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团契教材 (第三册) 【成人团契教材 第三册】 目录【圣经类】 1 第一课申命记 1 第二课约书亚记导论 14 第三课灵里的团契——约翰壹贰叁书(一) 16 第四课灵里的团契——约翰壹贰叁书(二) 21 【生活类—社青教材】 26 第五课为什么要工作? 26 第六课工作的抉择 28 第七课定事乃在耶和华——谈成功的条件 31 第八课能负轭原是好的 34 【生活类—中坚教材】 36 第五课生涯规划 36 第六课追求灵肉的平衡 41 第七课不惑的困惑 47 第八课退休前的准备 54 【生活类—长青教材】 58 第五课乐在服务 58 第六课志工与教会事奉 61 第七课邻里小区工作的参与 64 第八课基督徒对政治的关怀 67 【历史类-宗教比较】 69 第九课基督教与佛教之比较 69 第十课慈济:证严法师 73 【教义类】 77 第十一课 读经的精神 77 第十二课 真神的本质 80 序 感谢主耶稣的祝福,为使同灵除了在一般聚会中得造就,且能借着有系统地在各样真理上长进,各教区、教会纷纷依信徒的年龄层,成立社青、中坚、长青等团契,而总会教牧处也配合各团契需要,规画各式的课程,并提供教材.如今出版成人联契的第三册教材,是集合社青、中坚、长青的多种课程为一册,目的是各团契可依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希望借着大家共同的努力、配合,使所有教会和信徒得到更充实的造就,一起为建设神的国而奋勇前进. 感谢各项课程的执笔同工,求主纪念我们手所作的工作,借着文字福音的宣扬、教导,结出更美好的果子荣耀神的圣名. 教牧处 谨上 2004.12月 【圣经类】 第一课申命记 第一篇 绪论 《申命记》是摩西在临终前,也就是在以色列民即将进入迦南地之前夕,他站在摩押平原,向众人重申四十年前所颁布的律法,并整理记录之,因此可视为「摩西的遗训」. 选民四十年的旷野旅程,是以色列民族的一段重要历史,也是一件近乎不可思议的大神迹,这段旅途之艰难,造成了百姓的怨怼及耶和华的忿怒,以致极多的以色列民丧命于旷野,而失去了进迦南享安息的盼望. 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往往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人的无奈,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旷野丧命的雅各布子孙们,毕竟是失败的一群,并且成了后人的鉴戒(哥林多前书十1-12),然而站在历史后端的我们,倒也不必给予严苛的评断,因为即使耶和华的大能终日显在众人面前,但世人原为软弱的躯体所困之外,他们所行走的旷野路况,绝对不是我们这些坐在冷气房享受的现代选民,所能想象得到的艰辛,他们终日所面对的,不外是一大片的旷野和广阔的沙漠,茫茫前途,行行复行行,那种情况,若非亲身体验,实在无法体会他们的痛苦、煎熬和无奈. 但不要忘记的是,耶和华绝不作任何一件无聊的事,祂是伟大的工程师,祂是自有、永有的神(出埃及记三14),祂的计划是永恒的,祂的工作是永续的,而祂的功效则是永存的,正如神人摩西所形容的:「耶和华是大而可畏的神」(申命记七21,十17),为以色列民所作的是「大而可畏的事」(申命记十21).在这么一个似乎极为恶劣的旷野环境中,耶和华却以大地为教室,以天地万物为教材,亲自为师,把一个毫无组织、毫无训练的乌合之众,经过四十年旷野的洗礼和磨练,终于使存留下来的以色列百姓,成了一支秩序井然、攻无不克的军队,与四十年前出埃及时的情况相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其中,耶和华除了从行政管理上的组织、信仰观念上的调整和生活教育上的加强等,几方面下手外,尤其重要的是:「法治观念」的建立.因此,在五卷的摩西经典中,除了创世记一卷的律法色彩较淡外,其它四卷《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的记载中,不外是旷野的生活以及律法的申述.旷野生活的记载当然是所谓的历史,而律法的申述,也就是耶和华借着祂的仆人摩西,向当时的民众,以及世世代代的子民所宣告的法律和条文,神希望祂的子民肯确确实实地遵行、蒙福,以致于后人就直接称这些法律和条文为「西乃律法」或「摩西的律法书」(参:约书亚记八31,二十三6;列王纪上二3;列王纪下十四6;历代志下二十三18;以斯拉记三2;但以理书九13;玛拉基书四4;路加福音二22;使徒行传十三39;哥林多前书九9;希伯来书十28). 摩西律法的颁布,原先分别记载在《出埃及记》第十九章-四十章,《利未记》全卷,以及《民数记》一-十章、十五、十八-十九章之处.但由于摩西在加低斯因着米利巴水的缘故,以致耶和华不允准他进入应许的迦南地(参:民数记二十10-13),于是摩西在一百二十岁时,当他知道耶和华属意,要他息了世上的劳苦,进入祂的「安息」,所以在和这些日夜相处几十年的选民离别在实时,深知遵守耶和华的律法与否,攸关个人身家之祸福及国家之兴衰,故不厌其烦的将以往所吩咐的律法,从头至尾,再作了最后一次的叙述和劝勉. 因此,《申命记》其实是重复叙述前面三卷经卷的律法条文,但相较之下,我们就可以发现此时所写的《申命记》,较以往所记的有条理,可以说是将整套律法条例作了一番的总整理. 本卷意味着它不但是律法的重申,也是摩西临终前的遗训,其言谈的态度必至为恳切,是学习耶和华向以色列民所吩咐的所有律法中,最值得研读的一卷经卷. 第二篇 本卷的重要 从摩西向以色列百姓申告律法的情形来看,他早已体会出法治的重要性了,于是一再嘱咐百姓,从今以后,务必切切地学习和遵行神的律法,所以可从他谆谆训诲中,显示本卷的重要性.以下我们就本书的重要性给与说明: 一、百姓要毕生遵行诫命 摩西叙述了过去四十年的旷野生活回顾之后(参:申命记一-三章),马上话锋一转,直接地告诉当时的听众:「以色列人哪!现在我所教训你们的律例、典章,你们要听从遵行,好叫你们存活,得以进入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所赐给你们的地,承受为业.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申命记四1-2) 摩西特别吩咐以色列百姓,务必遵守「我所吩咐的」,原因是:这些律法都是耶和华的命令,是祂亲自晓喻的,既然是神的命令,神的选民就该遵守,何况他也体认出这些律法对选民有何等的重要性.这些律法是神和百姓所立的约,攸关以色列民进入美地、承受产业,以及各人的生命和民族命脉的延续. 所以摩西才吩咐他们,不但要确实的遵守,而且绝对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 二、选民要教训世代子孙 摩西不但吩咐当代的选民要遵守律法,也要他们肩负起传承的职责,得教育世世代代的子孙持守,所以他才在书中如此记载:「这是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祂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应许你的.」(申命记六1-3).也就是说,自己要遵行,更要教育儿女遵行,使神的律法、诫命,能世代相传,才能使子子孙孙长久在神的恩典中. 三、王者要抄录诵读奉行 勿认为以色列国立王一事,是在耶和华的计划之外,只是有待适当的时机,以及有合神心意的人供祂拣选,那时,必有君王被立,来治理神的国.那么君王在治理国家大事时,就不能不懂神的律法了,所以耶和华借着摩西向众民如此预言:「….到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得了那地居住的时候,若说:『我要立王治理,像四围的国一样.』你总要立耶和华你神所拣选的人为王….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申命记十七14、15、18、19) 人所订定的法则规条,往往随着时代的改变,不断的增删、修订,因为人的智慧有限、生命有限,甚至权柄、能力也都有限,加上各君王的思想和领导理念异同,所以自从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没有一份法律规条,可以不用修订而能够永远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民族,唯有耶和华神所订定的条例,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如作诗的人所歌颂的:「耶和华啊!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你的诚实存到万代;你坚定了地,地就长存.天地照你的安排存到今日;万物都是你的仆役.我若不是喜爱你的律法,早就在苦难中灭绝了!」(诗篇一一九89-92)唯有耶和华是信实的,对万族、万民所立的约,是永不改变的,所以当以耶和华的律法去治理祂的百姓,故此,王者务必抄录诵读,并且终生奉行不渝. 四、祭司利人负责保管 祭司利未人是神特选,作为耶和华面前事奉祂的神职人员,其职责既特殊且崇高,摩西没将这律法书交给任何人,而是交给这些在神面前事奉的祭司利未人负责保管,我们就可以知道律法书在摩西的心目中,是何等尊贵和重要. 因此,「摩西将这律法写出来,交给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子孙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那时你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将这律法念给他们听.」(申命记三十一9-11). 摩西不但将完成的律法书托付给祭司利未人负责保管,而且要他们在往后的日子,负起倡导和教育的职责. 第三篇 本卷的背景 从耶和华向选民的宣告,并经神人摩西再三的申告和慎重的颁布,我们不难想象其重要性,所以对于本卷的背景,本单元将以下列几点,稍作说明: 一、作者 本卷之绝大部份内容,可以确定是神人摩西所著,因为文中多以第一人称著述(参:申命记一9,二26,三18,四1,五1,六6….,三十二1),倒是三十三和三十四这两章,是否仍为摩西本人所写,较值得商确.不过关于这两章是否同样是摩西亲笔所写,对全卷之作者的认定,事实上不具任何影响的. 二、书名简介 《申命记》是摩西五经中的最后一卷,在中文圣经里头,所谓的「申命」,其意义是:重新申述真神的命令.至于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它的名称是「第二次的律法」或「律法的重诵」. 本书是摩西在摩押地,即将和百姓离别归耶和华安息时,郑重向他们复述之神的律法,所以英文圣经称之为「Deuteronomy」,也是有「再一次重述」的意思. 至于希伯来文圣经,对本书的称呼最简单,直接取这卷书开头的第一字,即「这些话」作为卷名. 综合以上各种称呼,我们可以确定,无论是《申命记》也好、是「第二次的律法」也好、甚或「律法的重诵」、「这些话」….等,其意义不外指明:为了要让选民能够遵行律法、诫命,摩西逐条或举例,或针对各种情况,在众民面前将他在西乃山上所领受的律法,再一次的诠释清楚.故本书并不是有关律法的另一本着作或经典,而是将《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三卷的条文,重新归纳申述而已. 三、著作时间 有关本卷的著作最难能可贵的,乃在于摩西这个人,处于一个流离颠沛、居无定所的日子当中,再加上他本身已有百二高龄的情况下,仍然为了眼前的新生代和后世的选民,孜孜矻矻的留下珍贵的教训及法典,既可看出他对选民所爱之深,也足以证明他的睿智和眼光.当然,最重要的,要算耶和华真神给予摩西的特殊恩赐,能在年迈时刻,尚能「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申命记三十四7),否则别说要著书立论,连百姓带领的工作,也都有困难. 一般学者均认为:《申命记》全书约完成于公元前1406年-公元前1400年之间.或更确切地指出,是公元前1402年,也就是以色列民出埃及后第40年11月1日(参:申命记一3),摩西就是在那年的12月上旬离世的.因此,本书有可能着于他向以色列人训话完毕,直到离世前的这段日子. 四、著作地点 作者在本书的一开头,就直接指出:「以下所记的,是摩西在约但河东的旷野,疏弗对面的亚拉巴,就是巴兰、陀弗、拉班、哈洗录、底撒哈中间,向以色列众人所说的话.」(申命记一1).所以对《申命记》宣告的地点,大概比较不用置疑,就是在摩押之地. 既然摩西宣告本书的地点是在摩押地,而离他在世的日子又所剩不多,故依此推论,本书著作的地点,应该不致于离宣告之地点有多远,甚至有可能是驻留在同一地点,也就是约但河东的摩押平原(参:申命记二十九1). 第四篇 申命记的中心思想与特色 一、中心思想 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们从耶和华藉摩西所宣告的律法中,可以看得出:神赋予百姓所建立的以色列国,其立国的精神乃是「法治」与「忠恕」. 《申命记》里头一再地呼吁以色列民,务必遵守律法,顺服律法,不是只一味的谈忠恕爱,而不谈法律责罚,无法则无天,百姓则生乱,所以这种原则,在圣经「以色列历史」中,处处可拾. 是故「谨守、遵行」,也就是本书的钥语,因为守法的必然蒙福(参:申命记十12-13).这一点,是摩西四十年的旷野生活中,亲眼看见,亲耳所听,亲身所体验,却是选民最需要学习的功课,选民只要一味顺服神的命令,就必蒙神祝福,反之,就必惹祸. 这种守法精神的要求,不是出于勉强,或仅仅外表的屈服,而是要出自选民的内心,对神真诚的敬畏和顺服,才有价值.而摩西在重申神的律法时,就等于是向眼前这批选民的新生代宣示,唯有守法,才能在神面前「得生存」、「蒙福气」、「享安息」. 故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守法至上.凡顺服者,必然会感受到耶和华无限的恩典和大能,但凡悖逆了祂律法者,也必遭受神的厌恶,甚至被弃(参:希伯来书三16-四1),此乃这位永恒诚信的耶和华,不变的本质. 二、本卷特色 所谓摩西五经,指的是圣经中的《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这五卷经卷各有其相同和异同的特色,除了创世记这经卷虽然似乎以描述人、神关系和始祖的历史之内容为主,但也是律法建制之前置时期,全卷中隐含了颇完整的律法观念,如:安息日的起源(参:创世记二1-3);反对杀人(参:创世记四9-15);并藉神创造和作为,来显示祂的独一性.其它四卷则都包含了两大特色:一是「选民的历史」;二是「律法的阐释」,这两个大单元. 然而《申命记》又有不同的特色,即为综合《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三卷书中律法之条文,所作的总论书.作者归纳了耶和华神藉他向会众所宣告的律例、典章、诫命、法度,作了一次的大总结.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申命记》,也是在学习本卷前,事先要了解的. 《申命记》的律例条文,原先都已经记录在出、利、民三个经卷中,后来摩西为了显示律法的重要性,同时便于明白和记忆,因此才再一次的分类、归纳,条列前面三卷相关条文.如此一来,整卷《申命记》所记载的律法,不但分别可以在出、利、民三卷中找寻到原来记录,而且可以发现新增的条款不多. 但在作「旧法新释」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每一项条款的记载,到了本卷的重申时,就比前面各卷的叙述显得简洁扼要.因此在查考《申命记》中所述的律法条文时,可以一一对照前面三卷有关的原始数据,则在条文的了解上,必会更加的周延. 所以整体来说,《申命记》的内容,完全是着重于摩西对神所吩咐的律法,以人文的角度,去阐述其施行的原则和实践的方式,使全国选民和其建立的社会,成为一个耶和华律法的诠释者.全卷拥有浓厚的律法色彩,所以读起来难免艰涩又乏味. 第五篇 申命记的历代地位 《申命记》还有一个特殊的分量,就是它几乎成了历代选民的宪法,而受到每个朝代中的神仆所重视.尤其每逢君臣、百姓脱序而悖离时,神必差遣祂的先知,适时给予提醒,以致于这些律法虽曾在某些朝代中被轻忽,却从未因人的弃绝而自选民的生活中消失,直至今日,仍然屹立不摇.我们可以根据律法在历代中所显示的功能,来了解它的地位: 一、约书亚时代 神人摩西离世之前,把重任交给耶和华所属意的接棒人约书亚(参:申命记三十四9-10),约书亚果真完成了神和摩西的托付,把以色列会众带进了应许之地,而且很忠实的依摩西的吩咐,一件也不减少的去执行,可知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接棒者. 当约书亚年纪老迈,即将去世时,他也如法泡制,仿效摩西,以此律法,再一次和百姓约法三章.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他是让选民自由选择他们的信仰,其实他和摩西一样,向百姓也作了一次临别的宣告,他说:「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当日,约书亚就与百姓立约,在示剑为他们立定律例典章,约书亚将这些话都写在神的律法书上….」(约书亚记二十四15、25、26). 从以上记载,可以了解到:《申命记》在约书亚时代的前后,颇具崇高地位. 二、士师时代 又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士师时代是一个混乱无序的世代,正如士师记最后一句经文所描述的:「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师记二十一25).所谓「没有王」,似乎是指没有立王来统治他们,其实不是国中没有王,耶和华不就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吗?耶和华既是他们独一之神,也是他们的王.可惜的是:百姓没有遵守律法并尊耶和华为王、为圣,以至使整个士师时代处于信仰堕落、外族侵犯、悔改祈求、兴吉士师、制伏外族的循环中. 自大层面来看,似乎神的律法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所以作者才会说「国中无王」,但从小层面来看,律法的地位和功能,一直没有中断,而且还是颇为显著,如《路得记》的事迹就是最佳的实例: 《路得记》是发生在士师时代的一则坊间美谈,主要原因在于路得记一事,是整个士师时代之恶劣环境中的一股清流,而且源远流长,影响至为深远,路得和波阿斯的事迹,不但给当时的社会注入清新之气,甚至影响到后代选民历史,王朝时大卫以及道成肉身的主耶稣,都从其所出,所以每当读路得记,内心就会有温馨之感. 不过从事件的过程中来看,有一点绝对不可忽略的是:贫女路得之所以能和财主波阿斯有这么一段美好的姻缘,摩西的律法居功厥伟,可以说这段蒙福的婚姻,全然是拜律法之规定所赐,以致于以利米勒的家产得以赎回(参:路得记四5;利未记二十五25;申命记二十五5-6),路得亦终有所于归(参:路得记四7-12;申命记二十五7-10),结局是那么的完美,所以路得的事迹,将律法的效益诠释得完整无遗. 三、列王时代 到了列王时代,虽然律法执行不彰,但每逢国势之中兴,都和律法的遵行有密切关系. 大卫临终时,向他的儿子所罗门所嘱咐的,不是政治、军事或其它统御学的指导,乃是要他儿子,谨守神的律法(参:列王纪上二2-4),大卫之所以会在咽气前的最后一刻,如此慎重的吩咐所罗门,因为这是他一生当中,最珍贵的体验,所以才会如此慎重交待他的儿子.可惜的是所罗门晚节不保,不但忘记先父生前的遗言;没有积极去持守律法上的规条,以保持国力,甚至受到外邦女子的诱惑,为她们建外邦偶像的神庙,严重违背神的律法,以至得罪耶和华他的神,种下日后国家分裂、国势衰微的恶果(列王纪上十一章),既可惜又可叹,枉费神赐予他的聪明才智. 约阿施是南朝中期中兴的王之一,自大祭司耶何耶大辅正他为王之后,励精图治,他「派官看守耶和华的殿….,照摩西律法上所写的,给耶和华献燔祭….」(历代志下二十三18).所以在他当政的时期,才有了一股中兴的气象. 希西家王也是一位中兴之王,他是犹大国晚期中,最出名的王,作王时间长达二十九年,使南朝的危难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他对摩西律法的遵行特别的彻底:重修圣殿,召集祭司利未人献赎罪祭、燔祭、感谢祭,又聚集南、北两朝之百姓至耶路撒冷,向耶和华守逾越节、清除偶像、定献祭之例、献十分之一(参:历代志下二十九-三十一章),经上记载:「凡他所行的,无论是办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诫命,是寻求他的神,都是尽心去行…..」(历代志下三十一21)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出于治,合于善也.」(韩非.《性恶篇》)圣王之道尚有治国之能,何况圣神之道,故希西家王能建清明之治于南朝晚期,以达中兴之境,能说不是拜律法书之赐吗? 祭司希勒家对律法书的发现,又是列王史上的一件大事.南国犹大的末期,一连出了两个恶王:先是玛拿西,后是亚们,他们不肯效法其父或其祖父希西家,行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因此,或遭亚述所掳,或为臣仆所杀,下场都很凄惨(参:历代志下三十三章).然而想不到的是轮到约西亚登基当王之后,他虽年仅八岁,却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当王十二年后,进而废除偶像,并修葺圣殿. 当利未人将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运出来的时候,祭司希勒家偶然得了摩西所传的律法书,经由书记沙番向王诵读,王听见律法上的话,就撕裂衣服,差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王就把殿里所得的约书(律法书),念给他们听,并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的顺从耶和华,遵守祂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参:历代志下三十四章). 在这段记载中,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不仅是希勒家发现律法书,王看重并宣读本书,当祭司希勒家和王所派的众人去见女先知户勒大时,她将耶和华所启示的话告诉他们,她说:「耶和华如此说:我必照着在犹大王面前所读那书上的一切咒诅,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历代志下三十四24).这里所提到的「那书上的一切咒诅,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指的是《申命记》,更有人明确的指出是《申命记》第二十八章所记载的律法,其中总共有58种咒诅和苦难. 由于约西亚王对神之律法书的尊重和发扬,使犹大国在最后时期,有一小段辉煌的气象,而约西亚王也就被列在神眼中看为善王之行列. 四、掳放时期 公元前722年,北朝以色列国为亚述所亡,从此不再复国,以色列国自历史上消失.到了公元前586那一年,南朝也跟着败在巴比伦国之下,犹大人同样被掳至东方的两河流域,选民的历史进入被掳和释放的「掳放时期」.然而按照神的预定和先知的预言,果然经七十年后,出现三次犹大人大批返乡的人潮(B.C.536、B.C.458、B.C.445),这当中,以宗教领袖的耶书亚(约萨达的儿子)、以斯拉,先知哈该、撒迦利亚,政治领袖的所罗巴伯、尼赫迈亚最为出名(参:以斯拉记、尼赫迈亚记),他们在国家的建设上和信仰的复兴上,都离不开摩西的律法. 重建圣城时,历史这样记载:「到了七月(B.C.536),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他的弟兄众祭司,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与他的弟兄,都起来建筑以色列神的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照律法书上所写的,守住棚节….」(以斯拉记三1-4) 至于在重建圣城后的信仰复兴中,历史也有这么一段记载:「到了七月(B.C.445),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列人的律法书带来….,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读这律法书.众民侧耳而听….」(尼赫迈亚记八1、3) 选民的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最佳的启示;就是神的律法绝对不是白纸写黑字,不是一本用手写的记载,而是足以左右神国(属灵或属肉)兴衰绝对的法规,所以无论是重建圣殿或重修圣城,这些古圣徒,都懂得从律法的原则去着手之. 五、新约时代 新约时代是一个律法的转型期,主耶稣借着到世间来的时候作了一番「旧约的新释」,以成全律法,而非当时死守律法条文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所认定的「废除律法」,因此,新约时期,律法的地位不但无损,反而得到了更完美的提升和诠释. 在「新约」之中,引自《申命记》的经节,不下于九十处之多;主耶稣在旷野,三次受撒但试探的时候,都引用《申命记》的经文而得胜,祂所引用的三处经文,就是「申命记八3,六16,十20」.到了登山训徒时,那些行道为人之理,大多数是出自本书的条文,如:论仇恨(申命记五17,十六18)、论奸淫(申命记五18,二十四1、3)、论起誓(申命记二十三21)、论爱仇敌(申命记十九21)、论借贷(申命记十五8)….,不胜枚举.可见主耶稣对律法书的熟练和精通(参:路加福音二41-49),绝不输给当时公认的律法权威人士,也就是文士和法利赛人. 论及使徒保罗,更不用说了,他不但是律法专家,而且自从蒙主特别启示之后,突然心窍大开.因此,他对摩西的律法,不但融会贯通,而且在律法的论释上,也最独具一格,所以在真道的争辩和对于律法的引用上,几乎到了炉火纯青、运用自如之境.在他的十三封书信中,大量使用《申命记》的经文作为论道的引证;如谈到神的怜悯时,他强调:「这样,我们可说甚么呢?难道神有甚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为祂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马书九14-15),这段论述即是引用「申三十二4」,同时也引用《申命记》中的一神观念,向加拉太说明律法、中保和独一神的关系(参:加拉太书三20-21). 任何学术、思潮、文教资源,其历史的价值,务必接受时间的考验,才能奠定其历史的地位.也许在时间上,「汉摩拉比[Hammurabi]法典」比「摩西的律法」,出现得较早,但经过历史的洗礼之后,摩西五经的历史地位,因着犹太民族的存在,与选民深入的融合,使得这些律法的地位远远胜过世界上所有的律法或法典. 人类学上,把亡国千年以上的以色列国能够再复国,视为一大奇迹,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认定其民族生命的得以延续,归功于这些从神而来的律法,所坚立的希伯来文化.所以根据以上的查考,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摩西五经尤其是《申命记》,其地位是何等的崇高. 第六篇 申命记的神学思想 但《申命记》的中心思想(Centralbegriff)或基本概念(Underlying idea),在条文中明示它的存在.整卷《申命记》所凸显的基本观念:就是「集一切可能之力量去认识神,并且以祂所指示的崇拜方式去敬拜耶和华真神」. 当然,耶和华是以祂神性的本质,施恩于祂的选民.因此,以神学的角度来看,大概有几个神学观念值得探讨: 一、神之独一 宗教信仰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成多神教或泛神教,不仅是圣经,就是在人类的历史中,也没有清楚的交代.然而到了选民于旷野四十年的飘荡时期,多神观念已弥漫在西亚的各民族中了.因此,在近东各民族中,宗教的外表形式不但「多采多姿」,而且既繁顼且残忍,完全悖逆了人道和神道的原则,诸如划身、献身,甚或让孩童经火,既残暴且带有淫荡之色彩.于是在这种大环境中成长和混杂成惯的以色列民,要一改过去的崇拜方式,建立起一神的观念,绝非一日可成,所以才有后来亚伦为百姓造金牛犊事件,这一点,参考《出埃及记》三十二章可证. 《申命记》所论述的独一神观,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借着当时选民在旷野四十年的隔离生活,和耶和华在百姓面前所行的各种神迹奇事,来印证耶和华真神的独一性.因此,我们仅就《申命记》五-十三章所载的神观,针对「独一神」之特质加以说明: 1.耶和华是自有永有的神 当耶和华在不毁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并呼召他时,就作了如此的表明:「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出埃及记三14-15). 时间是宇,空间是宙,人本就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无法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耶和华则是「自有」存在于永远的过去,也是「永有」存在于永远的未来,是为当时以色列百姓所不认识的,且与以色列民在当时所看到的「神」截然不同. 耶和华一再借着摩西,向以色列百姓宣示:「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你们的神!耶和华是你们列祖的神!」(参:申命记一10,二7,三18,四24,十三3、4、18),也就是不断提醒选民,祂是自有永有的神,是你们的神,也是你们列祖的神,不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是时空的主宰者. 人类对神的认识,尚有所谓的「神在无限永远的过去就有了祂,而且神也存在于无限的永远」,然而对耶和华而言,时间永远是「现在式」,没有所谓的过去,也没有所谓的未来,凡事都在祂眼前,没有遮掩的,所以从时间上来说,耶和华神就和世人不同,人有所谓的过去的历史和未卜的未来,但这些所谓的过去的历史和未卜的未来,在耶和华神来说,都是现在,所以「自有永有」,是用人的角度来说的,在神,没有所谓的「自有永有」. 2.耶和华是创造的神 耶和华真神告诉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祂是天地的创造者(参:申命记十14),万物都是祂造的,世人也是祂造的(申命记四32-33).所以世人,尤其是以色列特选之民,更该单向祂膜拜、敬畏,遵行祂的道(参:申命记六1-2,十12). 神甚至不允许选民去访问其它「神」(参:申命记十二30),更不可去参拜、求问、随从(参:申命记六12-14),进而塑造各种神像(参:申命记五8-10),违悖之人,耶和华必发怒而灭绝之.在信仰上,神是忌邪的灵(参:申命记四25),人不应该去拜被造之物,也不可弃创造万物之神不敬拜. 3.耶和华是独一的神 在《申命记》的条例中,尤其强调耶和华神的独一性,祂是「独一」的神,不同于众神之中的任何一位神. 出埃及时,神就在西乃山,以亲自刻在石版上的十诫,向选民宣告祂是独一的神(参:出埃及记二十3-7),摩西是神的宣告人,到了进入迦南的前夕,从摩西复述的十诫中,又可以看出这一论点: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受,直到千代.」(申命记五7-10) 其实在颁布十诫之前,神就如此吩咐说:「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申命记四39) 耶和华对摩西和百姓再三地申明祂是独一的神,就是要选民改变过去他们在埃及及将来要进入的迦南地,那种多神和泛神的环境中,所感染的错误神观,重新去认识这位至大、至尊,超群绝伦的神:祂无上权能、神圣不可侵犯,是既公义又慈爱的独一神,绝不是其它之「神」可比的.又告诉他们:「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祂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申命记十17). 4.耶和华是自主的神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以色列人岂有居住迦南地的权利?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原世居于吾珥(今伊拉克境内),他们本来就是外来之民,是过河而来的希伯来民族,这块地本不属他们的,人口数是因雅各布全家下埃及,才在埃及成为大族,所以他们没有占居迦南地的主权.因此,在各族群盘据的大地上,以色列民除了寄居之外,似乎毫无落脚之地,他们俨然成了一群强权统治下的求生者. 但耶和华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神告诉他们:不仅是这些「蛮荒」之族,就是宇宙万物和眼前大地,以及人的生命和所有的一切,其真正的主宰权,不是在世上那些主政者、掌权者的手中,其主权乃在耶和华,这就是耶和华一再向选民和世人所要宣示的讯息. 摩西指示百姓说:「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耶和华我们神吩咐你们的这些法度、律例、典章是什么意思呢?你就告诉你的儿子说,『…耶和华将我们从那里领出来,要领我们进入祂向我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把这地赐给我们.』…」(申命记六20-23) 以色列民出埃及,其主权乃在耶和华;选民得应许之地,其主权也在耶和华,祂之所以如此施恩于以色列人,乃出于祂的拣选和怜悯,有谁能抗拒,有谁能强嘴呢!(参:罗马书九19). 二、神之应许 论及应许,也是《申命记》中值得注意的神学核心之一.自从耶和华向亚伯拉罕应许开始,这应许成了整个旧约历史演进的轨迹和导向,而以色列史几乎成了一部圣地的保卫史,缘起于耶和华对先祖亚伯拉罕的应许,并且一直延续到今日,而亚伯拉罕的子孙,至今仍然是为此而战,对他们来说,没有所谓的「胜与败」的结局,而是「非胜即死」的挣扎. 话说回来,耶和华在拣选之初,就向亚伯拉罕作了七大应许(参:创世记十二1-3): 1.我必叫你成为大国 2.我必赐福给你 3.我必叫你的名为大 4.你也要叫人得福 5.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 6.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 7.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自那时起,旧约历史就沿着这应许的核心而发展,以致后来才有应许的百姓、应许的美地、应许的国度、应许的君王…..而《申命记》就是耶和华神向选民宣示的「应许条款」. 那么自从神向亚伯拉罕应许开始,经过六百年后,摩西带着大批百姓来到迦南地的门坎摩押时,神对亚伯拉罕承诺的「应许之百姓」和「应许之美地」即将实现和应验,这是多么振奋的一刻. 摩西重申律法时,就提到神对亚伯拉罕应许一事(参:申命记一8),而且在警戒百姓时,又重述了神的应许,他说:「你们果然听从这些典章,谨守遵行,耶和华你神就必照祂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应许)守约,施慈爱,祂必爱你,赐福与你,使你人数增多(成为大国),也必在祂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给你的地上赐福与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并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犊、羊羔.你必蒙福胜过万民….」