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龙第一刀高清全集 > 本科生实验教学大纲
  • 本科生实验教学大纲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8-0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本科生实验教学大纲 (上册) 《苏州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委员会 编委会: 主编:唐忠明 副主编:晏世雷 钱振明 陈忻华 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车玉玲 尤东晶 戈志强 母小勇 冯志华 许玉杰 朱忠奎 朱艳琴 刘学观 刘春风 陈龙杨真陆阿明 陈卫昌 张学农 陈忻华 周毅姚建林 钟慧唐忠明 晏世雷 袁建新 徐勇钱振明 陶智龚政黄毅生 程振平 潘志娟 责任编辑:陈忻华 前言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大纲是实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实验教学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适应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和完全学分制的要求,适应学院(部)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适应六年来实验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学校以2006年版的实验教学大纲为基础,从2012年3月起组织了《苏州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本次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旨在进一步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规范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等基础性实验,积极推进实验课程独立设课,着力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各学院(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2011级全日制本科教学手册为依据,结合2012级各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注意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特点和实验条件,经多次讨论和修改,历时半年时间,完成本科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这本实验教学大纲是学校多年来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升华,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学校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关键性文件. 实验大纲根据各学院(部)所开设的实验课程的课程代码进行排序,分上、中、下三册.上册包括凤凰传媒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院、教育学院、东吴商学院、体育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的179门实验课程.中册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沙钢钢铁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开设的274门实验课程,下册为医学部开设的149门实验课程.其中,独立设课实验课程从2006年的61门增加到目前的98门,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比例有了较快增长,达511门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4.88%. 大纲的汇编工作由教务部组织,修订工作中得到各学院(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学院(部)安排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大纲的编写与审定工作,教务秘书担任了许多联系工作.在此,对参与、支持大纲修订和汇编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汇编工作量大,一定仍存在许多不足.请各学院(部)在使用过程中,有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以便在下次修订和汇编时能做得更好. 目录(上 册) 凤凰传媒学院 摄影基础 1 电视摄像 4 电脑图文设计 8 非线性编辑基础 10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办公室管理及自动化 12 电子政务 14 管理信息系统 18 SPSS 20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 22 物流管理概论 25 供应链管理 29 项目管理 31 社会学院 文献保护技术 33 Java程序设计 35 网站建设与管理 37 数据库程序设计 39 社会统计软件 42 计算机辅助设计 44 旅游资源与开发 46 旅游文物鉴赏 49 教育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 51 实验心理学 53 数字图形设计 55 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制作 58 网页设计与制作 60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与方法 61 教育技术学导论 62 摄影64 Flash动画制作技术 66 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 69 数码编辑技术 71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73 C语言程序设计 75 数据结构 80 数字电子技术 82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一) 84 教师实用信息技术 89 JAVA程序设计 92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95 专题摄影 97 计算机美术基础 99 交互式多媒体网站开发 102 电视节目设计与制作 104 计算机游戏基础(一) 106 东吴商学院 电子商务(一) 109 计算机程序设计 111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 117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121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 124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126 体育学院 体育心理学 128 运动生物化学 130 运动解剖学 132 运动生理学 134 数学科学学院 数值分析 136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 138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40 编译原理 142 Java应用开发 144 Linux 操作系统 146 .Net应用开发实训 147 软件测试 149 数据结构 150 计算机原理 154 操作系统 156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57 最优化方法 159 计算机组成与维护 161 微分方程数值解 163 接口与通道 165 计算机网络 167 Web 应用开发 168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 170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171 统计计算与SAS软件 173 应用回归分析 175 应用多元分析 177 保险精算 179 应用时间序列 181 金融统计分析 183 期权期货定价分析 185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 普通物理实验 187 金工工艺 191 工程流体力学 193 建筑环境学 195 流体输配管网 196 建筑环境测试 198 制冷技术 200 供热工程 202 工程力学 204 工程热力学 206 传热学 208 暖通空调 210 制冷技术 212 电路理论 214 电子技术实验 216 传感器技术 219 Matlab 222 网络技术与应用 226 电子技术实验与设计 229 自动控制原理 232 微机原理与应用 235 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40 DSP原理与应用 243 VC++ 245 精密测控与系统 248 电子测量 250 微特电机原理与应用 252 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 254 超级电容器-应用与实践 256 燃料电池-应用与实践 258 储能材料与制备技术 260 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 263 电源工艺学(含实习) 265 专业综合实验 267 全息技术 269 光信息技术专业实验 272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277 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80 光纤技术与应用 283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286 普通物理实验(I) 292 普通物理实验(II) 295 普通物理实验(III) 299 金工工艺 303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305 近代物理实验 309 锅炉原理及设备 314 热工测量技术 315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 317 燃烧理论与技术 318 制冷技术与空调 320 流体输配管网 321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323 有机化学实验 327 无机化学实验(上) 331 无机化学实验(下) 336 分析化学实验(上) 341 分析化学实验(下) 345 Outline of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I)" 350 Outline of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II)" 354 物理化学实验(上) 358 物理化学实验(下) 363 化工原理实验 367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 370 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 374 无机化学实验(一)(上) 377 无机化学实验(一)(下) 381 分析化学实验(一)(上) 385 分析化学实验(一)(下) 388 有机化学实验(一)(上) 392 有机化学实验(一)(下) 395 物理化学实验(一)(上) 399 物理化学实验(一)(下) 402 化工基础实验 405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407 综合化学实验(一) 409 无机化学实验(二) 416 分析化学实验(二) 420 有机化学实验(二) 425 物理化学实验(二) 428 化工原理实验 433 化工专业实验 436 无机化学实验(一上) 439 无机化学实验(一)(下) 443 有机化学实验(一)(上) 447 有机化学实验(一)(下) 450 水力学 45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457 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 459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 462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 466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 469 材料专业实验 472 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 纳米材料专业实验 475 化工原理实验 482 物理化学实验(二) 484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489 有机化学实验(二) 494 凤凰传媒学院 《摄影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OUR1011 课程名称:摄影基础 大纲执笔人:姚爱珍 英文名称:Photography 大纲审批人:陈龙实验室名称: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 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了解从拍摄到制作全过程的基本技术技巧,灵活运用相机的多种功能、作用和操作方法,掌握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的基本技能和表现手法,掌握风光摄影、动体摄影、人像摄影、新闻摄影和广告摄影等各类专题摄影的特殊表现方法和技术特点,以数码摄影的题材为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应用计算机制作出最能代表自己创作思想和拍摄意图的数码创意作品.了解摄影构图结构画面元素的组合和构图常规原则,掌握怎样使画面简洁明了,突出主题,使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摄影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反应能力和鉴别、分析、比较等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20台2、人像、广告摄影棚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选开 1 风光 摄影 从实际操作掌握摄影原理,了解相机各部件的功能、作用和操作方法,把握曝光要素及光位变化对事物形态的影响,培养严谨的操作理念以及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以风景为主的静态物体. 4 基础性 2 √ 2 动体摄影 掌握拍摄运动物体的特殊技术技巧,了解表现对象在各个不同运动过程中的特点以及表现方法,培养敏捷度和反应能力.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各类运动的物体. 4 综合性 2 √ 3 人像摄影 了解各种人工照明和自然光照明,掌握其特点、作用和效果;掌握人像摄影的用光技巧和布光技术,美化人像的方法. 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进行人像摄影(布光方法及技巧). 4 基础性 10 √ 4 数码摄影 感受现代科学的魅力,利用数码摄影的特点拍摄出富有创意的最佳最有活力的画面. 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创作,题材以风景、花卉和室外人像为主. 5 综合性 2 √ 5 数码图像处理 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制作出最能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创造能力. 以数码摄影的题材为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应用计算机制作出最能代表自己创作思想和拍摄意图的画面. 4 综合性 2 √ 6 摄影构图 了解摄影构图结构画面元素的组合和构图常规原则,掌握怎样使画面简洁明了,突出主题,使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 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拍摄更有艺术效果的作品. 6 综合性 2 √ 7 新闻 摄影 在实践操作中了解和体验新闻摄影的特征,掌握新闻摄影的一般技术技法. 使用数码相机以纪实的方法采访和抓拍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5 综合性 2 √ 8 广告 摄影 运用各种类型的灯光和道具,了解和掌握广告摄影布光的一般方法,能根据不同材质的商品选择光线进行拍摄. 使用数码相机,运用各种灯光和道具拍摄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商品. 4 设计性 10 √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摄影实验的结果能清楚反映出每一个过程的操作和把握情况,因此本课程主要通过对各项实验的各个环节来培养、考察和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动手能力,有些实验不采用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但操作性很强的还需写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成绩为两部分之和:一是综合拍摄;二是专题拍摄作为考核内容.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大学摄影教程》 徐世浩 姚爱珍 自编 2、参考书: (1)刘涤民主编 《摄影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迈克尔·兰福德 著 《基础摄影》 中国摄影出版社 (3)张韫磊 著 《风光摄影》 辽宁美术出版社 (4)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原著 《摄影教材》 中国摄影出版社 (5)〔英〕约翰·海吉尔 著 《全新摄影手册》 中国摄影出版社 (6)彭国平等著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 浙江摄影出版社 (7)颜志刚 著 《数码摄影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8)郭诠水 著 《数码相机及周边设备的使用》中国摄影出版社 《电视摄像》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OUR1012 课程名称:电视摄像 大纲执笔人:吴洪兴 英文名称:Videotaping 大纲审批人:陈龙实验室名称:传媒与文学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重点讲授电视摄像机的使用、电视画面的构成、电视摄像的一般技巧、新闻摄像采访等.要求学生最终掌握摄像机的使用、电视摄像构图技巧及摄像相关操作知识,使学生通过操作摄像机拍摄出符合要求的镜头.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理论课实践课比例:1:1.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松下AG-HMC153MC + 专用三脚架 8套(主要机种) 2、JVC-GY5101E + 专用三脚架 8套(备用) 3、专业采访话筒 8个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选开 1 摄像机认知和操作调整规程与方法 1、了解摄像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2、熟悉电视摄像机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3、掌握摄像机的操作规程、调整与操作方法. 4、了解三脚架的结构与操作方法; 5、熟练掌握手持与固定执机方式. 1、实训指导人员介绍摄像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2、熟悉专业摄像机的构成、开关按钮,了解其功用及使用方法; 3、摄像机的操作、调整步骤与方法4、熟悉三脚架的结构与操作方法;5、练习手持、肩扛执机方式,掌握执机要领; 6、练习固定执机方式,掌握执机要领. 4 基础性 5 必开 2 电视画面构图 1、了解电视画面构图的元素;2、掌握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方式. 1、基本构图法 2、静态构图法 3、动态构图法 4、不规则构图法 4 基础性 5 必开 3 机位与画面造型特点 1、了解机位选择的三要素; 2、掌握不同景别的范围与拍摄要求; 3、了解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 4、掌握拍摄角度对电视画面造型的影响. 1、练习拍摄相关的五种景别画面——远、全、中、近、特2、掌握距离与焦距对景别变化的影响; 3、练习交代镜头的拍摄; 4、运用中景镜头交代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交代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8 综合性 5 必开 4 固定拍摄与画面造型 1、了解固定画面的特点 2、了解固定画面的表现功用与局限; 3、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1、练习拍摄用于表现静态环境与静态人物的固定画面; 2、练习拍摄运动主体的固定画面; 3、利用框架因素拍摄突出与强化动感的固定画面 4 综合性 5 必开 5 电视摄像用光 1、了解摄像机用光的要素; 2、掌握不同景别范围时光线对拍摄的影响; 3、了解主光和辅助光的关系. 4、掌握拍摄用光角度对电视画面造型的影响. 1、练习在自定光线下拍摄用于表现静态环境与静态人物的固定画面; 2、练习拍摄运动时的主体光调整; 3、利用光线调整(光通量调整)拍摄突出与强化动感的固定画面; 4 综合性 5 必开 6 运动拍摄与画面造型 1、了解不同运动方式的画面造型特点; 2、掌握不同运动方式的画面表现功能; 3、掌握不同运动方式的拍摄要领. 1、练习推、拉、摇、移、跟、升降、晃动、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注意不同运动方式中主观性镜头的表现; 2、练习变焦距的推拉与改变拍摄距离的推拉画面拍摄,并找出两者的区别; 3、练习控制运动镜头中的起幅与落幅画面,注意运动镜头中动点、动向、动速; 4、练习不同范围的摇镜头与移镜头; 5、练习拍摄跟镜头,注意空间的展现. 4 综合性 5 必开 7 场面调度与轴线原则 1、了解轴线规则与机位设置的三角形原理; 2、掌握克服"越轴"问题的常用方法; 3、掌握电视画面的场面调度的方法. 1、练习三种含有轴线场景的机位设置; 2、在"一对一"对话场景中,运用轴线规则设定机位; 3、在"一对一"对话场景中,综合运用三角形原理设定机位; 4、练习克服"越轴"问题的常用方法 4 综合性 5 必开 8 新闻采访拍摄 1、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视摄像机及相关外围设备; 2、能较好地运用电视画面和声音表现被采访对象、记者之间的关系和基本拍摄技巧. 1、设计采访问题、选择被采访对象. 2、调整记者、被采访对象位置,确定机位、景别. 3、连接、调试话筒 4、综合运用各种构图、造型方法和技巧进行拍摄; 4 综合性 5 必开 9 电视作品拍摄 (机动) 1、学会写分镜头剧(稿) 本和拍摄提纲. 2、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视拍摄设备和后期编辑设备; 3、能够掌握演播厅室内布光技巧; 4、能较好地运用电视画面进行叙事、表情和达意; 5、能够较好地运用摄像的综合造型手段,完成画面创作; 1、完成(3-5分钟左右)的电视实习作品 2、选题、策划(可以是消息、专题片、电视散文等); 2、撰写分镜头剧本(稿本); 3、综合运用各种构图、造型方法和技巧进行拍摄; 4、编辑合成(画面、解说、音响). 不限时 综合性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根据每次实验,给出相应的电子文档型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每一次的实训项目.(每个拍摄者开拍前录制3-5秒本人半身像同时报上姓名的场景.) (2)考核成绩以有否参加、完成程度(拍摄镜头)等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任金州 高波《电视摄像》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参考书: (1)刘荃 著 《电视摄像艺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周毅 著 《电视摄像艺术新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张会军 著 《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中国电影出版社 (4)刘永泗 著 《影视摄影》 辽宁美术出版社 (5)路易斯.贾内梯 著《认识电影》 中国电影出版社 (6)张会军 穆德远 著《银幕创造—与中国当代电影摄影师的对话》 中国电影出版社 (7)郑国思 著 《电影摄影造型基础》 中国电影出版社 (8)沙占祥 著 《摄影镜头的使用技巧》 中国摄影出版社 (9)刘永泗 著 《影视摄影光线处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0)张会军 著 《影像造型的视觉构成—电影摄影艺术理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脑图文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OUR1014 课程名称:电脑图文设计 大纲执笔人:杜丹英文名称:CAD 大纲审批人:王伟明 实验室名称:传媒与文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需要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photoshop的造型工具、图像调整工具、蒙版与通道工具与滤镜工具的使用,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用photoshop进行插图创作、广告数码照片的调整与合成处理等.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现有机房5336、5338、5346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PHOTOSHOP基本工具的使用 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 PHOTOSHOP基本工具的使用 2 设计性 1 必开 2 PHOTOSHOP绘画工具的使用 掌握绘画工具的使用 PHOTOSHOP绘画工具的使用 4 设计性 1 必开 3 PHOTOSHOP变形工具的使用 掌握变形工具的使用 PHOTOSHOP变形工具的使用 4 设计性 1 必开 4 PHOTOSHOP色彩调整和校准方法 色彩调整 PHOTOSHOP色彩调整和校准方法 4 设计性 1 必开 5 PHOTOSHOP图层工具使用 使用图层工具 PHOTOSHOP图层工具使用 2 设计性 1 必开 6 PHOTOSHOP路径工具使用 运用路径工具 PHOTOSHOP路径工具使用 4 设计性 1 必开 7 PHOTOSHOP蒙版工具使用 运用蒙版工具 PHOTOSHOP蒙版工具使用 4 设计性 1 必开 8 PHOTOSHOP通道工具使用 掌握通道工具 PHOTOSHOP通道工具使用 4 设计性 1 必开 9 PHOTOSHOP滤镜工具使用 掌握滤镜工具 PHOTOSHOP滤镜工具使用 4 设计性 1 必开 10 PHOTOSHOP的合成技巧 掌握图像合成 PHOTOSHOP的合成技巧 4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课程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的具体内容、使用工具、实验过程、实验参数与结果,实验结果应以图像的方式体现.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2)本课程实验考核方式为以实验参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尤其注重创作的视觉效果. (3)成绩以创作的视觉效果为考核目标,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8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参考书: (1)《广告视觉设计》,王伟明、赵丁丁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06 .12. (2)《Photoshop详解》,Adele Droblas Greengberg & Seth Greenberg 著,马力文、陈小军 译,学苑出版社1997.3. (3)《Adobe Photoshop CS3中文版经典教程》,美国Adobe公司 著,袁国忠 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0月(4)《photoshop 基础教程与应用百例》巨建文 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年06 《非线性编辑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OUR1019 课程名称:非线性编辑 大纲执笔人:吴洪兴 英文名称:Non-Liner Video edit Basic 大纲审批人:陈龙实验室名称:传媒与文学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非线性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采集电视和多媒体素材的方法、掌握利用各种数字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时间线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和创作特效、字幕的方法;掌握编辑制作电视节目或多媒体视频素材的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非线性编辑计算机 54套2、DV/DVCAM格式数字录象机 3台3、松下AG-HMC153MC数字高清摄像机 1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素材的管理、导入与采集 要求学生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项目和软件基本参数的设置;掌握素材的管理和导入的方法以及采集的基本设置 软件的启动与基本设置,基本窗口的功能和作用,环境参数设置;掌握数字化影像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不同管理方式,数字影像采集的方法 4 基础性 1 必开 2 时间线编辑剪辑技术的应用 掌握时间线窗口的特点,利用源素材窗口和时间线窗口编辑的方法以及各种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利用时间线对数字化影像进行分离、剪切的方法 6 综合性 1 必开 3 音效处理 掌握声音的录制、采集、编辑的基本方法 声音的录制、采集、编辑的基本方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4 字幕的设计 掌握静态字幕、滚屏字幕的设计 静态字幕、滚屏字幕与图形的设计 4 设计性 1 必开 5 过渡(转场)效果的运用与设置 视频滤镜的应用和处理 各种视频滤镜的应用和设置 4 设计性 必开 6 视频特技的应用 各种视频转场效果的设计 各种视频转场效果的设计和设置 4 设计性 1 必开 7 影片的合成和输出 将节目输出到录像磁带及导出MPG2、MPG4(H.264)、FLV等文件的方法 握将节目输出到录像磁带及导出MPG2、MPG4(H.264)、FLV文件的方法与设置 4 综合性 1 必开 8 新闻节目片头制作实例 制作新闻节目片头 重点掌握素材编辑、字幕制作、过渡效果以及视频滤镜的合理运用 6 综合性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结果:在教师机工作目录中建立以学号+姓名的个人目录,提交本课程的每一次实验的工程文件、视频文件及相关说明供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上机考试,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学生自拍的素材设计制作一部电视(新闻)短片并输出成flv或mpg4等格式,上传到教师机.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中文Premiere Pro CS4完全学习手册》科学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0月. 2、参考书: (1)刘小伟编著,《 Premiere Pro CS4视频编辑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2)程明才编著,《Premiere Pro CS4视频编辑剪辑制作完美风暴》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3)张云等编著,《中文Premiere Pro CS4视频编辑剪辑制作200例,科学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0月(4)赖亚非,李萍 编著 Premiere Pro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5)任玲玲 编著 影视非线性编辑与创意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6)约翰 S.道格拉斯 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1月(7)罗纳德 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9月(8)钱浩 编著 Vegas数码影像剪辑大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办公室管理及自动化》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GEAD2005 课程名称:办公室管理及自动化 大纲执笔人:龚咏梅 英文名称:Administration Office Management and Automation 大纲审批人:钮菊生 实验室名称:行政与公共关系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9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上机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编辑等技术能力.并通过某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综合的办公业务模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动化背景下的综合办公能力,为今后就业适应实践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图形图像以及常用工具软件.通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 2、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以某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实例.要求学生将公文处理、会议管理、日程管理、车辆管理等办公业务等理论知识综合加以应用. 3、办公硬件的使用与维护.办公硬件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和办公专用设备,针对实验室现有的设备状况进行介绍和演示,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并掌握基本维护知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计算机(联网)50 2、Microsoft Office常用软件 1 3、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 1 4、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和办公专用设备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 熟练掌握Microsoft office 的各类常用软件:Word;Exel 编辑一份小报(或公文或简历); 制作一份成绩统计表; 3 设计性 1 必开 2 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 掌握Powerpoint; Adobe Photoshop 制作一份演讲报告; 对自行拍摄的各类图片进行加工处理 3 设计性 1 必开 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操作 了解在自动化平台下的各类办公业务的流程 公文流转; 会议管理; 日程管理; 车辆管理等 3 综合性 1 必开 4 办公硬件的使用和维护 了解常用的自动化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对扫描仪、复印机、传真机的使用和维护 3 基础性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均应编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步骤、实验结果及总结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是20%.课程总成绩的组成: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 (2)实验成绩的确定按考勤、操作、实验报告三项计算,各占比例10%、30%、6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李强华主编.办公自动化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参考书: (1)彭绪山等.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杨循杰编.现代办公自动化使用教程(第二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清学、赵克林主编.高级文秘及办公自动化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莹等主编.管理办公自动化原理与技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5)九州书源编著.文秘办公自动化(第2版)(银领工程——计算机项目案例与技能实训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刘士杰主编.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7)靳广斌主编.现代办公自动化项目教程(Windows XP+Office 2010)(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指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张磊主编.办公自动化高级实例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9)《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丛书编委会编.办公自动化应用案例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10)韩玉芬主编.秘书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GEAD3012 课程名称:电子政务 大纲执笔人:张晨英文名称:Electronic Government 大纲审批人:钮菊生 实验室名称:电子政务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计算机处理电子政务开发与管理中的主要用途 (2)电子政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其操作使用的基本方法 (3)政府门户网站在电子政务活动中的基础性的作用,掌握在因特网上收集与发布政务信息的方法 2、实验方式:软件应用操作;网络信息检索与分析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计算机 标准配置 每人一机 接入互联网 2、软件系统 电子政务套装软件 1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档案管理 初步掌握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点; 了解档案管理系统所涉及的角色,以及各角色所涉及的功能; 了解档案管理的相关流程. 档案馆信息与系统配置项维护; 角色和用户权限维护; 档案日志信息管理; 档案收集和审核;档案编目;档案提交入库、接收入库;档案保管信息维护;档案鉴定信息维护; 档案技术处理;档案编研、发布;主题,专题,事项维护; 档案转出信息维护;档案销毁;档案检索、统计;数字化预警设置 3 综合性 1 选开 2 会议管理 初步掌握会议管理的相关知识点; 了解会议管理所涉及的角色,以及各角色所涉及的功能; 了解会议管理相关流程. 部门信息管理; 用户信息管理 预定会议; 参加会议; 结束会议; 回放会议. 3 综合性 1 选开 3 政府信息门户 初步掌握政府信息门户的相关知识点; 了解完成政府信息门户所涉及的角色,以及各角色所涉及的功能; 了解政府信息门户系统中的流程. 学生以不同的角色身份登录系统; 作为政府办公人员在后台整合政府的各种对外服务功能、发布相关的信息,介绍政府部门的职能,政策法规,办事程序 通过网站接受公众的参与和信息反馈; 作为公众与企业又可以通过门户网站查询相关的政策信息,并进行反馈统计等操作,与政府实现充分交流. 3 综合性 1 必开 4 行政审批系统 了解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行政审批流程 完成某项行政审批事项; 根据案例文档定义行政事项并完成此行政审批事项; 完成某项并联审批事项; 根据案例文档定义简单并联审批事项并完成此项并联审批事项; 根据案例文档定义复杂并联审批事项并完成此项并联审批事项. 3 综合性 1 必开 5 政府办公系统 初步掌握政府办公的相关知识点; 了解政府办公所涉及的角色,以及各角色所涉及的功能; 了解政府办公的相关流程. 系统管理; 工作流管理; 信息中心; 日程管理; 工作计划; 个人管理; 人事管理; 考勤管理; 公文流转; 会议管理; 档案管理; 办公用品; 车辆管理. 3 综合性 1 必开 6 公文传输平台 初步掌握公文传输平台的相关知识点; 了解完成公文传输平台所涉及的角色,以及各角色所涉及的功能; 了解公文传输平台中的流程. 用户管理; 设置电子印章和证书管理; 基础信息添加与发布; 资料的签收与查看; 证书的查看 3 综合性 1 必开 7 招标采购平台 掌握招投标管理机构对供应商、采购商和评标专家的审核、管理,以及对每一个招投标项目的跟踪管理. 了解企业如何制定及提交采购项目. 掌握供应商如何申请投标,如何填写标书及提交,并对招标过程和结果提出合理质疑. 掌握评标专家如何对采购项目进行评标. 注册账号,填写基本信息; 招投标项目的建立; 招投标项目的评审和中标; 招投标项目的后期业务处理. 3 综合性 1 必开 8 国有资产管理 初步掌握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点; 了解完成国有资产管理所涉及的角色,以及各角色所涉及的功能; 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流程 基础信息维护; 资产管理; 资产领用与归还 资产异常处理; 公共信息发布; 资产综合查询. 3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均应编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采用统一封面和报告纸,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和理论基础、实验设备及仪表(软硬件的名称、规格或版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总结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考核.课程成绩100分,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 (2)实验成绩:按预习、操作、课堂纪律、实验报告分别计成绩,各占比例10%、40%、10%、40%,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教学结束后,将实验总分并入课程总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电子政务》,蔡立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参考书: (1)《电子政务基础》,汪玉凯 赵国俊,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2)《中国电子政务领导干部知识读本》,季金奎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汪玉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抓住应用实出效益》,胡小明,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12) (5)《政务流程整合势在必行》,李炎,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19) (6)《电子政务实用技术读本》,胡晓慧等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电子政务基础》,王玉凯 赵国俊主编,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8)《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美]比尔.盖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王众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HURM1009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 大纲执笔人:李善良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大纲审批人:章小波 Managing The Digital Firm 实验室名称: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 课程学时:60 实验学时:3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开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会利用它们从事基本信息处理活动. 3、掌握数据库技术,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查询,会进行数据库设计. 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的基本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硬件:机房(100台机器左右) 2、软件:MS ACCESS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数据库实验 目的: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要求:熟练利用ACCESS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各种操作. 1、 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表、查询等数据库基本操作. 2、 用SQL建立表、修改表、删除表和各种查询. 3、 结合一个实验课题,设计一个数据库.提交实验报告 3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名学生提交实验计划、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电子档. 2、考核方式:根据提交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Kennethe C.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影印版1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参考书:Kennethe C.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影印版1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SPSS》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HURM1024 课程名称:SPSS 大纲执笔人:车莲鸿 英文名称:SPSS 大纲审批人:钮菊生 实验室名称:行政与公共关系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SPSS 解决统计问题的相关技能,重点把握SPSS命令的选择与管理,以及软件执行结果的解释与使用操作. 教学要求: 掌握SPSS软件的安装、运行,了解各项菜单的功能,学会使用帮助系统; 掌握SPSS数据文件建立、数据录入与编辑整理方法,用SPSS管理和规范数据; 掌握基础的SPSS数据描述功能,学会运用SPSS绘制统计图及计算统计量; 掌握两样本均值比较与检验方法的SPSS操作; 掌握计数资料统计描述及卡方检验原理、SPSS操作; 掌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SPSS操作; 能够根据实际统计任务,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运用SPSS独立完成和实现.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投影设备 1台2、计算机 74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SPSS数据编辑及文件管理 掌握SPSS数据编辑及文件管理技巧 窗口介绍; 变量管理; 数据管理; 文件管理. 3 基础性 1 必开 2 SPSS描述性分析 掌握基础的SPSS数据描述功能和频数表. 计算统计指标; 编制频数表; 3 基础性 1 必开 3 SPSS统计制图和均值比较 掌握SPSS统计制图技巧;掌握两样本均值检验的SPSS操作 绘制统计图; 两样本均值假设检验:独立成组、配对样本. 3 基础性 1 必开 4 SPSS分类资料描述和检验 掌握SPSS分类资料表格制作、卡方检验操作 交叉表格制作; 卡方检验; 精确概率计算. 3 基础性 1 必开 5 SPSS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掌握相关分析SPSS操作;掌握回归分析SPSS操作 散点图的绘制; 相关系数计算及假设检验; 回归分析参数求解、方程假设检验、系数假设检验 3 基础性 1 必开 6 考试 检验SPSS综合应用能力 数据处理报告 3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由期末数据处理报告、平时成绩二部分组成,比重为6:4.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参考书: (1)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何丽娟.SPSS 统计应用与解析(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冯国生、吕振通、胡博、 等.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2006 (5)徐秋艳.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实验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6)贾俊平、何晓群、 金勇进.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孙允午.统计学: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HURM3005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实验 大纲执笔人:宋典英文名称: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xperiment 大纲审批人:章小波 实验室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同学在毕业后部分用人单位反映其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偏弱,为了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本课程以夯实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为主线,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内容涵盖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模块.让学生在模拟和实践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核心工具.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主要设备是计算机、网络、SPSS数据分析软件、北森测评软件系统(其中最好包括人格测评、智商测试等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人力资源规划 掌握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方法、程序,能够完成人力资源供求分析与预测工作. 应用SPSS软件进行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预测计算 3 基础性 1 必开 2 O*net应用 掌握O*net的工作分析方法 进入O*net网站,输入某个职位,制订工作说明书 3 设计性 1 必开 3 PAQ应用 学会运用工作分析的核心工具--职位分析问卷法 登录到PAQ网站,输入某个岗位名称,制订工作说明书,并翻译成中文 3 设计性 1 必开 4 招募广告设计 掌握招募广告设计的核心概念和要求 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的相关知识,以某企业招募某职位为例,设计一份标准的招募广告 3 设计性 1 必开 5 结构化面试设计 掌握与应用结构化面试技术 依据岗位能力诉求,以HR专员为例,设计结构化面试的题目 6 设计性 5-7 必开 6 无领导小组讨论 掌握与应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技术 首先进行无领导小组题目的设计,然后再分组进行模拟 6 综合性 5-7 必开 7 16PF人格测试 掌握人员测评工具的应用 应用16PF软件对自己的人格进行测试 3 设计性 1 必开 8 职业锚测试 掌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 应用施恩的职业锚测试问卷对自己的职业倾向进行测试 3 设计性 1 必开 9 培训游戏法 让学生掌握培训游戏法的实施方法 将学生分组,选择相关游戏,并进行比赛 3 设计性 5-7 必开 10 BARS设计 让学生掌握BARS绩效考核方法 以某岗位为例,将学生分组,应用关键事件技术设计考核量表 3 设计性 5-6 必开 11 BOS设计 让学生掌握BOS绩效考核方法 以某岗位为例,将学生分组,应用关键事件技术设计考核量表 3 设计性 5-6 必开 12 海氏工作评价 学会应用海氏工作评价法进行薪酬结构的设计 将学生分组,以某三个岗位为例,进行海氏工作评价 3 设计性 6 必开 13 美世工作评价 学会应用美世工作评价法进行薪酬结构的设计 将学生分组,以某三个岗位为例,进行美世工作评价 3 设计性 6 必开 14 人力资源管理诊断 学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测评问卷,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诊断 由教师提供问卷和数据,让学生对调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诊断,并撰写报告 3 设计性 1 必开 15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学会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并进行报表设计 6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根据实验教材中列出的实验步骤,利用实验室和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软件,认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真实地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问题讨论与实验心得等五部分. 2、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成绩占学期总评成绩的70%.以实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共同评定课程总成绩.实验报告必须书写工整、清楚,包含有明确的实验名称、依据的理论、目的、步骤、任务内容、分析、实验结果、实验人姓名、学号、班级、同组人姓名等,于实验结束时交指导教师批阅.未完成实验者不得参加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编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1)吴国华,崔霞,《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实训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2、参考书: (1)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吴培良,郑明身,王风彬,《组织理论与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饶征、孙波合著,《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邱章乐编著,《心理测量法》,福建科学出版社,2002 (5)姚裕群编著,《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6)张再生编著,《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7)黄宪仁,《目标管理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物流管理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LOGM1004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概论 大纲执笔人:张小洪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Logistics Management 大纲审批人:章小波 实验室名称: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流管理概论》模拟实验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教学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的一般规律,了解第三方物流综合业务及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与功能.主要模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个管理和作业系统,由学生扮演配送中心、运输中心、仓储中心三个部门管理人员角色,在相当于完全竞争的物流市场中,进行竞争角逐.促进学生学习并且实践模拟订单签订、订单分拣、物流配送、路线选择、仓储规则等流程操作,通过车辆参数、仓库参数、路线参数等各种参数的设置,加上虚拟时间的应用计算,以及财务、测评成绩的评比,设立保管风险、运输风险等,构建整个运营环境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包括下面几点:1、加强学生互动性与参与性.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解和引导为辅.系统本身有竞赛性质,学生要自己做出一种决策.学生需要对系统本身设定的规则熟悉才可能掌握使用要领,主动与组员(虚拟公司成员)讨论协商,做出一份高水平的决策.2、活学活用,提高操作能力.该物流管理实验课程,把整个物流业务的各个环节呈现出来,学生需要在每个环节中,以不用的身份(角色)完成相应的职能分工.学生既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到了检验,同时生动的了解了各个环节的功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深刻体会到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和树立责任心.学生在整个模拟仿真过程中,要分工协作,在分析决策中,更需要每个人尽职尽责按时完成各自份内的分析工作.每个人都必须按照总体战略统一制定各自分策略,这样才能促进企业长久的发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北京洛捷斯特软件物流教学模拟平台 2、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 3、计算机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讲授 上机 1 配送管理 1、掌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订单分拣的基本操作流程; 2、掌握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方案选择的基本操作流程; 对订单进行分拣和选择最优配送方案对订单进行配送. 2 4 综合性 4-6 必开 2 运输管理 1、掌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车辆租借、车辆管理、运输业务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 2、了解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管理的人事管理和费用查看等其他业务和流程. 车辆租借、车辆管理系统、运输业务系统、人事管理和费用查看等 2 4 综合性 4-6 必开 3 仓储管理 1、掌握货物的出库、入库的基本操作流程; 2、掌握货物在仓库内的整理、盘点等基本操作过程;3、明晰货物在存储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种类和数目,从资金链方面考虑,为第三方物流公司今后的决策作准备. 仓储操作、仓库租借、仓库整理、库存查询、仓库盘点、基本信息、费用查看等 2 4 综合性 4-6 必开 4 第三方物流模拟 1、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 2、了解第三方物流管理中系统各方的分工与协作方式; 3、理解企业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 4、掌握第三方物流管理中物流系统各方的操作流程与方法; 5、理解如何通过信息系统的运用实现对整个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并能理解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实时决策. 生产企业和商场通过订单交易,并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货物,物流配送中心对车队调度发货仓库、收货仓库,完成物流配送任务 2 4 综合性 4-6 必开 5 啤酒游戏 1、熟悉模拟软件的操作,理解实验中相关数据的含义,能够利用模拟工具完成设定的模拟内容;2、理解模拟中出现的供应链管理手段 模拟供应链上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节点企业的订货需求变化;认识供应链中需求异常放大现象(即"牛鞭效应")的形成过程;分析"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找出减少"牛鞭效应"的方法 2 4 综合性 4-6 必开 6 集中库存与分布库存 熟悉模拟软件的操作,理解实验中相关数据的含义,能利用模拟工具完成设定的模拟内容,理解模拟中出现的供应链管理的两种手段——集中库存管理和分布库存管理;理解集中库存和分布式库存运作的基本原理;通过模拟游戏理解供应链中不同库存方式的优劣. 利用试验软件The risk pool game ,模拟在集中式库存和分布式库存两种不同的库存方式下,对供应链物流费用和分销商订货实现率的影响 2 4 综合性 4-6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根据实验教材中列出的实验步骤,利用实验室和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软件,认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真实地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并绘出整个业务运作的流程图.实验完成后,应根据实验情况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内容;③实验步骤;④实验结果;⑤问题讨论与实验心得. (2)实验课考核成绩如何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实验考核成绩占学期总评成绩的15%.以实验成绩与学期考试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 实验报告必须书写工整、清楚,包含有明确的实验名称、依据的理论、目的、步骤、任务内容、分析、实验结果,实验人姓名、学号、班级、同组人姓名等,于实验结束时交指导教师批阅.未完成实验者不得参加考试. 五、实验教材、主要参考书目 1、实验教材:物流教学模拟平台使用手册 2、参考书:李军, 王巧菊. 物流管理实训[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8. 《供应链管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LOGM3003 课程名称:物流供应链管理 大纲执笔人:李善良 英文名称: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大纲审批人:章小波 实验室名称: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 课程学时:60 实验学时: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是《供应链管理(英语教材)》的配套实验.供应链管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供应链含义及重要性,分析供应链的战略架构,理解供应链战略匹配的重要性.掌握供应链中的建模优化技术,并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供应链的预测、综合规划和网络设计和综合计划.通过本实验的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解、熟悉和掌握供应链战略及规划运作流程关键技术,如建模技术、优化技术等,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包括 1、供应链中的需求和供给,综合性实验.实验原理:掌握供应链中的预测技术以及整体规划的制定.实验方法:熟练运用EXCEL、Stata等相关软件进行预测,利用EXCEL、lingo进行整体计划编制.并考察产品促销时机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 实验学时:3学时 2、供应链库存的规划和管理,综合性实验.实验原理:如何利用周转库存获取规模经济;聚集策略补货策略对安全库存的影响;以及利用仿真实验考查快速响应以及延迟策略对供应链绩效产生的影响.实验方法:熟练利用EXCEL和水晶球进行数值仿真实验.实验学时:3学时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硬件:机房(50台机器左右) 2、软件:EXCEL、lingo、stata 以及水晶球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供应链预测及整体计划 目的:深刻理解预测技术以及整体规划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要求:熟练利用EXCEL以及统计软件(如spss、stata)进行预测,利用lingo以及matlab等进行整体规划. 对教材第七、八、九章的综合案例进行上机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3 综合性 1 必开 2 供应链仿真实验 目的:深刻理解库存管理在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 要求:熟练利用EXCEL求解安全库存、周期库存等;利用水晶球对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库存进行仿真实验. 教材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节的案例进行仿真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3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名学生提交实验计划、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电子档. 2、考核方式:根据提交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Sunil Chopra、Peter Meindl 著,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作(第三版,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参考书: (1)Sunil Chopra、Peter Meindl 著,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作(第三版,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David Simchi-Levi Philip Kaminsky Edith Simchi-Levi,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项目管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ANS3003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 大纲执笔人:李善良 英文名称:Project management 大纲审批人:章小波 实验室名称: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 课程学时:60 实验学时: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是《项目管理》的配套实验.项目管理课程要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紧密结合,通过对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项目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达到在今后的实践中,熟练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WBS结构图与网络图绘制,综合性实验.实验原理:工作结构分解(WBS)的方法以及网络图的绘制.实验方法:掌握MS Visio 软件绘制项目管理中的WBS结构图和网络图.实验学时:3学时 2、关键线路的计算与优化,综合性实验.实验原理:关键路径及PERT网路的计算;资源分配;跟踪甘特图进行项目控制.实验方法:熟练利用MS PROJECT软件.实验学时:3学时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硬件:机房(100台机器左右) 2、软件:MS PROJECT、MS Visio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工作结构分解; 网络图绘制 目的:理解WBS结构分解方法;掌握网络图的绘制技巧. 要求:熟练利用MS Visio进行WBS结构图和网络图绘制. 教材第5章、第9章,综合性案例分析,并提交实验报告. 3 综合性 1 必开 2 关键线路的计算和优化 目的:掌握计算关键线路的方法,并理解进度优化、成本优化的作用. 要求:熟练利用MS Project 完成WBS分解、关键线路计算和优化. 教材 第10章、第12章、第13章,综合案例,并提交实验报告. 3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名学生提交实验计划、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电子档. 2、考核方式:根据提交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Jeffery K.Pinto,项目管理(中译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参考书: (1)Jeffery K.Pinto,项目管理(中译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社会学院《文献保护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RCS1023 课程名称:文献保护技术 大纲执笔人:卢新焰 英文名称:Literature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大纲审批人:张建华 实验室名称:档案管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文献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含盖了传统的文献保护和现代数字文献的保护内容.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文献保护技术的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文献保护技术的应用和深入研究. 本课程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纸质档案的特性;掌握保护纸质档案的方法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方法;掌握档案存储环境的测量与控制方法;掌握纸质档案的修复技术;掌握档案馆、图书馆安全监控手段一些基本操作;掌握操作系统平台安全设置方法,以提高操作系统安全强度;掌握网络安全方面的一些基本操作;掌握防病毒软件配置与使用方法;掌握信息加密、解密技术;掌握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撕裂度仪、厚度仪、拉力仪、温湿度仪、计算机等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档案纸张性能测试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档案纸张的性能 纸张的定量、厚度、撕裂度、抗张强度的测定 2 综合性 4 选开 2 库房温湿度的测试与控制 了解各种温、湿度表和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普通干湿球表的测定、通风干湿球表的测定等 2 基础性 4 选开 3 档案托裱技术 了解档案托裱原理与操作过程 修裱浆糊的配制与单面托裱的操作过程 2 基础性 4 选开 4 操作系统平台安全 了解windows xp系统提供的帐户安全机制,掌握相关的安全配置方法 windows xp操作系统安全一系列安全配置方法 2 综合性 2 必开 5 网络安全 掌握IE浏览器安全配置,掌握个人防火墙的安装和使用 IE浏览器安全配置 天网(瑞星)防火墙的安装和使用 2 综合性 2 必开 6 计算机病毒防治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病毒机制、传播手段和预防措施 防病毒软件配置与使用方法,宏病毒的防范方法 2 综合性 2 必开 7 信息加密、解密 了解信息加密、解密机制,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 PGP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 综合性 2 必开 8 档案馆安全监控 了解视频监控的基本原理及其安装使用 视频监控软件的安装与操作使用 2 综合性 2 必开 9 数据备份与恢复 了解磁盘数据恢复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软件的使用 使用EasyRecovery等软件进行文件恢复 2 综合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主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叙述、总结. 2、考核方式: (1)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本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技术.自编 2、参考书: (1)卢英等.档案保护技术实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魏红芹.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Java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RCS1033 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 大纲执笔人:许兰英文名称:Java Programming 大纲审批人:项文新 实验室名称:档案管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实验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Java程序设计语言,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养成良好编码的习惯.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熟练的、综合应用Java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写程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将所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应用提供了途径.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所需台套数 随班级学生多少而定,1人1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第1章Java概述 熟悉Java 了解java 2 综合性 1 必开 2 第2章Java编程概述 JDK配置 Java入门 JDK配置 2 综合性 1 必开 3 第3章Java基本语法结构 学习Java语言 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 2 综合性 1 必开 4 第3章Java运算与表达式 介绍Java基本运算和表达式 使用java的基本运算和表达式 2 基础性 1 必开 5 第4章 类与面向对象编程 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思想 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进行程序设计 2 基础性 1 必开 6 第4章 类与面向对象编程 介绍重载,继承,接口 使用重载,继承,接口来进行编程 2 基础性 1 必开 7 第5章 类间的关系 了解类之间的关系 编写最简单的类 2 基础性 1 必开 8 第5章 类间的关系 掌握抽象类与抽象方法,接口 编写抽象类,抽象方法以及接口 2 基础性 1 必开 9 第6章Java Applet 学习Java Applet 编写简单的java Applet 2 基础性 1 必开 10 第6章Java Applet 掌握Java Applet 应用Applet 2 基础性 1 必开 11 第6章Java Applet 了解Java对多媒体的支持.applet通信awt绘制 利用java编写对多媒体的支持 2 基础性 1 必开 12 第7章图形用户界面编程 了解java.awt 使用java.awt 2 基础性 1 必开 13 第7章图形用户界面编程 了解组件的概念 使用组件 2 基础性 1 必开 14 第7章图形用户界面编程 介绍事件处理模型;awt绘图;菜单和对话框的使用 编写事件处理模型;掌握菜单,对话框的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15 第8章异常处理 学习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在程序中编写异常处理 2 基础性 1 必开 16 第8章异常处理 介绍异常类的划分 使用异常类进行处理 2 基础性 1 必开 17 第8章异常处理 介绍java异常处理机制和异常的处理 编写自定义异常 2 基础性 1 必开 18 第9章流式输入/输出与文件处理 介绍字节流处理 编写字节流 2 基础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2)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以及实验心得三部分.其具体部分根据每个实验具体要求.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通过实验课,完整写出实验过程,并写出实验心得. (2)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潘浩,JAVA程序设计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2、参考书: (1)(美)Cay S.Horstmann,Gary Cornell编.《Java2 核心技术第6版:基础知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2)(美)Bruce Eckel编.《Java编程思想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9月 《网站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RCS1038 课程名称:网站建设与管理 大纲执笔人:卢新焰 英文名称:Websit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大纲审批人:蒋晨曦 实验室名称:档案管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教程以目前最流行的网页设计软件作为技术支持,由浅入深,系统地介绍了网站的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HTML语言;网站的规划与设计、利用Dreamweaver软件进行网站的创建、网页的布局、网页的编辑;利用fireworks或Photoshop软件设计网页界面,利用Flash设计网页动画特效;动态页面的设计开发,数据库与访问技术等.通过对网页制作技术和制作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设计并且实现一个网站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实验时每人一台PC.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网站软件环境实验 掌握IIS的安装;掌握WEB站点的建立与设置 熟悉网站建设的步骤以及所涉及的软件和编程语言集成环境,组建Web服务器. 2 设计性 1 必开 2 Filreworks 8网页制作实验 掌握Fireworks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网页制作中的使用 使用Firework优化图像,创建动态按钮、弹出菜单,完成图形的切割、动画控制等. 2 设计性 1 必开 3 Flash 8网页制作实验 掌握Flash 动画处理软件在网页制作中的使用 掌握Flash的基本操作,使用Flash制作简单的动画,为影片添加音效,导入、导出和发布文件. 2 设计性 1 必开 4 Dreamweaver 8网页制作实验 掌握Dreamweaver软件的初步使用 熟练掌握Dreamweaver操作界面和站点的建立,网页文档及链接、层与表格基本操作、框架页面布局,行为的运用, 2 设计性 1 必开 5 Dreamweaver 8网页制作实验 掌握Dreamweaver 软件的高级使用 时间轴的使用,CSS的应用,插件和网页特效. 2 设计性 1 必开 6 ASP应用程序实验 初步掌握ASP应用服务器技术 了解并掌握 VBScript的基本语法及简单程序设计,熟悉常用函数 2 设计性 1 必开 7 ASP应用程序实验 掌握ASP程序设计方法 熟练使用ASP,几个常用内置对象. 2 设计性 1 必开 8 数据库应用实验 掌握数据库的安装和设置;掌握数据库的连接 认识ADO; 掌握用 ASP 连接数据库的几种方式,掌握用 ASP 从数据库中增加、修改、删除及查询信息 2 设计性 1 必开 9 网页制作综合实验 以小组(4-5个学生)为单位,合作完成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主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叙述、总结. 2、考核方式 (1)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本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赵祖荫《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参考书: (1)赵祖荫《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实验指导》(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耿国华《网页设计与制作》(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杨选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数据库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RM2026 课程名称:数据库程序设计 大纲执笔人:许兰英文名称:Database Programming 大纲审批人:蒋晨曦 实验室名称:档案管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根据要求进行信息的组织和需求分析,以及相关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学习构建和维护一个基于C#.net平台的应用程序和网站,将其与数据库进行无缝链接.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能够有助于快速了解并掌握数据库程序的基本开发流程,使得学生能够对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学生将所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应用提供了途径.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所需台套数 随班级学生多少而定,一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第一章Asp.net开发基础 熟悉asp.net 配置asp.net运行环境;创建asp.net应用程序 2 综合性 1 必开 2 第二章C#程序基础 2.1学习C#语言 编写成绩等级、统计素数、求阶乘程序 2 综合性 1 必开 3 第二章C#程序基础 2.2学习C#语言 编写九九乘法表和打印菱形程序 2 综合性 1 必开 4 第三章C#面向对象设计 3.1掌握面向对程序设计的思想:类和对象、方法、属性 创建类和类成员;利用接口实现多态; 2 基础性 1 必开 5 第三章C#面向对象设计 3.2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重载、继承、接口 使用运算符重载实现复数相乘 2 基础性 1 必开 6 第四章Asp.net基础控件 4.1Html语言基础 使用html标记 2 基础性 1 必开 7 第四章Asp.net基础控件 4.2学习和掌握HTML标记 使用HTML控件实现简单运算器 2 基础性 1 必开 8 第四章Asp.net基础控件 4.3掌握Html Imput、 Html Image控件 使用HtmlInputFile控件实现上传 2 基础性 1 必开 9 第五章Web控件 5.1学习和掌握Web控件 制作图片切换 2 基础性 1 必开 10 第五章Web控件 5.2标准选择性控件和服务器验证控件 动态显示字体效果 2 基础性 1 必开 11 设计课程 掌握网络和前面课程所学知识 借助网络和应用前面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课程设计 2 设计型 1 必开 12 第六章Asp.net内置对象 6.1学习和掌握Response、Request、Server对象的使用 利用Request和Response对象实现调查表 2 基础性 1 必开 13 第六章Asp.net内置对象 6.2学习和掌握Application:Session、Cookie对象的使用 利用session对象实现购物车 2 基础性 1 必开 14 第七章配置Asp.net应用程序 掌握基本的ASP·NET的配置 ASP.NET应用程序的安全配置;访问扩展应用程序配置信息 2 基础性 1 必开 15 第九章数据库编程 9.1学习ADO.NET基础知识 Repeater控件综合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16 第九章数据库编程 9.2掌握Web控件实现数据访问 使用DataList控件 2 基础性 1 必开 17 第九章数据库编程 9.3掌握数据控件的使用 使用GridView控件 2 基础性 1 必开 18 设计课程 借助网络和本课程所学知识 借助网络和本课程所学知识进行课程平台的综合设计 2 设计型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以及实验心得三部分.其具体部分根据每个实验具体要求.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通过实验课,完整写出实验过程,并写出实验心得. (2)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数据库程序设计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邵良杉,刘好增,马海军. 2、参考书: (1)《ASP.NET开发实战1200例》,房大伟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Visual Studio 2005+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赵松涛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3)《SQL Server2005 数据库管理入门经典》,伍德[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4)《中文版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实用教程》,闪四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社会统计软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SOCW2014 课程名称:社会统计软件 大纲执笔人:马德峰 英文名称: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大纲审批人:高峰实验室名称:社会学院(社会工作)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SPSS是世界著名的社会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集数据整理、分析过程、结果输出于一体.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SPSS频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均值比较与检验;回归分析;多响应变量分析的操作与阐释.此外,还应掌握调查数据的录入与修改、数据文件的转换、统计图表的生成与编辑等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项目类型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课程数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基础性实验为10%左右.本课程力图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计算机(装有Windowxs 2000或者xp操作系统;装有SPSS13.0软件版本),现有计算机数量50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数据文件 操作步骤 基本原理 定义变量;录入数据;保存数据 4 基础性 1 必开 2 频数分析 操作步骤 结果解释 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形成频数分布表 4 设计性 1 必开 3 交互分析 操作步骤 结果解释 列联表;分类变量进行检验 4 设计性 1 必开 4 均值分析 基本原理 操作事项 单一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 4 综合性 1 必开 5 方差分析 基本原理 结果阐释 单因素方差分析 4 设计性 1 必开 6 相关分析 操作步骤 适用条件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偏相关 4 设计性 1 必开 7 回归分析 操作过程 意义解释 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 4 综合性 1 必开 8 多响应变量分析 操作步骤 结果阐释 多响应变量集建立,多响应变量频数分析 4 创新性 1 必开 9 统计图表生成 基本原理 操作步骤 条形图,线图,圆图,散点图,箱图,茎叶图 4 创新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是格式规范,基本信息完整;报告内容围绕着问卷调查数据展开,理论结合实际操作,并对统计分析的结果,给出正确的解释,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实验准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结果说明.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上机操作,即在给定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社会统计分析方案,达到所要的结果.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考核成绩的确定,看看学生操作是否正确、熟练程度;得出的结果是否准确;解释是否正确无误,实验课成绩占课时总成绩的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参考书: (1)余建英等.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林杰斌等.SPSS 统计设计分析宝典,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郝黎仁.SPSS实用统计分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4)薛薇.SPSS统计方法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杜强等.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OUM1003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2006) 大纲执笔人:郭巍英文名称:AutoCAD2006 大纲审批人:黄泰实验室名称:档案管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是通过上机操作、演练,学习简单图形绘制、二维平面绘图、三维图形绘制、图形标注、表格制作等,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辅助基本设计技能,增强其利用辅助设计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AutoCAD2006背景,结合设计实例,详细介绍园林设计中平面方案的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CAD设计软件,熟练绘制二维图形、三维图形,并针对本专业旅游与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实际问题,开展独立设计并提交具有原创性的设计报告.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联网高性能台式计算机50台左右(保证CAD及相关基本制图流畅);完整的电化教学设备一套(含教师用电脑、投影仪等);CAD图件输出设备(喷墨打印机、绘图仪各一台);景观实景模拟与设计平台一处,要求有一定的展示空间及景观实景元素、新材料等.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简单图形绘制 了解、熟悉CAD制图的基本特征和过程. 简单图形绘制 4 基础性 1 必开 2 二维平面绘图(一) 训练CAD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4 基础性 1 必开 3 二维平面绘图(二) 全面提高二维图形的综合绘图能力. 绘制挂轮架 4 综合性 1 必开 4 二维图形绘制(三) 训练CAD三维图形的绘制方法. 绘制零件图 4 基础性 1 必开 5 文字与表格的创建与编辑 二维图像中表格文字创建 插入与编辑表格 4 基础性 1 必开 6 标注平面图形 训练CAD二维图形的绘制及标注方法. 绘制标注图形 4 基础性 1 必开 7 绘制轴测图 掌握轴测图的综合绘图及标注能力. 支架轴测图绘制及标注 4 基础性 1 必开 8 三维图形绘制 训练CAD三维图形绘制与编辑 箱体三维图形绘制 4 基础性 1 必开 9 三维图形标注 提高CAD三维图形绘制与编辑及标注与渲染 箱体编辑,标注及渲染 4 综合、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本课程的实验报告包括设计文本、设计图件二个部分,其中设计图件为主要形式,设计文本则是对图件设计的过程步骤、方法技巧、设计创意、心得体会等的辅助性说明文件.设计图件的具体要求以实验所给定的参考图件或设计题旨为标本,力求准确表达每个实验的具体内容;对于自主性规划设计实验,则要求学生结合专业实际,设计出能全面体现本人的设计创意、CAD专业应用及CAD设计技能的设计成果.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以上机操作形式进行,要求按照专业图纸构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二维平面图或三维景观模拟效果图,目的是测试评定学生通过本课程教学后,操作CAD软件的熟练程度和专业应用能力,要求达到Autodesk公司ATC的LevelTwo水平.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以考生上机操作完成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CAD图件为据,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AutoCAD 2006中文版基础教程,郭玲文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参考书: (1)计算机辅助制图与设计,郝玲,张红梅,林建平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2)AutoCAD 2000辅助设计与绘图,曾艺君主编,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年. (3)AutoCAD 2000中文版基础培训教程,罗卓书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 (4)AutoCAD 2000实战技巧?通用篇,孟文,王柏冬等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5)Autodesk官方培训教程系列—ADT33培训教程(中文版),Autodesk公司,清华大学出版社. 《旅游资源与开发》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OUM1014 课程名称:旅游资源与开发 大纲执笔人:黄泰英文名称:Tourism Resource and its Exploitation 大纲审批人:蒋亚奇 实验室名称:档案管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主要赏析技巧和方法,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及不同类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比较,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过程、问卷设计、深度访谈等方法,掌握SPSS统计分析操作技能、AutoCAD等规划制图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完成4个实验,第一是基础性(演示)实验,旅游资源虚拟现实演示与赏析,共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1%,要求掌握旅游资源赏析的主要方法和技巧,第二个是综合性实验,旅游资源分类及开发模式比较,共6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7%,要求掌握不同类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异同,第三个是创新性实验,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定量评价,共2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56%,要求掌握旅游资源调查问卷设计及SPSS统计分析技能,第四个是设计性实验,旅游资源开发制图设计,共6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7%,要求掌握旅游资源图的绘制方法和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硬件设备有20台高性能计算机、1套3D投影环幕,软件方面有旅游景观虚拟演示软件、SPSS统计分析软件,可开展旅游虚拟景观赏析、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实验平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旅游资源虚拟现实演示与赏析 结合虚拟景点实例,熟悉旅游资源,并掌握旅游资源赏析的主要方法. 演示虚拟现实软件中的虎丘、寒山寺、拙政园、北京故宫等20多个景点,并进行赏析评价. 4 基础性 2 必开 2 旅游资源分类及开发模式比较 熟悉旅游资源的主要分类标准,理解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异同. 结合具体实例,开展旅游资源分类统计,并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进行比较. 6 综合性 2 必开 3 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定量评价 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基本过程和方法,熟练运用SPSS开展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旅游资源调查案例地,根据问题确立旅游资源调查主题,设计问卷并开展实地调查,最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20 创新性 2 必开 4 旅游资源开发制图设计 掌握旅游资源分布图的基本要素和编图规范,掌握电脑绘制旅游资源分布图的方法和技艺. 以实验3结论为依据,策划旅游资源开发方案,并制作旅游资源分布图. 6 设计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要求格式准确,内容科学丰富,紧扣实验要求,且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科学态度和进取精神,内容主题特别是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主题力求反映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最新动态. (2)本课程拟订四大实验,即旅游资源虚拟现实演示与赏析、旅游资源分类及开发模式比较、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定量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制图设计.(1)实验报告一,旅游资源虚拟现实演示性实验的实验报告,要全面阐述旅游资源虚拟现实功能,掌握旅游资源赏析的主要方法,结合实例对虚拟的旅游景观资源进行讨论和赏析.(2)实验报告二,旅游资源分类及开发模式比较的实验报告,要求结合具体实例,开展旅游资源分类统计,并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进行比较.(3)实验报告三,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定量评价的实验报告,要求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旅游资源调查案例地,根据案例地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有新意的旅游资源调查主题,设计问卷并开展实地调查,最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评价.(4)实验报告四,旅游资源开发制图设计的实验报告,属于设计性实验,要求以实验3结论为依据,策划旅游资源开发方案,并制作旅游资源分布图. 2、考核方式 (1)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实验报告设计考核. (2)课程实验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实验技能考核占50%,实验报告设计占50%.实验课成绩占《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总成绩的40%.如与学校要求不符,则以学校规定的比例为准.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参考书: (1)苏文才等,旅游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杨桂华,旅游资源学,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3)丁季华,旅游资源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 (4)郭跃等,旅游资源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5)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陆林,旅游规划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8)邓爱民、刘代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旅游文物鉴赏》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OUM1033 课程名称:旅游文物鉴赏 大纲执笔人:杨宗兴 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Tourism Cultural Relics 大纲审批人:蒋亚奇 实验室名称:社会学院(旅游管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旅游文物鉴赏》是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对文物的鉴赏是对文物的学习、认识和体验,发现文物中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从而在将来的专业学习相关工作中,更深刻地理解文物,利用文物资源创造更好的旅游产品.