁利用气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山西焦化60万吨/年烯烃项目(焦炉煤气制甲醇为原料)、阳煤集团100万吨/年电石项目(二期)等20个化工重点项目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研究制定《关于山西省传统产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完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二)创新项目审批模式。继续探索完善以产能置换、关小上大为核心的项目审批方式,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开通道。立足于产业链延伸,对于属于产业链中间产品项目,完善打包审批、链式审批模式,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关键项目的审批核准障碍。
(三)创新要素转化机制。充分发挥我省煤炭、电力等资源能源优势,将优势资源成本优势转化为下游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长期合作、建设自备电厂、大用户直供电、跨行业重组等新型供电模式,积极探索发电机组独立电网运行模式。
(四)强化稀缺资源作用。依托焦煤资源禀赋,进一步促进煤焦联合,建立有利于我省焦化产业发展的焦煤资源价格机制,签订省内煤焦长期合作协议价格,适度提高出省焦煤销售价格,推动焦化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煤炭企业与煤化工企业合作、重组,签订长期供需合同,建立稳定的价格机制,真 我省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煤化工产业成本竞争优势,做大做强煤化工。
(五)实施政策倾斜扶持。对列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百项重大项目,在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安排技改资金、节能资金以及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重点扶持,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附件3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加快培育 新兴产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有效引导新兴产业投资,加快培育 新兴产业,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一 息技术、煤层气等产业领域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煤机装备形成了集掘金、开发、提升、运输、洗选为一体的成套设备生产供应体系;轨道交通装备形成了高速动车组轮对总成、配套电器设备、铁路车辆制造等生产能力,重矿机械、液压系统及元器件、高 织机械等方面打造了一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一批以煤电一体化、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项目和转型标杆项目全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了以新型电子片式元器件、液晶显示器成套制作设备为主的电子装备类,以光纤面板、发光二极管为主的电子材料及深加工类,以行业应用为主的软件服 ,以改造传统产业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类为主导的产品结构,新型LED光电产业也已形成一定规模。不锈钢、镁合金等深加工产品品种和规模不断扩大,特种耐火材料、煤系高岭土生产技术和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钕铁硼磁性材料及元器件产量占全国的30%。2012年,新兴产业投资完成1830亿元,同比增长47.46%;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由2011年的15.7%提高到17.6%。
我省新兴产业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经济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名优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弱等差距。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转型综改试验为统领,坚持市场导向,继续探索高效、务实的审批模式、政策支持模式、资金扶持模式,着力提高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和占比,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打造优势全产业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二)具体目标
2013年,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专项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在产业规模方面,装备制造、煤化工、新材料、特色食品等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800亿元,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在项目投资方面,跟踪推进1075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力争有452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全省新兴产业投资达到2400亿元,增幅达到30%,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5%。
在发展主体方面,加大对重点企业、百强潜力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发展在一定区域和细分市场占有优势的“小巨人”企业,争取全省百强潜力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超过亿元的“小巨人”企业达到100户,新创办小微企业达到3万户。
2013年各地市指标分解表
地区
新兴产业投资增幅(%)
重点项目(个)
地区
新兴产业投资增幅(%)
重点项目(个)
全省
30
1075
晋中
32
60
太原
33
151
阳泉
32
29
大同
31
86
长治
30
149
朔州
31
63
晋城
31
85
忻州
32
28
临汾
27
98
吕梁
30
111
运城
26
215
三、行动计划
(一) 优势产业,发展高端产业。综合考虑我省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做大煤炭机械、重型机械等优势制造产业,加快培育高速列车设备、新能源汽车、新一 息技术等高端产业。依托太重煤机、天地煤机、三一煤机以及煤炭企业等,做大煤炭机械;依托中国北车、太钢、太重、晋西等,培育高速列车设备等铁路装备;依托太重、通泽重工、榆次液压等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重型机械装备,依托长安重汽、大运重卡、成功汽车、山西新能源汽车等,做强特种车、专用车、微型车,培育煤基醇醚燃料汽车、煤层气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依托罗克佳华、阳泉百度、北斗位汛、中电科、富士康等,发展互联网、北斗导航、半导体硅基片、云 、机器人等光机电一体化、新一 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环保设备、光纤夜视器材等优势产品,积极培育、引进工业软件、环保监测、下一 络、三维打印等高新技术和企业。2013年,重点推进太重高速列车国产化、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阳泉百度云 、太原高新区云计算、晋西高端装备制造、三一煤机科技城项目、中电科二所第三 导体碳化硅基片、罗克佳华物联网应用、山西北斗位汛北斗定位系统产业化、富士康智能装备等354个项目建设,争取有130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
(二)发展精深加工,完善全产业链。用活固有资源,创新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推动钢材、铝镁、煤化工、食品等产品精深加工,大力衍生脱胎发展新兴制造业,由传统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依托太钢、春雷铜业、银光镁业、运城恒磁、太原刚玉等,加快不锈钢、钕铁硼、铝镁铜等新型材料深加工;依托汾酒、老陈醋、双合成、六味斋等本土品牌和娃哈哈、汇源、雪花、蒙牛、雨润等省外品牌,推动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依托潞安、晋煤、阳煤、同煤等,加大煤炭转化利用力度,不断延伸煤电铝、煤焦化、煤建材等煤基产业链,大力衍生脱胎发展新兴制造业;依托晋煤、阳煤、潞安、中联、中石油、国际能源、国际电力等,加快煤层气、煤炭清洁利用、焦炉煤气利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2013年,重点推进山焦60万吨烯烃、太钢T800级聚丙烯腈碳纤维产业化、新能源镁业10万吨镁合金5万吨压铸产品、太原东铝20万吨/a铝板带箔及10万吨/a再生铝、晋投玄武岩5万吨玄武岩连续纤维、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等427个项目建设,争取有222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三)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产业。坚持高端化、规模化的方向,以做强做细循环经济产业链为路径,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高附加值的资源循环产业。推动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大同、吕梁、长治、河津、临汾等循环产业集聚区,探索煤矸石、粉煤灰、钢 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在发电、建材、新材料、化工等方面综合利用。以承重类产品为主攻方向,在粉煤灰、煤矸石富集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建筑材料;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开展劣质煤生产煤基合成油、煤焦油深加工、焦炉煤气综合利用。2013年,重点推进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新天地静脉产业园、中源伟业煤矸石粉煤灰综合耦合利用制备陶瓷纤维氮氧化物耐火材料、朔州润臻粉煤灰复合地板、 煤铝煤矸石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晶玉建材赤泥微晶玻璃饰材、三高能源利用废旧钢铁年产6万吨断开式平衡轴支架等194个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有90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省市合作推进机制。完善上下互动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工作体系,积极与地市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研究 各地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作为省市重点支持对象,在专项资金、融资支持、交通运输、电力保障等方面,优先集中支持。同时以新兴产业投资增幅为主要考核抓手,建立和完善指标评估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对各市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度、督促和协调,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提高项目服务效能。按照省政府“六位一体”项目推进机制和项目推进年的要求,对项目库实施动态调整、滚动储备,争取新增一批重大项目,完善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管理,分类推进项目建设。对目前还没有开展前期工作的,抓紧组织企业对项目进行调研和论证,尽早进入立项和可研阶段;对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协调尽快办理规划、土地、环保等审批手续,争取项目尽早完成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对已开工的在建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融资、能源原材料供应等问题,保障项目建设;对即将投产的项目,积极协调环保、安监、质监、工商等相关部门,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做好竣工验收工作,促进项目早日达产达效。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创新审批模式,对煤炭企业发展煤炭延伸链条项目、新兴产业全产业链项目、循环经济衍生产业项目等,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积极探索下放技改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权限,落实省转型综改试点县与扩权强县试点县互享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带动作用,引导带动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向我省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投入。推动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重点项目、科研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结合我省产业发展重点,发布新兴产业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和专项导向目录。联合银行机构、各市县、企业,整合各方资源,推进银企对接。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的示范应用运营模式和工作机制,培育新兴产业市场需求。
(四)争取国家专项支持。建立与省发改委的协同机制,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的沟通;完善委内综合处室和专业领域的配合机制,加强与国家部委牵头司局及专业司局的对 系,做到主动对接、无缝对接,争取我省更多内容、项目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规划和项目指南;重点组织实施好国家已启动的产业调整振兴与技术改造等专项,跟踪专项启动实施的动态,筛选推荐我省优势项目、潜力项目、特色项目,力争在去年争取国家补助的基础上有新的增长。
(五)有效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结合发展县域经济、扩权强县、综改试点县等工作,全面完成晋城煤化工基地、闻喜镁工业园区等105个区域特色产业规划打包审批,支持以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证明标志等集体品牌为基础的品牌共享,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着力做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继续制定并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六)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各市县要加强与省级的功能互补和政策联动,重点保证项目前期、建设速度和投入资金;各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和市场动态等信息的研究和服务。同时要通过政策下基层、调研等活动及时发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典型做法,以报告、信息、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广示范,典型引路。
附件4
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努力建设美丽山西”的科学决策,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推进产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根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