(申命记七12-15)又说:「所以,你们要守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诫命,使你们胆壮,能以进去,得你们所要得的那地,并使你们的日子在耶和华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给他们和他们的后裔的地上得以长久;那是流奶与蜜之地.」(申命记十一8-9) 历史证明,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子孙的迦南美地,虽然在整个历史中,偶或因选民之悖逆而有所失,但直到今日,这个应许仍然在成全,祂的应许仍然没有变更. 再说祂所论的福气:地上的万族,都要因耶和华向亚伯拉罕的应许而得福.保罗向罗马的教会阐释犹太人在历史上的价值时,向世人明示:「这样说来,犹太人有甚么长处,割礼有什么益处呢?凡事大有好处:第一是神的圣言交托他们.」(罗马书三1-2).神的圣言不外乎往昔耶和华向亚伯拉罕的应许,所以才延伸出后来的律法,为了应验祂的应许,成全祂的旨意,祂曾说:「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十二2-3)这就是从耶和华的应许中,所要成就于亚伯拉罕后裔和万国万民的大福. 经过数千年时光的考验,直到如今,可以证明《申命记》是一卷世界上使用最久、影响历史层面最深、涵盖社会范围最广的「成文律法」.其中包括隐含的「神学思想」,以及显露的「法律制度」,可以说是希伯来民族几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制度保存的捍卫者. 第七篇 本卷的结构 摩西是一个大有学问的人(参:使徒行传七22),他的著作都颇有层次,是故,有关他所写的经典,段落都很分明.以下就来说明《申命记》一书的结构,以便助于学习和记忆. 首先要知道的是,我们若从全文叙述的角度来分析的话,《申命记》的结构大概可分为六大段: 一、历史的回顾(一1-四43) 美国著名文学家埃默森,曾如此说过:「历史留给人类的教训,就是人类忘记历史的教训」,亦有人说:「不知道历史,则不懂为人」.不知历史的教训或忘记历史的教训,以致于不能以历史为鉴,结果重蹈了历史的错误不说,所犯的错误反而更严重,这是人类最大的失败和教训,所以学习历史,不但可以明白历史的史实和检讨其本质,而且还可以供后人作为最佳的警惕.职是之故,任何人都不可忽略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摩西了解在过去40年的岁月中,以色列民有太多的失败,而这些失败,足以作为在旷野成长之新生代的警戒,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先人「何时听从耶和华的话,遵守祂的律法,何时就蒙福,何时忘记神的律法,他们就在何时受咒诅,不得蒙福.」所以他将四十年的往事,择其印象最深、且最值得作为后人鉴戒的教训,重复的叙述、警戒,以使眼前的新生代,免于重蹈先人的覆辙,这也可以看出摩西的用心良苦,以及他对以色列民那股永不灰心、永不气馁的关注.一千五百年后的使徒保罗,同样的对历史教训的重视,也引证了这四十年旷野的历史,作为外邦信徒的鉴戒和教训(参:哥林多前书十1-11),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所以摩西重述这段残酷而痛苦的回忆时,其意义还是在于希望眼前的新生代,以及往后的历代百姓,都能确实的记住:「永远遵从耶和华的律法,就必长久蒙受神的恩典」. 那么从摩西在第一章到第四章中的简叙,我们概略的可以了解到,他对往事中几件回顾和当时的事迹,给予新生代一些重要的机会教育: 1.引言(一1-5) 2.宣示从何烈山启行之事(一6-8) 3.拣选智慧人为各族之长(一9-18) 4.加底斯巴尼亚窥地之鉴(一19-46) 5.自加底斯直走到撒烈溪(二1-15) 6.经过摩押亚扪二族之地(二16-25) 7.基底莫败希实本王西宏(二26-37) 8.在以得来再败巴珊王噩(三1-11) 9.约但河东地给二支派半(三12-22) 10.摩西自诉不得渡约但河(三23-29) 11.劝导百姓务要遵循律例(四1-40) 12.吩咐要在河东设立逃城(四41-43) 二、谨守神律法(四44-十一章) 这一段是《申命记》内容的第二单元,也是本书的主要部分,因为历史的重述固然重要,但律法的重申更重要.摩西之所以作此书,其目的当然是要叫这些即将进入迦南美地的以色列民,切记并遵行神的律法、诫命、典章、法度,否则摩西就不用这么费口舌去申述这些律法,所以重申律法是有其必要的,尤其「见而后能知,知而后能行,行而后能蒙福」.这些百姓已看到摆在他们眼前的事实,包括各种神迹、奇事、异能,接下来就是研读和尊重律法,遵行律法的规条,才能蒙福,这是不变的原则,如此,重申律法才有意义: 1.西乃律法重申之楔(四44-49) 2.十条诫命基要地位(五) 3.主恩广被领受产业(六-七) 4.苦炼灵性蒙神称义(八-九) 5.牢记主言神眼眷顾(十-十一) 三、生活的指南(十二-二十六章) 这一段才是摩西第二次律法重述的主题和重点,他完全针对一般选民,综合了《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三卷有关信仰生活的条例,作了非常清楚的交代,使世世代代的百姓都能明白,在信仰生活中,依这些条例而行,就免于逾越律法的规范: 1.圣民崇拜生活法则(十二-十六17) 2.选民领袖品格特质(十六18-十八) 3.刑事法则诠释严明(十九) 4.与敌圣战教战守则(二十) 5.明订社会生活规范(二十一-二十五) 6.两种典礼及劝勉词(二十六) 四、福咒的抉择(二十七-三十章) 在作完了律法的整体申令之后,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强调律法的效力和遵循的效益,这两者,决定于百姓在未来的生活中,自我的选择,就像摩西向他们陈明的:「以上这些吩咐,都是明显易懂的道理(律法),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参:申命记二十九29)所以他们务必选择「守道蒙福」,而不可「悖道受诅」,故摩西给了他们以下几点的指示: 1.命立石录律(二十七章) 2.遵行与违逆(二十八章) 3.选民之永约(二十九章) 4.应许与诫命(三十章) 五、诀别的赠言(三十一-三十三章) 摩西在40年的辛劳之后,纵使他的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申命记三十四7),身体仍是那么的硬朗,但释下重担的日子总是要来到的.因此,从整卷的角度来看,《申命记》的全卷,都算是摩西临终的赠言,不过他在叙述完基要教理之后,仍然再以所作的诗歌,供世代留传并作惕励: 1.勉励世代学习敬畏神(三十一章) 2.作歌判定选民的是非(三十二章) 3.针对十二支派的祝福(三十三章) 六、临终的交棒(三十四章) 任何一件事奉工作,都是神的计划和目标,所以工人的生命虽是短暂有限,但神的工作则是永续无止,绝不会因事奉者的更替而有所中断或改变.所以无论任何人,包括摩西本身,都不可忘记: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进迦南,是神历来的计划和目标. 是故,在摩西要蒙召归回时,他毫无怨悔地承受不得进迦南地的打击和安排,甘心乐意的将棒交出.而接棒者约书亚,还是要前仆后继的背起耶和华托付给摩西的「十字架」,继续奔那未完的前程,直到取得选民日夜所期盼的迦南美地,完成神的托付为止. 关于这件移交的工作,就记载在本卷的最后一章,大概可以分二个小单元: 1.摩西的安息(三十四1-8) 2.约书亚的兴起(三十四9-12) 以上是本卷的结构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上的说明中,简略的看出《申命记》的大概内容,也就可以很清楚的从各段落中,了解到摩西在每一段所表达的要旨. 参考书目: 1.《旧约圣经概论》蔡圣民,1959,真耶稣教会台湾总会. 2.《申命记释义》韩承良,1986,思高圣经学会. 3.《申命记》陈恒道,1987,真耶稣教会台湾神学院. 4.《申命记读经札记》王国显,1987,晨星出版社. 5.《圣经人物?摩西》迈尔着,严彩琇译,1988,美国活泉出版社. 6.《旧约精览》 詹逊,1989,宣道出版社. 7.《旧约神学探讨》华德凯瑟,1989,宣道出版社. 8.《申命记》苏佐扬,1991,基督教天人社. 9.《王者之道》黄光国, 1991,台湾学生书局. 10.《旧约辅读》周建华,1993,香港读经会. 11.《中文圣经注释?申命记》丘恩处,1994,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第二课约书亚记导论 约书亚记是摩西五经的延续; 五经的内容连贯、各卷末了记述的事件,都非静态的结束,而是带有一种期待的性质,作为另一个高潮的伏笔.申命记在五经之末,以选民即将进入应许之地那一刻作结尾;但藉摩西的离去,一代领袖阶段性任务终将完成,新的领袖约书亚于是出马,选民历史的新页也告揭启.摩西的大功是过红海,约书亚的大功是过约但河,前者是脱离奴隶辖制,后者是进入自由,得享产业,这是神救赎计划的两大部份,若只有「出埃及」而没有「进迦南」,则救赎大工就不算完全的.神应许亚伯拉罕的后裔要承受迦南地为业,现在应许终将实现,约书亚记就是记载约书亚领导军事作战,从迦南人手中夺取应许之地,并将这地分给以色列十二支派为业的故事. 这段攻城略地,占领拥有的历史,实则为吾人「努力进天国」的写照(太十一12原文「天国乃是强夺的」).而不过,迦南非天堂的象征,因为天堂不再有战争,这是指基督徒蒙主带领要进入的丰富生命的意思.「约书亚」译成希腊文即「耶稣」,意为救主,故约书亚乃豫表教会的之元首基督,衪要把一切应许的丰盛,成就在教会里面,所以卷中的诸多事迹与原则,是要作为启迪基督徒属灵的体验,给予我们不少信心、顺服、恒忍和属灵领导的榜样. 关于本书的作者,一般大多可以接受系约书亚所作,因为他应具有写作的才能(参二十四25-26),当然有小部份必由他人补述(24章29节以后),成书约在士师时代初期. 全书可略分为四段: 1.一~五章为进入迦南(包括渡河、窥探、安营) 2.六~十二章为征服迦南(包括首役,南、北战事皆捷) 3.十三~二十二章为占领迦南(包括分地业、设逃城、筑坛) 4.二十三~二十四章为约书亚之死 很多人研读此书,乐于与以弗所书并论,因为两卷都记载神为选民预备美地的恩典,先后呼应互为表里: 1.应许赏赐基业(创十三14-15、书一2-3) (弗一3-4、11) 2.因信领取奖赏(书一1-3) (弗二8) 3.顺服元首带领(书五13-15) (弗四11-16) 4.经历各项灵战(书十14、42、二十三3、10) (弗六10-18) 本书中,所要彰显阐明的有几个主旨,也是基督徒应该建立的生活态度. 1.信心的生活.从出埃及,过红海,到过约但河,身处顽敌蛮荒之环境,无一不是以信心面对,但神使他们脚入湍急河中,河水立起成垒;遵神吩咐,六日围城,七日吹角呼喊,而致城塌;又命日月停止,使其遂行杀敌圣战----人非有信,不能得神喜悦,神的应许,须以信心领取,有信心.就必见神的荣耀. 2.战争的生活.迦南地靠战争取得,我们信仰生活亦即一场争战,是与空中属灵气的恶魔争战,故当穿载全副军装,自我装备齐全,与世俗为友,即是与神为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随时寻觅可吞食的对象,稍一不慎即被恶者击杀,末日愈近,牠愈是气忿忿遍行各地,故一切灵性睡着的人当速醒过来,枕戈达旦,如聪明童女的儆醒. 3.得胜的生活.属灵战争得胜的要件是要圣洁;所以过河之后,约书亚先为以色列民施行割礼,以分别为圣(这些壮丁都是在旷野出生,未行割礼),人非圣洁,不能见主,追求圣洁才能合乎主所用,作贵重器皿.再者,战争须有主帅,主亲自允作其主帅,今日我们不是靠血气或己力争战,乃是倚靠圣灵,方能成事,连于元首基督之下,才能获胜. 其它,我们也要从本卷中领受若干信息: 1.神的信实,永不落空(21-45) 2.我们要勇敢领取神的应许(1-3-11),应许的褔气已摆在前头,有行为的信心,才是活泼有生命的信仰. 3.神憎恶一切罪恶;迦南七族被杀灭,出自神对罪恶的憎恶,但喇合(二章)的获救,预表耶稣宝血要拯救一切悔改的人. 4.本卷中的战争,都有属灵争战的预表,迦南人象征各种私欲、罪恶及一切属灵仇敌,靠主基督帅领,必能得胜一切,让世界的王,在我们里面是毫无所有的. 5.神应许「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要赐给你们!」(一3) 但可惜最后并没有竟全功,这要归究于: a.从未攻取非利士人所占的沿海之地. b.与基比亚结盟,留下祸根. c.没有彻底扫荡战败的仇敌,所以与神同工,让主旨得成,是我们应竭心尽力的. 6.「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1三1)作工须趁着白日,莫等机会失去才作无用的懊悔,我们当思想是否已充份利用神所赐的生命,用脚掌踏入应许之地? 总之,本卷是激励我们刚强壮胆,永不退怯,在天路上靠主基督,迈向标竿,领取赏赐的美好勉励. 第三课灵里的团契——约翰壹贰叁书(一) 人在世上对于未来常怀着美丽的憧憬,随着年岁的累积,总期待愿望一一实现,却常事与愿违.虽然科学随着人类的历史日益精进,但科学依然不能减少人一生的劳苦愁烦;若非基督道成肉身,为黑暗的世代带来曙光,人们将一直处在绝望的地步. 因此,基督的福音借着使徒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已遍传罗马帝国,神的教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由于早期福音借口传迅速,有些信徒没有全盘洞悉真理,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受当代异端影响,其中较著名的异端是诺斯底派(Gnostic).无论在新旧约时代,我们可以发现,当神的工作兴旺之际,恶者便无孔不入地伺机破坏,这是身为神国子民应当谨慎之事. 当时的传道者除了亲自巡访牧养教会之外,通常借着书信来教导信徒,约翰壹贰参书也是一封书信.相传是约翰于年迈之年,以一位属灵之长者写给小亚西亚各教会的公开信(大概在主后八十一年之前,作者写成本书).从书信内容所流露的属灵之情来看,这些信如同家书.这位牧者意识到诺斯底的异端非常可怕,传异端者无视于罪的存在及救赎的必要性,人与神之间的灵交就被拦阻了,人伦之间的道德水平也就自然地低落,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珍贵的爱心. 基于上述的理由,约翰想更正这些谬误,极力证明耶稣真的是道成肉身,又借着与神灵交(即团契之意)的亲身经历以验证这项事实;但必须先认清罪的可怕,并且肯接受基督的赦罪之恩,始可经历与神团契的喜乐,享有作神儿女的权利,体会彼此相爱的生活,如此才能真正进入真理属天的领域.因此我们以「灵里的团契」为约翰壹贰参书的主题,来看本书信的重要真理. 一、当代信徒为何受迷? 在约翰书信里,我们可以看到约翰的炮火一直对着一群人,这些人从教会中出去,且不再与他们相交,并且与教会断绝了属灵的关系,他们成了迷惑人的一群(约壹二18-19;四1;约贰7);他们不再听从约翰的话,明显地受了谬妄的灵所影响(约壹四6). 从书信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受当代异端诺斯底派(Gnostic)的影响很大,他们也被称为「敌基督者」;因此他们对约翰的使徒权柄直接提出了挑战;此外,他们也派出了假教师试图要影响信徒,使信徒不要接受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壹二27;约贰9,10,11).从这个角度看,这些人是相当有组织的,而且人数也不少(约壹二18;四5). 二、他们的信仰错在那里? (一)错误的基督论 1.敌对者的基督论 约翰首先攻击的是那些敌对者的基督论. 当代异端诺斯底派(Gnostic)主张灵为善,物质是恶的,是故身体与信仰是两回事,历史的耶稣与信仰的基督也是两回事. ·诺斯底派与基督教争辩最激烈之点是基督的位格.他们以为属灵的神,怎会与属物质的身体结合?因此他们对基督的看法又有不同的两种主张: ①基督非人,是灵体,在人眼中是一种幻影,并没有真实的存在过. ②耶稣具有双重人格,当他受洗之时,基督的灵才进入他身体,又在耶稣被钉十架之前,基督的灵才离开了他,此说使人对于耶稣的神性与人性造成混淆. ·他们否认耶稣是神的儿子(约壹二23);不承认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耶稣(约壹四2;约贰7);所以他们否认耶稣是基督(约壹二22). 2.约翰提出严正的辩正: ①身体属乎物质,但不是属恶的!耶稣曾说:「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我既然将真理告诉你们,为甚么不信我呢?」(约八46).主耶稣在世上带着肉身,不但没有犯罪,并且荣神益人;所以约翰勉励信徒说:「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约壹三7),可见身体属乎物质是恶的是不对的主张. ②耶稣是基督(约壹五1);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约壹四2,15;五5; 约贰8-11);这是灵里的奥秘; 保罗如此见证:「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三16),这里清楚的说明神在肉身显现,彰显神的王权,能够医病赶鬼,在十架上为人赎罪,后来战胜死亡,死而复活,拥有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所以耶稣在世上不但是人子,也是神的儿子(约壹一3,7;二23;三8,23;四9,10,15;五11). ③认识耶稣是道成了肉身的,才有真正灵里的团契.约翰曾亲身与耶稣相处过,也亲眼见过复活的耶稣,更经历了耶稣彰显基督的权柄,所以他以自己生命的更新与经历,非常恳切的见证他是如何在灵里与主与人有属灵的团契,他说:「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有古卷:我们〕的喜乐充足.」(约壹一1-4).可见灵里的团契是属主的人都可以参与的. 3.新纪元错误的基督论 在二十世纪中叶至二十一世纪初期,也有类似诺斯底派(Gnostic)的神学思想,死灰复燃,深深影响这个世代的人,这是我们不可轻忽的事. 推展新纪元运动中的人们,觉得耶稣只是人类中最进取的一个,他与其它宗教领袖和伟人(例如穆罕默德、孔夫子等)都是『基督』之一,而每一个人亦有『基督』的成份,但必须经过『变异的意识状态』才能了解.这个过程和领悟,新纪元称为『基督的意识状态』Christ consciousness. 如果你曾与新纪元人物接触,你会知道他们亦常常引用圣经,但是,他们不但断章取义,根本就不相信圣经,他们更采纳一些不正统的书卷(例如﹕多马福音Gospel of Thomas).学者们认为,新纪元的文件可靠性很低,都是后期的作品,作者是谁也不能肯定,此外,最重要的是作品都带有诺斯底派(Gnostic)的神学思想. 不要以为新纪元事物是一些离你很远的神怪东西,其实它到处都是;例如:有些教会教导祷告时用观想的办法;人本主义和反基督教思想已入侵学校; 现代电影、电视和小说不少带有新纪元思想,例如『星际大战』(Star war)中的『能力』(The Force)已影响很多人,使人觉得神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种力量. 我们应效法约翰护道的精神,为了这一代的信仰,我们除了提出警告不要让异端的思想渗透在信徒的心中,更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借着团契的生活,提升属灵的素质,以迎战恶者的攻势. (二)偏差的救赎论 1.当代错误的救赎论 敌基督者认为身体属乎物质是恶的,人欲脱离物质的领域,进入属灵的境界,逃脱的方法有许多,最主要是借着神秘的知识(常透过媒介),人便可以脱离物质界的黑暗,进入光,属神的领域,不需基督的救赎.如此,基督的救恩就属多余的了! 因着他们认为耶稣人性部分是恶的,他的受苦岂能救赎人类?他们也以为基督是灵,怎会受苦?所以主耶稣在世上的工作,尤其是救赎性的代死,也遭否定.其结果是基督教的救赎论被连根拔除. 它是一种混合主义,结合各种的宗教思想所产生的:倾向主观经验,把它绝对化了,忽略了理性的价值. 2.约翰提出严正的辩正: 世界象征黑暗,黑暗是指道德伦理的败坏,是充满情欲、享乐、自我,物质主义的思想; 所以这里所说的世界,不是指神造的物质世界;而是指背逆的世人(约壹二2、16 ;三13;4 :5;五19) .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因为神是光,人若与神相交,就是在光明中行,自然会看见自己的罪,人肯认罪悔改,主的宝血必洁净人的罪(约壹二8,一9,二9、11). 物质界不是黑暗的;人不须脱离物质的世界,只要接受耶稣是世界的光,就能脱离败坏. 其理由如下: ①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 义者是指主耶稣基督是无罪的人(约壹三7).曾经有天使(路一35)、彼得(彼前二22)、彼拉多(路二十三22)都为主作了无罪的见证.试想世上有哪个人无罪,能成为我们的中保?主耶稣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二2). ②耶稣是借着水和血来的,并且有圣灵作见证,因为圣灵就是真理.作见证的原来有三就是圣灵、水,与血,这三样也都归于一.我们既领受人的见证,神的见证更该领受〔该领受:原文是「大」〕了,因神的见证是为他儿子作的(约壹五6-9). 我们受了洗之后,明显地,恶者无法来侵害我们,我们所求的只要合乎神的旨意,祂都必成全(约壹五14-18). ③约翰强调人只要知道罪的事实,并且肯靠主来赎罪,才能在光明中享受灵里的团契,这是必然的事实.所以约翰说:「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 一7). 3.新纪元错误的自我救赎论 新纪元运动有轮回的观念,其意思就是说每个灵魂都成为肉身到世界上来很多次,每次的遭遇都是受到前生行为的报应(因果之律).但是圣经教导『…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并不是说死很多次,每次都有机会改进.其实说穿了,这不过是将今生受苦看成一种「自我赎罪」的一种方式,基督十字架就没有功劳了. 还有,这种想法会造成人对别人的受苦没有怜悯之心,因为觉得别人受苦不过是为自己赎罪而已. 新纪元人物除了相信轮回之外,还受了进化论(Evolution)的影响,觉得每个灵魂在每个轮回之中学习功课而进步.如果这样,人类社会应该日渐进步才对,但事实并非这样. 还有一点不合理之处,一般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前生的情况,如何去改进﹖ 我们所听到的轮回『见证』,都是一些直觉回忆(Intuitive Recall)、突然回忆(Spontaneous Recall)、灵媒协助下的回忆(Psychic Recall)或催眠术下的回忆(Hypnotic Recall),这几种方法其实都是不能证实的,所以我们要小心去因应之. (三)偏差的伦理观 1.当代错误的伦理观 约翰攻击的第三个主要地方是他们的生活伦理.虽然约翰并没有具体的提出他们有那些不合伦理的行为,然而从约翰的控诉里可知,那些敌对者宣称他们是基督徒,他们可以透过神秘的方法与神相交(约壹一6);所以他们宣称是认识神(约壹二4);住在神里面(约壹二6);从神生的(约壹三9);及爱神的(约壹二4). 他们又坚持善恶二元论,认为灵是善的,物质是恶的:所以人纵欲或是禁欲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灵性.因此他们有权随己意生活:他们行在黑暗中(约壹一6);不承认犯罪(约壹一8;一10);不守诫命(约壹二4);不照主所行的去行(约壹二6;三3-6);以及对于犯罪不以为然(约壹三3-6;3;7-8;三9-10). 他们关心个人得救,轻忽整体得救的观念,人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 2.约翰提出严正的辩正: ①谁是真正认识神? 我们若遵守神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祂. ②真正的重生是行公义的人(约壹二29)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是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约壹 三9) ③真正的重生是住在主里面 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约壹 二5,6,24,27;三6,24). ④真正的重生会彼此相爱 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约壹五1). 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有古卷:怎能爱没有看见的神呢〕.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约壹 四20-.21). ⑤犯罪是属魔鬼的,所以当追求不犯罪的生活(约壹三8、9) 自以为无罪是自欺(约壹一8);人人必须认罪,求主的宝血洗净(约壹 一7,9). 今生当追求不犯罪的生活(约壹 二1) ;那么,魔鬼就无法害神的儿女(约壹五18). 虽然我们已经「经历」了生命之道(约壹1:1-3;二7,29;三14;五13),但是仍尚未能像基督(约壹三2-3),所以要追求不犯罪的生活,只要我们借着团契的生活,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我们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将来与主见面时,我们必能像主一样(约壹二5). 3.新纪元错误的伦理观 新纪元相信宇宙万物的总合就是神,这是「泛神论」的思想,他们也主张「一元论」指天地万物原为一. 泛神论和一元论的本身实在有逻辑上的问题.如果人和万物都具有神性(divine),不单你和我是神,连猫、狗、甚至石头、细菌和牛粪都是神,魔鬼也是神,合理吗? 更深一层思想,如果万物都是神,就等于没有神,对不对?实际上,泛神论并非一种理论或逻辑,而是一种超自然的经历.当一个人进入『变异的意识状态』(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后,便自然认同. 由他们错误的神观导引出错误的伦理观;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神,我们就都具有无限能力,可以做超自然的事,更可以去决定自己的道德标准,所以根本就不再有客观绝对的道德标准. 当人有罪恶感时,他就可以在进入『变异的意识状态』后,便可以明白自己的神性,自然就有能力克制内在的罪恶感. 他们又认为神的爱是没有条件的,所以没有罪,也没有审判,而且每种宗教都是一样,能够将人带到神面前. 这些怪异的思想已渐渐地潜入人的思想当中,我们岂可不加防范? 结论 约翰看到敌基督的出现,并且制造个人崇拜,似乎以为这就是末世的征兆(太2四24),即将来临,所以他才如此急呼:「小子们哪,如今是末时了.你们曾听见说,那敌基督的要来;现在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从此我们就知道如今是末时了.」(约壹二18、22;四3;约贰7).这种急迫的末世感,使他更急切地要护卫真理,反对敌基督的与个人崇拜. 约翰所面临的异端,简单的说,「在教义上」是否认耶稣是基督的敌基督,「在行为上」是道德的冷淡者及缺乏爱心的假基督徒.而约翰所强调真基督徒的三个记号正好与之相反:信耶稣是成了肉身来的,重视与神团契,以及与人的团契,过彼此相爱的生活. 今日末世的征兆已较约翰的世代更明显了,也更急迫了,敌基督者也逐渐明显了,他们的思想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破坏了神与人的关系.他们轻忽了罪的事实,与人之间的爱心. 我们从约翰的教导可以看到「相交」的字眼,体会出「团契」的重要,这是我们属灵生活的秘诀,也是对抗异端最根本的方法.所以在研习「灵里的团契」的第二个单元,就是以团契生活来思考,可以清晰地了解「约翰壹贰参书」内容的精意,同时祈求圣灵的带领,从当中得到更多的教训,把团契的真理实践在生活之中,以对抗末世的异端. 参考数据: 林永基 「约翰壹贰参书」释义,腓利门出版,台中,2000年11月. 张逸萍 「新纪元的陷阱」,美国中信出版社,2001年5月. 第四课灵里的团契——约翰壹贰叁书(二) 打开电视、翻阅报章杂志,我们不难发现诸多混乱的现象,这是一个「失序」且没有正确「爱心」的社会.当众人呼喊「把爱找回来」的当儿,是否也曾思考什么是「真爱」﹖ 在约翰的书信里,约翰长老屡次强调「爱」与「真理」,他说:「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约贰2)显然地,长老所强调的爱心,必须以真理相佐.在不懂得爱的大环境中,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实有必要厘清爱与真理的密切关系. 末世的危机就是人们误信了异端,错解了爱的真意,爱财不爱命,爱宴乐不爱真理,爱自己不爱神,以致家庭、社会充满暴戾之气;因此把真正的「爱」找回来,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从约翰教导当中,就可以了解在灵里的团契中就可以找到「真爱」,这是我们当重视的一件事,并且立志把团契落实在生活中. 一、团契的基础 团契的特色就是爱,所以约翰在他的书信中常如此勉励:「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约壹四7-8). 这里特别强调「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今日世上许多有爱心的宗教人士,他们都是由神而生的吗?当然不是!这里所说的「爱」(Agape),是指合乎真理的爱,「真爱」来自于神;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四9-10). 因着神的爱,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我们就有真理的知识能分辨善恶,有属灵的能力可以胜过罪恶,把「真爱」实践出来. 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9);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才能实现; 所以「凡有爱心的」都会把这些的好处,慷慨地与他人分享,因为他们都是「由神而生」,换句话说,他们因重生而重新拥有新的生命,所以能够与神团契,也能与人团契,活出「真爱」的特质. 因此要进入灵里的团契,一定要从水和圣灵而生,也就是重生的洗礼,它必须有圣灵、水,与血同时的见证(约壹五8),才能得重生的生命,这是与神团契、与人团契必要的条件,可见洗礼若是没有圣灵、水,与血同时的见证,是无法进入属灵的团契里;所以重生的洗是进入团契的基本条件. 二、与神的团契 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都是「从神生的」,这是团契的入门,并且也知道是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所以我们能与神有亲密的灵交(约壹四9-10). (一)体会神住在我们里面 神不只是救赎我们,祂也继续与爱祂的人同在,我们所以知道神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约壹三24),这是人与神团契的方法. 我们经常借着祷告,祂所赐的恩膏(圣灵)常存在我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我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约壹二27);圣灵使我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壹二20),也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神,也是永生(约壹五20). (二)体会神的诫命不难守 因着与神的团契,就知道要遵守主的诫命,但是遵守主的诫命是要付出代价,如同主说,要舍己背十字架,跟从我.就人的意愿而言,谁愿意去承担世上的一切痛苦呢?常人总是避苦求乐.但是「从神生的」深信主的诫命不难守. 主耶稣面对十架的苦杯,祂曾祷告说:「阿爸父啊!在祢凡事都能,求祢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祢的意思.」(可十三36).就人的意愿而言,要守神的诫命,真是不易.但是主迫切的祷告,汗如泪水般地流下来,有神的灵帮助,祂完成了神的吩咐,由此可知,只要恒切祷告,守神的诫命就不难了 ! 教会里的弟兄姊妹每一个人的背景、个性各方面皆不同,可以说错综复杂,要爱每一个人真是不容易,但是主的命令却要我们「以善待恶」,甚至「为恶人代祷」,若照此而行,就是真正的爱神了. 按照主的命令来看,有谁能够遵守主的诫命?但是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甚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壹五14).所以我们祈求主赐给我们爱人的力量,就能够彼此相爱.所以我们能自信地说:「神的诫命不难守」(约壹五3). 因此,弟兄得罪我的时候,我能说「他不坏,他是我弟兄」. (三)属神的必得胜世界 这世界受撒但控制,主耶稣称撒但是「这世界的王」(约十二31),世上的百姓因为不认识神,又看不透撒但的诡计,撒但就趁虚而入(约壹二18-23),蒙蔽人心(约壹二15-16),使人都俯首顺服撒但(约壹五19);犹大虽然是主所拣选的门徒,但是他的贪心让撒但有机可乘,撒但进入他的内心,他仍不自知,结果出卖了主(路二十二3-6). 撒但的灵又常在人的心中运行,使人过着放纵肉体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成为可怒之子(弗二3);当代的异端视物质为恶,就放纵肉体私欲,就是被邪灵运行在心中.今日世上许多人仍过着放纵肉体私欲的生活,仍不以为恶,就是不知道恶者的诡计. 我们属神的人虽然住在世界,却不属世界,因为靠着主的救赎,使我们脱离世上的污秽和败坏(彼后一4,二20),主也不断为我们代求,使我们有能力胜过恶者(约十七14、15). 今日「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认识鬼计,进而信靠主耶稣,以脱离恶者的手下. 因此属灵团契的成员深信必得胜世界(约壹四4,五19),所以约翰迫不及待地见证与神团契的经历,他说:「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约壹一1-2). 可见与神团契是人人可以经历的一件美事,也值得与人分享. 三、与人的团契 要在主里成长,除了与神的团契之外,也要与人团契,借着「联谊、灵修、互助」以达到「事奉」基督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团契让我们灵性的成长,活出公义,辨别诸灵,见证神就是爱,在爱中追求完全是不难的,所以与人的团契将带给我们极大的喜乐. 根据约翰所提及的彼此相交(团契),只要掌握了它的精义,就得到带领团契的要领.请同灵用心的去思想及揣摩,并且活用在生活中,就可以从团契中掌握教会增长的要诀了. 「相交」:原文(koinoia),就是指生命的团契.团契的内涵如下: (一)联谊(徒二42;加二9;约壹一7) 「重生」的人才能彼此团契(约三7),因为属灵的人才能明白团契的重要(林前二11-16). 团契的第一步要从联谊开始,联谊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属灵的亲情(可三35). 