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模拟参观为主,加上适当的课外参观学习,使授课对象掌握主要文物的类型、名称、功能和外部特征,了解该文物的价值所在和历史人文背景,为旅游产品利用的特点和内涵.在系列实验中,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陶瓷器和书画是通过课堂观摩与讲解来掌握该类器型的特点、内涵和价值,占实验课程的75%,苏州博物馆系列主要为参观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大学博物馆,通过现场观看实物并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掌握该博物馆代表性文物和代表性类型文物的特点、内涵和价值,占实验课程的25%.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台,20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 掌握和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价值 观摩和听讲青铜器教学资料及相关多媒体资料 8 综合性 2 必开 2 中国古代玉器鉴赏 掌握玉器的特点和价值 观摩和听讲玉器教学资料、多媒体资料 4 综合性 2 必开 3 中国古代陶瓷器鉴赏 掌握陶瓷器特点与价值 观摩和听讲陶瓷器多媒体资料等 6 综合性 2 必开 4 苏州博物馆系列文物鉴赏 掌握苏州博物馆的文物概况 参观和欣赏相关文物实物 8 综合性 2 选开 5 中国古代书画鉴赏 掌握书画的特点和价值 观摩和欣赏教学资料片、书画实物 6 综合性 2 选开 6 中国古代其它珍贵文物鉴赏 掌握金银等文物价值和内涵 观摩和欣赏金银器教学资料片等 4 综合性 2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真实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反映同学通过实验得到提升的过程及本课程实验部分对专业学习的贡献.具体各实验如下:A、中国古代青铜器欣赏实验要求掌握青铜器的起源、分类、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B、中国古代玉器实验要求掌握中国玉器的种类、运用范围、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C、中国古代陶瓷器要求掌握陶瓷器的现实意义、种类、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D、苏州博物馆系列要求掌握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大学博物馆主要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理解它们在博物馆中的地位;E、中国古代书画主要了解中国书画的历史沿革、种类、艺术特点历史文化价值和对当代艺术的影响;F、中国古代其它珍贵文物包括金银器、漆器、织绣和砖石雕刻,要求掌握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考核方式 (1)以书面实验报告为主要考核对象,兼顾学生实验过程的表现,核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2)课程实验考核成绩分90分以上、90—75分、75—60分和60以下4 个等级,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安丛工、安旭《旅游文物艺术》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参考书: (1)梁白泉《国宝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2)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杜乃松《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说》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4 (4)张广文《玉器史话》紫禁出版社 1994 (5)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6)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181005 大纲执笔人:付亦宁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大纲审批人:李利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实验室名称:计算中心公共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教学素材包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等的采集与处理技术;能够进行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能够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进行教学动画的编制.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能够选择一种软件工具独立编制符合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原理的多媒体课件.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多媒体计算机.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编制 熟悉PowerPoint的工作环境.熟练掌握利用PPT制作演示型课件的方法.能够编制出一套形式多样的幻灯片式演示文稿. 1、文本类整套幻灯片的编制. 2、各类教学图形、图表的设计和编制. 3、声像类教学内容的编制. 4、幻灯片的动画设置. 5、演示文稿的结构设计和放映技术. 4 综合性 1 必开 2 音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掌握不同格式声音文件的转换方法及基本的声音处理技术和混音技术. 1、音频格式转换. 2、内录、外录声音. 3、利用软件进行剪辑音乐、拼接音乐. 4、添加音效,混音技术. 2 综合性 1 必开 3 图像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掌握采集图像的方法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图像的采集技术. 图像形状修改技术. 图像色彩色调修改技术. 图像润饰技术. 3 综合性 1 4 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掌握不同格式视频文件的转换方法.能够利用视频软件进行视频的 编辑,制作动态视频作品. 视频格式转换. 动态电子相册的制作. 视频拼接、编辑技术. 3 综合性 1 必开 5 Flash动画制作 熟悉Flash的工作界面.掌握创建动画的基本方法. 1、矢量图形绘制和基本动画制作. 2、引导层、遮罩动画及元件应用. 3、动画的交互控制. 4、Flash影片的测试和发布. 3 综合性 1 必开 6 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够使用Internet Explorer查询、保存和整理教学资料.掌握制作一个完整教学网站的流程.能够用所学知识设计、开发相应专业的CAI网络课件. 1、IE浏览器的使用和信息检索. 2、简单教学网站的制作. 3、CAI课件综合创作. 3 设计性 4-5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相结合,以操作为主.要求在实验六结束后能够将以小组为单位开发的CAI课件的教学设计思想、创新之处、制作过程形成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递交的个人制作的课件和以小组为单位开发的课件作品结合进行实验成绩评分. (2)实验课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参考书: (1)和汇.信息化教育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 (2)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 --- 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PSY3018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大纲执笔人:李莹丽 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大纲审批人:吴继霞 实验室名称:心理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和运用心理学常用实验方法.其中心理学经典实验实验占22%,学生需要了解经典的研究和测试感觉、知觉和反应时等心理内容的范式;当前主流实验方法占33%,学生必须掌握E-prime软件,可以独立设计和操作实验,并且懂得E-prime数据(包括行为反应正确率和反应时)的分析.脑功能技术占11%,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脑功能研究方法和技术,着重掌握脑电技术流程的原理.科研实践33%,学生需要运用本课程学习获得的知识完成实际科研课题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报告.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心理学实验室测试感觉、知觉、记忆等方面心理特征的仪器共12套2、心理系电脑实验室配E-prime软件电脑 50台3、心理系脑电实验室3套脑电设备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经典心理实验 熟悉经典心理实验测试仪器,要求可以对这些仪器进行独立操作,获得数据结果 演示和练习与感知注意相关的测试(长度和面积估计器、声光反应时测定仪、双手调节器) 演示和练习操作动作相关的测试(反应时运动时测定仪、动作稳定测试仪、敲击速度测试仪、镜画仪) 演示和练习知觉相关的测试(时间知觉测试仪、似动现象研究装置、棒框仪) 演示和练习短时记忆相关的测试(记忆广度测试仪) 8 基础性 40 必开 2 E-prime实验 掌握E-prime编程,要求可以独立使用E-prime对实验材料进行编程和数据收集 演示E-prime软件的编程、测试及数据收集过程 独立应用E-prime软件练习其编程、测试和数据收集过程 12 综合性 40 必开 3 脑电原理 了解脑电实验原理,要求掌握脑电数据的收集原理,可以理解和评估脑电研究报告 演示脑电操作(使用NeuroScan脑电仪) 演示脑电数据分析过程 4 基础性 20 必开 4 实验研究 进行具体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自选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和结果分析 12 创新性 40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1)基础及综合类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主题、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和结果三个部分.要求对实验内容和过程有详细明确的介绍. (2)创新类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课题名称、简介、前言、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报告、讨论、参考文献等方面.报告写作方式应符合APA格式.前言部分要求对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和实验假设有明确介绍;实验设计能够有效控制自变量和无关变量,有效测量因变量;数据分析合理;讨论有理有据. 2、考核方式 (1)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 (2)课程实验考核成绩的确定,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3)课程实验考核方式按照完成质量用百分制(0-100)进行考核.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其中基础及综合类实验成绩占20%,创新类实验成绩占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郭秀艳等译 杨治良审校 《实验心理学》第9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2、参考书:曾详炎 《E-prime实验设计技术》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年;刘晓燕等 《临床脑电图培训教程》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 《数字图形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DMTE1038 课程名称:数字图形设计 大纲执笔人:孙冀宁 英文名称:Plane graphic design and production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图形类专业软件如CorelDraw、Illustrator的操作和应用,从而完成从色彩、文字、图形、图像、布局以及编排的全方位设计以及制作工作,为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网页版面设计师,平面广告设计师,创意海报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计算机服务器及其客户终端,共52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1 CorelDraw初体验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熟悉CDR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两颗红心、奥运五环、情人节卡片 2 综合性 1 必开 2 CDR基本图形的绘制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掌握矩形、椭圆、对象以及形状编辑工具组 礼盒、QQ头像、人物面纹、LOVEBAND标识 2 综合性 1 必开 3 CDR直线与曲线的绘制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具备CDR基本对象造型的能力 卡通树、LOGO标识、叶子、郁金香、卡通人物 2 综合性 1 必开 4 CDR对象部分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掌握对象的基本操作和组织管理 向日葵、雪花、仿古折扇、年年有鱼、银质挂钟、透明花形 2 综合性 1 必开 5 CDR对象的填充与轮廓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掌握滴管和填充工具的使用 椰岛夜色、儿童卡通、牛肉面宣传单 2 综合性 1 必开 6 CDR效果处理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掌握调和、变形、阴影、透明、立体化效果 线条拟合、卡通孔雀、透明按钮、鲜奶蛋糕、写意荷塘、标签的绘制 2 综合性 1 必开 7 CDR位图与文字部分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掌握图框精确裁剪和文字处理的技巧 12个对页设计、菜谱的设计 2 综合性 1 必开 8 版面设计原理 页面构成理论 通过案例学习和评价,使学生掌握页面构成理论的基本原理 寻找、模仿、评价符合页面构成理论的理想案例,以及突破案例 2 综合性 1 必开 9 版面设计原理 图片的理论 通过案例学习和评价,使学生掌握图片的排版与处理 寻找、模仿、评价页面构成中图片的排版与处理 2 综合性 1 必开 10 AI基本图形的绘制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掌握AI基本图形的绘制 蛛网的绘制、色彩丰富的节日插图 2 综合性 1 必开 11 AI对象的基本操作、上色处理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掌握AI对象的基本操作 风景画的绘制 2 综合性 1 必开 12 AI高级绘图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掌握AI高级绘提的基本技巧 红梅赞-中国墨笔写意 2 综合性 1 必开 13 AI图层与蒙版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掌握AI图层与蒙版的操作技巧 荷塘月色 2 综合性 1 必开 14 AI画笔部分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掌握AI画笔的使用方法 蛋糕精美装帧一例 2 综合性 1 必开 15 AI符号部分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掌握AI符号的使用方法 名企VI设计一例 2 综合性 1 必开 16 AI网页版面设计部分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掌握AI制作网页版面的基本技法 国外media studio精美网页模拟秀一例 2 综合性 1 必开 17 网页版面设计原理的学习 通过案例的寻找、练习使学生掌握网页版面设计中的美学规律 自选案例进行模拟,要求三个主页效果,切片,Dreamweaver处理输出成HTML 2 综合性 1 必开 18 网页版面设计原理的评价 通过案例的点评,使学生掌握网页版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初级网页设计师的相关能力 集中点评上一次课的内容,要求对手网页版面设计的相关原理进行归纳和总结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没有实验报告 考核方式 (1)实验课将以作业的形式进行考察 (2)实验课考核成绩根据每次实验的作品,以及技术作业(1-3次)成绩共同决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约为10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参考书: (1)神龙工作室 CorelDRAW 12中文版-入门与提高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Steve Mack著. 刑栩嘉、王佟等译. 流媒体宝典.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盛享王景文化黄莉、周婷婷编著. IlustratorCSS-平面设计技能进化手册.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制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DMTE2002 课程名称: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制作 大纲执笔人:张润来 英文名称:Computer Based Education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多媒体资源的集成开发流程与技术,能根据特定的开发需求,进行多媒体项目的需求分析、模块设计,资源集成以及项目测试.通过课程实验,掌握应用常见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工具,集成并发布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多媒体应用软件的技能.本课程的实验包含了8个基础性和1个设计性类型的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常见多媒体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技能,设计性实验则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根据特定的开发要求,独立设计,并独立选择开发工具,进行相关多媒体软件的开发.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5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Authorware 7.0的基本操作 掌握运用Authorware 7.0的基本操作 Authorware 7.0的基本操作(工作环境,图标,动画,语法) 4 基础性 1 必开 2 Authorware 7.0人机交互的实现 掌握Authorware 7.0人机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术 【交互】图标的作用; 交互响应类型; 交互的使用 4 基础性 1 必开 3 Authorware 7.0对声多媒体信息的控制 掌握Authorware 7.0对声音、视频和动画的控制技术 声音媒体的导入与控制;视频媒体的导入与控制;DirectMedia Xtra插件控制媒体 4 基础性 1 必开 4 Authorware综合应用 掌握综合应用并发布Authorware作品的技术 库和知识对象;模块;知识对象;环境设置;文件打包 4 基础性 1 必开 5 Director MX 2004基本操作 掌握运用Director MX 2004基本操作法 Director MX 2004的工作环境;电影的发布 4 基础性 1 必开 6 Lingo与多媒体信息控制 掌握Lingo语言的基本特性以及交互设计 Lingo脚本的类型; Lingo脚本的分类; Lingo语法特点; 事件; Lingo中的变量、列表和数组; 导航脚本;条件语句 4 基础性 1 必开 7 VB多媒体应用程序界面设计 掌握VB多媒体应用程序界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窗体与常用控件;制作菜单 4 基础性 1 必开 8 VB多媒体程序设计 掌握VB多媒体程序设计语法与代码编写方法,掌握VB多媒体信息控制技术 Visual Basic多媒体程序代码的组织,坐标系统; 使用绘图控件;使用绘图方法;图片框控件;鼠标事件;多媒体播放控件;Microsoft Agent控件 4 基础性 1 必开 9 多媒体项目开发 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多媒体软件 掌握综合运用需求分析、模块设计、媒体集成和软件测试的能力 4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每次上机实验的作品形式递交.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每次上机实验的作品进行评分.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累计实验1-8考核分数,占课程总成绩30%.,实验9考核分数占课程总成绩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耿强.《多媒体软件应用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参考书: (1)牟奇春.《多媒体软件开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潘中淑.张润来.《多媒体课件编制技术》.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DMTE2030 课程名称:网页设计与制作 大纲执笔人:徐红彩 英文名称:Web Page Design and Making 大纲审批人:李利 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实验,教会学生使用DW和FW制作网站.其中,学生要能使用FW设计网站logo与banner;要能使用DW制作网站,包括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实验课程结束,学生应能独立制作门户网站.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60台台式PC.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网站logo设计 要求使用fw设计制作logo 制作动画logo 6 设计性 3 必开 2 网站banner 要求使用fw设计制作banner 制作动态banner 6 设计性 3 必开 3 网站布局 使用DW布局 Dw布局模式的应用 6 设计性 3 必开 4 门户网站设计1 设计一个教育门户网站 FW,dw综合应用 9 设计性 5 必开 5 门户网站设计2 设计一个企业网站 Dw,asp综合应用 9 设计性 5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学生将本次实验电子作品上交.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电子作品评价法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考社成绩由作品质量而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成绩的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牛红慧,DreamweaverCS5中文标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2、参考书:无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与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2039 课程名称: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与方法 大纲执笔人:徐红彩 英文名称: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实验,教会学生能使用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进行知识管理.此外,课程实验中还包括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60台台式PC.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知识地图工具 学会使用知识地图绘制自己的知识缺口 知识地图工具的使用 6 综合性 5 必开 2 网博士软件 学会使用王博士管理自己网络资源 网博士软件的使用 3 综合性 3 必开 3 知识交流 学会在项目中与人交流 世界咖啡屋讨论开题 3 综合性 3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学生将本次实验电子作品上交.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电子作品评价法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考社成绩由作品质量而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成绩的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查尔斯,知识管理的现在与未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2、参考书:无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1001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导论 大纲执笔人:李利英文名称:Induction to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大纲审批人:和汇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应用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信息检索、信息查找、信息管理和信息表达、应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技术学支持有效学习的内涵.从技术角度,重点学习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教师示范用投影仪一台,连通校园网网络教室,现有60台计算机.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POWERPOINT基本操作 学会利用设计模版和内容提示向导制作一套幻灯片,熟练文字和图片的整理、布局,会使用动画效果. 1、文本类整套幻灯片的编制. 2、各类教学图形、图表的设计和编制. 3、幻灯片动画设置 2 基础性 1 必开 2 POWERPOINT高级制作 学会插入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多媒体元素. 1、多媒体元素设置 2、幻灯片放映技术 2 基础性 1 必开 3 POWERPOINT综合实验 综合运用各种powerpoint制作技巧,制作完整的演示文稿 以自我介绍为专题,制作完整幻灯片 2 综合性 1 必开 4 概念图inspiration的初步使用 学会使用概念图工具,培养可视化的思维能力. 制作关于"教育技术概念"思维导图 2 综合性 1 必开 5 二维动画制作体验 熟悉flash二维动画制作软件的动画制作原理 1、矢量图形绘制和基本动画制作. 2、引导层、遮罩动画及元件应用. 3、动画的交互控制. 4、Flash影片的测试和发布. 2 综合性 1 必开 6 视频、音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掌握不同格式视、音频频文件的转换方法.能够利用视、音频软件进行视、音频的简单编辑. 视、音频格式转换. Cooledit制作配乐诗朗诵. Movie Maker(或者Windows Live)视频制作. 3 综合性 1 必开 7 Web2.0工具体验 熟悉rss、blog、wiki、等web2.0学习工具 使用google reader等工具. 2 设计性 1 必开 8 专业文献检索 熟悉主要的专业网站,学会使用中国期刊网的数据库资源检索专业文献 使用中国期刊网搜索专业文献. 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完毕,提交相应的实验作业.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作业评价 (2)实验课考核成绩由各次实验作业按比例加权构成,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教育技术技能训练与评价》主编 冯奕竞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各类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相关书籍 《摄影》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1018 课程名称:摄影 大纲执笔人:刘江岳 英文名称:Photography 大纲审批人:和汇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反应能力就鉴别、分析、比较等能力; 2、使学生掌握从拍摄到制作全过程的基本技术技巧,了解和专业相关的各类专题摄影的特殊技术技巧; 3、通过实验,加深对摄影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4、依靠本课程的网络平台,实现整个摄影实验的管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现有Sony A230单反相机30台.本三脚架29只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了解相机,练习基础拍摄 了解相机,练习基础拍摄 提交优秀作品: 光圈优先一张、快门优先一张、程序模式一张、自动模式一张、手动曝光正常一张、手动曝光过量一张、手动曝光不足一张、手动曝光闪光一张、长焦人像一张、广角变形一张 2 基础性 2 必开 2 练习基础摄影技巧 练习基础摄影技巧 提交优秀作品: 前景清楚背景模糊一张、背景清楚前景模糊一张、运动中的背景清楚,运动者模糊一张、运动中的运动者清楚,运动者背景模糊一张、自拍一张、微距一张,可以有闪光 2 基础性 1 必开 3 人像的摄影 掌握基础的人像摄影 提交优秀作品: 人像三张、白底证件照、旅游生活照、团体照 2 基础性 1 必开 4 夜景 夜景 夜景一(无闪光灯)、 夜景二(加闪光灯,清楚的前景人像背景为夜景) 2 基础性 1 必开 5 风景 风景 春天的气息3张、 夕照芦苇、晨光学子 2 基础性 1 必开 6 期中代表作 综合学习的知识,提交期中代表作 个人期中代表作3张2基础性 1 必开 7 逆光拍摄 逆光拍摄与全景接片 全景(接片)、雨天即景、逆光花草、剪影 2 基础性 1 必开 8 闪光摄影 掌握闪光灯的基本用法 滴落的牛奶(闪光摄影) 带状的水(低速/慢速曝光) 2 基础性 1 必开 9 黑白摄影 掌握黑白片与彩色在亮度上的对比 黑白片1(使用相机自带的设置) 人像黑白片2(使用相机自带的设置) 黑白风景片 2 基础性 1 必开 10 动作摄影 掌握拍摄角度、速度、对焦等 多人跳起在空中(超低角度快速连拍 人像(主角满意的照片) 高动态范围照片HDR 2 综合性 2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完成每次实验的照片,在实验室提交摄影作业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总成绩6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教材:大学摄影基础教程 张宗寿 浙江摄影出版社 参考书: (1)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纽约摄影学院 (2)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 (3)数码单反摄影轻松入门 (4)单反数码摄影专家技法 (5)数码摄影必读(第二版) (6)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7)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8)《镜界》《摄影之友》等杂志 以上所有内容在摄影课堂网站均提供电子版 《Flash动画制作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1019 课程名称:Flash动画制作技术 大纲执笔人:和汇英文名称:Flash animation create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Flash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 Web 动画的标准,由Adobe公司收购.网页设计者使用 Flash 创作出既漂亮又可改变尺寸的导航界面以及其他奇特的效果.通过特定的程序可以修改里面的数据.是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二维矢量动画软件,用于设计和编辑Flash文档. Flash是目前制作动画的优秀工具.Flash支持多种格式的图像、视频、声音文件,可以制作出交互性很强的电脑作品.Flash具有强大的多媒体编辑功能,广泛地应用于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功能特点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够熟练制作动画和创意动画,并能利用动画制作技术制作出精美的网页动画以及做出有趣的动画片和游戏等.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50台计算机及FLASH工具软件,做到人手一机.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认识软件和界面布局 熟练掌握软件的启动、新建、保存等 启动、新建、保存等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工具箱的使用 能熟练使用工具箱 使用工具箱 2 综合性 1 必开 3 形状变形动画 形状变形动画的两端是打散的对象 制作形状变形动画 2 综合性 1 必开 4 对象的位置、变换 粗选、细选、微移 对象的使用技术 2 设计性 1 必开 5 运动变形动画 运动变形动画的两端是同一个元件 制作运动变形动画 2 设计性 1 选开 6 引导层及应用 引导层是轨迹被引导的是运动变形动画 使用引导层 2 设计性 1 选开 7 逐帧动画 每秒十二帧 制作逐帧动画 2 设计性 1 选开 8 元件影片剪辑多场景 插入调整场景 使用元件影片剪辑多场景技术 2 设计性 1 必开 9 遮罩效果 遮罩层是一个无限大的面板 使用遮罩技术 2 设计性 1 必开 10 单项选择题框架 会设计选择题框架 制作单项选择题框架 2 设计性 1 必开 11 表单技术 掌握表单的应用技术 使用表单技术 2 设计性 1 必开 12 密码应用框架 会设计密码应用框架 制作密码应用框架 2 设计性 1 必开 13 描点作图、连线作图 会做出各种函数的图像 绘制函数图像 2 设计性 1 必开 14 帧的命令动画、对象的命令动画 熟练掌握帧的Action和对象的action 使用Action技术 2 综合性 1 必开 15 鼠标拖拽事件 掌握鼠标事件的基本应用 使用鼠标拖拽事件 2 综合性 1 必开 16 MTV框架 会制作MTV 制作MTV 2 综合性 1 必开 17 制作钟表、放大镜 会制作钟表、放大镜 制作钟表、放大镜 2 综合性 1 必开 18 程序调试方法 掌握程序调试方法 提交自选作品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并编写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要求 文理通顺,书写简洁;符号标准,图表齐全;讨论深入,结论简明. (2)实验报告内容 列出实验者的姓名及班级、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实验的任务及要求. 实验设备的名称. 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以及改进实验的建议. 2、考核方式 (1)以实验报告为主加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结果; (2)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李如超 袁云华 谭炜.Flash CS5中文版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0. 2、参考书: (1)温谦.边学边用Flash8制作动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 (2)网络中的Flash教程 《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1020 课程名称: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 大纲执笔人:付亦宁 英文名称:3Ds Animation Design 大纲审批人:和汇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及动画制作过程.学会常见的建模方法,能够制作简单的影视动画与教学动画,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今后多媒体制作与影视制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多媒体计算机55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三维物体建模 掌握创建三维物体的方法. 学习利用标准几何体和扩展几何体创建三维物体的方法.制作圆桌和圆椅 2 综合性 1 必开 2 二维物体建模 掌握创建二维物体的方法. 学习创建二维物体的方法.如线、圆、弧、环、文本、多边形等工具的使用. 2 综合性 1 必开 3 基本操作和变换 掌握选择、复制物体的基本操作及坐标轴和坐标系的转换. 学习选择物体、批量复制物体、阵列复制物体、间隔复制物体及变换物体坐标系的各种方法. 2 综合性 1 必开 4 利用布尔运算创建物体 掌握布尔运算的规则及方法. 学习布尔运算的法则及创建布尔运算物体的方法. 2 综合性 1 必开 5 放样技术 掌握放样工具的使用.学会对放样物体的修改. 学习放样物体创建及修改的方法.制作牙膏、鼠标模型. 2 综合性 1 必开 6 修改器的使用 掌握二维及三维物体的修改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不同的修改器创作物体. 学习二维物体修改器挤出、车削、倒角等的使用方法.掌握三维物体修改器弯曲、锥化、扭曲、噪波、编辑网络、编辑多边形的使用方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7 材质与贴图 掌握建立、修改材质和贴图的方法. 学习材质和贴图的设置与修改的方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8 灯光和摄像机 掌握建立、修改灯光和摄像机的方法. 学习如何建立、修改灯光和摄像机的方法. 2 综合性 1 必开 9 环境特效 掌握创建环境特效的方法. 学习创建四种不同环境特效的方法.火焰、雾、质量雾和质量光. 2 综合性 1 必开 10 动画创建技术 掌握常用的创建动画的方法.能够独立创作动画. 学习常用的创建动画的方法.包括关键帧动画、Morphy动画、利用轨迹视图和功能曲线创建动画、为动画添加声音效果、正反向运动、利用运动面板创建路径动画. 8 综合性 1 必开 11 空间扭曲与粒子系统 掌握空间扭曲与粒子系统的创建方法. 学习空间扭曲与各粒子系统的创建及修改方法.学习视频合成器的使用. 2 综合性 1 必开 12 综合创作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创作三维作品. 设计、创建三维立体空间效果图或三维动画效果. 4 设计性 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属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操作性为主.要求在实验12结束后将自己设计的三维作品的设计思想、创新之处、制作过程形成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根据一学期所学内容独立、创意地完成一个三维效果图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动画短片的创作.根据两个作品进行实验成绩评分. (2)实验课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谭浩强,邵丽萍,柯新生.3ds max动画制作技术(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参考书: (1)刘军.动画场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赖义德.三维角色动画的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吴瑞燕. 3ds max6应用培训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宫鸣宇.3ds max6实用培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数码编辑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1021 课程名称:数码编辑技术 大纲执笔人:吴洪兴 英文名称:Digital Post-editing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非线性编辑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非线性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采集电视和多媒体素材的方法、掌握利用各种数字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时间线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和创作特效、字幕的方法;掌握编辑制作电视节目或多媒体视频素材的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非线性编辑计算机 50套2、DV/DVCAM格式数字录象机 3台3、松下HVX200MC数字高清摄像机 8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素材的管理、导入与采集 软件的启动与基本设置,基本窗口的功能和作用,环境参数设置,掌握素材采集、导入方法 软件的启动与基本设置,基本窗口的功能和作用,环境参数设置;掌握数字化影像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不同管理方式,数字影像采集的方法 4 基础性 1 必开 2 时间线编辑剪辑技术的应用 掌握利用时间线对数字化影像进行分离、剪切的方法 掌握利用时间线对数字化影像进行分离、剪切的方法 6 综合性 1 必开 3 音效处理 掌握声音的录制、采集、编辑的基本方法 声音的录制、采集、编辑的基本方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4 字幕的设计 掌握静态字幕、滚屏字幕的设计 静态字幕、滚屏字幕与图形的设计 4 设计性 1 必开 5 过渡(转场)效果的运用与设置 过渡(转场)的概念和特点过渡的设置 视频滤镜的应用和处理 4 设计性 必开 6 视频特技的应用 视频特技的设置,滤镜效果应用和控制 各种视频转场效果的设计 4 设计性 1 必开 7 影片的合成和输出 掌握将节目输出到录像磁带及导出MPG2、MPG4(H.264)、FLV格式设定的方法 将节目输出到录像磁带及导出MPG2、MPG4(H.264)、FLV等文件的方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8 新闻节目片头制作实例 综合课程所学知识制作新闻节目片头 制作新闻节目片头 6 综合性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结果:在教师机工作目录中建立以学号+姓名的个人目录,提交本课程的每一次实验的工程文件、视频文件及相关说明供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上机考试,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学生自拍的素材设计制作一部电视(新闻)短片并输出成flv或mpg4等格式,上传到教师机.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中文Premiere Pro CS4完全学习手册》科学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0月. 2、参考书: (1)刘小伟编著,《Premiere Pro CS4视频编辑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2)程明才编著,《Premiere Pro CS4视频编辑剪辑制作完美风暴》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3)张云等编著,《中文Premiere Pro CS4视频编辑剪辑制作200例,科学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0月(4)赖亚非,李萍 编著 Premiere Pro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5)任玲玲 编著 影视非线性编辑与创意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6)约翰 S.道格拉斯 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1月(7)罗纳德 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9月(8)钱浩编著 Vegas数码影像剪辑大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2007 课程名称: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大纲执笔人:孙冀宁 英文名称:Instructional Media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实验要求学生具备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技能、如多媒体素材文件的相关操作,最好具有入门级别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的处理能力.该实验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根据相关章节的讲解内容,有目的的让学生掌握多媒体基础原理以及多媒体专业软件(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图像)的素材处理与合成方法.拟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教学课堂讲解案例、学生重复案例,教师个性化辅导,小组合作项目、集体点评等.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计算机服务器及其客户终端,共52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1 音频处理 掌握声音效果处理 Audition声音的录制、裁切、效果处理、输出、以及转换 3 综合性 1 必开 2 网页版面设计 能够利用专业级图形图像工具如PS或者CDR制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网页版式 版式素材的制备、切片 、Dreamweaver处理、网页输出与评价 3 综合性 1 必开 3 SVG图形设计 了解基于W3C标准的SVG脚本语言的使用 SVG图形的绘制及其命令参数的详解 3 综合性 1 必开 4 活动图形图像处理 初步了解专业级视频软件的处理 片头的处理(AE)和片子的剪辑(PRE) 3 综合性 1 必开 5 DVDRIP技术 了解多媒体压缩技术,特别是MPEG-4的应用 Gordien Knot专业级剥离、音视频处理、码率设置、Xvid编码技术、AVS脚本设置、及其输出 3 综合性 1 必开 6 流媒体合成 了解流媒体异步点播的创建过程 素材的制备、Smile合成、嵌入HTML、通过RTSP协议的标准流式访问 3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没有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将以作业的形式进行考察 (2)实验课考核成绩根据每次实验中作品完成的情况,以及最后的技术作业(1-3次)成绩共同决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约为30-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参考书: (1)神龙工作室 CorelDRAW 12中文版-入门与提高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Steve Mack著. 刑栩嘉、王佟等译. 流媒体宝典.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2010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大纲执笔人:甘忠伟 英文名称:the Design of C Programming 大纲审批人:许庆豫 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培养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能力和素养,为学习其它计算机语言打下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实验机房现有100余台多媒体计算机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C语言的运行环境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程序的特点 (1)检查所用的计算机系统 (2)进入C的工作环境 (3)熟悉Turbo C的集成环境 (4)输入并运行一个简单的程序 (5)输入并编辑一个C程序 (6)输入并运行一个需要在运行时输入数据的程序 (7)运行一个自己编写的程序 2 基础性 30 必开 2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和实型的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 (2)掌握不同的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3)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4)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1)输入并运行程序 (2)输入并运行教材第3 章习题3.6程序 (3)输入并运行程序 (4)输入教材习题3.10 (5)按习题3.7的要求编程序并上机运行 2 基础性 30 必开 3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 (1)掌握C语言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语句---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化符. (1)掌握各种格式转化符的正确使用方法 (2)按习题4.8要求编写程序 (3)编程序,用getchar函数读入两个字符给c1、c2,然后分别用putchar函数和scanf函数输出这两个字符. 2 基础性、设计性 30 必开 4 逻辑结构程序设计 (1)了解C语言表示逻辑量的方法(以0代表"假",以非0代表"真"). (2)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表达式. (3)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 (4)结合程序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 (5)学习调试程序 (1)习题5.5程序调试 (2)给出一个百分制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等级.习题5.6 (3)习题5.7程序调试 (4)习题5.9程序调试 2 基础性、设计性 30 必开 5 循环控制 (1)掌握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 (2)掌握在程序设计中用循环的方法实现一些常用算法(如穷举、迭代、递推等). (3)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 (1)习题6.1程序调试 (2)习题6.2程序调试 (3)习题6.12程序调试 (4)习题6.10程序调试 5 基础性、设计性 30 必开 6 数组 (1)掌握用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特别是排序算法). (1)习题7.2程序调试 (2)习题7.9程序调试 (3)习题7.13程序调试 (4)习题7.8程序调试 6 基础性、设计性 30 必开 7 函数 (1)掌握定义函数的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的方式. (3)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5)学习对多文件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1)习题8.3程序调试 (2)习题8.10程序调试 (3)习题8.17程序调试 (4)习题8.1程序调试 (5)习题8.16程序调试 5 基础性、设计性 30 必开 8 编译预处理 (1)掌握宏定义的方法. (2)掌握文件包含处理方法. (3)掌握条件编译的方法. (1)习题9.1程序调试 (2)习题9.6程序调试 (3)习题9.10程序调试 2 基础性 30 选开 9 指针 (1)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指针的概念,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 (2)能正确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3)能正确使用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4)能正确使用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 (5)了解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1)习题10.1、10.2程序调试 (2)习题10.9程序调试 (3)习题10.5程序调试 (4)习题10.17程序调试 (5)习题10.13程序调试 (6)习题10.21程序调试 6 综合性、设计性 30 必开 10 结构体和公用体 (1)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2)掌握结构体类型数组的概念和使用. (3)掌握链表的概念,初步学会对链表进行操作. (4)掌握共同体的概念与使用. (1)习题11.5程序调试 (2)习题11.9程序调试 (3)习题11.11程序调试 6 综合性、设计性 30 必开 11 位运算 (1)掌握按位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学会使用位运算. (2)学会通过位运算实现对某些位的操作. 实验内容: (1)习题12.3程序调试 (2)习题12.1程序调试 (3)习题12.5程序调试 2 基础性 30 选开 12 文件 (1)掌握文件以及缓冲文件系统、文件指针的概念. (2)学会使用文件打开、关闭、读、写等文件操作函数. (3)学会用缓冲文件系统对文件进行简单的操作. (1)习题13.6程序调试 (2)习题13.7程序调试 (3)习题13.8程序调试 2 综合性、设计性 30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无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当场上机调式指定程序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以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考核 (3)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2、参考书: (1)谭浩强.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2)李春葆.《C语言习题与解析》(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4)冼镜光.C语言名题精选百则.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5)[美]Bradley L.Jones&Peter Aitke.21天学通C语言(第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2012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大纲执笔人:杜敏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技能,应标明各实验类型和比例,以往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电脑,现有6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顺序表上操作的实现 掌握顺序存储结构及其相应操作的实现,能够写出调试成功的源代码 顺序表的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 2 设计性 1 必开 2 单链表上操作的实现 掌握链式存储结构及其相应操作的实现,能够写出调试成功的源代码 单链表的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 2 设计性 1 必开 3 栈的应用之数制转换 利用栈后进先出的特点,实现十进制数向二、八进制数的转换 顺序(链)栈的初始化、进栈、出栈操作,数制转换操作 2 设计性 1 必开 4 打印杨辉三角 掌握队列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并尝试运用队列来打印杨辉三角 队列上的基本操作,打印杨慧三角 2 设计性 1 选开 5 串的模式匹配 掌握串的模式匹配的BF算法的实现 串的存储,BF算法 2 设计性 1 必开 6 稀疏矩阵转置 掌握三元组表存储稀疏矩阵的算法,并能够在其上实现矩阵的转置 运用三元组表存储稀疏矩阵,并将非零元行列互换,实现三元组表上的矩阵转置,最后,将三元组表转换为矩阵打印输出 2 设计性 1 必开 7 统计二叉树的叶子数目 掌握二叉树的递归存储及遍历算法 二叉树的递归存储,二叉树的遍历 2 设计性 1 必开 8 赫夫曼树的实现 掌握赫夫曼树的创建算法,并将其以合适的方式打印输出 顺序存储赫夫曼树,赫夫曼树的创建算法 2 设计性 1 选开 9 图的遍历 掌握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图的顺序存储,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2 设计性 1 必开 10 查找算法集锦 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将顺序表上的查找、有序表上的查找融会贯通 顺序表上的查找,有序表上的折半查找 2 设计性 1 必开 11 排序算法集锦 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对几种重要的内排序算法(插入、交换、选择、归并)达到融会贯通 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归并排序 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提交调试成功的程序源代码,从程序调试成功与否,算法思路清晰与否,与使用者的交互是否友好等方面来判断. 2、考核方式 (1)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平时提交的实验报告,每次满分计10分(2)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无2、参考书:无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2013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大纲执笔人:和汇英文名称:Digital logistic circuit(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教育技术专业等"电"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数字电路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Multi SIM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可以验证所学的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表的正确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能够设计出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50台计算机及Multi SIM软件,做到人手一机.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Multi SIM软件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学会使用Multi SIM软件 Multi SIM软件 1 基础性 必开 2 验证与非门、或非门、非门及TTL逻辑门 验证门电路,掌握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验证门电路, 2 基础性 1 必开 3 设计全加器 掌握用TTL与非门构成全加器 用TTL与非门构成全加器 2 综合性 1 必开 4 显示译码器 分别使用a、b、c、d、e、f、g驱动显示和8421 BCD码驱动显示 利用7段显示译码器显示0-9十个字符 1 基础性 1 必开 5 应用译码器 掌握用译码器构成全加器或者其它组合逻辑电路 用译码器构成全加器或者其它组合逻辑电路 2 综合性 1 必开 6 应用 数据选择器 掌握用数据选择器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 用数据选择器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 2 设计性 1 必开 7 设计计数器 掌握设计一个十进制计数器 设计一个十进制计数器 2 设计性 1 选开 8 设计移位 寄存器 掌握设计一个环形或者扭环形计数器 设计一个环形或者扭环形计数器 2 设计性 1 选开 9 应用存储器 掌握用存储器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 用存储器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 2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并编写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要求 文理通顺,书写简洁;符号标准,图表齐全;讨论深入,结论简明. (2)实验报告内容 列出实验者的姓名及班级、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实验的任务及要求. 实验设备的名称及编号. 实验线路. 实验数据及图表. 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做出简明扼要的结论.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 记录产生故障情况,说明排除故障的过程和方法. 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以及改进实验的建议. 2、考核方式 (1)以实验报告为主加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结果. (2)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 2、参考书: (1)Victor P.Nelson etc.Digital Logic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 Prentice Hall(清华影印版)1997.12 . (2)Alan B.Marcovitz . Introduction to Logic Design . McGraw_Hill(清华影印版)2002.8. (3)皇甫正贤.数字集成电路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4. (4)鲍家元等.数字逻辑.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 (5)宋樟林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程.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12. (6)白中英.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科学出版社. 2002.4.、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2017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一) 大纲执笔人:秦炜炜 英文名称:Data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 大纲审批人:和汇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 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数据通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通讯技术与组网的有关基本概念与技术.实验课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主要数据通讯网络设备及技术,掌握基本的网络通讯协议,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实验中,基础性实验占33%;综合性实验占44%;设计性实验占17%;创新性实验占22%.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硬件:以太网PC50台,以太网交换机、5类非屏蔽双绞线,RJ-45水晶头、双绞线压线钳,CCNA网络试验模拟环境等. 2、软件:Windows 2000/ Windows 2003,Netmeeting,Boson Netsim等.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认识网络 了解计算机局域网的组建方法及基本工作流程;了解实际网络的硬件设备和所需的软件环境. 了解网络硬件环境:(以组网实验室现硬件设备);了解网络的软件环境;画出组网实验拓扑图,并与实际组网拓扑图进行对比. 2 基础性 2 必开 2 网卡和协议的安装与使用 了解网卡和协议的安装;掌握初级的网络命令. 安装网卡;安装网卡驱动程序;检测网卡工作状态;添加通信协议;IP地址设置;设置域名及网关;设置计算机标识;设置资源共享;测试网络连通情况. 2 综合性 1 必开 3 网络命令 的使用 掌握常用网络命令. 利用ne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利用IPconfig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使用arp察看本地缓存中的内容,添加一条新的静态项目,并用ping进行测试;tracert某个著名域名,并记录分析;使用route察看本地路由表;利用nb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 4 综合性 2 必开 4 网络协议分析 掌握 Wireshark的 安装与使用;能够运用 WirShark捕获数据包. 安装并熟悉WireShark的界面;WireShark的抓取设置;认识WireShark抓取包的基本组成;根据抓取包分析网络协议. 2 创新性 4 必开 5 Null Modem 的制作与使用 掌握Null Modem的制作与应用. Null Modem电缆的制作;运用常用网络命令测试Null Modem电缆的连通性. 2 基础性 2 必开 6 Windows 2000 基本系统安装与配置(一) DNS/WINS 掌握Windows 2000 基本系统安装与配置 DNS/WINS. 选定目标计算机;创建区域;设置DNS属性;设置接口选项卡;设置日志、高级和安全选项卡. 2 基础性 1 必开 7 Windows 2000 基本系统安装与配置(二) DHCP/File Server 掌握Windows 2000 基本系统安装与配置 DHCP/File Server. 安装DHCP服务器;添加DHCP服务器;在DHCP服务器中添加作用域;添加授权服务器;保留特定的IP地址;DHCP选项设置. 2 综合性 2 必开 8 Windows 2000 基本系统安装与配置(三) WEB/FTP 掌握Windows 2000 基本系统安装与配置 WEB/FTP. 设置主目录;创建虚拟目录;创建Web和FTP站点;创建服务器扩展站点. 2 创新性 4 必开 9 局域网组网实践(一)网线和网头制作 掌握局域网组网;实践网线和网头制作. 线序的排列;网线制作步骤(剥线、插线、理线、插线、压线);连接和测试. 2 基础性 2 必开 10 局域网组网实践(一)Modem 掌握局域网 Modem的安装与使用. 认识Modem的功能、类型(设备名称、品牌、性能参数、应用场合、价格和发展趋势);Modem的安装与使 用. 2 基础性 2 必开 11 局域网组网设备(二) 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掌握局域网组网实践中的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应用. 认识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与外观(品牌、型号和接口等);能够运用上述设备组建局域网;学会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方式和方法;熟悉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常用配置命令. 4 设计性 4 必开 12 网络通讯(一) Microsoft Loopback Adapter\NetBEUI 掌握安装与设置Microsoft Loopback Adapter\NetBEUI. 认识虚拟网卡和NetBEUI协议;安装Loopback Adapter,并对其进行配置;NetBEUI的安装和配置;NetBEUI与TCP/IP协议及IPX/SPX之间的关系. 2 综合性 1 必开 13 网络通讯(二) NetMeeting的使用 了解 NetMeeting的原理,并学会使用. NetMeeting的安装;NetMeeting启动;NetMeeting的呼叫;NetMeeting的通信(NetMeeting的会谈、白板、程序共享等). 2 综合性 2 必开 14 局域网探测 掌握基本的局域网探测技术; 编程实现局域网的探测. 认识局域网探测工具LanSee;运用LanSee搜索局域网中计算机(含计算机名、IP地址、MAC地址、所在工作组和用户);运用LanSee实现文件共享、共享资源;LanSee的网络嗅探功能;计算机管理功能和远程控制功能.自编程序实现局域网的探测. 4 创新性 2 必开 15 TFTP服务器的架设与使用 架设TFTP服务器,完成TFTP协议的应用及协议分析. TFTP 服务器安装;配置TFTP;启动TFTP服务器,并进行测试. 2 设计性 2 选开 16 远程控制 了解远程控制,掌握远程桌面的应用. 用远程桌面登录远程系统;用Telnet命令登录远程系统;用超级终端窗口式软件登录远程主机系统;用IE浏览器方式登陆远程主机系统. 2 基础性 4 必开 17 网络安全(一) 病毒与黑客 了解病毒与黑客的常用命令. 常用测试物理网络的命令;查看DNS、IP和Mac的命令;显示当前计算机开放端口的命令;共享安全命令. 2 创新性 2 选开 18 网络安全(二) 防毒与防火墙 了解防毒与防火墙的实现机制. 认识常见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的安装; 防火墙和防毒软件的安装和简单应用;防火墙开放端口的应用;端口的打开;应用自定义规则防止常见病毒;防范木马病毒. 2 设计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课程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各部分: (1)基本信息:完成人姓名、班级、学号、报告日期 (2)实验内容 (3)实验目的 (4)实验过程 (5)实验记录 (6)实验结论 (7)实验体会: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实验的体会及收获、对做好今后实验提出建设性建议等. 实验报告应以书面方式提交,要求做到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2、考核方式 本实验课占课程总成绩的30%,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成果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王洪、贾卓生、唐宏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参考书: (1)《数据通讯与计算机网络》,杨心强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TCP/IP协议族》,Behrouz A.Forouzan & Sophia Chung Fegan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版. 《教师实用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2036 课程名称:教师实用信息技术 大纲执笔人:和汇英文名称:Teaching Technology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师实用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的数字化方法与技术处理.利用常用工具软件对上述多媒体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发布等操作.是将多媒体信息集成到一起形成多类完整作品的工具和方法.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等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功能特点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完成多类计算机作品. 2、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和能力,能够组建HTTP服务器、FTP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等.能够发布网页,在网络中处理各种资源.能够在网络中实现音视频文件的点播和直播等.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50台计算机及相应的工具软件,做到人手一机.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建立站点、建立网页、布局表格、布局单元格 熟练掌握软件的启动、新建、保存等 启动、新建、保存等 1 基础性 1 必开 2 文本、图片,链接声音、电影,嵌入声音、电影 能熟练使用工具箱 使用工具箱 1 基础性 1 必开 3 锚点、框架、层、菜单、表单 形状变形动画的两端是打散的对象 制作形状变形动画 1 综合性 1 必开 4 相册、弹出信息(网页)、转到URL,偷取技术 粗选、细选、微移 对象的使用技术 1 设计性 1 必开 5 舞台的大小设置、图片的放缩 运动变形动画的两端是同一个元件 制作运动变形动画 1 基础性 1 必开 6 GIF制作、导出预览 引导层是轨迹被引导的是运动变形动画 使用引导层 1 综合性 1 必开 7 运动变形动画的制作、形状变形动画的制作 每秒十二帧 制作逐帧动画 1 基础性 1 必开 8 发布设置、从网页中获取FLASH文件 插入调整场景 使用元件影片剪辑多场景技术 1 综合性 1 必开 9 音频的获取与处理 遮罩层是一个无限大的面板 使用遮罩技术 1 基础性 1 必开 10 视频的获取与处理 会设计选择题框架 制作单项选择题框架 1 基础性 1 必开 11 记录屏幕技术、视频编辑 掌握表单的应用技术 使用表单技术 1 设计性 1 必开 12 编码 会设计密码应用框架 制作密码应用框架 1 综合性 1 必开 13 系统工具 会做出各种函数的图像 绘制函数图像 1 综合性 1 必开 14 几何画板 熟练掌握帧的Action和对象的action 使用Action技术 1 设计性 1 必开 15 班主任信息化工作:电子表格、函数 掌握鼠标事件的基本应用 使用鼠标拖拽事件 1 设计性 1 必开 16 班主任信息化工作:通知书、信封 会制作MTV 制作MTV 1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并编写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要求 文理通顺,书写简洁;符号标准,图表齐全;讨论深入,结论简明. (2)实验报告内容 列出实验者的姓名及班级、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实验的任务及要求. 实验设备的名称. 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以及改进实验的建议. 2、考核方式 (1)以实验报告为主加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结果; (2)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和汇.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2. (2)和汇等.信息化教育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1. 2、参考书: (1)陈强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 (2)王辉等.多媒体应用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10. (3)网络中的相应教程 《JAVA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DMTE2037 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 大纲执笔人:张润来 英文名称:JAVA Programming 大纲审批人: 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1、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从计算机语言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语法规则等方面加深理解,打好程序设计、开发软件的良好基础. 2、在上机实验中,提高学生对Java语言各部分内容的综合使用能力,逐步掌握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规律与技巧. 3、在对Java程序的调试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程序中出现的错误和排除这些错误的能力. 4、通过上机实践,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件运行环境,以及对操作系统与计算机语言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了解. 5、本课程实验包含11个基础性实验和1个设计性实验.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5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JDK开发工具 熟悉JDK开发环境、熟悉EditPlus编辑器的使用. 熟悉JDK开发环境、熟悉EditPlus编辑器的使用 2 基础性 必开 2 简单数据类型和流程控制 掌握简单数据类型和流程控制方法 掌握标识符的定义规则、表达式的组成、各种数据类型及使用方法、各种运算符的使用及其优先级控制.掌握分支结构,循环结构,continue,break语句等内容 4 基础性 必开 3 类与对象 掌握类与对象的使用方法 掌握类的声明、对象的创建、方法的定义和调用、构造函数的使用 2 基础性 必开 4 面向对象高级技术 掌握类的继承方法、变量的继承和覆盖、方法的继承、重载和覆盖、接口的实现方法. 类的继承、变量的继承和覆盖、方法的继承、重载和覆盖、接口的实现 4 基础性 必开 5 常用基础类库与工具类库 掌握常用基础类库与工具类库的使用方法 掌握Math类的使用、String类和StringBuffer类的使用、Java Application命令行参数的使用 3 基础性 必开 6 异常处理 掌握异常的概念以及如何定义、抛出和捕捉处理异常. 定义、抛出和捕捉处理异常 2 基础性 必开 7 流式输入输出 了解流式输入输出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类的使用方法. 了解流式输入输出的基本原理;掌握类File、File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RandomAccessFile的使用方法 2 基础性 必开 8 多线程机制 线程的概念、线程的生命周期;多线程的编程 线程的概念、线程的生命周期;多线程的编程;使用多线程机制实现动画 3 基础性 必开 9 GUI标准组件及事件处理 掌握常用GUI控制组件及其事件处理 常用GUI控制组件设计及其事件处理 4 基础性 必开 10 Applet基础 掌握Java Applet程序结构和开发过程 掌握Java Applet程序结构和开发过程、了解Applet运行机制、学会编写Applet对应的HTML文件,掌握从HTML文件向Applet传递参数的方法、掌握在Applet图形界面设计 3 基础性 必开 11 Java网络编程技术 掌握Java基础网络编程技术 掌握URL,Socket,Datagram三个层次网络通讯的运行机制.实验多用户聊天室的功能 3 基础性 必开 12 综合设计实验 综合掌握Java开发技术 Applet多媒体应用设计—"拼图游戏" 4 设计性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每次上机实验的作品形式递交.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每次上机实验的作品进行评分.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累计实验1-11考核分数,占课程总成绩30%.,实验12考核分数占课程总成绩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叶核亚.《Java2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三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参考书: (1)郑莉,刘兆宏 .《JAVA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永常.《JAVA程序设计实用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3)雍俊海.《JAVA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E3004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大纲执笔人:付亦宁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大纲审批人:和汇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教育科研意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特别是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思路等.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实验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包括从研究设计、研究实施到研究数据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整个研究全过程.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计算机55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教育技术文献检索 掌握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能够根据选题选择查找文献资料. 学习检索文献的各种数据库,进行中英文的文献搜索、及文献传递. 2 综合性 1 必开 2 调查研究 掌握问卷编制的流程,能够利用自己编制的问卷开展调查研究 学习问卷编制的方法、抽样的方法、访谈的方法.开展访谈实践.学习预试问卷的分析方法,包括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 4 综合性 1 必开 3 观察研究 能够利用结构式观察开展观察研究 编制结构化观察表,了解结构化观察的流程及开展观察研究. 2 综合性 1 必开 4 数据描述与统计分析 能够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与统计分析 学习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包括描述性统计、频数分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 6 综合性 1 必开 5 内容分析 能够设计内容分析项目,并对课题开展内容分析研究. 学习内容分析的操作流程.编制内容分析类目表. 2 综合性 1 必开 6 行动研究 完成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 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并开展行动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2 创新性 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的实验六是将前面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加以整合,属于创新性实验.要求结合一学期所学的内容,自行设定主题开展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结果的分析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实验阶段学生提交的实验作业或研究报告进行考核. (2)实验课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李克东编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参考书: (1)张一春编著.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许庆豫等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威廉·维尔斯曼(美)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裴娣娜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专题摄影》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T1002 课程名称:《专题摄影》大纲执笔人:马忠虎 英文名称:Advanced Photography 大纲审批人:李利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摄影练习与作业要求学生熟悉灯光摄影、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微距摄影、广告(静物)摄影等各专题适用的摄影器材及使用方法,掌握相应的拍摄技术与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不同专题的拍摄任务.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学生用数码单反相机30套,镜头(配套两支变焦镜头,包括广角端和长焦端)60支;教师用数码单反1套,镜头4支.其他包括闪光灯、三角架、影棚用摄影灯、背景布、静物摄影台等.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灯光摄影 熟悉和掌握电子闪光灯、室内摄影灯的布光、测光、造型及灯光摄影的拍摄技巧 1.使用机顶闪光灯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照片; 2.使用电子闪光灯离机拍摄 3.室内摄影灯的布光,并在不同光线造型下拍摄照片 4 创新性 5 必开 2 人像摄影 熟悉和掌握人像摄影的构图、用光及拍摄技巧 1.室内自然光人像摄影 2.室内灯光人像摄影 3.室外人像摄影 4 创新性 5 必开 3 风光摄影 熟悉和掌握风光摄影的构图、用光和拍摄技术 不同光线条件下进行风光摄影创作 2 创新性 5 必开 4 微距摄影 熟悉微距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微距摄影的构图、用光和拍摄技术 1.使用微距镜头拍摄照片; 2.使用微距转接环拍摄微距照片 2 创新性 5 必开 5 静物摄影 熟悉静物摄影用的器材,掌握静物摄影的构图、用光及拍摄技术 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静物 4 创新性 5 必开 6 新闻摄影 熟悉适用于新闻摄影的器材、掌握新闻摄影的要领及拍摄技术 拍摄新闻照片 2 创新性 5 必开 7 夜景摄影 熟悉和掌握夜景摄影的构图、用光和拍摄技术 拍摄夜景照片 2 创新性 5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每个学生根据指导老师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摄影作品. 2、课程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对摄影器材的使用技能及作品水平高低综合评分作为本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期评成绩的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实验教材:《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下册,中国摄影出版社,孙建秋、刘宝成等译,1986年8月第1版. 2、参考书: (1)《摄影基础》,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试用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005年版 (2)《数码摄影技法大全》,曾立人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3)《大学摄影基础教程》,彭国平等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4)《摄影大师的构图》,林路编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5)《摄影大师教你100招》,[英]米歇尔布谢尔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计算机美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T1008 课程名称:计算机美术基础(一) 大纲执笔人:付亦宁 英文名称:Computer Arts I 大纲审批人:和汇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美术基础课程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基础,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们掌握先进的平面图像处理技术,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并能够利用软件工具独立创作平面作品.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计算机55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认识PS界面 熟悉界面及各种工具面板,能够利用多种形式打开图片. 打开关闭各种面板.新建文件,打开文件操作. 2 综合性 1 必开 2 Photoshop绘图工具的使用 掌握Photoshop绘图工具的使用及其基本操作. 学习画笔工具、橡皮工具、渐变工具等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综合性 1 必开 3 图层和选区 掌握选择工具的使用及图层的编辑操作. 学习选择工具的使用、图层的创建和编辑、图层的变换及图层样式的设置. 4 综合性 1 必开 4 创建与编辑路径 能够创建、编辑、修改路径;利用路径创作平面效果图形. 学习钢笔工具和自定义形状工具创建及编辑路径的方法 2 综合性 1 必开 5 文字的使用 掌握文字的创建形式及格式的变换;学会创建绕排及异形段落文字. 学习文字的创建及文字格式的修改方法.路径文字,异形段落文字的创建方法. 2 综合性 1 必开 6 色彩调整 能够利用相应工具对图像的基本色调、特殊色调及色彩进行调整. 图像基本色调、特殊色调及色彩的调整方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7 数码图像调整与修饰 能够利用工具对图像进行大小、角 度等调整及对图像色彩进行校正. 学习图像大小、角度及内容的调整方法.学习图像颜色校正的基本方法.学习修复画笔、图章、修补工具、局部调整工具的使用. 4 综合性 1 必开 8 数码图像合成 掌握利用图层蒙版及混合模式进行图像合成创作. 学习图层蒙版、矢量蒙版、剪贴蒙版和混合模式的使用. 4 综合性 1 必开 9 通道 掌握通道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版通道进行抠图及对图像进行修饰. 学习ALPHA通道的创建与编辑. 4 综合性 1 必开 10 滤镜与动作 掌握滤镜的使用;能够利用滤镜工具创作图像特效.利用动作面板录制动作,增加图像编辑效率. 学习内置滤镜和外挂滤镜的使用方法.利用动作面板录制动作. 4 综合性 1 必开 11 ImageReady技术 能够创作动画及WEB网页元素. 学习制作图像切片的方法.创作动画及网页元素. 2 综合性 1 必开 12 综合创作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创作.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创作. 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属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操作为主.要求在实验十二结束后将自己设计的平面作品的设计思想、创新之处、制作过程形成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根据一学期所学内容独立创作一幅平面作品,拍摄一幅摄影作品(可以后期处理),根据以上两个作品进行实验成绩评分. (2)实验课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侯莹.二维构成设计.辽宁科技出版社,2010. 2、参考书: (1)雷波编著.Photoshop四库全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2)巧夺天工 Photoshop入门与进阶实例.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2004年. (3)渠继永等编著.PhotoShop7.0精彩设计百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 《交互式多媒体网站开发》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T2002 课程名称:交互式多媒体网站开发 大纲执笔人:刘江岳 英文名称:Interactive Multimedia Web Development 大纲审批人:和汇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交互式多媒体网站开发课程以asp.net为蓝本进行讲解,将基于网络程序设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归纳为若干案例,每个案例解决一个问题.从案例模仿开始,获得直接体验,然后再学习和案例相关的知识.通过一个单元接着一个单元的模仿、学习,逐步地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实验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使用ASP.NET开发基于网络应用程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涉及程序的基本语法规则、ASP.NET常用控件、内置对象、类库、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知识、ASP.NET和数据库的连接方式及安全等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高性能配置的PC机,联网,可访问MSDN.现有50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静态网页HTML--1 掌握基础的HTML代码 基础的HTML代码,页面级 2 基础性 1 必开 2 静态网页HTML--2 掌握高级的HTML代码 框架、表格、嵌套、 2 基础性 1 必开 3 脚本语言基础-1 掌握基础的Javascript /VBScript代码 基础的语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4 脚本语言基础-2 基础的Javascript /VBScript 代码 完成苏杭一日游的代码编写 2 基础性 1 必开 5 VWD基础 掌握VWD的基础操作 利用VWD设计第一个动态的网站,对比脚本产生的"动态网站" 2 基础性 1 必开 6 VWD服务器控件1 掌握服务控件1 Label,Textbox, Button, Dropdownlist, linkbutton 2 基础性 1 必开 7 VWD服务器控件2 掌握服务器控件2 Image,MultiView,Login 2 基础性 1 必开 8 VWD服务器控件1 掌握服务器控件1 验证控件 2 基础性 1 必开 9 ASP.net内置对象1 掌握ASP.net内置对象1 Request Response 2 基础性 1 必开 10 ASP.net内置对象2 掌握ASP.net内置对象2 Session Application Server 以在线人数统计为例 2 基础性 1 必开 11 ASP.net内置对象综合练习 复习并灵活运用ASP.net内置对象 完成BBS论坛的设计 2 综合性 1 必开 12 文件上传 掌握文件上传组件 练习文件上传组件 2 综合性 1 必开 13 文件(夹)操作 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操作 与文件上传组件配置,完成网络硬盘的设计 2 综合性 1 必开 14 SQLServer数据库 掌握SQL的表设计与基础SQL语言 掌握SQL的表设计与基础SQL语言 2 基础性 1 必开 15 数据控件--Gridview 掌握GridView 掌握Gridview基本用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16 数据控件-- DetailsView 掌握--DetailsView 掌握DetailsView基本用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17 数据模板 掌握配置GridView模板 掌握Gridview模板的配置及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18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综合应用 完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 综合性 1 必开 19 Data与SQLClient类 掌握使用Snippet书写的代码 练习使用Reader获取表中的数据 2 设计性 1 选开 20 Data与SQLClient类 掌握使用Snippet书写的代码 练习使用SQLCommand 对象操作表中的数据 2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完成每次实验的代码,实现实验课提出的功能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总成绩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网络程序设计案例教程--ASP.Net + SQLServer(c#实现) (2)孙践知 清华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ASP.NET 3.5 动态网站开发基础教程(C#2008篇)郭兴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ASP.net程序设计教程 金旭亮 高等教育出版社 (3)ASP.NET 程序设计教程(C#版) 常永英 机械工业出版社 (4)ASP.NET程序设计 尚俊杰 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视节目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T2003 课程名称:电视节目设计与制作 大纲执笔人:甘忠伟 英文名称:Design and Producing of Education Film 大纲审批人:许庆豫 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电视节目制作的常规设备和一般制作过程,熟练掌握数字摄像机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电视节目的基本理论用镜头叙事,表达思想.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专业级高清数字摄录一体机10台2、非线性编辑系统10套3、专业演播室一间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熟悉摄像机 初步了解摄像机的结构、功能等 熟悉摄像机的结构、功能等 2 基础性 3 必开 2 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 增强感性认识、宏观上了解 讲解、参观、交流专业电视节目制作部分 2 基础性 3 必开 3 镜头画面的外部设计 掌握镜头大小、运动、长短、角度等 根据镜头设计中的远、全、中、近、特,推、拉、摇、移、跟,长镜头、短镜头等外部设计形式进行拍摄练习. 8 基础性 3 必开 4 镜头画面的内部设计 运用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规则,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艺术性地展示在电视的画框内. 电视画面构图 8 基础性 3 必开 5 声音的录制 4 基础性 3 选开 6 摄像布光 掌握三点式布光. 根据各种照明灯具的特点进行三点式布光的练习 4 基础性 3 必开 7 移动拍摄 掌握摄像机移动拍摄的技术 前移动、后移动、横移动、曲线移动 4 基础性 3 必开 8 夜景拍摄 掌握夜景拍摄的基本技术 黎明、傍晚、夜晚时刻拍摄夜景 4 综合性 3 选开 9 综合实验 综合电视制作的基础知识,自制电视节目 依据自创脚本拍摄短片 8 综合性、设计性 3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不写实验报告,以实验作品进行汇报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通过所有实验项目作品的累计成绩考核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成绩的评定主要考察学生实验作品能否按照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术要求、艺术要求用镜头叙事、表达思想.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无2、参考书: (1)陈思善.电视节目制作基础.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2)黄秋生 肖良生.电视摄像实验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意]乔瑟·克里斯提亚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4)刘永泗.影视摄影.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年 《计算机游戏基础(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DUT2008 课程名称:计算机游戏基础(一) 大纲执笔人:秦炜炜 英文名称:The basis of computer games Ⅰ 大纲审批人:和汇实验室名称: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游戏基础》是面向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实验旨在以具体游戏为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从游戏策划到部署实现的整个流程,从而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游戏的设计开发过程,熟悉游戏设计开发的原理与方法,切身体会从游戏策划阶段到设计制作,将游戏模型导入引擎,在引擎中编写脚本语言,最后制作完成一个完整游戏的全过程.本课程实验涵盖了游戏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数学物理知识、游戏策划的思路和过程、游戏设计的实现元素、游戏实现技术、游戏的商业化等内容,基本反映了计算机游戏的各主要方面.本课程实验中,基础性实验占23%;综合性实验占33%;设计性实验占22%;创新性实验占22%.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硬件设备:连接校园网的高性能计算机50台、耳麦、扫描仪、数字摄像头; 2、软件设备:Windows XP中文版、Office 2003中文版、Flash CS3中文版、3ds Max.