“十二五”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把降低能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放在转型跨越的突出位置,有效扭转了能源消费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5%,2012年下降4.15%,两年累计下降7.55%,完成了“十二五”节能目标的4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达到1.69吨标准煤。“十二五”前两年,我省以能源消费年均7.24% 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 11.53%的增长,节能降耗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节能降耗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我省万元GDP能耗水平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是最低水平北京市的3.8倍,绝对值在全国排第三位;节能呈边际效应递减态势,能耗下降空间收窄;“十二五”后三年部分高耗能项目建成投产带来的能耗压力将持续存在;节能降耗基础薄弱,能力及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省 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方面,一批支撑经济发展的高载能项目在规划建设中,能耗刚性需求压力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必须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6%的约束性目标,节能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全社会推动形成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构建新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为重点,围绕节能目标和节能产业两大主攻方向,着力实施九大节能低碳工程,全面提高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与绿色发展水平,努力推动全省节能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具体目标
——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1198家重点用能单位实现节能量450万吨标准煤。
2013年度各市节能目标分解表
地 区
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地 区
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全省
3.5
晋城
3.6
太原
3.4
阳泉
3.5
大同
3.4
长治
3.5
运城
3.4
忻州
3.5
朔州
3.6
临汾
3.5
晋中
3.6
吕梁
3.5
三、行动计划
(一)节能预警调控工程。及时掌握各市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进展情况,按季度发布各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跟踪调度、分类指导,实施精细化的监测、预警和调控,序时、均衡、科学推进各市节能工作。建立以工业增加值、用电量、重大项目建设相结合的节能监测预警机制。分析研判电力消费走势,引导用电量优先向新兴产业、重点工程、标杆项目转移。探索建立能耗交易机制,先期在忻州、晋城等市进行试点,支持其制定具体的能耗交易实施方案,认真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实施。
(二)结构优化提升工程。严格执行《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进一步规范节能评估和审查程序,对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特别是能耗总量大的高耗能项目,严把审查关 规范节能评估机构管理,切实提高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质量。开展节能评估执法监察活动,努力促进源头设计节能、源头采购节能和源头布局节能。根据工信部的安排部署,对电机生产和使用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我省《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电机,淘汰落后电机,支持电机节能改造,努力推进电机全产业链(设计、开发、生产、使用、再制造)提升。
(三)节能产业培育工程。围绕节能服务、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这三个重点领域,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节能产业体系。积极推行以合同能源 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新机制,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鼓励实施合同能源 示范项目。培育 百家节能服务公司,重点培育扶持30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节能服务龙头企业。会同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山西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加快节能共性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选择关键领域和重点技术,形成一批由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由试点到示范的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四)节能低碳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谋划布局建设一批全循环产业化企业集聚区,不断提高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产品链和高效、低耗的循环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能级提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利用淘汰落后腾出的产能空间,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现代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新能源、特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低碳节能的新兴产业,优化改善产品结构,促进工业产业绿色发展。积极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入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推进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蓄电池和车用动力系统等技术装备。
(五)企业能效对标工程。以33户水泥企业的39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和60余台火力发电机组为重点对标对象,在电力、水泥行业深入推进能效对标活动,树立能效“标杆”企业,实现水泥行业综合能耗下降3%、供电煤耗下降2%。制定钢铁、化工行业能效对标活动实施方案,适时启动能效对标活动。按照“十二五”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目标,会同省质监部门发布实施已评审通过的13项节能标准,今年再启动12项地方节能标准起草工作,利用节能标准形成的倒逼约束机制,促进我省重点产品单耗绝对值位置不断前移。
(六)甲醇汽车试点工程。修订完善山西省甲醇汽车试点方案和应急保障方案。3月份举行启动仪式,推动晋中市百辆甲醇出租车试点加快运行,重点做好各种应急保障和数据采集工作,加速试点进程。适时启动长治市甲醇公交车试点工作。通过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推广应用,把试点工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培育甲醇生产、技术输出、装备制造三个新兴产业基地,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七)重点项目推进工程。总结“十二五”前两年重点推进的1024项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评估推进效果,确保全面完成。启动“十二五”后两年千项重点节能改造项目推进计划,建立节能项目动态储备库,优选重点项目入库。强化项目跟踪管理,建立项目推进实施机制,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形成有效的节能能力。支持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程项目,做好中央、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和计划下达工作,引导各市项目申报向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倾斜,切实提高资金支撑效益,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八)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工程。结合国家公布的五批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在主要耗能行业筛选出一批成熟适用的节能技术,发布我省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加快认定一批节能产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扶持我省节能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制定《山西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信息核查实施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核查工作,完成国家布置的信息核查任务。进一步做好节能通风机、水泵、压缩机、变压器等高效节能工业产品(设备)的推广工作,组织生产企业申报进入国家推广目录,对节能工业产品推广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会同发改、财政制定中央补贴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引导、鼓励消费者和企业购置高效节能产品。
(九)能源体系建设工程。以1198家用能单位为重点,持续推进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分 达企业节能目标,推进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能力建设、能管人员培训、节能班组和节能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出台《山西省推进千家企业能源 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山西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绩效评价制度》,鼓励企业自愿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逐步在主要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建设一批能源管理控制中心示范项目,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控制一体化集成,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协调机制。健全完善节能工作联席工作制度,加强节能工作领导组的统筹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节能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经信委、发展改革委、住建、交通、公共机构、统计、财政等部门,按照职 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业和民用等领域的节能降耗。
(二)强化绩效考核。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按照年度目标与进度目标相结合原则,对各市和省千家企业2012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落实奖惩制度。同时科学分 达各市和省千家企业2013年度节能指标。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考核机制,探索建立能耗强度与电耗总量、能耗总量相结合的考核体系,通过控制强度和总量指标, 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提高企业节能的“内生动力”。继续加大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具有好的节能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节能改造项目,对部分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给予一定的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对我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惠民工程项目、能源管理控制中心项目和节能监察能力项目的大力支持。推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加强对节能领域的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融资、银行贷款等方式,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
(四)突出能力建设。加强节能管理、监察执法、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强化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节能日常和专项监察制度,健全“三位一体”的节能工作体系。启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执法取证设备、执法车辆的招投标工作,对列入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55个节能监察能力建设项目完成验收,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工。推进各市节能中心建设,提高节能技术、咨询服务专业化水平。
(五)加强节能宣传。做好2013年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在机关、企业、学校、商场、社区等开展集中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节能低碳的生活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引导新闻媒体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形成媒体 、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全面联动的节能工作新格局。
(六)提升服务水平。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各项规定,敬畏职责,敢于担当,提高业务能力,破 展难题;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项目一线,把握企业诉求,宣贯国家政策, 企业困难;在资金扶持、节能评估上,对低碳、绿色和新兴产业项目给予倾斜,简化程序,限时办结,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附件5