约翰常称读者为小子们,有时又称为「弟兄」,表示尽管信徒有软弱,仍是我的弟兄,具有手足之情,肢体相顾之情展露无遗(约壹二7). 对于软弱的信徒,能否视「弟兄的软弱」为「我的责任」?当我们看到弟兄姊妹有软弱,能立即去帮助他,这就是爱了. 约翰对于受迷的信徒,非常的用心,想办法去挽回他们,以重建他们的信仰,这就是团契的精神. 要建立属灵亲情,就要「知彼解己」,「知彼」就是了解对方的需求,给予适时的帮助,并学习对方生命的经历;「解己」就是主动介绍自己生命的经历,让对方认识我,也赢得对方的信任.这是与人团契的首要工作. (二)灵修(弗四5;约壹一3、6) 属灵亲情的建立要以真理为基础,团契的成员要站稳真理的立场,才能分享生命的经历,传递生命的信息(约壹一3). 因此要让信徒灵命的成长,团契的第二个任务就是要让信徒先与神有好的团契(约壹一3),让他们有机会经历生命之道,是可看见、可听见,甚至可亲手摸的生命之道,同时可藉由我们的生命彰显出来,见证生命之道是多么可贵(约壹一1-2). 要如何让信徒灵命成长? 1.集体的学习: 生命的成长必须领受生命之道(约壹二24),就必须经由圣经的学习而来,但是对于一个初信的信徒而言,要他们自己养成读经与祷告的习惯,是不容易的事.若是借着集体的学习,在灵修上,他们较容易进入状况. 2.领受的效果较佳: 信道是由听道而来,但是单向式的听道效果不大,有句话说:「给他们鱼吃,不如教他们如何捕鱼」,所以经由对话式的查考圣经所带来的效果较佳,因此家庭小组团契的「小组查经」,可以达成这样的任务. 信徒灵命要成长,才不被迷惑! 约翰提醒说:「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我们〕所做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约贰7-11). 今日迷惑人的更多了,所以我们应重视整体灵命的成长. (三)互助(罗十五1;林后八4;腓三10;门5-6) 属灵的团契是否让成员有归属感?是否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在小事上都能感同身受?在同灵有成就时,会以一点小礼物来表达我们对他的祝贺;当他软弱时,也以具体的行动来传达我们的关怀.如此爱心的关怀,会让人对教会有一种归属感,这就是主所强调的「一杯凉水」的宝贵真理(太十42). 约翰也强调:「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三17-18). 可惜,这样的小爱,大多数是由职务人员来承担,一般的教会尚未能透过团契,给予信徒作这样的机会教育,难怪不少人在教会里找不到参与感. 教会在任何有关爱心的微小事上,应教导信徒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表达内心的关怀;约翰曾勉励大家:「人若看见弟兄犯了不至于死的罪,就当为他祈求,神必将生命赐给他.」(约壹五16);「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十二15),这就是彼此相爱的具体表现(约壹三11). 让每一位同灵在小事上学会彼此互助,必然对于教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是团契第三个重要的工作. (四)事奉(腓一5;林前一9,十16-17) 团契的成员若充满属灵的生命力,就会积极投入各种的事奉. 该犹就是最好的见证,所以约翰称赞他:「有弟兄来证明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乐.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亲爱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了你的爱;你若配得过神,帮助他们往前行,这就好了.」(约叁3-6) 假如团契的成员不懂得投入各种的事奉,就会让少数人在事奉上被视为是「能者多劳」,因此常「身兼数职」,其它多数人就「闲置在旁」,教会那会成长呢? 那么要如何让团契成员人人有事做?就是不断地发掘人才,并且善用人才,提供更多的事奉机会(弗四12).让每一位成员在事奉中学会「做主的仆人」,这是团契的第四个重要的工作. 四、团契中的喜乐 属灵的团契必然带给全体信徒更多的好处. (一)行道的喜乐 约翰说:「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有古卷:我们〕的喜乐充足.」 「这些话」是指团契的经历与分享(约壹一1-3).团契经历的分享,可以各种方式进行如:联谊、小组查经、互助,代祷、书信等. 口头上的分享可畅所欲言,并且生动的表达各种灵里的感受,但是易受时空的限制;若是借着文字来传达信息,能够使灵交的分享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倘若要促成世界各地同灵分享灵里的经历,我们理当重视属灵文宣品的出版、推广以达到分享的目的.尤其今日网络发达的世代,将使灵里的交通更加方便. 约翰说「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约叁4). 喜乐是基督教的本质,借着主的赎罪及生命的重生,我们就可以建立属灵的团契,因为团契的成员在团契生活中,发现真正的朋友只有在团契中才可以找得到,因此他们一有空,就会找同灵相聚在一起,无所不谈,通常所谈的都是造就人的话,例如提及当如何带领哪一位慕道友;教会所交代的圣工当如何推行等等,他们的交谈,彼此都得到造就,灵里有说不出的喜乐,经上说:「那时,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且有纪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玛三16),团契的生活不只是在教会中的聚会,而是涵盖生活的各个层面,由此可印证我们的生活是入世的,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二)神人合一的喜乐 我们深知没有一个人靠自己可以在爱心上毫无亏欠,唯有在基督的爱里,靠着宝血不断的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神的灵才能永远内住在我们里面,使我们与神相交,领受属灵的能力,实践彼此相爱的生活,我们就知道是「住在爱里面」. 当我们生活在彼此相爱的团契中,因着「主的赎罪」,我们有信心追求零缺点的生活;因着「圣灵的帮助」,与神有密切的灵交,我们更深地了解,「住在爱里面」,就是「住在神里面」,这就是「神人合一」的生活. 今日不少的团体也强调爱的重要性,但是爱必须经由生命的重生、灵里的更新才能拥有.所以经历水灵二洗的同灵们,才能建立「爱的团契」,带领大家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就可以享受「神人合一」的美好生活,在灵里得到满足的喜乐(约壹二5,四13、16). (三)永生的喜乐 当我们心中常存生命之道,就能住在子里面,进而领受父的权能,便可确信神必赐给人永生(约壹二25),神的应许是不会落空的,因为神不说谎(多一3). 「你得救了吗?」不少信主的人喜欢如此问,换句话说,它提醒人们「你有永生的盼望吗?」假如对这个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或说目前难以把握,那么我们就是生活在恐惧不安当中. 但是我们已接受重生的洗及圣灵的更新,清楚知道耶稣基督就是真神,祂是永生的源头(约壹五20).并且亲身经历灵里团契生活的好处,就知道是住在神里面(约壹三24),也就是住在耶稣基督里面,领受永生的生命,就不难守住神的诫命,不但靠主胜过世界,也不断见证主的名是可靠的,只要奉祂的名说话行事,我们就是行在光明中,迈向永生的门路,这是多么令人喜乐的事. 难怪保罗面对死亡来临时刻,竟然高唱生命的凯歌:「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四7、8).人把握了永生的应许,才有真正的喜乐. 结语 际此末世,细读长老约翰的书信,读来倍感亲切,也深深体会「爱」是治疗现代人灵性病态的一帖良药,它也是福音的重心,因为它来自对真理的认识. 今日真教会要让信徒对教会产生信任感,应在团契的真理上多下功夫,绝对不可轻忽,唯有落实团契的工作,才能在异教邪风之中,不但屹立不移,并且也能与属神的人分享「真爱」,明白爱就是力行真理,爱到最高点,心中必有真理. 参考数据: 1.林永基 「约翰壹贰参书」释义,腓利门出版,台中,2000年11月. 2.林永基 「圣灵月刊」,「教会发展成败的关鉴--家庭小组团契的推动」,真耶稣教会台湾总会,台中319、320期,2004年4月、5月. 【生活类—社青教材】 第五课为什么要工作? 「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创二15) 人类受造之后,虽然有极其美好的伊甸乐园可以生活,但是我们的天父并不愿意祂所创造的人类,过着无所事事的「纯安逸享乐」生活,所以把「修理看守」的工作交给了人们.若单以字面「修理看守」这四个字,加以细细品味,我们更可以发现,这样的托付并不简单. 所谓「修理」,中文圣经更多版本译为「耕种」,英文则分别有使用dress, till, service, cultivate, work 等动词字语加以阐述.另外,所谓「看守」,从中文语意上看来,似乎显得比较简单被动,但从英文语意上,则可以看到更多的期待,像是keep, guard, take care of 等.经过这样的解析,所谓的「修理看守」,真神所期待于人类,每每多于一般所谓的「工作」(Job or Work),而应是更多内涵与意义的「任务」(Task).然而,为使一般对为什么要工作的议题,有较为平实的探讨,本文仍将以「工作」两个字,来简单涵盖,这个紧接人类被创造而来的任务. 既然如此,去上班、开公司、相夫教子、当义工从事志愿服务等等都是工作,那为什么我们要工作呢?造物主为什么要把「工作」这样的职分,委托给祂所创造的人类呢?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一、承接管理的责任 「神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像、按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一26) 原来,神造人跟一般的星辰、植物、甚至动物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地方,受造之物应各有各的责任或分工,最大的不同应该就是「管理」.其实神若不托住宇宙穹苍,万有一切便难以继续(来一3),但是天上的神居然把这样的管理重责大任,赋予了尘土所造的人,足见神对人类的深切期待. 这样看来,我们每日殷勤的工作,确实是在尽责任、尽本分,彷佛为人而做,或为己而做,其实真正的意涵是作在神的身上,也就是为神而做,无怪乎圣经要这样勉励我们,「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彼前 二18) 只是更大的重点是,当我们在尽工作的责任时,我们曾经用了多少「管理」心思,让尽责任的过程更显效率与效果,这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点.无论家事、职场、教会服事,在在都需要有管理的机制.只是,管理确实是一门需要多方学习的大功课,摩西曾经慨叹「管理你们的重任、我独自担当不起」(申一9),甚至忙到求神「立时将我杀了,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民1一15).相反的例子是所罗门王,他在建殿的事上懂得大量使用督工(王上 五16),甚至寻求邻近国家的奥援,并能同时看重工作人员对工作与家庭的兼顾需求(王上 五13-14),所以能圆满顺利的达成艰巨使命,是难得的管理典范之一. 二、享受报酬的恩典 相对于第一项的冠冕堂皇,这一项显得特别窝心踏实.也许有人会说,努力工作并不是为了赚钱,这样的人当更显喜乐,因为不用为三餐烦忧.我们的天父当然会像照顾天上飞鸟般照顾我们,会像爱惜谷中百合花般爱惜我们,然而我们也应明白,即使飞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但是它也需要飞翔寻找,百合花「也不劳苦、也不纺线」,但是它也需忍受餐风露宿的辛苦,所以我们仍应勤劳工作,因为能够工作,有能力、有机会工作,就已经是神所赏赐的机会恩典,并且可以享受因工作所带来的种种报酬恩典,像是金钱、友情、肯定、满足、喜悦、和奉献等. 三、学习生命的成长 对基督徒来说,有人喜欢把素常生活分成属灵和属世,其实那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像人的身体,无法从中剖开分前后.既是如此,无论生活面向为何,是信仰方面的竭力服事,还是社会方面的努力工作,在在都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成长,有极其深切的影响.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纪〕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二52) 就像主耶稣一样,我们也都期望自己能够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在个人智慧、人际关系、和属灵信仰等种种事上有所成长,借着学生时期课堂上的学习是可以有些收获,但是严格说来,那也只能算是一种预备阶段而已,预备自己将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上,能有更为扎实的锻炼. 经由工作,我们可以发现更多自己的不足,可以预见更多难以预期的困难,可以思考面对失败或挫折,可以体会先待人后处事的奥妙,可以发扬因为爱主而爱人的无私奉献,可以学习不以个人专业挑战真神大能的谦卑,凡此种种,均是我们追求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神奇要素,工作提供我们绝佳的机会. 四、彰显真神的荣耀 祈祷文的最后几句,我们都一定还会背,「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太六13) 这是很美的话语,谦卑的、满足的、顺服的,我们应将这样的态度与精神,做为我们殷勤工作的最佳提醒.事无论大小,都能彰显神的荣耀,工作无论困难或容易,都是源自真神的托付与期许,我们原是神的工作,神为我们而做,我们也当为神而做,为神而行善(弗2:10),这是何等佳美的亲密互动. 【问题与分享】 1.工作是因咒诅而来的吗?若不是,为什么多数人都觉得工作很辛苦? 2.除了以上课程内容之外,请分享自己对工作意义与目的之心得. 3.在家庭、社会、或教会里,工作曾带来哪些满意的回馈?或是不满意的结果?原因为何? 4.请分享在工作上彰显神荣耀的见证,或是未能彰显神荣耀的遗憾经验. 第六课工作的抉择 比利时曾经有家杂志,作了一项调查-「你最后悔的是什么?」,调查的结果发现,前两个最高比率的项目分别为: 1.有7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至事业无成 2.有67%的人后悔年轻时错误地选择了职业 但有趣的是,「只有11%的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钱」,从这些数据显示出,拥有一份好工作,是许多人一生梦寐以求的憧憬,而且,所寄望于工作的回馈,其实也不只有金钱一项罢了. 一份好工作,除了可让自己与他人有良好的评价,伴随而来的还包括有经济生活的稳定、他人称羡的眼光、及择偶条件的优越性等等.但是,什么是好的工作?如何才能拥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让我们能够有「乐在工作」的满足,都是值得身为基督徒的我们,仔细思考的问题. 依笔者浅见,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至少应该有如下几项特质: 一、一定程度的挑战性 很多人在述说自己的工作时,很容易用「压力很大」、「很辛苦又很累」、「被剥削榨干」等词语来描述自己的工作,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态度来省视工作,辛苦、压力、或榨干,是不是就是工作上一定程度挑战性的呈现,如果工作完全失去了挑战性,我们是不是又会用「朝九晚五」、「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甚至「坐以待毙(币)」等话语,来发出另一种抱怨? 当神在选用祂的仆人时,工作「挑战性」绝对是无可避免的前提,大卫牧羊时,必须面对狮子和熊(撒上十七34-35),探访当兵的兄长时,又要挑战人高马大,足以震摄以色列国王与军队的非利士人歌利亚(撒上十七11),面对失意的国王扫罗时,必须弹好琴又需面对作弄国王的恶魔,还要担心被扫罗用枪把他钉在墙壁上(撒上十九10),检视大卫的一生,还真是挑战性十足.其它像是约瑟面对七个丰年与七个荒年,摩西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进迦南地,伊莱贾、伊莱沙、乃至所谓的诸多大小先知等等,工作上的「挑战性」,绝对是神所重用者,无可逃避的工作特质. 保罗说:「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我若甘心作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林前 九16-17) 保罗看待自己传福音的工作,有时也会显露与我们同样性情的无奈,但是他也提醒我们要「甘心」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诸多的挑战,更多的挑战将带来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经验,和更多的赏赐. 二、两造文化的融合性 指的是受雇者与雇用者的价值观念,或是所经营企业与社会文化调和的状况,企业文化所呈现的价值观,是否与基督徒的文化价值理念相符合,对基督徒来说,这是尤其重要的审视.当企业文化或价值理念,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冲击我们内在的核心价值体系时,我们极可能会感受到强烈的不安,或处于难过的焦虑,这样的日子,将是难以言喻的痛苦. 价值观具有认知、行为、情感三层面的意涵,通常会藉由心里的选择,然后经由行为表现出来,最后又产生情感上的正负评价,从而深切影响自己的生活,所以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以此作为衡量工作的基础之一. 「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弗四28) 「我也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的讲明,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作正经事业.这都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多三8) 何谓「正经事」?就是好的事、诚实的事,能够荣神益人的事.笔者所曾待十三年的外商公司,是家世界前十大的药厂,公司对会计帐务的最高要求准则,就是一套帐,绝对没有所谓的「外帐」与「内帐」,公司规章清楚载明,「如果你会欺骗政府,你就极有可能会欺骗公司.」诚实,成了公司经营的最高要求准则,这就是公司管理文化的特色之一. 其它像是公司对员工的学习、成长、健康、安全、快乐、休闲、权力、尊重、信仰、家庭等等的尊重与否,都是评估两造文化是否契合的要素. 三、三餐无虞的补偿性 这里所说的三餐无虞,至少必须包括足以奉养父母、教养小孩、维系基本家庭生活质量、教会奉献、和退休后的不虞匮乏等等.至于所谓「补偿」,英文说是Compensation, 它的意义与内容,更胜薪水或薪资所得,可以包括现金红利、年节奖金、股票、选择权、各项津贴等等.一份好的工作,适宜的工作,必须让我们的努力付出,有着合乎市场行情的补偿回馈,这是生活现实面所必须稍加衡量注意的.尤其现在的职场情形,常常因为企业合并、公司迁移、引进低薪资劳工等因素,造成受雇者提早离开工作岗位的情形,更让我们必须针对有可能更长时间失去工作、或更早时间被辞退的情形,有所准备. 「并且我们的人要学习正经事业,豫备所需用的,免得不结果子.」(多三14) 圣经里十个童女拿灯迎接新郎的故事,新郎迟到以致其中五个童女因未能预备油在器皿,而痛失偕同迎娶的机会(太二十五1-13),不但被指为「愚拙的」,新郎还说「不认识她们」.所以聪明的人应该懂得预备,懂得为意外预备,为未来预备,在经济景况不佳,或竞争愈趋激烈的情况下,通常失业的情形只会早到,不会像故事中迟到的新郎. 四、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与《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有95%的人力资源主管或是求职者透过人脉关系找到适合的人才或是工作,而且有61%的人力资源主管以及78%的求职者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方式.此外,根据富比士杂志(Forbes)的调查,成功找到工作的求职者当中,有75%是透过人脉关系. 由此可见,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人际关系成了最佳的途径或桥梁.其实,人际关系所深切影响的,岂止于此,它不但在找到工作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更在完成工作任务上扮演极为重要的关键角色.所谓的「待人处事」,意味不能学会待人,焉能办好事情?失去了人脉资源,再好的能力,也要大打折扣,甚至处处吃闭门羹. 所罗门王说:「人的礼物,为他开路,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箴 十八16)他所谓的「为他开路」,指的是让他在上位者面前有立足空间,礼物只是个引子,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处处讨人厌的人,就算送礼也会被当贿赂看,会让人不安的. 曾经有一份针对应征者对工作价值认知的研究论文,研究调查发现,应征者对工作价值期望的顺序如下: (一)必须互相尊重 (二)负责任 (三)要团结合作 (四)明确的工作目标 (五)要诚实守信用、要诚恳(并列第五) 其中第一、二、三、五项,共四项,都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具有绝对的直接关系,甚至都能扮演比礼物为更好的引子.因此运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上司、部属、同事、甚或周遭社会人力资源,最能帮助我们顺利达成工作目标. 【问题与分享】 1.请用更简单平实的观点,来分享一份好工作应具备的条件. 2.在职场上,您是可以随时被取代的?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若是前者,该如何改进?若是后者,该如何维系? 3.为了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您觉得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分别为何? 4.请分享您「乐在工作」的秘诀. 第七课定事乃在耶和华——谈成功的条件 说到工作上的成就,大家不免就喜欢用成功两个字来简单描述,然后成功的定义就五花八门,人云亦云.像是薪水很高是成功、职位很高也是成功、忙碌不堪是成功、五子登科是成功…,凡此种种,简单明了,不一而足.直到许多成功的人,也因此成仁了,才开始有人换个角度说,要有钱又有闲才算成功,甚至还要有健康才更圆满,看起来,这样的说法已经愈来愈符合我们的期待.试想,如果能够有钱、有闲、有健康、又有信仰,那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岂不就是人生最完美的画像,夫复何求? 要在工作上有美好的成就,工具性建议会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进修、要多考取证照、要多建立人脉资源、要多注意政商关系.态度性建议会提醒我们,要积极向上、主动出击、实事求是、全力以赴.经营管理上更会要求我们务要重视研发、爱惜人才、周延规划、充分授权等等.凡此种种都是追求工作成功的基本条件,也都是很好且务实的提醒.只是在这里,我们愿意在千头万绪的提醒中,借用所罗门王有关成功,非常经典的一句提醒,予以细细品味.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赀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传九11) 可以简单的公式表示如后: 基督徒成功的条件 = 努力 + 机会 我们也要知道,虽然所罗门王指出,快跑的、力战的、智慧的、明哲的、灵巧的都未必能成功,但是如果没有了以上的优点,再加上懒惰不前的话,那就注定要失败了.所以他警告说:「因人懒惰,房顶塌下;因人手懒,房屋滴漏.」(传十18),又说:「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传十一4) 用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基督徒的成就与成功,至少应该有如下两项内涵. 一、努力的内涵 努力的内容或目标,如果用所罗门王在「传九11」经节所提到,已经就有五项,笔者认为,也够我们努力了. (一)成为快跑的 指的当然就是身体健康的人,身强力壮者往往能够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就像使徒彼得等人,因为身体够好,所以能「整夜劳力」撒网,收获的机会当然比别人多.甚至还能在「并没有打着什么」的身心俱疲中,还有体力和心力听主耶稣「教训人」,然后又依非以捕鱼为业的主耶稣指示,再度出海到水深之处,这么能撑的体力加上有主耶稣的引领祝福,怎么可能会没有收获(路五1-7). (二)成为力战的 有战斗的意志,指的是勇敢的、壮士般的毅力,可以用现代的「情绪商数」(EQ)术语来描述.像挪亚造方舟、像摩西带领百姓出埃及、又像大卫力战歌利亚与非利士军队等等.虽然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仍能冷静沉着,勇敢克服,离成功亦不远矣.但是,请别忘记大卫的提醒:「…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祂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撒上十七47) (三)成为智慧的 指的是具有聪明智慧的人,所谓「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时候和定理.」(传八5),这样的人具有最具聪明智慧的所罗门王的影子.看到所罗门王可以顺利盖好史无前例最荣耀的圣殿,和规模最庞大的王宫,并能让国家富强太平,我们都可以想象他的人文素养、自然素养、管理素养和人际素养,创业维艰,守成不易,这样有聪明有智慧的国王,深知「智慧和产业并好」的道理(传七11),但竟然仍有「智慧的未必得粮食」,即未必有饭吃的感慨.套用在现今理财事上,选买基金股票,未必能赚钱,经营事业也未必能获利不绝,甚至连上班都有可能领不到薪水,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四)成为明哲的 这种人有高人一等的精明和机智,能够洞察先机,快人一步,可以用现代术语「智力商数」(IQ)来形容.按理说,这样的人最容易先驰得点,赢得商机,赚得许多财富.就像罗得与伯叔亚伯拉罕一样,他们都有足够的经验拥有相当的羊群财富,导致无法兼容的困扰;他们也当然都有足够的精明和机智,来选取所「看见约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但是明哲如罗得者,最后竟以几乎家破人亡收场,反倒是能够充分发挥「舍得」精神的亚伯拉罕,得到如天上星与海边沙的丰盛祝福(创十三). (五)成为灵巧的 指的是有知识、有能力、多才多艺的专业者.从古至今,这样的人最受经营者的爱戴与重用,所以所罗门王把这种人跟「得喜悦」并提,意指这样的人应该是最容易得到赏赐、重用而居高位.但是圣经故事告诉我们,约瑟时期的埃及王朝,专业的「酒政」(为国王管酒的人)和「膳长」(管伙食的人)都入了监狱;同在监狱因受冤屈服刑的约瑟,却因为法老解梦而立时当上宰相,年仅三十,即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还是「受刑人」的约瑟说:「这不在乎我」(创四十一16),又接连两次说:「神已将所要作的事指示法老了」(创四十一25, 28),约瑟能明白,定事乃在耶和华,归荣耀给神,是难得的榜样. 二、机会的内涵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神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传九1) 「都在神的手中」、「人不能知道」,这就是机会的奥秘,我们可以努力创造机会,但机会仍然「都在神的手中」,而且「人不能知道」,今天很多人都读许多书,甚至居高位,享厚禄,但是还是常常要算命,要补运,相信「一运、二命、三风水、四读书、五积阴德」的传统命运观点,也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这些都在隐约透露,机会在我们的成就上,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国内鸿海公司2004年再度荣获天下杂志所举办,由国内二千多位企业家票选为「最佳声望标竿企业」,对于该公司的成功(过去10年来,业绩成长56倍、利润成长38倍),董事长郭台铭先生在2004/10/27对国内中小企业主的演讲中有感而发说:「鸿海是在压力中被迫创新,在成长中勉强传承,在运气中连番跃升」. 试观郭先生的话语,是不是显露极大努力的重要,也认为机会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这样的心得,与所罗门王的提醒的确相当吻合. 一路顺风是好机会,像所罗门王可以含着金汤匙来到世上,可不以长子名分登上王位.生不逢时也可以是好机会,像摩西可以趁机进入埃及王宫,「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命运多舛也可以是好机会,像约瑟年纪轻轻,就经历被兄长差点「坑杀」、出卖异乡、被主母诱惑、被冤屈入狱、有好心没好报等厄运,但是这样的困顿流离,却让他年仅三十便成为埃及宰相. 结语 「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 如果人不需要努力,就不需被被创造;如果有人就可以成就一切,就不会有「神迹奇事」发生.基督徒在世上的成功,应在于衡量神的旨意是否在我们身上兑现.以诺在当时只活了三百六十五岁(创五23),成为最年轻的爸爸,也成为最短命的爸爸,但是他以「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来十一5)来呈现最伟大的成功.保罗视世界为粪土,可以是成功,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完成为世人代赎的使命,也是成功. 为了呈献个人努力与神赐机会的重要性,所以所罗门王又说: 「马是为打仗之日豫备的;得胜乃在乎耶和华.」(箴二十一31) 「求王恩的人多;定人事乃在耶和华.」(箴二十九26) 第八课能负轭原是好的 课程目标 一、探讨职场生活的压力种类,包括同业间的竞争、同事间的角力、上司给的难题等等. 二、探讨如何在职场压力中,展现我们的耐力、实力与责任感? 三、探讨如何抒解职场压力,达到乐在工作的目标? 四、本单元希望透过对话与讨论的方式,让初入职场的同灵明白,何以神要我们明白「少年负轭原是好的」,甚至中年负轭也是好的,反正能负轭就是件好事. 进行方式 一、总课程时间50分钟 二、采分组讨论方式,讨论时间30分钟,每组五个人(平均每人六分钟),要求发言精简切题,每次发言以两分钟为限,并设结论报告一人. 三、可视情形只挑选其中二到三个题目,以求深入讨论. 四、总结报告15分钟(每组以三分钟为限,组别多时,酌量延长总结报告时间),主席结论五分钟. 对话与讨论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工作压力视为现代的「世界流行病」(worldwide epidemic),我们也常说职场压力很大、很严重,到底您所碰到的职场压力最主要者为何? 看法一 来自于人,主管、同事、部属、甚至同行业的人员. 看法二 来自于外部机构,政府机关、民意机关、黑白两道、同业竞争、异业结盟、并购. 看法三 行业专属特性,像电子业的时间压力,「永远要比别人更早一步想出来」.因为,「先到者全包」的特性,使「知识跃进、严惩落后」成为此行业挥之不去的梦魇规则. 看法四 您的意见. 二、如何抒解职场压力,达到乐在工作的目标? 看法一 采用「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三13-14)的精神,认定工作的价值,并且用力工作,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看法二 节制工作与物质欲望,认清生命的其它价值,放下部分可以放下的目标或期望. 看法三 停止盲目的工作效忠,致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用效果与效率解决压力问题. 看法四 常常参加聚会,多唱诗、祷告. 看法五 多运动、听音乐、看电视、看电影、郊游旅行、泡茶聊天等等. 看法六 您的意见. 三、在强调专业与通才兼备的现代潮流中,什么是职场核心能力呢? 看法一 是指计算机、法律、会计、电子、制造、通路、设计等专业知识. 看法二 是指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看法三 是指规划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等. 看法四 您的意见. 四、所谓「待人处事」,往往先能学会待人,才能把事情办好.如何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以抒解职场上的部分工作压力? 看法一 肯定同事的工作价值、学习说话的艺术、强化沟通的技巧、设身处地的同理心等. 看法二 认同「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彼前 二18)的忍气吞声策略,退一步,海阔天空. 看法三 响应「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五39)打完就算了. 看法四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44). 看法五 您的意见. 【生活类—中坚教材】 第五课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建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完成自我实现 一个人能了解自我,接受自我的优缺点,并照个人的价值观、专长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那么潜能得以发挥,自我得以实现,对个人的身体健康、职业生活、心理特质的发展等都有莫大的帮助.所以生涯规划的主要意义即在于成就自我、实现自我,进而可以造福他人. 