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二维游戏 认识二维游戏开发的基本流程及架构. 认识二维游戏程序的交互和输出功能;调度模块的两种执行方式(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游戏的场景与架构. 2 基础性 1 必开2二维游戏环境 熟悉游戏中常见图像操作和精灵动画技术等. GDI图像处理(坐标系统、数据类型、图形绘制、背景模式、绘图模式等);精灵动画技术(镂空图技术和绘制动画序列. 2 综合性 1 必开3地图创建与碰撞检测 掌握二维游戏的地图创建和显示及碰撞检测技术等. 地图的创建、编辑、加载和显示;四种实现地图的方法(固定地图、滚屏地图、多层次地图、菱形地图);常见碰撞检测方法(区域检测、碰撞点检测、颜色检测). 2 设计性 2 必开4三维游 戏制作:3ds Max 环境 运用3 Max创建和编辑简单实体. 运用3ds Max创建和编辑立方体、球体、锥体、圆环和管状体. 2 基础性 1 必开5材质和 渲染 能够创建几何造型,使用材质修饰实体. 材质的类型与参数;不同材质的渲染技术. 2 综合性 1 必开6三维图 像操作 掌握三维图象的平移、缩放和投影变换,掌握三维场景的表达模型、真实感图形生成、游戏画面的刷新与反走样等. 三维图象的平移、缩放和投影变换;三维场景的表达模型;真实感图形生成;游戏画面的刷新与反走样等. 2 设计性 1 必开7灯光和 摄像机 学会用灯光和摄像机,掌握Open GL,认识各种光照模型以及绘制方法和步骤. 灯光和摄像机的使用Open GL的使用;各种光照模型以及绘制方法和步骤. 2 创新性 2 必开8游戏交 互技术 掌握游戏中的常见交互手段、用户界面设计以及GamePlay等. 游戏中的常见交互手段;用户界面设计和GamePlay等. 2 综合性 4 必开9网络 游戏 掌握网络游戏的常见服务器和客户端架构和实现方法. 网络游戏的常见服务器和客户端架构和实现方法;服务器类型(注册服务器、游戏服务器等);虚拟游戏基础空间;游戏场景创设与编辑;虚拟对象系统等. 2 创新性 2 选开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课程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各部分: (1)基本信息: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报告日期 (2)实验内容 (3)实验目的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 (6)实验体会: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实验的体会及收获、对做好今后实验提出建设性建议等. (7)实验报告应以书面方式提交,要求做到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和实验成果及作品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2)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计算机游戏基础教程:策划、设计与开发》,吴清强、刘方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2、参考书: (1)耿卫东,陈为编著,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9年; (2)耿卫东,陈凯,李鑫,徐明亮,三维游戏引擎设计与实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3)陈为,周骥,杨珂,邹林灿等译,面向对象的游戏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东吴商学院 《电子商务(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LBU1001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 大纲执笔人:杨天翔 英文名称:E-Commerce I 大纲审批人:王丹萍 实验室名称:电子商务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对课程所学习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通过实验平台得到操作层面的培训,加深对专业知识及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环境下的流程及关键,培养学生对本专业具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的实验采用根据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编写的知识体系设计的奥派电子商务立体化实训平台,结合本专业教学计划的特色,安排实验课时.通过实验平台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电子商务实践环境搭建、电子支付实践、网络营销环境实践、电子商务安全实践以及电子商务物流实践等基本要领,熟悉其流程,了解各环节的要点,对电子商务基础具有全面的了解.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专用服务器:1台;客户机:63台;局域网络系统:一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电子商务应用模型 熟悉和掌握各类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操作模式及流程 实验一 B2B平台 实验二 B2C平台 实验三 C2C平台 实验四 G2B平台 6 综合性 2 必开 2 电子商务环境实践 熟悉电子商务环境,练习局域网搭建、网站建设的基础原理 实验一 局域网的搭建 实验二 网页设计和制作 实验三 数据库设计 3 综合性 1 必开 3 网络营销实践 熟悉网络营销的基本技巧及技术要点,学习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一 域名服务 实验二 网站优化 实验三 搜索引擎 实验四 网络广告 实验五 邮件推广 实验六 网络调研 3 综合性 1 必开 4 电子支付实践 熟悉网络银行业务原理及电子支付流程 实验一 网上银行 实验二 支付通 2 综合性 2 必开 5 电子商务安全实践 熟悉电子商务安全环节,掌握电子商务认证及数字签名流程 实验一 CA认证 实验二 信用认证 实验三 电子签章 2 综合性 1 必开 6 电子商务物流实践 熟悉电子商务物流环节及相应平台技术 实验一 仓储平台 实验二 运输平台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次实验课后,填写实验报告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以每次实验课后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以及系统平台对学生操作进行评分结果综合后,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2)实验课考核: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50%,系统评分占50%;整个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的10%计入总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杨天翔.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 2、参考书: (1)加里·施奈德 (Schneider.G.P.)(成栋译).电子商务(原书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 (2)唐纳德 J.鲍尔索克斯(Donald J.Bowersox),戴维 J.克劳斯(David J.Closs) ,M.比克斯比·库珀(M.Bixby Cooper) .供应链物流管理(原书第3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3)吴拥政,彭晖.网络金融理论与实践》.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 (4)埃弗雷姆·特班(Efraim Turban),戴维·金(David King)、,朱迪·麦凯(Judy Mckay).电子商务:管理视角(原书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LBU1025 课程名称:计算机程序设计 大纲执笔人:温正其 英文名称:computer programming 大纲审批人:杨天翔 实验室名称:电子商务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VFP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能,掌握数据库、数据表的基本操作,视图、查询的建立,掌握SELECT-SQL语句的组成结构,PRG程序与表单程序的设计与程序调试,掌握菜单程序的设计方法,用户自定义类的建立,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实验室现有微机18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Visual FoxPro集成环境及项目管理 掌握VFP启动与退出的各种方法;掌握与VFP项目管理器有关的操作;熟悉VFP的集成操作环境. VFP的启动与退出;工具栏;"命令"窗口;"选项"对话框;VFP的帮助系统;创建项目文件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常量、变量、函数和表达式的使用 掌握各种常量的表示、变量的赋值、常用函数的功能和使用、各种类型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常量的表示;变量的赋值;常用函数;表达式 2 基础性 1 必开 3 数据库与表的创建 掌握创建和使用数据库的基本方法,掌握使用表设计器和CREATE TABLE-SQL命令创建表的方法,掌握使用表设计器和ALTER TABLE-SQL命令修改表结构的方法. 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的打开与关闭;创建数据库表;修改表结构;表的打开与关闭;数据库与表之间的关系操作;有关数据库和表操作的常用函数 2 基础性 1 必开 4 表数据的处理 掌握表的浏览及定制方法,掌握在浏览窗口中表记录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的操作方法,掌握表记录插入、修改和删除的SQL命令(INSERT、UPDATE和DELETE). 表的浏览、字段筛选和记录筛选;表记录的输入;表记录的修改;表记录的删除;防止表数据被修改;数据的复制 2 基础性 1 必开 5 表记录的定位与表索引的建立和使用 理解记录指针的作用,掌握表记录定位的基本方法,掌握表的结构复合索引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表记录的定位;创建表的结构复合索引;结构复合索引的修改与删除;索引的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6 数据库表的扩展属性与参照完整性规则 掌握数据库表字段的扩展属性的设置方法,掌握创建数据库表永久性关系的基本方法,掌握设置数据库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规则的基本方法. 数据库表的扩展属性的设置方法;创建数据库中两个表之间的永久性关系;设置两个具有永久性关系的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规则;永久性关系的删除;几个常用函数 2 基础性 1 必开 7 查询与视图的创建和使用 掌握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的方法,掌握创建基于单张表和多张相关表的查询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了解创建交叉表的查询的方法,了解视图的创建、使用和视图数据更新的方法. 用"查询设计器"设计查询;本地视图的创建;视图的使用;使用视图更新源表数据 2 基础性 1 必开 8 SELECT-SQL语句 掌握SELECT-SQL语句的基本语法,了解SELECT-SQL语句的各个子句与查询设计器中操作的对应关系. 查看一个查询的SELECT-SQL语句;SELECT-SQL语句的使用;其他SQL语句的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9 结构化程序的创建与设计 掌握各种常量的表示、变量的赋值、常用函数的功能和使用、各种类型表达式的表示,初步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初步掌握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创建程序文件;运行程序;编辑程序文件;使用IF…ENDIF条件语句;使用DO CASE…ENDCASE条件语句;使用FOR…ENDFOR循环语句;使用DO WHILE…ENDDO循环语句;循环语句与条件语句混合使用;在循环语句中使用LOOP语句;在循环语句中使用EXIT语句;自定义函数的创建与使用;程序的调试 2 基础性 1 必开 10 表单程序的创建与运行 掌握使用表单设计器创建表单的方法,会利用表单设计器对由表单向导生成的表单进行修改,掌握为表单设置常用属性的方法,掌握简单事件处理代码设置的方法. 利用表单向导创建基于单个数据表的表单;利用表单向导创建一对多表单;利用表单设计器创建、修改表单;修改表单布局;容器对象的选择与修改;查看和修改表单的数据环境;向表单中添加控件 1 基础性 1 必开 11 标签、文本框、编辑框与微调框控件 掌握向表单中添加控件的方法,掌握为标签、文本框、编辑框与微调框控件设置常用属性的方法,掌握简单事件处理代码设计的方法,了解标签、文本框、编辑框与微调框控件的用途. 标签;文本框;文本框的输入格式与显示格式;文本框的Valid事件;编辑框;利用编辑框处理文本文件;微调框 1 基础性 1 必开 12 命令按钮、命令按钮组、选项按钮组与复选框控件 掌握为命令按钮、命令按钮组、选项按钮组、复选框设置常用属性的方法、掌握简单事件处理代码设计的方法,了解命令按钮、命令按钮控件、选项按钮组、复选框的用途. 命令按钮;命令按钮的访问键;图形的命令按钮;命令按钮组;命令按钮组的布局;选项按钮组;复选框 1 基础性 1 必开 13 列表框与组合框控件 掌握为列表框与组合框(下拉列表框与下拉组合框)设置常用属性的方法,掌握简单事件处理代码设计的方法,了解组合框与列表框控件的用途. 创建列表框;添加与删除列表项;列表项的排序;列表项的多项选择;添加多列列表框;创建组合框 1 基础性 1 必开 14 表格与页框控件 掌握为表格与页框设置常用属性的方法,掌握简单事件处理代码设计方法,了解表格与页框控件的用途. 创建表格;修改表格行与列的大小和布局;修改列控件的动态属性;利用表格追加或删除表记录;修改列控件中的控件;创建利用一对多关系的表格;利用页框控件创建选项卡式页框;创建长标题的选项卡式页框;创建非选项卡式页框 1 基础性 1 必开 15 线条、形状与计时器控件 掌握线条、形状与计时器控件的常用属性、方法及事件的应用. 创建线条与形状控件;创建计时器控件 1 基础性 1 必开 16 用类设计器创建类 掌握类设计器的使用方法和创建新类的操作技术,掌握为类添加新方法和新属性的方法,理解对象的类层次和容器层次的概念,掌握用项目管理器和类浏览器查看和管理类. 在项目中创建类及其类库;基于自定义类创建类;查看和管理类 2 基础性 1 选开 17 类的使用 掌握可视类在表单中的应用,掌握在设计表单时将控件或表单保存为类的方法,掌握字段默认显示类的设置方法及其应用,掌握表单和表单集模板类的设置方法及其应用,理解类和对象属性的默认值以及方法的默认过程. 将自定义类应用到表单中;在设计表单时将选定控件保存为类;指定数据库表字段的默认显示类;设置和应用表单的模板类;理解类和对象属性的默认值以及方法的默认过程 2 基础性 1 选开 18 报表向导与报表设计器 掌握使用报表向导与报表设计器的方法,能利用报表设计器修改或创建报表. 利用"报表向导"创建简单报表;利用"分组/总计报表向导"创建报表;利用"一对多报表向导"创建报表;利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创建基于查询的报表 2 基础性 1 必开 19 菜单与工具栏的设计和使用 掌握用"菜单设计器"设计一般菜单和快捷菜单的方法,掌握菜单程序的生成和运行方法,掌握工具栏类的设计方法,掌握将工具栏类应用到表单集的方法,了解SDI菜单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菜单的创建和使用;工具栏的创建和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20 构造应用程序的一般方法 掌握项目中文件的"包含"与"排除"的设置方法,掌握主程序的创建和设置的方法,掌握连编可执行应用程序的方法. 创建文件夹结构,分类存放不同类型的文件;用项目管理应用程序的所有文件;生成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 2 基础性 1 选开 21 综合练习 熟练掌握各章的实验内容,熟悉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和题量. 项目、数据库和表操作;设计查询;设计菜单;设计表单;程序改错 6 基础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由于本门课程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不能通过纸质书面实验报告充分反映,所以不要求学生提交纸质书面实验报告.学生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将实验结果存放到优盘上.通过实验受到的启发、或有什么感想、对实验思考题的思考结果、对实验的建议或有更好的改进方法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写入实验报告,并将优盘交任课老师.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学生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将实验结果存放到优盘上,按要求写好实验报告,存入优盘,将优盘交任课老师,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依据. (2)本实验为非独立设课,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上机闭卷形式,实验课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平时成绩的比例为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崔建忠 单启成 《Visual FoxPro实验指导书》,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 2、参考书: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 《二级考试试卷汇编(Visual FoxPro 语言分册)》,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8-2011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LBU2006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 大纲执笔人:黄钟颖 英文名称:E-Commerce System Design 大纲审批人:王丹萍 实验室名称:电子商务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与课程相配合的实验课,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有感性认识,通过各类型的验证、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使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B2B或B2C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现.实验设计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和设计的综合掌控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所以,在实验课时安排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课程数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为83%.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每位学生配置1台电脑,可访问Internet.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电子商务系统模拟实习 熟悉电子商务系统框架和B2B,B2C流程(包括前、后台工作),学习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在电 在电子商务模拟软件中体验电子商务系统框架和B2B,B2C流程,包括前、后台工作,系统掌握整个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关系,调查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实例,学习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 基础性 4 必开 2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 掌握电子商务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学会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报告的撰写,并会对系统规划作出一定创新. 计划开发一个假设的B2C 的网络商店,对该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分析对象包括:企业竞争力分析、电子商务开展方式分析、收益—风险评估分析、实施与管理方案确定.并要求按规范正确撰写电子商务系规划报告.在设计B2C商店的时候能在模式流程上有所创新. 3 创新性 必开 3 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 理解电子商务需求分析的基本内容,掌握企业商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分析的目的及方法,掌握系统分析建模工具的运用. UML静态建模,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描述.UML动态建模,来描述系统中各个对象如何操作、各个对象在外界消息的触发后如何发生变化. 对一综合旅游信息网站进行系统分析,并撰写系统分析报告. 5 综合性 必开 4 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 理解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整体性,掌握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开发工具和系统集成方法. 对实验2中规划的B2C电子零售的网络商店进行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给出设计方案.设计内容包括: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基础设施设计、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与设计及系统应用软件设计等. 5 设计性 必开 5 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与运行 了解电子商务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了解电子商务应用的编程模式和主要开发工具及应用集成.了解系统测试的方法及系统运行维护的内容. 针对一电子商务系统的一部分业务为背景,进行系统应用软件的编码调试. 针对一电子商务系统的一部分业务为背景,进行系统测试. 系统投产运行管理. 系统维护管理. 3 综合性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实验1电子商务模拟实习报告 (1)介绍电子商务系统框架 (2)描述B2B、B2C流程 (3)总结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关系 实验2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报告 内容包括: (1)系统开发背景 (2)企业现行状况调查:企业核心业务描述;企业现行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协作伙伴;企业商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企业未来核心业务描述及盈利模式分析 (4)竞争对手分析 (5)目标系统定位与目标客户分析 (6)目标系统体系结构规划:应用表达层、商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7)目标系统的功能构想 (8)目标系统的主要业务模块 实验3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报告 内容包括: (1)分析企业商务运作过程中的基本商务环节 (2)分析电子商务对企业商务活动各个环节的影响 (3)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中本企业应具备的新的商务手段 (4)描述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流程和相关处理过程 (5)提出电子商务系统需求 实验4 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报告 内容包括: (1)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原则 (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系统信息基础设施设计 (4)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与设计 (5)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实验5 电子商务系统实施与运行维护报告 (1)系统开发与集成报告 (2)系统测试结果 (3)系统投产运行管理报告 (4)系统维护管理报告 2、考核方式 (1)正确完成实验内容,报告清晰明确,90-100分(2)部分完成实验内容,成绩评定,70 - 89分(3)完成基本任务,成绩评定,60–69分(4)不能满足基本要求的,0-59分(5)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是20%,并且要通过本课程考核,实验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刘军.《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参考书: (1)辛明军.《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张大斌.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LBU2013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大纲执笔人:尹洪英 英文名称:E-Commerce Logistic Management 大纲审批人:王要玉 实验室名称:东吴商学院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模拟电子商务与物流活动过程和观察实际电子商务与物流活动来重复电子商务与物流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所学习的物流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体会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知识的作用,其目的是将前面所学知识、理论、操作在实践中落实,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电子商务与物流活动的机会,不仅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与物流经营模式,更在于让学生发现电子商务与物流活动规律、系统设计、技术选择、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发现现存模式中的问题,提高操作水平和技能并提出改进意见. 1、了解实物流的基本流程 (1)熟悉原材料采购、运输、入仓、储存、出仓拣货、配送、盘点等基本物流环节和操作; (2)以物流理论科学地指导物流基本环节的运行; (3)了解物流企业和销售门店的不同操作模式; 2、了解物流信息的基本流程 (1)了解物流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2)了解物流各操作环节的单证格式的设计、内容; (3)熟悉物流信息系统中各种单据的生成和流转; (4)掌握物流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模块内部信息的相互关联; (5)熟练操作各模块的基本功能; 3、掌握先进的物流技术的原理与基本操作 (1)电子标签拣货技术; (2)RFID技术; (3)射频技术; (4)条码技术; (5)自动控制技术; (6)GPS/GIS技术; (7)电子商务网上订货; 4、培训学生基本的物流管理与操作能力 (1)熟悉物流各环节的流程,了解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2)通过系统流程分析,提高学生的物流系统分析和设计、优化的能力; (3)了解物流公司各岗位上需要的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服务器一台;wiudaws xp系统计算机60台;及计算机网络.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运输管理 目的:深入了解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正确选择运输路线 要求:掌握最短路线问题的编程求解 确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路线选择问题有很多类,本试验主要是完成最短路线问题的求解 3 设计性 2 必开 2 熟悉物流装备与物流系统 目的:熟悉物流活动中的各种物流装备 要求:熟悉相关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及流通加工物流装备 通过访问物流装备网站,熟悉物流活动中的各种物流装备 3 基础性 2 必开 3 库存控制方式的实现 目的: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库存控制方法及其特点 要求:掌握ABC分类管理法、经济订货批量两种库存控制的方法 1)利用ABC分类管理法对企业库存的ABC分类,并利用EXCEL的图表技术绘制ABC分类库存的图表;2)掌握EOQ的三种计算公式 3 综合性 4 必开 4 第三方物流运作与管理 目的:熟悉第三方物流的运作过程; 要求:利用相关软件模拟第三方物流的运作与管理 利用相关软件模拟第三方物流的运作与管理 3 基础性 2 必开 5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目的:了解物流信息的基本流程,了解物流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了解物流各操作环节的单证格式的设计、内容; 要求:掌握物流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模块内部信息的相互关联,熟练操作各模块的基本功能; 利用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了解物流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模块内部信息的相互关联,熟练操作各模块的基本功能 3 基础性 2 必开 6 电子商务物流网站管理 目的:熟悉电子商务物流各环节的流程,了解电子商务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利用软件模拟电子商务物流网站的管理 3 基础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要求认真完成实验,真实记录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和过程.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5)问题讨论与实验体会.实验报告必须书写工整、清楚,包含明确的试验名称、依据、目的、步骤、内容、分析、结果,试验结束时交指导教师审阅. 2、考核方式:课程实验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道格拉斯 兰伯特著,张文杰等译 . 物流管理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张铎、周建勤主编 .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LBU2016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网站设计 大纲执笔人:洪璧英文名称:Website Design for E-Commerce 大纲审批人:杨天翔 实验室名称:电子商务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要求更高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和方法.要求学生了解企业开发网站的建设方案、规划和实施步骤;掌握利用Fireworks软件和Flash软件制作图像和动画等网页元素;熟悉掌握利用DM创建一个网站和制作网页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过程.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创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所需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与设计、网站软硬件平台的安装与配置、静态和动态页面的设计开发、Web数据库与访问技术等,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提高,通过学习,每个学生能够初步达到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水平.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专用服务器:1台;客户机:63台;局域网络系统:一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网站服务器的搭建与设置 掌握IIS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WEB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的设置 学生利用机房的IIS学习自行搭建WEB、FTP服务器,并维护其正常工作 3 综合性 1 必开 2 电子商务网站框架的创建与设置及网站发布实验 掌握DM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利用DM 创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 通过DM软件,建立网站框架结构,熟悉网站服务、维护、更新的流程 3 综合性 1 必开 3 图像和动画制作 掌握网页元素的组成、Fireworks软件制作图像的基本方法和Flash软件制作动画的基本方法.接的创建和维护方法. 掌握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技能(蒙版、抠图等基本技巧)、动画制作(渐进动画、引导动画、遮罩动画、ActionScript等) 3 综合性 1 必开 4 通用商务网站的布局分析,制作商品浏览网页 掌握网页显示数据库信息的技术 完成商品浏览的查询、分类显示、详细显示页面的设计 3 综合性 1 必开 5 通用商务网站用户购物流程设计 掌握网站购物的一般流程设计 完成用户注册、购物车、支付等页面的设计 3 综合性 1 必开 6 通用商务网站后台管理网站设计 掌握网站后台管理的内容并设计 完成商务平台进行用户管理、商品管理网页的设计 3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次实验课后,学生提交一份实验作业.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以每次实验课后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2)实验课考核:本课程的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评分依据,实验课成绩以平时成绩的形式计入总分,占总分的比例为30%左右.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刘兰娟.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次印刷 2、参考书: (1)王萍萍.ASP+Dreamweaver动态网站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2)张玉孔.ASP动态网页开发案例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年3第1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LBU3005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大纲执笔人:邓洪涛 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大纲审批人:王丹萍 实验室名称:电子商务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因此,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包括了数据库技术基本知识、关系数据库及SQL应用、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Transact-SQL编程和应用、数据库管理及SQL Server的管理机制与实现等内容,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当前数据库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实践的过程. 试验方法:全部是上机操作. 目标:使学生对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能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方法,熟练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操作.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60台计算机.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数据库管理 掌握建立、修改、删除数据库的操作以及相关语法 建立、修改、删除数据库的操作以及相关语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2 表的管理 掌握建立、修改、删除表的操作以及相关语法 建立、修改、删除表的操作以及相关语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3 数据查询 掌握最重要的查询语句 熟练使用SELECT 6 基础性 1 必开 4 索引和视图 掌握索引和视图 掌握相关操作和语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5 参照完整性 掌握参照完整性 相关操作和语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6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掌握相关操作和语法 相关操作和语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7 安全管理与数据备份 掌握相关概念和操作 相关操作 2 基础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无. 2、考核方式: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在期末考试中包含.期末考试有上机题,内容涵盖建表、建索引、视图等方面的操作.占期末考试大概20分左右.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刘卫国,《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 Server》,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2-14367-3,2007年2、参考书: (1)严晖,《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践教程——SQL Server》,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2-14231-7,2007年(2)罗志高,《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6- 02867-9,2007年(3)李春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SQL Server 2000(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2-16335-0,2007年(4)(美)维埃拉,《SQL Server 2005高级程序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ISBN 9-787-115-17079-8,2008年(5)(美)德莱尼,《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技术内幕:查询、调整和优化》,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21-08971-8,2009年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EED2008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大纲执笔人:蔡赓英文名称:Sports Psychology 大纲审批人:朱国生 实验室名称:体育教育中心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动觉感受能力测定和动作记忆能力测定的实验和演示,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2种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提高利用简单的心理仪器进行体育心理学研究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EP207动觉方位辨别仪5台; 2、EP713 迷宫5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动觉感受能力测定 通过对前臂运动觉正确性(精确性)的测定,掌握被试们运动觉的基本情况,探讨无结果反馈和有结果反馈条件下运动觉正确性的变化特点,获得相关的实验研究能力. 独立完成对数据进行以下统计学处理,并写出实验报告. 1、计算出小组2种不同条件下绝对误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2、对本组2种不同条件下的绝对误差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3、制作统计表(三线表). 4、完成对结果的简要分析. 2 综合性 5-6 必开 2 动作记忆能力测定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一种动作记忆能力的实验操作方法,了解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特点,学习运动技能学习曲线的描绘,为以后进一步进行有关研究积累经验. 运动技能的学习中会出现不同的曲线,而一定的曲线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练习者的能力、任务难度、心理特征、身体状况的水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各自的完成时间和错误次数制成学习曲线图并作简单分析. 2 基础性 5-6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理论,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的描述,并根据每个实验的具体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提出自己对实验结果的简单分析. 2、考核方式 (1)以实验成绩的方式对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体育心理学. 祝蓓里、季浏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参考书: (1)运动心理学.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体育运动心理学. 马启伟、张力为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EED2014 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 大纲执笔人:沈勇伟 英文名称:Exercise Biochemistry 大纲审批人:王国祥 实验室名称: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常用生化指标的分析测定方法,为今后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以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任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和求实的科研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掌握生理机能评定的常用生化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721分光光度仪 3台5、试管 20套2、台式离心机 2台6、吸血管 30支3、水浴锅 1台7、采血针 4、移液管 20套8、电泳仪 20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基本技能操作 了解实验室规则和运动生化常用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学习掌握移液管的使用和化学仪器的洗涤及干燥方法 移液管的使用化学仪器的洗涤 化学仪器的干燥 2 基础性 演示 性2必开 2 血糖的测定 了解血糖的Folin-Malmors超微量法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血糖的Folin-Malmors的超微量法测定 2 基础性 演示 性2必开 3 血乳酸的测定 掌握血乳酸的测定方法,熟练微量血的采集技术 血的采集技术 血乳酸的测定 2 基础性 演示性 2 必开 4 尿肌酐的测定 掌握碱性苦酸法测定肌酐浓度的方法和肌酐系数的计算 碱性苦酸法测定肌酐浓度 肌酐系数的计算 2 基础性 演示性 全体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果与分析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考核:包括基本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分析 (2)实验成绩:根据学校规定实验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张蕴琨、丁树哲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参考书:运动生物化学. 冯美云等.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EED2028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大纲执笔人:岳春林、朱国生 英文名称:Sports anatomy 大纲审批人:王国祥 实验室名称:运动解剖实验室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1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较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主要机能,以及生长发育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体育实践中的技术动作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奠定解剖学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解剖实验台 10台2、人体骨架 5套3、人体内脏、四肢关节、肌肉等各部位标本 4、显微镜 1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观察人体骨的形态结构 掌握人体四肢、躯干主要骨的形态、位置 观察人体骨的形态结构 3 基础性 4 必开 2 观察与分析人体脊柱和四肢骨的连结 掌握脊柱、胸廓的组成、连结、形态.椎间盘的位置和形态 观察与分析人体脊柱和四肢骨的连结 3 综合性 4 必开 3 观察与分析人体躯干肌和四肢肌 掌握运动上肢、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的形态、位置、功能. 观察与分析人体躯干肌和四肢肌 3 综合性 4 必开 4 观察与分析人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代谢解剖学途径 掌握消化系统、脉管及尿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结合运动实际观察与分析人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代谢解剖学途径 3 创新性 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写出实验目的、具体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结论的分析探讨. 2、考核方式:课堂考核和实验报告,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运动解剖学.李世昌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6 2、参考书: (1)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伯树令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人体解剖实验学. 李文春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EED2030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大纲执笔人:王维群 英文名称:Exercise Physiology 大纲审批人:沈勇伟 实验室名称:运动生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1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是学生初步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更深刻理解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验证生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对科研工作的严肃态度、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从而为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二导生理记录仪 4台5、电子肺活量计 2台2、生理实验多用仪 6台6、心电图仪 1台3、血压计 20台7、心肺功能测试系统 1台4、蛙类实验器械 6套8、自行车功量计 1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2 肺通气功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掌握测定方法对理论加深理解 肺通气功能测定 Hb测定 3 基础性 2 必开 3 4 安静时、定量负荷脉搏血压测定 掌握测定方法对理论加深理解和运用 安静、定量负荷时脉搏血压测定 3 基础性 综合性 2 必开 必开 5 6 最大吸氧量测定 PWC170测定 掌握测定方法对理论加深理解和运用 VO2max直接测定法 PWC170测定 3 基础性 综合性 全体 2 必开 7 人体运动过程中生理功能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观察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变化 3 创新性 全体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考核方式: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依据,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乔德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2、参考书: (1)周希平 张玉英主编.生理学实验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7第一版 (2)邓群根主编.生理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第二版 (3)洪泰田主编.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第一版 (4)王瑞元、熊开宇主编.实用运动生理实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5第一版 数学科学学院 《数值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1001 课程名称:数值分析 大纲执笔人:陈中文 英文名称:Numerical Analysis 大纲审批人:蒋美群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数值分析》课程的学习,经过在计算机上实验,使学生能熟练地将数值分析中常用计算方法在计算机上实现,能检验各种数值计算方法的收敛性和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可行性,认识到选择数值方法的重要性,学会经过数值计算方法的实验寻求实用而有效算法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计算与科学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个人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消去法 掌握选主元的重要性 消去法及应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平方根法 比较消去法和平方根法 平方根法及应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3 最小二乘问题 掌握最小二乘问题解法原理 最小二乘问题解法及应用 2 综合性 1 必开 4 插值与拟合 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基本思想 插值与拟合的基本方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5 数值积分 掌握直接法和数值积分方法原理 数值积分方法及应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6 Jacobi法、Gauss Seidel法 认识线性方程组古典迭代解法 线性方程组的几种迭代解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7 SOR法解线性方程组 理解松弛因子对算法收敛重要性 线性方程组SOR解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8 非线性方程(组) 掌握迭代法及其收敛速度 非线性方程(组)迭代解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递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格式如下 问题,实验目的,预备知识(方法原理),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过程,结果分析,附录(源程序). 2、考核方式:记录每次实验作业情况,并给出相应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计算方法导引》 陈公宁等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 2、参考书: (1)《数学实验》 李尚志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 (2)《数学实验》 萧铁树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3)《数学实验》 M.H.College高等教育出版社 Springer出版社 1998年8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1005 课程名称: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 大纲执笔人:岳兴业 英文名称:Methemtatical modeling and mathematical software 大纲审批人:王正羽 实验室名称:数学学院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掌握一些简单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包括优化及运筹模型,连续的微分方程模型,离散的差分方程模型,概率模型及统计回归模型等.同时还要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软件如Matlab等,这类软件是建模的基本工具.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个人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Matlab软件初步 学习掌握Matlab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Matlab软件的基本功能:矩阵计算,图形等 4 基础性 1 必开 2 Matlab 编程 以简单问题为例,练习用Matlab编写程序. 基于Matlab编程 4 基础性 1 必开 3 线性规划模型 以实际问题如产销安排为例,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学习并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求解 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解决实际线性规划问题 4 综合性 1 必开 4 非线性优化模型 以实际问题为例,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求解 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求解实际非线性规划问题 4 综合性 1 必开 5 常微分方程建模 以实际问题如人口预测为例,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Matlab编程求解或直接调用Matlab命令求解 常微分方程建模及利用Matlab求解方程 4 综合性 1 必开 6 差分方程建模 以实际问题如种群变化为例,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Matlab编程求解 种群增长建模及Matlab模拟,分析种群演化行为 4 综合性 1 必开 7 概率模型 以实际问题如报童利润、随机人口模型为例,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Matlab编程求解 报童利润、随机人口模型的数学建模及Matlab实现 4 综合性 1 必开 8 统计回归模型 以实际问题如软件开发人员的薪金为例,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Matlab统计工具箱求解 学习Matlab统计工具箱,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线性回归问题 4 综合性 1 必开 9 数学建模综合实验 选取一个典型的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让学生分组模拟竞赛的全过程 数学建摸竞赛 6 设计性 3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每次实验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计算步骤,编程,计算结果和结果分析. 2、考核方式 (1)每次实验报告打分 (2)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数学模型(第三版).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参考书:大学数学实验. 姜启源 邢文训 谢金星 杨顶辉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1006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大纲执笔人:陈旻昕 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大纲审批人:黄欣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熟悉Java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Java语言实现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简单Java程序Application实例:HelloWorld.java 掌握JDK的安装和设置,熟悉Aplication程序的基本格式和运行方式 安装并设置JDK,编写HelloWorld.java程序并运行 3 基础性 1 必开 2 计算的近似值 掌握Java语言的选择和循环结构,和基本的输入输出语句 由的级数展开式计算的近似值 3 基础性 1 必开 3 矩阵乘法 掌握Java中数组的应用 编写实现两个矩阵相乘的Java程序. 3 基础性 1 必开 4 按要求设计一个Student类并实现相应对象 掌握Java中类和对象的用法 按要求创建一个学生类 3 基础性 1 必开 5 编程实现子字符串的替换 掌握String和StringBuffer类的使用 编程序实现把str串中的所有指定的子字符串替换成另一指定字符串. 3 基础性 1 必开 6 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掌握图形用户界面的实现方法和事件处理机制 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3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按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记录每次实验作业情况,并给出相应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Java程序设计 张化祥,陆晶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参考书: (1)Java语言程序设计,张思民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黄斐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Java编程思想(第4版)(美)埃克尔 著,陈昊鹏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Java面向对象编程 孙卫琴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1007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大纲执笔人:刘枫英文名称:Compile Principle 大纲审批人:李楠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上机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 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文法的输入和输出 掌握文法在计算机内的存储表示 对于给定的上下文无关文法,输出四元组形式的chomsky文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建立推导 掌握推导的概念及其机内存储表示 对给定的文法和符号串,判断符号串是否为文法的句子 4 基础性 1 必开 3 实现有限自动机 掌握有限自动机概念 对输入字符串运行有限自动机,判断是否为句子 4 综合性 1 必开 4 应用预测分析技术识别句子 掌握预测分析技术进行句型分析 对于LL(1)文法及其预测分析表和待识别的符号串,识别是否为句子,并给出相应的推导 4 综合性 1 必开 5 应用SLR(1)分析技术识别句子 掌握SLR(1)分析技术 给定SLR(1)文法和相应的SLR(1)分析表、待识别的符号串,识别是否为句子,并给出可能的分析树 4 综合性 1 必开 6 赋值语句目标代码生成 掌握语法分析生成目标代码的方法 给定文法的句子(赋值语句),生成目标代码 2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按照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将实验过程所用到的源代码、测试方法等整理成报告上交,或提交电子文档.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编译程序设计原理》 杜淑敏,王永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11月. 2、参考书:《计算机编译原理》 张幸儿 科学出版社. 2008年6月《Java应用开发》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2010 课程名称:Java 应用开发 大纲执笔人:陈旻昕 英文名称:Java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大纲审批人:黄欣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熟悉Java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Java语言实现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简单Java程序Application实例:HelloWorld.java 掌握JDK的安装和设置,熟悉Aplication程序的基本格式和运行方式 安装并设置JDK,编写HelloWorld.java程序并运行 3 基础性 1 必开 2 计算的近似值 掌握Java语言的选择和循环结构,和基本的输入输出语句 由的级数展开式计算的近似值 3 基础性 1 必开 3 矩阵乘法 掌握Java中数组的应用 编写实现两个矩阵相乘的Java程序. 3 基础性 1 必开 4 按要求设计一个Student类并实现相应对象 掌握Java中类和对象的用法 按要求创建一个学生类 3 基础性 1 必开 5 编程实现子字符串的替换 掌握String和StringBuffer类的使用 编程序实现把str串中的所有指定的子字符串替换成另一指定字符串. 3 基础性 1 必开 6 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掌握图形用户界面的实现方法和事件处理机制 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3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按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记录每次实验作业情况,并给出相应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Java程序设计 张化祥,陆晶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参考书: (1)Java语言程序设计,张思民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黄斐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Java编程思想(第4版)(美)埃克尔 著,陈昊鹏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Java面向对象编程 孙卫琴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Linux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2017 课程名称:Linux操作系统 大纲执笔人:刘枫英文名称:Linux Operating System 大纲审批人:张庆伟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上机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Linux操作系统的常见操作.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 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Linux发行版安装 掌握linux系统安装方法 用虚拟机安装Debian发行版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常见linux命令 了解终端环境,学习常见命令 在终端环境下练习各种常见命令 4 基础性 1 必开 3 shell初步 了解linux shell 的基本知识 掌握shell环境变量及其作用,配置环境变量 4 综合性 1 必开 4 文件系统和系统管理初步 了解文件系统和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 学习文件系统和系统管理、配置的相关命令 4 综合性 1 必开 5 Linux常用软件 学习linux的常用软件 学习emacs,nan,firefox,grub,ssh, 4 综合性 1 必开 6 内核配置 了解linux内核 配置linux内核 2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按照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将实验过程所用到的命令使用方式和配置方法、测试方法整理成报告上交,或提交电子文档.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Linux教程》(第三版). 孟庆昌.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 2、参考书:《实用linux教程》. M.Drew Streib., Michael Turner,(著) 刘云,殷岚(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3月《.Net应用开发实训》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2018 课程名称:.Net 应用开发实训 大纲执笔人:崔建忠 英文名称:.Ne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aining 大纲审批人:陈富军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训课程本着社会软件开发人才需求,紧跟主流开发技术,以培养学生具有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开发一个中小型B/S架构应用软件项目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熟练掌握C#编程语言,全面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树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念,熟练掌握类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常用的.Net基本类库及控件,熟练掌握数据库编程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PC机 1台/人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建立Web应用程序项目 掌握在Visual Studio.Net 2008环境中创建应用程序解决方案和项目的方法 创建解决方案和项目; 建立应用程序的目录结构; 定义和配置Web.Config文件 2 基础性 1 必开 2 设计Web功能结构和导航页 掌握主题、皮肤、母板页用法,掌握SiteMapPath、Menu、TreeView等控件实现导航 创建和应用主题、母版页和内容页; 利用Menu控件实现自定义导航; 利用TreView控件实现导航; 4 基础性 1 必开 3 ASP.NET内置对象的应用 掌握主要内置对象的应用 Request、Response对象的应用; Session、Application对象的应用; Session事件和Application事件的应用 6 基础性 1 必开 4 ADO.NET数据库编程 掌握ADO.NET对象模型和访问数据库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对象的编程方法 DataSet、DataTable对象的应用; 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对象的应用; DataAdapter对象的应用; 6 基础性 1 必开 5 DataSource控件和数据绑定控件的应用 掌握SqlDataSource控件的应用,掌握常用数据绑定控件的应用 使用SqlDataSource对SQL Server数据库中表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 DropDownList、CheckBoxList、RadioButtonList、List控件的应用; GridView控件的应用; 6 基础性 1 必开 6 自定义类和自定义控件的应用 掌握自定义类的创建和应用;掌握自定义控件的创建和应用 自定义类的创建和应用; 自定义控件的创建和应用; 4 综合性 1 选开 7 综合应用编程 掌握一个小型Web应用程序的开发 小型论坛首页的设计; 会员注册功能的实现; 会员登录功能的实现; 查看论坛消息功能的实现; 发帖功能的实现; 跟帖功能的实现; 12 综合性 1 必开 8 Web应用程序的部署 掌握IIS的配置和网站的部署 IIS配置管理器的应用; 在IIS中添加站点; 设置站点的访问权限 2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书面打印;每次实验结果均存入各自的U盘中,并上传到指定服务器. 2、考核方式 (1)开卷、上机考试 (2)课程成绩包括:考勤(10%);平时实验(35%);考试成绩(5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郑阿奇.《ASP.NET3.5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 2、参考书:郑阿奇《C#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软件测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2020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 大纲执笔人:陈富军 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大纲审批人:黄欣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主要介绍软件测试领域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使用技术.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测试过程进行解析.还介绍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Httpunit下载安装使用 掌握Httpunit下载安装使用 Httpunit下载、安装及使用 4 基础性 4 必开 2 Web页面测试 掌握Web页面测试 Web页面的测试 4 基础性 4 必开 3 JMeter下载安装使用 掌握JMeter下载安装使用 JMeter下载、安装及使用 4 基础性 4 必开 4 Web应用性能测试 掌握Web应用性能测试 Web的应用性能测试 4 基础性 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都出具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批改实验报告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占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曲朝阳,《软件测试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2、参考书:曲朝阳,《软件测试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102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大纲执笔人:黄欣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s 大纲审批人:李楠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据结构》的教学要求主要有两点:之一,学习基础理论,研究并掌握信息在计算机中的组织、表示方法和操作;之二,训练学生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的习惯.上机实验是实现以上要求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制作软件的能力.以下实验项目,学生至少需完成9项方能参加笔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个人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有序顺序表插入结点仍有序 复习C语言编程, 掌握顺序表的运算 C语言编程,顺序表的运算 3 设计性 1 必开 2 逆置带头结点的动态单链表 掌握链表的存储、插入和删除操作 链表的存储、插入和删除操作 3 设计性 1 选开 3 两个栈共享向量空间, 编制程序完成共用栈操作 掌握顺序栈的基本操作 顺序栈的基本操作 3 设计性 1 必开 4 带头结点的循环队列的置空、入队、出队操作 掌握循环队列的基本操作 循环队列的基本操作 3 设计性 1 必开 5 在串X中找出第一个不在串Y中出现的字符 了解字符串的存储与运算 字符串的存储与运算 2 设计性 1 选开 6 稀疏矩阵A、B用十字链表存储,求A+B 掌握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与运算 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与运算 4 设计性 1 必开 7 二叉树的输入,层次遍历与求树高 借助队列实现二叉树建立.利用递归方法求树高 二叉树建立,递归方法求树高 3 设计性 1 必开 8 存储与恢复二叉树 熟悉对文件的读写操作,掌握由二叉树二个遍历序列恢复二叉树的方法 文件的读写操作,恢复二叉树的方法 3 综合性 1 选开 9 求图的遍历与生成树 掌握图的存储、遍历,生成树的概念与存储等知识 图的存储、遍历,生成树的概念与存储等 4 设计性 1 必开 10 设计教学计划(图的拓扑排序) 综合图、队列、栈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图的拓扑排序方法及应用 6 综合性 1 选开 11 改进起泡排序方法 学会选择好的排序方法改进已有算法.(如记最后交换位置,双向扫描) 改进起泡排序方法 2 设计性 1 必开 12 在n个无序记录中找关键字自小到大排在第j个的记录 灵活利用快速排序划分思想,解决一类问题 快速排序划分思想及应用 2 设计性 1 必开 13 优化的顺序查找 学会使用一定的策略,提高顺序查找的效率 优化的顺序查找 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1实验报告规范 I. 实验报告封面内容: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题目等. II. 需求分析:1)程序实现的功能 2)数据输入的内容、输入形式与范围; 3)数据输出的内容与形式. III. 主要算法的算法思想. IV. 设计:1)数据的存储结构、类型定义; 2)主要算法的实现步骤; 3)画出函数间调用的关系图; 4)列出每个函数的函数声明、函数作用、函数值、参数内容与形式、参数传递方式等. V. 调试分析:1)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2)每个函数的时、空复杂性分析; 3)改进设想,经验体会. VI. 使用说明:如何使用你编制的程序、操作步骤. VII. 测试结果:输入、输出数据内容(多套数据) 1.2 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成绩_____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 专业 实验报告递交日期 实验题目 一.需求分析 二. 主要算法的算法思想. 三. 设计: 四. 调试分析: 五. 使用说明:如何使用你编制的程序、操作步骤. 六. 测试结果: 七.源代码清单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a.实验课检查,考核方式:由学生讲述算法思想、实现方案并演示,教师认真检查;b.实验报告成绩.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评分标准:算法正确,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度低,思想有新意,完成要求,界面清晰者,成绩优秀;正确实现算法,各项要求达到者,成绩良好;实现算法,主要要求基本达到者,成绩及格.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自编讲义. (1)唐策善等编著,《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2、参考书: (1)严蔚敏等编著. 数据结构.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4. (2)殷人昆等编著. 数据结构.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7. (3)蔡子经等编著. 数据结构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4. (4)Adam Drozdek著. 陈曙晖译. 数据结构与算法-C++版(第2版). 2003.4. 《计算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202 课程名称:计算机原理 大纲执笔人:张庆伟 英文名称:Computer Organization 大纲审批人:黄欣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从硬件角度来介绍计算机的结构和性能.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没有开设相关的电路课程,所以从应用角度和对后续课程的支持方面考虑,选择汇编语言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汇编语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较熟练地掌握汇编语言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上机前作好充分准备,包括程序框图、源程序清单、调试步骤、测试方法、对运行结果的分析.程序调试完后,写出实验报告.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DEBUG软件的使用 学会调试工具的使用. DEBUG环境下程序的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的使用 掌握寻址方式和常用指令的功能和用途. 各种寻址方式的数据来源,六类指令的格式、功能 6 基础性 1 必开 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初步掌握汇编语言上机过程 编写顺序结构的程序 2 综合性 1 必开 4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掌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编写分支结构程序 2 综合性 1 必开 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编写循环结构程序 2 综合性 1 必开 6 子程序设计 掌握子程序的设计方法,用调试工具了解程序之间参数的传递 编写子程序 2 设计性 1 必开 7 DOS功能调用 学会使用DOS功能调用控制输入/输出的方法. 编写DOS功能调用的程序 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设计说明:用来说明程序的功能、结构. (2)调试说明:便于学生总结经验提高编程及调试能力. (3)使用说明:程序提供给用户使用时必须作出的说明. (4)程序框图. (5)程序清单. 2、考核方式:根据实验课考勤,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验报告考核和期末上机测验,以百分制评分,以10%比例记入该课总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程. 沈美明.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2、参考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蔡启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204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大纲执笔人:刘枫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 大纲审批人:张庆伟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上机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 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安装linux发行版 掌握linux系统安装方法 用虚拟机安装Debian发行版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常见linux命令 了解终端环境,学习常见命令 在终端环境下练习各种常见命令 4 基础性 1 必开 3 作业调度 掌握作业调度 模拟FCFS、SJB、RR等作业调度算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4 页面置换算法 掌握页面置换算法 模拟OPT、FCFS、LRU页面置换算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5 EXT文件系统 理解EXT文件系统 读取EXT文件系统 4 综合性 1 必开 6 内核配置 了解linux内核 配置linux内核 2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按照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将实验过程所用到的命令使用方式和配置方法、测试方法以及源代码等整理成报告上交,或提交电子文档.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 梁红兵, 哲凤屏, 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2、参考书:《操作系统原理实用教程》. 李俭,王鑫,.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206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大纲执笔人:崔建忠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atabase 大纲审批人:陈富军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据库应用广泛,其理论和技术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的应用技术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学生应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规范地完成各项实验.通过实验工作,更深入理解数据库系统工作原理,比较熟练地掌握数据语言SQL的使用方法,能够用数据库软件开发应用,能够管理维护具体的数据库系统.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个人计算机 1台/人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安装了解SQL Server 2008 了解SQL Server 2008的安装方法,了解SQL Server 2008的主要工具. 1.安装SQL Server 2008服务器组件和管理工具 2.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2 基础性 1 选开 2 创建数据库 掌握创建数据库方法 创建数据库 2 基础性 1 必开 3 创建和使用表 掌握创建表文件、输入数据和建立关系的方法. 1.在数据库中创建表; 2.界面方式插入、修改和删除表数据; 3.SQL语句插入、修改和删除表数据 4 基础性 1 必开 4 Transact-SQL程序设计 掌握Transact-SQL程序设计 1.T-SQL语言编程; 2.基本查询操作; 3.多表连接查询操作; 4.嵌套子查询操作; 8 基础性 1 必开 5 索引 掌握创建非聚簇索引和聚簇索引的方法 索引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2 基础性 1 必开 6 数据库的完整性 掌握建立和删除约束的方法 1.创建、应用和删除Unique约束; 2.创建Check约束; 3.创建和应用Rule对象; 4.创建和使用参照完整性约束; 4 基础性 1 必开 7 视图 掌握创建视图的方法 视图的创建和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9 存储过程 掌握创建存储过程的方法 存储过程的创建和执行 2 基础性 1 必开 10 触发器 掌握创建触发器的方法 触发器的创建和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11 安全管理 掌握创建登陆账号和用户账号的方法 1.数据库用户管理; 2.服务器角色的应用; 3.数据库权限管理; 2 基础性 1 必开 12 数据备份和还原 掌握数据库的完全备份和还原操作 1.数据库的备份; 2.数据库的恢复; 2 基础性 1 必开 13 数据转换 掌握数据库导入的方法 1.数据库的导入; 2.数据库的导出; 2 基础性 1 必开 14 用ADO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 掌握用C#开发工具来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的方法 1.数据库的设计; 2.建立B/S功能页面; 3.使用ADO.NET访问数据库实现功能; 6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次实验结果均存入各自的U盘中,并上传到指定服务器. 2、考核方式 (1)每个学生每次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必须逐个地进行验收,综合给出每次实验成绩,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2)期末上机考试:独立制作一个简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郑阿奇《SQL Server实用教程(第3版)(SQL Server 2008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2 2、参考书:张红娟《数据库原理(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6 《最优化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301 课程名称:最优化方法 大纲执笔人:陈中文 英文名称:Optimization Methods 大纲审批人:岳兴业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最优化方法》课程的学习,经过在计算机上实验,使学生掌握求解无约束优化和约束优化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最优化方法的基本理论,学会使用Matlab软件求解优化问题,能检验这些最优化算法牟收敛性和在计算机上实验的计算机效果,提高解决实际工程计算与科学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个人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直线搜索法 了解下降法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搜索步长的计算方法 下降法基本思想、直线搜索步长的计算方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2 信赖域方法 掌握无约束优化问题的信赖域方法及其Matlab实现 无约束优化问题的信赖域方法及其Matlab实现 2 基础性 1 必开 3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 掌握共轭梯度法基本思想,比较线性方程组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基本思想及应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4 拟牛顿法 观测两种方法的计算效果 拟牛顿法及应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5 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了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解法,掌握Matlab相关命令 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解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6 罚函数法 了解简单罚函数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 罚函数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 2 基础性 1 必开 7 乘子法 掌握乘子法的Matlab实现 乘子法的Matlab实现 2 基础性 1 必开 8 二次规划问题 了解二次规划问题解的性质理解有效集方法 二次规划问题解的性质和有效集方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9 序列二次规划法 了解序列二次规划法解法 序列二次规划法解法 2 基础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递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格式如下 问题,实验目的,预备知识(方法原理),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过程,结果分析,附录(源程序). 2、考核方式:每次实验内容与结果以作业形式递交,占课程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最优化方法与程序设计,倪勤,科学出版社,2009. 2、参考书: (1)最优化方法,施光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郭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陈宝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非线性最优化计算方法,张光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最优化方法,赖炎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计算机组成与维护》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302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维护 大纲执笔人:陈富军 英文名称:Computer Scomposition and Maintenance 大纲审批人:黄欣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32 实验学时:1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8个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外部线缆的连接及CPU的安装与拆卸、主板、内存、显卡安装拆卸、显示器安装拆卸、硬盘、光驱的安装与拆卸、声卡、音箱、网卡安装拆卸、键盘、鼠标安装拆卸、电源、机箱安装拆卸、打印机、扫描仪安装拆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计算机,8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计算机外部线缆的连接及CPU的安装与拆卸 掌握CPU的安装与拆卸方法 CPU的安装与拆卸方法 2 基础性 4 必开 2 主板、内存、显卡安装拆卸 掌握主板、内存、显卡安装拆卸 主板、内存、显卡安装拆卸 2 基础性 4 必开 3 显示器安装拆卸 掌握显示器安装拆卸 显示器安装拆卸 2 基础性 4 选开 4 硬盘、光驱的安装与拆卸 掌握硬盘、光驱的安装与拆卸 硬盘、光驱的安装与拆卸 2 基础性 4 必开 5 声卡、音箱、网卡安装拆卸 掌握声卡、音箱、网卡安装拆卸 声卡、音箱、网卡安装拆卸 2 基础性 4 必开 6 键盘、鼠标安装拆卸 掌握键盘、鼠标安装拆卸 键盘、鼠标安装拆卸 2 基础性 4 选开 7 电源、机箱安装拆卸 掌握电源、机箱安装拆卸 电源、机箱安装拆卸 2 基础性 4 必开 8 打印机、扫描仪安装拆卸 掌握打印机、扫描仪安装拆卸 打印机、扫描仪安装拆卸 2 基础性 4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都出具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批改实验报告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占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第三版,刘瑞新,机械出版社,2007年2、参考书 《微分方程数值解》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303 课程名称:微分方程数值解 大纲执笔人:岳兴业 英文名称:Numerical Solution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大纲审批人:陈旻昕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微分方程数值解》课程的学习,经过在计算机上实验,使学生能熟练的将微分方程中常用算法在计算机上实现,能检验各种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收敛性、稳定性和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可行性,认识到选择数值方法的重要性,学会经过实验寻求实用而有效数值解法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个人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Euler法与改进Euler法 通过计算比较两种方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初步认识数值解法的重要性.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Euler折线法与改进的Euler折线法 2 综合性 1 必开 2 线性多步法和Runge-Kutta法 采用任何一种线性多步法(如admas内插,外插法)和4阶Runge-Kutta法,求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同时用实验一的方法求解评论几种方法的优劣.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方法 2 综合性 1 必开 3 五点差分格式 利用五点差分格式求解二维椭圆边值问题.认识差分法求解的过程和差分格式选取的重要性. 二维椭圆形方程边值问题的有限差分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4 抛物型方程和双曲型方程的差分法 利用不同的网比就最简差分格式求解抛物型边值问题,观察解的敛散性.利用迎风格式求解双曲型方程,通过不同的步长比较差分解的精度. 抛物型方程和双曲型方程的差分法的数值实现及算法比较 4 综合性 1 必开 5 有限体积法 用三角网和矩形网格式解边值问题,并比较两种格式的结果. 基于守恒率构造的有限体积格式及数值实现 2 综合性 1 必开 6 两点边值问题的线性有限元法 用线性元求解两点边值问题,掌握有限元数值解的求解过程. 一维两点边值问题的线性有限元方法的数值实现 2 基础性 1 必开 7 二维边值问题的三角形线性单元有限元法 用三角形线性元求解二阶椭圆方程.进一步掌握有限元数值解的求解过程. 二维椭圆形方程的三角形线性有限元法的数值实现 2 基础性 1 必开 8 边值问题的数值解. 利用有限元法、差分法求解边值问题,比较各方法的精度,收敛速度. 综合考察不同类型的数值方法. 4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每次实验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计算步骤,编程,计算结果和结果分析. 2、考核方式:每次实验内容与结果以作业形式递交,占课程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胡健伟,汤怀民,《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科学出版社,2007年2、参考书: (1)李荣华,冯果忱,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陆金甫,顾丽珍,陈景良.偏微分方程差分解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陆金甫,关治,《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接口与通道》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304 课程名称:接口与通讯 大纲执笔人:张庆伟 英文名称:Interface and communication 大纲审批人:黄欣实验室名称:数学科学学院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硬件软件密切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及应用系统的软件、硬件开发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汇编语言编写接口程序,使学生掌握微机中声音接口、中断接口、键盘接口、显示器接口、打印机接口和串行通信接口的硬件电路的基本组成与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初始化编程方法和应用.根据现有的硬件条件和专业方向,开设软件实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BIOS中断 了解利用BIOS的4BH功能装入并执行一个可执行程序的方法.采用EXE 和COM文件结构编程. 使用BIOS的4BH在程序运行期间装入另一个程序并执行 2 基础性 1 必开 2 CMOS RAM 系统配置 了解对CMOS 的编程. 实时时钟中断程序的编写 2 基础性 1 必开 3 中断处理程序 掌握系统处理中断的过程,会编写中断处理程序. 使用中断的方法在屏幕上显示实时钟 2 综合性 1 必开 4 发声系统的程序设计 掌握利用PC发声系统产生各种声音和乐曲的汇编语言程序的编写方法. 用8253定时器2使微机报警或演奏乐曲 3 设计性 1 必开 5 模拟键盘中断处理程序和键盘I/O程序设计 掌握键盘接口的工作过程,能编写键盘中断处理程序. 在屏幕上显示用户按键的ASCII码和扫描码 2 综合性 1 必开 6 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并口输出驱动打印机打印程序的设计 掌握查询方式、中断方式打印机工作原理,并能编写打印处理程序. 编写查询方式、中断方式打印机接口程序 2 设计性 1 选开 7 彩色/图形显示器接口的A/N模式字符属性控制实验 掌握显示器接口工作原理,在A/N模式下,编写显示程序. 在屏幕上显示各种颜色的字符 3 设计性 1 必开 8 异步串行通信实验 了解使用串口通信的原理. 通过终端实现自发自收数据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形式 1、实验报告:要求说明实验内容涉及到的硬件原理,对基础(验证)性实验程序加注释.对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写出调试后的程序.能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回答思考题. 2、考核方式:根据实验课考勤,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验报告考核,以百分制评分,以10%比例记入该课总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使用自编上机实验讲义 2、参考书:微机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 陈燕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202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大纲执笔人:陈富军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大纲审批人:黄欣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8个实验,使学生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网络命令的使用、浏览器的评测与比较、WEB IIS/Tomcat的搭建、邮件服务器的搭建(winmail)、ftp服务器的搭建(Serv-U)、WLAN的安装与配置、VPN的使用与配置.