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以煤为基、循环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部署和要求,为推动山西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提高全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重点领域的绿色、循环发展水平,根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发展现状
山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煤炭、电力、冶金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较大,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赤泥、矿 固体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制约了山西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全省产生工业固废约2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煤矸石综合利用率47%,粉煤灰综合利用率56%,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31%,冶炼渣综合利用率82%,赤泥综合利用率3%。
由于我省工业结构的特殊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将不断增加,固体废物排放量也将继续扩大,我省面临着新增固体废弃物难以完全利用和历史堆存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双重压力,集中表现在排放量大而综合利用产品市场容量小,高端利用产品存在一定技术瓶颈。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对山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路目标
以固废综合利用为重点,强化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规模化利用数量和高端化利用亮点,打造全国一流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引进谋划一批引领转型跨越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重大标杆项目,以固废综合利用引领循环经济发展。
2013年,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8%,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56%,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6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钢铁冶炼渣综合利用率达到88%,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各市分解目标见附表)
行动计划
(一)继续推进全国一流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集聚各种资源,加大对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和协调服务力度,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落地固废示范园区。优先支持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企业项目,跟踪推进入园企业项目建设。每 召开一次朔州市固废基地建设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进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谋划布局建设一批全循环产业化企业(区域)集聚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省进行布局,推进较为成熟的市建设一批全循环产业化企业集聚区。重点推进大同、吕梁柳林、长治、阳泉等综合利用产业集聚企业(区域)建设,谋划培育赤泥、矿 合利用等全循环产业化综合利用企业集聚区。
(三)推动资源综合利用重大标杆项目建设。谋划引进一批引领转型跨越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重大项目,密切跟踪300万吨粉煤灰超细粉项目、平遥煤化年产12万吨石粉造纸项目、亚洲新能源产业(香港)集团赤泥开发利用项目等重点项目,推进安晟“年产50万立方米节能保温泡沫陶瓷”、粉煤灰制陶瓷纤维、高铝粉煤灰提硅提铝等项目投产运行。6月底前,完成全省2013-2014年“百项”重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进计划。
(四)积极探索固废高端利用技术路径。搭建专家和企业交流平台,在5月和9月分别召开粉煤灰和赤泥综合利用专家座谈会,组织省内知名行业专家及有关企业座谈交流,鼓励产学研结合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技术,帮助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加大固废综合利用高端产品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力度,探索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的突破 推动赤泥提取稀土元素中试项目研究,支持开发赤泥大规模综合利用技术。
(五)建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目标管理体系。3月分 达各市2013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目标 及核算体系。年内召开两次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部署及经验交流会,提高各市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程度, 各市加大工作力度, 完成2013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
(六)加大“禁实、限粘”工作力度。按照“十二五”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方案的要求,推进我省“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强化目标 ,加强监 理,7月开展一次“限粘、禁实”工作落实情况检查,确保2013年底前完成我省第一批2个城市“限粘”及12个县城“禁实”的目标任务。
(七)积极推进铅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工信部部署,认真组织,稳步推进,3月份完成对全省再生铅利用企业的调查摸底,对符合条件的再生铅生产企业,积极推荐列入国家公告名单,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保障措施
(一)提高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认识。各市经信委要高度重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实人员,落实责任,按照全省的统一工作部署,研究 本市2013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分 实本市2013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建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目标 体系。
(二)加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对列入全省2013-2014年重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库并符合条件的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高端化利用项目以及基地和骨干企业的综合利用项目,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
(三)认真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细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管理办法,使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协调沟通有关部门,切实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完成全省2013年两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工作,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推进新型墙材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协调住建部门,落实政府有关政策文件,对在“禁实”区域内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建筑工程,一律不得进行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发挥新型墙材专项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在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从需求端推动新型墙材发展。
(五)约束生产者综合利用责任。出台《山西省粉煤灰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并组织落实,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约束电厂等企业的生产者综合利用责任。新建电厂要配套建设相应的固废综合利用设施,确保不新增排放;已建成电厂对其产生的工业固废,企业不能全部利用的,不得向周边的综合利用企业收费,且要改进工艺保障固废原料质量。
(六)争取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及扶持资金。积极主动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汇报,3月底将我省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申报资料上报工信部,7月底前,完成上报国家的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初审、报送工作,争取国家对我省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项目、税收优惠、资金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或产业集聚区的重点项目,优先向国家工信部申报,争取国家技术改造资金支持。
(七)加强规划引导。各市要根据本市工业结构及固废分布状况,加强规划布局,积极谋划培育一批综合利用产业企业集聚区,研究 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对前期筹划的综合利用项目要密切跟踪,加强指导。
(八)抓好基础工作建设。各市要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数据调查体系,将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利用量、认定企业基本情况、重点项目调查等纳入数据库管理,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数据体系。
附表
指标
2013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全省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朔州
忻州
吕梁
晋中
临汾
运城
22805
1610
2960
1200
2300
1300
4550
1502
2700
1960
1540.6
1182
13658
990
1716.8
816
1450
806
2640
676
1730
1117
924.3
792
58%
61%
58%
68%
63%
62%
58%
45%
64%
57%
60%
67%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13307
720
1685
900
1100
810
3600
653
1850
1264
604.8
120
7410
324
1011
405
650
437
2000
320
1100
657
285.8
220
56%
45%
60%
45%
59%
54%
56%
49%
59%
52%
47%
183%
粉煤灰综合利用率
4900
440
918
240
650
220
800
320
340
360
235
380
3034
250
441
190
400
131
560
180
250
252
160
220
62%
57%
48%
79%
62%
60%
70%
56%
74%
70%
68%
58%
钢铁冶炼 合利用率
2400
400
110
—
420
210
—
60
300
116
505.2
282
2110
380
90
—
340
197
—
56
235
100
450
260
88%
95%
82%
—
81%
94%
—
93%
78%
86%
89%
92%
附件6
信息化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全省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 信息产业和软件服务业,根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现状和形势
“十二五”以来,我省信息化建设整体上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信息安全逐步规范,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截止2012年底,我省已建成覆盖全省100%城市、100%乡镇、98%行政村的宽带网络体系,无线3G网络城镇覆盖率达100%。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456.6亿元,同比增长127.8%;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重点企业ERP普及率和装备数控化率分别达到45%和46.37%。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但由于我省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信息基础相对薄弱,整体发展滞后于发达省份,信息化在统筹规划、资源有效利用和相关配套体系建设等方面也亟待加强。同时,我省信息产业规模较小,集聚效能不强,创新引领作用远没有显现;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两化融合程度较低,企业信息化水平亟需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信息化的地位日益提高。我省正处于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实施阶段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区域性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我省转型跨越的当务之急,而信息化 推动这一系列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因此,我们既要 现实,明晰差距;更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 信息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切实保障信息安全,以扎实的行动助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统领,以省综改试验区试点建设为契机,坚持服务引领、创新提升、融合发展的主线,以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社会信息化、信息安全、新一 息技术产业发展五大领域为重点,以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重大应用示范推广、典型解决方案研制、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基地培育、发展环境优化为抓手,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应用,加速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推进全省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专项行动,力争实现全省信息化指数在全国排名前移两位;两化融合指数增长2%,重点企业ERP普及率和生产装备数控化率各提高2个百分点;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16%,4M以上宽带用户比例达到60%,IPTV用户数达到8万户。电子信息制造业2013年完成销售产值力争达到520亿元,实现15%的增长幅度;软件服务业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75亿元,软件业务收入40亿元,实现35%左右的增长幅度。