二、增进家庭幸福美满 一个人若能妥善规划生涯,成家之后,不仅能因个人的成就、事业的如意,提升家庭社经济地位,为家庭幸福带来正面效果,同时也能给予子女一个良好的示范,使子女生活在和谐的家庭中,身心均能获得健康成长. 三、促进社会进步和谐 生涯规划作得好,不但个人可以找到符合志趣的工作,进而乐在工作,在工作中成长并创造智慧,而求才机构也可找到合适人选,对工作推展顺利,对个人与社会双方均具有正面意义. 小故事,大道理:有一粒小小种子希望成为最美丽的花朵,它为此向神祈求很久,神终于答应了. 可是当它掉落土中准备发芽时,她心中拿不定主意,它不想成为满身带刺的玫瑰,不想成为在荆棘中长大的百合,不想成为没有骨气的菟丝花….. 结果当百花都凋谢了,这粒种子也在土里腐烂了. 生涯规划的方法 除了作合乎神旨意的规划和懂得敬畏神、求神带领脚步以外,下面几点是必须考虑的要点: 一、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订定目标,不自我澎涨,也不妄自菲薄. 二、考虑自己所受的教育基础,若有机会从事与自己所学无直接相关的工作,须不断追求新知、充实自己,才能胜任愉快,不断求知与参加在职训练,是不被淘汰的要法. 三、要认清自己前程的方向. 前程的方向通常受主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是指与自己相关部份,如教育基础、专长、技能、兴趣、性向等;客观因素是指自己所在环境,如家族所从事行业、是否已有事业待经营,家人或亲友可能给的协助等. ·在面对前程的努力过程中,要明白前程的发展能到什么境界,针对目标不断评估,反复检讨,不断修正,使能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四、认清机会、把握机会并创造机会 日常生活环境中,会有很多机会,包括学习、成长、建立人际关系等机会,认清每一个机会的意义,加以应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机会是神所赐的,创造机会不只是来自人的努力,也必须是神的赏赐,努力的过程若将神置于脑后,很难有好机会【传道书 九章 11节】.创造机会的方法就是不断充实自己、自我成长,当机会来临时,自然就有足够条件掌握机会;反之,纵有各种机会出现,也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丧失机会. 五、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在前程规划时,保持时时修正的弹性. 学习是个人内在的财富,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保障.终身学习强调个人应培养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系指个人一生中获得知识与技巧,以便维持、增进职业、学术技能或促进个人发展的过程.换言之「终身学习就是终身开发内在的宝藏」. 终身学习的特质即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必备的关键能力包括(一)具有重视学习的知觉、需求、动机和信心的态度﹔(二)具有订定学习目标、进行学习迁移、评鉴学习过程及如何学习的能力﹔(三)具备搜集信息、取得信息、判断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四)与同侪合作的能力,视同侪为诊断需求、计划学习及完成学习的资源,方能进行有效率的终身学习. 如果我们清楚认识自己,具有哪些才能、兴趣、价值观念、人格特质等?又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互动、所处的世界了解,又加上下面五W一H的决择考虑方法,相信就能为自己做好正确的生涯规划. WHAT:考虑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希望过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生活?想追求的是什么? WHO:我是谁,对自己是否充分认识?有哪些优缺点?有哪些能力?兴趣、专长是什么?人际关系如何? WHY:为什么这样规划?为何做此决定?有否更好的方式? WHERE:我有哪些资源?哪些人可以帮助我?可用哪些地方? WHEN: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为期多久?何时修正?何时评估? HOW:怎样收集资料?如何排除困难?如何学习成长?如何采取行动?如何坚持理想? 职涯规划的重要观念 一、知己知彼、订定目标 不要心存畏惧,要确立阶段性目标,什么时候需要什么、要做什么事,常常赋予自己使命,人生时时能开始.订目标前先要了解自己,先依所学、所能,想想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做什么样的事、会做什么.许多人最大的挫折是想做的事和会做的事落差太大,所以了解自己性向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自己,最好找就业辅导机构提供意见或做性向测验,这样就可以「认清自己」. ·找工作切忌盲目追求最好的工作,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工作才算是「好工作」.现在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一旦决定投入就业市场,最好依兴趣或专长训练、同时掌握趋势,寻找合适的工作以创造最佳就业契机. 二、忠诚、稳定、敬业经营 忠诚、稳定、敬业是成功就业的必备要素.因为事业是自己的成就、职业是养家活口的工具.成功的就业,首先是要建立把工作当成「事业」、而非只是「职业」的经营观.同时还得认清「就业」与「学习」的角色分际,因为职场上的每个人会都被赋予重任、扛当责任,不再只是备受呵护的温室小花,如果厘清了这个认识,上班族才能在「施与受」中取得平衡的观念.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其积极的意义便是每一天做好该做的事.在现代化的职场中,两大必备的利器是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上班族若常常学习自我管理,不断本能暖身、充实职学,便能时时自我提升. ·企业团体是讲求绩效、创造利益的,上班族争取晋升、加薪资、奖金也无可厚非,做事勤快与勤作笔记有绝对的帮助,主管今天交办的事、最好是提前已经做好.但工作要合情、合理、合法,尤其应尊重游戏规则,品德、操守与良好的职场关系才是个人一辈子的绩效考绩. 三、逆向思考、迎接现实 在团体中,不需要刻意标榜个人英雄主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乐群态度是必要的.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不要问国家为我做了什么,要问我为国家做了什么.」,现代人也常说:「主动积极、吃亏可能占便宜!」,须知凡事最好反求诸己,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就当作是磨练,遇到不顺利的事才不会怨天尤人. ·改造不好的事虽然有赖新观念、有创意,只是往往流于高谈阔论的革命家.企业的成长轨迹不可不顾,因此了解状况、衡量大局再提出建言与因应对策,才是改造改革的真义.总之,现代人的工作与精神压力比以前大,就职者需调整心态,并对社会有所认知与了解,才能在职场上长久立足. 四、转职时机 一般「转换工作」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改变专业领域,另外一种是专业领域不变,这两种换工作的形式具有截然不同意义. 1.专业领域转换 也许有人会怀疑,不是有志者事竟成吗?又为什么会有做不下去要转换专业跑道的情形呢?其实这正是很多人在工作中一直无法避免的痛苦.如果经审慎评估结果,还是趁早换行会比继续坚持下去,到头来却一事无成要好的话,就应考虑转职. ·有一些工作是需要一些特殊的人格特质,有时候想做什么跟能做什么之间的距离是超乎您所想象的远.所以事先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作一份个性分析问卷,就业前,先就人格或行为特质上评量,是否符合该项职位的要求. 2.专业领域不变 因为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都必须很小心的管理自己的专业生涯,在目前讲求专业分工的社会中会越来越多. ·换公司但不换专业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度,却发现企业在专业程度上的进步,较自己来得慢.因此,在同一项专业领域中,尝试不同的功能、有较高职位、较高待遇、或者换一个环境就成为合理的另一个选择. ·当您累积了相当的专业资历后,是应该争取更大的发挥空间,只是应先了解自己的专业在市场中的行情,不要被过高的评估所蒙蔽,一般借重专业的企管顾问公司是最客观的方式. ·换工作之前,仔细的评估,确认自己下一步路的选择,在整个生涯发展中有它的价值才做决定.正在转职十字路口的同灵,千万要审视一下自己在职场中是否缺少了一些必要的生存技能,比如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协调技巧等,别本末倒置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五、待遇评量 待遇在现在的工商业社会中,不再是一个不能谈的问题;但是要千万记住,先衡量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跟主管或老板谈待遇的条件. 1.角色的定位 对社会新鲜人来说,在面对待遇的问题时,事实上是毫无谈判筹码的.选择第一份工作,应该考虑的是未来专业能力的培养,待遇只要在水平以上就可以了.当个人的专业资历有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之后,才能期待有高薪的工作.当有了特定专业领域的资历之后,转换空间比较起初出茅庐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谈判的筹码也就多了. ·一般选择管理职生涯规划的人,本身就不应该有升官发财当成唯一目标的心理准备,事实上,如果您在业界或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有很好的声望,好工作会来找您,而是不需要汲汲营取的. 2.社交的扩展 扩展自己的交往领域,也是一种增加自己能得到高阶职位机会的方式.如参加依照产业别或是专业别而组成的团体,争取成为社交团体的执行干部,一来不但增加知名度,也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形象. ·待遇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应该有不一样的意义.经济学上的供需理论,引导出一种「专业价值」的标准观念,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每一种专业能力都应该有它的价值.老板和员工各有一本难念的薪情.究竟上班族该不该主动争取呢?事先最好掌握本身有多少实力,先自我要求,努力耕耘,争取的筹码愈多,待遇争取胜算愈大.让老板知道你对争取待遇的关切,又无损双方现在及未来的关系,是最佳的策略态度. 3.要有因应变迁的准备 ①"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在较早时代是一种值得鼓励与称赞的工作精神.但随着科技快速进步,产业全球化,价值观的转变等因素,此一观念已不复存在. ②职业变迁与周围环境的须求有关,当下面情况发生时,往往不得不另谋发展: a.个人所学或专长在该环境中已不被需要.(如电子、计算机技术取代传统技术) b.公司经营或人事有显著变动.(如引进外劳、产业外移、生产自动化等) c.公司经营不善,被迫停止营业. ③既然历经职业的变迁不可避免,职业生涯中有几件事是不可忽视的: a.慎选受雇的对象,短时间为学得技能或累积经验,或可委屈求全,但必须有长远的规划. b.加强基本学能,如:计算机、外语能力等. c.充实专业技能. d.利用机会学习第二专长. e.广泛接触相关知识,如财经、法律等. f.建立良好人脉关系,广结善缘,建立个人品牌与形象. g.时时求神带领,指引脚步,赏赐好机会,并根据经验时常反省,修正自己的职涯规划,调整自己的理想. 4.审慎评估才创业 ①创业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必须慎重,切勿轻易尝试. ②创业的目的若只集中于下面的原因,就必须三思而行: a.短时间内想赚更多的钱. b.由于创业初期须付出极高的代价,其中包括时间与金钱的付出,势必影响信仰与家庭生活,往往是得不偿失.(圣经说:「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希伯来书 十三章 5节) c.创业的原因是因为工作或谋职不顺利,如待遇不佳、与主管、老板、同事等工作伙伴合不来、环境不满意、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等. d.创业的原因是因为看到该行业的人赚了很多钱. ③创业时影响成败的几件事: a.创业前首重可行性分析,分析的内容须含盖:市场、资金、技术、竞争对手、管理能力等. b.创业前应评估自己的性向、能力等,是否有做生意的恩赐?是否适合做生意? c.不要一开始就借钱创业,一则会增加负担,二则容易衍生人际问题,在金钱的掌管上,最好的原则就是不要向人借钱,也不借钱予别人. d.与人合伙创业时,一定要自己参予或能掌控得到,而且不要把资金全部投入,最好保留一半,万一创业失败也有退路. e.在创业的事上,最好还是持审慎保留的态度,在教会里面常有一些青年,进入社会不久即汲汲于创业,因未经审慎凭估且缺乏经验,终至创业不成,导致信仰、生活、人际关系都产生问题. 六、相信挫折只是一个过程 很少有人一生的工作和事业都没有挫折、一帆风顺.如果把每次的挫折当作是一种过程,等待与期盼挫折过去,顺利来到,将可永远维持往前迈进的动能.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 八章 28节】.当一个人工作或事业不顺利时,常常拿客观的环境因素作自我安慰的借口,实际上当事人应负最大的责任,因为许多因素都是可以避免或克服的. ·保罗说他靠主大大喜乐,无论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是靠着那加给他力量的,他凡事都能作.」(参考:腓利比书 四章 10-13节)基督徒比一般人更能面对挫折、克服挫折的原因,乃在有主为倚靠. 七、追求事业与信仰的平衡 常有主内青年在学生时代,殷勤聚会、努力圣工,进入社会工作后,常有:"心灵虽愿意,肉体却软弱了."的遗憾,因此,在求职与工作时,就应同时将信仰与家庭考虑在内,如果工作会使自己没有聚会和灵修时间,甚至失去信仰和家庭生活,就必须考虑放弃该工作. ·基督徒应常将一件事放在心上,那就是神的事优先,还是自己的事优先?人若以自己的事优先,则事情永远忙不完;人若有心以神的事为优先,则自己的事反而会更顺利,圣经勉励我们:「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歌罗西书 三章 23节 结语 「谋事在人、成事在神.」所罗门告诉我们:「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诗篇 一二七篇 1节】.人有再完善与美好的规划,若不合神旨意,亦属枉然,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从这个世界带走什么,一生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神的赏赐.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盼望在世上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财富,而是透过生涯规划,使自己更了解自己,找出人生的定位,使能发挥所学所常,造福所在团体的每一个人,由于适当的人生规划使自己在物质需要上不虞匮乏,进而能行善帮助别人,真正作一位"荣神益人"的基督徒. 第六课追求灵肉的平衡 前言 『四十』,圣经的『四十』很特别!『四十』里面,充满变量与考验!挪亚时代,神用『四十』昼夜的雨水,灭了当时的世代;扫罗当王,四十年后死了!大卫当王四十年!所罗门王当王四十年,国家分裂成两半!中年啊,四十啊!往往是转变的时机,也可能是一种危机!选民在旷野的四十年中,历经种种信仰考验与危机,四十年之后虽然进入迦南美地,肉体生活虽然不虞匮乏,但信仰上还是必须不断面临引诱与考验.信徒在经过四十年的生涯后,一方面必须面临中年时期的诸多困惑,另一方面必须思考属灵生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无论属世方面的成就是否如预期,在人生步入中年,与主日近的阶段中,必须思考「灵肉的平衡」,以免在行完今生的路程以后,带着遗憾与愧疚见神. 一、思想『四十』年来 神的恩典、慈爱与怜悯 耶和华差遣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他们过了红海,走了旷野四十年.四十年来,神带领他们走过重重的危机.从申命记第八章中让我们思想四十年来神的恩典与慈爱: 1.肉体上,耶和华曾苦练以色列百姓,再赐吗哪给他们吃,为要让他们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3节) 耶和华拣选以色列百姓作祂的选民,为了让他们认识神,明白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的一切话.所以在肉体生命上苦炼他们,任他们饥饿,再赏赐吗哪给他们. 行过四十的我们,是否和以色列百姓一样,是否曾经面临饥饿、缺乏的苦炼;满有恩典、慈爱与怜悯的神,是否带领我们、赐福给我们,让我们从无到有,从缺乏变裕丰.如果是,我们是否已经体会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2.信仰上,耶和华曾在旷野引导他们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他们、试验他们,要知道他们心内如何,肯守他的诫命不肯?(2节) 摩西吩咐以色列百姓,要纪念耶和华他们的神,在旷野引导他们,虽然这四十年中间,神让他们在信仰上遭受各种试炼,却是要苦炼、试验他们,要知道他们心内如何,是否愿意遵守耶和华的诫命? 行过四十的我们,是否和以色列百姓一样,曾经面临各种的信仰考验,在该过程当中,我们是否能通过考验?得到了什么造就?我们是否愿意无论在任何景况之下,都能坚守神的诫命. 3.生活所需上,四十年中,选民的衣服没有穿破,他们的脚也没有肿.(4节) 摩西提醒以色列百姓,在旷野的四十年当中,由于神特别的恩典,让他们的衣服没有穿破,他们的脚也没有磨肿.虽然在这段期间,他们没有耕作、没有收成,但神使他们在生活所需上不虞匮乏. 行过四十的我们,是否有同样的体会,过去的四十年中,虽然自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神总在生活所需上恩待我们,让我们能平安度日.就如亚古珥的祷告,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日用的饮食. 4.得救的人数上,耶和华要他们谨守遵行一切诫命,好叫他们存活,人数增多,且进去得耶和华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的那地.(1节) 耶和华要以色列百姓谨守遵行一切诫命,好叫选民得以存活,人数因而增多,并能进入耶和华所应许的迦南美地. 行过四十的我们,是否全家谨守遵行圣经神的话,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此刻正是儿女的成长阶段,我们是否全家信主?我们是否全家都遵行天父旨意?这是我们要去检讨思考的. 5.神的赐福上,要纪念耶和华他们的 神,因为得货财的力量是祂所给他们的.(18节) 摩西提醒以色列百姓,当他们在神所赐的美地上吃的饱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牛羊加多,金银增添,并所有的全都加增,就心高气傲,忘记耶和华他们的 神,就是将他们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引他们经过那大而可怕的旷野,那里有火蛇、蝎子、干旱无水之地.要纪念耶和华他们的 神,因为得货财的力量是祂所赐的. 行过四十的我们,如选民一样地蒙神赐福时,是否思想一切成就的力量均来自我们所敬拜的父神,因为诗人作诗说到:「耶和华必赐力量给他的百姓;耶和华必赐平安的福给他的百姓.」【诗篇 二十九篇 11节】;所罗门王在传道书告诉我们:「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赀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传道书 九章 11节】;所罗门王在诗篇也告诉我们:「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诗篇 一百二十七篇 1节】;今日的成就并非只是源自我们的努力,若不是神赏赐机会,若不是神亲自动工,若不是神保守,如「创业」的「建造房屋」与如「守成」的「看守城池」,将都是枉然的. 二、行过四十的信仰危机 信徒在经过四十年的信仰历练与成长后,灵程应有如迦勒与约书亚的程度.然而,却有部分信徒的表现仍然处在「风闻有神」的阶段,四十岁本应是人生灵与肉的成熟阶段,如果行过四十,信仰仍然经不起考验,仍然没有得救的把握,就必须停下脚步,仔细捡视自己的信仰状况,试着找出问题所在,再重新出发,以免如主耶稣所说:「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参考:马太福音 十九章 30节;马太福音 二十章 16节) 传道书告诉我们:「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 一章 9节】.过去的历史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呢?以色列百姓在埃及亲眼看到十灾的可怕与在他们身上毫发无伤的恩典.亲自体验过红海的神迹,看到神所赐的吗哪、吃了吗哪,茫茫旷野中接受云柱、火柱的领路.然而,以色列人有几个教训,还是没有真正学会.让我们从选民的历史来检视行过四十以后,可能仍存在的信仰危机: 1.没有看所当看的 没有看神!单单看环境!看到环境困难的时候,选民就胆怯、退缩.交托、仰望是信徒面对困难、问题的最佳方法.行过四十的信徒有可能是恩典满满,但也可能正面临中年时期所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与危机.但最重要的就是:你是看神还是看人、看环境、是看信仰还是看财利. 保罗勉励信徒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罣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利比书四章4-7节】.当我们是恩典满满、凡事亨通时,我们要知道对神感恩,当我们面对问题与危机时要会交托,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向神说,仰望神的帮助带领. 信徒若已经学会交托、仰望,则无论面临何种环境,不会轻易让客观、次要的问题影响主观、首要的信仰.罗得本来跟随叔叔亚伯拉罕,蒙神赐福,拥有牛群、羊群、帐棚.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然而,当亚伯拉罕将选择的权利交在罗得手上时,罗得所看到的竟然只是滋润的约旦河全平原,殊不知罪恶之城-所多玛的危险已经藉由他的选择,正一步步地蚕食他的信仰. 2.没有怕所当怕的 摩西差遣十二个探子查探迦南地,其中十位报告坏消息,害怕当地居民身量高大,比他们强壮,是伟人的后裔,自己如同蚱蜢一样.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迦南人,也不是坚固的耶利哥城墙,而是耶和华. 行过四十的我们,当面对中年时期的种种困惑与危机时,我们是否惧怕这些环境所带给我们的种种挑战.其实,这些并不可怕,需要害怕的是自己的信仰,是否与主联系为一体.面对同样的情境,迦勒与约书亚因为对 神的完全认识所产生的信心,有完全不一样的反应.这要勉励我们,要随时检视自己的信心,所作所为是否为神所悦纳. 主耶稣亲自应允我们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甚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 十四章13-14节】; 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翰福音 十五章 7节】:保罗也告诉信徒说:「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以弗所书 三章 20节】;这些圣经的话都勉励我们,我们只要持守信心,奉主的名祈求,无论求甚么,主必成就. 3.没有说所当说的 当困难来到的时候,以色列百姓就向摩西发怨言,说我们没有肉、没有水、没有马、没有东西吃.信徒行过四十,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环境变迁、工作不顺、身体健康走下坡,各种压力同时来到.此时更要谨慎自己的舌头,不可像以色列百姓,一遇到不顺畅就发怨言,不但害了自己,更逼得摩西一时软弱,以杖击打盘石出水,失去进入迦南地的机会. 雅各布长老提醒我们:「这样,舌头在百体里也是最小的,却能说大话.看哪,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雅各布书 三章 5-6节】;诗人作诗时告诉我们,舌头上的话,神没有一句不知道的(参考:诗篇 一百三十九篇 4节).勉励我们的舌头要终日论说神的公义,时常赞美祂(参考:诗篇 三十五篇 28节) 根据保罗的经验,神的恩典够我们用,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因此,对一个基督徒而言,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为我们甚么时候软弱,甚么时候就刚强了.(参考:哥林多后书 十二章 7-10节);行过四十的信徒不但要以以色列百姓为借镜;更要学习约伯在试探的患难中没有犯罪,就是他的口也没有犯罪(参考:约伯记 一章22节、二章 10节).因为我们深信:「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 八章 28节】 过去历史的教训里面,这些没有看所当看的,没有怕所当怕的,没有说所当说的,这就是四十年旷野生活中的危机.摩西写申命记,就是把他们过去的软弱记载下来,提醒他们,也提醒我们. 三、留意将来的危险 「行过四十」虽然已经走过重重危机,更要留意将来信仰路程所可能面临的危险与考验.将来有什么危险呢?摩西写申命记,除了提醒他们过去的软弱以外,更要他们留意将来可能的危险.将来有什么危险? 1.拜金 摩西曾经提醒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美地以后,那地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那地有小麦、大麦、葡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橄榄树,和蜜.在那地不缺食物,一无所缺.那地的石头是铁,山内可以挖铜.吃得饱足,就要称颂耶和华你的神,因祂将那美地赐给他们了.摩西叫他们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不守他的诫命、典章、律例;恐怕他们吃得饱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牛羊加多,金银增添,并一切所有的全都加增,就心高气傲,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参考:申命记 八章 7-20节) 金钱很容易叫人远离神!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地之后,吃喝饱足、牛羊增多,金银财物累积,就渐渐忘记神的恩典与诫命.罗得离开亚伯拉罕以后,财物继续增加,慢慢挪移帐棚,最后进入罪恶的所多玛城,直到灾难来临时,妻子仍然眷恋城内财物,回头一看就成为一盐柱.行至中年的罗得,因为当年贪图滋润的约旦河全平原,期望财富不断增加,终至乱伦生下不敬虔的子孙. 耶和华如此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杰里迈亚书 九章 23-24节】;「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太十九24)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 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马太福音 十九章 23节】.「行过四十」的我们,如果 神赐福,让我们如以色列百姓一样,已经累积相当的财富,吃得饱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牛羊加多,金银增添,并一切所有的全都加增.然而,就在此时要检视自己的灵程,是否已达成熟稳健的阶段.如果神的赐福并非在金钱上面;而是在个人信仰、子女长进、家庭和乐、工作顺利等方面,我们也应该要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国家社会追求高度经济成长,个人追求物欲满足的世代,行至中年的信徒,必须谨记选民进入迦南地后之情境,不要被世上的洪流中给淹没了. 2.拜偶像、拜权力、拜地位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以后,慢慢开始不拜真神,拜用石头木头所刻出来的偶像,士师记第八章记载,基甸用金子造出来的以弗得就是偶像,就像亚伦用金牛犊造出偶像来拜是一样的. 行至四十的信徒在可能不会愚昧到去敬拜人所雕刻出来的偶像;然而,崇拜权力与地位,可能是中年时代的人最有可能陷入的迷失.人在物质生活丰厚,累积相当财富以后,为了自我肯定,并得到别人的肯定,极容易开始追求权力与地位.部分的信徒开始热衷于政治与选举,沉迷于依附某些政治人物旗下,或热衷于参加各种足以代表身分与地位的组织或活动.导致没有时间灵修,此种因崇尚权力与地位所导致的信仰停滞甚至堕落,是我们应该要引以为借镜. 3.拜色情 以色列百姓进迦南地之后,以色列人住在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间,娶他们的女儿为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并事奉他们的神.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所以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萨田的手中.(参考:士师记三章 5-8节) 古人云:「饱暖思淫欲」.行至中年的信徒,经济有了基础,工作与事业有成就,再加上婚姻生活在多年以后已经变得平淡无奇.此时若遇到外来的引诱,很容易跌倒. 婚姻是神所设立,它扮演传宗接代的重要使命,由婚姻所建立的家庭更是全体成员的生活重心与寄托.婚姻失败不但对夫妻两人造成严重伤害,更直接影响子女,问题青少年总是来自问题家庭.要破坏一个家庭的信仰,最容易的就是破坏婚姻.魔鬼试探的焦点往往就是利用婚姻作为考验. 圣经上所记载的人物,如:参孙、大卫王、所罗门王,问题都出在这上面.这些原来蒙神拣选、委以重任、有能力、掌大权的人,当他们生命到达高峰时,都无法突破考验.最后,都从神领受咒诅. 四、如何追求灵肉的平衡 行至中年的人,信仰的学习与体验已经累积相当基础.如何在后续的生命里面继续追求灵命的长进,使灵性与肉体生命相称,是我们当要仔细思想. 1.读神的话 申命记第八章第1节说:『…你们要谨守遵行,我吩咐你们向列祖所说的话….』;第2节也是要遵守祂的诫命,要遵守主的话;第6节也是如此:『…你要谨守耶和华你神的诫命,遵守祂的道,敬畏祂….』;11节也是如此:『…你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的神,不守祂的诫命….』.摩西在申命记里面一再提醒选民,进入迦南地以后要谨守遵行神的话与诫命.要谨守遵行之前,就是要知道,就是要明白.要知道与明白,就是要常去读.经常读经的人,心中就有神的话,遇到危机就知道如何面对与处理. 圣经上说:『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篇 一一九篇 11节】 2.行神的道 选民进入迦南地之前,摩西提醒他们:「以色列阿,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行祂的道,爱祂,尽心尽性事奉祂,遵守祂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属耶和华你的神.耶和华喜悦你的列祖,爱他们,从万民中拣选他们的后裔,就是你们,像今日一样.所以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不可再硬着颈项.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祂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祂为孤儿寡妇伸冤,又怜爱寄居的,赐给他衣食.」【申命记 十章 12-18节】 行至四十的我们,要思想神向我们要什么?只要我们愿意除掉污秽、遵行祂的道,我们就可以得福. 3.把事业放在神的国度 很多信徒在青壮年时期将生活重心摆在工作与事业上面.然而,行至四十以后,若仍然把体力,通通耗费在买金钱上,那就是用健康在买金钱,最后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再用金钱买健康. 行至四十时,工作与事业均有一定的方向与成就,青壮年时期埋头于事业与工作,忽略主要我们「爱神爱人」的训诲.如果此时仍不能停下脚步,检视自己信仰状况,将人生的精力与时间投资在属灵的国度里,一转眼老年来到,白昼已过、黑夜将近,再也没有投资的本钱与机会,生命的遗憾就在年华老去的过程中悄悄来到. 行至四十时,除了珍惜人生剩余时光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将神所赏赐给我们的财物作有意义的运用.信徒如果将神所赏赐的用于个人的享受与享乐上面,所带来的是诸多俗称富贵病的慢性宿疾 –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如果将 神所赏赐的,遵照圣经的教训,把握行善机会(参考:加拉太书 六章 10节),施与当得的人(参考:箴言 三章 27节),预备行各样善事(参考:提摩太后书 二章 21节),神必以永生报应他们(参考:罗马书 二章 7节).在爱神的事上,圣经勉励我们,「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哥林多后书九章6节】.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他的仁义存到永远.神必多多加倍赐福,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叫我们凡事富足.(参考:哥林多后书 九章 7-11节) 4.