能够掌握网络的基本实验方法,分析网络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个人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双绞线线缆的制作 掌握双绞线线缆的制作 双绞线线缆的制作 2 设计性 1 选开 2 网络命令的使用 掌握网络命令 网络命令 2 设计性 1 必开 3 浏览器的评测与比较 掌握浏览器的使用 浏览器的使用 2 设计性 1 必开 4 WEB IIS/Tomcat的搭建 掌握平台的搭建 平台的搭建 2 设计性 1 选开 5 邮件服务器的搭建 (winmail) 掌握邮件服务器的配置 邮件服务器的配置 2 设计性 1 必开 6 ftp服务器的搭建 (Serv-U) 掌握ftp配置 ftp配置 2 设计性 1 必开 7 WLAN的安装与配置 掌握wlan的配置 WLAN配置 2 设计性 1 选开 8 VPN的使用与配置 掌握vpn的使用 VPN的使用与配置 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都出具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批改实验报告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占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佟震亚,《现代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2、参考书:何莉,《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Web 应用开发》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308 课程名称:Web应用开发 大纲执笔人:崔建忠 英文名称: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大纲审批人:陈富军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ASP.Net开发Web应用程序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要求掌握和熟练使用VisualStudio.Net2008开发工具;掌握ASP.Net Web应用程序项目的建立、ASP.Net程序的运行和调试;常用服务器控件的编程;用ADO.Net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PC机,1台/人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实验环境的配置 掌握ASP.NET运行环境的安装和配置; 掌握在Vs.Net2008中创建网站的方法; 1.配置并测试ASP.NET运行环境 2.在Vs.Net2008中创建网站; 3.在网站中创建网页; 2 基础性 1 必开 2. HTML基本网页的制作 掌握HTML常用网页标记的使用;掌握CSS的设计和 应用;了解JavaScript编程 1.HTML页面制作; 2.CSS的设计和应用; 3.在网页中编写JavaScript程序 4 基础性 1 必开 3. Web服务器控件编程 Label,TextBox, CheckBox控件的应用和编程DataGrid,DataList, CheckBoxList, DropDownList, RadioButtonList控件的应用和编程验证控件的应用和编程 1.标准服务器控件的使用; 2.数据绑定型控件的使用; 3.用C#编写后台控件的事件代码; 4 基础性 1 必开 4. ASP.Net内置对象的应用 掌握ASP.Net常用内置对象(Page、Request、Response、Session、Application)的使用,掌握Session、Application对象事件 1.Request和Response对象的应用; 2.Session和Application对象的应用及其事件编程 4 基础性 5. ADO.Net数据库编程 掌握基本ADO.Net对象编程;掌握数据源控件编程; 1.DataSet和DataTable对象编程; 2.Connection对象和Command对象的应用; 3.DataReader对象的应用; 4.利用SQLDataSource控件实现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操作; 4 基础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书面打印;每次实验结果均存入各自的U盘中,并上传到指定服务器. 2、考核方式 (1)开卷、上机考试 (2)课程成绩包括:考勤(10%);平时实验(35%);考试成绩(5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郑阿奇 彭作民.《ASP.NET3.5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 2、参考书:郑阿奇《C#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INCS3313 课程名称:计算机安全与保密 大纲执笔人:陈富军 英文名称:computer security and secrecy 大纲审批人:黄欣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的基本概念,详细技术软件安全、硬件安全技术、数据加密及压缩技术、计算机病毒、Internet的安全保密问题、防火墙技术、VPN技术等.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的概念和技术.其实验是为了配合教学内容,强化所学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个人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Dataexplore的使用 掌握Dataexplore 使用与配置 Dataexplore的使用 4 基础性 1 必开 2 VPN的使用与配置 掌握VPN的使用与配置 VPN的使用与配置 4 基础性 1 必开 3 防火墙软件的使用 掌握防火墙软件的使用 防火墙软件 4 基础性 1 必开 4 U盘数据的安全 掌握U盘数据的安全性 U盘数据的安全 4 基础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都出具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批改实验报告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占总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张同光,计算机安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参考书:李俊宇,《信息安全技术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AAE3305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大纲执笔人:陈曦英文名称: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大纲审批人:徐稼红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几何画板》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全国中小学数学教师推荐的教学辅助软件,《Z+Z教育平台——超级画板》也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常用的数学教学软件,它们是一个适用于几何(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等)以及代数教学的软件平台,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的工具.它们给出了教学中实验探索的环境,还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触媒.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观察和探索几何图形以及数形结合的实用工具和方法.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构造出其他较为复杂的图形,并以此设计和制作适合于中学数学教学的课件. 本课程实验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基础性22%、综合性56%和设计性22%.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个人计算机,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尺规作图 掌握基本的尺规作图法 欧几里得法的基本作图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变换作图 掌握基本的变换作图法 立体图形的展开和旋转 2 综合性 1 必开 3 函数作图 掌握基本的函数作图方法 带参数的直角坐标和极坐标函数作图 2 综合性 1 必开 4 迭代原理 掌握常用的迭代作图法 曲边梯形求积法等 2 综合性 1 必开 5 结构设计 掌握常用课件结构设计 圆锥截面曲线等 2 设计性 1 必开 6 图形制作与变换 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作图和几何变换的应用 基本的尺规作图和图案制作 2 基础性 1 必开 7 代数运算 掌握常用的代数运算和表示方法 代数式的运算以及等差\比数列的计算和图示 2 综合性 1 必开 8 解几中的曲线图形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作图与测量 二次曲线族和圆锥曲线的一般方程 2 综合性 1 必开 9 动态函数图像 掌握与函数曲线有关的基本功能 动态函数图形的生成及翻转和旋转 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次实验结果均存入各自的磁盘中,供教师检查. 2、考核方式 (1)每个学生每次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必须逐个地进行验收,综合给出每次实验成绩,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2)期末上机考试:独立制作一个简易的几何画板课件,以及超级画板的设计题. (3)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30%,上机考试成绩占7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参考书: (1)陈曦、王翼勋.《实用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2)方其桂.《几何画板4课件制作方法与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1月(3)张景中、彭翕成.《动态几何教程》.科学出版社. 2007年2月 《统计计算与SAS软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STAT3104 课程名称:统计计算与SAS软件 大纲执笔人:汪四水 英文名称:Statistical Computation and SAS Package 大纲审批人:王振羽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上机实验,巩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熟悉和掌握SAS软件相关模块的使用,通过学习如下内容:DATA步的执行过程与语法,SAS宏,SQL过程,IML过程,UNIVARIATE过程,MEAN过程,REG过程,CORR过程,GLM过程,PARA1WAY过程,SORT过程,PRINT过程等,以及随机数的产生及MONTE CARLO模拟等,使学生学会能运用SAS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以及相关的统计分析工作. 根据实验项目进行分组,整个实验课由3个基础性实验,3个综合性实验组成,另外还增加了一个选做的创新性实验.增加的创新性试验安排在最后,需要用到整个课程的知识,甚至还需要一些补充知识.通过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期望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DATA基础 熟悉SAS软件环境,掌握DATA的编程语句,并能进行SAS数据集的建立,与外部数据的转换及SAS数据集的管理(包括sql过程的使用) DATA的编程语句,SAS数据集的建立等 4 基础性 1 必开 2 描述性统计量及图形 利用MEANS和UNIVARLTE过程进行描述性统计量的计算,正态性检验,以及相关的作图过程进行作图,列联表分析. 描述性统计量的计算,正态性检验,以及相关的作图过程进行作图,列联表分析 2 基础性 1 必开 3 随机模拟 随机数的产生,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定积分,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的验证 随机模拟及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的验证 2 基础性 1 必开 4 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掌握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 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 2 综合性 1 必开 5 方差分析 掌握单因素,两因素及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方法. 单因素,两因素及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方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6 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包括参数估计,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自变量的选择,多重共线性的识别及处理,回归诊断) 多元线性回归 4 综合性 1 必开 7 文本挖掘 提取网页上的某些文字数据,进行分析 文本挖掘 4 创新性 3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认真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试验报告的格式如下: (1)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过程,程序与结果分析 2、考核方式:记录每次实验报告的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Ronald Cody and Jeffrey Smith, Applied Statistics and the SAS programming language, 4th edition ,Pearson Prentice Hall, 1997 2、参考书: (1)汪嘉冈.SAS V8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自编教材《SAS基础与统计分析》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STAT3201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大纲执笔人:王振羽 英文名称:Applied Regression Analysis 大纲审批人:汪四水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上机实验,巩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熟悉和掌握SPSS、Excel软件的使用,学会运用SPSS、SAS、Excel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多元回归、检验、自变量的选择、逐步回归、异常点的判别、岭回归及岭迹分析等),提高学生应用统计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已经安装SAS和SPSS等统计软件的微型计算机, 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Excel中的统计功能 掌握Excel中的统计函数、统计计算模块的使用方法,了解Excel中的VBA功能 Excel中的统计函数、统计计算模块的使用方法等 4 综合性 1 必开 2 SPSS与线性回归 熟悉SPSS软件环境,掌握用SPSS的多元线性回归功能进行参数估计、回归方程检验、回归系数检验、区间估计、预测、控制. SPSS的多元线性回归功能 4 综合性 1 必开 3 JMP与回归 了解用JMP软件,利用JMP进行回归的拟合不足检验、控制、预测等. 利用JMP进行回归的拟合不足检验、控制、预测等 2 综合性 1 必开 4 回归诊断 掌握用SPSS、SAS的统计功能进行自变量选择、异方差检验、多重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回归、岭回归. SPSS、SAS的统计功能进行自变量选择、异方差检验、多重共线性诊断等 4 综合性 1 必开 5 非线性回归 掌握用SPSS的统计功能进行曲线回归、多项式回归、非线性模型的拟合. 用SPSS的统计功能进行曲线回归、多项式回归、非线性模型的拟合等 2 综合性 1 必开 6 Logistic回归 掌握SPSS的Logistic回归功能 SPSS的Logistic回归功能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学生应在每次实验后递交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纪录每次实验作业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应用回归分析》 何晓群等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 2、参考书:《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 卢纹岱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年6月. 《应用多元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STAT3205 课程名称:应用多元分析 大纲执笔人:张健英文名称:Appli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大纲审批人:王振羽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应用多元分析》课程内容丰富,应用性极强.内容上,包括多元数据的图形显示,多元正态总体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以及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等常用多元统计方法.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实用的多元数据处理方法. 本实验课程通过指导学生上机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运用SAS和SPSS等统计软件对实际数据进行多元统计方面的分析与计算.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等常用多元统计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SAS和SPSS等常用统计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与编程能力.本实验课程的总课时较少,大约18学时,其中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比例大约1:2.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已经安装SAS和SPSS等统计软件的微型计算机, 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多元数据图表示法 学习用SPSS, SAS进行多元数据图表示,考察数据的多元正态性 用SPSS, SAS进行多元数据图表示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多元正态总体的参数估计与检验 学习用SAS/IML进行矩阵运算,熟悉用SPSS, SAS基于数据对多元正态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 用SPSS, SAS基于数据对多元正态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等 4 基础性 1 必开 3 聚类分析 熟悉用SPSS与SAS进行系统聚类,并计算书中的例子 用SPSS与SAS进行系统聚类等 2 综合性 1 必开 4 判别分析 熟悉用SPSS与SAS进行距离判别法,Fisher判别法, Bayes判别法及逐步判别法.计算书中的例子 用SPSS与SAS进行距离判别法,Fisher判别法等 4 综合性 1 必开 5 主成分分析 了解用SAS/INSIGHT和PRINCOMP过程进行主成分分析 用SAS/INSIGHT和PRINCOMP过程进行主成分分析 2 综合性 1 必开 6 因子分析 熟悉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以及用SAS/ FACTOR过程进行因子分析、分量分析和因子旋转. 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等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递交各实验的电子版实验报告,完成相应的实验计算题.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程实验的考核主要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王学民编,应用多元分析(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参考书: (1)何晓群编,多元统计分析(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高惠璇编,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高惠璇等: SAS系统SAS/STAT软件使用手册,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4)于秀林等编,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5)约翰逊等著,陆璇、叶俊译,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王玲玲等编,常用统计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 《保险精算》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STAT3302 课程名称:保险精算 大纲执笔人:顾莉洁 英文名称:Actuarial Mathematics 大纲审批人:王振羽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非独立性实验课程,主要是在《保险精算》课程的教学中,作为一个主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设立的.保险精算在保险实务中的应用涉及到许多模型和大量的计算,所以其具体运用可借助相关软件来完成,所以本实验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保险精算实务中相关软件的操作及原理. 本实验课主要使用Excel教学软件,要求学生懂得寿险精算学中的各种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的趸缴纯保费、均衡纯保费以及责任准备金的计算原理,熟悉用于计算各种险种中的纯保费和理论责任准备金的Excel教学软件,并且能够独自上机操作,准确输入与输出有关数据,掌握其计算方法,正确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本实验课程总课时36学时,其中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比例大约2:1.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已经安装Excel软件的微型计算机, 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趸缴纯保费计算 掌握运用Excel软件计算各种保单类型的趸缴纯保费的方法 运用Excel软件计算各种保单类型的趸缴纯保费的方法 6 基础性 1 必开 2 年金现值计算 掌握运用Excel软件计算各种类型年金现值的方法 运用Excel软件计算各种类型年金现值的方法 6 基础性 1 必开 3 均衡纯保费计算 掌握运用Excel软件计算各种保单类型的均衡纯保费的方法 运用Excel软件计算各种保单类型的均衡纯保费的方法 6 基础性 1 必开 4 责任准备金的计算 掌握运用Excel软件计算各种保单类型的责任准备金的方法 运用Excel软件计算各种保单类型的责任准备金的方法 8 基础性 1 必开 5 数据案例分析 掌握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案例进行分析和计算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案例进行分析和计算 10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递交各实验的电子版实验报告,完成相应的实验计算题.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程实验的考核主要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卢仿先、曾庆五编,寿险精算数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参考书: (1)王晓军、孟生旺主编,保险精算原理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沈治中,熊福生主编,寿险精算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Excel home著,Excel应用大全,人民电邮出版社,2008 《应用时间序列》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STAT3307 课程名称:应用时间序列 大纲执笔人:李夏明 英文名称:Applied Time Series 大纲审批人:王岳宝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给定一个时间序列,学生应学会使用SAS软件的GPLOT过程进行时序分析第一步——作时序图. 观察时序图形的变化趋势,结合图形的特征就可以使用各种确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差分和季节差分法、小趋势法等)进行确定性时序分析,确定性时序分析方法通常只能提取强劲的确定性信息,对随机性信息浪费严重. Wold分解定理说明任何平稳序列都可以分解为确定性序列和随机序列之和;Cramer 分解定理推广了Wold分解定理的理论,它说明任何一个序列的波动都可以视为同时受到了确定性影响和随机性影响的综合作用. 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总可以利用差分使之平稳,然后对于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用SAS软件的ARIMA过程的IDENTIFY语句计算其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等指标,观察它们的拖尾截尾性确定拟合模型的类型(AR,MA,ARMA)和阶,用ESTIMATE语句进行参数估计,用FORECAST?语句进行预测.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微型计算机 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时间序列初步 了解SAS/ETS概貌,熟悉SAS处理时间变量的强大功能和SAS的GPLOT作图功能. 电风扇数据作图;美国人口数据作图和白噪声分析. 2 基础性 1 必开 2 确定性时间序列分析 运用SAS的DATA步结合其他模块进行确定性时序分析. 对美国罢工数据,交通数故数据确定性分析. 4 综合性 1 必开 3 平稳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 熟悉平稳AR(p),MA(q),ARMA(p,q)等模型的自相关函数,偏相关函数的截尾拖尾性. 考察若干时间序列自相关偏相关拖尾截尾特性以及Jury准则应用. 4 综合性 1 必开 4 平稳时间序列的分析和预测 掌握SAS/ARIMA过程进行模型的识别,定阶,参数估计及参数检验,和预测. 对太阳黑子数据,国际航班数据建模. 6 综合性 1 必开 5 随机时间序列分析 掌握SAS/ARIMA过程对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建模. 附录中任意选择一个数据进行Box-Jenkins建模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按照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将实验过程所用到的理论方法,程序,分析过程和结果整理成报告上交,或提交电子文档. 2、考核方式 (1)对每次时间报告打分; (2)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王振龙主编.《时间序列分析》.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年2月2、参考书: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金融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STAT3321 课程名称:金融统计分析 大纲执笔人:王振羽 英文名称:Financial Statistics Analysis 大纲审批人:王过京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金融统计分析》课程内容丰富,应用性极强.本课程主要介绍统计模型与金融模型,并特别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收益、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固定收益证券、再抽样、GARCH模型多等金融统计方法.运用金融中的例子,阐明概率与统计的主要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以经验为依据的研究方法在金融中如何运用. 本实验课程通过指导学生上机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运用SAS和MATLAB等软件对实际数据进行金融统计方面的分析与计算,并一出高质量的图形.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各类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SAS和MATLAB等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与编程能力.本实验课程的总课时较少,大约18学时,其中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比例大约1:2.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已经安装SAS和MATLAB等统计软件的微型计算机, 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图形分析 学习用MATLAB、SAS进行几何随机游走时间序列图形表示,比较各股票的收益状况 用MATLAB、SAS进行几何随机游走时间序列图形表示 2 基础性 1 必开 2 资产组合的风险分析 学习用MATLAB、SAS进行资产组合的风险分析 用MATLAB、SAS进行资产组合的风险分析 2 基础性 1 必开 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学习用MATLAB、SAS进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析(CAPM、CML、(系数等) 用MATLAB、SAS进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等 4 综合性 1 必开 4 固定收益证券 学习用MATLAB计算零息债券、票息债券、到期收益率等,对有关情况进行模拟 用MATLAB计算零息债券、票息债券、到期收益率等 4 综合性 1 必开 5 再抽样 掌握用MATLAB进行再抽样 用MATLAB进行再抽样 4 综合性 1 必开 6 GARCH模型 学习用MATLAB、SAS进行GARCH模型分析. 用MATLAB、SAS进行GARCH模型分析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递交各实验的电子版实验报告,完成相应的实验计算题.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程实验的考核主要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David Rupert著,统计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参考书: (1)David Rupert著,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for Financial Engineering,Springer,2011 (2)徐国祥主编,金融统计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杜金富主编,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G. S. 马达拉等,金融中的统计方法,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期权期货定价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STAT3322 课程名称:期权期货定价分析 大纲执笔人:朱宁英文名称:Options and Futures Pricing Analysis 大纲审批人:王振羽 实验室名称:数学计算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期权期货是最基本的金融衍生品,它们的定价分析也是各种复杂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基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加快开放、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迫切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人才,因此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衍生品定价理论,掌握定价计算方法,对培养合格的金融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课程通过指导学生上机实验,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巩固本课程有关内容,另一方面掌握基本的计算软件matlab或C++在金融计算中的一些应用. 整个实验课由4个基础性实验,2个实证分析实验组成,另外还增加了一个选做的创新性实验.增加的创新性试验安排在最后,需要用到整个课程的知识,甚至还需要一些补充知识.通过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期望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已经安装matlab, C++软件的微型计算机, 每人一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与要求 学习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二叉树期权定价计算法 熟悉软件,巩固相关知识. 相关软件的熟悉,相关知识的巩固 2 基础性 1 必开 2 Brown运动、几何Brown运动模拟 巩固随机分析有关内容,也为Monte Carlo 方法计算衍生品定价打下基础 Brown运动、几何Brown运动模拟等随机分析知识的巩固 4 基础性 1 必开 3 欧式期权定价计算 巩固欧式期权定价公式、差分法等计算方法 欧式期权定价公式、差分法等计算方法 2 综合性 1 必开 4 美式期权定价计算 了解美式期权各种计算方法 美式期权各种计算方法 4 综合性 1 必开 5 简单期权实证分析 由实际市场数据,统计计算相关参数,对应确定期权定价 简单期权实证分析 2 综合性 1 必开 6 复杂期权实证分析 由实际市场数据,统计计算相关参数,对应确定期权定价 复杂期权实证分析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递交各实验的电子版实验报告,完成相应的实验计算题.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程实验的考核主要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姜礼尚,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高等教学出版社,2007 2、参考书: (1)姜礼尚等,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数学模型与案例分析,高等教学出版社,2008 (2)Paolo Brandimarte, Numerical Method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A Matlab-Based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2006 (3)Justin London, Modeling Derivatives in C++ ,Wiley - 2008.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 《普通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8001001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 大纲执笔人:江美福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Physical Experiments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普通物理实验中有关误差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物理量的测量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学中有关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杨氏弹性模量仪 20套 表面张力仪 20套 电振音叉 20套 液体粘度系数仪 20套 物理天平 40套 热电偶 20套 示波器 40套 灵敏检流计 20套 密粒根油滴仪 20套 直流电桥 20套 磁滞回线仪 20套 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20套 介电常数测试仪 20套 分光计 40套 激光全息 10套 切变模量和转动惯量测定仪 10套 迈克尔逊干涉仪 20套 牛顿环 20套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测量仪 20套 高真空镀膜装置 1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绪论 讲授实验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误差理论、数据处理等知识 讲授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4 以班级为单位 必开 2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 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掌握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不确定度估算,测量固体的密度 3 基础性 1 必开 3 温度的电测法 热电偶的定标及测温 热电偶的定标及测温 3 综合性 1 必开 4 杨氏模量的测定 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拉伸法) 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 3 基础性 1 必开 5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用拉脱法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3 综合性 1 必开 6 弦振动的研究 用驻波测出波速 测量波速 3 综合性 1 必开 7 切变模量和转动惯量的测量 用扭摆法测量切变模量和转动惯量 测定物体的切变模量和转动惯量 3 综合性 1 必开 8 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度系数 掌握落球法测液体(蓖麻油)的粘度系数的原理及方法 落球法测液体的粘度系数 3 综合性 1 必开 9 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掌握直流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及方法 直流电桥测电阻 3 设计性 1 选开 10 磁滞回线的测定 用磁滞回线仪测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 测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 3 综合性 1 选开 11 霍耳效应测磁感强度 用霍耳效应测量仪测量磁感强度 测量磁感强度 3 基础性 1 选开 12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掌握分光计的调节原理和使用方法,测定三棱镜的顶角和折射率 掌握分光计的调节方法,测定三棱镜的顶角和折射率 3 综合性 1 必开 13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掌握用光栅测波长及由波长测光栅常数的方法 用光栅测波长,由波长测光栅常数 3 综合性 1 必开 14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掌握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掌握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使用方法,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3 综合性 1 必开 15 示波器的使用 学习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用示波器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和频率,通过观察利萨如图形,加深对振动合成概念的理解 用示波器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和频率,观察利萨如图形. 6 综合性 1 必开 16 灵敏电流计的研究 了解灵敏电流计的原理和运转特性,测定其内阻及外临界电阻,学会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测定灵敏电流计内阻及外临界电阻 3 综合性 1 必开 17 油滴实验 用密立根油滴仪测定电子的电荷值 测定电子的电荷值 3 综合性 1 必开 18 牛顿环与劈尖干涉 掌握利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原理 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曲率半径 3 综合性 1 必开 19 偏振面的旋转和旋光仪 学会用旋光仪测溶液浓度 用旋光仪测溶液浓度 3 综合性 1 必开 20 电介质介电常数的测量 掌握测定固体电介质介电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测定固体电介质介电常数 3 设计性 1 必开 21 CCD单缝衍射相对光强分布的测量 用CCD法测量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的条纹位置和光强分布 测量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的条纹位置和光强分布 3 综合性 1 选开 22 激光全息照相 了解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特点,学会光路调整,掌握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再现技术 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再现 3 综合性 3-4 必开 23 空气中声速的测量 用驻波法(或位相法)测定空气中的声速 测定空气中的声速 3 综合性 1 选开 24 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测定光电管基本特性曲线,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测定普朗克常数 测定光电管基本特性曲线,测定普朗克常数 4 综合性 1 选开 25 振动法测材料的杨氏模量 用振动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振动法测材料的杨氏模量 4 设计性 2 选开 26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掌握有关真空的获得与测量的有关知识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6 设计性 3-4 选开 27 纳米薄膜的制备 了解真空制备纳米薄膜的方法和技术 纳米薄膜的制备 6 设计性 3-4 选开 序号1—26所对应的实验适用于所有专业,每学期从中选取54课时的实验内容.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简要地用文字和公式说明其原理.原理叙述简洁清楚,原理图、线路图、光路图、公式完整. (3)仪器 列出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 (4)实验内容 应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际操作步骤、实验的内容. (5)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应用文字、表格、图形、将数据表示出来.根据实验要求及计算公式,计算、分析结果并进行有关数据和误差处理,尽可能地使记录表格化. (6)问题讨论 包括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和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误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尽可能地结合物理有关理论,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笔试或操作考试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考核成绩采用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教师根据记录的学生实验预习、操作情况以及撰写的实验报告,依据实验室制定的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评定学生单次实验的成绩,最后的平时成绩是以每次实验课程成绩累加除以实验项目个数得出.在总成绩中平时占70%,笔试或操作考试占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江美福 方建兴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书: (1)《物理实验》第二版,方建兴 江美福 朱天淳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2)《普通物理实验》,杨述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曾金根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4)《基础物理实验》,吕斯骅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5)《物理实验教程》,丁慎训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金工工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1005 课程名称:金工工艺 大纲执笔人:陈炳泉 英文名称:Technics of Metalworking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金工实验室 课程学时:18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金工工艺"是本科实验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实验学习理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接触机器制造的生产过程,掌握各工种的基本操作能力,了解金属加工工艺、机床和工具的常识,具备初步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金工工艺"是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现场理论教学和示范讲解为辅.使学生了解"金工工艺"基础知识,掌握初步的"车、钳、刨"等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奠定基础.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实际的操作训练;在学习和掌握基本操作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金工工艺"的基础实践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车床 一台 铣床 一台 钻床 一台 钳工工具 八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锯割 了解锯条的种类和选择方法;学会锯割方法和常用型材的下料方法 在25*25mm方钢的材料上,用钢锯锯割一段长为112mm的羊角榔头的柸料. 3 基础性 1 必开 2 挫削1 了解挫刀的种类、规格、用途及挫刀的正确选择;学会平面挫削方法 用锉刀锉削柸料的两个锯割的端面,使两端面平行,且与侧面保持垂直,总长度为110mm. 6 基础性 1 必开 3 划线 学会常用划线工具的正确使用,划线基准的选择,平面划线和简单零件的立体划线方法 用划线工具在长方体上画上羊角端的立体斜线,钻孔中心线和锤端的倒角线. 3 基础性 1 必开 4 挫削2 掌握平面、曲面、球面的挫削方法 用钢锯锯削羊角端的斜面,然后用锉刀挫削羊角斜面和锤端的四个倒角. 6 基础性 1 必开 5 钻孔 学会麻花钻的刃磨和钻孔方法;钻床的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用直径8.5mm的钻头钻孔. 3 基础性 1 必开 6 攻丝 学会攻丝孔经直径的计算方法和攻丝操作方法 用M10*1.5的丝攻进行攻丝. 3 基础性 1 必开 7 热处理 学会热处理方法和实际操作 将羊角榔头放入炉中加热后,先把锤端和羊角端分别放入水中快速(约5秒钟)冷却,然后全部放入水中进行热处理,提高表面的硬度. 3 基础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分析 2、考核方式 (1)根据学生的现场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综合决定该学生的实验成绩. (2)根据学生完成的各个实验的成绩,算出其平均分数,最后出该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清华大学金属工艺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南京工学院金属工艺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1010 课程名称:工程流体力学 大纲执笔人:方攀英文名称: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各种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流体力学测量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成果的分析和讨论,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加深对流体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重点掌握毕托管测速、能量方程的验证、沿程水头损失的测量以及局部阻力损失的测量.工程流体力学实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毕托管的构造和适用条件,掌握用比托管测量点流速的方法;测定管嘴淹没出流时的点流速,学习毕托管流速修正因数的技能;分析管嘴淹没射流的点流速分布及流速因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定性分析实验,提高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能力;学习掌握三点法、四点法测量局部阻力因数的技能,并将突扩管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能量方程实验台(3套);动量方程实验台(1套);毕托管测速实验台(3套); 雷诺实验台(1套);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台(3套);局部阻力损失实验台(3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能量方程实验 验证能量方程,学会实验设备的调试 测定全压、静压 2 基础性 2 必开 2 动量方程实验 验证动量方程,学会实验设备的调试 测定动量和力 2 综合性 2 必开 3 毕托管测速实验 加深理解毕托管的工作原理 全压、静压和动压的关系 2 设计性 2 必开 4 雷诺实验 验证雷诺实验,掌握层流和紊流的概念 掌握层流和紊流的概念 2 创新性 2 选开 5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验证沿程阻力的影响因素,掌握阻力测定方法 测定层流状态下的水头损失 2 综合性 2 选开 6 局部阻力损失实验 验证局部阻力的影响因素,掌握阻力测定方法 不同流速下测定局部阻力损失系数 2 创新性 2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对实验提出改进的建议.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30%.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1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浙江大学水利实验室编写.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与报告.随实验设备提供 2、参考书: (1)周云龙等编著.工程流体力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山东工业大学孔珑主编.工程流体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3)于荣宪.工程流体力学解题分析.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于荣宪等.工程流体力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5)费祥麟主编.高等流体力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6)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郑洽余等.流体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编.流体力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8)普朗特著.流体力学概论.郭永怀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9)张兆顺等.流体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莫乃荣主编.工程流体力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11)黄卫星等.工程流体力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建筑环境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1013 课程名称:建筑环境学 大纲执笔人:魏琪英文名称:Building Environment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室内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定应达到的目的.通过对某一个房间的测试,对室内的环境条件做出评价. 2、实验教学要求 (1)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的传热学知识、流体力学知识和建筑环境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2)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测定室内气象参数的仪器,根据正确的测量方法,对室内气象条件进行测定. (3)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测定的室内气象参数对室内环境条件给与评价.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实验用仪器包括:玻璃水银温度计、便携式红外测温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风速仪、辐射测量仪器、气压表各 2 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选开 1 建筑热舒适环境测定 完成数据测定记录和处理结果 空调工况下测数据 2 综合性 3-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清楚,测定的数据准确. 2、考核方式:按优、良、中、差评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作为《建筑环境学》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朱颖心主编.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2、刘加平.《建筑物理》(第三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流体输配管网》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1014 课程名称:流体输配管网 大纲执笔人:蒋华蓉 英文名称:Fluid Transport System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在学习、掌握流体输配管网原理和泵与风机等流体机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特别是加深理解离心风机风量风压性能、根据实验结果绘制风机性能曲线;通过对管网的调节过程测定管网的压力分布特性;从而掌握管网的调试和调节的方法. 基本要求:风机性能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风机水泵及基本测试仪器仪表的操作和控制,双管热网水压图实验学生必须掌握进行管网系统设计分析、调试和调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风机性能实验台 1台2、双管热网水压图模型实验台 1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风机性能实验台 测绘离心风机性能曲线;学习离心风机运行操作 测定离心风机的风量风压特性曲线 3 基础性 4 选开 2 双管热网水压图模型实验 绘制水压图 测定热水管网调节过程中的压力分布特性 6 基础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写明实验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写清数据处理结果,并附原始数据记录表 2、考核方式 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 (提问) (2)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实验操作能力?? 30% (3)实验报告?50%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付祥钊主编. 流体输配管网(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2、参考书: (1)龙天渝,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李德英. 供热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建筑环境测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1024 课程名称:建筑环境测试 大纲执笔人:方攀英文名称:Building Environment Measurement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32 实验学时: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课程是与《建筑环境测试》基础课程的配套实验课程,主要完成该课程所介绍的相关物理量的综合测试实验,包括压力、功率、转速、流量、温度、振动与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有选择地进行测量仪器仪表及传感器的标定实验,并进行测试数据的误差分析训练.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测试技术及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对试验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测试技术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测试软件编程过程中得以锻炼和体现.实验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完成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换热系数测定试验台(3套);水银温度计(6根);毕托管(6个);斜管微压计(3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用热电偶测量臂温 掌握电位计使用方法 热电偶测量臂温 2 基础性 2 必开 2 用毕托管测量空气流速 掌握斜管微压计的使用方法 测量空气流的动压头 2 综合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对实验提出改进的建议.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30%.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1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苏州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编写. 2、参考书: (1)吴永生,方可人.热工测量及仪表.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何适生.热工参数测量及仪表.北京:水利电力工业出版社,1990. (3)叶大均.热力机械测试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4)宋端,燕欣之.热工测试技术及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吕祟德等.热工参数测量与处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6)徐大中.热工与制冷测试技术.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 (7)朱德祥.流量仪表原理和应用.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制冷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1026 课程名称:制冷技术 大纲执笔人:吴世凤 英文名称:Refrigeration Technique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制冷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其教学实验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1、了解活塞式和螺杆式单级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操作及日常管理维护. 2、掌握制冷量的测试方法,通过测试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和制冷机流量,分析制冷量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手段对制冷压缩机吸汽、排汽压力和温度,测试压缩机的功率和转速,分析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4、掌握蒸发器、冷凝器、节流机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的正确测试方法和技术,分析各部件的实际工作工况. 5、了解冷冻水和冷却水流量、温度的变化对蒸发器和冷凝器以及整个制冷系的工作性能的影响.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压缩机工作性能试验台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1 2、蒸发器工作性能试验台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1 3、冷凝器工作性能试验台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1 4、冷水机组工作性能试验台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1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掌握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1)蒸汽压缩式制冷基本循环原理和冷水机组结构原理; 2)制冷量、制热量、压缩机功率和制冷系数等基本概念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 3)制冷系统和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和故障分析方法. 2 综合性 12~15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写明实验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写清数据处理结果,并附原始数据记录表(粘帖) (3)完成实验指导书的相关思考题 2、考核方式:按大纲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占总成绩的60%,数据整理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彦启森,石文星,田长青.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2、参考书: (1)陆亚俊,马最良等. 制冷技术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2)郑贤德. 制冷原理与装置,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供热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1053 课程名称:供热工程 大纲执笔人:祝贺英文名称:Heat Supply Engineering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供热工程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2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散热器测试的方法,熟悉热水管网系统水压分布规律及管网调节的基本方法,增加学生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双管热水系统水压图实验台 2台2、散热器试验台 1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双管热水系统水压图实验 掌握双管热水系统水压分布规律,熟悉管网的调节特性及基本方法. 调节阀门三次, 测量并绘制水压图,对比分析水压图的变化原因,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相对照并作出解释. 2 综合性 3 必开 2 散热器性能试验 掌握散热器试验的方法,熟悉各种测试仪表的使用方法. 1、数据记录:测定散热器进出口温度,水流量,记录5个点的房间温度,记录加热功率.通过调节加热功率,记录两个工况的两套数据. 2、数据整理: ①根据水温、流量计算散热量; ②根据散热量和各温度,计算散热器传热系数K; ③散热量和加热功率对比,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 2 综合性 3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根据学生对实验是否认真,测定的数据是否准确,实验报告是否规范、清楚,按优、良、中、差评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作为〈〈供热工程〉〉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暖通空调实验指导书》 苏州大学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2002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大纲执笔人:杨勇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大纲审批人:杨诚成 实验室名称:工程物理实验中心 检测技术实验室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工程力学实验为工程力学重要环节,通过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材料力学性能、基本变形假设、应变测量原理的理解.通过课程实验中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及各类变形条件下应力测量分析,掌握材料拉伸试验机、扭转试验机使用方法,掌握单向、复杂应力主应力测试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拉伸试验机 1套2、扭转试验机 1套3、应变传感实验仪 20套4、示波器 20套5、力学试件 8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金属材料拉伸 掌握材料力学性能测量方法 低碳钢拉伸 3 基础性 2 必开 2 金属材料扭转 掌握扭转试验机使用方法,扭转角度测量. 低碳钢扭转 3 基础性 2 必开 3 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 掌握电测法应用 悬臂梁单臂、半桥、全桥应变测量 4 基础性 2 必开 4 悬臂梁振动频率测量 掌握动应力测量方法 悬臂梁振动频率测量 4 基础性 2 必开 5 应变片粘贴实验 掌握应变片粘贴技术,静态应变仪使用方法. 应变片粘贴,应变测量. 4 综合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记录、处理误差分析,实验原理图等内容. 2、考核方式 (1)根据学生的现场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综合决定该学生的实验成绩. (2)根据学生完成的各个实验的成绩,算出其平均分数,最后出该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按20%计入课程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工程力学》 原方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参考书:有关工程力学各类书籍 《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2011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 大纲执笔人:方攀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66 实验学时: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空气比热、绝热指数以及水蒸气温压关系的测定方法,并熟练使用各种仪器和装置,从而起到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效果.工程热力学实验的教学目标:通过绝热膨胀,定容加热至初温的热力学过程,测出三状态下的压力值,从而求出绝热指数K;正确使用该仪器,在保持工况稳定的情况下,测出饱和蒸气的压力和相应温度值,并绘制p-t关系曲线和整理经验公式;被测空气由风机经流量计进入比热仪主体后流出,在此过程中进行测温、测压、测流量,并查相应的物性参数,进而计算出空气的定压比热值.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空气绝热指数测定仪 2台3、饱和蒸气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仪 2台2、气体比热测定装置 2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空气绝热指数测定 思考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 测量空气绝热指数 2 基础性 2 必开 2 饱和蒸气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 了解该仪器的测量原理和结构 水蒸气温度和压力的测定 4 综合性 2 必开 3 气体定压比热测定实验 掌握空气比热测定的方法 温度、压力、热量、流量的测量 2 设计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规范,清楚.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2)原理简述(3)仪器设备(4)实验步骤(5)原始数据记录(6)数据计算与处理(包括表格与曲线)(7)问题讨论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质量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考核.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 根据上述各方面考核结果,按5级记分制确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1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苏州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编 2004年5月2、参考书:《工程热力学》(第三版),沈维道 蒋智敏 童钧耕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传热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2012 课程名称:传热学 大纲执笔人:吴玺英文名称:Heat Transfer Theory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空气比热、绝热指数以及水蒸气温压关系的测定方法,并熟练使用各种仪器和装置,从而起到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效果.传热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学习测量空气绝热指数的方法,思考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了解该仪器的测量原理和结构,掌握水蒸气温度和压力的测定方法.掌握空气比热测定的方法,熟悉温度、压力、热量、流量的测量.学习测量空气绝热指数的方法,思考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学习测量空气绝热指数的方法,思考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掌握空气比热测定的方法,熟悉温度、压力、热量、流量的测量,在计算中应用比热及湿空气的基本知识.基础性实验占25%、综合性实验占25%、设计性实验占25%、创新性实验占25%.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空气绝热指数测定仪 2台3、饱和蒸气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仪 2台2、气体比热测定装置 2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空气绝热指数测定 思考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 测量空气绝热指数 2 基础型 2 必开 2 饱和蒸气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 了解该仪器的测量原理和结构 水蒸气温度和压力的测定 2 综合性 2 选开 3 气体定压比热测定实验 掌握空气比热测定的方法 温度、压力、热量、流量的测量 2 设计性 2 必开 4 空气横掠单管时平均换热系数的测定 熟悉测量空气流速和管壁温度方法 获得换热规律的准则方程 2 创新型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规范,清楚.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2)原理简述(3)仪器设备(4)实验步骤(5)原始数据记录(6)数据计算与处理(包括表格与曲线)(7)问题讨论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质量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考核.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 根据上述各方面考核结果,按5级记分制确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1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苏州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编 2004年5月2、参考书:《工程热力学》(第三版),沈维道 蒋智敏 童钧耕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暖通空调》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2022 课程名称:暖通空调 大纲执笔人:何超英 英文名称: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1、空调风量测量 (1)实验内容:测量空调箱送风的风速和风量,通过变频器改变电源频率,以改变风量,进而测量不同频率下的不同风量,同是可以验证风量与频率的一次方关系. (2)实验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风速的测量方式,可以选择热球风速仪或毕托管测量风速,断面风速不均匀,应多点测量以减少测量误差. 2、循环式空调过程 (1)实验内容:循环式空调过程模拟试验,可做集中式空调系统不同循环形式-----直流式、封闭式和一次回风式的空调实验;可以模拟不同季节的室内和室外环境及其空调的全部过程. (2)实验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获得对空气的加热、加湿、冷却和去湿等处理过程的综合知识,并能掌握对空气的温度、湿度进行测量、显示及控制调节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循环式空调过程实验台 1台4、组合式空调机组ZK—4 1台2、热球风速仪 2台5、变频器 1套3、比托管 2套6、微压差计 2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空调风量测量 风量与转速的关系 风量测量及频率设置 2 基础性 5 必2循环空调演示 演示实际空调系统工况 开机、设置 运行、监测 2 基础性 10 必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规范,清楚.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2)原理简述(3)仪器设备(4)实验步骤(5)原始数据记录(6)数据计算与处理(包括表格与曲线)(7)问题讨论.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质量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考核.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 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自编,暖通空调实验指导书, 2、参考书:薛殿华主编《空气调节》,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制冷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EEE2026 课程名称:制冷技术 大纲执笔人:吴世凤 英文名称:Refrigeration Technique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制冷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其教学实验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1、了解活塞式和螺杆式单级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操作及日常管理维护. 2、掌握制冷量的测试方法,通过测试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和制冷机流量,分析制冷量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手段对制冷压缩机吸汽、排汽压力和温度,测试压缩机的功率和转速,分析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4、掌握蒸发器、冷凝器、节流机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的正确测试方法和技术,分析各部件的实际工作工况. 5、了解冷冻水和冷却水流量、温度的变化对蒸发器和冷凝器以及整个制冷系的工作性能的影响.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序号 实验设备名称 对应实验项目 数量 备注 1 压缩机工作性能试验台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1 2 蒸发器工作性能试验台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1 3 冷凝器工作性能试验台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1 4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试验台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1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实验 掌握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1)蒸汽压缩式制冷基本循环原理和冷水机组结构原理; 2)制冷量、制热量、压缩机功率和制冷系数等基本概念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 3)制冷系统和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和故障分析方法. 4 综合性 12~15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写明实验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写清数据处理结果,并附原始数据记录表(粘帖) (3)完成实验指导书的相关思考题 2、考核方式:按大纲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占总成绩的60%,数据整理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彦启森,石文星,田长青.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2、参考书: (1)陆亚俊,马最良等. 制冷技术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2)郑贤德. 制冷原理与装置,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电路理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1001 课程名称:电路理论 大纲执笔人:党兰芬 英文名称:circuit theory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电路理论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南等效原理等基本原理,掌握电路参数、性能的试定方法,掌握连接电路的技能,学会几种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比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等仪器.培养学生检查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实验类型和比例为: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的比例为4:1:1.以往学生通过实验清楚认识到,直流电路不仅在分析方法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测量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上也有所不同.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数 KHDL-1型电路原理实验箱18台,信号发生器18台,示波器18台,数字万用表18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 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 掌握实验装置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1测定线性电阻 2测定半导体二极管 3测定稳压二极管 3 基础性 2 必开 2 叠加原理 1 验证叠加原理; 2 加深对线性电路叠加性的认识和理解. 对两个电源电路验证叠加原理 3 基础性 2 必开 3 戴维南定理 1 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1测开路电压、等效电阻; 2负载试验;3验证戴维南定理. 3 基础性 2 必开 4 RC选频网络特性测试 1 熟悉文氏电桥电路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2 学会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定文氏电桥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测量幅频特性; 2测量相频特性; 3 基础性 2 必开 5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1测试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通过实验测量掌握该电路的滤波性; 3 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及测定方法 1测量谐振频率、上限测量、下限测量; 2测量品质因数. 3 设计性 2 必开 6 RC一阶电路的研究 1 测定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测定电路的时间常数; 3 绘制不同时间常数下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输出波形图; 4测定一阶高通电路、低通电路的带宽; 5测试一阶高通电路、低通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 6掌握RC一阶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及其暂态过程的特性. 1 观测时间常数对积分、微分电路的影响; 2测量时间常数. 3 综合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原始实验数据、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2、考核方式 (1)按试卷上题目要求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的全部操作过程,得出测量结果. 实验报告占 50% 实验考试占 50% (2)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 2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实验教材:《KHDL-1型电路原理实验箱指导书》自编讲义 2、实验参考书:《电路实验与实践》王勤,余定鑫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1008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实验 大纲执笔人:邹丽新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Electron Technology 大纲审批人:汤荣生 实验室名称:电子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电子技术实验是电子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加强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是学好电子技术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内容包括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测量实验电路.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知识,从实验得到的结果、现象分析中学会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所需台套数 电子技术实验箱 30台 双踪示波器 30台 信号发生器 30台 晶体管毫伏表 30台 数字万用表 3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要求熟练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用仪器仪表. 使用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用仪器仪表,并熟悉这些仪器. 4 基础性 1 必开 2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放大倍数的测试、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等 晶体三极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放大倍数的测试、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与测试. 4 基础性 1 必开 3 负反馈放大器 掌握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间的联系与区别. 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的连接与调试、测试. 4 基础性 1 必开 4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熟悉并掌握运算放大器主要指标的测试方法.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于调试. 3 基础性 1 必开 5 模拟运算电路和波形发生器 熟悉集成运放在模拟运算方面的应用、学习用集成运放构成波形发生器. 集成运放的基本应用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4 基础性 1 必开 6 低频功率放大器 学会OTL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性能与指标的测试方法. OTL电路功率放大器的连接和调试. 4 基础性 1 必开 7 RC正弦波振荡器 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组成及电路的振荡条件. 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4 基础性 1 必开 8 集成稳压电路 了解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78**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4 基础性 1 必开 9 晶体管收音机 了解晶体管收音机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组装一台超外差收音机;调试 组装晶体管收音机. 8 综合性 1 必开 10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与测试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3 基础性 1 必开 11 译码器及其应用 掌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显示用7段译码驱动电路的使用,熟悉7段LED数码管的功能及使用. 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7段译码驱动电路的使用. 3 基础性 1 必开 12 计数器及其应用 掌握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学习用集成触发器组成计数器的一般方法;掌握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计数器的应用. 3 基础性 1 必开 13 脉冲信号源的制作和脉冲分配器的应用 熟悉CD4060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使用CD4060组成一个可供实验使用的脉冲信号源;熟悉集成时序脉冲分配器CD4017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CD4060的应用. 3 基础性 1 必开 14 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 熟悉555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掌握555集成时基电路的基本应用. 555的电路的应用. 3 基础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含: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实验设备与器件、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及分析、结论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期末操作考试.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实验课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和期末操作考试成绩(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模拟部分).自编. 苏州大学物理学院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数字部分).自编. 苏州大学物理学院 2、参考书: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刘向军 文亚凤 刘淑艳 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传感器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1017 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 大纲执笔人:栗荣英文名称:Sensor Technology 大纲审批人:顾济华 实验室名称:传感器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所运用的理论知识,比如应变效应、电磁感应原理、热电效应、压电效应、霍尔效应等,学会熟练操作传感器试验仪和双踪示波器等实验仪器,并得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从实验得到的结果、现象分析中学会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加强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知识,学生会对传感器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传感器基础知识、作用、意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会用传感器,通过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为将来的生产、科研打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CSY-998型 传感器系统试验仪 20台 双踪示波器(20MHz) 2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关系. 1、单臂电桥性能测试; 2、半桥电路性能测试; 3、全桥电路性能测试; 4、三种电桥比较. 4 基础性 2 必开 2 差动变压器性能 了解差动变压器原理及工作情况. 测试差动变压器性能,做V-X曲线. 2 基础性 2 选开 3 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说明如何用适当的网络线路对残余电压进行补偿. 测试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补偿电路的补偿效果. 2 基础性 2 选开 4 移相器实验 了解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移相电路的原理及工作情况. 测试移相器在不同频率下的移相范围. 2 基础性 2 必开 5 相敏检波器实验 了解相敏检波器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测试相敏检波器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情况,了解相敏检波器的作用. 2 基础性 2 必开 6 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 使用差动变压器测试振动平台的振动特性. 4 综合性 2 必开 7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了解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工作性能. 测试电涡流传感器在被测材料距离变化时的特性. 2 基础性 2 选开 8 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 了解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原理及其特性. 测试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特性. 2 基础性 2 选开 9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 掌握热电偶测温的方法,并和温度计测温进行比较. 2 基础性 2 必开 10 压电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了解压电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 使用压电传感器测试梁的振动特性. 2 基础性 2 必开 11 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直流激励 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原理与特性. 使用霍尔传感器测量磁场的分布. 2 基础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 (1)实验名称:本实验的名称. (2)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应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原理:阐述与本实验相关的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原理. (4)实验内容:画出实验电路图,列出详细的实验步骤. (5)实验器料:本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6)实验结果:记录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实验结果分析: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等. 2、考核方式 (1)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根据现场实验操作结果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分 (2)课程实验考核成绩的确定:根据学生完成的各个实验的成绩,算出其平均分数,最后出该学生的实验成绩. (3)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传感器实验讲义 2、参考书: (1)黄贤武,郑筱霞.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2)陈杰,黄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Matlab》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1024 课程名称:Matlab 大纲执笔人:杨勇英文名称:Matlab 大纲审批人:杨诚成 实验室名称:物理科技楼414机房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MATLAB是一种以数值计算和数据图示为主的计算机软件,并包含适应多个学科的专业软件包,以及完善程序开发功能.通过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掌握Matlab基本操作、绘图功能、分析计算功能、掌握Matlab在数学、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应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PC机60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熟悉软件环境和基本的操作 熟悉软件使用环境、学会帮助系统使用 软件安装、帮助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2 矩阵建立及基本操作 掌握各种矩阵建立方法 一维、二维矩阵建立,各种矩阵导入方法 2 基础性 1 必开 3 矩阵生成函数 掌握特殊矩阵使用方法 特殊矩阵使用,矩阵运算规则 2 基础性 1 必开 4 Matlab图形绘制 掌握各种图形绘制方法 各种图形绘制命令掌握 2 基础性 1 必开 5 Matlab符号运算 掌握符号运算方法 多项式运算、符号积分微分运算 2 基础性 1 必开 6 Matlab程序设计 Matlab程序设计方法 条件判断语句、循环语句应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7 Matlab仿真 Simulink初步 仿真参数设置,各种模块使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8 Matlab在图像处理中应用 图像处理工具包使用 图像处理初步 2 综合性 1 必开 9 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工具包使用 傅里叶变换、卷积指令使用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次上机作业完成情况 2、考核方式 (1)上机训练完成情况 (2)实验课成绩为每次上机训练习题完成情况综合评分,实验分数按20%计入课程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Matlab程序设计教程》 李海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参考书:有关《Matlab》各类书籍 《EDA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1027 课程名称:EDA应用 大纲执笔人:吴迪英文名称:Application of EDA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物理科技楼414机房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详指导尽地介绍了PROTEUS、PROTEL、MAXPLUSII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与应用. VHDL作为IEEE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和EDA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应用和完善,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和广泛的接受.因此,使用VHDL语言来设计数字系统是电子设计技术的大势所趋.