三、行动计划
(一)注重信息技术创新引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围绕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以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为牵引,促进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推进集团管控、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改造传统生产方式,促进整体效益提升。
推进新兴产业信息化应用。围绕物联网、云 、移动互联网等新一 息技术领域,组织一批创新应用项目,推进新一 息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应用拓展,加速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步伐。
构建两化深度融合支撑体系。将两化融合纳入企业总体规划,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组织领导体系、两化融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建立。上半年起草完成《山西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认定 办法(草案)》,报省政府法制办审批。
培育示范企业。按照《山西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认定 办法(草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培育两化融合典型。下半年,评选20户企业进行表彰,并组织开展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典型经验交流与推广。
(二)实施“宽带中国”行动,推动三网融合工作深入发展
实施“宽带中国”行动。贯彻执行工信部加快通信网络光纤宽带改造,深化3G和WLAN城市网络覆盖,增强网络覆盖能力,提升宽带接入水平,提高互联互通能力。上半年,会同通管局制定下发《关于实施万户政企宽带普及应用计划的通知》和《“宽带中国”山西专项行动计划》;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加大广电网络融合改造力度,提升省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启动接入网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工程。组织试点企业开展双向进入业务条件评估,适时启动许可申报工作。推动省IPTV集成播控平台升级扩容,完善IPTV等融合业务运营体系,培育发展双向业务市场,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发展。上半年,召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专题研讨会;下半年,起草《太原市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条件评估方案》。
(三)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发展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太原市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和阳泉百度“云 ”中心项目建设,2013年 太原和阳泉为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两市“智慧城市”相关计划部署和组织实施。采取对接、招募和引进等形式,促进教育、交通、医疗、社保等“智慧产业”及项目在我省的集聚落地。通过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制定我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 全省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目标。
推进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云 等新一 息技术,整合文化旅游领域信息资源,推进ICT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主动与文化旅游部门对接,以信息化手段展现“晋善晋美”品牌,展示“美丽山西”新形象。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围绕“村村通宽带”建设,采用光纤到村、宽带接入和2G、3G移动网络综合覆盖。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新农合、农村教育、农情信息服 应用,完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四)强化创新机制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引领。推进信息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组织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产品研发,建设2-3个产学研合作示范点,推动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组织产业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名牌产品打造等评优活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方案研发。围绕煤、焦、冶、电和装备制造业,重点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组织企业研发打造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进整体 方案产需对接,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支撑能力与社会信息化服务能力。年内,制定出台《山西省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对企业重要研发成果给予奖励。
公共平台建设。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构架和运行机制,研制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库,开通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开展运营服务。2013年,优选3-4个重点业务方向,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等合作平台,加速成果转化步伐;完成 机信息系统典型解决方案和优秀电子产品 方案的评选工作;推进山西省煤炭行业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打造产业基地。围绕省综改试验区试点建设,加快新一 息技术应用推广,打造以太原为中心,覆盖阳泉、晋中、吕梁的新一 息技术产业基地;打造以长治、晋城为主体区域的晋东南光电产业基地;打造以临汾、运城为主体区域的晋南新兴电子材料产业基地。
推进建设进程。按照“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一 进行规划布局;二 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拟定方案;三 研究基地建设规划;四 围绕基地中的重点园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出台专项措施,加强培植。努力在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产需对接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引领成果。
(六)落实产业政策,培植重点企业
培植重点企业。重点对电子材料、通信设备、云 等7个领域10家重点企业予以扶持培育,力争培育1家产值过50亿的龙头企业,3家产值过10亿的骨干企业。
扶持光伏产业。结合国务院有关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制定扶持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扶持晋东南光伏产业基地的有关企业。二 召开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研讨会,筹备成立山西省光伏产业联盟;三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我省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支持软件服务业。按照我省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对获得国家支持的项目予以配套支持。对重点企业予以倾斜,形成示范效应。二 开展第二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范企业和2012年山西省优秀 机信息系统集成商的评审认定工作。
(七)强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理顺协调机制。指导各市成立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加强协调指导,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各种规章制度,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深入发展。
加强信息安全检查。制定《2013年山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指南》,上半年指导各市政府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开展自查,下半年联合公安、安全、保密、密码等部门,组织对2个地市、省直机关10-15个部门进行抽查。
提高信息安全处置能力。完善各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年内适时组织2-3个省直机关单位,开展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模拟演练。
四、保障措施
(一)理顺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申报审批工作,筹划组织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和省三网融合协调领导小组年度工作会议,推动各市、县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机构建设。发挥信息化相关协会和研究机构在市场调查、信息交流、咨询评估、行业自律、政策研究方面的作用,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年内,将积极筹备成立山西省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山西省信息化协会和两化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二)加强政策法规引领。制定出台《山西省信息化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发展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全省信息化建设,将全省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纳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制定《山西省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我省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 和城镇化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
(三)加强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争取向工信部和省政府申请加大对我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以信息化发展专项投资指南为依托,科学引导信息产业投资方向,合理规划布局。发挥产业政策指导作用,进一步支持符合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纳入本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点信息化项目,促进全社会重视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和专业机构,建设1-2个人才培育实训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信息化主管、企业CIO、信息化 员、软硬件工程技术人员、操作运维队伍等多层次信息化专业培训,提高各领域信息化管理和运维水平。
附件7
技术创新引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对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我省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和工业新型化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从完善和推进有我省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入手,积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全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合作、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重点工作,技术创新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和工业新型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已成为共识,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跨越的引领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具体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理念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创新环境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技术创新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二是以技术中心建设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 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逐步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技术创新体系。截至2012年底,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2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155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350户,省级行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9户。三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工作深入推进,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数量已达21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3个。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12年底,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专利年申请总量达到2903件,主持或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修订超过80项。