在神的国度里承先启后 大部分行至四十的信徒,在家庭里扮演承先启后的中间代角色.在教会里也是信仰成熟、历练完整、有为有守的中坚份子.无论在家庭或教会都必须扮演承先启后的重责大任. 迦勒与约书亚在中年时就对神有清楚认识,在查探迦南地后表现出无比信心,超越肉眼所见客观事实,鼓励百姓要信靠耶和华,必能进入应允美地.后来,约书亚继承摩西成为选民的领导人,带领选民进入迦南.耶和华使约书亚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在他平生的日子,百姓敬畏他,像从前敬畏摩西一样.他曾经在百姓面前表明他的家族必定事奉耶和华.【参考:约书亚记 二十四章 15节】. 迦勒的信仰在四十岁时经过考验,耶和华照应许使他存活四十五年直到八十五岁了,他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他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他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迦勒带领族人照着耶和华的应允进入迦南地,他不但个人继续持守信仰,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他也负起承先启后的责任.得到希伯伦为业,又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参考:约书亚记 十四章 6-15节) 行至四十的中坚份子在家庭里是儿女学习效法的对象,生活上要行出神的道且荣神益人,成为儿女的榜样.信仰上除了自身灵命不断追求长进外,更要将家族、长辈从神而得到的恩典,告知下一代.也要以圣经道理教导他们.如同摩西吩咐选民说:「你们今日当知道,我本不是和你们的儿女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也没有看见耶和华你们神的管教、威严、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他在埃及中向埃及王法老和其全地所行的神迹奇事」(参考:申命记 十一章 2-3节);「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留在意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也要教训你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又要写在房屋的门框上,并城门上,使你们和你们子孙的日子在耶和华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给他们的地上得以增多,如天覆地的日子那样多.」(参考:申命记 十一章 18-21节)从摩西的吩咐中看出,耶和华对信仰传承的重视,因为它着实影响神的选民家族与民族的兴衰. 行至四十的信徒,在教会里正是柱石,扮演着计划、推动、参与圣工的角色,如何在工作历程中为教会寻找、培养、训练未来的承接者,是从 神领受的重大责任,伊莱贾之于伊莱沙,保罗之于提摩太都是很好例子,要作最佳典范. 第七课不惑的困惑 前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所欲而不逾矩.」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真可以达到不惑的境界吗?根据研究显示,大部分的男人到了四十岁左右,容易站在迷惘的十字路口. 所谓「中年危机」原系指男性到了中年以后对人生展望的质疑,对自己存在的意义重新探讨,对未来生活满足的焦虑感.它常被界定为:「由于中年期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而对当前内在资源及外在社会的支持体系造成威胁,导致对生理及心理压力的一种知觉状态」. 当一个人开始感受到体力大不如前,工作单调缺乏挑战与前瞻性,子女不再那样的需要与倚赖,人生已经过了一半,又面临到对无知的未来的恐惧,又有时不我予的恐慌.一个人辛劳工作了几十年之后,面对以往的成功或失败,不禁地会扪心自问,下一步该如何走?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说法,人的一生之中,四十至六十五岁这段期间,是所谓的中年期,在这个时期,不但心理多变,并出现了初步的生命衰退的现象,且由此而引发了一连串的困惑,这就称为「中年危机」. 中年困惑的共通现象 从生活面的观点来加以探讨「中年困惑」,我们可以找到那些特征呢?兹提供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压力下的倦怠感 许多人深刻感受到今天工作世界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事情彷佛无垠无尽的摆在眼前,好像很难找到一个心灵安憩的避风港.于是许多人倦了!累了!会有一种试图「脱逃」的念头浮上心头,结果疏离、排斥、拖拉、得过且过等现象自然就出现在工作行为中. 二、理想的丧失感 中年危机者常会感到人生「海海」,彷佛人生就是一出渐渐落幕的戏台,剩余的戏份、剧目所剩无几,只剩下几幕固定的龙套跑一跑,生活上「柴米油盐酱醋茶」几乎占了生命的全部,不再有甚么激情或绮想;这种理想的丧失感正是中年困惑的典型特征. 三、自尊的丧失感 随着年岁的增加,忽然间一种「遗世独立」的空虚感袭上心头,过去意气风发的情怀已渐渐凋零飘落,换来的却是「时不我予」的悲凉,觉得自己不再重要、不再有价值,许多重要的场合活动,自己也渐行渐远、不再与闻,这就是自尊的丧失感.许多在电子科技产业的朋友,虽然只有三十出头,但在此一「英雄出少年」的竞争环境中,却早早就滋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中年危机感. 四、能力的丧失感 现今社会任何事物都是不断推陈出新,「创新」、「研发」成了机构组织的共同信仰,因此,举凡机构组织、团队及个人都得不断学习,免得淹没在时代的浪涛下.中年危机者面对新的学习课题,会感受到「老狗学不会新把戏」的焦虑与无力,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愿、也不能接受新潮流、新科技,于是可能表现出保守而抗拒变革的行为来,结果反而加速被淘汰的命运来到. 五、角色的丧失感 当我们发现自己越来越寂寞、孤单,以前许多角色都逐渐稀释甚或消失,这个时候正是一种中年危机的开始.例如:有人随着孩子离家求学或结婚独立而进入「空巢期」,以致于「父母」的角色逐渐淡化,因为每天不会再听到孩子热切的叫「爸」、「妈」;有人在公司里越来越少受邀参加某些聚会或会议,于是一种被边缘化的疏离现象就逐渐显明出来,「话当年」的场合倒是越来越多,此时如果自己又缺乏开创角色的能力与意愿,则觉得自己已然「过气」的「失志」情绪,就会成为中年困惑的最佳温床. 中年困惑可能引发的问题 一、失去生活的方向与目标 一个处在中年危机的人,好像一个在跑步机上已经跑得精疲力竭的人.力不从心,可是又非继续奔驰而不可,否则便会滑退而跌的人仰马翻;他必须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又得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他虽已日渐年老力衰,但是又非得尽忠职守、昼夜奔波,在此同时又是苦无倾诉的对象.他不知所措,也厌倦人生. 最后他很可能来个大反动,决定抛弃两样他认为是造成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也就是与他常相厮守的配偶以及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到后来他会体认出,抛弃这两者不是解决困境的最佳方法,但是这个认知只会增加他的自怜,或者激发他殉道者的复杂情绪而已.一个面临中年困惑的人会有以下的心理现象:想要抛弃一切,做一个潇洒的文人逸士;对一切失去兴趣;觉得受够了;内心痛苦挣扎.最常听见的哀叹是:我一辈子都是在为人而活,现在我想清楚了,我应该开始为自己而活. 工作角色上的变化,也是步入中年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多数人进入中年时,工作生涯已慢慢进入高原期,经历前期的拼命往上攀爬、冲刺之后,专业知识和能力都达到相当的累积.对于自己的性向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同时外界环境对自身的评价也稳定了;这时,常会出现的怀疑是:「接下来我还能做什么?」反映在职位上,许多人在体制内,已到了金字塔的顶端,往上晋升的机会不大.即使自己还想突破,却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走? 二、失业带来的严重问题 对职场上班族来说,中年的失业危机似乎是愈来愈早开始,大概到了35岁以后,若是职涯停滞不前,办公室中上班族的心就慢慢开始忐忑不安,压力辗转、难以收拾了. 经济不景气,在老板眼中,似乎培养一个可以快速上轨道的年轻人,比养一个产能有限的资深上班族划算,而且聘用年轻人,不但耐操好用,薪资又便宜,对企业而言真是一举数得.诸多这类的疑问加上危机与失落感,一再让中年上班族的忧郁锁住眉头,因为40到50岁间的中年人,通常都身负养家活口的重担,但他们却常成为企业改造、瘦身下的牺牲者.职场上中年危机的难处就在于一旦被裁员,东山再起的机会谈何容易. 正值40至50岁的中年人,家庭中父母年迈、孩子正在求学阶段、妻子多半因为操持家务没有上班,这一大家子人的生计马上就发生了问题,即使有稍许优惠退职金,也禁不起坐吃山空的压力.更何况除了吃饭问题外,贷款问题、面子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夫妻、亲子、朋友关系都会因此生变,对于个人及家庭的冲击无法想象. 三、生理、心理及精神/灵性等层面的问题 1.生理方面中年以后较常见的现象是体重增加,身体发胖;视力减退,成为老花眼;皮肤松弛,脸上浮现皱纹、斑点,头上出现白发;容易疲劳、腰酸背痛、失眠、便秘;性能力减退,性欲降低等等.对于体力的日渐衰退、体重、皱纹与白头发的增长等现象,极度不安.有些人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得了绝症,但看遍中西医,却找不出身体有任何毛病. 2.心理方面经常感到莫名的不安、恐惧或者易怒.对许多妇女来说,「中年困惑」的发生时期,也和更年期及空巢期相吻合,因此她们情绪的起伏,也和贺尔蒙变化与孩子离家有关.此外,如果夫妻此时聚少离多,婚姻亮起了红灯,再加上外遇的挑战或可能性,都会使中年人产生不安全感和感受无所不在的压力.许多此时的心理症状,例如失眠、烦躁、挥不去的疲倦和悲伤,以及对于任何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改变都充满了担心、恐惧,也可能意谓着当事者患有忧郁症或焦虑症. 3.精神/灵性方面许多人此时会质疑自己的价值观和成就,并且开始审视「面具」下的自我.他们通常会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是否真的忠于自己而活,或者一辈子这么随波逐流地过下去?我除了世间的成就,是否还有更有意义与升华自己的目标?」有些人会深刻地感到精神上的空虚、无方向感、或自责;也有人会感到无聊,失去斗志,甚至借着找刺激或发展出一些上瘾性的行为来逃避. 4.社会层面-中年阶段事业有成,但无法再突破,内心开始对人生价值质疑与失落.而有些中年人因经济不景气而失业,以致意志消沉,尽管想东山再起,却难以克服心理挫败的障碍. 5.家庭层面-中年阶段大多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此时儿女多逢青少年时期,亲子互动沟通有较多的困扰,带给中年父母不少压力;若夫妻之间也出现沟通的障碍,则容易出现外遇. 四、夫妻婚姻关系产生危机 中年期也是婚姻的高危险期,有可能因此造成事业的中断.对一个中年男人而言,最残忍的,也许是面对身体老化的开始.头发开始掉、开始秃、肚子开始大、记忆力衰退、小便时站在尿斗前的时间变长. 当男人步入体力衰微的「更年期」,却往往不巧地碰上婚姻的倦怠期.于是,外遇便成为中年男人容易掉入的情境.中年男子有外遇,往往是因为这样会让自己觉得很年轻,可以吸引到女性的注意.男人需要女人的奉承或示意,来增加他们的自信.中年男人发生外遇,一开始往往只是要证明自己还有魅力,可是最后却往往愈陷愈深,回不了头. 中年的婚姻最大的问题就是倦怠.研究中发现,婚姻中的爱情关系,年轻的时候,是一种激烈的爱情,双方会强调良好的沟通、性生活的满意、对方是不是表达他的情意.到了中年以后,则很强调对家庭的责任,对小孩的责任. 国外的研究也发现,男女对婚姻的满意度呈U型,刚开始的婚姻满意度很高,到了中年,也就到了婚姻的谷底,婚姻的感觉已经淡化.直到老了以后,婚姻的满意度又开始提升.老年的爱情,开始强调彼此照顾、彼此感恩的成份. 有中年困惑的人对自已的生理的状况会有两种反应.他可能有一种时不我予的体认.更糟糕的是,他很可能会有一种急着赶那最后一班列车的冲动.这就是外遇、婚外情的导火线. 面对与处理中年困惑的方法 没有人可以避免中年时期的来到,内在与客观环境的转变是必然的.唯有的差别,只是时间的早晚与影响程度如何罢了.一个人在年轻时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以及生涯的规画,决定他在什么时会开始面临中年危机,以及他在中年危机时会遭到何种程度的心理困扰. 很多人汲汲营营一辈子,所求得只是成功或成名.殊不知,名与利终将成空,如同捕风(参考:传道书一章 2-4节、13-14节;二章10-11节).真正的成功,不是积聚天下财富于一身,也不是千古留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参考:传道书 五章 15节;提摩太前书 六章 7节) 如果一个人不能享受自己辛劳工作的果实,死后这些财富势必奉送给那些不劳而获的后代,这也是虚空.(参考:传道书 二章 21节)俗云:富贵不过三代,过多的遗产通常不再是遗荫,而是对后人的贻害. 「中年困惑」虽然是无可避免,然而危机却有两个共同存在的意涵:有危机,同时也有转机;是危机,同时也是转机. 危机并不足畏,值得担心的倒是在危机中不能掌握状况,化险为夷,把危险转化成机会.如果一个人只知回顾,他难免会因过去的挫败,而感到沮丧;如果他只知往前看,前瞻所带来的无知,容易使人迷惘,怅然若失;倘若一个人只顾环视左右,结果只是无所适从. 与其将自己限于水平面的审查,不如扩大层面到包含垂直的警醒.依靠那由上而来的智慧,来引导你走完这一段人生的旅途. 真正的成功,是知道你有选择的自由,而且明白纵使是踏错了一步,也可被视为是迈向另一个方向的第一步;真正的成功,是知道如何将失败的疤痕当做属灵成长的勋章;真正的成功,是知道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包括成功与失败,自在、坦然地面对充满未知数的人生. 在回顾、前瞻与自我评估错综复杂的中年困惑当中,自然可以依靠着神所赐给的智慧,轻易过关. 以下提供几个面对与处理中年困惑的方法供作参考: 一、以积极健康的观念面对 国外有些学者对「中年危机」持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年人的生活与心理状态比其它人生时期来得稳定,男女两性变得更具有胜任能力而不是有危机感. 假如一个人在中年时期有严重的生活问题,这些问题是年轻时期的延伸,而不是到了中年才发生的.中年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是一个转变时期,每个人生阶段都会产生心理转变或对人事物看法的改变,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是正常的现象,还不至于是危机现象.中年时期面临诸多压力,方能体验什么是苦,外在苦难是内在觉醒的契机,就如诗人有感:「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篇 一一九篇 71节】,而这正是生命一股正面的力量,让人及时觉悟,寻找生命的目标.从属灵角度而言,一个人只有在体认到自己没有办法避免肉体的毁坏之后,才能开始去追寻真正的永生,也就是那永不毁灭的灵魂. 中年可定位为生命的反省期,青少年时期生命充满幻想,不太能体会苦的感受,而老年人生命已成定局,只有中年时期苦乐参半,加上体力尚可、社会经验丰富,生命改变机率最大,可以展现人生第二度精华.所以,若能善用生命的转折时机,无论是内在的心灵或外在的环境,由于人生阅历丰富,智慧圆融成熟,中年可以转化成人生最颠峰状态的时期,有的中年人成功顺利转换跑道,勇敢追求年轻时候的梦想与心中久藏的愿望,同时拥有宽广的视野与智慧,更可以好好经营出高度创造的人生.迦勒不也是在中年展现出信仰境界的高峰吗? 二、坦然面对职场变动,掌握优势 化危机为转机 中年失业者当然需要再找一份新的工作养家糊口,但由于在固定的工作环境待久了,到了其它行业,即使自己愿意屈就、从头学起,企业主也宁可重新培养一个新人,因此上班族过了中年后,更应该想办法运用自己原先的经验与竞争优势,才有职涯第二春的可能,因为步入40岁后,若翻开报章杂志以及网络上的分类广告,会发现这个年龄好像找不到工作了,除非有背景或是极其优秀,才有可能在中年失业后成功转型. 事实上中年上班族也有属于自己的资产,包括工作十几年来经验、历练、深度与分析整合的能力,不少公司在寻找中高阶主管时,还是会借重这群人的专业.毕竟与其郁卒不振,不如好好整理一番,回想一下职场生涯的过程里,有哪些是自己投入甚多、一再磨练的专长,将来可以朝哪些领域再进展,才是重建工作价值的当头要务. 与其整天闷闷不乐,心情越是不稳定,越要赶快学习如何替生活找活力,若是真的不幸被资遣或是失业,要记得这并非世界末日,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实力,因此在此愿意提醒所有职场上班族,在职场上要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充实自己,首先不要放弃每个在工作上的学习机会,即使是不喜欢,或者是不愿意的,都不要轻言放弃,多学一点,也就等于是让自己多会一样,也唯有学习,才会让自己不断突破工作上的障碍,亦才有向上成长的空间. 中年人经过长时间的社会经验洗礼,应该是思绪最成熟的时刻,若是遇到个人职涯的瓶颈,理应有个人的思考判断去突破,如果手足无措,反而突显出自己在职场上并没有为将来作出妥善的规划,也没有危机处理应变的能力,其实人生最重要是重新站起来的能力,寻求工作机会或是自己创业,中年失业危机不见得是梦魇,还有可能开创彩色人生. 以下提供几种面对职场变动时,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如果是我,我会… ①和朋友保持接触,试着和可以信任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心情,纾解自己过度紧绷的压力与心情.若是找不到这样的朋友,或是不习惯向人诉说自己的心情,也要想办法纾解自己的情绪,例如:找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或者花一点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像星期天去钓鱼,暂时忘却找工作的压力. ②给自己鼓励,不放弃的努力寻找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去从事非法行为与自杀,给予高度肯定.欣赏自己的勇敢,敢于面对生活的困难,而不采取逃避的方式. ③我知道我不可能去改变雇主对年龄的限制.但是,我会努力的装备自己,设计一份别出心裁的履历表,面谈时放松自己的心情,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若是失败了,我会欣赏自己的尽力,和朋友吐吐苦水之后,想想那里可以做些调整,再争取下一次的机会.甚至有时候我会主动的自我推荐,试试看有没有机会. ④对于自己做的这一切,我会不断的告诉自己:我很勇敢,我卯劲全力,我值得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没有被困难打倒.我必须要降低对工作的期待,或者是要增加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来增加我获得想要的工作的机会. ⑤若是在过程中,我发现很难处理自己的心情,甚至于产生极度的忧郁、沮丧,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作息,并且发现自己的力量很薄弱时,我会考虑去寻求协助,借着祷告将你所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的心怀意念.(参考:腓利比书 四章 6-7节) 三、用心经营夫妻婚姻关系 婚姻的破裂,通常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隐藏的、未彻底解决的纠纷与争执,逐渐地侵蚀婚姻的基础,到了中年时便可能一发不可收拾.一对夫妻逐渐地形同陌路,多半起因于他们从未试图一起成长.在婚姻关系中,不论在那一个阶段,二个人都必须有共同的梦想.在任何过渡时期,两人必须能互相协调适应,必须能互相信守忠诚.夫妻必须要有共同的喜好,才能不假外求,否则配偶一方,甚或双方都可能在婚姻关系之外,另谋他途. 婚姻好比是一片田园,必须辛勤经营、耕种.很多人踏下红毯之后,视一切为理所当然,不知珍惜.常常有一些错误的假设,误以为对方会永远随侍在侧,会永远爱她、或他,会永远无条件的付出,会始终如一,会永结同心.这些人往往会忽略了付出自己的爱,而总有一天会发现不再可以予取予求,到那个时候,恐怕为时已晚.因此想要抓住另一半的心,减少外遇的发生,并维护自己家庭的完整性,夫妻双方需要在婚后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婚姻生活,大致须在五方面做出努力: 1.经常性的沟通 沟通不良是夫妻间容易出现的问题,感情淡了,话题少了,外遇机率也就跟着提高了. 2.多赞美,少批评 男女间在感情上不要太挑剔、太敏感、太浮夸、太做作、太讲究虚荣心,这些都会导致另一半的厌倦.应该要学会理解对方处世中的烦恼,多关心、体贴对方. 3.培养共同的兴趣 找出共同的话题和兴趣,增加双方相处的时间. 4.亲密的肢体接触 多用小动作来表达关心和爱意,例如牵手、搓背、赞美等. 5.经营自己 要有能力和主见,不让自己非依靠对方不可,并在生活需要、情感、事业等各方面相互协调. 四、正确对待和处理压力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压力.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压力,其与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体认到,压力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无法避免的,引起我们生活中压力的原因往往来自我们周围的人或事,而这些人或事又往往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一味地抱怨这些人或事,显然是一种不明智的方法.比较好的做法是去着眼于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事物,看看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首先,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可以把压力看成是一件大好事.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压力时,会觉得又碰到了一个障碍而哀声叹气、满腹牢骚.既然压力对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当做一个学习处理压力的好机会呢?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就不会吝惜以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压力了!具体的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能适用于每个人.我们需要经由尝试,找到对自己特别有效的方法. 运动锻炼可以使我们遭遇压力时,身体不出现那么剧烈的反应.同时,体育锻炼能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抑郁的发生.具体参加哪种体育锻炼和多大的运动量并不十分重要,主要由个人兴趣和客观条件来决定. 喜欢安静的人则可以采用「静默思想」这种能使身心得到充分放松的方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在最近的一篇报导中指出,「静默思想」和其它形式的放松方法会使人更健康、生活质量更高. 五、自我激励 不断内在对话,把「迦勒」的心志当作「空谷回音」.迦勒一生专心事奉神,他说:「自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话的时候,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期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约书亚记十四章10-11节)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兴起迦勒的心志,让神所应许叫我们得为基业的美地,成为我们再次「踊跃」的力量泉源与盼望. 结语功成名就,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应该要质问自己,我们衡量成就的标准如何?如果你使用错误的衡量标准,很自然的,你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成就的标准,应是从由内而外的建造,以人为出发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成长,始终会带动外在行为举止的巨大转变,也就是能知天命而不逾矩. 真正的成功是德不孤必有邻.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必须找到相伴而行的人.真正的成功,是能够在家庭中负起责任,并且以身作则;真正的成功,是能够扩大你的生命,知道如何面对现实,勇于改进,贯彻执行;真正的成功是能够达到「知足常乐」的境界;真正的成功,是你知道苦难与考验对一个人成长的帮助及如何面对;绝对的成功,是你知道在世原为客旅,持守信仰,追求灵命的成长以致得救,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中年危机」可能是危机,也是转机.这是一个寻找失落或被压抑已久的自我,以及重新认识自己本性和检讨价值观的时候;这也是重新排列生活重心,找出一个更平衡自己身、心、灵需求,及坦然面对自己缺点与减少对他人赞美与掌声的依赖的时候. 如果您能进一步发展精神与思想上的独立自主性,学习不以成就或表现为唯一衡量价值的指针,并且享受人生旅程,将属灵生命与生活视为最重要且不可失败的优先部分,而不继续汲汲营营地把所有活动和人际关系都视为一种追求富贵的手段,你的中年将会是充满了身心灵的丰收和升华! 第八课退休前的准备 前言「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我们已是将迈入高龄化的国家,这是因为生活富足和科学进步的关系,所以对于将来必须面对的晚年生活,不能不尽早做好规画,才能安享晚年. 把大半生命奉献给工作的您,在退休后,是否感到彷徨失落呢?要想拥有美好的银发生活,除了处处要有所准备外,还得要有一颗感恩与接受的心,从自己心情的调整做起,以怡然自在的态度,迎接老年生活的来临. 令人忧心的是,正当家庭支持体系逐渐解体时,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福利制度的设计,却迟迟未为老人化社会做准备. 目前许多父母在努力存老本的同时,也会帮子女预备未来.现代的父母,养儿育女的重担是愈来愈难放下.年轻人赚钱能力没有提升,倒是消费能力提升不少,让愈来愈多目前五十岁左右的父母们已有领悟,年轻世代的未来可能比他们差. 老友、老本、与老伴,加上健康的身体是人在晚年时期最重要的,可见如何在中年时期就对未来退休生活作好规划与准备,是为重要课题. 心理调适之准备 1.有些人的心态是:「我从来没有退休的念头」;然而,光阴如梭、岁月催人老是无法避免的不争事实.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年老的日子是早晚要到来的.当发现自己肌肉松弛、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衰退、头发掉落、变白等老化现象出现时,就是离退休日子不远了. 2.人生的舞台终究要落幕.无论你是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长江永远都是后浪推前浪,唯有坦然接受将舞台交棒下去,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调适过来.对于即将从事业或工作中退休的人,尤其是作主管或在位掌权者,更要有此心理准备,以免一时退休,无法适应而郁郁寡欢. 3.很多迹象显示,中国人几千年根深柢固「养儿防老」的观念,已慢慢在淡化中.不管从居住到财务,老人慢慢要走向独立自主.访问目前台湾三十到五十几岁的这一代父母,对于儿女的期待,他们几乎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只要他们能独立自足就好了,哪敢奢望他们会养我们.」慢慢地,养育子女在很多父母的心里,只是一种感情与亲情上的需求与义务,而很难要求实质回报.已有愈来愈多人体认到这种趋势而提早规划. 4.放下过往重新开始,在人生后段的未来蓝图中,除了财务健全、身体健康外,希望有机会继续学习、成长,探索这个世界.另外可以把一生经验与更多人分享. 养老金之准备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破产上天堂》一书中,两位美国作者波蓝及李文,为这句中国话做了阐释:在生前把每一分钱用尽,善待自己,捐给教会、慈善机关,帮助子女,最后把自己房子抵押给银行(Negative financing-负债财务规划,台湾的银行目前还没有这种服务)支取固定生活费,直到过世为止.这种理财观不只给老人看,也可给正在冲锋事业的中年人参考. 若要开始准备规划退休,「第一阶段」必须先了解退休基本需求,确认是否能肯定回答以下几点问题? 1.准备几年后退休? 2.退休后预估存活几年? 3.退休后,每个月需要多少费用才能过得无忧无虑? 4.有没有国家社会老年给付或个人年金保险?若有,可领多少钱? 5.现在每个月需提拨多少钱,才能累积所想要的退休准备金? 6.考虑计算投资报酬率、通货膨胀率后,真正可筹集的金额有多少? 7.退休后尚需要储备多少医疗费用? 8.退休后有否需要再去兼职赚钱? 若能回答上述问题,相信对于退休规划已能概略掌握,并可依照此规划循序拟定退休计划.初步拟定退休规划后,最好能定期追踪,检核退休规划进行绩效,避免预估目标与实际结果有落差;若生活上出现重大变化,最好重新评估调整计划. 《国际前锋论坛报》一篇报导指出:「储蓄,是唯一一项我们可以全盘掌握的.」面对不确定性,全球正兴起新一波储蓄热.储蓄率最低的美国,今年一月家庭储蓄率高达四.三%,是前年的一.九倍.在OECD报告里,英、德的储蓄率也在回升.新价值观应该要倒过来了,从前因为物价膨胀,今天不买,明天会后悔,所以消费优先,花剩的钱才存起来.现在东西愈来愈便宜,「应该强调节省过生活,变成收入减储蓄,剩下的才能消费.」 到底该储蓄多少?钻研退休金财务的波士顿大学经济系教授克里克夫明确建议,年轻人应该把收入的一%存起来;四十岁的人应该存一五%;五十岁的人要存二%. 资产到底该如何组合?因为每个人的个性、期待的退休生活不同,理财专家的答案往往因人而异.如果纯就年龄,愈年轻可以冒比较多风险.台大金融系教授邱显比建议三十岁的人可把七成资金放在股票型基金,三成放在稳当的定存、债券或年金上;四十岁调为六四比;五十岁后则调成五五比. 决定资产配置之后,必须有纪律地遵循,才有可能控制风险.开始准备退休金时,六成放在固定收益债券,四成放在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又分散在亚洲、欧洲,少数在新兴市场. 「退休金是serious money,严肃到不能赔本,第一是保本,再来看获利空间,」在这个高风险的时代,要获利,资产则要定期调整(re-balance). 一种方法是每半年、一年,重新检视自己的资产配置.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如何适时调整、妥善储备退休生活资金,接受专业人员的咨询、协助,将是能否安享退休生活的重大关键! 延续生命意义之准备 跟国际比较,台湾中高龄(五十五岁到六十五岁)男性人口劳动参与率,比美国、瑞士、韩国、日本都低,其中日本、瑞士中高龄仍留在职场的有七七%.全世界已开始延缓退休年限,美国研拟要将请领社会安全金(等于台湾国民年金)年岁延伸至六十七岁(现为六十五岁),尤其这波经济萧条后,很多人的退休金都腰斩一半,必须重回职场.有的重回企业当顾问、有的早上四点就起来送汽车零件、有的从事义工,生命走至此,他们更能认同此工作所带来的意义. 但是能开拓第二春的,多半是原来岗位上累积足够人脉,退休后就马上能重回职场,甚至创业.而真正需要工作,以应付未来养老所需的再就业者,既没有专业机构中介,政府也没有辅导措施,协助银发族再觅业.雇主对中高龄觅职者并不十分友善,如何趁着中年时期重新检视自己从事工作的寿命、将来性与可转换性.如果发现可能在需要继续工作时,工作寿命就已结束,或该工作无将来性,或在受雇公司出现缩编裁员,甚而结束营业时,即没有转换性.此时,就必须思考是否转换跑道,或学习第二、三专长以备不时之需. 有些不虞生活的退休者,选择奉献公益事业,成为专职义工.从职场退下后,很多人不甘清闲;他们如何投身公益,继续发散拥抱社会的热情?一位在军中做了三十年军官,已升到将军的退休人员,投身于当风景区的解说义工.他说在军中都是强势领导,长官讲话,小兵没有不听的.但现在做解说,一讲得不有趣,听众马上窃窃私语、甚至不听.「我自己要调整!否则干嘛做义工呢?欢喜做,就要甘愿受嘛!」他说,做义工其实折损率很高,所以心态一定要健康,才能持久. 教会里有很多事工需要大家的参与,退休后若能将所学与人生经历贡献于教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负起继往开来的使命,将会是最有意义的. 行至退休前的人,大部分都累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若加以整理与准备,往往可以为自己延续生命的意义.由于退休前主要是为经济收入而工作,退休后没有太大经济收入压力,反而可以思索如何发挥所长,为家庭、社会人群与教会作出贡献.整理资料、经验、强化与学习相关专长,在退休日子尚未来到之前,为开创第二春预作规划与准备. 健康身体之准备 如何远离恼人的慢性病是老年人重要课题.而身体状况的转变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很多慢性疾病是在生活中长期慢慢累积成形,如何趁着还是中年时期,开始累积健康财富,以便退休后拥有健康,不被慢性疾病所苦,是要预作准备的. 根据调查,台湾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常受慢性病影响,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等.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下,完美的退休生活,除了必须做理财规划来避免风险,健康之路也要提早准备,逐步排除阻碍.