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VHDL语言的语法基础和程序结构,并能够使用VHDL语言进行一般的逻辑电路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电子设计方法,提高电路系统的设计水平和智能化产品的开发水平,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有如下几个教学目的: 1、对电子电路设计的计算机仿真,有一个初步认识 2、对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达到初步应用 3、熟练掌握EDA软件MAXPLUSII 4、熟练掌握硬件逻辑语言VHDL 5、用硬件逻辑语言编写逻辑电路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台式电脑,软件MAXPLUSII.50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二选一多路选择器的实现 程序入门 多路选择器的程序设计 3 综合性 1 必开 2 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设计 设计应用 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设计 3 综合性 1 必开 3 74LS138译码电路的VHDL设计 设计应用 74LS138译码电路的VHDL设计 3 综合性 1 必开 4 元件例化实现4/16译码电路 设计应用 使用74LS138,用元件例化实现4/16译码电路 3 综合性 1 必开 5 图形输入设计的实现 设计应用 图形输入设计模为12的加法计数器 3 综合性 1 必开 6 七人表决器 设计应用 七人表决器的设计实现 3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仪器及软件. (4)实验内容. (5)程序. (6)计算机仿真波形及结果. (7)结论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2)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当场打分.实验报告 (3)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 (4)实验过程及结果占90%,实验报告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潘松主编,《VHDL实用教程》,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7 2、参考书: (1)侯伯亨 顾新编,《VHDL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修订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邢建平 曾繁太编,《VHDL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潘松 黄继业编,《EDA技术实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4)潘松 王国栋编,《VHDL实用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5)(美)Stefan Sjoholm,Lennart Lindh编,边计年等译,《用VHDL设计电子线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6)谢云等编,《现代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1032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与应用 大纲执笔人:邱国平 英文名称: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大纲审批人:邹丽新 实验室名称:物理科技楼414机房 课程学时:40 实验学时: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所开设的非独立实验课.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提高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掌握基本网络设备的应用、组建网络的基本方法、网线的制作等技能. 本实验拟选用自编实验讲义,结合课程内容选做以下所列的若干个实验.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硬件:80X86系列微型计算机,现有15台. 软件:Windows XP, windows server 2003 的安装光盘等.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 熟悉双绞线的物理结构,掌握用双绞线制作网络通信线的操作过程与测试方法. 用双绞线制作网络通信线并对制作好的双绞线进行测试.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对等网的组建与文件共享 掌握对等网的组建的基本过程;掌握文件共享基本方法. 创建一个对等网,在创建好的对等网中进行文件共享操作. 2 基础性 1 必开 3 常见网络测试命令的使用 掌握网络常见测试命令的使用方法;熟悉和理解命令的含义和相关的操作. 1、掌握ipconfig命令、ping 命令、Netstat命令、tracert命令、nslookup命令、ARP 命令、Telnet的含义与应用. 2 设计性 1 必开 4 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软件的安装 掌握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软件的安装过程. 学习并掌握windows server 2003 的安装、启动和关机方法. 2 设计性 1 选开 5 用户的创建、删除与登陆 掌握2003 server操作系统用户的创建、删除与登录的基本操作. 在服务器上创建一个用户帐户、删除一个用户帐户. 2 设计性 1 选开 6 FTP文件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掌握FTP站点的建立与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的基本方法. 建立一个FTP服务器站点,完成对FTP文件服务器的配置,并实现对该服务器的管理. 2 综合性 选开 7 WWW网页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掌握www服务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信息服务系统的安装过程. 建立一个WWW信息站点,完成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安装. 2 综合性 选开 8 DN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进一步掌握DNS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域名解析的原理和模式,学习并掌握DNS的安装、配置与管理. 在DNS服务器上进行DNS的安装、配置与管理. 2 综合性 1 选开 9 宽带网接入与局域网检测 掌握宽带网接入的常用常用方法;掌握无线宽带路由器的配置及使用方法;掌握网络检测常用命令. 安装无线路由器并进行网络配置,完成用户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然后对网络进行检测. 2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应包含如下内容: (1)实验名称:本实验的名称. (2)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应加深对哪几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原理:阐述与本实验相关的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原理. (4)实验内容:列出本实验要求完成的操作内容和详细的实验步骤. (5)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6)实验结果:记录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际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实验结果的分析: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考核方式: (1)根据实验操作与书面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实验成绩; (2)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讲义》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选编 2、参考书: (1)《计算机网络教程(第5版)》 谭浩强主编,吴功宜 吴英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年6月(2)《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肖洪生 编著 (3)《计算机网络实验大全》 冯志祥 编著 《电子技术实验与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2004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实验与设计 大纲执笔人:邱国平 英文名称:Experiment and Desig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大纲审批人:邹丽新 实验室名称:电子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旨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将学过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中,拓展知识视野.通过实验的设计过程,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按要求独立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电子设计的基本步骤,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各种参数、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熟练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在电子线路的实际制作过程中,了解制作工艺的一般要求,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信号发生器25台2、20MHz双踪示波器25台3、交流毫伏表25台4、直流稳压电源25台5、数字式万用电表25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 通过安装一台晶体管收音机,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一步掌握模拟电路中各种典型功能电路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自学晶体管收音机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购成套便携式七晶体管收音机散件,自行安装、调试,使其能正常工作. 18 综合性 1 必开 2 具有数码显示的知识竞赛抢答器 了解抢答器的一般功能和设计方法,设计一实用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电路,电路应具有声光提示功能. 能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设计一款不少于6(8人参加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电路,电路应具有声光提示功能. 54 设计性 2(4人 选开 3 具有数码显示的知识竞赛评分器 能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设计一款与抢答器对应的评分器电路,电路能对抢答成功的参赛者评分,并用数码管显示十进制评分结果. 设计一款与抢答器对应的评分器电路,电路能供评委对抢答成功的参赛者进行评分操作,并用数码管显示十进制评分结果. 54 设计性 2(4人 选开 4 具有数控、数显功能的直流稳压电源 能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一款可实现数字控制和数码显示的直流稳压电源. 能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一款可供实验室使用,能实现数字控制和数码显示的直流稳压电源. 54 设计性 2(4人 选开 5 数码显示多波形信号发生器 能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一款可供实验和电子维修人员使用的信号源,信号源可输出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 用相关信号发生集成电路和其它数字器件设计一款数码显示的可供实验和电子维修人员使用的简易信号源. 54 设计性 2(4人 选开 6 简易数字式频率计 用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制作一台低成本的数字频率计,测频范围10Hz(50MHz,8位数码显示输出. 用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制作一台低成本的数字频率计,测频范围10Hz(50MHz,8位数码显示输出. 54 综合性 2(4人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应包含如下内容: (1)实验名称:本实验的名称. (2)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应加深对哪几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原理:阐述与本实验相关的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原理,画出电路原理图. (4)实验内容:列出本实验要求完成的操作内容和详细的实验步骤. (5)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6)实验结果:记录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际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实验结果的分析: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考核方式: 该课程为独立设课,单独考核. (1)实验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动手能力和实验作品、实验报告三部分构成; (2)平时成绩主要是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主动性、实验时间的保证等环节; (3)动手能力主要是指实验操作技能和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实验作品是指电路安装后的外观,电路功能的达标程度等; (4)实验报告是对该实验的书面总结,是否符合实验报告要求的格式和内容,原理分析是否正确全面、主题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晰、文字和插图是否整洁规范; (5)实验考核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动手能力和实验作品占40%;实验报告占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模拟部分),苏州大学物理系自编,2000年9月(2)《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数字部分),苏州大学物理系自编,2000年9月(3)《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2、参考书: (1)有关《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方面的各类书籍 (2)相关电子器件手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2009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大纲执笔人:钱敏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大纲审批人:杨勇实验室名称:检测技术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仪器与仪表、测控技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重点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课程实验结合"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设计出多个基础性和设计性实验单元,希望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课程中的控制理论,并且在拓展和思考环节中,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30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熟悉MATLAB在自动控制原理上的应用;进一步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及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控制系统时域设计 控制系统复域设计 控制系统频域设计 控制系统校正设计 3 基础性 1-2人 必开 2 典型环节的特性分析 学习使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实验系统;观测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熟悉使用TDN-AC/ACS+系统及其操作软件 典型环节:比例、积分、惯性、PD、PI、PID的模拟 4 基础性 1-2人 必开 3 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稳定性分析 验证理解典型二阶和典型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研究系统参数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阶系统在不同阻尼工况下的阶跃响应 三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 基础性 1-2人 必开 4 频率特性测试 理解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掌握利用Bode图推导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分别作出相应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用测量的实验数据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 3 基础性 1-2人 必开 5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研究 理解校正的方式和作用 测量未校正系统与串联超前校正系统性能指标,分析 校正系统作用. 2 设计性 1-2人 必开 6 采样系统分析 理解采样原理及采样过程;分析z变换法在研究采样系统时的局限性;研究采样周期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理解采样原理 及采样过程; 分析z变换法在 研究采样系统时的局限性; 研究采样周期 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基础性 1-2人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课程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思考问答等内容. 2、考核方式 (1)本课程包含六个实验,每个实验所占分值见下表: 实验项目 分值 累加总分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15 100 实验二 典型环节的特性分析 25 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稳定性分析 15 实验四 频率特性测试 15 实验五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研究 15 实验六 采样系统分析 15 (2)每个实验的成绩:实验操作分(60%)和实验报告(40%)两个部分; (3)缺席一个实验,该实验不得分; (4)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 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 2、参考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程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2011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 大纲执笔人:邹丽新 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 Computer 大纲审批人:邱国平 实验室名称:物理科技楼414机房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80X86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其中主要对8086/8088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指令系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学会编写基于8086/8088微处理器的汇编语言源程序,并通过对源程序进行汇编、连接、调试等操作掌握程序编辑与调试的整个过程,从而较灵活地掌握各类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对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操作、I/O端口的扩展方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以及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的原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AEDK8688ET教学实验系统,现有30台; 80X86系列微型计算机,现有3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汇编语言程序的编辑、调试 学习8086/8088系列微型机汇编语言程序的编辑和调试过程,掌握用EDIT行编辑程序编辑汇编语言源程序以及用汇编程序MASM和用连接程序LINK对源程序进行汇编和连接,最后产生可执行程序的过程,学习用调试程序DEBUG对程序进行跟踪调试的方法. 用EDIT行编辑程序建立和编辑汇语言源程序;用MASM汇编程序对源程序进行汇编,产生目标程序模块;用LINK连接程序对目标程序进行连接,产生可执行程序文件;用DEBUG命令对可执行程序进行调试,并记录相应数据. 4 基础性 1 选开 2 算术运算编程 进一步体会数据寻址方式的应用,掌握算术运算指令的功能及使用规则,熟悉字节、字、双字类型数据运算的编程方法,了解算术运算指令对标志位的设置. 用算术运算指令编写源程序,并对其进行汇编、连接和调试.调试过程中用U命令进行反汇编,用T命令跟踪程序的运行,在此过程中通过D命令记录程序初始状态下和各断点处的内存单元数据 4 基础性 1 选开 3 条件转移和循环指令的应用 熟练掌握条件转移指令和循环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条件转移的各种测试条件,能正确运用这些指令编写跳转、分支和循环程序. 用"起泡法"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编写汇编语言源程序,利用条件转移指令和循环指令实现该算法功能,使数据实现升序或降序排列,对程序进行调试,检查并记录结果. 4 设计性 1 选开 4 子程序和系统功能调用 掌握过程定义及过程调用的基本规则,学会子程序的编程方法,学习系统功能调用的基本概念和INT 21H 指令的使用方法. 编写程序并调试,利用DOS系统功能调用的相关指令接收键盘数据,用子程序完成对输入数据的十进制与十六进制数制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数据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4 设计性 1 选开 5 逻辑运算和端口操作的编程 掌握逻辑运算指令的原理和常见的用途,进一步熟悉计算机I/O端口的概念,掌握对I/O端口寄存器进行数据输入和输出的操作和控制字的使用,掌握端口操作和I/O通信程序的编程方法. 编写程序,用I/O指令和逻辑运算指令对61H端口的控制寄存器进行操作,使内部扬声器的发声能根据不同键的控制来实现响、停等操作. 4 设计性 1 选开 6 独立运行单板机方式或串行通信配置下的双色灯实验 学习I/O端口的实际应用,掌握在PC系统中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对8255A进行初始化的方法以及双色灯的使用. 在AEDK8688ET实验机上进行硬件连接,通过8255A输出口控制4个双色LED指示灯,再编写程序,经汇编、连接产生可执行程序后输入实验机,运行程序使双色灯交替发出红光和绿光. 4 综合性 选开 7 独立运行单板机方式或串行通信配置下的开关状态显示实验 掌握8255各个口的不同工作方式,学习通过8255A的不同端口进行数据输入和信号输出的编程方法. 在AEDK8688ET实验机上进行硬件连接,将8255A的PA口和PC口分别接8个开关和8个LED指示灯,编写程序,将从PA口输入的开关状态数据从PC口输出,通过指示灯的亮暗状态确定相应位置开关的通断状态. 4 综合性 1 选开 8 独立运行单板机方式或串行通信配置下的模拟交通信号灯实验 进一步学习I/O接口的简单扩展和编制数据输出程序的设计方法,通过8255A,控制双色LED灯(可发红、绿、黄光),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管理. 在AEDK8688ET实验机上进行硬件连接,通过8255A输出口控制4个双色LED指示灯(可发红、绿、黄光),再编写程序,实现模拟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管理. 4 综合性 1 选开 9 独立运行单板机方式或串行通信配置下的A/D转换实验 掌握A/D转换芯片ADC0809的转换性能及编程方法,学习将该芯片与8279芯片的接口技术. 在AEDK8688ET实验机上进行硬件连接,接好A/D转换芯片ADC0809,编程用查询方式采样电位器输入电压,并将采样到的结果实时地通过8279显示在数码管上. 4 综合性 1 选开 10 综合程序的编程设计 能对8086/8088指令系统提供的各种指令进行综合运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编写一个较为实用的应用程序,使计算机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编写一个较为实用的汇编语言应用程序,使计算机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并进行结果分析. 4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应包含如下内容: (1)实验名称:本实验的名称. (2)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应加深对哪几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原理:阐述与本实验相关的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列出实验程序的原理、流程图和汇编语言源程序清单. (4)实验内容:列出本实验要求完成的操作内容和详细的实验步骤. (5)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6)实验结果:记录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际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实验结果的分析: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考核方式: (1)根据实验操作与书面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实验成绩; (2)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王富东 陈蕾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2)《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 邹丽新 陈蕾 邱国平 周江 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2、参考书 (1)《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第二版)郑学坚、周斌、马力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2)《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王永山、杨宏五、杨婵娟 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1年(3)《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沈美明、温冬婵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年 《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2015 课程名称: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大纲执笔人:邹丽新 英文名称: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大纲审批人:朱桂荣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实验室名称:电子实验室 课程学时:80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MCS-51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理解,熟悉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掌握最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通用接口技术的使用,以及程序调试过程和调试方法,更进一步理解单片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更好地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AEDK8688ET单片微型计算机实验仪,现有3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数据块的移动 掌握数据传送类指令的使用,熟悉程序调试方法 16个字节数据块的传送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加法程序设计 掌握算术运算类指令的使用,在进行BCD码运算时DA A指令的作用 BCD码加法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2 基础性 1 必开 3 排序程序 掌握指令的综合使用方法及常用的编程技巧 排序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2 基础性 1 必开 4 LED数码块显示 掌握LED数码块动态扫描显示方式的硬件接口和软件设计 LED数码块的显示程序编制与调试 3 综合性 1 必开 5 键盘扫描 掌握行扫描法键盘工作原理、硬件接口和软件设计 行扫描法键盘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3 综合性 1 必开 6 定时器实验 掌握定时器的响应、设置以及定时长度的计算 定时器的应用 3 综合性 1 必开 7 D/A转换 掌握D/A转换接口 0832D/A转换器的应用 4 设计性 1 选开 8 A/D转换 掌握A/D转换接口 0809A/D转换器的应用 4 设计性 1 选开 9 电脑时钟 掌握定时器的响应、设置以及定时长度的计算,熟悉相应的显示电路及键盘接口 电脑时钟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4 设计性 1 选开 10 步进电机运行控制 掌握步进电机运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步进电机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4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应包含如下内容: (1)实验名称:本实验的名称. (2)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应加深对哪几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原理:阐述与本实验相关的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列出实验程序的原理、流程图和汇编语言源程序清单. (4)实验内容:列出本实验要求完成的操作内容和详细的实验步骤. (5)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6)实验结果:记录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际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实验结果的分析: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考核方式: (1)实验操作与书面考核相结合; (2)平时成绩与实验成绩相结合.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邹丽新、陈蕾、邱国平、周江编著,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1. (2)邹丽新、翁桂荣,《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3)翁桂荣、邹丽新,《单片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2、参考书: (1)张迎新等,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及接口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 (2)顾筠、钱琦、林小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3)张似玫,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2 (4)高锋,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学出版社,2003.2. (5)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10. 《DSP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2023 课程名称:DSP原理与应用 大纲执笔人:吴迪英文名称: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物理科技楼414机房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作为对象,研究对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和利用的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牢固掌握确定性离散时间信号的谱分析的原理及快速实现方法,借助于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及实现,学生可掌握数字滤波系统的分析以及设计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是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学科, 该课程注重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紧密结合 , 使学生深入理解信号处理的内涵和实质. 本课程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主要讨论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基础理论、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理论及其快速算法FFT、IIR和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以及有限字长效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DFT理论进行信号谱分析,以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信息、通信等方面的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台式电脑,软件matlab,dsp,1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MATLAB软件简介 程序入门 MATLAB软件设计入门 2 综合性 1 必开 2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及运算 设计应用 常用离散时间信号的程序表示,并用它们进行相关计算 2 综合性 1 必开 3 离散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设计应用 信号的频谱分析 2 综合性 1 必开 4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时域分析 设计应用 系统的时域分析 2 综合性 1 必开 5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z域分析 设计应用 系统的z变换 2 综合性 1 必开 6 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 设计应用 DFT与FFT的程序编写 2 综合性 1 必开 7 IIR数字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设计应用 滤波器的设计 3 设计性 1 选开 8 FIR数字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设计应用 滤波器的设计 3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仪器及软件. (4)实验内容. (5)程序. (6)计算机仿真波形及结果. (7)结论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2)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当场打分.实验报告 (3)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 (4)实验过程及结果占50%,平时成绩5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俞一彪主编,《数字信号处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2、参考书: (1)吴镇扬主编,《数字信号处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程佩青主编,《数字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胡广书主编,《数字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刘顺兰主编,《数字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郑君里主编,《信号与系统》,高教出版社,2000 (6)吴湘琪主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7)余成波主编,《数字信号处理及MATLAB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VC++》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IST2026 课程名称:VC+大纲执笔人:陈大庆 英文名称:VC+大纲审批人:顾济华 实验室名称:物理科技楼414机房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VC++是一门高效实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可进行过程化程序设计,也可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程序员最广泛的开发工具之一.通过该课程实验,使学生得到C++程序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悉Visual?C++编程环境、C++基本语法,掌握面向对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掌握使用Visual C++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编写、调试和运行一般的应用程序.,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时应注重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程序开发,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为今后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主要仪器设备:安装VC++的计算机 现有台套数: 60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熟悉VC++实验环境 了解和使用VC集成开发环境,学习完整的C++程序开发过程,掌握基本数据类型 简单的程序的创建、编辑源程序、编译、连接与运行; 数的进制和输出格式的控制; 字符和数值的输入. 3 基础性 1 必开 2 简单程序开发 掌握程序的分支、循环结构,学习调试方 在屏幕上显示100以内的素数; 用数组处理Fibonacci数列问题; 使用VC++的debug调试功能观察程序流程. 3 综合性 1 必开 3 类和对象 掌握结构的定义和使用,掌握类的定义、实例化的方法,使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编写具有结构、类与对象的简单源程序,注意public和private的作用; 编写一个具有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或拷贝构造函数的简单源程序,并进行该程序的运行、调试、编译; 使用VC++的debug调试功能跟踪观察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 3 综合性 1 必开 4 继承和派生 掌握从现有类派生出新类的方法, 掌握基类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控制 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有整型成员变量Number,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编写一个存储学生信息的类,给出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等成员函数的定义,并上机调试; 可从布置的作业中,再任选一编程题,进行上机. 3 综合性 1 必开 5 运算符重载 了解运算符重载含义,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编写复数类的定义,类中有"+"运算符和"-"算符的重载函数,给出重载函数的定义,并上机调试; 编写重载求绝对值的函数,实现求整数、双精度数的绝对值,并上机调试. 3 设计性 1 必开 6 虚函数 了解虚函数对多态性的支持,掌握在具体程序中使用虚函数方法 利用虚函数实现多态性来求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并上机调试.已知父类为: class Shape { public: virtual float Area(void) = 0; virtual void Setdata(float ,float = 0 ) = 0; }; 编写程序练习虚析构函数功能. 3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有完整的题目、实验要求,实验内容有完整的程序和实验结果(图形或数据).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包括出勤、完成实验的质量、实验报告. (2)实验教学部分占课程总成绩20%;在笔试中,实验内容占考试内容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谭浩强,《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参考书: (1)宋金珂、高丽华、张迎新,《VC++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Stanley B. Lippman ,《Essential C++》,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3)刘冰、张林,《C++程序设计教程——基于Visual Studio2008》,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精密测控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CTI1013 课程名称:精密测控与系统 大纲执笔人:许宜申 英文名称:Precision Measurements & Control System 大纲审批人:顾济华 实验室名称:检测技术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性质和方法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了解现代仪器的设计方法;熟悉仪器精度理论、测控仪器总体设计、测控仪器的电路系统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实际仪器、电路、精度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机械继电器控制 掌握机械继电器的工作特性 利用单片机完成机械继电器的断开与吸合控制 3 基础性 2~3 必开 2 电压、电流信号传输转换 掌握电压电流两种信号传输形式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 4~20mA电流信号与0~5V电压信号的传输转换 3 基础性 2~3 必开 3 直流电机驱动 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 单片机端口PWM信号驱动直流电机 3 基础性 2~3 必开 4 模数与数模转换 掌握模数与数模转换器的一般工作方式 单片机控制模数与数模转换器,完成模拟量的采集与输出 3 基础性 2~3 必开 5 计算器 掌握键盘、显示屏的编程方法,掌握常见的数学运算指令 数学指令的编写,键盘、显示屏的驱动 3 综合性 3~4 必开 6 PID控制 掌握PID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仿真PID控制参数对二阶系统的性能影响 3 综合性 3~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苏州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电路图、机械结构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3)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写实验讲义; (4)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不提倡纯理论的讨论,更不要从其它参考资料中大量抄录; (5)实验报告的成绩与报告的篇幅无关. 2、考核方式 (1)实验总成绩 = 平时成绩*60% + 考试成绩*40%. (2)平时成绩:采用所有开设实验成绩加权平均,每个实验成绩由四部分组成:考勤、预习、操作、实验报告.其中,考勤、预习占1/3,实践操作占1/3,实验报告占1/3,每次实验成绩采用百分制.考试成绩:采用实际操作的方式,考试内容为本大纲中所列出的实验内容或是与本课程有关的设计性实验,成绩登记采用百分制.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董永贵、李庆祥,《精密测控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参考书:李江全,《计算机测控系统设计与编程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电子测量》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CTI1016 课程名称:电子测量 大纲执笔人:张晓俊 英文名称:Electronic Measurement 大纲审批人:顾济华 实验室名称:物理科技楼414机房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虚拟仪器技术是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新技术,在电子测量领域的仪器设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虚拟仪器实验,可以使学生对虚拟仪器测控系统有进一步的了解,巩固与丰富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课程共6个实验,包括2个基础性实验,2个综合性实验及2个设计性实验.通过相关实验使学生1、了解Labview中的常用功能.能够进行Labview面板设计和简单程序编程及调试.2、学会使用Labview中的While循环;移位寄存器;For循环;Case结构;公式节点等程序结构,并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3、掌握Labview信号分析模块的基本功能并综合应用相关程序设计流程和功能模块进行软件设计,能够自行设计开发一些简单的仪器.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学会自己设计虚拟仪器系统,并利用虚拟仪器软件平台编写虚拟仪器软件系统.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电子计算机(含Labview8.5软件) 3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Labview VI界面设计基础 了解Labview中的常用功能;能够进行Labview面板设计. 储液罐状态监控系统虚拟仪器前面板的设计练习. 3 基础性 1 必开 2 Labview VI程序设计基础 能够进行Labview简单程序编程. 创建简单的VI程序,完成四则运算、开关控制灯、随机信号波形显示及温度转换等功能. 3 基础性 1 必开 3 Labview程序结构基础设计 学会使用Labview中的While循环;移位寄存器;For循环;Case结构;公式节点. VI循环结构、移位寄存器、选择结构、公式节点等程序设计,并进行初步的编程. 3 综合性 1 必开 4 Labview程序结构综合设计 综合运用Labview中的程序结构,解决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具有一定调试能力. 通过采用程序结构,解决相关循环问题. 3 综合性 1 必开 5 基于Labview的李沙育图形仪设计 掌握Labview信号分析模块的基本功能. 利用显示模块绘制不同相位差的李沙育图形. 3 设计性 1 必开 6 基于Labview的信号频谱分析仪设计 综合应用相关程序设计流程和功能模块进行软件设计. 利用信号模块及条件结构进行软件设计,实现能生成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和锯齿波及其频谱. 3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一律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本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三、实验原理 (包括指导书所要求的实验原理图、流程图以及其它实验教师所要求的内容);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绘制的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并按指导书要求加以处理,附在实验报告最后);五、实验结果分析(完成指导书所要求的总结、问题讨论等). 2、考核方式:课程实验考核成绩通过实验报告评定,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电子测量课程实验指导手册》.自编教材 2、参考书: (1)刘刚等.Labview 8.20中文版编程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徐晓东等.Labview8.5常用功能与编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微特电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CTI1028 课程名称:微特电机原理与应用 大纲执笔人:许宜申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 Motor 大纲审批人:顾济华 实验室名称:检测技术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主要种类微特电机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主要用途等的理解,掌握微特电机主要特性的实验测试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锻炼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和误差等的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报告撰写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一些设计型、创新型实验的开发.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直流伺服电动机 掌握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 3 基础性 2~3 必开 2 交流伺服电动机 掌握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机械特性及调节特性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机械特性及调节特性 3 基础性 2~3 必开 3 直流测速发电机 掌握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 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以及减小误差的措施 3 基础性 2~3 必开 4 交流测速发电机 掌握交流测速发电机的基本特性 交流测速发电机的基本特性及误差分析,负载性质和负载大小输出特性 3 基础性 2~3 必开 5 旋转变压器 掌握旋转变压器的工作特性;熟悉不同工作状态的联接方法等 旋转变压器的工作特性;熟悉不同工作状态的联接方法等 3 基础性 2~3 必开 6 步进电机 掌握步进电机的各种运行特性及驱动电源的使用 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及驱动电源的使用 3 综合性 2~3 选开 7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掌握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及驱动电源的使用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及驱动电源的使用 3 综合性 2~3 选开 8 直线电动机 掌握直线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及驱动电源的使用 直线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及驱动电源的使用 3 综合性 2~3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苏州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电路图、机械结构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3)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写实验讲义; (4)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不提倡纯理论的讨论,更不要从其它参考资料中大量抄录; (5)实验报告的成绩与报告的篇幅无关. 2、考核方式 (1)实验总成绩 = 平时成绩*60% + 考试成绩*40%. (2)平时成绩:采用所有开设实验成绩加权平均,每个实验成绩由四部分组成:考勤、预习、操作、实验报告.其中,考勤、预习占1/3,实践操作占1/3,实验报告占1/3,每次实验成绩采用百分制.考试成绩:采用实际操作的方式,考试内容为本大纲中所列出的实验内容或是与本课程有关的设计性实验,成绩登记采用百分制.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程明,《微特电机及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2、参考书: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微电机分会、西安微电机研究所,《微特电机应用手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DNE1011 课程名称: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 大纲执笔人:郑洪河 英文名称:Lithium Ion Batteries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训练和提高学生对锂离子电池材料和技术、材料分析、测试和表征方法、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能力,以及验证和巩固教材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掌握主要类型的电极材料的合成和表征方法,掌握电池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实验原理和技能,掌握电池材料和工艺技术的操作方法,提高运用各种常见实验设备仪器的能力,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和一些工艺参数的测试方法,使学生具有进行新材料、新技术开发、实验研究设计的能力.并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质和实事求事的工作作风.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马弗炉 4台 水热反应釜 10套 天平 6台 球磨机 2台 烘箱 6台 真空烘箱 2台 高低温恒温箱 1台 混料机 2台 涂膜机 4台 压片机 2台 冲孔机 5台 扣式电池封口机 2台 袋式电池封口机 2台 电化学测试仪 3台 膜电阻测试仪 1台PH计 3台 电池综合测试仪 100通道 热分析仪 1台BET比表面分析仪 1台FTIR 1台 X射线衍射仪 1台 扫描电镜 预约使用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掌握一般正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制备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或负极材料,掌握制备方法 6 综合性 4 必开 2 电解液的制备与表征 掌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制备方法 制备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并测试其导电性规律,掌握制备方法 6 综合性 4 必开 3 电极片的制备与优化 掌握锂离子电池电极片的制备方法 制备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或负极片,掌握其制备方法 6 综合性 4 必开 4 扣式电池的组装与测试 掌握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与测试方法 制备扣式锂离子电池,并进行测试与评价,掌握其制备方法 6 综合性 4 必开 5 袋式电池的组装与测试 掌握袋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与测试方法 制备袋式锂离子电池,并进行测试与评价,掌握其制备方法 6 综合性 4 必开 6 电池分析与诊断 掌握锂离子电池的分析与诊断方法 通过自己制备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对其熊能进行分析和诊断. 6 综合性 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结束后,写出专门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主要结果和进一步优化方法. 2、考核方式: (1)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最后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百分之70,最后成绩占百分之30. (2)平时成绩由学生完成的各实验项目和实验报告组成. (3)最后成绩按照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评价. (4)各项成绩乘以所占的百分比系数再取和,即为实验的总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吴宇平等,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参考书:黄可龙等, 锂离子电池原理与关键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超级电容器-应用与实践》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DNE1012 课程名称:超级电容器-应用与实践 大纲执笔人:高立军、曲群婷 英文名称:Supercapacitors 大纲审批人:郑洪河 实验室名称:江苏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用途广泛,实用性很强.本课程是为《超级电容器-应用与实践》课所开的实验.本课程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工作原理、几种常见超级电容器电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电极的涂膜制备过程、超级电容器的组装以及电极材料的电容性能测试表征与分析计算方法.本课程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电容器相关知识的了解、电容数据分析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容器等储能器件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锻炼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电子天平 台4鼓风干燥箱 台3真空干燥箱 台2瑞斯特电化学工作站 台5恒温磁力搅拌器 台6超声波清洗器 台3水浴锅 台2离心机 台2玛瑙研钵 套2粉末压片机 台2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活性炭电极的制备 掌握电极的制备过程 1.以商用活性炭为电极活性材料,配制浆料并混浆 2.浆料的涂覆 3.电极的干燥裁片 4 基础性 3-5人 必开 2 活性炭单电极的电容性能测试 掌握循环伏安测试、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并通过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曲线对活性炭材料的比电容进行计算 1.三电极电池体系的组装 2. 交流阻抗、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3. 活性炭材料比电容性能的计算 5 综合性 3-5 必开 3 聚吡咯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与电容性能表征 掌握聚吡咯的化学合成方法与赝电容机理 1. 聚吡咯纳米材料的制备 2.电容性能表征 5 设计性 3-5 必开 4 MnO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电容性能表征 掌握MnO2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方法与赝电容机理 1.MnO2纳米材料的制备 2.电容性能表征 4 设计性 3-5 必开 5 电解质对电极材料电容性能的影响 掌握和了解电解质种类对电容器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1.不同种类电解质的配制 2. 电极材料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4 创新性 3-5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原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及课后习题. 2、考核方式 (1)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评定学生成绩.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及出勤情况,占30%;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能力和实验结果占70%;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超级电容器实验》讲义(自编) 2、参考书:《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 B.E.Conway等著,翻译:陈艾 吴孟强 张绪礼 高能武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燃料电池-应用与实践》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DNE1013 课程名称:燃料电池-应用与实践 大纲执笔人:杨瑞枝 英文名称:Fuel Cell-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大纲审批人:郑洪河 实验室名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应用领域和最新发展,为学生深入理解能量储存与转换的过程以及相应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相关实验主要包括醇类燃料电池阳极甲醇/乙醇电化学氧化、燃料电池阴极氧气电化学还原、电解水及微型氢氧燃料电池制作.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燃料电池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可适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电子天平 台1磁力搅拌器 台1超声波清洗器 台1水浴锅 台1电化学工作站 台2直流电源 台2玻璃碳电极 支2铂电极 支2Ag/AgCl参比电极 支2旋转圆盘电极装置 套2玻璃电解池 个2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甲醇/乙醇电化学氧化 掌握甲醇/乙醇电化学氧化的基本原理 样品制备 甲醇/乙醇电化学氧化测试 甲醇/乙醇电化学氧化动力学分析 6 设计性 3-5 必开 2 氧气电化学还原 掌握氧气电化学还原的基本原理 样品制备 氧气电化学还原测试 3)氧气电化学还原动力学分析 6 设计性 3-5 必开 3 电解水及微型氢氧燃料电池制作 掌握水电解以及氢氧燃料电池工作的基本原理 水电解 微型氢氧燃料电池制作 6 创新性 3-5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原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及课后习题. 2、考核方式 (1)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开放设计实验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本课程开放实验按学时数的比例确定评分比例,与平时考核平均计入总分.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及出勤情况,占30%;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能力和实验结果占7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衣保廉 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参考书:《燃料电池-问题与对策》V.S.Bagotsky[俄罗斯]著,孙公权,王素立,姜鲁花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储能材料与制备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DNE3002 课程名称:储能材料与制备技术 大纲执笔人:王海波 英文名称:Energy-storage Materials and Synthesis 大纲审批人:郑洪河 实验室名称:江苏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新型储能材料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特别是近一二十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或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的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的制备技术、学好后续的各门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所涉及的新型储能材料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燃料电池电极材料、镍氢电池电极材料.所用到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机械球墨法、微波法和共沉淀法.使学生获得先进储能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可适应储能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深刻领会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电子天平 台4鼓风干燥箱 台3真空干燥箱 台2马弗炉(厢式电阻炉) 台2管式炉 台3恒温磁力搅拌器 台6超声波清洗器 台3恒温槽 个2水浴锅 台2电导率仪 台6恒流泵 台2离心机 台2球磨机 台1玛瑙球墨罐 套4循环水真空泵 台1旋片式真空泵 台2粉末压片机 台2MJ普通圆柱型模具 套4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高温固相法制备储锂材料 掌握高温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注意事项 1)前驱体的制备 2)材料的焙烧3)管式炉操作 5 设计性 3-5 必开 2 水热法制备锂电池正极材料 掌握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1)反应前体溶液配制 2)材料的水热制备 3)材料的热处理 4 设计性 3-5 必开 3 机械球磨法制备Mg2Ni储氢合金 掌握机械球磨法制备储氢合金材料及实验注意事项 1)高比表面积金属粉末的称量 2)机械球磨条件的确定 3)行星式球磨机的使用 4 设计性 3-5 必开 4 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类材料 掌握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类材料及实验注意事项 1)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 2)材料的焙烧3)管式炉操作 5 设计性 3-5 必开 5 共沉淀法 掌握共沉淀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1)反应前体溶液配制 2)材料的共沉淀制备 3)材料的分离 4 创新性 3-5 选开 6 微波法制备NiO纳米材料 掌握微波法制备NiO纳米材料实验过程及注意事 1)溶胶前驱体的制备 2)微波制备凝胶 3)材料的焙烧4)管式炉操作 4 创新性 3-5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原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及课后习题. 2、考核方式 (1)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评定学生成绩.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及出勤情况,占30%;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能力和实验结果占7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储能材料与制备技术实验》讲义(自编) 2、参考书: (1)《功能材料制备实验》,顾大明等,哈尔冰工业出版社,2011.6 (2)《材料合成与制备》,曹茂盛等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2 《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DNE3004 课程名称: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 大纲执笔人:金超英文名称:Analyses and Test of Materials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5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新型储能材料分析和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特别是近一二十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或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分析和测试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它们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的材料分析和表征技术、学好后续的各门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所涉及的材料分析和测试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粒度分析、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现代分析和测试技术.通过本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材料分析和测试方法的基础知识,熟悉它们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毕业后可适应与新能源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深刻领会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X射线衍射分析仪 台1激光粒度分析仪 台1热分析仪 台1红外吸收光谱仪 台1扫描电镜 台1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X射线衍射分析 掌握XRD技术进行材料表征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 样品制备 仪器操作 结果分析 3 设计性 3-5 必开 2 激光粒度分析 掌握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材料颗粒大小、分散度进行分析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 样品制备 仪器操作 结果分析 3 设计性 3-5 必开 3 热重分析 掌握热重分析仪对材料进行分析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 样品制备 仪器操作 结果分析 3 设计性 3-5 必开 4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掌握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仪对材料进行表征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 样品制备 仪器操作 结果分析 3 设计性 3-5 必开 5 扫描电镜分析 掌握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表征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 样品制备 仪器操作 结果分析 3 设计性 3-5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原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及课后习题. 2、考核方式 (1)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开放设计实验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本课程开放实验按学时数的比例确定评分比例,与平时考核平均计入总分.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及出勤情况,占30%;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能力和实验结果占7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实验》讲义(自编) 2、参考书: (1)《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王晓春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01 (2)《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修订版)》,常铁军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03 《电源工艺学(含实习)》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DNE3005 课程名称:电源工艺学(含实习) 大纲执笔人:张力英文名称:Technologies of Power Sources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教学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化学电源的基本原理和制备工艺.课程既包括传统化学电源的内容,也将介绍近年来化学电源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并将着重阐述生产规模大的新型和传统化学电源的制造工艺原理以及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化学电源.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的制备技术、学好后续的各门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验所涉及的化学电源工艺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阴极的极片制备和组装工艺.使学生掌握各类化学电源的基本制备工艺,毕业后可适应储能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深刻领会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电子天平 台4鼓风干燥箱 台3真空干燥箱 台2电化学工作站 台5管式炉 台3恒温磁力搅拌器 台6超声波清洗器 台3恒温槽 个2水浴锅 台2电导率仪 台6手套箱 台2离心机 台2球磨机 台1玛瑙球墨罐 套4循环水真空泵 台1旋片式真空泵 台2粉末压片机 台2MJ普通圆柱型模具 套4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扣式锂离子电池组装(石墨负极,磷酸铁锂正极) 掌握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 材料准备,含正负极,隔膜等 极片制备 手套箱内组装和封压 6 设计性 3-5 必开 2 纳米Co3O4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 掌握超级电容器半电池的基本制备工艺 Co3O4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 极片制备和测试 6 设计性 3-5 必开 3 纳米Pt/C催化剂作为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应用 掌握Pt/C阴极的制备和测试工艺 Pt/C阴极极片的制备 旋转圆盘测试 6 设计性 3-5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原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及课后习题. 2、考核方式: (1)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开放设计实验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本课程开放实验按学时数的比例确定评分比例,与平时考核平均计入总分.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及出勤情况,占30%;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能力和实验结果占7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编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1)《化学电源工艺学》讲义(自编) 2、参考书: (1)《化学电源工艺学》史鹏飞 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化学电源测试原理与技术》杨军等 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专业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DNE3006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 大纲执笔人:郑洪河 英文名称:Specialize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课题设计主要包括有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各个课题均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覆盖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综合实验: 1、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观点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进行工程训练; 5、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6、使学生了解新能源行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 基本要求:要求每位学生在实验中独立完成并写出实验报告交给指导老师,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与老师一起确定创新性实验的题目,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实验设计和可行性论证,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2、记录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并对试验现象和数据逐个进行分析论证; 3、独立完成系统的实验调试; 4、每个学生写出一篇实验设计报告、体会、建议,并把具有创新意义的结果整理后,力争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发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高温炉 10台 水热反应釜 20套 天平 10台 球磨机 5台 普通烘箱 12台 真空烘箱 8台 高低温恒温箱 2台 旋转粘度计 1台 旋转圆盘电极 1台 混料机 6台 涂膜机 4台 压片机 5台 冲孔机 5台 扣式电池封口机 5台 袋式电池封口机 5台 电化学测试仪 6台 膜电阻测试仪 3台PH计 3台 电池综合测试仪 200通道 热分析仪 1台BET比表面分析仪 1台FTIR 1台 X射线衍射仪 1台 扫描电镜 预约使用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掌握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优化与表征方法和测试技术 制备一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并进行表征、测试和优化,开发新型电池材料,撰写报告和论文 72 创新性 2 必开 2 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 掌握锂离子电池关键制造技术,发展下一代革新性锂离子电池技术 电极制造工艺和电池制造工艺,电池工艺的优化方法,开发新型电池工艺技术,撰写报告和论文 72 创新性 2 必开 3 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与技术 掌握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的制备、优化与表征方法,发展超级电容器技术 制备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并进行表征、测试和优化,开发新型超级电容器技术,撰写报告和论文 72 创新性 2 必开 4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 掌握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优化与表征方法,发展新型燃料技术 制备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并进行表征、测试和优化,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技术,撰写报告和论文 72 创新性 2 必开 5 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 掌握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优化与表征方法,发展太阳能电池技术 制备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并进行表征、测试和优化,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撰写报告和论文 72 创新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总结,总结以口头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完成后,交书面总结报告.实验结束后,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的基本思想和创新性结果,分析讨论后交给主管老师. 2、考核方式: (1)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最后成绩两部分.其中,平均综合成绩占百分之50,最后成绩占百分之50. (2)平时成绩由学生完成的各实验项目和口头报告组成. (3)最后成绩按照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 (4)各项成绩乘以所占的百分比系数再取和,即为实验的总成绩.总成绩最后折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杨军.电池原理与测试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全息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OIST1016 课程名称:全息技术 大纲执笔人:刘全英文名称:Holographic Technique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工程物理实验中心 光信息技术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全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悉各种光学元件的名称与功能,理解实验光路设计原则,掌握全息技术基础实验的方法,掌握平面透射全息光栅的基本原理、掌握同轴全息透镜和离轴全息透镜的基本原理、掌握像面全息图拍摄的光路和步骤、理解白光再现全息图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彩虹全息的白光再现原理、掌握彩虹全息图的制作过程及光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He-Ne激光器 2台套 2、光学隔震平台及附件 2台套 3、自动曝光定时器 2台套 4、光学镜架、针孔滤波器、拍片架、磁性表座等若干. 5、显微物镜、偏振片、透镜、1/4波片(632.8nm)、1/2波片(632.8nm)、反射镜等若干.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麦克尔逊干涉实验 掌握激光全息干涉仪的光学调整技术 自行设计实验光路,掌握激光全息干涉仪的光学调整技术,并应用麦克尔逊干涉实验检查光学隔震平台的防震性能 4 设计性 4 必开 2 全息光栅 理解光栅的主要特征,掌握光栅的衍射规律 采用对称光路记录全息光栅,掌握光栅的衍射规律,采用分光计测量光栅常数 4 基础性 4 必开 3 全息透镜 掌握同轴全息透镜和离轴全息透镜的基本原理 采用平行光和会聚光(或者平行光和发散光)相干涉来制作离轴全息透镜,并观察全息透镜的成像情况 4 基础性 4 必开 4 像面全息图 掌握像面全息图拍摄的光路和步骤;理解白光再现全息图的原理和方法 采用透镜成像法(一步法)记录像面全息,了解母全息图重现像法(二步法)记录像面全息,在白光照明下观察重现像,并讨论观察的现象 4 基础性 4 必开 5 彩虹全息图 通过彩虹全息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全息照相的原理; 理解彩虹全息的白光再现原理;掌握彩虹全息图的制作过程及光路. 采用一步法记录彩虹全息,了解二步法记录彩虹全息,了解"一步法"和"两步法"的区别;用白光照明彩虹全息图,仔细观察彩虹全息像,深入理解彩虹全息的白光再现原理 4 基础性 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包括:摆放光路(重点体现全息实验光路设计原则),拍摄全息图(预制曝光时间,取干板、安装干板的要求,拍摄全息图时的注意事项),干板显影(冲洗干板的顺序,冲洗干板的时间要求及注意事项),全息图的再现(再现全息图的光路,单色共轭光再现结果,以及白光点光源再现结果). 2、考核方式 (1)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2)课程实验考核成绩的确定,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平时实验60%,实验报告40%.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是: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光学全息实验讲义》,苏州大学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编,2010年4月2、参考书: (1)光学原理,(德) 马科斯·玻恩, (美) 埃米尔·沃耳夫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信息光学理论与应用,王仕璠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3)信息光学,苏显渝,李继陶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 《光信息技术专业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OIST1018 课程名称:光信息技术专业实验 大纲执笔人:唐敏学 英文名称:Optical Technology Experiments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光信息技术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以学生实验为主.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电测试技术和光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悉光电测试和光信息处理实验仪器的基本性能,掌握课程所开设光电基础知识实验、光电器件特性测试实验、光电综合实验、光纤传感实验、光信息处理实验基础、全息干涉计量实验、数字散斑干涉计量实验以及傅里叶变换全息存储等光电测试和光信息处理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基础性实验占43.75%,综合性实验占43.75%,设计性实验占12.5%.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GSY—2000光电器件实验系统 1台套 2、GSY—2000G光电器件实验系统 2台套 3、大恒光电实验系统 1台套 4、光照度计模板及探头 1套5、可见光光功率计模板及探头 1套6、ZY-光电探测原理实验箱 2台套 7、CSY998-G实验系统 1台套 8、ZY-光电倍增管实验仪 1台套 9、光纤传感实验仪 3台套 10、透过型/反射型光电开关及稳压电源 1台套 11、铌酸锂电光调制器 1台套 12、ZY60电光调制器信号源 1台套 13、微弱信号检测仪 1台套 14、单色仪 1台套 15、CCD光栅光谱仪系统 1台套 16、20MHz 模拟双踪示波器 1台套 17、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1台套 18、CCD摄像头 1套19、He-Ne激光器 3台套 20、半导体激光光源 2套21、高压汞灯及其电源 1台套 22、溴钨灯及其电源 1台套 23、计算机 4台24、图像处理软件DSPI 1套25、自动曝光定时器 2台套 26、光学隔震平台及附件 2台套 27、三棱镜、滤光片、偏振片、透镜、1/4波片(632.8nm)、1/2波片(632.8nm)、反射镜等若干.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光电基础知识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光源、三棱镜色散现象、光波长等的基本概念.了解辐射度量和光度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测量溴钨灯及激光器的在不同工作电压下的照度和功率;根据光谱光视效率将照度和功率相联系. 3 基础性 2 必开 2 光电器件伏安特性测试实验 理解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基本应用,掌握其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 在一定照度时,测量硅光电二极管在不同的反偏置的电压下的输出光电流;测量硅光电池在不同负载下的光电流. 3 基础性 2 必开 3 光电器件光照特性测试实验 理解和掌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的光照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在一定的反偏置电压下,测量光电二极管在不同光照时的光电流;测量硅光电池在不同光照度下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3 基础性 2 必开 4 光电器件光谱响应特性测量实验 理解光电二极管光谱响应特性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光栅分光法测量光电器件光谱响应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分别测量热释电和光电二极管在单色光入射时的输出信号值,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光电二极管的光谱响应曲线 3 综合性 2 必开 5 光电倍增管参数特性测量 了解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结构和特性,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测量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阴极灵敏度、阳极灵敏度、光电特性、电流增益 3 基础性 2 必开 6 光电开关实验 了解透过型和红外光电开关的组成、基本原理及应用. 观察LED、光电二、三级管在不同极性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和对光的响应情况;理解两个光电开关的工作原理 3 综合性 2 必开 7 光信号调制方法—电光调制实验 了解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该调制器的使用方法. 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使用方法 3 基础性 2 必开 8 简易光功率计的制作实验 掌握用硅光电池制作光功率计的原理. 确定光功率计所需的电阻大小,将电阻、万用表、电源等接入电路,制作光功率计并测量激光器的功率.测量激光光器的功率 3 设计性 2 必开 9 CCD光谱仪的波长定标和溴钨灯发射光谱的测量 了解CCD光栅光谱仪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波长定标的方法;学会使用CCD光栅光谱仪测量光谱. 采用CCD光谱仪测量高压汞灯的光谱,确定波长定标所需的参数;用定标后的光谱仪测量溴钨灯光谱 3 综合性 2 必开 10 光纤纤端光场轴向分布的测试 了解"光纤传感实验仪"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熟悉和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光纤纤端光场分布,掌握其测量方法、步骤及计算方法. 测量光纤轴上不同点的光强的大小;根据测量到的数据作出轴上光强分布曲线. 3 基础性 2 必开 11 光纤纤端光场径向分布的测试 了解"光纤传感实验仪"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熟悉和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光纤纤端光场分布,掌握其测量方法、步骤及计算方法. 测量光纤半径上不同点的光强的大小;根据测量到的数据作出径向光强分布曲线 3 基础性 2 必开 12 LED光源I—P特性曲线测试 了解LED光源的发光机理、PIN探测器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熟悉LED光源的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掌握其I—P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测量LED在不同驱动电流I下的光强P的大小;根据测量到的数据作出LED的I—P特性曲线 3 综合性 2 必开 13 光信息处理实验基础 了解光信息处理实验系统的主要部件和器材,熟悉其调节方法.掌握干涉实验光路的基本调试方法. 构建麦克尔逊干涉仪光路,观察光学隔震平台的稳定性,了解震动对实验的影响. 3学时 综合性 2人 必开 14 全息干涉计量实验 理解全息干涉计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全息干涉计量实验基本方法. 采用二次曝光法测量物体的微小转动量. 3学时 综合性 2人 必开 15 数字散斑测量微小位移的实验 理解数字散斑干涉的原理,掌握数字散斑干涉计量基本实验方法,分析并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采用CCD、激光光源以及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测量物体的微小位移. 3学时 综合性 2人 必开 16 傅立叶变换全息存储 理解采用傅立叶变换方法实现信息存储的原理;设计和掌握一种傅立叶变换全息图记录方法. 基于傅立叶变换法实现信息存储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再现放大实像的傅立叶变换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光路,并进行实验,对再现像进行观察和分析. 3学时 设计性 2人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完成每个实验后均需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用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操作,现场回答提问.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平时实验60%,实验报告20%,实验操作考核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苏州大学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讲义,2010年9月2、参考书: (1)(德)马科斯·玻恩, (美) 埃米尔·沃耳夫著.《光学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王仕璠编著.《信息光学理论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3)光电技术原理及应用,王海晏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安毓英,曾晓东编著.《光电探测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5)苏金明,阮沈勇编著.《Matlab实用教程(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OIST2017 课程名称: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大纲执笔人:肖仲喆 英文名称:Weak Signal Detection in Noise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电子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噪声的概念以及常用的抑制噪声的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包括了解掌握相关器、同步积分器的原理、结构,通过实验测量验证相关器和同步积分器的输出特性、抑制各种噪声的能力、过载电平以及等效噪声带宽的情况.了解锁定放大器的原理,并能设计简单的锁定放大器应用方案.简单了解多点信号平均器的原理,并测量其各种特性.掌握对各种仪器的基本连接、调试方法,掌握对交流小信号以及噪声的测量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ND-501微弱信号检测综合实验装置,10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相关器的研究及其主要参数测量 了解相关器的原理,测量相关器的输出特性,抑制噪声能力,过载电平,直流漂移,动态范围 测量相关器的输出特性;测量相关器的抑制干扰能力和抑制白噪声能力;测量相关器的过载电平;测量相关器的直流漂移;测量相关器的动态范围 3 基础性 3 必开 2 同步积分器的研究及其主要参数测量 了解同步积分器的原理,测量同步积分器的输出特性,抑制噪声能力,过载电平,等效噪声带宽 测量同步积分器的输出特性;测量同步积分器的抑制干扰能力和抑制白噪声能力;测量同步积分器的过载电平;测量同步积分器的等效噪声带宽 3 基础性 3 必开 3 锁定放大器原理实验 了解锁定放大器的原理,根据典型框图连接成锁定放大器.熟悉锁定放大器的使用方法.连接双相锁定放大器,并测试双相锁定放大器的功能. 了解锁定放大器的原理及典型框图;熟悉锁定放大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双相锁定放大器的原理及典型框图;连接成双相锁定放大器,并测试双相锁定放大器的功能;测量相关器的动态范围 4 基础性 3 必开 4 用锁定放大器测量低频点噪声电压 了解噪声的一般性质,了解锁定放大器测低频点噪声的原理,测量噪声源的噪声电压频谱,测前置放大器的噪声电压和电流 了解噪声的一般性质;了解锁定放大器测低频点噪声的原理;测量噪声源的噪声电压频谱;测前置放大器的噪声电压和噪声电流 4 基础性、综合性 3 必开 5 多点信号平均器 了解多点信号平均器的原理,观察测量多点信号平均器的输出特性和抑制噪声能力,测量其过载电平和等效噪声带宽 观察与测量多点信号平均器的输出特性;观察与测量多点信号平均器的抑制噪声能力;测量多点信号平均器的过载电平;测量多点信号平均器的等效噪声带宽 4 基础性 3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需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书写. (2)实验报告需包含如下几部分内容: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日期、实验人及同组人姓名; ③实验目的要求; ④实验原理简述; ⑤实验步骤,包括电路连线图; ⑥实验数据整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必须给出实验结论. ⑦由指导教师签名认可的原始实验数据记录. (3)实验报告应该规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 2、考核方式 (1)本课程实验成绩取各次实验的平均成绩. (2)每次实验成绩由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各占50%.其中,实验操作要求为: ①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开始实验 ②能正确连接实验电路,独立操作、调试 ③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台整洁,规范操作,不损坏仪器设备 ④及时记录所有步骤所测量得出的波形、数据 ⑤所有实验步骤结束后,请指导教师检查实验数据记录 ⑥实验结束后,切断仪器、设备电源,整理实验台,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状态.