虽然我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实力和能力薄弱、成果产业化周期较长、技术创新人才层次不高、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发展引领作用的发挥。
二、思路目标
(一)工作思路
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化全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为重点,统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作用,大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团队建设,突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努力创造技术为经济服务,产学研和谐互动的技术创新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二)工作目标
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强化对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政策支持,促进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组织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根本上提升我省大型优势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2013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争取申报认定1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1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指导各市新认定38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新认定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2个,新认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
3、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企业销售收入平均达到1.5%,其中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平均达到3.2%。
4、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专利年申请总量超过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000件。
5、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修订超过100项。
6、加快我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及新技术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构建,重点推进以企业技术秘密为 的自主技术管理工作开展。
7、强化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水平人才及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首批认定10个山西省技术创新团队。
三、行动计划
围绕技术创新目标,紧抓综改试验机遇,实施六大创新工程,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强化引领带动能力。
(一)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强项目储备和优秀新产品评选。制定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指南,完善网上项目评议方式内容,年底前再储备300个以上项目;做好技术创新项目验收和新产品鉴定,开展山西省优秀新产品评选,推动新产品开发及成果产业化。
2、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现有省级行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发挥中心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中的作用;鼓励大型企业技术中心联合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共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及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共同突破一批制约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
3、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经费统计体系和快报制度,以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情况为重点,加大对各市技术创新投入情况的监测;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强化对列入全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创新项目支持。
4、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资源的配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企业的市场需求开展长期的、战略性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利用其雄厚的理论基础、先进的设备条件和技术人才优势为企业研发服务。
5、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验研发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的实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验、中试及研发条件,组织申报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
1、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有条件的企业重点实施10个左右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缩短项目从研发到应用的周期,带动重点产业技术优化升级。
2、加快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引导支持制造型企业向技术服务型企业转变,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服务价值;鼓励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在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明确工作思路,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3、发挥技术创新对技术改造的支撑作用。积极探索以先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为方向的技术改造模式,发挥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作用,为技术改造提供强大的技术及项目源,提高技术改造的项目含金量和技术附加值。
4、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步伐。研究制定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认定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试点开展对首台(套)产品及关键部件认定及支持,推动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装备尽快走向市场。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工程
1、支持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工作指导意见,完善中心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中心向非工业领域、非省内院校、非技术中心企业拓展,扩大中心对我省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的覆盖面;对建有中心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扶持。
2、加强产业技术联盟建设。积极总结产业技术联盟建设经验,组建山西省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发挥现有各类联盟的行业技术信息和技术服务职能,引导联盟企业围绕产业共性关键问题开展合作,加强联盟内企业及单位间的交流。
3、推动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大学园区、太榆科技城建设,支持高等学校在大学科技园建立技术转移中心;鼓励高校教师、科技人员到企业长期任职,研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技术人才长期双向交流与互动机制。
(四)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工程
1、完善中心申报评价管理体系。做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改进省级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制定食品行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完成对155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9户行业技术中心的年度评价;鼓励各市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考核及优胜劣汰工作。
2、推动企业技术中心领域扩展。启动非工业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力争在商贸物流、文化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中有1—2个进入培育阶段;提高省管企业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技术中心的比例,理顺集团公司各技术中心的关系。
3、加强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指导、帮助省中小企业局开展及完善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将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纳入我省技术中心管理体系;推动建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广大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4、促进省级行业技术中心建设。总结省级行业技术中心建设经验,研究中心在产业技术创新工作中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定位,明晰中心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发挥其在产学研中的组织作用和行业协同作用。
5、开展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总结既有4户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建设和管理经验,研究制定山西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开展首批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
(五)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工程
1、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产品的推广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支持焦化化产回收、节能、固废综合利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促进专利技术尽快走向市场。
2、引导规范企业自主技术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山西省企业技术秘密保护办法》,先期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试点推进以企业技术秘密为 的企业自主技术的保护、应用、认定和 工作,促进我省企业自主技术管理体系形成。
3、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持推动大型骨干企业承担更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争取更多我省重点优势产业和细分领域特色产业分标委落户山西。
4、积极开展山西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积极配合工信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在不锈钢、重型机械、煤机制造、煤化工等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遴选15户企业作为工作试点,切实推进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培育。
(六)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1、强化重点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围绕我省经济发展重点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完善学科设置,促进校—校、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调整、加强或增设相关重点学科,充实学科内容、创新培养模式。
2、创新高技能人才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省教育厅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合作,研究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制度及相关基地建设,从源头上提高企业急需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数量和水平。
3、调整完善技术创新专家队伍。对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创新专家库进行调整,完善专家结构层次,提高专家对技术中心建设和创新项目咨询决策水平;鼓励大型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对省外、海外科技型企业及研发团队的引进和并购,力争通过并购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4、研究开展山西省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山西省技术创新团队认定管理办法,突出企业特色,定位产业技术,发挥团队作用,依托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养认定10个以上具有我省优势和特色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统筹使用省级技术创新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各市重点产业、重点产品以及焦化延伸产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转变资金支持方式,由单纯支持项目向支持行业重大关键技术转变,由支持单个企业向支持行业、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转变。