要避免这些疾病,有哪些方式?要做个身心都健康的退休老人,如何从年轻开始准备?根据内政部统计,国人十大死因中,癌症、脑中风、心脏病、糖尿病就包办前四名. 「慢性病最可怕在于引发合并症」,例如糖尿病容易和高血压引发冠状性心脏病;尿酸过高也会并发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肥胖也不只是外观问题,也会成为慢性病. 该如何防止健康亮红灯呢? 1.注意饮食与生活习惯 慢性病的产生,除了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与饮食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生活压力过大、缺乏运动、暴饮暴食、抽烟喝酒、嗜食油炸食物、及动物性脂肪和内脏,就容易造成胆固醇过高、高血脂,以及尿酸过高,就容易引发心脏病、痛风. 「最好每天五蔬果」,每天要吃三盘青菜与两颗水果,吃东西改用低油、植物性脂肪、低盐与少糖的食物,例如五榖类、豆制品. 2.定期做健康检查 慢性病最容易发生的高危险族群,就是中年人,四十五岁以上的男性,更年期之后的女性,以及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医师建议,年轻时就要定期三年做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更要提早预防,四十岁之后就要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如果有异常现象,要马上到医院进一步诊断. 3.给自己放松的空间 现代人除了饱受慢性病带来的病痛,心理健康的问题也逐渐蔓延.现代人的压力与忧郁情况已经开始亮红灯.压力除了可能导致心脏病,长期失眠与肠胃不佳的情况会让身心更加恶化.「要从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一个放松与思考的空间」,例如维持运动习惯,并利用休假停下脚步,回顾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情况,满不满意、喜不喜欢,该如何调整,而不是一味地往前冲. 4.维持人际关系与培养嗜好 退休前要注意维持人际关系,也要培养专业的嗜好.过度投入工作,容易忽略家人与朋友,忘了培养工作以外的兴趣,等到退休之后,突然会发觉不知如何与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相处. 根据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肇南撰写的《快意银发族》一书中指出,退休的银发岁月要过的快乐,必须重视五个条件,包括:健康、居住安排、社会网络、休闲活动与年龄. 除了重视身体健康与人际关系、规划退休生活,陈肇南也强调,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程度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因为身体健康与丧子、丧偶等人生重大事件的发生,平常一定要有所心理准备,冲击来时要做妥善因应. 完美的退休,需要财富与身心健康的均衡.正在为生活冲刺,憧憬退休生活的中年人,应该要不时停下匆忙的脚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要变成慢性病与压力的俘虏.正如《健康杂志》一再提出的呼吁,健康是需要学习的,健康最后也还是要靠自己. 结语人生命的过程是无法改变的,从出生以后,就注定一生的过程.从婴儿到孩提时代,进而到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进入老年,完成世上的工作,最后终老而去.正处中年时期的我们,虽然体能状况从巅峰开始退逝,小孩开始有自己生活天地,职场生涯胜负已现,面对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职场、婚姻与信仰等的种种压力,但是为了将来退休后进入人生的最终阶段时,心理层面能有适当调适、不为身体慢性疾病所苦、生活不虞匮乏、要更能再次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必须事先作好规划与准备. 【生活类—长青教材】 第五课乐在服务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以前在写作文或演说时总是喜欢引用「国父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话.的确,在那个时代很多真的把「为人服务」当做生活的目的之一,书本上的说法、长者的教导都鼓励大家为别人服务,因此「人生以服务为目的」透过「国父说」的加倍效能,就变成天经地义的道理了,可是今天社会大众的价值观有了极大的转变,贪图享乐与功利主义的心态充斥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不但人生不再以服务为目的,甚至于人活着到底为什么都说不出来,活着变成一件没有意义的事了,真让人哀伤. 从狗受欢迎得到的启示 卡耐基博士在其著书上这说:「狗是唯一不用工作而能谋生的动物.母鸡得下蛋,牛得供应牛奶,金丝雀得唱歌给人听,但是,狗却什么也不用做,牠只是对你表示亲爱.」(注)虽然他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可是狗因对人表示亲爱而能获得主人的喜欢却是不争的事实.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坚强,其实是非常需要别人关心的动物,几乎每个人都期盼别人关心他、对他友善,尤其在遭遇困难时更希望有人伸出援手来帮助.因为有别人的关心做起事来就特别有劲,也特别顺利,耶和华发现亚当一人独居不好,而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除了能享受夫妻天伦之乐以外,夏娃能「帮助他」,让亚当感到快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小狗懂得对主人亲热以博得主人的疼爱,可见在生活上能为人服务,也一定能有被尊重、受欢迎的机会,尤其在服务过程中和对方的互动,让人感觉到自己是处在一个温馨、和乐的社会,此时不只可以看到对方的感激,更能从对方的感谢、赞美中体会到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因服务大众而得到的满足,绝不是小狗对主人亲热而获得主人疼爱的那种感受而已. 施比受更有福的体验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当年微薄的待遇让社会为我们冠上「清高」的称号.的确,七百多元的月薪当一个包班制的级任导师(那时没有科任教师),生活开销非常拮据,可是大部分的老师都非常尽责.每当学生成绩有明显的进步时都感到非常安慰,回到办公室与其它同事分享这份喜悦,几年以后看到学生在社会上稍有成就的过着美满的生活,更能深深的体会「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意义.每次出席学生的同学会,看到他们携家带眷的回来,想到一、二十年前的那一群小萝卜头,如今已是为人父母,实在感非常温馨,尤其发起人的致词:「今天非常感谢我们的阿爸-陈老师…..」啊!卡耐基说得好:「要让别人感到他的重要-要诚心的做.」此时的我真正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那种被尊重的感觉,确实的体会了「施比受更有福」. 在一个座谈会上,几位访问组的同灵谈到当天的医院访问:坐在病床边的弟兄姐妹,虽然有些憔悴,可是因信耶稣而特有的喜乐(患难中的喜乐),让人看得出基督徒因信耶稣的盼望而能在心中充满喜乐,尤其一些弟兄姐妹虽然自己生病了,可是当大家来看他(她)时好像忘了自己是病人,不断向大家问安,叮咛每一个人注意自己的健康.座谈会的结论是:我们所得到的好像比卧病的弟兄姐妹还多,这更能验证耶稣说的「施比受更有福」那句话. 一群身穿背心的人们 今天我们可以在医院、车站、图书馆、公所….看到一些穿着志工背心的人,他们认为社会必须要有些人特别的来关心他,也许只是站在一个不很显眼的角落,可是却都很用心的扮演他们的角色.他们之中有些是家庭主妇,有的是退休人员,更有上班族利用假日投入他所愿意参与的工作,他们都想趁社会还需要他们的时候做一些服务的工作.有一个国中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记者访问他时发现他的成绩还是非常优秀,比起他,那些飚车、吸毒、打群架以及整天沉迷网咖的青少年,真是该好好检讨了.他们常以家中没温暖、没人关心他为借口而自暴自弃,同样是年轻人,这些人真是糟蹋了自己宝贵的人生.在各角落的志工,他们之所以愿意走进志工的行列,既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他们只是觉得社会需要他们,所以他们做得很快乐.在服务的工作中,有时他们变成人家的出气筒,可是还得「设身处地」的以笑脸相待.有一次,在某个展览馆一位志工客气的请一群观众不要在非饮食区吃零食,其中二、三个不但不听劝导还向那位志工生气的大吼,此时志工也只有无奈的看着他们边骂边离去.志工们都知道,有他们的加入,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虽然在值勤时看到难看的脸色,因为自己能体会这件工作的乐趣,所以都能够很愉快的在轮值的时间,准时的穿上背心到自己的岗位工作. 服务者比大家受益更大 当各教会或宗教教育事工团契邀我去专题讲课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怎么把课讲好,让大家有不虚此行的感觉.除了储存于脑海里的基本数据以外,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报章杂志的资料、上网寻找可供参考的讯息都是必要的工作.有时为取得相关的书籍得在外头耗上一整天的时间,再加上报章杂志等,光资料的搜集就得大约一个星期,当把资料整理成讲章时已是好几天之后了.这可能是四小时、两小时甚至只是一节课的讲章,可是讲师却花上数倍、数十倍的时间来准备,就好比一首两个多小时就能演奏完的交响曲,却得花上作曲家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当课程讲完之后,常会收到致谢的卡片:「谢谢您!使我们受益良多.」我心中暗喜,其实我比你们受益更大.我只是讲出我得到的一部分数据而已,绝大部分归我自己.音乐家完成一首曲子可以让包括不同时空的人受益,可是我得到的却比听者大上好几倍,如果不是因为这堂课,自己根本很不可能用那么多功夫去找出那么多的知识.在其它单位从事志工服务的朋友也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们为了从事服务的工作从各方式找寻材料、搜集相关的题材,学习各样的才能使自己做得更完美,无形中自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服务的过程来看,它是一种的奉献、一种的付出;可是就最后的受益来看,服务者的本身也是同蒙其利. 因服务肯定了生存的价值 有一阵子社会上「流行」自杀.有的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也有不少人是感觉失去了活下来的意义,所以不想活了.几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很大的灾害,也使许多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在一个用帐棚搭起的临时灾民收容所住着一个妇人,她家的房子全倒,丈夫及孩子都死在倒塌的房屋中,虽然她幸运的被人从瓦砾堆中救了出来,可是在家破人亡的情况下,她实在没有活下的的心意.就在思想如何了断人生的时候,她听到隔壁帐棚传来阵阵婴儿的哭声,走到那帐棚看到地上的小被子里躺着一个哭泣的婴儿,基于恻隐之心的本性,妇人把婴儿抱了起来,又摇又拍的才使婴儿的哭声停了下来.过一会儿,婴儿的母亲回来了,原来是到赈灾中心领奶粉了.妇人把婴儿交还给他母亲回到自己的帐棚,忽然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仍然有存活的价值,她想到这里好几十家的受灾户,很多都急需获得别人的帮助,自己家人都已去世固然很伤心,可是因为自己没有家眷的拖累,正可以专心投入救灾的工作,因此她勇敢的走了出去,协助别人照顾幼小,帮忙准备灾民的饮食,随后又主动帮助受灾户照顾家庭,鼓励大家勇敢的站起来.那一阵子她穿梭于各受灾户之间,起初大家还不知道她是一个受损惨重的受灾户,等弄清事实之后,除了对她心存感谢之外,大家都以她的勇气和热诚做为重建家园的榜样.事后她对来访的记者说:「由于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小区重建家园的工作,我几乎忘了自己也是受灾户,而且生活变得很有意义.」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社会现象,也可以更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服务在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 耶稣在将被钉十字架之前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当耶稣几次向门徒暗示自己即将被害之时,门徒脑中马上闪过的念头竟是「那么将来谁是老大?」让耶稣既伤心又失望.所以论到「审判的日子到临」时耶稣提醒他们要去关心身边那些遭遇困难、不被人重视的「弱势小子」,为了强调这件事的重要,耶稣表示谁能帮助遭遇困难的人,谁能关心「弱势小子」,他就是把爱心作到祂身上了.可见在教会、在社会各角落热心的从事服务的工作是神所喜悦的.一般人总喜欢锦上添花,喜欢为有权有势、容貌姣美的服务,可是对身处落魄、其貌不扬的人总是不理不睬,耶稣希望我们能改变这种观念.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谁是「弟兄中最小的」?这位小弟兄最需要的是什么?更进一步了解教会需要我们做什么?社会需要我们关心什么?同时体认耶稣受难前为门徒洗脚的用意,用谦卑的心来为人服务.既然我们期待的是末日的奖赏,那么今天的「服务」就没什么好夸耀的了. 耶稣又告诉我们,为人服务不可以大肆张扬,如果我们刻意争取今天为人服务的奖励,那么末日的奖赏可能就会被取消了. 增进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 从事志工的服务一定会与人有互动的机会,虽然服务不是为了「名」,可是因服务这一件「美事」增加自己在社会大众面前曝光的频率,更因为服务的行为而得到人们的好感.人们不一定认识他(她)们的名字,可是知道那是一群值得感激的人.从前人们互动频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的人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相较鲜少,因此如何维持和别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变成一个专门的课程.如今我们能因从从事服务工作增进人际关系,将让「美事」显得更美.当然,既然服务的对象是「人」,服务中难免因双方认知角度的差异而有冲突的情况发生.志工的服务是为他人需要而做的,所以在顾全大局之下,几乎必须迁就对方的要求;虽然比较不讲理,这时候服务人员难免有气愤、委屈、不平的心理,可是却又得委屈求全,此时对志工可说是情绪管理的训练.一方面认识人性的差别及人格的多样化,同时也让自己学习到如何认识别人、体谅别人,进而掌控自己的情绪,这真的是一件美事. 乐在服务 社会除了有各行各业的分工之外,还需要许多志工的投入,教会的事工更是如此.就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热心的奉献,才使社会充满了温馨的气氛;也因为他们的参与,福音的工作得以蓬勃的推展.让我们觉得感动的是这些人在自己的服务事奉上,他们都得到无比的快乐,因为这种心志正是神所喜悦的. 讨论题纲1.您认为当今社会那些地方迫切需要有人投入服务的工作? 2.不是退休人员要如何取得家人的同意参与社会服务工作? 3.如何鼓励教会的弟兄姐妹热心参与圣工? 4.谈谈个人对参与教会事工的意愿和看法(也可以作见证). 第六课志工与教会事奉 当一个志工是时代的潮流 进入工商社会之后,每个人必须掌握每一分一秒做好自己的工作,因此时间的连贯性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某一件工作如果中途间断,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需要重头再来而造成莫大的损失.可是每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多事情如果单靠原单位的人员,实在很难把事情做得完美,同时又因经费有限,无法增加编制,再加上其它种种因素,这个社会必须许多热心人士的参与,才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如今在医院、车站等工作场所,我们都可以看到热心志工的投入,甚至有些人筹措金钱,趁利用假日开着车子出去旅游时,顺便把他们看到破损的路面修补好,他们的辛劳也都深获好评.同样的,教会也需要许多「工人」的协助才能使圣工顺利的推展.一个人如果只是关心自己的家庭,这个社会将显得冷漠无情,因为有人肯走出去关心别人,才让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爱. 在耶稣里,我们都是志工 耶稣升天之前再三交代我们:要往普天下把福音传给万民听.虽然教会有专职的传道和行政人员,可是以极少数人要达成「把福音传遍全天下」的使命,那是非常不恰当的.在教会里,从我们受洗的那天起,每一个人都称为弟兄姐妹,是神家的一份子,教会的每一件事都可算是我们每位弟兄姐妹的事,因此关心教会的事工是每一位弟兄姐妹的责任.长青的弟兄姊妹在往昔的岁月大都曾为教会的中坚干部,因年岁的增长,我们把负责事工运筹的工作交给了下一代,可是并不表示我们从此不再过问教会的事工,只要体力许可,教会还是非常需要长青弟兄姐妹的关心与协助,在耶稣里,我们都还可以做个无给职的志工. 默默的当一颗小螺丝钉 圣经记载:主耶稣最后一次进耶路撒冷时是骑着一匹驴子进城的.普天下有那么多驴子,唯独这一匹驴子很幸运的成了主耶稣的座骑,可是圣经就这么简单几句的记述.如果是现在的人一定为自己成为耶稣的器皿大肆宣扬:「我曾经为主耶稣…..」教会事工琐碎繁杂,不仅是教牧、宣道、总务或财务等各股的负责人及事工干部非常重要,每一位弟兄姊妹的参与更是不可少,这就好比探测太空的航天飞机,推动的火箭固然重要,可是整体航天飞机的每一部分都不能出状况,否则任务一定失败.其实教会里需要像那匹驴子那样不起眼的「小角色」.主耶稣那次进耶路撒冷是为担负全人类的罪,可以说是进行一次伟大任务,正如两旁人们的欢呼:「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二十一9)能成为这次任务的座骑就好比当今的「空军一号」一样是多么光荣,可是小驴子什么也没说,牠只是默默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志工的角色就好比航天飞机里的一颗小螺丝钉,他们处于不被人注意的地方,默默的奉献自己的恩赐,任务完成时可能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可是他们的功劳实在很大,您愿意当一个不起眼的「小螺丝钉」吗? 不做又恶又懒的志工 有的人相当有恩赐,可是每当教会邀他参与某些事工时,总是找各种的理由来拒绝.主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五章那里说了一个比喻,祂把我们比做接受金钱交托的人,在我们身上托付了不同数量的金钱,当主人(主耶稣)回来时会逐一的查仆人的账,凡是在主人还没回来之前没有妥善运用金钱的人,都会被认定为又恶又懒的仆人而遭丢弃在黑暗之中哀哭切齿.主耶稣都会按个人的才干交付我们不同的责任,也许是台上讲道,也许是福音陪谈,也许是掌理行政…..这些不同的恩赐,有的大如一部火箭的引擎,有的却如同小螺丝钉一般的不引人注意.主耶稣认为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大家都在基督里同做肢体.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事实就是如此,无论男女老少,主耶稣都给予每个人不同的恩赐,就是儿童也不例外,何况我们长青族!末日主耶稣审判的时候祂会检视每个人的「经营成果」,我们希望在那一天不要被认定为又恶又懒的人而遭丢弃.经过几十年的时光,精神和体力难免有些衰退,但是一定还蕴藏着大量尚未使用的能力.我们应该重新检讨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这些能力为教会的事工奉献一些心力,如此也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而有意义. 长青人当教会的志工并不难 也许有人看到教会事工干部,很用心的处理教会的事务而认为自己不可能当一名教会的志工,其实这种疑虑是多余的.来到教会开开门窗,整理一下环境的清洁、热心的参与访问的小组、关心一些需要关心的人,这些都可以不必花费很大的精神和体力.除此之外,长青团契的成员在身体状况许可之下,热心参加聚会、随时为教会及教会的弟兄姐妹祷告、主动的与教会的弟兄姐妹打招呼也是一种服事工作.上了年纪的人有时会有疏散、懒得动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又会产生恶性循环,一个人越没动就越不想动,到最后变成一个四肢僵化的老人.想当年领会、带诗班、带活动样样都行,如今应该只是退居后台而不是离开人生的舞台,只要我们有心,我们甚至可以因时间运用较为自己而更能配合教会的需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年长的弟兄姐妹,随时机动的配合传道及职务人员为圣工奔走,其热心的程度并不输给年轻人,可见长青人在教会当志工并不难,问题是自己愿意不愿意. 多做一些,少说一些 有些志工在值勤时对该团体的运作有所不满而大肆的批评,这是相当不好的现象.任何事务的推展难免会有一些困难和缺失,志工到各单位是要协助工作而不是来论断、批评人家.因为志工本来就不是该团体编制内的成员,不便随意对人家的事务加以评论,在教会当志工也是如此.有机会参与事工时,就竭尽自己的能力专心投入,只要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好,至于事务的推展、经费的支付、人事的安排等等都不是志工的权责,即使教会事工筹划得不好也不要做过度的干涉.当然,信徒也是教会的一份子,关心教会是必然的现象,可是在多人的团体中,如果有太多的个人意见,将造成团体的分裂,就如同哥林多教会的纷争一样.保罗勉励哥林多教会: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甚么,浇灌的也算不得甚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三6、7)志工不能因为自己愿意参与教会事奉而自恃过高,更不可以对教会事工的推展做过多的批评.「少说话,多做事.」是志工服务的准则. 展现长青的慈祥形象 就年纪较长的「老长青」来说,实在不适宜在教会的事工上劳心劳力,可是老人家那慈祥温柔的容貌却能得到晚辈们的敬爱.对这些的老长辈来说,他们的形象已成了最好的事奉.目前物质生活富裕,大家欠缺的不是吃、穿的民生问题,在世风堕落的今天,我们需要提升道德意识的精神粮食.老长青过去生活在社会安定、道德情操良好的时代,对事理的观察及行为的表现值得大家的效法,尤其那来自于坚定信仰的言行更是年轻人的好模范.主耶稣降生时,在耶路撒冷的两位老人-西面和亚拿,因为他们有公义、虔诚的内心,又经常禁食祈求真神,所以能在圣殿及众人面前为主作见证、称颂神.(路二25-39)长青人虽然体力较差,可是要随时保有公义、虔诚的形象,而且要不离开教会,热心聚会,经常祷告神.教会固然需要有各股的负责人及各组的事工人员,同时也需要有为教会祷告的人,除了为自己家人祷告之外,还可以为社会国家祷告,为教会的弟兄姐妹祷告.长青人在退居事工的幕后时,能关心家人信仰、经常参加聚会,让信徒们能从我们的表现得到造就,这就好像是教会的老志工了.有的教会的老人非常活跃,除了热心聚会以外,传福音的工作也不落人后,特别是看到长青诗班站在台上唱出肯定、亲切的歌声,深深的感动台下的每一个人-真是一群老志工啊! 充实自己增广见闻 在新约圣经中,除了四福音之外,大部分都是保罗勉励各地方教会的书信.我们从这几卷圣经可以看出他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才能,因为他的条件很好,所以神可以赋予他许多的责任.虽然很多志工可能已具备相当的才能,可是在变幻无常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得随时跟着时代的转移而进步.当今许多机构都会举办志工教育训练来充实志工的能力,甚至规定志工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数的教育训练.充实自己的方式很多:多看相关的书报杂志、志工朋友们彼此观摩学习、参加相关的讲习等都是很好的学习管道.有心成为教会的优秀志工,也应该充实自己的能力,教会的志工除了讲道、领诗、司琴、关爱访问、传播福音之外,具备属灵的知识和修养也非常重要.有的人每天花费很多时间盯着电视剧、影片,可是却不肯拿些时间充实自己的属灵知识,可以连看两个多小时的电视,却无法用心看一些充实自己学识的书刊,更糟的是一拿起圣经就想睡觉.俗话说:「作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神所给的恩赐也是一样,如果不常复习、不常充实就一定会退步. 爱是永不止息 在婚礼的证道上,证道人常引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的那段经节(被称做爱的真谛),最后的结语是「爱是永不止息」.不只是夫妇的爱,任何生命体的爱都应该是永不止息.人活在世界上随时都会得到别人的爱,也应该随时付出自己的爱,因此成为一个志工去关心教会也是理所当然的.「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十三34)人在其生命旅程中与人的关系,除了平等的彼此相爱之外,还要学习主耶稣的爱:牺牲、奉献的爱.现今许多人的价值观非常现实,做任何事必先讲求投资报酬率,如果不是有利于己的事则吝于参与,因此整个社会总让人感觉有些冷淡,如今逐渐有人愿意投入志工的行列,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并热心的参与,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年纪,爱是永不止息的. 讨论题纲 1.如何取得家人的共识来参与教会的事工? 2.长青人参与志工有甚么困难?如何克服? 3.从事志工时如何面对爱批评、论断人的同工? 4.分享自己当志工的经验和心得. 第七课邻里小区工作的参与 镇上都是好邻居,庄内都是一家人 以前的村庄彼此关系密切,交往频繁,谁家有婚丧喜庆的大事时,天刚亮广播器就大声招呼:「要帮忙做事的赶紧来吃饭喔!」主人家一再催促,每家就会有一、二个要过去帮忙的人赶快去用餐.谁家有青年将入伍当兵,两三天前村庄的每户人家都知道,而且会拿些「所费」(钱)前往青年家中说些勉励、祝福的话.那时候打从庄头走到庄尾,虽然不一定有亲戚关系,可是彼此却都认识.工作之余会不约而同的往「甘仔店」闲聊,一瓶「烧酒」,半斤土豆(花生),大家面红耳赤(喝酒的关系)的聊上一、二个小时才各自回去,感觉上,大家都是一家人,可能现在有些家庭的气氛都没当时一个村子温暖呢!城镇的生活和乡村虽然不同,可是彼此之间也是非常熟悉,白天工作较为忙碌,互动的机会较少;凉爽的傍晚时分,搬出长板凳摆上饭菜,全家坐在屋前或骑楼下享用晚餐,谁家今天什么人没和家人一起吃饭都看得一清二楚.总之,以往同一村里的人家,感觉就像一家人,所以才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 如今住家拉近了,人心却疏远了 随着工商社会的来临,因专业分工的结果,同一邻里的人们工作性质越来越相异,为了掌握商机,彼此之间相聚闲聊的机会越来越越少;虽然房子越盖越近,可是人心却是越来越疏远,甚至于住在同一层楼的对面邻居都未曾打过招呼,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某一家人出了事,可是他的隔壁邻居根本不认识这一家人.政府为加强邻里居民的凝聚力,在民国六十年代提出了营造良好「小区」关系的呼吁,大家才又开始比较注意到自己的邻居,于是一些热心的人士,在自己的小区开办插花班、读书会、烹饪研习班等的活动.最近几年有些中、小学利用校运会或家长恳亲会来连络学区民众的感情,使小区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办理这些活动就是要增加彼此的了解、增进大家的关系. 圣经告诉我们,要爱我们的邻舍 以前的人生活范围较小,经常接待的人可以说就是我们的邻舍.圣经十条诫命中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一切所有的(出二十15-17),这几条的对象几乎是针对邻舍而说的.基本上神要我们爱我们的邻居,因为神就是爱,不管是否敬拜耶和华,神照样赐给他们空气、日光、雨水并一切五谷菜蔬供他们生活.神这样爱所有的人,我们当然要效法祂去爱我们的邻舍.旧约申命记六章五节记着:「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利未记十九章十八节又说:「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到新约时代一个律法师问耶稣该如何才能得永生,耶稣反问他律法上怎么写,他把这两节经句合并在一起回答耶稣:「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就要他照样去行.本来对话到此就结束,可是律法师又问耶稣:「谁是我的邻舍呢?」从耶稣的回答我们发现耶稣所指的邻舍并不是日常生活上常会接触到的人(祭司和利未人是以色列人生活上常接触到的人,而撒马利人却不是他们生活上经常接触到的人),而是有怜悯心、有爱心的人,可见神要我们以爱心来对待我们邻里小区的人. 邻里小区仍旧是个生命共同体 虽然因为社会的改变,使邻居之间的关系变疏远了,可是毕竟大家还是住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上的关系仍然非常密切.从前的村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固然密切,可是「自家扫门庭雪」的观念,却让我们的居住环境显得脏乱不堪,这是因为我们以前只重视心灵上的「人情味」,而忽略了对和我们生活环境的关心.最近几年台湾地区经常出现的「登革热」和前一阵子东南亚地区爆发SARS小区感染,疫情一发作整个社会人人自危无一幸免,从这些事可以让我们警觉到事实上整个小区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圣经中告诉我们,在神的国里我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作肢体,既然各作肢体就是彼此相爱、彼此担当,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在这个世界上,小区中彼此的关系既然那么密切,甚至胜过远方的亲人,小区里的居民就要在生命共同体中「各作肢体」,互相关心、互相帮补,让小区成为充满了爱的实体.主耶稣来到这世界上,祂就成了「人」的样式,过着和一般人相同的生活,我们虽得称为神的子民,可是也要像主耶稣一样有属世的生活.我们是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一份子,也作这个共同体的肢体,因此也要和小区的居民互相关心、互相帮补,因为主耶稣告诉我们要得永生就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 成为优秀的小区居民 一般人选择居住地点时总是希望有个优雅的环境,可是很多人却忽略自己也有责任为小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因为住家环境的整洁也会影响小区的质量,在参与邻里小区的工作之前,我们必须先美化我们自己的居住环境.很多人会花大笔的经费去装潢住家,却忽略到消防的安全;会种很多花卉植物,却没注意到可能影响到隔壁邻居的采光及造成蚊蝇的滋生;会把屋内整理得一尘不染,却把垃圾、鞋袜及其它的杂物堆积在门外、楼梯间、地下室,造成大家的不便及小区的脏乱.许多的火灾、登革热及SARS的小区感染都是小区居民自私心所造成的灾害.基督徒生活在世界上除了行为上要为主耶稣发出光之外,对维护小区环境的整洁、注意小区公共安全、维持良好的居家质量都要随时加以配合.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破坏小区居住质量的原因.例如公寓大厦的住户电视音响造成噪音、步伐太重干扰别人、冷气机滴水妨碍别人,可见每个人不自觉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破坏生活的安宁,虽然政府对妨碍邻居安宁的行为订立某些罚则,可是因妨碍邻居安宁的纠纷却时有所闻.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及家人要做一个高质量的小区居民,也算是为营造优良小区尽一份责任. 休戚与共、守望相助 虽然因为社会的转变,让小区人们的互动不再像以前那么热络,彼此的关系也较疏离,可是大家仍是同一小区的邻居,很多事情大家能就近协助,将可减少许多意外的不幸.最近常常看到有关抢劫案件的报导,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事人往往会因紧张、惧怕而不知所措,而其它的人可能因怕被抢匪伤害而不敢前往协助,至少我们知道之后可以赶快打电话报警,并协助记下抢匪的面貌及乘坐车号以利警方破案.如果大家都以抢案不是发生在我身上而不去关心,则歹徒必因食髓知味而一再犯案,有一天受害者可能就是我们,到时候可能也没有人会协助我们了.曾经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了闻到从邻居屋中传来阵阵的臭味,经人破门而入才发现屋内的「老伯伯」已经去世好几天,尸体都发臭了.可怜的老先生竟然尸体发臭才被人发现,如果有人常常关心他,说不定可以紧急送医来挽救一条性命呢!已经不用上班的长青人,如果在平时见到小区的人就能亲切的打招呼、话家常,既可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能让对方知道彼此的状况,有事时彼此好互相照应. 小区文康活动,增加生活情趣 为了增进小区民众的感情并且提倡正当休闲活动,不少小区成立书法班、插花班、土风舞班等组织,聘请较为专业的人士前来指导.一个人退离职场的第一线之后,一定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以前有些想做而没时间去做、想学而没时间去学的事,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快乐的去完成.长青人退休之后往往因没事可做而感到无聊,既然在小区内举办这么有意义的活动,就应该安排时间前往参加.