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在数据记录表上签字后,才可以离开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为: ①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书写 ②实验报告各组成部分完整 ③书写整洁,有条理 ④实验报告内容正确,注意实验结果的分析,并总结实验内容与课程内容的联系 ⑤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3)本课程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第一分册》,唐鸿宾编著 (2)《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第二分册》,唐鸿宾编著 2、参考书:同上 《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OIST2023 课程名称: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大纲执笔人:邹丽新 英文名称: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大纲审批人:朱桂荣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实验室名称:电子实验室 课程学时:80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MCS-51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理解,熟悉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掌握最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通用接口技术的使用,以及程序调试过程和调试方法,更进一步理解单片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更好地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AEDK8688ET单片微型计算机实验仪,现有3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数据块的移动 掌握数据传送类指令的使用,熟悉程序调试方法 16个字节数据块的传送 2 基础性 1 必开 2 加法程序设计 掌握算术运算类指令的使用,在进行BCD码运算时DA A指令的作用 BCD码加法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2 基础性 1 必开 3 排序程序 掌握指令的综合使用方法及常用的编程技巧 排序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2 基础性 1 必开 4 LED数码块显示 掌握LED数码块动态扫描显示方式的硬件接口和软件设计 LED数码块的显示程序编制与调试 3 综合性 1 必开 5 键盘扫描 掌握行扫描法键盘工作原理、硬件接口和软件设计 行扫描法键盘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3 综合性 1 必开 6 定时器实验 掌握定时器的响应、设置以及定时长度的计算 定时器的应用 3 综合性 1 必开 7 D/A转换 掌握D/A转换接口 0832D/A转换器的应用 4 设计性 1 选开 8 A/D转换 掌握A/D转换接口 0809A/D转换器的应用 4 设计性 1 选开 9 电脑时钟 掌握定时器的响应、设置以及定时长度的计算,熟悉相应的显示电路及键盘接口 电脑时钟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4 设计性 1 选开 10 步进电机运行控制 掌握步进电机运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步进电机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4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应包含如下内容: (1)实验名称:本实验的名称. (2)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应加深对哪几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原理:阐述与本实验相关的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列出实验程序的原理、流程图和汇编语言源程序清单. (4)实验内容:列出本实验要求完成的操作内容和详细的实验步骤. (5)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6)实验结果:记录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际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实验结果的分析: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考核方式: (1)实验操作与书面考核相结合; (2)平时成绩与实验成绩相结合.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邹丽新、陈蕾、邱国平、周江编著,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1. (2)邹丽新、翁桂荣,《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3)翁桂荣、邹丽新,《单片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2、参考书 (1)张迎新等,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及接口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 (2)顾筠、钱琦、林小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3)张似玫,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2 (4)高锋,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学出版社,2003.2. (5)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10. 《光纤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OIST2024 课程名称:光纤技术与应用 大纲执笔人:赵勋杰 英文名称:Optical Fiber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光纤技术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光纤技术与应用是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配套的实验课是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通过本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大纲要求的实验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必要工程实践基础.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调制原理和调制方法;掌握主要光纤连接器和耦合器使用方法;掌握光纤衰减测量的主要方法;掌握典型的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物理量测量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光通信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采用分组实验方式,一般是2人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为使本实验课程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要求,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及仪器使用注意和安全事项; (2)实验过程中,无论是电路连接,数据读取都要注意科学性,切勿盲目乱动;要细心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并能作出理论解释; (3)实验完毕,及时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并分析结果,比较实验与理论的接近程度,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创新精神; (4)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实验室规则.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光纤衰减及损耗测试实验仪 掌握测量光纤衰减系数的方法 掌握实现模式稳态分布的方法 1、稳态模分布的获得实验; 2、采用"插入损耗法"测量光纤衰减系数. 2 基础性 2 必开 2 光源及光调制解调实验 掌握光源调制及其解调的原理 掌握光源调制及其解调的实现方法 1、幅度调制解调实验; 2、光音频调制解调实验. 3 基础性 2 必开 3 大气通信实验 掌握光发送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几种常见的数字调制电路的原理 1、模拟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2、数字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3 基础性 2 必开 4 光纤通信综合实验 掌握模拟图像光纤传输系统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及数字电话光纤传输系统 1、模拟信号调制实验; 2、语音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3、视频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3 基础性 2 必开 5 光纤光栅传感实验 光纤光栅光谱特性实验(透射谱、反射谱); 光纤光栅的传感原理(弹光效应、热光效应); 用光纤光栅两种解调方法测量温度、微应变、微位移和微载荷; 1、测量光纤光栅透射谱、反射谱; 2、用光纤光栅测量温度; 3、用光纤光栅测量微位移和微载荷. 3 基础性 2 必开 6 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了解并掌握光纤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的方法 1、光纤数值孔径测量实验; 2、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 3、利用光纤位移传感器测量出光强随位移变化的函数关系. 2 基础性 2 必开 7 光纤压力传感实验 了解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测压力原理实验; 2、利用光纤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电压(或电流)随压力变化的函数关系. 2 基础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包括:(1)实验基本原理 (2)数据测量 (3)结果分析 2、考核方式 (1)根据学生的现场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综合决定该学生的实验成绩. (2)根据学生完成的各个实验的成绩,算出其平均分数,最后出该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教材 1、《光纤技术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YE1011 课程名称: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大纲执笔人:张健敏 英文名称:Instruction Experiments of Physics 大纲审批人:袁海泉 实验室名称:物理教学法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理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于一名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物理教学法实验的素养和技能是必需的. 本实验的课程训练内容是以介绍中学物理教学及研究中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为主,并选择一些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作分析、研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熟悉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掌握做好某些主要实验的关键,进而培养学生改进和研究中学物理教学实验的初步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进行中学物理教学与实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其调整、使用的配套仪器 1套 静电演示实验及相关静电实验仪器(含自制) 1套 演示电表、可调内阻电池及配套仪器 1套 充磁、退磁和电磁力演示的配套仪器(含自制) 1套 电磁感应、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的模拟装置等配套仪器(含自制) 1套 教学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电子开关及配套仪器(含自制) 1套 水银的清洗、装灌和托里拆利实验的配套仪器及装置(含自制) 1套 频闪摄影仪、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及配套的底片冲洗、测量工具(含自制) 1套 测量金属电阻率和物质比热容的配套仪器及测量工具(含自制) 1套 光路显示和双缝干涉实验的配套仪器及装置(含自制) 1套 光电效应的演示装置及配套仪器 1套 研究萘的熔解和凝固实验的配套仪器及装置 1套 传感器综合实验仪及配套装置 1套 振动演示器及配套仪器 1套 估测分子直径大小所用的注射器、滴管等配套仪器 1套 计算机及配套装置 1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打点计时器的调整与使用 ①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原理,掌握其检验、调整和使用方法; ②掌握处理打点计时器纸带数据的方法; ③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测定重力加速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1)电磁计时器的检验与调整; (2)电磁打点频率稳定性的调整; (3)打点质量的检验与调整; (4)打点阻力大小的检验与调整 2 基础性 1 必开 2 静电仪器与静电实验研究 ①掌握静电实验的成败关键; ②了解主要静电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主要用途,掌握其使用方法; ③掌握静电实验的基本实验技术和一些重要实验的操作技术; ④了解自制若干静电仪器的要求和方法,加深对自制教具及其作用的认识. (1)摩擦起电与电荷守恒实验; (2)验电器带电的两种基本方法; (3)韦氏感应起电机研究; (4)静电感应与静电起电实验电力线分布形状的演示. 2 基础性 1 必开 3 演示电表和可调内阻电池的使用 ①了解演示电表的基本结构,掌握演示电表的使用及改装量程的方法; ②了解可调内阻电池的性能,初步掌握铅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③掌握右手定则和闭合欧姆定律演示实验. (1)认识演示电表,掌握用法; (2)演示电表量程的改装; (3)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感生电流实验演示;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演示. 2 基础性 1 必开 4 充磁、退磁和电磁力的演示 ①掌握充、退磁技术; ②正确判定磁体的极性和磁极的位置. ③演示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 ④掌握电流天平和洛伦兹力演示仪的使用方法. (1)充磁、退磁实验; (2)磁体极性的判定及观察磁极位置的分布情况; (3)演示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 2 基础性 1 必开 5 电磁感应和变压器的演示实验 ①了解变压器原理,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 ②掌握利用变压器原理做好有关电磁感应和涡流实验的演示技巧; ③研究相变压器工作原理的演示. ④利用变压器做好"提高输入电压可以减少输电线路上功率损失"的模拟实验. (1)电磁感应规律的演示实验; (2)用变压器原理说明并演示涡流现象; (3)单相变压器工作原理的演示研究; (4)用调压变压器演示"远距离输电"的模拟实验. 2 综合性 1 必开 6 示波器及其应用 ①了解教学示波器和电子开关的结构、性能; ②掌握使用这些仪器的方法、技能; ③利用上述仪器和辅助设备演示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 (1)用示波器观察研究声现象; (2)用示波器验证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关系; (3)用示波器及其配套仪器演示电磁波的调制和发射. 2 综合性 1 必开 7 利用数字实验平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掌握气垫轨的调节和使用技能; ②掌握斜面上摩擦的平衡方法; ③学会用所给仪器设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能改进实验思路. ④学会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改进实验方案. (1)掌握气垫轨的调节和使用技能; (2)掌握斜面上摩擦的平衡方法; (3)学会用所给仪器设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能改进实验思路. 2 综合性 1 必开 8 利用数字实验平台进行声波的研究 ①了解数字实验平台的基本使用; ②掌握声波传感器的使用,并能进行声波图形的采集和分析; ③掌握不同频率声波的图形采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④声波合成研究波的叠加和拍的研究. (1)了解数字实验平台的基本使用; (2)掌握声波传感器的使用,并能进行声波图形的采集和分析; (3)掌握不同频率声波的图形采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声波合成研究波的叠加和拍的研究 2 综合性 1 必开 9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和物质的比热容 ①学会根据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设计学生分组实验方案及选择实验器材、实验条件; ②研究测定金属(镍铬电阻丝)电阻率的实验; ③研究物质(铜)比热容的实验. (1)设计学生分组实验方案及选择实验器材、实验条件; (2)研究测定金属(镍铬电阻丝)电阻率的实验; (3)研究物质(铜)比热容的实验. 2 基础性 1 必开 10 光路的显示和光的干涉 ①掌握显示光路的几种方法 ②了解光源的调节方法; ③ 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投影方法. (1)光路的显示和控制实验; (2)单缝衍射演示及双缝干涉的投影. 2 基础性 1 必开 11 光电效应的演示 ①了解光电效应演示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研究演示光电效应的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1)用锌板、静电计和紫外光源演示; (2)用光电效应演示仪演示光电效应规律. 2 基础性 1 必开 12 萘的熔解和凝固 ①研究做好本实验所用试样的份量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 ②研究本实验的改进方法,并设计实验的方案. (1)准备实验所用试样; (2)萘的熔解实验; (3)萘的凝固实验. 2 基础性 1 必开 13 传感器的特性实验研究 ①通过学习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和特点; ②掌握常用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和使用时注意事项;能合理的选取和使用传感器. (1)了解传感器的类型; (2)分析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利用传感器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 2 基础性 1 必开 14 振动与波的实验研究 ①探索波的形成原因和传播规律; ②搞清楚振动与波的关系. (1)模拟演示振动; (2)观察波的形成. 2 基础性 1 必开 15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学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②掌握油膜法估测法的实验原理及步骤. (1)配置实验试样; (2)观察实验结果; (3)分析数据. 2 基础性 1 必开 16 计算机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①启发学生思维,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 ②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1)数据处理; (2)计算机模拟实验; (3)计算机采集处理数据. 2 基础性 1 必开 17 开放性实验 ①主动地揭示所研究问题的发生、发展; ②提高观察思考能力及实验技能、技巧. (1)拟定题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 (2)制定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及步骤; (3)经教师审查确定后,由学生独立操作、观察现象、测试数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 2 设计性 1 必开 18 实验设计与自制教具 ①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②加深对自制教具及其作用的认识. (1)了解实验的类型和特点; (2)进行方案的分析与研究; (3)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4)实验教具的制作. 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熟悉所需仪器的使用,掌握实验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完成预习报告;实验后应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要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书写,要求页面整洁、语言通顺、图表清晰、分析合理、讨论深入,于下一次实验前应及时上交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验思考题的作答,由各指导老师对每组实验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考核成绩,最后由实验室负责老师总评每个学生的考核成绩.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中学物理实验技能及教学技能训练》(第一编:"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郭子正、王河主编(苏州大学、济南大学等校合编),高等教育出版,1995年. (2)《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补充讲义》,苏州大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编著,2009年. 2、参考书:《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三编:"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许国梁主编、束丙如等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普通物理实验(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YS1005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I)(力学,热学) 大纲执笔人:江美福 英文名称:Mechanics & Thermology Experiments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力学热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力学和热学实验又是普物先行一步的实验,着重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物理天平 10套 游标卡尺 50套 千分尺 40套 电子天平 5套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6套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仪 6套 金属线胀系数测定仪 6套 杨氏模量测试仪 10套 焦利称 16套 电位差计 10套 稳压电源 10套 检流计 10套 标准电池 10套 双踪示波器 12套 信号发生器 12套 声速测定仪 8套 转动惯量测定仪 10套 玻尔共振仪 6套 气垫导轨 8套 气源 6套 毫秒计 18套 电振音叉 10套 粘滞系数测定仪 10套 切变模量测定仪 10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绪论 讲授实验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误差理论、数据处理等知识 讲授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3 基础性 1 必开 2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一) 误差理论应用于长度测量时伴随的误差实践,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误差估算 3 基础性 1 必开 3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二) 误差理论应用于密度测量时伴随的误差实践,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测量固体的密度 3 基础性 1 必开 4 温度的电测法-热电偶定标与测温 热电偶的定标及测温 热电偶的定标及测温 3 基础性 1 必开 5 杨氏模量的测量 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拉伸法) 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 3 基础性 1 必开 6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用拉脱法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3 基础性 1 必开 7 弦振动研究 驻波法测量波速 测量波速 3 基础性 1 必开 8 用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 掌握落球法测液体(蓖麻油)的粘度系数的原理及方法 落球法测液体的粘度系数 3 基础性 1 必开 9 空气中声速的测量 用驻波法和位相法测空气中声速 测空气中声速 3 综合性 1 必开 10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3 综合性 1 必开 11 切变模量和转动惯量的测量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切变模量和转动惯量,验证平行轴定理 测定物体的切变模量和转动惯量 3 设计性 1 必开 12 气垫实验一 用对心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 基础性 1 必开 13 气垫实验二 用倾斜气垫导轨测定重力加速度 测定重力加速度 3 基础性 1 必开 14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光杠杆法) 用光杠杆装置,以电加热方法来测量金属线胀系数 测量金属线胀系数 3 基础性 1 必开 15 弹簧振子振动周期公式研究 用线性回归法研究弹簧振子振动周期公式 研究弹簧振子振动周期 3 设计性 1 必开 16 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测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3 综合性 1 必开 17 用玻耳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研究玻耳共振仪中弹性摆轮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用玻耳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3 综合性 1 必开 18 旋转液体特性的研究 研究旋转液体产生抛物面的特性 研究旋转液体特性 3 设计性 1 选开 实验类型:指基础性(演示、验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有(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实验名称,目的,要求,原理,步骤,示意图,数据,表格,数据处理,问题讨论.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操作与笔试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共占60%,期末考核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江美福 方建兴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参考书: (1)《物理实验》第二版,方建兴 江美福 朱天淳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2)《普通物理实验》,杨述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曾金根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4)《基础物理实验》,吕斯骅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5)《物理实验教程》,丁慎训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普通物理实验(I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YS1006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II)(电磁学) 大纲执笔人:张毓麟 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sm Experiment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基础物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电磁学中基本量的测量方法; 2、学习使用电磁学实验中的基本仪器; 3、学习分析电磁学实验中的基本电路; 4、学习分析误差来源和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实验习惯; 6、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介电系数测试仪 8套 频率计 10台 油滴仪 8套 稳压电源 70台 电压表 20块 电流表 20块 示波器 50台 交流毫伏表 30块 十进电容箱 40台 交直流电阻箱 40台 直流电阻箱 120只 函数信号发生器 40台 直流复射式检流计 20台 直流指针式检流计 20只 直流单臂电桥 10台 直流双臂电桥 10台 霍尔测螺线管实验装置 8套 学生型电势差计 10台 磁滞回线实验仪 8套 冲击电流计 10台 设计安装多用表 5套PN结物理特性测试仪 5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电介质介电系数的测量 掌握固体、液体电介质介电系数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学习减小系统误差. 测量固体、液体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3 基础性 1 必开 2 油滴实验 掌握用油滴仪测量油滴带电量的原理和方法. 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定基本电荷的大小. 用油滴仪测量油滴带电量 3 基础性 1 必开 3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及电表接入误差的分析. 了解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电阻及晶体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定 3 基础性 1 必开 4 示波器的使用(一) 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初步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学会用示波器观测电信号的波形. 用示波器观测电信号的波形 3 基础性 1 必开 5 示波器的使用(二) 用示波器Y-T模式测量电压、时间. 用示波器X-Y模式观察李萨如图形. 用示波器测量电压、时间,观察李萨如图形 3 基础性 1 必开 6 灵敏电流计的研究 了解灵敏电流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观察灵敏电流计的三种运动状态. 学会用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 观察灵敏电流计的三种运动状态 3 基础性 1 必开 7 用单臂电桥测电阻 掌握单臂电桥的原理及特点. 学会用单臂电桥测电阻及其误差计算方法. 用单臂电桥测电阻 3 基础性 1 必开 8 用双臂电桥测低阻 了解双臂电桥的原理与结构. 掌握低电阻的测量方法. 用双臂电桥测低阻 3 基础性 1 必开 9 学生型电势差计的使用 了解电势差计的原理、结构和特点. 学习用电势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方法. 用电势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 3 基础性 1 必开 10 冲击电流计测电容及高阻 了解冲击电流计的工作原理. 测量冲击电流计的电量冲击常量. 学会用比较法测电容. 掌握测量高电阻的方法. 冲击电流计测电容及高阻 3 基础性 1 选开 11 冲击电流计测螺线管轴线上磁场分布 1.学习用冲击电流计测磁感强度的原理及方法. 冲击电流计测螺线管轴线上磁场分布 3 基础性 1 选开 12 霍尔效应测磁感强度 了解霍尔效应测量磁场的基本原理. 学习用霍尔效应测测螺线管内磁感强度. 用霍尔效应测测螺线管内磁感强度 3 基础性 1 必开 13 热敏电阻温度计 研究热敏电阻的阻温特性. 了解半导体温度计的原理. 设计并制作半导体温度计. 研究热敏电阻的阻温特性,设计并制作半导体温度计 3 基础性 1 必开 14 RLC串联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 了解交流电路串联谐振的特点. 掌握测量谐振曲线的方法. 研究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 3 基础性 1 必开 15 RLC电路的稳态特性. 观测RLC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巩固学习使用示波器. 观测RLC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 基础性 1 选开 16 RLC电路的暂态过程 研究RLC电路的暂态过程. 加深R、L、C元件的特点及作用. 进一步学习使用示波器. 研究RLC电路的暂态过程 3 基础性 1 必开 17 交流电桥 掌握交流电桥的原理、特点和调节方法. 学会用交流电桥测量电容和电感. 用交流电桥测量电容和电感 3 基础性 1 选开 18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应用方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应用 3 设计性 1 选开 19 半导体PN结物理特性及弱电流测量 了解PN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证实此关系符合玻尔兹曼分布规律. 学习用运放构成的电流电压转换器测电流. 用运放构成的电流电压转换器测弱电流 3 基础性 1 必开 20 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 建立一个非线性电路. 用实验方法研究LC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与RC移相器移相的正弦波合成的相图,观测周期性发生的分岔和混沌现象. 测量非线性电路的电流、电压特性. 用非线性电路观测周期性发生的分岔和混沌现象,测量其电流、电压特性 3 综合性 1 选开 21 多用表的设计与安装 掌握多用电表的原理. 学会多用表的设计安装. 学会电表的校准及误差计算. 多用表的设计与安装 3 设计性 1 选开 22 磁滞回线的显示 了解铁磁物质的磁化特征. 进一步学习使用示波器. 学习用示波器显示磁滞回线. 用示波器显示磁滞回线 3 基础性 1 必开 23 地磁场水平分量的测量 了解亥姆霍慈线圈的特点. 学习地磁场的测量方法. 测量地磁场的水平分量 设计性 1 选开 《普通物理实验(II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YS1007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III)(光学) 大纲执笔人:方建兴 英文名称:Optical Experiments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光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常用光源、探测器的原理和性能,熟练掌握光学仪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光学参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学习分析误差来源和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光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作风和实验习惯,提高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分光计 20套 单色仪 6套 迈克尔逊干涉仪 20套 牛顿环 10套 全息照相实验台 5套 普朗克常数测定仪 8套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仪 8套 偏振光实验仪 5套 光栅光谱仪 10套 节点仪 5套 光具座 20套 衍射光强测定仪 5套 显微镜、望远镜 6套 读数显微镜 20套 双棱镜干涉仪 5套 太阳能电池实验仪 6 套 超声光栅实验仪 5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1.学会调节光学系统共轴、了解视差原理 2.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定方法 测定薄透镜的焦距 3 基础性 1 必开 2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掌握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定棱镜角的方法 用最小偏向角测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测定棱镜顶角及折射率 6 基础性 1 必开 3 望远镜与显微镜 熟悉仪器的构造及放大原理 学会一种测定放大率的方法 学会利用显微镜测微小长度 用显微镜测微小长度 3 基础性 1 必开 4 单色仪的定标和滤光片光谱透射率的测定 了解棱镜单色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对单色仪在可见光区进行定标 掌握用单色仪测定滤光片光谱透射率的方法 单色仪的定标,测定滤光片光谱透射率 3 基础性 1 必开 5 用双棱镜干涉测定钠光波长 了解双棱镜产生的干涉现象,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学会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用双棱镜测定钠光波长 3 基础性 1 必开 6 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掌握用牛顿环测定曲率半径的方法 加深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3 基础性 1 必开 7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加深光栅分光原理的理解 测定光栅常数\光波波长和光栅角色散 熟悉分光计的使用方法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3 基础性 1 必开 8 偏振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偏振光的了解 掌握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原理和方法 产生和检验偏振光,观察光的偏振现象 3 基础性 1 选开 9 普朗克常量的测量 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了解 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量 测定普朗克常量 3 基础性 1 必开 10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调节和观察产生的干涉图,加强对各种干涉条纹的理解 测定钠光D双线平均波长和波长差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钠光D双线平均波长和波长差 3 基础性 1 必开 11 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了解标准具的结构、特点学会标准具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应用标准具测定汞谱线的波长或膜层厚度 用标准具测定汞谱线的波长或膜层厚度 3 综合性 1 选开 12 全息照相 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原理 掌握漫反射全息照片的摄制方法 加深对全息照片特点的理解 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 3 综合性 2 必开 13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熟悉阿贝成像原理进一步了解透镜孔径对成像的影响 加深对傅里叶光学中频谱和滤波的概念的理解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3 综合性 1 选开 14 透明薄膜介质折射率的测定 理解干涉仪形成白光的彩色干涉条纹的条件 利用彩色干涉条纹现象测定透明薄膜介质的折射率 用彩色干涉条纹测定透明薄膜介质的折射率 3 基础性 1 选开 15 用掠入射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加深对布儒斯特定律的理解 学会一种测定薄膜介质折射率的方法 用掠入射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3 基础性 1 选开 16 考察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掌握掠入射法测定液体折射率 掠入射法测定液体折射率 3 基础性 1 选开 17 空气折射率的测定 进一步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及形成条件 掌握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空气折射率的方法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空气折射率 3 基础性 1 选开 18 利用超声光栅测定液体中的声速 了解超声光栅产生的原理 了解声波如何对光信号进行调制 通过对液体中的声速的测定,加深声学与光学概念的理解 用超声光栅测定液体中的声速 3 基础性 1 选开 19 液晶的电光效应及显示原理 掌握液晶光开关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条件 测量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曲线和时间响应曲线 学习和掌握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原理 测量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和时间响应曲线 3 综合性 1 选开 20 光的色散的研究 进一步掌握分光计的调节技术 测定三棱镜的色散特性曲线,求出色散的经验公式 测定三棱镜的色散特性曲线 3 基础性 1 选开 21 单缝衍射光强的分布测量 观察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现象 测量衍射相对光强分布特征 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3 基础性 1 必开 22 太阳能电池的光电特性研究 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测量硅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及开路和短路的光强变化 测量硅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 3 综合性 1 必开 23 光栅光谱仪测定光源的光谱特性 了解光栅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利用光栅光谱仪测绘光源的光谱图 用光栅光谱仪测绘光源的光谱图 3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实验名称,目的,实验仪器,原理,步骤,示意图,数据,表格,数据处理,问题讨论.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操作与笔试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共占60%,期末考核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普通物理实验3》(光学部分)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参考书: (1)《物理实验》第二版,方建兴 江美福 朱天淳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2)《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一版,江美福 方建兴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 《金工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YS1013 课程名称:金工工艺 大纲执笔人:陈炳泉 英文名称:Technics of Metalworking 大纲审批人:陶智实验室名称:金工实验室 课程学时:18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金工工艺"是本科实验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实验学习理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接触机器制造的生产过程,掌握各工种的基本操作能力,了解金属加工工艺、机床和工具的常识,具备初步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金工工艺"是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现场理论教学和示范讲解为辅.使学生了解"金工工艺"基础知识,掌握初步的"车、钳、刨"等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奠定基础.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实际的操作训练;在学习和掌握基本操作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金工工艺"的基础实践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车床 一台 铣床 一台 钻床 一台 钳工工具 八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锯割 了解锯条的种类和选择方法;学会锯割方法和常用型材的下料方法 在25*25mm方钢的材料上,用钢锯锯割一段长为112mm的羊角榔头的柸料. 3 基础性 1 必开 2 挫削1 了解挫刀的种类、规格、用途及挫刀的正确选择;学会平面挫削方法 用锉刀锉削柸料的两个锯割的端面,使两端面平行,且与侧面保持垂直,总长度为110mm. 6 基础性 1 必开 3 划线 学会常用划线工具的正确使用,划线基准的选择,平面划线和简单零件的立体划线方法 用划线工具在长方体上画上羊角端的立体斜线,钻孔中心线和锤端的倒角线. 3 基础性 1 必开 4 挫削2 掌握平面、曲面、球面的挫削方法 用钢锯锯削羊角端的斜面,然后用锉刀挫削羊角斜面和锤端的四个倒角. 6 基础性 1 必开 5 钻孔 学会麻花钻的刃磨和钻孔方法;钻床的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用直径8.5mm的钻头钻孔. 3 基础性 1 必开 6 攻丝 学会攻丝孔经直径的计算方法和攻丝操作方法 用M10*1.5的丝攻进行攻丝. 3 基础性 1 必开 7 热处理 学会热处理方法和实际操作 将羊角榔头放入炉中加热后,先把锤端和羊角端分别放入水中快速(约5秒钟)冷却,然后全部放入水中进行热处理,提高表面的硬度. 3 基础性 1 必开 四、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略) 五、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分析 2、考核方式 (1)根据学生的现场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综合决定该学生的实验成绩. (2)根据学生完成的各个实验的成绩,算出其平均分数,最后出该学生的实验成绩. 六、实验教材、参考书 1、《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清华大学金属工艺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南京工学院金属工艺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YS1014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大纲执笔人:毛伟康 英文名称:Machine-made Drafting 大纲审批人:邹丽新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3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科学研究和设计中,为了正确地表达设计的机件、设备及现代化建筑物的形状、大小、规格和材料等内容,通常将物体在国家标准(GB)下,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规定,并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方法)表达在图纸上,这称之为工程图样.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 《机械制图》的实验课是一门在国标(GB)下专门研究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的课程. 本实验课程是一门有较强实践性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其要求是: 1、学习并掌握在画法几何中正投影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学习锻炼自己的绘图能力与技巧; 3、培养自己丰富多彩的空间想象和分析的能力; 4、熟悉并应用机械制图的各类图标,熟练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能独立设计图纸; 5、树立良好的学风,锻炼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并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学技能、动手技巧和分析机械图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所需台套数 1、绘图板,A3绘图纸,丁字尺,全套绘图工具,曲线板,美工刀,橡皮,胶带纸等. 2、计算机 3、各类模具----1套/2人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基本练习-----线型,图形 按国标(GB)在A3图纸上进行练习,做到图形正确,布局合理,线型分明,字体工整,尺寸完整,连接光滑,画面整洁 各类线型(国标[GB]规定的粗实线、细实线、虚线、点划线、波浪线、双折线等),平面图形等. 3 基础性 1人 必开 2 由模型画三视图 对具体的模型进行测绘,按国标(GB)在A3图纸上进行练习,其他要求同"1". 由老师提供的模型通过学生测绘,准确画出三视图. 3 设计性 1人 必开 3 投影制图(一) 在A3图纸上由平面图形画正等轴测图,不标尺寸,其他要求同"1". 由老师提供的轴测图,学生用合适的比例准确画出三视图. 3--6 设计性 1人 必开 4 投影制图(二)* 在A3图纸上由平面图形画正等轴测图,不标尺寸,其他要求同"1". 由老师提供的三视图,学生用合适的比例、尺寸、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准确画出正等轴测图. 3 设计性 1人 选开 5 投影制图(三)* 在A3图纸上由平面图形画斜二轴测图,不标尺寸,其他要求同"1". 由老师提供的三视图,学生用合适的比例、尺寸、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准确画出斜二轴测图. 3 设计性 1人 选开 6 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A) 在作业纸上进行练习,符合作业要求. 老师提供相应的平面立体图,学生在平面立体的三视图(V、H、W面)上找对应的点. 3 设计性 1人 必开 7 曲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B) 在作业纸上进行练习,符合作业要求. 老师提供相应的曲面立体图,学生在曲面立体的三视图(V、H、W面)上找对应的点. 3 设计性 1人 必开 8 分析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截交线,补全三面投影. 在作业纸上进行练习,符合作业要求. 老师提供已知和未知的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三视图和它们的截交线,(V、H、W面),由学生求作未知的视图和其它投影. 6 设计性 1人 必开 9 根据所绘视图,画机件的剖视图与其它视图. 根据所绘视图要求,首先画草图,决定投影与剖视方案,再在A3图纸上制图,要求同"1". 按照已知的三视图的对称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剖视和其它表达机件的常用方法,改画原来的视图. 6 设计性 1人 必开 10 计算机绘图(一)* 熟悉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并能画一些简单的图形. 熟悉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并能画一些简单的图形. 3 设计性、综合性 1人 选开 11 计算机绘图(二)* 计算机绘图软件画三视图,并符合国标(GB). 计算机绘图软件画三视图,并符合国标(GB). 3 设计性、综合性 1人 选开 12 计算机绘图(三)* 计算机绘图软件画轴测图,并符合国标(GB). 计算机绘图软件画轴测图,并符合国标(GB). 3 设计性、综合性 1人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即每次的作业纸的结果. 2、考核方式:实验题目按一定比例纳入期末试卷中.实验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30%的比例.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机械制图》,何铭新、钱可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年7月第6版. (2)《机械制图习题集》,钱可强、何铭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年7月第6版. 2.参考书:有关《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的各类书籍与习题集. 《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YS2004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大纲执笔人:钱铮英文名称: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 大纲审批人:江美福 实验室名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近代物理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根据《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物理类相关专业的课程要求,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思想、实验设计、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等四个方面的教学要求,注重安排一些在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中起重要作用的著名实验,其目的是培养物理学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对一些典型物理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实验技巧的掌握,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实验选题分为两个部分: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相对论实验谱仪 2套13、正温度系数(PTC)半导体陶瓷 2、β射线的吸收和能量的测定 1套 阻温特性曲线的测量 1套3、夫兰克—赫兹实验 2套14、扫描隧道显微镜 1套4、塞曼效应 1套15、光速的测定 2套5、光谱定性分析 1套16、传感器实验 1套6、动态全息计量术 1套17、黑体辐射实验 1套7、氢原子光谱 1套18、单光子计数实验 1套8、核磁共振 2套19、光多道实验 1套9、铁磁共振 2套20、光磁共振 2套10、电子自旋共振 2套21、X射线实验 2套11、微波实验系统 2套12、示波器法观测磁滞回线 1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了解β磁谱仪的测量原理,闪烁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及拟合法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1、学习用磁谱仪测量β射线的能量;2、验证爱因斯坦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 3 综合性 1-2 必开 2 β射线的吸收和能量的测定 了解β粒子被物质吸收的规律,学会用吸收法测量β粒子的最大能量,从而掌握一种同位素监定方法. 1、观察和测量物质对射线的吸收规律;2、测量β射线在Al中的射程. 3 综合性 1-2 必开 3 夫兰克—赫兹实验 通过测定汞原子和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学习测量微电流的方法. 1、学习用慢电子碰撞原子的方法测量原子的中肯电位;2、验证原子能级的存在. 3 1-2 必开 4 塞曼效应 使用法布里—伯洛干涉仪观察光谱线的塞曼效应,并从所拍摄的干涉条纹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1、观察和测量汞绿线的塞曼效应;2、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3 综合性 1-2 必开 5 光谱定性分析 掌握用哈脱曼光栏拍摄和比较光谱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光谱照相和光谱波长的测量进行合金光谱定性分析. 1、用摄谱仪拍摄铜合金的光谱;2、通过谱线波长的测量确定样品中所含元素. 3 1-2 必开 6 动态全息计量术 了解全息干涉计量的基本原理及掌握动态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拍摄振动扬声器的全息照片并对它进行振动分析. 利用全息干涉计量术拍摄振动物体的全息照片并进行分析. 3 综合性 1-2 必开 7 氢原子光谱 认识氢原子光谱,观测巴尔末系中各谱线的波长,从而验证巴尔末公式,测定里德堡常数. 1、测量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中各光谱线的波长;2、测量里德堡常数. 3 1-2 必开 8 核磁共振 了解核磁共振现象,用核磁共振方法精确测量磁场,利用其稳态吸收信号测量均匀磁场及原子核旋磁比. 1、用核磁共振法精确测量磁场;2、测定核的旋磁比和朗德因子. 3 综合性 1-2 必开 9 铁磁共振 通过观察铁磁共振现象和测量YIG小球的共振线宽ΔB,了解FMR机理及其实验方法,并学习有关的微波技术知识. 用通过式谐振腔装置测量多晶铁氧体样品的铁磁共振线宽并求出YIG小球的旋磁比和g因子. 3 综合性 1-2 必开 10 电子自旋共振 了解电子自旋共振(ESR)现象及其基本原理,测量DPPH自由基中电子的g因子和共振曲线的线宽. 测量DPPH自由基中电子的g因子和共振曲线的线宽. 3 综合性 1-2 必开 11 微波实验 熟悉微波测试系统,测出反射式速调管的工作特性曲线,掌握驻波测量、频率测量、功率测量及波导波长测量的基本方法. 1、用只读频率计测量微波频率并计算微波波导波长;2、测量不同负载的驻波比. 3 综合性 1-2 必开 12 示波器法观测磁滞回线 学习使用示波器来观察铁氧体的磁滞回线,并从回线上定量地求出材料的几个主要磁参数,即矫顽力、饱和磁感应强度、磁损耗的数值. 1、观察并测量铁氧体的磁滞回线;2、根据磁滞回线计算样品的主要磁参数. 3 1-2 必开 13 正温度系数(PTC)半导体陶瓷阻温特性曲线的测量 了解PTC陶瓷材料阻温特性的物理机理,测定其阻温特性曲线并计算有关参数 1、了解PTC陶瓷材料阻温特性;2、测量PTC陶瓷材料的有关参数. 3 综合性 1-2 必开 14 光速的测定 掌握几种测量光速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学会用位相法测定调制波的波长和间接测时法来测定光速.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用"光程—时间法"和"位相法"测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综合性 1-2 必开 15 传感器实验 理解和掌握多种非电量电测的方法,学会利用多种传感器测量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物理量. 利用非电量电测法测量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力学量. 3 综合性 1-2 必开 16 X射线实验 了解和掌握利用X射线对靶材料作用的特征光谱来研究晶体的结构,如测定单晶体的晶格结构、多晶粉末样品的晶面间隔和钼阳极特征X射线的精细结构等. 1、测量钼的特征X射线光谱的波长;2、测量NaCl单晶样品的晶格常数. 3 设计性 1-2 必开 17 扫描隧道显微镜 学习和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观测和验证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通过观测金和石墨样品,了解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并学会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原始图象数据. 1、通过观察理解量子力学的隧穿效应;2、利用STM观测样品表面的原子结构. 3 设计性 1-2 选开 18 黑体辐射 理解和学会通过对黑体辐射能量和任意发光源辐射能量的测量,记录发光源的辐射能量曲线,并验证维恩位移定律和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 验证维恩位移定律和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 3 综合性 1-2 选开 19 单光子计数 掌握一种利用光电倍增管测量极微弱光的方法,了解光子计数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和弱光检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通过与锁相放大器测量弱光方法的比较,加深对单光子技术的认识. 利用光电倍增管和锁相放大器掌握一种测量极弱光的方法,以加深对单光子技术的认识. 3 设计性 1-2 选开 20 光多道分析 了解和掌握光学多道分析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测定氢原子巴尔末系中各谱线的波长和里德堡常数,了解氢原子能级与光谱的关系. 测定氢原子巴尔末系中各谱线的波长和里德堡常数. 3 综合性 1-2 选开 21 光磁共振 理解和掌握利用光抽运效应来研究碱金属原子铷,从而观察和测量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 利用光抽运效应测量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 3 综合性 1-2 选开 22 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测量NaI(Ti)闪烁探测器的坪曲线,确定合适的工作电压,了解并验证原子核衰变及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掌握计算统计误差的方法,检验测量数据的分布类型的方法. 1、测量NaI(Ti)闪烁探测器的坪曲线;2、验证原子核衰变及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 3 设计性 1-2 选开 23 NaI(Ti)单晶γ闪烁谱仪 了解闪烁探测器的结构、原理,掌握NaI(Ti)单晶γ闪烁谱仪的几个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及有关核电子学仪器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核数据处理原理. 掌握NaI(Ti)单晶γ闪烁谱仪的的结构和测试方法及有关核电子学仪器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核数据处理原理. 3 综合性 1-2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学生每做完一个实验必须独立完成一篇实验报告.报告必须包括的内容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用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原始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为平时实验成绩+笔试成绩. (2)实验课课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笔试成绩占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近代物理实验讲义》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近代物理实验室编 2、参考书: (1)《近代物理实验讲义》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室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97年) (2)《近代物理实验讲义》复旦大学戴乐山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95年) (3)《近代物理实验讲义》北京大学吴思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95年) 《锅炉原理及设备》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EPE1021 课程名称:锅炉原理及设备 大纲执笔人:陶永明 英文名称:Boiler Equipment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54学时 实验学时:2学时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链条炉和煤粉炉的结构、各组成部分;了解锅炉烟风系统、汽水系统、燃料系统等各个系统;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掌握锅炉水循环的机理,了解水循环的停滞和倒流、下降管带汽等水循环故障出现的原因和危害,以及保障水循环安全的措施;增强对锅炉的感性认识.展示和分析链条炉的结构、各组成部分、烟风系统、汽水系统、燃料系统,分析其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使学生掌握链条炉的结构、各组成部分;了解其烟风系统、汽水系统、燃料系统等各个系统;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使学生掌握锅炉水循环的机理,了解水循环的停滞和倒流、下降管带汽等水循环故障出现的原因和危害,以及保障水循环安全的措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链条炉模型(1台);煤粉炉模型(1台);工业锅炉模拟演示实验台( 1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链条炉展示 熟悉链条炉 分析链条炉的结构 2 基础性 10 必开 2 煤粉炉展示 熟悉煤粉炉 分析煤粉炉的结构 2 综合性 10 选开 3 水循环模拟 了解水循环 模拟锅炉水循环的建立 2 设计性 10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应记录所看到的锅炉的组成部件、组成系统,描述锅炉的生产过程;应记录所观察到的水循环的建立过程、汽水双相流流型和水循环故障的种类和特点. 2、考核方式 (1)考核采用口试方式 (2)根据学生口试情况并结合其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给出实验课成绩,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锅炉习题实验及课程设计》同济大学等院校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参考书:《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奚士光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热工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EPE1023 课程名称:热工测试技术 大纲执笔人:方攀英文名称:Therma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课程是与《热工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配套实验课程,主要完成该课程所介绍的相关物理量的综合测试实验,包括压力、功率、转速、流量、温度、振动与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有选择地进行测量仪器仪表及传感器的标定实验,并进行测试数据的误差分析训练.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测试技术及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对试验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测试技术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测试软件编程过程中得以锻炼和体现.实验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完成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换热系数测定试验台(3套);水银温度计(6根);毕托管(6个);斜管微压计(3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用热电偶测量臂温 掌握电位计使用方法 热电偶测量臂温 2 基础性 2 必开 2 用毕托管测量空气流速 掌握斜管微压计的使用方法 测量空气流的动压头 2 综合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对实验提出改进的建议.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30%.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1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苏州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编写. 2、参考书: (1)吴永生,方可人.热工测量及仪表.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何适生.热工参数测量及仪表.北京:水利电力工业出版社,1990. (3)叶大均.热力机械测试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4)宋端,燕欣之.热工测试技术及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吕祟德等.热工参数测量与处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6)徐大中.热工与制冷测试技术.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 (7)朱德祥.流量仪表原理和应用.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EPE1025 课程名称:换热器原理与设计 大纲执笔人:吴玺英文名称:Heat exchanger design and principle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是《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中有关换热器的综合实验.热管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传热原件,在现代能源利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包括热管管内对流换热和沸腾换热特性测试、混合工质工作特性测试、热管换热器换热特性测试等,本实验要求学生对现有各种形式的热管及热管换热器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实验测试手段和技术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实验前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实验用热管及热管换热器进行热力计算,并自行制定实验方案和测试方法,自行调整实验工况,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并和理论计算结果相对照,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热理论的理解,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热管特性试验台(4台)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热管特性实验 掌握设备原理 设备安装和使用 2 综合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对实验提出改进的建议.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30%.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15%.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朱聘冠编著, 换热器原理及计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2、参考书: (1)秦叔经, 叶文邦等编, 换热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钱颂文主编, 换热器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燃烧理论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EPE2013 课程名称:燃烧理论与技术 大纲执笔人:吴玺英文名称: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combustion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燃气热值测定、燃气燃烧烟气成分分析与计算的基本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的燃气热值和燃烧过程的计算原理,增强对具体实验设备的操作的实际动手能力,掌握常用的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燃烧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理解工业中常用的燃气热值测定原理和烟气成分测定的原理及具体的分析计算.通过增湿式流量计的调节控制燃气的流量,点火后观察本省灯火焰的结构,通过进行燃气的燃烧放热,同时与水换热计算燃气的热值.利用玻璃管式烟气分析仪对燃气燃烧后的烟气成分进行测试,计算燃气燃烧的效率及过量空气系数等参数.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烟气分析的原理,具有能够利用分析的结果进行燃烧效率、空气过量系数熟练计算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SE-RK2型燃气热值测定实验台(1台);管式烟气分析实验台(2套);烟气分析仪(1台);喷嘴(2套);煤气罐(1个)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测定 了解燃气热值的测试原理 计算燃气的热值 2 基础性 5 必开 2 烟气成分分析 掌握烟气分析的基本原理 对燃气燃烧后的烟气成分进行测 2 设计性 5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客观真实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现场操作与实验报告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由各次实验成绩加权平均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10~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自编教材 2、参考书: (1)普理查德等编 《燃气应用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 (2)天津市政工程设计院编 《城市煤气燃烧器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9 (3)东北工学院冶金炉教研室 《冶金炉热工及构造》 1997 (4)同济大学等编 《锅炉及锅炉设备》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许晋源、徐通模,《燃烧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6)东方锅炉厂等编, 《天然气锅炉》 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77 (7)《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6 (8)韩昭沧主编, 《燃料与燃烧》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 (9)王致均编译,《炉内空气动力学》 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4 (10)傅维标等编 《燃烧物理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4 (11)傅忠诚编 《燃气燃烧新装置》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12)姜正候编 《燃气工程技术手册》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3 《制冷技术与空调》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EPE2029 课程名称:制冷技术与空调 大纲执笔人:吴世凤 英文名称:Refrigeration Technique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 54 实验学时: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1、JZS--2F7.0ML水冷式压缩冷凝机组性能测定 了解制冷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况点的调节,掌握制冷压缩机冷量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求得制冷机组在空调或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及制冷系数. 2、制冷制热综合实验 属于仿真型实验,使学生对家用空调系统及冰箱系统中制冷剂的流动及状态变化情况有所了解.除此之外,在系统中设立了电冰箱故障产生及解决方法,空调器故障产生及解决方法.使学生了解电冰箱及空调器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JZS--2F7.0ML水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实验台1套. 2、制冷制热综合实验台2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选开 1 JZS--2F7.0ML水冷式压缩冷凝机组性能测定 完成数据测定记录和处理结果 空调工况下测数据 2 综合性 3-4 必开 2 制冷制热综合实验 观察实验过程,完成数据记录和处理结果 绘制压—焓图 2 基础性 3-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清楚,测定的数据准确. 2、考核方式:按优、良、中、差评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作为《制冷技术》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JZS--2F7.0ML水冷式压缩冷凝机组性能测定实验指导书 (2)制冷制热综合实验指导书 《流体输配管网》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EPE3006 课程名称:流体输配官网 大纲执笔人:蒋华蓉 英文名称:Fluid Transport System 大纲审批人:魏琪实验室名称:暖通与热能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在学习、掌握流体输配管网原理和泵与风机等流体机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特别是加深理解离心风机风量风压性能、根据实验结果绘制风机性能曲线;通过对管网的调节过程测定管网的压力分布特性;从而掌握管网的调试和调节的方法. 基本要求:风机性能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风机水泵及基本测试仪器仪表的操作和控制,双管热网水压图实验学生必须掌握进行管网系统设计分析、调试和调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风机性能实验台 1台 双管热网水压图模型实验台 1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风机性能实验台 测绘离心风机性能曲线;学习离心风机运行操作 测定离心风机的风量风压特性曲线 3 基础性 4 选开 2 双管热网水压图模型实验 绘制水压图 测定热水管网调节过程中的压力分布特性 4 基础性 3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写明实验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写清数据处理结果,并附原始数据记录表 2、考核方式 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 (提问) (2)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实验操作能力?? 30% (3)实验报告?50%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付祥钊主编. 流体输配管网(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2、参考书: (1)龙天渝,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李德英. 供热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91003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大纲执笔人:朱琴玉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Analytical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Chemistry and Inorganic Chemistry 实验室名称: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加强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归纳、综合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作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酸度计PHS-3C及PHS-25 32台 分光光度计 14台 离心机 4台 分析天平 72台 干燥箱 1台 冰箱 1台 常规仪器 每人一台 循环水真空泵 14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选开 1 氯化钠的提纯 了解关于化学试剂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化学试剂纯制的方法;掌握溶解、加热、过滤、蒸发、结晶和干燥等基本操作;了解SO42-、Ca2+、Mg2+等离子的定性鉴定. 粗食盐溶解;除杂质离子;浓缩结晶后检验产品纯度 3 基础性 1 必开 2 分析天平 了解分析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规则;练习测定分析天平的零点、灵敏度以及用差减法称量样品. 用减量法从称量瓶中准确称量出规定量的固体试样(称准到小数后第四位). 3 基础性 1 必开 3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配制缓冲溶液并认识其性质;认识同离子效应和盐类的水解平衡及影响因素;试验沉淀的生成、溶解及转化条件;掌握指示剂及pH试纸的使用,学习离心分离操作. 试验同离子效应的影响;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盐的水解;溶度积原理的应用. 3 基础性 1 必开 4 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 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方法;练习滴定的基本操作和终点的判断. 配制0.1mol/LHCl溶液; 配制0.1mol/LNaOH溶液;酸碱溶液的比较滴定. 3 基础性 1 必开 5 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学会用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浓度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滴定操作,初步了解数理统计处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用减量法准确称取已干燥的无水Na2CO3 3-5份,溶解.加数滴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记录滴定过程中所用去的HCl体积. 3 基础性 1 必开 6 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 测定醋酸的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加深对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理解,学习使用酸度计,巩固移液管的基本操作,学习容量瓶的使用. 配置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HAc溶液的pH测定 3 基础性 1 必开 7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间接法配制0.02mol·L-1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使用准确称取的Na2C2O4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溶液,以高锰酸钾自身为指示剂. 3 基础性 1 必开 8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掌握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移液管、吸量管和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酸性条件下,使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稀释后的双氧水,测定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以质量浓度表示),以高锰酸钾自身为指示剂. 3 基础性 1 必开 9 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计算;掌握铬黑T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和终点变化;了解水的硬度的测定意义和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 测定钙离子的含量;测定钙、镁离子的总量;计算镁离子的含量. 3 基础性 1 必开 10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比较并解释配离子的稳定性;了解配位离解平衡与其它平衡之间的关系;了解配合物的一些应用. 配离子和简单离子的比较;配离子稳定性的比较;配位离解平衡的移动和配合物的某些应用. 3 基础性 1 必开 11 铁的比色测定 学习比色法测定中标准曲线的绘制和试样测定的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使用方法. 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总铁;亚铁的测定. 3 基础性 1 必开 12 醋酸的电位滴定 掌握酸碱电位滴定醋酸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绘制电位滴定曲线并由曲线确定终点.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Ac溶液的酸碱电位滴定过程中,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定滴定过程中pH值的,绘制pH-V曲线,计算Hac的浓度. 3 基础性 1 必开 13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 掌握铵盐中含氮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甲醛溶液的处理;试样中含氮量的测定. 3 基础性 1 必开 14 碳酸钠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了解由氯化钠和碳酸氢铵制备碳酸钠的过程;学会利用溶解度的差异来制备和提纯某些无机化合物的方法;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某些基本操作. 碳酸氢钠的制备;碳酸钠的制备;产品含量的测定和数据处理. 3 综合性 1 必开 15 磷的比色测定 通过对磷含量的测定,掌握磷的各种比色方法. 绘制标准曲线;测定磷含量 3 基础性 1 必开 16 胆矾中铜离子含量的测定 掌握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离子含量的方法和原理 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滴定用铜离子氧化碘离子定量生成的单质碘,求算铜离 子的含量. 3 基础性 1 必开 17 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 了解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方法和原理 通过分别测定纯苯和萘-苯溶液的凝固点,求出萘-苯溶液的凝固点值,以及分析天平上所称量的萘的质量,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求出萘的分子量. 3 基础性 1 必开 18 Th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acopper-ethanolamine complex Get familiar with synthesis and analysis method of copper-ethanolamine complex Preparing the complex Cu(ea)2SO4 andanalyzing the percentage of ethanolamine in the complex 6 基础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写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强化实验注意事项,回答有关实验习题,总结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比重70%和30%.平时成绩按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及卫生值日等综合评定.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部分.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基础化学实验》虞虹主编 2、参考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91005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大纲执笔人:朱琴玉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Organic Chemistry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基础化学实验室(二)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常规仪器 50套 冰箱 1台 电动搅拌机机 1台 循环水真空泵 14台 干燥箱 1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熔点的测定 了解测定熔点的意义;初步掌握测定熔点的方法. 用提勒熔点测定仪,测定苯甲酸、尿素、苯甲酸-尿素混合物熔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2 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了解常压蒸馏及沸点测定的原理及意义;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和微量法测定沸点的操作方法;掌握利用常压蒸馏来分离和提纯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操作技术. 常量法蒸馏工业乙醇;微量法测定丙酮和一未知物的沸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3 萃取 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掌握液—液萃取的基本操作技术;明确分次萃取比一次萃取效果好. 对乙酸水溶液进行一次萃取和分次萃取;分别用氢氧化钠滴定萃取后的水溶液,比较两者的萃取效率. 3 基础性 1 必开 4 乙酰苯胺的制备 通过实验学习制备乙酰苯胺的原理和方法.复习固体有机化合物的重结晶的基本操作. 以苯胺和冰醋酸为原料,加入少量锌粉,在圆底烧瓶上装一刺型分馏柱,加热进行反应.同时蒸出生成的水和部分未反应的冰醋酸.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冷水中,得到粗产品乙酰苯胺,用水重结晶得纯产物.烘干后测熔点检验纯度,并计算产率. 6 基础性 1 必开 5 乙酸乙酯的制备 了解从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及方法.掌握液态有机物的蒸馏、洗涤、干燥和分液漏斗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由乙醇和乙酸来合成乙酸乙酯;合成产物的精制 3 综合性 1 必开 6 氨基酸的纸色谱 学习用纸色谱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采用0.5%甘氨酸溶液,0.5%丙氨酸溶液,0.5%异亮氨酸溶液作为标准氨基酸对照物,用纸色谱分离和鉴定混合的氨基酸. 3 基础性 1 必开 7 醇、酚、醛、酮的化学性质 加深对醇、酚、醛、酮化学性质的认识;比较醇和酚之间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认识烃基与羟基的相互影响;掌握鉴别醛和酮的化学方法. 醇酚的酸性实验; 氧化反应; 醇的脱水反应; 酚与三氯化铁作用; 苯酚的溴代; 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加成; α-H的活泼性:碘仿反应 3 基础性 1 必开 8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验证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羧酸衍生物性质的变化规律.了解某些取代羧酸的性质和互变异构现象. 某些羧酸氧化还原性的比较;酸的酯化反应和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水杨酸和三氯化铁显色反应;乙酰乙酸乙酯与三氯化铁和溴水作用. 3 基础性 1 必开 9 防腐剂——苯甲酸的制备 掌握氧化反应的原理;学习用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法,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在碱性溶液中氧化甲苯来制备苯甲酸.在氧化芳烃时,不论侧链多长,总是和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因此,甲苯氧化产物是苯甲酸. 3 基础性 1 必开 10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掌握用酰化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原理;学习用混合溶剂进行重结晶的方法. 乙酰水杨酸最常见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是将水杨酸与乙酐作用,水杨酸分子中的酚羟基上的氢原子被乙酰基取代而制得,这种反应称为酰化反应.为加快乙酰化反应的进行,常加入少量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3 基础性 1 必开 11 立体异构模型作业 了解有机物分子的立体异构现象及结构特点,认识有机物异构现象产生的原因,比较顺、反异构体及旋光异构体的各自差异. 进行模型作业,依次组成各异构体的模型. 3 基础性 1 必开 12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学习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原理和方法.掌握用升华法提纯化合物的方法. 从茶叶中提取粗咖啡因;粗咖啡因的纯化和鉴定 6 综合性 1 选开 13 樟脑的还原反应 掌握用硼氢化钠还原樟脑的原理、应用范围及立体化学,学习用硼氢化钠还原樟脑的操作方法,掌握薄层层析在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用硼氢化钠还原樟脑,再用薄层层析法分离产品. 8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写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强化实验注意事项,回答有关实验习题,总结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比重70%和30%.平时成绩按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及卫生值日等综合评定.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部分.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基础化学实验》虞虹主编 2、参考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实验(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41003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上)大纲执笔人:李亚红 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familiarize the student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afety and rules of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and operations of the glassware and measuring apparatus. Student will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s of heating, dissolving, stirring, generation and collection of the gas,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and know how to record the data. From this course, student will also learn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reactions of the main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 know how to prepare the inorganic and coordination compounds and understand how 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nstants and its related chemical principles.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台式天平 15台7、电子天平 15台2、循环水真空泵 20台8、电水浴锅 10台3、pH计10台9、电位计 10台4、电动离心机 20台10、电导率仪 10台5、电烘箱 10台11、全套常用玻璃仪器 每人一套 6、电磁搅拌器 9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Washing and drying the glassware Know the rul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Claim and know the names and scales of the commonly used glassware in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Learn and practice the methods for washing and drying the commonly used glassware. Claim the glassware,wash the glassware and dry the glassware 3 基础性 1 必开 2 Operations of burners and manufacture of glass and plastic tubes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s and operations of the gas burner and alcohol burner. Study the operations for cutting, bending, pulling and melting glass tubes. Disconnect the gas burner and learn the structure of its component. Light the burner and observe the color of the flame. 4 基础性 1 必开 3 Taking and using of the reagents and test-tube operation Learn the methods for taking solid and liquid reagents. Practice the operations for shaking the test-tube and heating solid and liquid reagents in the "Blue bottle" experiment. Five color experiment The content of oxygen in air. Three color cup experiment 4 基础性 1 必开 4 Preparation of the high purity sodium chloride from the crude salt Study the method of preparing reagent level sodium chloride by purification of the sea salt Purification of sodium chloride. Purity examination of the product 4 综合性 1 必开 5 Solution preparation Practice the operation of pipette, densimeter and volumetric flask. Master the methods and basic operations of making a solution, whose concentration is expressed as mass fraction, molality and molarity. Understand the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pecial solutions. Roughly preparing CuSO4 solution. Accu- rately preparing saline. Roughly preparing H2SO4 solution. Accu- rately preparing HAc solution 4 基础性 1 必开 6 Titration operation Master the principle and operation of the titration through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OH and HCl solutions by titration. Study the operation of burette.