(二)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推动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及有条件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技术开发费加计 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省级技术中心年度评价的重要指标;全力帮助企业申请享受重大装备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优惠政策。
(三)强化创新工作考核。按照全省技术创新工作安排及目标进度,督查各市在技术中心建设、技术创新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建立各市技术创新工作完成情况监测机制,探索技术创新后评价机制。
(四)拓宽创新融资渠道。发布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指南,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及投资实体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试点;支持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采取知识产权入股、拍卖等多种形式筹集知识产权产业化资金。
(五)营造崇尚创新氛围。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技术创新模范人物、典型企业、高端人才、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发明专利的 褒奖力度。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重大项目和有功团队在产业化及团队评选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附件8
特色产业集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有效改善我省工业“多、小、散、同”的状况,推动特色产业实现集群集聚发展,根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2012年,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等各类产业集聚区110个,工业实现销售收入约6200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35%。2009年以来,按照工信部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部署,共创建国家级示范基地4个,省级示范基地17个。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对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平 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主导产业带动性不强、科技创新驱动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目标,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和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活动为抓手,推动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激发和释放集群经济效应,将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重点推进40个初具规 产业集群。
依托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重点推进不锈钢、铁路装备、煤机、纺机、液压、新能源汽车、汽车及零部件、铸造、锻造、镁、铝、煤化工、耐火材料、电子软件、医药、玻璃器皿、酿酒、食醋、乳制品、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40个产业集群。
2、推进建设4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3、建立产业集群发展指标评价考核体系。
三、行动计划
(一)统一思想,建立健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机制。
研究出台我省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我省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机制。突出龙头带动,扶持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以龙头带配套、促集群;突出市场带动,结合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集中建设一批辐射能力强的大型交易市场,以市场促产业、带物流、引集群;突出配套带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以产业链式延伸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突出技术带动,引进或突破一批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核心共性技术,以技术扩 动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
将特色产业集聚区内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各级政府重点跟踪服务项目范围,协调完善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见效。2013年重点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区内100项龙头企业重大调产项目、节能技改项目,当年投产30项,扶持龙头企业提高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系列配套行业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发挥军工优势,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省政府与五大军工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项目落地建设,重点推进晋西工业、清华机械、汾西重工、中电科二所等骨干企业的30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项目投资50亿元。加快汽车(特种车)及汽车部件、铁路机械、机电装备、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特种化工、节能环保、民爆物品产业发展。推进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军工技术民用化和产业化进程。引导军工优势企业及上下游企业集聚军民结合产业园(基地)发展,不断增强军民结合产业园(基地)军民融合发展的示范效应,培育形成16户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的大企业大集团。
(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 境。
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共性需求为导向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工程,重点支持特色产业集聚区内的研发设计服务能力提升、检验检测与实验验证能力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40项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服务平台现有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五)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和招商引资活动。
根据国家及省产业布局,结合我省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及生产要素保障等条件,深入研究编制《山西省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3年本)》,指导各地区明确定位,合理有序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同时,以重点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活动。以特色产业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吸引带动配套和关联企业跟进转移,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要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以特色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主题,谋划包装一批对当地经济有带动性的重大招商项目,依托省市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积极进行 推介。创优政 境,提高招商服务水平,将企业和资金引进来,落得下,快发展。
(六)以评价考核促发展,逐步建立完善我省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
根据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建立我省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组织领导、运行体制机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济发展的规划和质量等方面。通过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督促特色产业集聚区的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全省产业集群区的领导。
报请省人民政府成立我省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分管工业的副省长担任,分管工业的副秘书长和省经信委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厅、省统计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编办等十二个部门组成。示范基地领导小组负 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协调 工业园区、示范基地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二)完善政策引导,积极鼓励建设项目向现有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
要结合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来确定产业发展布局,在特色产业集聚区内要设立严格的项目准入门槛,对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高耗能项目必须纳入园区发展布局中,在园区外不再审批建设该类项目;鼓励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特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在园区内布局发展。原则上新上项目要在园区内规划布局,各市工业发展规划要按照集群集聚发展的理念进行调整和完善,规划内的重点项目首先向集聚区集中布局。
(三)建立协调机制,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完善军民融合式发展协调机制,军地、银企对接互动机制。深化军工企事业改革和民爆企业整合重组。推动军工企事业进行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重组,与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和民用单位通过资产重组、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山西省军民结合信息中心,搭建军民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长效机制,培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各市要积极推进建立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协调机制,促进军工经济和当地经济融合发展。
(四)统筹产业资金,加大对特色产业集聚区的扶持力度。
围绕集聚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军民结合产业、扶持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并购等方面,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统筹政府资本,切块专项用于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市、县级财政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也加大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探索集聚区龙头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的新方式,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
(五)创优政 境,提升对特色产业集聚区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各市、县工业主管部门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协调发改、财政、环保、土地、城建、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软硬环境,进一步改变作风,减少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为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六)加强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要解放思想,积极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开展与省外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交流合作,举办特色产业集聚专项培训,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创新发展经验,分析查找突出问题,提升产业集聚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附件9
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的战略部署,推进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根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安排,结合我委职能,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切入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对于我省而言,加快发展现 流业、电子商 生产性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现 流业