根据一般的反应看来,小区学习班的学员,几乎都可以从这些活动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参加小区文康活动的朋友们,除了学些东西之外,彼此一定会就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大家聊起来,高兴也好,诉苦也好,能够把自己心中的感受说出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就一个长青的基督徒来说,参与小区正当的文康活动,除了调剂自己身心的健康之外,更可以在活动中展现基督徒的特质:宽大的包容性、关怀别人的爱心、发自内心的喜乐,这些都是现今人们所欠缺的.平时我们在聚会中听到的道理,可以在与朋友互动中很自然的表达出来.现在要邀请一位朋友来教会参加布道会实在不容易,可是透过我们展露的灵修气质以及随机引进的讯息来传播基督的福音,这应该是长青人大好的时机.我们不必刻意以严肃的语气来宣讲福音,可是我们可以告诉朋友们自己喜乐的来源;可以告诉他们在教会里弟兄姐妹彼此相爱的温馨;更告诉朋友们,基督化的家庭在生活上可以享有「没有很多忌讳」的自由,这些都是我们已经拥有的,把我们拥有的福音让朋友分享,没有会堂的严肃感却能达到传福音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配合小区需要,参与各种活动 有时小区为遵照政府政令推行各种活动,例如环境大扫除、防火防台及消灭鼠害等活动,做为小区一份子的我们,只要是不违反我们信仰的活动,应该给予配合. 参与小区的这些活动,除了对我们自己和全小区民众的健康及安全有益之外,从这些活动更可以增进居民彼此的情谊.基督徒参与小区的活动更可展现我们奉公守法的精神,同意因为彼此有相同的意念、相同的行动,在生活上就有相同的话题来互动,透过长青人日常生活的闲谈,我们更容易让大家认识基督的爱是何等的深远.爱我们的邻居当然要参加小区的正当活动. 在小区散播爱的光芒 中年人大部分为事业繁忙,长青人可以在一些时间上许可的家人或弟兄姐妹的配合,多做一些关心小区居民的事,让小区因我们的用心而更加温馨.「有爱心的撒玛利亚人」的行为就是我们的典范. 讨论题纲 1.年长又较为内向的长青人要如何勇敢的参与小区活动? 2.除了课文所提到的之外,小区还有那些事需要我们关心? 3.平时您如何看待地方庙会活动? 4.谈谈参与小区工作的经验和感受. 第八课基督徒对政治的关怀 基督徒都具有双重的国籍:除了是天上的国民(腓三20)之外,也是属世国度的公民.对于天国的子民应该如何行,灵性如何追求,我们有较多的谈论.可是,作为俗世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不能自外于整个社会活动,而政治的参与是社会关怀的具体表现之一. 一般而言,基督徒对政治的看法是较负面的,对政治的参与也较为消极,因为从实际的经验中,许多人从政之后,要面临如下的试探危机: 1.与邪恶、利益妥协的危险. 2.有滥用权力的危机. 3.养成权力的傲慢、自我中心、自以为是. 4.透过政治活动发泄内心的偏见,扭曲社会价值 5.塑造偶像崇拜. 的确,这种忧虑是多余的,「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我们若踩在这个处处有陷阱、充满试探的区块里,岂能不谨慎儆醒,灵巧如蛇而自陷网罗中呢? 而到底什么是政治?国父说是「管理众人的事」,亦即社会、国家一切行为活力的总称,严格说来,政治并不是狭隘的单指竞选、当官这些「搞政治」的活动,所以对社会的整体关怀应该是基督徒的责任.「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二十九7)为了人心详和、社会安定,我们每一个国民都当尽一己之力. 我们要如何适切地关社会、国家,才是合乎基督徒的身分呢?尤其是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提出几点作为参考: 一、端正心思:「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感叹社会黑暗,人心不古,不如从我们自己的心作起,不从恶人计谋、不站罪人道路,危害社会善良风俗的事情、言论,我们不参与、不认同、不传达.主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的光也当这权照在人前,…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五16、六23)有这样以基督的心为心的人越多,社会就越光明. 二、装备自己:「义人要发旺…栽在耶和华的殿中…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诗九二12-14)活到老、学到老,圣经知识的充实、追求,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年老发白之时,与主的关系越加亲密,读经、祷告、聚会不怠惰.同时,对于生活情趣、社会信息,也能不排斥,乐于吸收,活泼、乐观、进取,享受夕阳无限好的美景,也成为年轻人喜欢亲近的长者. 三、爱这片土地: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片土地供应我们一生成长之所需,要感谢真神的恩典,就要珍惜、维护这片土地,有环保的观念,有服务的热忱,有和睦的表现,想想如何让这一片双脚所踏的土地更美好. 四、乐于参与公众事务:民主机制周全的社会,比较容易产生公义、平等的廉能政府,虽然世上的政权,都有它的缺失与不足,但执政者一定要听得见人民的声音,看得到百姓的反应.「数人头」的投票方式,毕竟比「杀人头」的专制统治要强,用投票选出理想政体,是一项权利、也是义务,不要轻易放弃.至于投身政治实务,已经不是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所思考、所热衷的.年轻有为、学养俱佳,灵性成熟的基督徒,按他们的恩赐、专业、信心程度参政,问政会比一般人更有深度,不过教会基本上不主动鼓励. 教会的使命是往普天下传福音,叫人知道迎接真神作我们的救主,这是无可取代的责任,因为神的国不在这个世界,我们应该为国家与居上位者祷告(提前二1-3),使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度日. 【历史类-宗教比较】 第九课基督教与佛教之比较 一、前言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回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无论从历史发展、文明创造、艺术成就,乃至教义博杂、人生指导,自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成就与内在潜力.过去历史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政治争战、文化激荡较为频繁,近世纪以来,则以基督教与佛教的版图互侵、教理冲击为宗教界主要议题. 我们身为基督徒,处在台湾这样一个宗教多元、信仰纷乱的环境中,有必要辨明基督教与其它宗教之基本差异,并明白圣经真理,认清其它宗教的错谬,以坚固自我的信仰根基,进而向其它宗教徒阐述人生真谛,带领更多人弃假归真. 本文主要是比较基督教与佛教之基本差异,基督教与佛教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可比较的主题与范围极为广泛,大至地理分布、组织制度、文化风格、政教关系,小至服饰特色、跪拜方式、饮食戒规、宗教器具等.但是从信仰比较出发,则两教的中心思想、教义理论当为比较重心,也是了解两教不同的核心所在.因此,近百年来,许多学者纷从经典、人物、教义主题、核心概念加以比较,而这些多为学术论著,少有信仰批判.本文拟以圣经主张为本,并从信仰出发,加以批判,以辨明信仰的真假与真理的对错. 二、本文 公元前七世纪,释迦牟尼于印度半岛,以三法印(注1)、四圣谛(注2)、八正道(注3)、十二因缘(注4)等基本教义,创立了佛教,经千百年发展,显密二宗向南、向东传布,东南亚、西藏、中国、日本又开宗立派,而形成今日佛教宗派林立的情况,从原始佛教到今日佛教,其实已有极大的歧异,但大体而言,无论印度早期的中观宗、唯识宗,中国的天台宗、华严宗,乃至今日盛行的净土宗、禅宗,都还是以释迦牟尼的思想为本.现以下表所列各专题,加以比较论述. 教派 观点 佛教 基督教 人性论 性善论 性恶论 信仰观 觉知观 救赎观 神观无神论 一神论 宇宙观 缘起论 创造论 生命观 轮回观 一世观 归宿观 涅盘论 天国论 (一)人性论 佛教并没有专文讨论人性的问题,但「佛性」论,却是佛教理论的中心议题.佛教以为,一切众生(注5)(人属于众生之一)佛性本具,而佛性是清净无染、光明无垢.虽然无始之初,佛性为无明(注6)客尘所覆,而起惑造业(注7),但这无损于本性之圆善,人内具的本性仍是全善光明的,且其自主能力并不会因无明的缘故,而折损、缺陷或死亡.意思是说,人性不只是纯善的,且有去恶还善的自救能力.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五12)圣经主张,人自犯罪以来,不但失去了神的光照,人性更已堕落而死亡,以致无法自拔.虽然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人性原是善的,但在犯罪之后,人性不只外被罪所束缚,其本身已失去其本质及能力,所以人性既不再是善的,且也无力为善,还自己本来面目了. 两相比较之下,佛教属性善论,基督教属性恶论;姑不论两教对善之意含(宗教意含)不尽相同,就其能否具自救之能力,当可判定其善恶之区分,更依此而分出自力宗教与他力宗教之区别. (二)信仰观 佛教因性善论的主张,而以为人虽然被无明遮蔽、牵引,而流转于虚妄幻灭的不觉之中,迷失在污浊不实的大千世界里面,但因本性清明,佛性本具,佛性本身具有去幻呈真,破迷除妄的觉知能力,因此在悟与修的不断进程中,可以靠着内在力量使自己超脱蔽障.虽然佛教徒也礼佛拜菩萨,但佛、菩萨的护持只是助缘,人解脱之所以可能,乃因内具自我救拔的佛性,因此,佛教是一个自力宗教,主张人不需要外力的救赎.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二8-9)人在犯罪之后,因着罪的隔绝,离开了神的面,在世界过着没有盼望的生活,加上人性堕落,完全失去自救能力.但神爱世人,亲自道成肉身,铺陈永生之路,使人可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借着宝血洗礼,洗去罪污,恢复本性,得以和神和好.这一切皆因着神的恩典,借着人信心接受而得到,并不是靠自我的内在本性或外在修行所得到.所以,基督教主张,人须要靠着外在救赎的力量,脱离人生困境. (三)神观 佛教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宗教,人既能靠己解脱成佛,所以根本不需要一位超越的神来救助,而所有的佛菩萨也不是神,佛与众生(人)本质是一样的,迷则是众生,悟则是佛,所谓佛即众生,众生即佛.佛教里虽然也谈神,但意义和指涉与基督教定义的神完全不同,佛教中的神,是凡界中的众生,本身受因果业报所左右,在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轮回,既未了脱生死,更无赏善罚恶的权力,也不受人敬拜.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圣经中明白告知神存在,且神是独一无二的,除祂以外,别无真神.神是超越的、无限的全知、全善、全能者;不处时空范畴之内,在生死两端之外;是存在的根源、价值的依归、善恶的标准;是创造的主、生命的父、人类的救主.神与人之间,是无限者与有限者、创造主与被造者、父亲与儿子、救主与罪人等多重的关系. (四)宇宙观 佛教以为宇宙万物乃因自业、共业(注7)所造业力(注7)的结果,而所有万物皆从缘起,互为因果,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既然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以并没有固定不变恒常存在的实体(Substance);因缘聚合,物体或现象即现,因缘分散,物体或现象便不在,所以一切都无自性,乃是不真、幻有的,即所谓的假有、空. 宇宙万象如此,众生如此,人也如此,佛教以为人不过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而成,今日因缘聚,人身变现且活着,他日因缘灭,人即不复存在,所以根本无一恒常实存的内在实体,因此,佛教否定人(及所有众生)有永恒不灭的灵魂存在. 「起初神创造天.」(创一1)宇宙万物乃是神借着他的权能,用道造作一切,并创造生命于一切活物之上,因此一切物质与活物皆实在而非虚有,宇宙的运行,万物的生灭,有神的大能托住、管理,更有神慈爱的看顾、带领. 「神用地上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二7)人为神所造,繁衍而实存,祂更赏赐灵魂住在人身之内,人死亡之后,灵魂依然存在,并不会随肉体而朽坏. (五)生命观 佛教主张人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由于无始之初无明的起念造业,而有业果报应,累世以来的业因,加上现世的业行,成为今世的业果;现今的某些业行,加上过去世的业因,而成为未来世的业因;如此因果循环,无终无息,人(众生)即在三世业报里,于六道中轮回受苦.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人的生命为神所赐,只有一世的生命,既无前生,也无来世,生命之始,神给予灵魂及肉体,从此在世生活,离世之后,肉体归土,灵魂安息,等候末日的审判. (六)归宿观 佛教认为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乃是受苦之境,尚未解脱,因此必须靠内因外缘,不断还灭(不断超越,层层上升),乃至消除无明,跳出六道轮回,免受流转之苦,而能「觉」「悟」解脱,进入涅盘,达到最高境界,以至成佛. 「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人这一生的信仰与行为,决定他以后的归宿,离世之后,灵魂在乐园或在阴间等候末日的审判,到了世界的终了,主再临,人靠着神的大能从死里复活.蒙主救赎,守诫行道之人,进入天堂,得享永生;不信行恶之人,下到地狱,接受永刑. 三、批判 以上已对基督教与佛教,就某些议题加以比较,以下拟对佛教主张加以批判: (一)缘起论主张诸法无我,万法皆因缘而立、而灭,并无一永恒实存的东西,也无永远存在的关系或力量.但却又主张"业力"永远存在,即便产生此业力的业行早已消失,但只要业报未了,其业力便一直存在,而不会灭绝.难道业力非因缘生?缘起论与业力论存在极大矛盾. (二)由缘起论可推演至无我论,但这却与轮回观、涅盘观互相矛盾.既然众生(包括人)无我?那什么去轮回?什么进入涅盘?且佛教主张,一般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才去轮回,这期间可以超渡;既然无我,超渡什么?轮回、超渡的对象(客体)是什么?另外,若主张无轮回主体,那此世之我与过去世、未来世的我有什么关系?此世的我为什么要承担前世之我的业果?若二者无关系,那业报之说如何成立?若二者无关系,那我现在也可胡作非为,反正未来世自有"非我"去承受业果,那道德如何坚立? (三)缘起论言诸法皆因缘生,虽以无明说来解释万法幻生而现,但山川大河、日月星宿确实存在、无法以唯心论加以否定,且缘起论否定了理性要求的"第一因"存在,这等于没有解释宇宙万物的来源,事实上,缘起论只是将"宇宙万物是自然有的"加以精致化、复杂化、理论化罢了. (四)佛教从佛性论主张人性本善,可以靠自己得救.但在古今中外的实证中,人根本不可能靠己达到完全、完美的地步.承认人自我本质的不完美性,并不会损及人的价值和尊严,真正的勇者是能勇敢的面对自己、接受自己.信仰不必是虚假的完美理论,信仰必须是可以体证的生命之道. 四、结论 宗教的目的是,寻找人生真相,告知解决之道.信仰的目标是,以正确的途径,突破人生困境,回归超越. 人生真相只有一个,而我们深信圣经的指示即是真理,因为我们在理性中明白,在体验中证实.那真相即是,人为神用尘土所造,并赐予灵魂,在神面前过尊贵生活,但人后来为罪所害,以致与神隔绝,人性堕落,陷入死亡,而过着没有盼望、虚空荒谬的岁月,然而因着神的恩典,耶稣的救赎,使人凭着信,重新踏上生命之道,而能回归所来之地. 宗教之道是超越之道,信仰之路乃返乡之路.唯有在圣经之中,我们才能寻见人生真相,回归天父家中. 注释: 注1.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注2.四圣谛:苦、集、灭、道. 注3.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注4.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注5.众生:六道中一切生命体. 注6.无明:错误的觉知. 注7.业:行为,包括身、口、意一切内外行为. 业力:指行为所产生的效果. 业报:指行为所产生的报应. 自业:指众生个体的行为. 共业:指众生共同的行为. 第十课慈济:证严法师 佛教慈济功德会(慈济)目前在台湾已经是家喻户晓,甚至于在全世界的华人聚集区亦是同样的知名.一个将近40年前在花莲乡间的佛教组织,却可以成为今日台湾最大的宗教组织,充满了社会服务的活力,受到台湾社会的肯定与支持,或许是证严法师的个人魅力、适时的大众传播推波助澜、「人间佛教」的极致表现、强烈的功德轮回现世报…等,本文并不是要探讨其成功的原因,而是在我们的信仰中,对这一知名的佛教宗派有些许的认识,才不置于盲目的反对,或意志动摇陷入其诱惑中. 一、证严法师 根据陈慧剑居士言 :「证严法师,故乡是台湾台中县清水镇,她在幼年便承嗣给自己的叔父,因此,以叔婶为『父母』,随父母移居到现在台中县的首邑丰原市.法师生为长女,俗名锦云,因为她的父亲在台中市、丰原、清水、潭子等地经营『戏院』业务,事业忙碌,法师在未满二十岁时便分劳父亲、参予事业,同时协助处理家务.」 在1960年父亲过世后,兴起弃俗之念头,同年有一天不告而辞,前往台北汐止「静修院」,却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因母亲的到来,随母亲返家,而弃俗不成. 来年,于碧云寺修道法师的鼓励下两人前往台东,随后到鹿野找到一家「王母庙」而住下来,开始自立自养的生活,后因修道法师生病及其弟子来访,发生一些奇事,而返回台东后,前往知本「清觉寺」,修道法师弟子返回丰原告诉其母,所遇事情之种种.其母便前往知本清觉寺寻找,但法师弃俗之心已定,并不愿随其母返家,其母也未再催逼,而确立了其弃俗之生活. 同年在信徒的介绍下经由玉里到了花莲「东净寺」已是12月天了,认识了许聪敏居士,几转波折到达了秀林乡佳民村的「普明寺」,终将落脚于此,时值1962年,修道法师也返回了丰原本寺,法师独留花莲. 1963年台北市临济寺要开坛传戒,法师前往参加,但是因为没有剃渡师而不能受戒,故前往龙江路慧日讲堂买一部『太虚大师全书』,遇见印顺长老,终拜其为师,印顺长老取其法名『证严』字『慧璋』,随即行了简单的皈依礼后,迅速前往临济寺报了名,顺利地受了三十二天比丘尼具足戒. 二、佛教慈济功德会的缘起: 前阵子在台湾媒体沸沸扬扬的「一滩血故事」.根据陈慧剑居士言 : 「民国五十五年,有一次,她与弟子到凤林,在一家私人医院,去看望一位因患胃出血而住院开刀的信徒.因为东部医疗设备极差,人民生活贫苦,生病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她的心底『慈济功德会』的根苗,便由此而萌芽她要为东部千万同胞,奉献自己的一切,来解决社会贫病问题. 当她从病房出来,看到地上有一滩血,但是没有看到人.她问:『地上怎么有这么多血呢?』有人说:『是丰滨山上一个原住民女人小产,由她们的家人抬了八小时,到了这裹,已经昏迷了.医生说要八千元医疗费,才能为她动手术,可是原住民钱不够,医院又不愿免费治疗,所以他们祇好将病人又抬走了…』 法师听到这一段话,几乎晕了过去,『人与人间竟然这么冷酷!』她忍着眼泪,难过万分,她当时下定决心,要设法积钱来救人. 过了不久,花莲海星女中的三位修女,要来地藏殿的精舍『救』她.原因是那三位修女每周日到山上传教,听说山地有几个原住民女孩经常为法师提水,修女问她们:『你们常去那个小庙吗?你们引我们去救那个背弃上帝的人吧!』原住民女孩问她可不可以引修女来,法师说:『好!』那三位修女果真到了普明寺后面的小屋,修女与『比丘尼』相见之下很亲切,她们谈人生、宗教、教义,同时辩论了起来.修女们认为人生空幻,正如佛教所说.但佛教对社会缺乏具体表现至少,花莲的佛教没有具体表现.如果不做,像凤林医院那个女人的悲剧,不知还要有多少?….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正式组织了「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也就是证严法师每月「小屋放光」,诵法华经回向之日.他们收集的救济金,存入「功德会」名下,与地藏殿常住生活费分开,这一件历史的事业展开了.」 1966年在那「一滩血」及与花莲海星女中三位修女的对话后,开启了其社会福利事业而成立了「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后称「佛教慈济功德会」或「慈济功德会」. 为什么称「慈济」功德会呢?证严法师是这样说 : 「慈就是『与乐』;济就是『拔苦』.我所以会成立慈济功德会,最主要是因为社会上很多人误解了佛教,以为佛教是迷信、是拜拜求解脱.其实佛教对人生是一种精神上最大和最彻底的教育,可惜一般人对佛教不了解,而无法深入的理解和接受;因为不能接受,所以不快乐. 如果能把佛教的精神,让社会人士接受,让佛教生活化,相信大家必能过着快乐、祥和、自在的日子-这就是『慈』,也就是给众生快乐.而「济」呢?就是拔苦.众生有欠缺,我们来弥补,这就是『济』.众生所欠缺的不只是物质,也有精神上的欠缺,因为有欠缺才会痛苦.欠缺物质的,给物质的济助;有病的,帮助他就医;不过有的欠缺精神-心不满足、心有烦恼.像这些精神惶恐不自在的人,要给他什么呢?给他爱,给他佛法. 因此,给予物质,帮助他的生活;给予爱心、智慧,提升他的精神文化,让他欢喜的过日子,离开烦恼,这就是『慈济』二字的意义.」 三、慈济功德会的志业 法师未弃俗之前,曾经郑重地自誓 : 「假如有一天我能出家,我要改变出家的生活环境,建立出家人的人格尊严.」 她的理想是:「一、当我无法兼善天下,坚守『自力更生』的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规范时,决不接受人供养.二、当我可以兼善天下时,要把佛家精神推展到社会每一阶层.」 再加上在1966年与海星女中三位修女的对话之鼓舞:「…三位修女临去前,却提出一个问题:天主教的博爱是为全人类,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办养老院,你们佛教有吗?」 证严法师的回忆说:「说起来很惭愧,二十七年前的那个时候,的确没有.因为佛教徒本来就有一种消极的观念,认为好事不必给人知道,大多各做各的,并且以隐名氏方式进行.其实它的潜力很大,只是没有组织起来罢了.修女的话触动了我的灵机,也加强了我的信念,我决定把这些力量组织起来,从救人做起.」 因此,当法师弃俗设立「慈济功德会」之前,仍过着自立自养的生活.随后对自己服务众生的信念坚持,加上接受印顺法师的「人间宗教」的入世观念,以及如她自己所说的,与天主教修女们的对话,触动了她的灵机,加强了她的入世观念,在这多重的因素综合的刺激下,成立了「慈济功德会」. 功德会成立之初,亦靠着法师及其弟子手工增产,以及信徒节省日常生活支出所累积之钱财,挹注在其慈善事业中,实践了其弃俗之前的理想-「济贫救难」为其社会服务职志的情况下,透过「募捐」大力的发展其慈善、医疗、教育及文化四大志业. 1.慈善:救难济贫… 2.医疗:慈济医院… 3.教育:慈济大学… 4.文化:大爱电视台、慈济文化… 要拓展社会慈善及服务志业需要有财力当后盾,慈济一开始虽以自身工作的增量及小额的日常生活节省金额为主,但随后即以劝募为主要收入,劝募主要是以会员及委员为主,尤其所发展的「委员制」,成为其后主要的劝募收入之大宗 . 「民国五十六年七月(即慈济功德会成立后一年三个月)开始固定刊出委员的劝募人数及金额.此举,固然是要清楚交代帐目,但亦隐含激励慈济委员的募款行动.慈济委员的设立,不只是『慈济功德会』分工的展现,亦是让参与慈济功德会的会员,有表现、发挥的机会.这种运作模式,分担慈济功德会会长证严法师的辛劳(本身亦要访贫),让身体状况不佳的证严法师,免于恶化的情形,也让参与者有参与感,从中取得成就感及存在意义,与当时的宗教组织相比,慈济功德会的『会员(劝募)→会长、委员(访贫、查核、劝募)→会长』的模式,确是较有效的设计.」 根据林本炫研究亦持类似之观点 : 「…慈济委员不但积极劝募他人成为慈济功德会之会员,加入慈善布施之行列,同时其本身之捐款亦超过一百万,成为慈济功德会在济贫与建设上的重要力量,一般会员只要定期缴交功德会费,而慈济委员需要投注时间、精力在积极劝募上;就第二项来说,慈济委员是正式皈依证严法师的弟子,也就是真正的宗教『信徒』…」 由上可知: 1.定期刊出委员劝募人数及金额,有激励委员劝募行为及金额. 2.清楚的交代用途帐目,让捐献者信任及知其用途. 3.委员制形成分工制,增加效率、参与感及成就感. 4.委员或许亦是一个经济能力、信仰虔诚、皈依弟子与否的「阶级」的象征. 5.劝募是一种累积功德的认知与途径. 四、慈济功德会的特色 1.信仰的生活实践化: 「…证严法师所说、所行的佛教信仰,不但通俗易懂,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与家庭问题,它使信徒从原先『信』的『佛教』,转为一种『做』的佛教,或说具有实践性的信仰,正如证严法师所强调的:『佛经是一条路,让你去走,不是让你去念的.佛法要用在生活中,使人人都能做菩萨.…』 信仰不是一种理念与空谈而已,而是一种生活中的实践.」 2.好人好事的大量宣扬: 透过「慈济」刊物及大爱电视台广为宣传,使原本非慈济人出于回馈、感激心理,而成为会员或委员.此外对慈济会员、委员的真实感人事迹之介绍,也使其向心力、成就感倍增. 「慈济功德会最在乎的,是透过《慈济》介绍好人好事,挽转社会颓风,都与这一组织『济世』教化的企图有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慈济》中『介绍好人好事』一事.这群人原本都不知道慈济功德会.经过《慈济》的宣扬,这些人为善广为人知,出于反馈或回报心理,他们其中一些人成为慈济功德会的赞助者与拥护者!」 3.大众传播媒体的使用与宣传: 1967首任「慈济」刊物的社长陈贞如即是当时民声日报花莲分部主任,以及其它报社的主任或记者,共同参与编辑发行.从一开始慈济委员中有这一大部分的媒体工作者,成就了今天慈济在媒体宣传上的绝对优势及传统. 4.自己在家修道: 慈济虽然约有三、四百万的会员,但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布施行道修行,不需藉助寺院及法师,而是自己在家修行的方式进行.与传统佛教较为不同,但也因此造成其信徒广布,相对的却不需要非常多的寺院建筑来支撑其广大的信徒. 5.以妇女为主轴: 林本炫的调查显示,慈济委员以妇女为主 . 「在信仰的性别分工上,传统上妇女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的是『功德求取者』的角色:到庙里烧香求神保佑家人、为家人植福积功德,一般说来都是由妇女所担任.其次…对于许多人,尤其是妇女来说,家庭关系的改善,本身就是一种『得救』.」 五、反思 1.证严法师成为慈济会员马首是瞻,甚至于造神.今日真耶稣教会是否需要一位如此特质的领导者,带领教会开创一个新局呢? 2.慈济以刊物、大众传播等方式具名宣扬好人好事,以使信徒更具有向心力及成就感,是否也可以以此方法来带动教会的活力? 3.慈济强调「信」的佛教,转化成为「做」的佛教之信仰.我们是独一得救的教会的信徒,我们的「信」到底是仅是存在于理念,或我们能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出来「爱」呢? 4.慈济以极度的入世手段达到其社会慈善及服务事业目的,大家透过此作为了解佛理了吗?基督教界的经验为何?我们教会需要吗? 5.慈济委员的「制服」象征符号,是一种荣耀、成就、责任之托付,我们教会适用吗? 6.慈济得自立、自养之信念与我们教会早期的自立、自养、自传之精神,有何类似?今日它是一个口号呢?还是一个信守的理念呢? 7.慈济的妇女为主情况.我们教会聚会姊妹多于弟兄,是否也显示此种传统社会的信仰反射呢?圣经中家庭的信仰带领者是姊妹吗? 参考文献 1.陈慧剑(1989):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慈济功德会的缘起与成长,佛教慈济文化志业中心,台北,三修版. 2. 邱秀芷(1996):大爱:证严法师与慈济世界,天下文化出版社,台北 3. 李丁赞(1996):宗教与殖民:台湾佛教的变迁与转型,1895-1995,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81期,台北, 4. 林本炫(1996):宗教运动的社会基础 以慈济功德会为例,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229-243 5. 王见川(1999):透视故事的背后:略论"佛教慈济功德会"的早期情况(1966-1971),圆光佛学学报,第四期,页193-216 【教义类】 第十一课 读经的精神 读经是基督徒应有的生活习惯.摩西告诫以色列选民说:「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留在意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也要教训你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又要写在房屋的门框上,并城门上」(申十一18-20).以色列民族曾经亡国两千多年,历经列强的统治欺压,在世界各地飘荡流离;整个民族却奇迹似的保存下来,没有被同化消灭.其中原因除了神特别的保守之外,主要就是上面那段经文所说明的一件事,他们极其看重神的话.这也是今天在教会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能不被世俗的潮流所同化?读经的精神正是关键之所在,因为关乎个人灵命和教会的兴衰. 一、饥渴切慕 可拉后裔的训诲诗这样形容说:「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诗四十二1).这样的精神是我们读经最重要的动机,也是最强的原动力.爱主愈深就愈爱慕神的话语,会想尽办法排除万难,好拨出时间来研读圣经;如同山上的野鹿不惜长途跋涉,甘冒着被埋伏在溪边的凶恶野兽攻击吞吃的危险,就是为了要去饱尝甘甜的溪水. 主耶稣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肉体会衰老、死亡、归土,它只是表现生命的物质,并非生命的本质.灵魂才是真实的生命,而神的话语就是我们灵命的粮食,犹如食物对身体的重要性一般.身体一旦缺乏食物就会渐渐虚弱,最后导致死亡.所以健康的身体会积极寻求食物的来源,以维系生命的存活.同理可以说明,读经有迫切的需要是因为关乎灵命的存活.阿摩司先知说:「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摩八11),在现今这个心灵饥荒的年代,唯有神的话才是唯一解救之道. 主耶稣以好牧人的比喻这么说:「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译: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9-10).凡从真理入门的人都是主的羊,不只是「必然得救」,而且是「出入得草吃」,能得着丰盛的生命.所以读经关乎人生命的丰盛和衰弱,耶稣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五6).饥渴慕义的人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进步的人,世间的知识学问只是短暂的工具,神的话才能造就更高的生命境界,而且是无远弗届. 二、恭敬尊崇 圣经是出于宇宙主宰、万王之王、天上独一真神的话语,当人在读经领受神的话语时,就如同领接至高主的圣旨一般,不可草率轻视或当作一般世俗的文学作品来看,这是人对神应有的尊敬态度.选民作诗说:「因为你耶和华至高,超乎全地;你被尊崇,远超万神之上.」(诗九十七9).尊敬神就必以极重的份量来看神的话,所以读经前不可忘记用虔诚的心向神祷告,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崇拜. 约伯的朋友以利户向约伯论到神这么说:「神行事有高大的能力;教训人的有谁像祂呢?」(伯三十六22).神的话语带有极大的能力(路一37),唯有祂的教训能改变人的生命.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必能受益无穷,高傲的心则无法领受神话语的能力. 大卫作诗说:「你的公义好像高山;你的判断如同深渊.」(诗三十六6).至高神公义的法典不动如山、永不改变,祂智慧的判断如深渊不可测量.以赛亚先知传达神向选民的话说:「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五十五9).明白人是在这么伟大的神面前领受如此深奥无穷的智慧,自然就会生出恭敬尊崇的心! 三、坚信不疑 保罗告诉提摩太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6-17).既然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就是神要用来向世人宣告信息的工具,那么神当然能超越时间的隔阂和种族文化的差异,也一定能突破语言文字的障碍,让这个从天上而来、关乎万民的大好信息,可以正确无误的临到每一个信祂的人. 所以重点就在于「信心」,读经必须对圣经坚信不疑才能真正得着生命之粮.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来四2).耶稣时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精通律法,也熟记先知书上的诸多预言,但是缺乏真实的信心,到头来反而将弥赛亚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何等遗憾、悲哀又不幸的事! 亚伯拉罕对神的话深信不疑,即使要献上自己的独生子也没有异议.虽然他无法理解眼前现实的状况,但是只因为他知道神的话一定会实现,因而通过信仰最高峰的考验,成为以后世世代代的人因信称义的表率(来十一17-19)(创二十二1-19).在末世魔鬼知道自己的时候不多了,就气忿忿的来到这个世界(启十二12),用尽各种手段要破坏教会;其中最厉害的方法,就目前而言,就是世俗思想的潮流(启十二15).牠利用各种信息、书籍、媒体、宗教、哲学等播散方法,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改造力量来冲击教会,今天教会的真理受到严重冲击,使人对神的话产生疑惑而离开教会、离开神!所以唯有坚固的信心才能抵挡牠(彼前五9). 四、锲而不舍 开始立志读经会遇到一些障碍,也许是艰涩难懂,或是你还没有养成读经的生活习惯,以致于始终无法配合贯彻你所立定的心志.这让你觉得挫折沮丧而很想放弃,不少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但若能锲而不舍的支撑下去,以后就是平顺宽敞的道路了.所以,刚开始要稍加约束自己,比较勉强的继续下去,才能度过这个「撞墙期」. 智慧的箴言上面指示我们:「我儿,你若领受我的言语,存记我的命令,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呼求明哲,扬声求聪明,寻找它,如寻找银子,搜求它,如搜求隐藏的珍宝,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神.