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NaOH solut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cen- tration of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3 基础性 1 必开 7 Preparation of hydrogen ga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tive atomic mass of copper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 pure hydrogen gas, learn and practice the basic operations of generation, collection, purification and drying. Determine the relative atomic mass of copper by the reductive property of hydrogen gas. Using the reducibility of hydrogen g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atomic mass of copper. 4 基础性 1-2 必开 8 Preparation of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from crude iron scrap learn the basic operations and principles of preparation of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Purification of crude iron scrap. Preparation of FeSO4. Preparation of (NH4)2SO4?Fe(SO4)?6H2O 4 综合性 1 必开 9 The ionization equilibrium and precipitation equilibrium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ionization equilibrium, the hydrolysis equilibrium, the precipitation equilibrium and the common ion effect. Know the conditions of precipitate formation, dissolve and transform and learn the manipulation of centrifuge. Testing the common ion effect and ionization equilibrium. Te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ion effect and precipitation equilibrium. Preparation of buffer solution and determine its properties. 4 基础性 1 必开 10 Determination of the ionicity and ionization constants of acetic acid Determine the ionicity and ionization constant of acetic acid. Lear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itration and titration operation. Know how to judge the end point of the titration. Practice the use of pH meter. Determin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acetic acid solutions. Make HAc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 the pH value, calculate the ionicity and ioniza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the acetic acid solutions 3 基础性 1-2 必开 11 Molecular weight measurement of CO2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and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gas by measuring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the gas. Learn the assembl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Kipp apparatus, gas washing bottle, and drying tube. Learn the manipulation of analytical balance and mechanical balance. Assemble the Kipp apparatus and synthesis of CO2.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measurement of CO2 gas.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Transition metals of iron, cobalt and nickel Test and master the reduction properties of iron (II), cobalt (II), nickel (II) and the oxidation properties of iron (III), cobalt (III) and nickel (III). Test and master the properties and prepar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f iron, cobalt and nickel. The reduction properties of iron (II), cobalt (II), and nickel (II). The oxidation property of iron (III), cobalt (III) and nickel (III). Form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s. 3 基础性 1 必开 13 Preparation of a cobalt (III) complex Learn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for preparing metal complex——substitution and redox react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Understand their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Draw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omplex. Learn how to use electric conductivity meter. Preparation of the Co(III) complex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 4 综合性 1 必开 14 Preparation of aluminum sulfate Prepare aluminum sulfate. Study and master the reaction between metal aluminum with base. Practice the basic operations of dissolve, evaporation, crystallization and filtration. Preparation of sodium aluminate. The production and washing of aluminum hydroxide, and preparation of aluminium sulfate. 4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完毕应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作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考核由每次实验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四项综合评定.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平时成绩70%+考试成绩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英文版《无机化学实验》讲义.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主编《无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的内容编写 2、参考书: (1)《无机化学实验》(第一版),郎建平、卞国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4)《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实验(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41004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下)大纲执笔人:李亚红 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familiarize the student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afety and rules of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and operations of the glassware and measuring apparatus.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s of heating, dissolving, stirring, generation and collection of the gas,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and know how to record the data. From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also learn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reactions of the main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 know how to prepare the inorganic and coordination compounds and understand how 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nstants and its related chemical principles. 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台式天平 15台7、电子天平 15台2、循环水真空泵 20台8、电水浴锅 10台3、pH计10台9、电位计 10台4、电动离心机 20台10、电导率仪 10台5、电烘箱 10台11、全套常用玻璃仪器 每人一套 6、电磁搅拌器 9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套仪器人数 必开 选开 1 Preparation of ammonium chloride Study and master the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 for preparing ammonium chloride Mixing (NH4)2SO4 and NaCl. Heating the mixture and filtering. Condense the filtrates, and recrystallizing the crude product. Determining the purity of the product. 4 基础性 1 必开 2 Synthesis of CaO2 Synthesis of CaO2 and determine peroxide ion Synthesis of pure CaCO3. Synthesis of CaO2. Element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duct. 4 综合性 1 必开 3 Redox reactions and redox equilibrium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battery and electrode potential Testing the Redox reactions and electrode potential.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n the electrode potential.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acidity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redox reaction 4 基础性 1 必开 4 Non-metallic elements (Halogen, Oxygen, Sulfur) Know the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gas and assembly of the glassware. Preparation of potassium chlorate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Testing the oxidation abilities of Cl2, Br2 and I2, and the reducing abilities of Cl-, Br- and I-. Determin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salts of halogen oxyanions. 4 基础性 1 必开 5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non-metallic anions Study and master the methods of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ions Identifying the common anions and separating ions in a mixture. 4 基础性 1 必开 6 Alkali metals, alkaline earth metals Compare the reaction activities between alkali metal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Practice the flame reactions and know how to handle metallic sodium and potassium. Determining the properties of Na, K, Mg, Al. Testing the solubilities of the hydroxides of mag- nesium, calcium, barium and aluminum. Examining the flame reactions of IA and IIA elements. Preparing the insoluble salts of tin, lead, antimony and bismuth 4 基础性 1 必开 7 Preparat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calcined soda Consolidate the operations of analytical balance and titration. Purification of crude salt. Preparation of NaHCO3. Preparation of Na2CO3. Deter- mining the purity of the product. 4 综合性 1 必开 8 Metals located in ds-block (Copper, Silver, Zinc ,Cadmium and Mercury) Understand the acid and alkali properties of the oxides and hydroxides of copper, silver, zinc, cadmium and mercury Preparations and properties of the hydroxides or oxides of copper, silver, zinc, cadmium and mer cury.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sulfides of Zinc, Cadmium and Mer- cury. Prepar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f Copper, Silver, Zinc and Mercury. 4 基础性 1 必开 9 Synthesis of Potassium Trioxalatoferrate (III) practice the basic operations of heating, filtration, evaporation. Synthesis of ferric hydroxide. Synthesis of potassium trioxalatoferrate(III). Determin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4 综合性 1 必开 10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tions (I) learn th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mixture of common cations. Identification of alkali metals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s. Identifi cations of the ions in the p-block and ds-block elements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ixed ions 4 基础性 1 必开 11 Determin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I3-?I-+I2—titration operation Know the principles of the equilibrium movement. Practice titration operation. Conducting the equilibrium experiment between I3-, I- and I2. Determining the 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I3-?I-+I2 reaction.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Preparation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Consolidate the operation of weighing by analytical balance, titration and vacuum filtration. Preparation of K2MnO4. Converting K2MnO4 to KMnO4. Analyzing the product 4 综合性 1 必开 13 The elements of the first transition metal series (titanium, vanadium, chromium and manganese Master the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the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 Determining the important pro- perties of titanium, vanadium, chro- mium and manga- nese compounds. 4 基础性 1 必开 14 Preparation of basic copper carbonate explor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 for preparing basic copper carbonate Preparation of reactant solution. Exploration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preparation of basic copper carbonate. 4 综合性 1 必开 15 Main group metals (Al, Sn, Pb, Sb and Bi) Test and compare the solubilities of hydroxides and salts of aluminum, tin, lead, antimony and bismuth Testing the properties of Al, Sn, Pb, Sb and Bi. Examining the solubilities of the hydroxides of these elements. Determin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sulfides of these elements. 4 基础性 1 必开 16 Preparation of hydrated chromium (II) acetate Study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the easily oxidized and unstable compounds Make a NaAc solution. Using Zn powder to reduce CrCl3. Preparation of the hydrated chromium (II) acetate. 4 综合性 1 必开 17 Preparing MnCO3 from MnO2 Learn the method of synthesis MnCO3 from MnO2. Using MnO2 as a oxidant to oxidize Na2SO3 and preparing Mn2+. Adding NH4HCO3 to MnSO4 solution, and adjusting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to produce MnCO3 4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完毕应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作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考核由每次实验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四项综合评定.考试为操作考试.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平时成绩70%+考试成绩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英文版《无机化学实验》讲义.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主编《无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的内容编写 2、参考书: (1)《无机化学实验》(第一版),郎建平、卞国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4)《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41007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大纲执笔人:严吉林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课程包括定量分析与仪器分析两部分. 定量分析课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定量分析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内容主要是利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开展一些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严格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加深对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初步具有应用化学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是利用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成分及组分的含量测定.实验内容涉及到谱学、电化学、色谱等分析体系.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主要仪器与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主要部件功能的理解,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了解大型复杂分析仪器的使用办法.初步具有应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常规玻璃仪器 60 10、自动电位滴定仪 4 2、分析天平及电子天平 40 11、pH计及离子计 8 3、原子发射光谱仪 2 12、电化学分析仪 4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13、气相色谱仪 4 5、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 4 14、液相色谱仪 2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 3 15、核磁共振谱仪 2 7、红外吸收光谱仪 2 16、凝胶色谱 待购 8、荧光光谱仪 2 17、离子色谱 待购 9、库仑仪 4 18、色-质联用 待购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No Name of Experiment Purpose and Requirement Experiment content Hours Experiment Type Scale Compulsory/ Elective 1 Lectur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Fully describing the basic requirement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 cognition, the using methods and attention points of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instruments commonly used. An 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4 Experiment Theory Course Compulsory 2 Basic Norms and Hands-on Training of Analysis Laboratory 1. The basic norms of laboratory training; 2. claiming the glass apparatus for analysis and cleaning training; 3.Glass processing training Basic operations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4 Basic 1 Compulsory 3 Analytical Balance Weighing Practice 1.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of analytical balance; 2.To learn a variety of weighing methods. Practice on weighing with an analytical balance 4 Basic 1 Compulsory 4 Basic Hands-on Exercises of Titration Analysis To learn correct operation of burette, pipette and flask. Practice on titration with burette and glassware 8 Basic 1 Compulsory 5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Content in Ammonium Sulfate 1. Learning to determine NH4+ concentration; 2. Learning to demarcate NaOH solution. Determine N amount in a fertilizer through an acid-base titration 4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6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lkalinity of Industry Soda Ash 1. Learning to determine the total alkalinity of industry soda ash by acid-base titration; 2. Mastering to judge the color piont of methyl orange indicator; 3. Learning to demarcate HCl solution. Determine the total alkalinity through an acid-base titration 4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7 Determination of Total Hardness in Natural Water Learning to determine the total hardness of tap water by complexometric titration. Determine the water hardness through a complexation titration 4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8 Continuous Determination of Pb and Bi in Pb-Bi Mixture To learn continuous determination of metal ions by the Control of acidity. Stepwise determination of Pb and Bi through a complexation titration 4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9 Determination of H2O2 1. Learning to prepare and demarcate KMnO4 solution; 2. Mastering how to determine H2O2 by Oxidation-reduction method.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H2O2 through a redox titration 4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10 Determination of Fe in Iron Ore Learning to dissolve ore and determine Fe by mercury-free determination. Determine the Fe content with a redox titration 4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11 Determination of Cu in Copper Alloys Learning to prepare and demarcate Na2S2O3 solution,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Cu by iodimetry Determine Cu content through iodimetry 4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12 Determination of Ba in BaCl2?2H2O Familiar with operation of gravimetric and determination of Ba concentration. Determine Ba content through gravimetry 12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13 Determination of CaO in Limestone Training students in the integrated use of Volumetricand and Gravimetric through determination of CaO. Determine CaO content through volumetry and gravimetry 8 Design 1 Compulsory 14 Hydrochloric Acid Standard Solution Calibration Examining students' capacity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capabilities through calibration results of HCl concentration. Calibration of a given HCl solution with Na2CO3 standard 4 Examine 1 Compulsory 四、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70%)、考试实验(30%)结合进行总评. 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态度20%、操作40%、报告10%、结果30% 2、考试实验:态度10%、操作20%、报告10%、结果60%. 每组学生有专门的成绩记录册,对每个学生的每次实验都按评分标准记录实验成绩.每次实验要求学生把原始数据及时记录到专门的原始数据记录册,由指导实验的老师签字并进行计算核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自编讲义 (1)《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仪器分析实验》,张剑荣等编,科学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41008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下)大纲执笔人:严吉林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课程包括定量分析与仪器分析两部分. 定量分析课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定量分析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内容主要是利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开展一些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严格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加深对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初步具有应用化学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是利用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成分及组分的含量测定.实验内容涉及到谱学、电化学、色谱等分析体系.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主要仪器与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主要部件功能的理解,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了解大型复杂分析仪器的使用办法.初步具有应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常规玻璃仪器 60 10、自动电位滴定仪 4 2、分析天平及电子天平 40 11、pH计及离子计 8 3、原子发射光谱仪 2 12、电化学分析仪 4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13、气相色谱仪 4 5、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 4 14、液相色谱仪 2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 3 15、核磁共振谱仪 2 7、红外吸收光谱仪 2 16、凝胶色谱 待购 8、荧光光谱仪 2 17、离子色谱 待购 9、库仑仪 4 18、色-质联用 待购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No Name of Experiment Purpose and Requirement Experiment content Hours Experiment Type Scale Compulsory/ Elective 1 Lectur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Describ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structure of instruments, 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 notes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 introduction to instrumental analysis 6 Experiment Theory Course Compulsory 2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by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1. Familiar with the principle and using method of the plane grating spectrograph and the mapping spectrometer; 2. Learning to use the elements emission mspectromefer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lements with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6 Comprehensive 2 Compulsory 3 Determination of Metal Ion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methods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2. To master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Determine metal content with AAS 3 Comprehensive 2 Compulsory 4 Determination of Metal Ion by Complex Spectrophotometry 1. Familiar with the strstructure, function and using of UV-VIS spectroscopy meter. 2. To maste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e iron content with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3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5 Fluorescence Analysis 1. To kn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luorescence analysis. 2. To learn the basic operation of fluorescence analysis. Determin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fluorometry 3 Comprehensive 2 Compulsory 6 Research of Organic compounds by UV-VIS Spectroscopy and IR Spectroscopy 1. To master the Liquid Membrane and Pressed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nfrared Spectroscopy. 2. To study the the effect of substituent and conjugation, etc. on the absorption rate of group.3. To master the using method of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4. To know the effect of substituent, solvent and acidity on th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etermine of compound with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spectroscopic methods 3 Research 1 Compulsory 7 Potentiometric Methods 1. To master the using method of pH meter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ion-selective electrode; 2.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and the end point determination, and to know well the using method of automatic potentiometric titrator. Determine ion concentration with potentiometric method 3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8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by Coulometric Titration 1. To understand the using method of coulomb instrument. 2. To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ouble platinum elexode direted end point Determine content of trace elements through coulometric titration 3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9 Voltammetry 1. To kn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voltammetry; 2. To master the using method of voltammetric instrument; 3. To learn to study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by voltammetric analysis .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 with voltammetric method 3 Research 1 Compulsory 10 GC Conditions Experiments a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Normalization Method) 1. To learn stucture of GC with a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2. Studying GC conditions selection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3. To study working principle and using methods of hydrogen flame detector; 4. Learning to use the normalized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ptimize the separation conditions and determine multiple compounds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6 Comprehensive 1 Compulsory 11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1.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of HPLC; 2. To learn the basic operation of HPLC. Separation with HPLC 3 Comprehensive 2 Compulsory 12 Gel Chromatography and Ion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1. To understand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 of gel chromatography and ion chromatography through experiments; 2. To know the structure and using method of the equipment; 3.To use related ways to analyze the polymers or the environmental samples. Separation of ions with ion chromatography, determine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s with gel chromatography 3 Research 2 Elective 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 To know the structure of NMR spectrometer; 2. To learn and master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NMR spectrometer; 3. To learn using the NMR spectrometer to analyze molecular structure.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an organic compound with NMR spectrometry 3 Research 2 Compulsory 14 GC-MS / LC-MS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 1.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ing the two kinds of methods. 2. Learning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methods with LC-MS. Analysis of mixed samples with LC-MS or GC-MS methods 3 Research 2 Elective 15 Singl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Individual experiment by spectrophotometer , GC or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Final exam 3 Exam 1 Compulsory 四、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70%)、考试实验(30%)结合进行总评. 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态度20%、操作40%、报告10%、结果30% 2、考试实验:态度10%、操作20%、报告10%、结果60%. 每组学生有专门的成绩记录册,对每个学生的每次实验都按评分标准记录实验成绩.每次实验要求学生把原始数据及时记录到专门的原始数据记录册,由指导实验的老师签字并进行计算核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自编讲义 (1)《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仪器分析实验》,张剑荣等编,科学出版社 Outline of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I)" Course Code:09041011 Course Name: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I) Author:Pixu Li Laboratories: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Approver:Jianlin Yao of chemical basic courses Course Hours:54 Experiment Hours:54 1. The teaching purpose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course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 techniques in organic chemistry, including determination of melt point, distillation, recrystallization, extract, dryness, chromatography, reduced pressure distillation, steam distillation and anhydrous operation. It trains students to prepare, separate, purify, and to identify some chemicals in small scale. And it cultivates them to write acceptable experimental reports and to have good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working habit with scientific attitude of being practical, realistic and strict. By doing experiments, it makes students understand basic theory of organic chemistry deeply and develops their manipulative abilities, analysis of issue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2. The major instruments and available numbers 1、Common glass wares and ground ones 280 2、Electrothermal thermostatic ovens 6 3、Circulating water pumps 18 4、Rotary-vane vacuum pumps 6 5、Micro-melting point testers 6 6、Abbe refractometers 6 7、Rotatory evaporators 6 8、Ultraviolet spectroscopies 6 9、Magnetic stirrers 80 10、Chromatographic columns 80 11、Constant-rate motor stirrers 60 12、Polarimeters 6 13、Vacuum drying ovens 3 14、Microwave reactors 5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 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有机实验理论课 了解安全知识及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学习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3 必开 2 领取和洗涤仪器 识别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 领取和洗涤仪器 2 1 必开 3 熔点测定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测定 测定2个样品的熔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4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掌握蒸馏及分离、提纯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学习常量法测沸点 蒸馏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并测定沸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5 乙酰苯胺重结晶 掌握用水作溶剂的固体有机化合物重结晶的方法 水作溶剂,重结晶乙酰苯胺 3 基础性 1 必开 6 萘重结晶 掌握用有机溶剂重结晶固体有机物的方法 70%乙醇作溶剂,重结晶萘 3 基础性 1 必开 7 烷、烯、炔烃的性质 了解烷、烯、炔烃的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观看实验录像 3 基础性 1 选开 8 环己烯的制备 (测nd20) 掌握环己烯的制备方法,初步掌握分馏技术,学会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环己醇脱水制备,并分离提纯环己烯,并测定折光率 6 综合性 1 必开 9 芳烃、卤代烃的性质 了解芳烃、卤代烃的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观看实验录像 2 基础性 1 选开 10 乙醚的制备 掌握乙醚的制备方法,了解低沸点易燃液体的蒸馏方法 通过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制备乙醚 5 综合性 1 必开 11 醇、酚的性质 了解醇、酚的性质 一级、二级、三级醇和苯酚的性质 2 基础性 1 必开 12 溴乙烷的制备 掌握溴乙烷的制备方法;学习低沸点液体蒸馏方法 用乙醇制备并分离提纯溴乙烷 5 综合性 1 必开 13 醛、酮的性质 了解醛、酮的性质 醛、酮的性质 3 基础性 1 必开 14 二苯醚的制备 了解有机实验新技术—微波技术以及薄板层析技术 使用微波反应器,通过苯酚与碘苯的ullmann反应制备二苯醚 3 综合性 1 选开 15 苯乙酮的制备 学习傅-克反应制备芳酮的原理和方法,学习电磁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用苯和醋酐反应制备苯乙酮 6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流程图)、实验主要装置图、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与讨论、有关实验习题、总结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等内容.报告版面清晰,条理清楚;图表正确美观,比例协调;数据处理完整准确;回答问题言简意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主要采取平时实验和期终考试相结合. (2)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比重70%和30%.平时成绩按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考试成绩是闭卷理论考试. 5.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references (1)Materials: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3nd Edition)" compiled by South-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oochow University and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nd published by Advanced Education Press in May, 2000. (2)References: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published by Perkin University Press.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compiled by Jian Cao and Lingxiang Guo, publish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Outline of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II)" Course Code:09041012 Course Name: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II) Author:Pixu Li Laboratories: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Approver:Jianlin Yao of chemical basic courses Course Hours:72 Experiment Hours:72 1. The teaching purpose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course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 techniques in organic chemistry, including determination of melt point, distillation, recrystallization, extract, dryness, chromatography, reduced pressure distillation, steam distillation and anhydrous operation. It trains students to prepare, separate, purify, and to identify some chemicals in small scale. And it cultivates them to write acceptable experimental reports and to have good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working habit with scientific attitude of being practical, realistic and strict. By doing experiments, it makes students understand basic theory of organic chemistry deeply and develops their manipulative abilities, analysis of issue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2. The major instruments and available numbers 1、Common glass wares and ground ones 280 2、Electrothermal thermostatic ovens 6 3、Circulating water pumps 18 4、Rotary-vane vacuum pumps 6 5、Micro-melting point testers 6 6、Abbe refractometers 6 7、Rotatory evaporators 6 8、Ultraviolet spectroscopies 6 9、Magnetic stirrers 80 10、Chromatographic columns 80 11、Constant-rate motor stirrers 60 12、Polarimeters 6 13、Vacuum drying ovens 3 14、Microwave reactors 3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 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学习羧酸衍生物的性质,了解肥皂的制备原理和性质 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的性质 4 基础性 1 选开 2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学习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方法,加深对Cannizzaro反应的认识 呋喃甲醛的歧化反应制备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 7 综合性 1 必开 3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学习减压蒸馏操作 利用Claisen缩合反应,用乙酸乙酯在金属钠存在下制备乙酰乙酸乙酯 6 综合性 1 必开 4 己二酸的制备 学习由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方法,加深对有机氧化反应的认识 利用硝酸把环己醇氧化成己二酸 4 综合性 1 必开 5 己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学习己二酸二乙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学习分水器的使用方法,学习减压蒸馏等操作 己二酸与乙醇发生酸催化酯化反应,制备己二酸二乙酯 5 综合性 1 必开 6 胺的性质 掌握脂肪胺和芳香胺化学性质;用简单方法区别第一、第二和第三胺 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性质 2 基础性 1 选开 7 绿色植物色素的色谱分离 学习并掌握层析技术,练习使用旋转薄膜浓缩仪 提取菠菜叶中的叶绿素和叶黄素,并用柱层析分离 4 综合性 1 选开 8 邻、对硝基苯胺的制备 掌握邻、对硝基苯胺的制备方法,掌握水蒸气蒸馏,巩固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通过硝化、水解得到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混合物,并分离提纯 18 设计性 1 必开 9 三苯甲醇的制备 学习三苯甲醇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学习无水操作,掌握低沸点易燃液体的蒸馏 原位制备苯基溴化镁,并用其与二苯酮反应制备三苯甲醇 7 设计性 1 必开 10 生物碱(咖啡因)的提取 学习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5 综合性 1 选开 11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学习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原理;掌握电动搅拌机的使用方法 聚乙烯醇用甲醛改性,制备107胶水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糖、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验证和巩固糖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熟悉某些常用的鉴别方法 单糖、双糖和多糖的性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 4 基础性 1 必开 13 甲基橙的制备 学习重氮盐的偶联反应并掌握重氮化低温反应的条件 用对氨基苯磺酸与N,N-二甲基苯胺制备甲基橙 4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流程图)、实验主要装置图、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与讨论、有关实验习题、总结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等内容.报告版面清晰,条理清楚;图表正确美观,比例协调;数据处理完整准确;回答问题言简意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主要采取平时实验和期终考试相结合. (2)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比重70%和30%.平时成绩按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考试成绩是理论考试. 5.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references (1)Materials: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3nd Edition)" compiled by South-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oochow University and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nd published by Advanced Education Press in May, 2000. (2)References: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published by Perkin University Press.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compiled by Jian Cao and Lingxiang Guo, publish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物理化学实验(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41015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上) 大纲执笔人:吴继红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整套严谨的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还安排4次讲座.内容包括:1,物理化学实验目的与要求、安全防护、数据处理、文献查阅、报告书写等基本要求.2,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如温度的测量和控制、真空技术、流动法技术,电化学技术,光谱技术等.3,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共计有10个,这些实验包括了: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与胶体,物质结构等方面.力求将物理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和技术分散到各个实验中去,使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技术有初步的基础训练.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 比表面测定装置 4套12、 机械搅拌器 12套2、 沸点仪 2台13、 变压器 12台3、 可见分光光度计 4台14、 燃烧热测定仪 4台4、 电子分析天平 4台15、 热分析仪 1台5、 电子台秤 5台16、 酸度计 3台6、 电热烘箱 5台17、 真空油泵 6台7、 真空干燥箱 2台18、 电导率仪 10台8、 马弗炉 2台19、 毛细管粘度计 15个9、 磁化率仪 4台20、 电泳测定仪 4套10、 学生电位差仪 4台21、 旋光仪 2台11、 磁力搅拌器 30台22、 表面张力仪 1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物理化学实验基本要求 1,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 2,实验安全防护 3,实验数据与误差 4,实验数据表达 1,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 2,实验安全防护 3,实验数据与误差 4,实验数据表达 4 2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1) 温度技术, 压力技术,真空技术 温度计,控温技术与设备,压力容器与压力计,真空操作 4 3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2) 电化学技术,光学技术 电化学仪器光学仪器,原理及操作 4 4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3) 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本期实验内容简介 4 5 燃烧热的测定 掌握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熟悉热量计的主要部件的原理及作用,掌握氧弹热量计的实验技术;用氧弹热量计测定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学会雷诺校正方法 用氧弹热量计测定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 4 基础性 2 必开 6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汽压和温度的关系;用数字真空计测定不同温度下环己烷的饱和蒸汽压,初步周围低真空实验技术;学会以图解法求平均摩尔汽化热与正常沸点 乙醇(或环己烷)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降温法或升温法) 4 基础性 2 必开 7 甲基红离解常数的测定 学会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及混合物的浓度,并由此标出甲基红离解平衡常数;掌握722(752)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及使用方法 甲基红离解常数的测定 4 基础性 2 必开 8 电导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常数 通过醋酸溶液电导的测定,计算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了解电导仪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电导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4 基础性 2 必开 9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通过测量铜锌电池的电动势和铜锌电极的电极电位,使学生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学会电极的制备方法和电位差计的测量技术,加深对可逆概念的理解,并从可逆电池电动势计算热力学函数. 测定铜-锌、铜-甘汞、锌-甘汞等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4 基础性 2 必开 10 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通过测量蔗糖转化反应时旋光度变化求算其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半衰期,使同学了解该反应的反应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旋光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旋光法测定蔗糖在酸性催化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4 基础性 2 必开 11 偶极矩的测定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的对称性、电子云分布,并判断其立体结构.本实验用溶液法测定CH3CI的偶极矩,供学生掌握溶液法测量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从而熟悉分子电性质的概况. 测定氯仿在环己烷介质中的介电常数和偶极矩 4 基础性 2 必开 12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用粘度法测定多糖聚合物-右旋糖苷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用乌贝路德粘度计测定粘度的实验方法,并了解溶剂、温度、浓度对粘度的影响.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葡聚糖、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的平均分子量 4 基础性 2 必开 13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乙醇分子的横截面积,使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表面自由能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掌握用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最大泡压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乙醇分子的横截面积 4 基础性 2 必开 14 电泳 利用U型管电泳仪测定氢氧化铁溶胶的胶粒带电符号及其ζ电势,使学生掌握电泳法测定ζ电势的原理和技术,加深理解电泳是胶体液相与固相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移动而产生的电性现象. 电泳法测定氧化铁溶胶的电动电位 4 基础性 2 选开 四、考核 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70%)、考试实验(30%)结合进行总评. 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预习10%,态度15%、操作40%、报告45% 2、实验考试:理论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物理化学实验》,刘勇健,白同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参考书: (1)《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41016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下)大纲执笔人:吴继红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整套严谨的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还安排4次讲座.内容包括:1、量热技术与DSC、TG仪器介绍.2、结构测定技术与XRD仪器介绍,3、分子模拟技术.4、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共计有10个,这些实验包括了: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与胶体,物质结构等方面.力求将物理化学实验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散到各个实验中去,使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技术有初步的基础训练.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 比表面测定仪 4套13、 变压器 12台2、 气液平衡装置 4台14、 恒电位仪 4台3、 可见分光光度计 4台15、 热分析仪 1台4、 电子分析天平 4台16、 酸度计 3台5、 电子台秤 5台17、 真空油泵 6台6、 电热烘箱 5台18、 循环水泵 9台7、 真空干燥箱 2台19、 电导率仪 4台8、 马弗炉 2台20、 阿具折光仪 6台9、 磁化率仪 2台21、 毛细管粘度计 15个10、 学生电位差仪 4台22、 电化学工作站 2套11、 磁力搅拌器 30台23、 分子模拟软件 2台12、 机械搅拌器 12套24、 表面张力仪 4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1) 热化学测量技术与DSC、TG仪器介绍 热化学测量技术与DSC、TG仪器介绍 4 2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2) 结构测定技术与XRD仪器介绍 结构测定技术与XRD仪器介绍 4 3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3) 分子模拟技术 分子模拟软件介绍 4 4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4) 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本学期实验内容介绍 4 5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灵敏度的测定 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会其装配技术;学会绘制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灵敏度的测定 4 基础性 2 必开 6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质的理解;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量技术;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温度,测定溶质萘的摩尔质量 4 基础性 2 必开 7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绘制在P°下环己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了解相图和相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测定双组分液体的沸点及正常沸点的方法;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的组成的方法 环己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的测定和绘制. 4 基础性 2 必开 8 DSC研究无机盐的热稳定性 了解DSC研究无机盐热稳定性的技术,了解DSC图谱分析方法,热分解反应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DSC研究无机盐(五水硫酸铜或草酸钙)的热稳定性 4 基础性 2 必开 9 电势-pH曲线的测定 通过测量Fe3+/Fe2+-EDTA络合体系在不同pH条件下的电极电势,并绘制电势-PH曲线,使学生了解电势-pH图的意义及应用,掌握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和pH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测定Fe3+-Fe2+- EDTA络合体系的电势-pH曲线 4 基础性 2 必开 10 纯铁在1mol.dm-3的硫酸中的极化曲线的测定 测定碳钢在1mol.dm-3的硫酸溶液中的阴极极化与阳极极化,并绘制极化曲线,通过实验作出lgI-E图,并验证Tafel经验公式,使学生掌握恒电位仪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 测定纯铁在1mol.dm-3的硫酸中的阴极与阳极极化曲线 4 基础性 2 必开 11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测定反应体系电导的实验方法,并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和加深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及反应活化能等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4 基础性 2 必开 12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用次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朗谬尔单分子吸附层吸附理论及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用次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4 基础性 2 必开 13 络合物的磁化率结构测定 用古埃磁天平法测定顺磁性质物质的磁化率,推算其不成对电子数,并判断这些分子的配键类型.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埃磁天平测定磁化率的实验原理和技术,并了解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现象. 摩尔氏盐,FeSO4.7H2O, K4Fe(CN)6.3H2O络合物的磁化率与电子结构的测定 4 基础性 2 必开 14 摩尔折射度的测定 测定某些化合物的折射率和密度,并求算这些化合物、基团或原子的折射度并判断分子中原子的连接形式.使学生掌握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比重管测定液体密度 测定某些化合物的折射率和密度,计算摩尔折射度,根据加合性原理推测分子中原子的连接形式. 4 基础性 2 必开 15 计算机模拟光谱实验 了解量子化学模拟分子吸收光谱的计算方法. 苯甲醛红外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4 基础性 2 选开 四、考核 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70%)、考试实验(30%)结合进行总评. 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预习10%,态度15%、操作40%、报告45% 2、实验考试:理论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物理化学实验》,刘勇健,白同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参考书: (1)《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41018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大纲执笔人:夏雪伟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Unit operation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工程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18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熟悉和掌握各单元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特性及使用方法; 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化工仪表(如温度、压力或压差、流量等)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4 2、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2 3、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4 4、精馏实验 4 5、萃取实验 2 6、填料吸收塔及吸收实验 4 7、过滤实验 2 8、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 2 9、演示实验 3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概念;掌握离心泵扬程、功率和效率的计算方法;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测量离心泵的扬程、功率和效率随流量的变化情况.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2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掌握流体流动过程中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的测量方法及其随流量增加的变化情况.掌握局部阻力和直管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测量流体在直管(光滑管和粗糙管)中的直管阻力以及管件造成的局部阻力.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3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对数平均温差的概念;掌握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测量套管式换热器管程和壳程的对流给热系数.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4 精馏塔效率的测定 掌握精馏塔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精馏塔在全回流状态下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测量精馏塔的全塔效率.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5 萃取实验 掌握连续萃取设备(振动筛板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连续逆流萃取过程传质单元数的测定方法. 测定逆流萃取过程中的传质单元数.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6 填料吸收塔和吸收实验 掌握填料吸收塔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填料吸收塔中难溶气体吸收过程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 测定填料吸收塔中难溶气体吸收的传质系数.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7 恒压过滤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掌握板框式压滤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过滤常熟的测定方法. 测定恒压过滤过程的的速率曲线并测定过滤常数.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8 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 掌握干燥设备(流化干燥、厢式干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9 演示实验 了解流体流动状态、流体流动过程中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旋风分离的工作原理. 贝努力方程、层流和湍流状态以及旋风分离的实验演示. 3 基础性实验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对实验原理和设备结构的描述 (2)实验操作过程 (3)按相关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并需要教师的签字. (4)根据实验具体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5)至少对一组数据进行详细的计算,并给出全部的推算过程. (6)回答相关的思考题 2、考核方式: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报告成绩(70%)和理论考试成绩(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化工原理实验》,史闲林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化工原理实验》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 (2)《化工原理实验》郑秋霞 中国石化出版社 (3)《化工原理实验》杨涛 卢琴芳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FMA2008 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 大纲执笔人:朱健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Polymer Science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90 实验室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室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手段熟悉高聚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理解高聚物化学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会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方法,从而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特殊实验操作的掌握,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常规玻璃仪器 20 10、结晶速率仪 2 2、分析天平及电子天平 10 11、电炉 5 3、电热锅 10 12、双螺杆挤出机 2 4、搅拌马达与搅拌棒 10 13、切粒机 2 5、恒温水槽 10 14、高速混合机 1 6、熔体流动速率仪 2 15、注塑机 1 7、差示扫描量热仪 1 16、平板硫化机 1 8、乌氏粘度计 10 17、双辊混炼机 1 9、偏光显微镜 4 18、万能拉力机 1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讲座 全面介绍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实验技术,所需仪器的认知和使用方法及注意要点 6 实验理论课 必开 2 苯乙烯自由基悬浮聚合 了解自由基悬浮聚合的方法和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了解分散剂,升温速度,搅拌形式与搅拌速度对悬浮聚合的重要性. 聚合物颗粒随聚合时间硬度的变化,聚合、后处理过程操作 4 基础性 2 必开 3 聚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通过本实验掌握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溶液聚合方法;了解溶液聚合原理 溶剂对聚合速率影响,随聚合时间增加,体系粘度变化 4 基础性 2 必开 4 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掌握乳液聚合方法,了解乳液聚合机理及乳液聚合中各个组分的作用 随聚合时间增加,体系粘度、颜色的变化,pH测定,固含量测定 4 基础性 2 必开 5 膨胀计法测定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反应速率 掌握膨胀计法测定聚合物反应速率的原理和方法;验证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间的动力学关系. 不同聚合时间时,体系体积变化的测定 4 基础性 2 必开 6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通过聚乙烯醇的缩醛化制备胶水,掌握PVA缩醛化的实验技术与反应原理. 体系随反应时间粘度变化,反应程度对胶水性能的影响 4 基础性 2 必开 7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制有机玻璃板 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验方法 不同聚合阶段,聚合温度对有机玻璃质量影响 6 基础性 2 必开 8 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粘均相对分子量 掌握粘度法测定粘均相对分子量的实验方法 聚合物溶液不同浓度配制及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数据处理 4 基础性 2 必开 9 光学解偏振光法测定聚合物的结晶速率 了解光学解偏振光法测定聚合物结晶速率的原理;掌握测定聚合物等温结晶速率的方法 熟悉结晶速率仪的操作,数据处理,求出结晶速率常数和指数n,判断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对结晶速率的影响 4 基础性 2 必开 10 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 了解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实质及其测定意义 熟悉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的操作方法,样品预处理、温度、负荷、取样时间对流出样品数量影响 4 基础性 2 必开 11 差示扫描量热法 了解DSC的基本原理,通过DSC测定聚合物的加热及冷却图谱 DSC仪的操作流程,升温速度对样品DSC图谱形状影响,数据的读取 4 基础性 2 必开 12 密度法测定聚合物结晶度 了解测定聚合物结晶度的原理和方法,及比重瓶的正确使用方法 混合液体密度和固体样品密度测定的操作过程,数据处理方法 4 基础性 2 必开 13 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球晶形态 了解偏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放大倍数计算,球晶尺寸计算,温度对球晶尺寸的影响 4 基础性 2 必开 14 双螺杆挤出实验 了解双螺杆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熟悉塑料配方设计、称量,混合均匀、挤出造粒、烘干、注塑成型、性能测试,数据处理 6 综合性 4 必开 15 塑料成型及拉伸试验 理解聚合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原理 塑料成型及拉伸试验 8 综合性 4 必开 16 实验考试 综合测评 2 考核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在做每一个实验之前,每位同学要做好预习报告;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处理实验数据,按时上交实验结果报告. 2、考核方式:按平时实验(70%)、考试实验(30%)结合进行总评.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态度20%、操作40%、报告10%、结果30% (2)考试实验:态度10%、操作20%、报告10%、结果60%. 每组学生有专门的成绩记录册,对每个学生的每次实验都按评分标准记录实验成绩.每次实验要求学生把原始数据及时记录到专门的原始数据记录册,由指导实验的老师签字并进行计算核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韩哲文,《高分子科学实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2、参考书: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金日光、华幼卿,《高分子物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3)魏无际、俞强、崔益华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4)史子瑾,《聚合反应工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5)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6)徐佩弦 编著,《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E3002 课程名称: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 大纲执笔人:沈理明 英文名称: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hemical experiments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综合化学实验室 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72学时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有的教育学科和化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掌握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技能,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步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打好基础. 基本要求: 1、掌握中学化学教学主要的典型实验、教学方法并能在教学中应用.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准备、运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实验素养. 3、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和改进中学化学实验的初步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直流稳压电源、化学投影仪及附件、典型实验的成套装置等.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讲座(1) 1.明确设置本课程的重要性.2.明确课程的教学要求3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要求 4 基础性 全班 必开 2 分组领取实验仪器 1掌握中学化学教学所使用仪器的规格2熟练上述仪器的洗涤及放置方法. 实验仪器的领取、洗涤及放置 4 基础性 2 必开 3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和成败关键2掌握这个实验的教学法.3初步培养演示实验的能力. 氧气制取的实验研究 4 基础性 1 必开 4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 1掌握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和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氧爆炸实验的技能和成败关键.2掌握上述二个实验的教学法.3进一步培养演示实验的能力. 氢气的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氧爆炸实验等的研究 4 综合性 1 必开 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掌握一氧化碳的制法,熟练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技能及成败关键2掌握这个实验的教学法.3培养运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的能力的能力.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技术以及教学法的研究 4 综合性 1 必开 6 讲座(2) 1了解中学化学实验室的设置2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仪器、用具、药品的管理)及安全要求. 中学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4 综合性 全班 必开 7 氨的喷泉实验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喷泉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成败关键2掌握喷泉实验的演示要求和讲解方法. 氨的喷泉实验技术以及教学法的研究 4 综合性 1 必开 8 金属的性质 1 掌握常见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操作要领及改进方法 2 进一步培养运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的能力. 常见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技术及教学法的研究 4 基础性 1 必开 9 实验考核 分组考核.试题抽签,逐个过关,要求掌握演示实验的实验技能和教学方法. 微型试讲 4 设计性 1 必开 10 电离、电解、阿佛加德罗常数测定 1掌握电离、电解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电解水和电解食盐水实验的成败关键和注意事项.3掌握用电解法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测定的原理及操作技能 有关电离、电解以及阿佛加德罗常数测定的实验技术和教学法的研究 4 综合性 1 必开 11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掌握甲烷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成败关键和最佳配比.2掌握"甲烷"的教学法 甲烷的实验制取的技术和教学法研究 4 基础性 1 必开 12 酚醛树脂的制取 1掌握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和成败关键.2掌握该实验的教学方法. 制取酚醛树脂的实验技术和教学法研究 4 基础性 1 必开 13 讲座(3) 1掌握中学化学实验的类型及教学方法 2了解中学化学实验的改革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及改革 4 创新性 全体 必开 14 化学投影实验 1掌握化学实验投影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学会运用化学实验投影仪进行演示实验 化学投影实验的演示和教学法研究 4 综合性 1 必开 15 化学兴趣实验 1了解化学兴趣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掌握一些兴趣实验的操作要领、成败关键和表演技巧. 化学兴趣实验的技术和教学法研究 4 综合性 1 必开 16 - 18 研究性实验设计 1了解资料的收集、处理及运用的过程及方法.2 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3运用微型实验仪器实验.4 用"掌上实验室"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实验课题资料收集、处理及运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实验结果的处理及交流等 12 设计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包括预习报告,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的成败关键和注意事项,研究及讨论,收获和体会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考核和期终实验考核.平时成绩考核;每次实验考核(五项标准:预习报告,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报告) 期终实验成绩考核:口试加笔试,口试:边讲边实验考核(八项标准:教学思路,教学语言,板书、教态,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讲解)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平时成绩 60% ,期终实验成绩 40% .