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快速发展,专业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90亿元,占GDP的8.7%,全社会货运量达12.5亿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但我省物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物流效率低、成本高。2010年我省物流总成本约为2062亿元,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高达2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每年在物流环节费用多支出700多亿元,造成巨大的效益流失;二是省内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力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效率和盈利能力低、人才缺乏等问题,能够全方位承接大型工商企业物流业务的综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少;三是物流业与综合交通网络、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尚未进行充分有效衔接,货物运输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共享性有待提升;四是物流等现 务业与实体产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不够。 “十二五”时期,我省物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快速增长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持续动力,独特的区位条件、更加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运输体系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转型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政策机遇、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和开放机遇,现代物流业在我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二)电子商务
截至2012年底,全省互联网宽带用户达457万户,FTTH(光纤到户)覆盖家庭用户152万户,城市家庭用户平均接入带宽3.05Mbps,无线3G网络已实现了乡(镇)以上重要地段全覆盖。依托良好的基础条件,我省传统产业及社会各领域不断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但相较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我省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水平依然较低,面临诸多困难:一是没有大型电子商务领军企业,特别是工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缺乏为中小企业服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大多数行业网站仍处于供求信息发布等初级阶段,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单一,工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程度不深,离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目标还有距离;三是电子商 关支撑服务不够完善,物流配送和中高端人才供给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四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意义的认识有待提高,产业扶持政策尚不系统,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尽管我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但随着具有网络消费习惯的新生代居民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十二五”时期,我省网上交易市场规模将大幅度提升,电子商 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同时,信息化和工业化不断融合,移动智能终端的加速应用,都为电子商务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创造了坚实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商务工作的重视,推动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到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实体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成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我省综合实力。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以重点行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为驱动,以建成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大省为目标,全力加快覆盖全省、辐射周边、快速便捷、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和快捷、方便、安全、高效的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步伐,带动全省现 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
现代物流业: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六大专业物流体系,培育壮大10家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旗舰企业、30家专业化物流优势企业,使我省物流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省物流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达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全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8%下降到23%左右。
电子商务:启动陶瓷电子商务平台和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深化山西省煤炭交易平台和焦炭现货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探索新型贸易和供应链模式,加速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到2015年,全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网上采购和网上销售占采购和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18%和12%,大型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优化网络化供应链协同能力,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商务协同能力初步形成。
三、行动计划
(一)现 流业
1、做大做强六大专业物流。由行业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充分发挥现有煤、焦交易平台功能,加快 “煤炭、焦炭、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煤化工、进出口商品”物流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煤炭物流体系建设”,坚持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依托省属重点煤炭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和铁路、公路物流集运体系,在煤、焦主产地、主销地、交通枢纽地建设集生产、集 储配为一体的煤炭储配超市,形成产运需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生产、运输、储配相互支撑的煤炭销售和物流配送网络。
2、培育 物流旗舰企业。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营、加盟连锁和委托 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重构商业模式,培育一批高端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旗舰物流企业。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加快生产企业内部物流的剥离,引导生产型企业与物流企业实现多业联动;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大型物流企业,拓展人才、技术、管理、理念的交流合作,催生一批高水平物流企业。
3、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结合我省交通规划、城镇布局、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在交通枢纽和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现 流园区。积极探索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和 运营模式,加快相关道路、电力、通信、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推进配套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利用我省综合保税区的保税物流功能,加大主要进出 业与我省保税物流业务的衔接,提高市场竞争力。
4、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甩挂运输,推广应用厢式货车、集装箱车辆,开发使用专用车辆。促进综合运输发展, 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带来的多次搬运和拆装问题。合理配置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路径,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降低运输车辆的空驶率。
5、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整合各部门物流信息资源,推进与物流相关的政务信息系统的协调与开放;推动重点行业、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大力发展物联网,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对接和共享机制,利用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系统、配送需求计划、自动分 统等先进物流技术提升物流产业管理水平,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电子商务
1、推进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推动传统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传统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优势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发挥营销网络优势,积极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系统。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变革经营方式,优化供应链与价值链。年内,启动大型工业企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优选我省煤炭、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中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试点,引导大型工业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通过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发展网络销售和采购业务,实现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促进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梳理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供应链管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商务协同。
2、培育建设工业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面向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产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围绕我省煤炭、焦化等优势产业,依托实体市场,培育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煤炭、焦炭电子商务平台,推进轻工等行业发展各类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支持山西省煤炭交易中心,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交易平台在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物流整合、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公共信息服 方面的优势,为煤炭产、运、需三方提供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支持山西焦炭(国际)交易中心,在山西省焦炭现货交易平台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焦炭电子交易服务、合同管理与价格发现、网络管理与信息共享、运力协调与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全程服务与纠纷调解等功能,通过平台整合市场,规范价格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产业整体优势;支持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与省玻璃陶瓷研究所,发挥行业管理职能与专业技术优势,引导我省陶瓷行业骨干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有效整合实体门店、广告宣传、仓储物流、配送网络等资源,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变革经营方式,启动陶瓷行业发展的电子交易平台建设。
3、推动文化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和旅游企业加强合作,整合旅游、文化、酒店、商务、票务、娱乐、餐饮等资源,建设网上文化、商旅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贸文化旅游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支持优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旗下“优合网”的业务范围,将现有餐饮信息服务进一步向文化旅游产业延伸,将优合网建设成为一个针对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各类生活性服务业的O2O(线上与线下)互动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其与我省优秀旅游企业展开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在线咨询、产品介绍、票务预订、餐饮住宿等一站式便捷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拓展延伸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的时间与空间。
四、保障措施
(一)现 流业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经信系统推进现代物流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统筹安排全省经 统现 流工作。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国家部委物流方面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强化与省有关部门横向沟通协作,为促进现 流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对各市经信委和重点物流企业纵向物流指导和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各市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细化分工,落实 ,全方位提升我省物流业发展水平。