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祂口而出.」(箴二1-6).所以求智慧是要付出代价的,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何况我们要得着这属天至高的智慧,更要锲而不舍的「寻找」、「搜求」,怎可因为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呢? 约伯也以开采宝藏来和寻找神的智慧做比较,他说:「人伸手凿开坚石,倾倒山根,在盘石中凿出水道,亲眼看见各样宝物.祂封闭水不得滴流,使隐藏的物显露出来.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聪明之处在哪里呢?」(伯2八9-12).原本无处可寻的奥秘智慧,如今向一切信祂的人阐明解开,让我们得以知道神无穷的丰盛与智慧(西一26-27),等着我们去挖掘出来. 五、持之以恒 生命的维系在于持之以恒.呼吸和心跳要持之以恒,血液的流动要持之以恒,脑波的活动要持之以恒,神经的传达要持之以恒,新陈代谢要持之以恒,免疫系统要持之以恒等等,所以为了维系身体的运作,能量的补充也要持之以恒.属灵的生命也是如此,读经也要持之以恒才有属灵的能量,才能维持灵命持之以恒.所以「智慧人的法则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箴十三14).神的话更甚于智慧人的法则,使人能得以出死入生. 义人好像溪边的树,就如诗篇所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诗一2-3).因为这棵树不断有溪水随时补充水分,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树木长青、结实累累.我们也都像是溪边的树,如箴言指出「智慧的泉源好像涌流的河水」(箴十八4),既然神供应我们「涌流的河水」源源不绝,我们怎可停止领受?有如以色列人在旷野,神每日降下吗哪在他们扎营的四周,就是要他们每日拾取来作为食物,若不去捡,那天就要饿肚子了;这样捡拾的生活,一直到他们进入迦南地才停止(书五12).所以需要恒常的读经,就像每日三餐正常的饮食一般,从小到大都不间断,一直到我们结束肉体生命的日子为止. 六、单纯自然 圣经虽然奥秘高深,却是从单纯自然入门.所以单纯的人愿意接受圣经,并且一生都奉行不渝.保罗向哥林多教会这么说:「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一21).人一旦要依仗自己的智慧来读经,在心态上就已经不单纯,很难真正的认识神.相反的,单纯的人因为深深的认识主而有深深的信心,对神的话不会疑惑动摇,才能更深的明白圣经的奥秘. 随着神学研究风气的提升,各样研经数据和工具书以及语文能力都相对备受重视,大家都期望能把圣经的原意找出来,好更明白神的旨意,并且明白更多圣经的奥秘.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正确动机,只是在此方向努力之余,更要谨慎自己,恐怕失去了那份单纯自然的心.彼得长老论到保罗书信对信徒说:「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后三16).神一定会向祂的教会揭开奥秘,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重点是要能保守自己的心,不可在研经的事上彼此论断批评或闭门造车、钻牛角尖.徜若能够顺其自然的等候神的启示,必能得到亮光. 七、平静安稳 主耶稣曾经接受马大的接待到她家里去,她却因为繁杂的接待事务以致心里忙乱而抱怨,耶稣机会教育告诉她:「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十41-42).听道理要有一颗平静安稳的心,才能领受那上好的福分,同样的,读经也需要这样的平静安稳才能领悟神道理的奥妙. 在今天这么忙碌的生活中,人的心就像马大一样充满了「思虑烦扰」.工作的时间为了处理公务而忙碌,休息的时间也为了安排休闲和交际活动而忙碌,鲜少能够得到片刻的宁静.长久以来在这样的状况下会造成一种危机,好像「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传四5),这是侵蚀生命的危机,不断的消耗却无法继续补充,最后在毫不自知的情况下渐渐死亡. 为了领受「上好的福分」,得到生命之泉的浇灌,在这个忙乱的世代我们甚至必须强迫自己「要休息」(诗四十六10),自己必须去「制造」出一个平静安稳的天地,使自己能在这「风雨中的宁静」里面好好研读圣经,做一个受教者能日日聆听上头来的声音(赛五十4). 结语:把握读经的精神才会有实质生命的造就,否则容易流于形式成为虚空的假象.尤其现今面对这个混淆真理的邪恶世代,我们更要落实这种基础的工夫,才能使自己灵魂日日成长茁壮兴盛(约参2),享受丰盛的生命. 第十二课 真神的本质 人要认识奥秘高深的神是不可能的事,耶和华说:「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五十五9).但是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本就已经显明在人的心里(罗一19-20).何况借着圣灵可以领受神启示给人的信息,去寻求认识神,就能了解我们所敬拜的神其本质的轮廓. 一、认识真神的本质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七3). 1.神是灵 「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24). ①灵异于物质 耶稣复活向门徒显现说:「你们看我的手,我的脚,就知道实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灵)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路二十四39).由此可知,灵界是异于肉体和物质界的状况,其本质不必由基本粒子组成,却又真实的存在.灵似乎是一种能量,但也不尽然相同.神的本质就是灵,借着祂的灵创造出物质的世界,所以圣经开宗明义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一1-2).另外,从耶稣复活给门徒看,也可以让他们摸祂;这又是不同于无骨无肉的魂,乃是用灵体表现在物质的世界. ②灵不受限制 在属物质的世界里,神给人的定位是「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或译:你叫他暂时比天使小〕,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来二7).甚至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在世上也有限制,「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或译: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他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来二9).但是灵超越物质的限制,神的灵更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充满万有(弗一23),并且是「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弗四6).既然是超越的神就「独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提前六16). ③神的灵表明给人的方式 人用肉眼看不见灵,但是灵可以显现给人看得见.所以先知伊莱沙求神开启祂仆人的眼睛,神就使祂仆人看见满山有火车火马(神的军队)围绕着伊莱沙(王下六15-17).至于神的灵则是「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一18).耶稣表明天上的神,「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来一3上),犹如光和光体的关系,也是「是神本体的真像」(来一3下),好像实体和镜子的像的关系.「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一15) ④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神 耶稣曾对撒玛利亚的妇人说:「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24).人的心包含思想、感情与理智,这是属于人内在的心灵层次,神既然是个灵,人要与神交通(包括敬拜)当然要用心灵来寻求.人用外在的掩饰内在的不诚实,将造成一道高墙阻隔了与神的沟通.因为在神面前人都是赤露敞开无所遁形(来四13),神是鉴察人心肺腑的神(诗七9),所以拜神的人要用心灵与诚实. 2.神独一无二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弗四4-6). ①独一无二的天父 保罗的书信中提到:「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祂;我们也归于祂」(林前八6上).神就是我们生命的父,就如我们肉身的父亲只有一位.只是肉身的父亲只能生我们的身体发肤,唯有生命的天父按着祂的形象生了我们,让我们有神的形象的生命遗传. ②独一无二的主 保罗再从主人的角度来看,他说:「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祂有的;我们也是借着祂有的.」(林前八6下).神也是我们生命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祸、福.正如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人一样(太六24),祂是唯一的主,除祂以外再没有神可以主宰一切(赛四十五18-22). ③独一无二的君王 保罗以前热心逼迫基督徒,直到祂被神选召时才知道自己是个亵渎神的罪魁,也才真正臣服在耶稣基督的脚前,那时祂说:「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王、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提前一17).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所以保罗以永世的君王来形容神在祂的国度是独一无二的王. ④独一不死的神 神「就是那独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要将祂显明出来.但愿尊贵和永远的权能都归给祂.阿们!」(提前六16).神既是独一的就必不死,否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虽然为了人的罪祂必须死,但是依然胜过死亡而复活,人因此有出死入生的道路. ⑤独一无二的中保 「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二5).旧约大祭司只有一位,每年一次进入至圣所为百姓赎罪.新约永远的大祭司也只有耶稣基督,是独一无二的中保.所以「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 3.神自有永有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 ①神的自我介绍 神要摩西告诉以色列百姓祂是自有永有的神,也是借着摩西向全世界宣告,唯有神是永存的造物主.受造之物不能成为神,因为有造它的神比它更大,所以神必须是自有永有的. ②无生之始,无命之终 旧约的麦基洗德预表基督,「祂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来七3).所以神告诉摩西说:「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艾萨克的神,雅各布的神.」(出三6).祂是列祖的神,也是子孙的神. ③神就是开始与结束 主神说:「我是阿拉法(α:希腊字母第一个字),我是俄梅戛(Ω:希腊字母末一个字),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启一8).真神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除祂以外再没有真神(赛四十四6).没有比祂更早的生命事物,祂的永恒就是末后,这就是神之所以为真神的条件. ④住在永远 「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原文是住在永远〕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赛五十七15).物质的世界没有「永远」,但因神住在永远,人才能进入永恒. ⑤不能朽坏 人因为犯罪与神隔绝,离道甚远,用手所造的偶像来取代神,「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一23).这样的「造神」模式自古至今不断出现,所以注定要落入虚空的深渊.真神是不能朽坏的活神,能将真实丰盛的生命赏赐给寻求祂的人. ⑥长存无穷尽 人用「宇宙」来代表极度漫长无边的时间与空间,对人来说似乎是永恒的代名词.但是天地都要灭没,最后只有神是长存的;天地都要改变,也一直在改变,好像沧海桑田,但惟有神永不改变;万物都有定期,惟有神的年数没有穷尽(诗一百二25-27). ⑦永不止息 神的自有永有代表着永不止息(赛四十28).由于真神智慧的奇迹永不止息,生命的创造就永不止息;由于真神永远不疲乏也不困倦,生命与万物的运行就永不止息;由于真神的慈爱恩典永不止息,我们将来的喜乐与永生就永不止息. 4.神是生命根源 「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三十六9). ①在自己有生命 受造之物的生命从神而来,那么造物主的生命又是如何而来?耶稣说:「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祂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五26).天上的神是「在自己有生命」,这就是一切生命的起源,耶稣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祂而立(西一17).所以神是天地万物生命的根本源头(来二10). ②赐生命气息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所服事,好像缺少甚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徒十七24-25).如约伯所说:「你将生命和慈爱赐给我;你也眷顾保全我的心灵.」(伯十12);又说:「我的生命尚在我里面;神所赐呼吸之气(灵)仍在我的鼻孔内.」(伯二十七3). ③生命的掌权者 神不但是生命的起源根本,也是所有生命的掌权者,除祂以外并无任何人或神灵有此权力,因为「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传八8).「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祂手中.」(伯十二10).「因为祂必将长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数与平安,加给你.」(箴三2) ④生命盼望之所在 大卫的诗:「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三十六9).亮光就是生命的盼望,唯有在神的光中可以见到.世上的盼望终归虚无,以钱财而言最实际,但箴言告诉我们:「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箴二十三5).所以唯有神是生命盼望之所在. ⑤永生的根源 神不仅是我们在世上的生命根源,更是将来永生的根源.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耶稣就是永生的桥梁,除祂以外别无拯救的门路.祂应许世上寻找这个永生根源的人说:「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启二十一6),这是真正「无价」的赏赐. 5.神永恒不变 「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来一11-12). ①不变质的生命 「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一17-18). ·人的生命在这罪恶的世界潮流中好像浮萍一样漂流不定,不可能有恒定美善生命的表现.但今天我们借着真道重生,在受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因着神不变质的生命,得以保持生命的美善.神赏赐人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在祂并没有改变,其美善的生命之恩乃是超越时空的恒久稳定. ②不动摇的城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诗四十六1-5). ·圣经中时常用帐棚和城的对比来说明地上和天上的差异性,这样的比较凸显出在天上的神里面的平安(约十六33).地上多有患难灾祸,人世间变化无常,如山崩地裂或海浪匉訇,唯有天上(在主里面)才有真正不动摇的城. ③不改变的约 「只是我必不将我的慈爱全然收回,也必不叫我的信实废弃.我必不背弃我的约,也不改变我口中所出的.我一次指着自己的圣洁起誓:我决不向大卫说谎!祂的后裔要存到永远;祂的宝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恒一般,又如月亮永远坚立,如天上确实的见证.」(诗八十九33-37). ·造物主与受造之物之间站在不相等的立场,却有着平等的约,就是天上至高的神和地上渺小卑微的人所立的约.这都是基于神永恒不变的崇高本质,祂不但坚定这个约,甚至指着自己的圣洁起誓为证,永不后悔. 二、真神本质的伟大特性 真神的伟大表现在三方面,包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兹分述于下. 1.无所不知 「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祂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四13). ①知道万事万物之理 对人而言,「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传三1).智慧的君王所罗门有这样的感受,因为祂清楚知道日光之下的万事万物的诸般现象,其背后有一个掌管的力量在决定一切,那就是真神.所以人不能逆天而行,但是「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经历祸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时候和定理.」(传八5).万事万物之理包括了时候和定理,都是出于神,「所积蓄的一切智能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西二3). ②知道人的行为 地上无数的人每时每刻的举止行动都在神的眼里,大卫作诗说:「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诗一百三十九2-4).神虽然只有一位,祂虽然远在高天,却深知并细察人一切所行的事情,没有任何人的言语行为可以在祂面前遮掩隐藏(耶十六17). ③知道人的内心 神看人不同于人看人,人是看外表,神是看内心(撒上十六7).约翰长老说:「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约壹三20).人有道德良知与是非标准,对基督徒而言就是圣经.一旦偏离就会受到内心的自责,我们的心俨然成为审判者.神比我们的心更大,巨细靡遗的察验我们的心肠肺腑(诗七9).所以耶稣对门徒的教导上更注重内心的改造(太五27-28),如此才能从消极的律法约束进到更积极的真理里面的自由. ④鉴察人的善恶 神是公义正直的审判者,要执行赏善罚恶的报应,平息一切喊冤的声音,抚平人世间所有亏欠的事,安慰每一颗受创伤的心灵(启五9-11).要达到如此完全公义如天平般的精准无误分毫不差,人世间无处可寻,唯有天上的真神才做得到.如箴言所云:「耶和华的眼目无处不在;恶人善人,祂都鉴察.」(箴十五3).无所不知的神能看到天平的误差,至圣的神能秉公行义,鉴察人的善恶. 2.无所不能 「我是耶和华,是凡有血气者的神,岂有我难成的事吗?」(耶三十二27). ①创造万物的奇妙大功 所谓的创造就是从无中生有,至今尚无任何人或生物或神灵可以做这样的事.惟独至大全能的神曾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天地,在造物主来看没有难成的事.真神的谋事有大略,行事有大能(耶三十二17-19),如约伯记所述:「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祂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做甚么?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甚么?其量比地长,比海宽.」(伯十一7-9).人类从神所造的一切有形的万物(大地、山川、海洋、星宿、生物),以及所有无形的自然定律和能量,去挖掘到无穷的知识宝藏,就可以创造了今日人类的文明;可以见得那创造者是何等伟大! ②凭自己的旨意行事 尼布甲尼撒王所统管的巴比伦帝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帝国,尼布甲尼撒王也自认为是世界的王.但是当祂遇到天上至高的神的时候,祂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王.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为虚无,没有人可以和这位天地的主相比抗衡.神要做的事必定成就,无论是在天上的万军或地上的居民中,祂都凭自己的旨意行事.无人可以拦阻祂定意要完成的事,即使是世上最强的巴比伦王也不例外(但四35). ③胜过死亡的权势 当罪入了世界以后,死就做了王.千古以来,这牢固的枷锁从未有人可以挣脱.因为「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林前十五56).而律法又要执行神的公义,基于神不能违背自己圣洁公义,所以无人可以胜过死亡的权势.但是神的慈爱与智慧不会被限制,所以祂自己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来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4-15).最后基督得胜了,无所不能的神用自己的死完成拯救大功,再用复活大能将死亡与魔鬼彻底打败. ④掌管天上的生命册 约翰长老在异象中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凡是名字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人,就要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启二十12-14).连死亡和阴间都要被火湖吞吃,可见掌管生命册的神有何等大的能力与权柄!所以耶稣说:「我的朋友,我对你们说,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做甚么的,不要怕祂们.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祂.」(路十二4-5).懂得认识并敬畏这位无所不能的主,就有真实生命的契机. 3.无所不在 「耶和华说:『我岂为近处的神呢?不也为远处的神吗?』耶和华说:『人岂能在隐密处藏身,使我看不见祂呢?』耶和华说:『我岂不充满天地吗?』」(耶二十三23-24). ①超乎众人之上(弗四6) 无所不在的神存在于人所未知的超越空间,乃是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赛五十七15),因着神的圣洁尊贵远远超乎众人之上,所以那必是一个至圣洁极尊贵的空间.无所不在的神,其居所人不能寻得,不是人可以任意往来出入的地方,乃是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提前六16),因为是充满神的能力所建构的超然领域.尽管祂坐在至高之处,却不是高高在上的与人世间脱节,乃是愿意自己谦卑,观看天上地下的事.(诗一百十三5-6).所以在如此超越的眼界察看之下,人无处可以隐藏(诗一百三十九7-8). ②贯乎众人之中(弗四6) 无所不在的神在人的中间,祂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赛五十七15),愿意回转悔改归向神的人就得神的同在和帮助;可以从罪恶中得洁净,从绝望中得亮光,从失败中得胜利.神也在教会中,因为「教会是祂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一23).所以教会应该合一,应该充满生命力,应该有真理的粮和圣灵的权柄.真神围绕祂的百姓,如同众山怎样围绕耶路撒冷一般,从今时直到永远.(诗一百二十五2). ③住在众人之内(弗四6) 无所不在的神在每个人的里面,神造人的时候就将祂的气(灵)吹入人的鼻孔,就成了有灵的活人(林前十五45).所以人不同于万物,因为有神的荣耀和形象.但这一切都被罪破坏而失去(创六3),直到救世主耶稣基督成了活人的灵,成了保惠师永远与我们同在(约十四16-17).神将祂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祂里面,祂也住在我们里面.(约壹四13). 三、真神本质的完美德性 「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好述说我的美德.」(赛四十三21).神本为善(诗一百十八1),祂的本质就包含一切的完美德性.兹以圣洁、公义、慈爱、诚实四方面分述于下. 1.圣洁 「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一15-16). ①神是忌邪的神 圣洁的神不能容许罪恶的污秽,如同光明与黑暗无法并存(林后六14).上古时代,神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神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六5-6).最后神用洪水淹没世界,只有敬畏神的挪亚一家八口因着所造的方舟而得以存活.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个城也因罪恶贯满,最后被硫磺与火烧灭.对于一切邪恶而言,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申四24). ②罪恶将使人与神隔绝 有时候人向神祈求没有功效,似乎是神没有听到或无法做到,其实不然.因为神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但很可能是人的罪孽造成与神隔绝(赛五十九1-2).所以要寻求圣洁的神,要能认清这个事实,「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在神面前谦卑认罪与反省改过,才能消除阻隔,使我们的呼求达到神面前,得到神的怜悯. ③神也要求人要圣洁 神吩咐摩西说:「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九6).今日耶稣对我们是同样的要求,因为「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前四7).全然成圣的人,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可以完全无可指摘(帖前五23).所以「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 2.公义 「神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神.」(诗七11). ①神以公义为根基 神的宝座以公平和公义为根基(诗八十九14),可以屹立不摇、永远长存.所以神的公义本质就是万物存在的稳定根源,有如一个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社会安定和国家兴盛的力量一样.一旦法律失去效力,整个社会治安就无法维持,一切秩序就完全失控,不多久国家就会走向灭亡.全能的神以祂的命令托住万有,也用祂的真理保持人的灵性,神的话语都是公义的法则. ②神的道理公义 大卫作诗说:「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诗十九9).公义的道理是真实的,好像没有杂质的纯金一般,代表高贵永恒的价值,在人的心中有极重的份量,才有改变生命的力量.以前用「君无戏言」这句话来形容君王口出的话都是真实的,必定会实现.神的道理更甚于君王的公义,绝不徒然返回(赛五十五11),因为在基督里都是是的(林后一20). ③神的审判公义 神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诗九8).神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6-8),神也是伸冤的主,用公义的审判来为人辨屈(诗九4),消除一切不平的声音.这样的公义不只在今生,也延续到永恒未来属灵的生命,所以将来公义的审判要使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五29). ④神的儿女公义 约翰长老说:「你们若知道祂是公义的,就知道凡行公义之人都是祂所生的.」(约壹二29).神的儿女有父神的公义形像,神也呼吁世人归向祂,作祂的儿女,祂向世人所要的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并且与神同行(弥六8).我们今天已经成为神的儿女,更要寻求公义,才能永远与神同行. 3.慈爱 「神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祂里面.」(约壹四16). ①神是爱的源头 神就是爱,并且祂是一切爱的源头.所以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约壹四7-8).神爱普天下的人,甚至将自己的独生子(耶稣)赐给祂们,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至于灭亡,反而要得着永生(约三16),而且预定他们藉耶稣基督得着儿子的名分(弗一5). ②神的爱没有条件 神拣选人完全是出于爱,没有任何条件.只要人愿意响应神的呼召,愿意接受真理的光,就必得着神完全的爱.旧约时代,神就是这样拣选以色列民,如同摩西的诗歌说:「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申三十二10).今天虽然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但是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可以白白地称义(罗三23-24). ③神的爱无法测度 神的慈爱如天地之高,只是卑微的我们把自己限制在阴暗的古井之中,尚无如此超越的心去体会.神的赦免无限宽广,如东离西之遥远,只是我们狭隘的心被罪控告而无法释怀(诗10三11-12).所以保罗在神面前为信徒向神屈膝祷告,求神使他们内心的力量刚强起来,能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如此就必让神丰盛的爱所充满(弗三18-19). ④神的爱付诸行动 以现在人的描述法来说,神是标准的「行动派」.祂绝对说到做到,而且是彻底执行,不达目的绝不中止,神对人的爱就是这样表现出来.从人类始祖犯罪之后,神就计划救赎的工作,借着基督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少有人肯为义人死,或许有人肯为为仁人死.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祂就毫不犹豫的为我们死,所以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6-8). ⑤神的爱坚定不移 雅歌用「如死之坚强」来形容夫妻之间的爱情是何等的坚定不移(歌八6).神既然是一切爱的源头,夫妻之间的爱情自然也是从神而来,所以神对人的爱里面也会包含这样的特质.为了不愿有一人沉沦,神不断给人更多宽容的日子,期待人人都悔改的心始终不渝(彼后三9).对世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对自己的儿女,主更不会放弃祂的儿女,必定坚持管教(来十二6).管教就是坚强的爱,会带来永恒的生命. 4.诚实 「祂是盘石,祂的作为完全;祂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神,又公义,又正直.」(申三十二4). ①信实 信主的人最终与最大的盼望就是灵魂得永生,但是祂是否真的可以把这么大的盼望交托在基督的身上?就是人的信心问题.所以使徒保罗「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多一2).我们既然承认这样的指望而信主,就不至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神是信实的.(来1十23).信仰之路多有考验,但信实的主必为我们开路,使我们承受得住(林前十13). ②守约 神亲自与人立约,祂也纪念祂的约,直到永远(诗一百五8).在约中神应许给人的诸般恩典福气,祂也起誓坚定祂应许的话.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神绝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来六18).人在罪中有善变的特质,常常推翻自己所立的约,以致于对自己和祂人都没有信心.但是耶稣基督「总没有是而又非的,在祂只有一是.」(林后一19). ③可靠 房子要盖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屹立不摇,住在房子里的人就能平安无忧.人倚靠信实的神也是如此.基督耶稣就是坚固可靠的基础,「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盘石;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罗九33).对于不信的人是绊脚石,但是对于信的人却是生命的倚靠.既然有这样稳定的倚靠,我们就「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前五7). 讨论提纲: 1.试比较人与神在本质上的差异. 2.请分享你所知道的「自有永有」的神是怎样的神. 3.人的爱和神的爱有何不同?如何体会神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