2、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物流 的条块分割。建立健全政府监管、协会监 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机制,加强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清理和废止各类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规定,改进物流项目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清理向物流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行为,减轻物流企业负担,为物流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加大政策支持。建立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制度。对物流信息化平台、物流园区、物流新技术工程等重点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在技术改造、创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积极引导银行资金、民间资本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租赁、探索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对物流重点项目予以支持。落实价格政策,对现 流服务业实行用电、用水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省物流重点项目和标杆项目享受大工业电价政策。
4、加快人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物流 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级人才,为我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二)电子商务
1、加强电子商 织协调力度。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商务厅、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工商局、省统计局、省质监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逐步形成电子商务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合力。配合商务厅、发改委等部门研究制定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开展电子商务行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共同推进全省电子商务发展。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网和移动通信网建设,推动“三网融合”,构建支撑融合业务发展的下一 息通信网络。积极利用新一 动通信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覆盖城乡、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宽带接入网。全力推进光纤到楼、入户,推动政府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光纤网络全覆盖和新建小区光纤宽带全覆盖。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鼓励企业基于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和管理等全领域信息化,推动上下游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
3、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省内高校开展电子商务、物流等学科建设,培养电子商务技术开发和应用人才;推动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人才引进,加强电子商 识培训和再教育,建立健全多层 培训体系;推进中小电子商务企业、配套服务商的中高级人才学历继续教育,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举办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加大省外优秀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人才成长促进机制。
4、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有效形式,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荐并 一批成功的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和优秀网站,不断扩大示范效应,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加大电子商务整体形象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导向和舆论氛围,提升全省电子商务影响力。加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附件10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纪委三次全会和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惩防并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监 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令行禁止,为我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根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暨经 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要求,制定本方案。
现状及形势
“十二五”以来,省经信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省纪委的 '领导下,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反腐倡廉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政和警示教育,加强纯洁性教育,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大力整治“吃拿卡要”等不良作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严肃查处违反党纪政纪行为,较好地保障了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开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有些党员干部把反腐倡廉工作仅看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业务工作,没有把反腐倡廉工作和自身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少数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表现在重视业务工作,没有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一岗双 的要求落实不到位。三是少数党员干部不同层次地存在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庸懒散奢”问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的部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为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强化监 查、健全完善制度、开展专项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年度无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无其它严重违纪问题。
三、行动计划
(一)严肃党纪政纪。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要维护政治纪律。通过认真学习党章,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 '立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育党员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纪国法,坚决做到令行禁止,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要严肃处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机关各支部每月用半天时间学习党章和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有计划、有记录和心得体会。
(二)加强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围绕机关七项综合性考核工作,开展日常监 查,为预期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围绕委机关9个专项行动,开展重点监 查,推进9个专项行动落到实处。
(三)加强对项目资金下拨、管理、使用情况监 查。
加强项目落实情况的监 查。对2012年的项目资金 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面不少于20%。对2010、2011年发现问题的项目继续跟踪监督,加大追踪问效力度,确保项目落地,资金项目达到预期效益。认真落实各项资金管理制度。按照《山西省经信委专项资金统筹管理办法》、《山西省经信委项目资金专项监 查制度》和专项资金使用 办法,严格实施项目资金风险防控关键程序监 形成行之有效的监 制。结合产业政策和集中财力、资金办大事的要求实施跟踪监 坚决杜绝利用人情关系,违规批拨和套取项目资金等问题的发生。
(四)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三个实施办法”,不折不扣地抓好省经信委党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的落实。落实的情况6月底和12月底书面向纪检组和机关党委报告。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奢专项工作。按照省纪委的要求,抓好落实。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保护改革者、警戒懒 、查处诬告者、惩治腐败者,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效能监察,推进绩效 。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效能监察,推进绩效管理责任落实。
(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委党组反腐倡廉 分工要求,牵头单位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配合单位要主动协助配合牵头单位抓好工作落实。各处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制和处长落实“一岗双 的情况年底书面报纪检组。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制领导组对各处室落实 制情况进行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对领导干部 不明确、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要进行追究。
(六)进一步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 教育,每 开展一次警示教育,重点抓好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岗位廉政和警示教育,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贯穿于机关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对领导干部落实《廉政准则》的监督检查,使领导干部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处以上干部要认真对照并严格执行52个不准,结合学习教育,半年和年终向纪检组书面报告执行情况。强化对重大事项的监 重大问题要集体决策,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加强惩防体系(2013—2017)规划制定和廉政风险防控,使广大干部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做到为人正、用权慎,为官廉、为民实。加强案件查处工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使惩治更加有力、预防更加有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按照“一岗双 要求,切实履行政治 。
?????? (二)严格执行制度。要以高度的 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落实。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拓宽监 道,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监督机制。
(三)加强检查指导。各级领导要根据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工作职 做好经常性检查指导。纪检组监察室要及时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分析总结,研究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落实。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导致发生严重问题、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严肃查处。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NGOs: Uzbekistan
下一篇:中央 省 市支持促进企业发展政策汇编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洗车服务商名单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物流服务商名单 乐富服务商系统 乐富服务商 乐富支付服务商系统 国内域名服务商 服务商系统 网络服务商 乐富服务商后台 淘宝第三方服务商 网络服务商查询
- 大家在找
-
- · 沈阳化工院农药
- · 液压维护相关课件
- · 津宝架子鼓
- · 日本tube8.com
- ·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
- · coreldrawx4教案
- · 高二上学期数学复习
- · 政治学概论课件
- · led日光灯规格书
- · 最早的中国版图是什么
- · 临沂市国税局
- · 单相三速电机原理图
- · 管理经济学课后答案
- · www.3322.com.cn
- ·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 · plc控制红绿灯的毕业设计
- · oppo手机a203主题下载
- · 温州市信息技术整合优秀案例
- · 福建平潭地图
- · 高中物理培优助学讲义
- · 安徽省会计资格证考试
- · usb延长线信号增强器
- · 医院员工手册范本
- · 铁石心肠国语版2集
- · 农转城工作要求
-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 · 新沂市市委领导班子
- · 机关事业单位考试题
- · 360快播官方下载
- · 论文标准格式样本
- · 西工大启迪贴吧
- · 金工实习答案
- · 上海深孔镗床
- · 安徽省二级
- · iphone4jailbreak
- · 三菱劲炫最新报价
- · 初一下册英语ppt
- · 远程抄表系统调试
- · 韩国克洛伊刀片
- · 微星ms7592主板驱动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