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沈理明编著,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2、参考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王希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无机化学实验(一)(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2003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一)(上) 大纲执笔人:贾定先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是学习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机化学实验(一)(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感性知识,经分析、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细致观察和记录现象的能力、准确测定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细致、整洁的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以及逻辑思维方法,为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实验课程由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组成,综合性实验占36%.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电子分析天平 10台7、电子天平 15台2、循环水真空泵 20台8、电水浴锅 15台3、pH计10台9、电位计 10台4、电动离心机 20台10、电烘箱 10台5、电导率仪 10台11、全套常用玻璃仪器每人一台套 6、显微镜 1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仪器的认领、洗涤与干燥 熟悉常用仪器名称及规格,练习并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按照仪器清单逐一认领常用仪器,用洗涤剂或去污粉洗涤仪器并干燥 3 基础性 1 必开 2 灯的使用、玻璃加工和塞子钻孔 了解酒精灯和煤气灯的结构,掌握使用方法,练习玻璃管的截、弯、拉、熔等操作和塞子的钻孔. 酒精灯和煤气灯的使用,玻璃管的截、弯、拉、熔等操作,制作玻璃棒、洗气装置 4 基础性 1 必开 3 试剂取用与试管操作 学习试剂取用方法,练习试管操作 "蓝瓶子"实验,五色管实验,空气中含氧量实验,三色杯实验等 4 基础性 1 必开 4 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和铜原子量的测定 掌握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练习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和干燥操作,测定铜原子量,巩固分析天平的使用. 装配启普发生器,制备氢气,测定Cu原子量 4 基础性 1-2 必开 5 溶液的配制 练习配制溶液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操作, 练习并掌握量筒、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分析天平和电子天平的使用. 粗配CuSO4和H2SO4等溶液,准确配置醋酸和草酸溶液 3 基础性 1 必开 6 滴定操作 标定氢氧化钠和盐酸浓度,初步掌握酸碱滴定原理和滴定操作,学习并掌握滴定管和移液管的使用. 标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浓度 4 基础性 1 必开 7 海盐的提纯 学习由海盐制试剂及氯化钠及纯度检验的方法,学习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掌握常压和减压过滤的操作方法. 海盐的提纯及纯度检验 4 综合性 1 必开 8 电离平衡与沉淀平衡 进一步理解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原理,掌握沉淀的溶解、生成、转化,掌握离心机操作、pH试纸使用方法.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盐类的水解,沉淀平衡,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4 基础型 1 必开 9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巩固滴定操作和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掌握pH计使用方法. 标定醋酸浓度,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4 基础性 1 必开 10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掌握水溶液中制备无机物的一般方法,练习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综合基本操作方法. 由铁屑制备硫酸亚铁铵,定性检验硫酸亚铁铵 4 综合性 1 必开 11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相对密度法测定气体分子量,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基本操作. 制备二氧化碳,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量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硫酸铝的制备 学习碱溶解金属单质的方法, 巩固练习pH试纸使用方法,及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制备硫酸铝 4 综合性 1 必开 13 第一过渡元素(二)( 铁、钴、镍) 试验并掌握二价铁、钴、镍的还原性和三价铁、钴、镍的氧化性, 试验并掌握铁、钴、镍重要配合物的生成及性质. 铁(Ⅱ)、钴(Ⅱ)镍(Ⅱ)的化合物的还原性,铁(Ⅲ)、钴(Ⅲ)、镍(Ⅲ)的化合物的氧化性,配合物的生成和Fe2+ Fe3+ Co2+ 的鉴定方法 4 基础性 1 必开 14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常用方法—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对配合物组成初步判断,学习使用电导率仪. 制备钴(Ⅲ)配合物,组成初步分析 4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完毕应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作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该实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70%,实验笔试成绩占30%.平时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四项综合评定.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朗建平,卞国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 (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实验(一)(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2004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一)(下) 大纲执笔人:贾定先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是学习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机化学实验(一)(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感性知识,经分析、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准备和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细致观察和记录现象的能力、准确测定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细致、整洁的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以及逻辑思维方法,为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实验课程由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组成,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占48%.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电子分析天平 10台7、电子天平 15台2、循环水真空泵 20台8、电水浴锅 15台3、pH计10台9、电位计 10台4、电动离心机 20台10、电烘箱 10台5、电导率仪 10台11、全套常用玻璃仪器每人一台套 6、显微镜 1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转化法制备氯化铵 学习并掌握用转化法制备NH4Cl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练习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等基本操作 制备氯化铵,"升华"发检验氯化铵纯度 4 综合性 1 必开 2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理解能斯特方程、原电池、电动势等概念. 氧化还原和电极电势,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装配原电池并测定电动势 4 基础性 1 必开 3 硫酸锰铵的制备及检验 掌握硫酸锰铵的制备及检验的原理和方法.巩固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等基本操作 由二氧化锰制备硫酸锰铵,检验硫酸锰铵 4 综合性 1 必开 4 P区非金属元素(一)( 卤素、氧、硫) 掌握卤素单质、次氯酸盐、氯酸盐制备方法及仪器装配,掌握Cl2、Br2、KClO3 、H2S等物质安全操作,掌握H2O2性质和不同化合态硫的化合物主要性质.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H2O2的性质,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 基础性 1 必开 5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及性质 掌握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原理,试验硫代硫酸钠的性质,巩固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等基本操作 制备硫代硫酸钠,试验硫代硫酸钠的性质 4 综合性 1 必开 6 P区非金属元素(二)( 氮族、硅、硼) 掌握不同化合态氮的化合物主要性质,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掌握硅酸盐、硼酸盐和硼砂主要性质. 氮族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硅和硼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 基础性 1 必开 7 主族金属 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活泼性,试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试验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 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性质,焰色反应检验锂、钠、钾、钙、镁、钡. 4 基础性 1 必开 8 过氧化钙的制备 试验过氧化物的生成,学习过氧化钙的制备方法, 掌握过氧离子的检验方法. 制备过氧化钙,检验过氧离子 4 综合性 1 必开 9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了解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离子配位能力,硫化物的溶解性,掌握Cu (Ⅰ) 、Cu(Ⅱ)和Hg (Ⅰ) 、Hg(Ⅱ)相互转化条件. 铜、银、锌、镉、汞化合物和配合物的性质,铜和汞不同价态相互转化 4 基础性 1 必开 10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和性质及光谱分析 掌握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方法,练习巩固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试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性质 4 综合性 1 必开 11 I3- = I2 + I- 平衡常数的测定 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的原理,学习氧化还原滴定操作的基本原理,巩固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 测定I-3 = I2 + I- 平衡常数 4 基础性 1 必开 12 纯碱的制备和含量分析 学会用盐类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化合物的方法.巩固分析天平使用和滴定等操作. 制备纯碱 4 综合性 1 必开 13 第一过渡元素(一)( 钛、钒、铬、锰) 掌握钛、钒、铬、锰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各氧化态之间相互转化条件. 钛、钒、铬、锰化合物的性质,铬、锰不同价态相互转化 4 基础性 1 必开 14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以及混合阳离子的分离 巩固和进一步掌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以及离子检出的基本操作.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Ba2+、Ni2+、Zn2+、Fe3+、Cr3+、Al3+的分离 4 基础性 1 必开 15 高锰酸钾的制备 了解碱熔法分解矿石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巩固过滤、抽滤等操作. 制备高锰酸钾 4 综合性 1 必开 16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 学习在无氧条件下制备易被氧化的不稳定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无氧条件下制备醋酸铬(II)水合物 4 综合性 1 必开 17 由二氧化锰制备碳酸锰 试验二氧化锰在酸性溶液中强氧化性, 培养无机实验综合技能和试验的条理性. 由二氧化锰制备碳酸锰 4 综合性 1 必开 18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研究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合理配料比和合适反应温度,制备碱式硫酸铜. 探究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制备碱式碳酸铜 4 设计性 1 必开 19 二水合二氯化二(乙二胺)合铜(II)的制备和铜含量分析 学习直接配位法制备螯合物的方法,巩固浓缩、结晶、过滤、抽滤、滴定等操作. 设计直接配位法制备[Cu(en)2]Cl2·2H2O的方法.制备[Cu(en)2]Cl2·2H2O 4 设计性 1 选开 20 明矾的制备 根据有关原理设计并制备复盐明矾,学习和认识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进一步巩固加热、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设计制备明矾的方法.制备明矾 4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完毕应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作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实验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该实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70%,操作考核成绩占30%.平时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四项综合评定.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朗建平,卞国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 (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一)(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2007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一)(上) 大纲执笔人:李建国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分析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课程包括定量分析与仪器分析两部分. 定量分析课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定量分析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内容主要是利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开展一些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严格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加深对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初步具有应用化学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是利用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成分及组分的含量测定.实验内容涉及到谱学、电化学、色谱等分析体系.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主要仪器与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主要部件功能的理解,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了解大型复杂分析仪器的使用办法.初步具有应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常规玻璃仪器 80 10、自动电位滴定仪 4 2、分析天平及电子天平 40 11、pH计及离子计 8 3、原子发射光谱仪 2 12、电化学分析仪 4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 13、气相色谱仪 6 5、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 4 14、液相色谱仪 4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 3 15、核磁共振谱仪 2 7、红外吸收光谱仪 2 16、凝胶色谱仪 待购 8、荧光光谱仪 3 17、离子色谱仪 2 9、库仑仪 4 18、色-质联用仪 待购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定量分析实验讲座 了解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实验技术,常用定量分析仪器的认知和使用方法及注意要点. 全面介绍分析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分析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等. 4 实验理论课 必开 2 分析实验室基本规范及操作培训 1.实验室基本规范培训;2.分析用玻璃仪器认领及清洗训练;3.玻璃加工训练 分析实验用玻璃仪器认领与清洗;洗液配制;玻璃加工训练. 4 基础性 1 必开 3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1.熟悉分析天平的基本构造及使用规则;2.学会分析天平的各种称量方法. 分析天平基本结构与使用;分析天平样品称量练习(递减称量法). 4 基础性 1 必开 4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学会滴定分析中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的正确操作. 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规格及使用方法;酸碱相互滴定练习;指示剂颜色判断. 8 基础性 1 必开 5 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 1.学会用甲醛法测定NH4+的含量;2.学会NaOH溶液的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 4 综合性 1 必开 6 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1.学会用酸碱滴定法测量工业纯碱中的总碱度;2.掌握甲基橙指示剂变色点的判别;3.学习HCl溶液的标定. 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工业纯碱的测定.(均平行测定三次以上,分析数据处理.) 4 综合性 1 必开 7 天然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学会EDTA的配制和标定;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的总硬度. EDTA的配制和用铬黑T指示剂法标定;天然水总硬度测定. 4 综合性 1 必开 8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的连续测定 学会用控制酸度方法连续测定金属离子. 用二甲酚橙法标定EDTA溶液;控制酸度法连续测定铅铋混合液中铅、铋的含量. 4 综合性 1 必开 9 H2O2含量的测定 1.学会KMnO4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2.掌握用氧化还原法测定H2O2的含量. 高锰酸钾溶液配制;Na2C2O4水浴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H2O2含量的测定. 4 综合性 1 必开 10 铁矿石中铁的测定 学会矿石的溶解及铁含量的无汞测定方法. 溶解铁矿石样品;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铁矿石中总铁量测定. 4 综合性 1 必开 11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 学会Na2S2O3的配制和标定及碘量法测定铜. Na2S2O3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碘量法测定铜含量.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BaCl2?2H2O中钡的测定 熟悉重量法的操作及Ba含量的测定方法. BaSO4重量法分析方法;沉淀的获得、过滤、洗涤、烘干和灼烧;称量求得Ba含量. 12 综合性 1 必开 13 石灰石中氧化钙的测定 通过CaO的测定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容量法及重量法操作的能力. 高锰酸钾法间接测定石灰石中氧化钙含量方法;高锰酸钾配制、标定;CaC2O4沉淀获得、过滤、洗涤;溶解测定CaO含量. 8 设计性 1 必开 14 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通过HCl浓度的标定结果,考察学生定量分析实验的能力. 无水碳酸钠基准物标定盐酸溶液;全面考查学生对各种分析仪器熟练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考核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60%)、考试实验(40%)结合进行总评. 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态度20%、操作40%、报告10%、结果30% 2、考试实验:态度10%、操作20%、报告10%、结果60%. 每组学生有专门的成绩记录册,对每个学生的每次实验都按评分标准记录实验成绩.每次实验要求学生把原始数据及时记录到专门的原始数据记录册,由指导实验的老师签字并进行计算核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仪器分析实验》,张剑荣等编,科学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一)(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2008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一)(下) 大纲执笔人:李建国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Ⅱ)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分析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 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课程包括定量分析与仪器分析两部分. 定量分析课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定量分析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内容主要是利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开展一些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严格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加深对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初步具有应用化学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是利用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成分及组分的含量测定.实验内容涉及到谱学、电化学、色谱等分析体系.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主要仪器与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主要部件功能的理解,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了解大型复杂分析仪器的使用办法.初步具有应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常规玻璃仪器 80 10、自动电位滴定仪 4 2、分析天平及电子天平 40 11、pH计及离子计 8 3、原子发射光谱仪 2 12、电化学分析仪 4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 13、气相色谱仪 6 5、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4 14、液相色谱仪 4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 3 15、核磁共振谱仪 2 7、红外吸收光谱仪 2 16、凝胶色谱仪 待购 8、荧光光谱仪 3 17、离子色谱仪 2 9、库仑仪 4 18、色-质联用仪 待购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仪器分析实验讲座 了解仪器分析方法原理及仪器结构,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和仪器分析实验室管理要求. 介绍仪器分析方法原理及仪器结构,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和仪器分析实验室管理要求. 3 实验理论课 必开 2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 1.了解平面光栅摄谱仪及映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2.学习ICP原子发射光谱仪原理和使用方法. 学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用ICP原子发射光谱仪对微量元素进行定量测定. 3 综合性 2 必开 3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1.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大致结构、性能及操作方法.2.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钙和镁的含量. 3 综合性 2 必开 4 配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 1.熟悉常用的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2.掌握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显色法测定金属离子的方法;学习用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铁含量测定的方法(条件实验、定量测定等). 3 综合性 1 必开 5 荧光分析法 1.了解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2.学会荧光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学习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 3 综合性 2 必开 6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研究 1.掌握液膜法及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的方法.2.考察取代效应、共轭效应等对基团吸收率的影响.3.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4.了解取代基、溶剂及酸度等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学习液膜法及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的方法;学习红外光谱谱图解析方法;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考察取代效应、共轭效应等对基团吸收率的影响. 6 研究性 1 必开 7 电位分析法 1.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离子选择电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2.了解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终点的判定,熟悉自动电位滴定仪的使用.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样中的氟含量;自动电位滴定定量分析及测定弱酸的离解常数. 6 综合性 1 必开 8 库仑滴定法 1.学会库仑仪的使用.2.掌握双铂电极电流法指示终点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学习库仑滴定法原理;利用库仑滴定法测定特种物质的含量. 3 综合性 1 必开 9 伏安分析 1.了解伏安分析法基本原理;2.掌握伏安仪的使用方法;3.学习用伏安分析研究电化学反应. 学习电化学工作站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用伏安分析研究电化学反应. 3 研究性 1 必开 10 气相色谱条件实验及定性、定量分析(归一化法) 1.了解具有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的结构;2.学会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及进行定性分析;3.学习氢火焰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4.学会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气相色谱仪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习热导检测器和氢火焰检测器各自检测原理;学习气相色谱法条件试验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6 综合性 1 必开 1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 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用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3 综合性 2 必开 12 凝胶色谱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 1.通过实验理解凝胶色谱和离子色谱的方法原理;2.了解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3.运用相关方法研究高分子化合物或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 学习离子色谱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利用离子色谱仪对多种阴离子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3 研究性 2 选开 13 核磁共振谱 1.了解NMR谱仪的结构;2.学习掌握NMR谱仪的常规操作方法;3.学习利用NMR谱分析分子结构. 学习核磁共振谱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利用NMR谱仪进行样品的图谱扫描和结构分析. 3 研究性 2 必开 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有机物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两种方法联用以后可以取长补短的实用意义.2.学会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有机物的方法. 学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复杂样品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的方法. 3 研究性 2 选开 15 单项实验操作 分光光度计或气相色谱或电位滴定等单项实验. 抽签确定每个同学的单项实验操作科目;督促学生对所学各种分析仪器进行全面复习;考查学生对各种分析仪器的熟练掌握程度. 3 考核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60%)、考试实验(40%)结合进行总评. 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态度20%、操作40%、报告10%、结果30% 2、考试实验:态度10%、操作20%、报告10%、结果60%. 每组学生有专门的成绩记录册,对每个学生的每次实验都按评分标准记录实验成绩.每次实验要求学生把原始数据及时记录到专门的原始数据记录册,由指导实验的老师签字并进行计算核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仪器分析实验》,张剑荣等编,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一)(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2011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一)(上) 大纲执笔人:赵蓓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有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熔点测定、蒸馏、重结晶、萃取、干燥、层析、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和无水操作等;培养学生能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定产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普通玻璃仪器和磨口玻璃仪器 各280套2、电热恒温干燥箱 6台3、循环水泵 18台4、旋片式真空泵 6台5、显微熔点测定仪 6台6、阿贝折光仪 6台7、旋转薄膜蒸发器 6台8、紫外分析仪 6台9、电磁搅拌器 80台10、层析柱 80根11、恒速电动搅拌器 60台12、旋光测定仪 6台13、真空干燥箱 3台14、微波反应器 5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有机实验理论课 了解安全知识及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学习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3 必开 2 领取和洗涤仪器 识别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 领取和洗涤仪器 2 1 必开 3 熔点测定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测定 测定2个样品的熔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4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掌握蒸馏及分离、提纯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学习常量法测沸点 蒸馏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并测定沸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5 乙酰苯胺重结晶 掌握用水作溶剂的固体有机化合物重结晶的方法 水作溶剂,重结晶乙酰苯胺 3 基础性 1 必开 6 萘重结晶 掌握用有机溶剂重结晶固体有机物的方法 70%乙醇作溶剂,重结晶萘 3 基础性 1 必开 7 烷、烯、炔烃的性质 了解烷、烯、炔烃的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观看实验录像 3 基础性 1 选开 8 环己烯的制备 (测nd20) 掌握环己烯的制备方法,初步掌握分馏技术,学会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环己醇脱水制备,并分离提纯环己烯,并测定折光率 6 综合性 1 必开 9 芳烃、卤代烃的性质 了解芳烃、卤代烃的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观看实验录像 2 基础性 1 选开 10 乙醚的制备 掌握乙醚的制备方法,了解低沸点易燃液体的蒸馏方法 通过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制备乙醚 5 综合性 1 必开 11 醇、酚的性质 了解醇、酚的性质 一级、二级、三级醇和苯酚的性质 2 基础性 1 必开 12 溴乙烷的制备 掌握溴乙烷的制备方法;学习低沸点液体蒸馏方法 用乙醇制备并分离提纯溴乙烷 5 综合性 1 必开 13 醛、酮的性质 了解醛、酮的性质 醛、酮的性质 3 基础性 1 必开 14 二苯醚的制备 了解有机实验新技术—微波技术以及薄板层析技术 使用微波反应器,通过苯酚与碘苯的ullmann反应制备二苯醚 3 综合性 1 选开 15 苯乙酮的制备 学习傅-克反应制备芳酮的原理和方法,学习电磁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用苯和醋酐反应制备苯乙酮 6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流程图)、实验主要装置图、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与讨论、有关实验习题、总结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等内容.报告版面清晰,条理清楚;图表正确美观,比例协调;数据处理完整准确;回答问题言简意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主要采取平时实验和期终考试相结合. (2)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比重70%和30%.平时成绩按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考试成绩是闭卷理论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曹健,郭玲香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华南师大、东北师大、上海师大、苏州大学、广西师大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一)(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2012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一)(下) 大纲执笔人:赵蓓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有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72学时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熔点测定、蒸馏、重结晶、萃取、干燥、层析、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和无水操作等;培养学生能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定产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普通玻璃仪器和磨口玻璃仪器 各280套2、电热恒温干燥箱 6台3、循环水泵 18台4、旋片式真空泵 6台5、显微熔点测定仪 6台6、阿贝折光仪 6台7、旋转薄膜蒸发器 6台8、紫外分析仪 6台9、电磁搅拌器 80台10、层析柱 80根11、恒速电动搅拌器 60台12、旋光测定仪 6台13、真空干燥箱 3台14、微波反应器 5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学习羧酸衍生物的性质,了解肥皂的制备原理和性质 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的性质 4 基础性 1 选开 2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学习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方法,加深对Cannizzaro反应的认识 呋喃甲醛的歧化反应制备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 7 综合性 1 必开 3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学习减压蒸馏操作 利用Claisen缩合反应,用乙酸乙酯在金属钠存在下制备乙酰乙酸乙酯 6 综合性 1 必开 4 己二酸的制备 学习由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方法,加深对有机氧化反应的认识 利用硝酸把环己醇氧化成己二酸 4 综合性 1 必开 5 己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学习己二酸二乙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学习分水器的使用方法,学习减压蒸馏等操作 己二酸与乙醇发生酸催化酯化反应,制备己二酸二乙酯 5 综合性 1 必开 6 胺的性质 掌握脂肪胺和芳香胺化学性质;用简单方法区别第一、第二和第三胺 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性质 2 基础性 1 选开 7 绿色植物色素的色谱分离 学习并掌握层析技术,练习使用旋转薄膜浓缩仪 提取菠菜叶中的叶绿素和叶黄素,并用柱层析分离 4 综合性 1 选开 8 邻、对硝基苯胺的制备 掌握邻、对硝基苯胺的制备方法,掌握水蒸气蒸馏,巩固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通过硝化、水解得到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混合物,并分离提纯 18 设计性 1 必开 9 三苯甲醇的制备 学习三苯甲醇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学习无水操作,掌握低沸点易燃液体的蒸馏 原位制备苯基溴化镁,并用其与二苯酮反应制备三苯甲醇 7 设计性 1 必开 10 生物碱(咖啡因)的提取 学习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5 综合性 1 选开 11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学习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原理;掌握电动搅拌机的使用方法 聚乙烯醇用甲醛改性,制备107胶水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糖、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验证和巩固糖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熟悉某些常用的鉴别方法 单糖、双糖和多糖的性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 4 基础性 1 必开 13 甲基橙的制备 学习重氮盐的偶联反应并掌握重氮化低温反应的条件 用对氨基苯磺酸与N,N-二甲基苯胺制备甲基橙 4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流程图)、实验主要装置图、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与讨论、有关实验习题、总结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等内容.报告版面清晰,条理清楚;图表正确美观,比例协调;数据处理完整准确;回答问题言简意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主要采取平时实验和期终考试相结合. (2)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比重70%和30%.平时成绩按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考试成绩是理论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曹健,郭玲香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华南师大、东北师大、上海师大、苏州大学、广西师大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一)(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2015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一)(上) 大纲执笔人:白同春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整套严谨的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还安排4次讲座.内容包括:1、物理化学实验目的与要求、安全防护、数据处理、文献查阅、报告书写等基本要求.2、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如温度的测量和控制、真空技术、流动法技术,电化学技术,光谱技术等.3、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共计有10个,这些实验包括了: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与胶体,物质结构等方面.力求将物理化学实验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散到各个实验中去,使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技术有初步的基础训练.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 比表面测定装置 4套12、 机械搅拌器 12套2、 沸点仪 2台13、 变压器 12台3、 可见分光光度计 4台14、 燃烧热测定仪 4台4、 电子分析天平 4台15、 热分析仪 1台5、 电子台秤 5台16、 酸度计 3台6、 电热烘箱 5台17、 真空油泵 6台7、 真空干燥箱 2台18、 电导率仪 10台8、 马弗炉 2台19、 毛细管粘度计 15个9、 磁化率仪 4台20、 电泳测定仪 4套10、 学生电位差仪 4台21、 旋光仪 2台11、 磁力搅拌器 30台22、 表面张力仪 1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物理化学实验基本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 2、实验安全防护 3、实验数据与误差 4、实验数据表达 4 2,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1) 温度技术,压力技术,真空技术 温度计,控温技术与设备,压力容器与压力计,真空操作 4 3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2) 电化学技术,光学技术 电化学仪器光学仪器,原理及操作 4 4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3) 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本期实验内容简介 4 5 燃烧热的测定 掌握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掌握氧弹热量计的实验技术;学会雷诺校正方法 用氧弹热量计测定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 4 基础性 2 必开 6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汽压和温度的关系;初步掌握真空实验技术;掌握沸点仪操作技术 乙醇(或环己烷)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降温法或升温法) 4 基础性 2 必开 7 甲基红离解常数的测定 掌握平衡常数研究方法,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及使用方法 甲基红离解常数的测定 4 基础性 2 必开 8 电导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常数 掌握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导率仪的原理和操作;了解电解质电迁移性质间的关系 电导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4 基础性 2 必开 9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掌握电极制备方法和电位差计的测量技术,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测定铜-锌、铜-甘汞、锌-甘汞等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4 基础性 2 必开 10 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了解蔗糖转化过程旋光度变化与各组成浓度变化间的关系;掌握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旋光法测定蔗糖在酸性催化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4 基础性 2 必开 11 偶极矩的测定 了解分子的对称性、电子云分布与分子极化、偶极矩的关系;掌握溶液法测量介电常数和偶极矩的实验技术;了解Claosius –Mosotti -Debye方程的意义及使用范围 测定氯仿在环己烷介质中的介电常数和偶极矩 4 基础性 2 必开 12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掌握粘度法测定高分子平均分子量的原理与方法;掌握乌贝路德粘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葡聚糖、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的平均分子量 4 基础性 2 必开 13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了解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了解表面张力、表面吸附量、分子横截面积的关系.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最大泡压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乙醇分子的横截面积 4 基础性 2 必开 14 电泳 掌握U型管界面移动测定方法;掌握溶胶ζ电势的测定原理和技术. 电泳法测定氧化铁溶胶的电动电位 4 基础性 2 必开 四、考核 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80%)、考试(20%)结合进行总评. 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预习10%,态度15%、操作40%、报告45% 2、考试:操作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物理化学实验》,刘勇健,白同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参考书: (1)《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一)(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2016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一)(下) 大纲执笔人:白同春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整套严谨的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还安排4次讲座.内容包括:1、量热技术与DSC、TG仪器介绍.2、结构测定技术与XRD仪器介绍,3、分子模拟技术.4、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共计有10个,这些实验包括了: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与胶体,物质结构等方面.力求将物理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和技术分散到各个实验中去,使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技术有初步的基础训练.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 比表面测定仪 4套13、 变压器 12台2、 气液平衡装置 4台14、 恒电位仪 4台3、 可见分光光度计 4台15、 热分析仪 1台4、 电子分析天平 4台16、 酸度计 3台5、 电子台秤 5台17、 真空油泵 6台6、 电热烘箱 5台18、 循环水泵 9台7、 真空干燥箱 2台19、 电导率仪 4台8、 马弗炉 2台20、 阿具折光仪 6台9、 磁化率仪 2台21、 毛细管粘度计 15个10、 学生电位差仪 4台22、 电化学工作站 2套11、 磁力搅拌器 30台23、 分子模拟软件 2台12、 机械搅拌器 12套24、 表面张力仪 4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1) 了解热分析测量技术和原理 热化学测量技术与DSC、TG仪器介绍 4 2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2) 了解结构测量技术和原理 结构测定技术与XRD仪器介绍 4 3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3) 了解分子模拟技术 分子模拟软件介绍 4 4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4) 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本学期实验内容介绍 4 5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灵敏度的测定 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会其装配技术;学会绘制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灵敏度的测定 4 基础性 2 必开 6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质的理解;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量技术;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溶质摩尔质量的方法.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温度,测定溶质萘的摩尔质量 4 基础性 2 必开 7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掌握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测定和绘制方法;掌握沸点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折光率法测定溶液组成的方法. 环己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的测定和绘制. 4 基础性 2 必开 8 DSC研究无机盐的热稳定性 了解热分析仪测定无机盐热稳定性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热分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热分析图谱的解析. DSC研究无机盐(五水硫酸铜或草酸钙)的热稳定性 4 基础性 2 必开 9 电势-pH曲线的测定 了解电势-pH图的意义及应用;掌握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和pH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测定Fe3+-Fe2+- EDTA络合体系的电势-pH曲线 4 基础性 2 必开 10 纯铁在1mol.dm-3的硫酸中的极化曲线的测定 了解阴极与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了解Tafel电极极化公式的含义,掌握恒电位仪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 测定纯铁在1mol.dm-3的硫酸中的阴极与阳极极化曲线 4 基础性 2 必开 11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掌握电导法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反应过程各组分浓度变化与电导率变化的关系.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4 基础性 2 必开 12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了解朗谬尔单分子吸附层吸附理论及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用次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4 基础性 2 必开 13 络合物的磁化率结构测定 掌握古埃磁天平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磁化率与物质结构、未成对电子数的关系;了解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现象. 摩尔氏盐,FeSO4.7H2O, K4Fe(CN)6.3H2O络合物的磁化率与电子结构的测定 4 基础性 2 必开 14 摩尔折射度的测定 了解物质的折射率与摩尔折射度的关系;掌握阿贝折射仪、比重管的测定方法;了解物质的摩尔折射度的结构加合性关系. 测定某些化合物的折射率和密度,计算摩尔折射度,根据加合性原理推测分子中原子的连接形式. 4 基础性 2 必开 15 计算机模拟光谱实验 了解量子化学模拟分子吸收光谱的计算方法. 苯甲醛红外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4 基础性 2 选开 四、考核 1、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80%)、考试(20%)结合进行总评. 2、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预习10%,态度15%、操作40%、报告45% (2)考试:操作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物理化学实验》,刘勇健,白同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参考书: (1)《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化工基础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2019 课程名称:化工基础实验 大纲执笔人:夏雪伟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Unit operation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工程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18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熟悉和掌握各单元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特性及使用方法; 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化工仪表(如温度、压力或压差、流量等)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4 2、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2 3、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4 4、精馏实验 4 5、演示实验 3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概念;掌握离心泵扬程、功率和效率的计算方法;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测量离心泵的扬程、功率和效率随流量的变化情况.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2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掌握流体流动过程中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的测量方法及其随流量增加的变化情况.掌握局部阻力和直管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测量流体在直管(光滑管和粗糙管)中的直管阻力以及管件造成的局部阻力.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3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对数平均温差的概念;掌握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测量套管式换热器管程和壳程的对流给热系数.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4 精馏塔效率的测定 掌握精馏塔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精馏塔在全回流状态下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测量精馏塔的全塔效率.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5 演示实验 了解流体流动状态、流体流动过程中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旋风分离的工作原理. 贝努力方程、层流和湍流状态以及旋风分离的实验演示. 3 基础性实验 2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对实验原理和设备结构的描述 (2)实验操作过程 (3)按相关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并需要教师的签字. (4)根据实验具体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5)至少对一组数据进行详细的计算,并给出全部的推算过程. (6)回答相关的思考题 2、考核方式: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报告成绩(70%)和理论考试成绩(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化工原理实验》,史闲林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化工原理实验》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 (2)《化工原理实验》郑秋霞 中国石化出版社 (3)《化工原理实验》杨涛 卢琴芳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CHM3003 课程名称: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大纲执笔人:谢洪德 英文名称:Special Experiment for Material Chemistry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材料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完整掌握有机光电材料、电子化学品制备的整个工艺流程及相关分析方法.工艺上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发光材料的制备、电子化学品制备.相关分析方法有:粒度分布、材料的荧光特性、封装材料的自粘附性等.性能表征上有: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力学表征等.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工序实验参数与相关材料性能的关系、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等.并掌握相关实验手段的操作,使学生成为面对实际生产的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高剪切乳化机: 3套; 制冰机: 1套; 数字阿贝折射仪: 6台; 高低压超薄吹膜机:2套; 熔点测定仪: 10套; 旋转蒸发仪: 6台; 马弗炉: 3台; 真空干燥箱: 4台; 磁天平: 3套; 旋转粘度计: 3台; 初粘力测试仪: 2套; 数显热台偏光显微镜:3台 梅特勒电子天平: 10台; 剥离强度测试仪:1台;烘箱: 5台 自动纯水蒸馏器: 2套; 持粘力测试仪:2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台 冷冻干燥机,1台 光反应器, 2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实验1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掌握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的制备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8 设计性 2 必开 2 实验2: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掌握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8 设计性、 基础性 2 必开 3 实验3:轴向Ni(II)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掌握轴向Ni(II)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技术 轴向Ni(II)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8 设计性 2 必开 4 实验4: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 掌握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方法 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 8 设计性、基础性 2 必开 5 实验5手性化合物合成 掌握掌握手性物质-环已二胺酒石酸盐的制备方法 手性化合物合成 8 设计性 2 必开 6 实验6电子化学品用趋净高纯试剂的制备 掌握电子化学品用趋净高纯试剂的制备方法 电子化学品用趋净高纯试剂的制备 8 设计性 2 必开 7 实验7液晶屏、电子材料自粘保护膜的表征 掌握液晶屏、电子材料自粘保护膜的表征手段 液晶屏、电子材料自粘保护膜的表征 4 基础性 2 必开 8 实验8烷氧基苯甲酸的合成及其液晶光学性能研究 掌握烷氧基苯甲酸的合成及其液晶光学性能研究的方法 烷氧基苯甲酸的合成及其液晶光学性能研究 8 设计性 2 必开 9 实验9罗丹明B的合成 掌握材料性能及结构表征手段 罗丹明B的合成 8 设计性、基础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原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及课后习题. 2、考核方式 (1)实验操作及理论考核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及出勤情况,占10%;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能力和实验结果占70%;理论考核,及考察队实验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占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讲义,谢洪德、李艺等编, 2009 2、参考书: (1)《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曲荣君,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 (2)《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讲义,南京理工大学 《综合化学实验(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M3054 课程名称:综合实验(一)大纲执笔人:卞国庆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chemistry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Experiments (I) 实验室名称: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综合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科学的发展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任何问题都是复杂、综合的问题.化学综合实验正是适应这一科学的发展观而开设的,使学生在完成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将各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 比表面测定仪 2套16、 酸度计 3台2、 紫外分光光度计 2台17、 真空油泵 6台3、 可见分光光度计 4台18、 循环水泵 9台4、 电子分析天平 4台19、 紫外分析仪 3台5、 电子台秤 5台20、 薄膜蒸发仪 6台6、 电热烘箱 5台21、 红外光谱仪 1台7、 真空干燥箱 2台22、 毛细管粘度计 15个8、 马弗炉 2台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台9、 磁化率仪 2台24、 气相色谱仪 1台10、 学生电位差仪 2台25、 液相色谱仪 1台11、 磁力搅拌器 30台26 核磁共振光谱仪 1台12、 机械搅拌器 12套27、 电化学工作站 2套13、 变压器 12台28、 旋光仪 2台14、 熔点仪 2台29、 无水无氧操作装置 3套15、 热分析仪 1台30、 表面张力仪 1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Na[Co(ox)2(Me-en)]的合成、异构体的分离及性能 掌握无机合成技术的综合运用,了解异构体的分离手段并运用多种方法研究构型转换的动力学 配体甲基乙二胺及其钴配合物的合成;离子交换法拆分异构体;IR、NMR、UV、EA等分析配体和配合物;NMR法研究氘代反应;液相色谱法研究构型转化的动力学. 24 综合性 1 选开 2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物性研究 综合练习有机合成的技术,训练有机物的分离、提纯的方法,熟悉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二茂铁的合成;乙酰二茂铁的合成;二茂铁取代的α,β-不饱和酮的合成;取代的环状化合物合成;运用现代分析手段(IR、NMR、UV、EA、荧光等)分析、表征各产物、研究各产物的性质. 48 综合性 1 选开 3 酶的提取、性质及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性能 了解生物酶提取的一般方法,熟悉生物酶的一般性质,掌握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方法 从食品中提取不同的生物酶并研究其催化性质;用生物酶做生物传感器;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传感器的性质;传感器的应用. 24 综合性 1 选开 4 (S)-二苯基-2-四氢吡咯基甲醇的合成及其应用 掌握溶剂提纯的方法,练习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和分离技术,熟悉手性化合物的催化性能 合成(S)-N-乙氧羰基脯氨酸甲酯;合成(S)-1-(2-二苯羟甲基四氢吡咯)甲酸乙酯;合成(S)-二苯基-2-四氢吡咯基甲醇;薄层分析、柱分析的使用;IR、NMR、EA等分析仪器的应用;(S)-二苯基-2-四氢吡咯基甲醇在硼烷还原酮中的催化应用. 24 综合性 1 选开 5 酞菁铁(II)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光谱学的研究 通过酞菁铁(II)的合成,加强无机合成技能的训练,了解电化学工作站、拉曼光谱仪等现代分析手段的运用及各种谱图分析 氯化亚铁的制备;合成酞菁铁(II);IR、NMR、EA等表征化合物;磁化率测定;电化学法研究其性质;共振拉曼、傅里叶拉曼光谱仪的研究等. 24 综合性 1 选开 6 金属有机化合物Cp2TiCl2的合成及其催化聚合性能 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Cp2TiCl2的合成,掌握无水无氧操作的技能、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以及红外光谱仪、磁化率仪、核磁共振仪等的使用 CpNa的制备;Cp2TiCl2的合成;Cp2TiCl2的提纯;薄膜浓缩、索氏提取;IR、磁化率、NMR、电子光谱等测定与分析;催化丙烯腈聚合;测定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24 综合性 1 选开 7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掌握卟啉化合物、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掌握其各种物理化学性质,进行IR、紫外、荧光、元素分析、磁化率测定、拉曼光谱研究、差热、热重分析、电化学行为研究等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IR、紫外、荧光、元素分析、磁化率测定、拉曼光谱研究、差热、热重分析、电化学法研究其性质. 24 综合性 1 选开 8 配合物的分光化学序测定 了解不同配体对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d轨道能级分裂的影响,测定配合物某些配体的分光化学序. 查文献、确定实验方案;合成一系列铬配合物;IR、EA等表征化合物;配置溶液测定其不同波长的消光值;计算不同配体的分裂能;排列不同配体的分光化学序. 12 设计性 1 选开 9 牛奶中有效成分及有毒物质的检验 掌握分离、提纯的方法,学会无机物、有机物及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样品的提纯与制备;无机物、有机物常量与微量分析;微生物的分析;产品的质量评估. 12 设计性 1 选开 10 安息香的氧化及二苯基乙醇酸重排 通过本实验学会用薄层层析法监测氧化反应的进程以及有机固体化合物的分离 安息香的氧化;薄层板点样监测反应;二苯基乙醇酸重排;IR、NMR、熔点等测定表征. 12 设计性 1 选开 11 γ-Al2O3的制备、表征及脱水活性评价 了解γ-Al2O3的制备方法、XRD表征固体晶体结构、BET测定比表面积以及固体催化剂的活性评价方法 γ-Al2O3的制备方法;固体晶体结构表征、BET测定比表面积以及固体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12 设计性 1 选开 12 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学习用不同原料、不同方法制备TiO2纳米粒子,学会用PVP与TiO2纳米粒子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薄膜材料,用多种方法表征TiO2纳米粒子,如IR表征、TEM测粒径、XRD测晶型 、BET测比表面积、热分析测晶型转变温度,掌握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作用及复合薄膜材料的性能表征 用不同方法制备TiO2纳米粒子,用PVP与TiO2纳米粒子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薄膜材料, IR表征、TEM测粒径、XRD测晶型 、BET测比表面积、热分析测晶型转变温度,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性能测定,复合薄膜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IR、SEM分析、接触角测定等. 12 设计性 1 选开 13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催化活性的测定 通过制备、表征负载型纳米氧化铁催化剂,了解纳米粒子和负载型固体催化剂的制备过程,掌握流动法测催化剂活性的实验方法,用XRD表征晶型,SEM、TEM表征形貌和粒径,BET测比表面积 制备镁铝尖晶石、制备负载型纳米氧化铁催化剂,用XRD表征晶型,SEM、TEM表征形貌和粒径,BET测比表面积,用流动法测催化剂活性. 12 设计性 1 选开 14 N,N-双羟乙基十二烷基醇酰胺的合成、性能及应用 通过N,N-双羟乙基十二烷基醇酰胺的合成,了解日常化学用品的制备方法 N,N-双羟乙基十二烷基醇酰胺的合成;N,N-双羟乙基十二烷基醇酰胺的性能;N,N-双羟乙基十二烷基醇酰胺的应用;液体香波的配制. 48 综合性 1 选开 15 酸性红G的合成、分析表征、染色及废水处理 了解染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分析手段,熟悉化工废水的处理,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酸性红G的合成;酸性红G的分析、表征;酸性红G的染色;染色废水的处理. 48 综合性 1 选开 16 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把有机合成、分析化学及高分子化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掌握设计、合成具有预定结构及功能聚合物的方法,并合成出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两亲性功能高分子材料 由甲基丙烯酸和不同的醇的酯化反应合成单体;分离提纯; HPLC的纯度表征;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各种类型的聚合物;用GC测单体转化率;GPC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NMR和IR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表征;表面张力测定;表面活性性能测定. 48 综合性 1 选开 17 壳聚糖的制备、性质及其定向聚合产物的性能 学习和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方法;高分子反应聚合物改性的手段,建立初步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甲壳素提取;壳聚糖制备及性质测定;乳液涂料的制备和相应的性能测试;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及结构测定;聚合物的高分子物理性质. 48 综合性 1 选开 18 超高吸水性材料——低交联度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培养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合成一种具有超高吸水性能的聚丙烯酸钠,从而了解反相悬浮聚合的原理和方法 聚合物的合成;吸水材料的制备;吸水性能的测定. 12 设计性 1 选开 19 界面缩聚法制备尼龙-66 掌握由己二胺与己二酰氯进行界面缩聚制备尼龙-66的方法;了解缩聚反应的原理 己二酰氯的合成;尼龙-66的合成;己二酰氯及尼龙-66的性质表征. 12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参照中文期刊的格式书写,但增加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设想.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本课程是通过选课的方式来选修实验项目,考核主要以选修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依据,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实验数据、实验报告(论文书写)等,占100%. (2)本实验课为独立开课,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路建美 黄志斌. 《综合化学实验》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参考书: (1)卞国庆 纪顺俊. 《综合化学实验》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2)王尊本. 《综合化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3年. (3)杜志强. 《综合化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5年. (4)武汉大学化学系. 《综合化学实验》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浙江大学等编. 《综合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无机化学实验(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2003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二) 大纲执笔人:贾定先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是学习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机化学实验(一)(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感性知识,经分析、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细致观察和记录现象的能力、准确测定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细致、整洁的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以及逻辑思维方法,为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实验课程由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组成,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占42%.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电子分析天平 10台7、电子天平 15台2、循环水真空泵 20台8、电水浴锅 15台3、pH计10台9、电位计 10台4、电动离心机 20台10、电烘箱 10台5、电导率仪 10台11、全套常用玻璃仪器每人一台套 6、显微镜 10台 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仪器的认领、洗涤与干燥 熟悉常用仪器名称及规格,练习并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按照仪器清单逐一认领常用仪器,用洗涤剂或去污粉洗涤仪器并干燥 3 基础性 1 必开 2 灯的使用、玻璃加工和塞子钻孔 了解酒精灯和煤气灯的结构,掌握使用方法,练习玻璃管的截、弯、拉、熔等操作和塞子的钻孔. 酒精灯和煤气灯的使用,玻璃管的截、弯、拉、熔等操作,制作玻璃棒、洗气装置 4 基础性 1 必开 3 试剂取用与试管操作 学习试剂取用方法,练习试管操作 "蓝瓶子"实验,五色管实验,空气中含氧量实验,三色杯实验等 4 基础性 1 必开 4 海盐的提纯 学习由海盐制试剂及氯化钠及纯度检验的方法,学习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掌握常压和减压过滤的操作方法. 海盐的提纯及纯度检验 4 综合性 1 必开 5 溶液的配制 练习配制溶液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操作, 练习并掌握量筒、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分析天平和电子天平的使用. 粗配CuSO4和H2SO4等溶液,准确配置醋酸和草酸溶液 3 基础性 1 必开 6 滴定操作 标定氢氧化钠和盐酸浓度,初步掌握酸碱滴定原理和滴定操作,学习并掌握滴定管和移液管的使用. 标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浓度 4 基础性 1 必开 7 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和铜原子量的测定 掌握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练习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和干燥操作,测定铜原子量,巩固分析天平的使用. 装配启普发生器,制备氢气,测定Cu原子量 4 基础性 1-2 选开 8 电离平衡与沉淀平衡 进一步理解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原理,掌握沉淀的溶解、生成、转化,掌握离心机操作、pH试纸使用方法.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盐类的水解,沉淀平衡,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4 基础型 1 必开 9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相对密度法测定气体分子量,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基本操作. 制备二氧化碳,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量 4 综合性 1 必开 10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巩固滴定操作和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掌握pH计使用方法. 标定醋酸浓度,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4 基础性 1 必开 1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掌握水溶液中制备无机物的一般方法,练习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综合基本操作方法. 由铁屑制备硫酸亚铁铵,定性检验硫酸亚铁铵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第一过渡元素(二)( 铁、钴、镍) 试验并掌握二价铁、钴、镍的还原性和三价铁、钴、镍的氧化性, 试验并掌握铁、钴、镍重要配合物的生成及性质. 铁(Ⅱ)、钴(Ⅱ)镍(Ⅱ)的化合物的还原性,铁(Ⅲ)、钴(Ⅲ)、镍(Ⅲ)的化合物的氧化性,配合物的生成和Fe2+ Fe3+ Co2+ 的鉴定方法 4 基础性 1 必开 13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常用方法—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对配合物组成初步判断,学习使用电导率仪. 制备钴(Ⅲ)配合物,组成初步分析 4 综合性 1 必开 14 硫酸铝的制备 学习碱溶解金属单质的方法, 巩固练习pH试纸使用方法,及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制备硫酸铝 4 综合性 1 必开 15 P区非金属元素(一)( 卤素、氧、硫) 掌握卤素单质、次氯酸盐、氯酸盐制备方法及仪器装配,掌握Cl2、Br2、KClO3 、H2S等物质安全操作,掌握H2O2性质和不同化合态硫的化合物主要性质.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H2O2的性质,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 基础性 1 选开 16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和性质及光谱分析 掌握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方法,练习巩固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试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性质 4 综合性 1 选开 17 纯碱的制备和含量分析 学会用盐类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化合物的方法.巩固分析天平使用和滴定等操作. 制备纯碱 4 综合性 1 选开 18 高锰酸钾的制备 了解碱熔法分解矿石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巩固过滤、抽滤等操作. 制备高锰酸钾 4 综合性 1 选开 17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研究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合理配料比和合适反应温度,制备碱式硫酸铜. 探究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制备碱式碳酸铜 4 设计性 1 选开 19 过氧化钙的制备 试验过氧化物的生成,学习过氧化钙的制备方法,掌握过氧离子的检验方法. 制备过氧化钙,检验过氧离子 4 综合性 1 选开 20 明矾的制备 根据有关原理设计并制备复盐明矾,学习和认识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进一步巩固加热、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设计制备明矾的方法.制备明矾 4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完毕应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作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该实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70%,实验笔试成绩占30%.平时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四项综合评定.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朗建平,卞国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 (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2007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二)大纲执笔人:李建国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I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分析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分析化学(二)是化学工程与制药类、环境工程、材料类及纳米类等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分析化学实验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本实验课程包括定量分析与仪器分析两部分,定量分析实验主要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规范和熟练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仪器分析是利用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成分及组分的含量测定.实验内容涉及到谱学、电化学、色谱等分析体系.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主要仪器与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主要部件功能的理解,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了解大型复杂分析仪器的使用办法,初步具有应用各种分析方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常规玻璃仪器 60 9、自动电位滴定仪 4 2、分析天平及电子天平 40 10、pH计及离子计 8 3、原子发射光谱仪 2 11、气相色谱仪 6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 12、液相色谱仪 3 5、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 4 13、核磁共振谱仪 2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 4 14、凝胶色谱 待购 7、红外吸收光谱仪 2 15、离子色谱 2 8、荧光光谱仪 3 16、色-质联用 待购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选开 1 分析实验讲座 了解实验室基本规范培训;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实验技术;分析用玻璃仪器认领及清洗训练;玻璃加工训练. 分析实验用玻璃仪器认领与清洗;洗液配制;玻璃加工训练. 4 实验理论课 必开 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对常用容量分析仪器的认知和基本操作训练 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规格及使用方法;酸碱相互滴定练习;指示剂颜色判断. 4 基础性 1 必开 3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1.熟悉分析天平的基本构造及使用规则;2.学会分析天平的各种称量方法. 分析天平基本结构与使用;分析天平样品称量练习(递减称量法). 4 基础性 1 必开 4 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1.学会用酸碱滴定法测量工业纯碱中的总碱度;2.掌握甲基橙指示剂变色点的判别;3.学习HCl溶液的标定. 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工业纯碱的测定.(均平行测定三次以上,分析数据处理.) 4 综合性 1 必开 5 铵盐中含氮量测定 1.学会用甲醛法测定NH4+盐中的氮含量;2.学会NaOH溶液的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 4 综合性 6 天然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学会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的总硬度; EDTA的配制和用铬黑T指示剂法标定;天然水总硬度测定. 4 综合性 1 必开 7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的连续测定 学会用控制酸度方法连续测定金属离子. 用二甲酚橙法标定EDTA溶液;控制酸度法连续测定铅铋混合液中铅、铋的含量. 4 综合性 1 必开 8 H2O2含量的测定 1.学会KMnO4溶液的配置及标定方法;2.掌握用氧化还原法测定H2O2的含量. 高锰酸钾溶液配制;Na2C2O4水浴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H2O2含量的测定. 4 综合性 1 必开 9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 1.了解平面光栅摄谱仪及映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2.学习ICP原子发射光谱仪原理和使用方法. 学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用ICP原子发射光谱仪对微量元素进行定量测定. 4 综合性 2 必开 10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1.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大致结构、性能及操作方法.2.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钙和镁的含量. 4 综合性 2 必开 11 配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 1.熟悉常用的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2.掌握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显色法测定金属离子的方法;.学习用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铁含量测定的方法(条件实验、定量测定等).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荧光分析法 1.了解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2.学会荧光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学习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 4 综合性 2 必开 13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1.考察取代效应、共轭效应等对基团吸收率的影响.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3.了解取代基、溶剂及酸度等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考察溶剂极性、取代效应及共轭效应对吸收峰的影响. 4 研究性 1 必开 14 红外光谱研究 掌握液膜法及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的方法. 学习液膜法及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的方法;学习红外光谱谱图解析方法. 4 研究性 1 必开 15 电位分析法 1.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离子选择电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2.了解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终点的判定,熟悉自动电位滴定仪的使用.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样中的氟含量;自动电位滴定定量分析及测定弱酸的离解常数. 4 综合性 1 必开 16 气相色谱条件实验及定性、定量分析(归一化法) 1.了解具有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的结构;2.学会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及进行定性分析;3.学习氢火焰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4.学会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气相色谱仪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习热导检测器和氢火焰检测器各自检测原理;学习气相色谱法条件试验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8 综合性 1 必开 17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 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用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4 综合性 2 必开 18 凝胶色谱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 1.通过实验理解凝胶色谱和离子色谱的方法原理;2.了解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3.运用相关方法研究高分子化合物或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 学习离子色谱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利用离子色谱仪对多种阴离子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4 研究性 2 选开 19 核磁共振谱 1.了解NMR谱仪的结构;2.学习掌握NMR谱仪的常规操作方法;3.学习利用NMR谱分析分子结构. 学习核磁共振谱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利用NMR谱仪进行样品的图谱扫描和结构分析. 4 研究性 2 选开 2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有机物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两种方法联用以后可以取长补短的实用意义.2.学会色-质联用测定有机物的方法. 学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复杂样品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的方法. 4 研究性 2 选开 21 单项实验操作 分光光度计或气相色谱或电位滴定等单项实验. 抽签确定每个同学的单项实验操作科目;督促学生对所学各种分析仪器进行全面复习;考查学生对各种分析仪器的熟练掌握程度. 4 考核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有一套完整的评分标准: 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占60%)和实验操作考试(占40%)结合进行总评. 评分标准:(有更细化的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态度20%、操作40%、报告10%、结果30% 2、考试实验:态度10%、操作20%、报告10%、结果60%. 每组学生有专门的成绩记录册,对每个学生的每次实验都按评分标准记录实验成绩.每次实验要求学生把原始数据及时记录到专门的原始数据记录册,由指导实验的老师签字并进行计算核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分析化学实验》,马全红、邱凤仙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仪器分析实验》,张剑荣等编,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2011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二) 大纲执笔人:赵蓓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有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熔点测定、蒸馏、重结晶、萃取、干燥、层析、减压蒸馏和无水操作等;培养学生能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定产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普通玻璃仪器和磨口玻璃仪器 各200套2、电热恒温干燥箱 5台3、循环水泵 10台4、旋片式真空泵 5台5、显微熔点测定仪 5台6、阿贝折光仪 5台7、 旋转薄膜蒸发器 5台8、紫外分析仪 5台9、电磁搅拌器 60台10、层析柱 50根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有机实验理论课 了解安全知识及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学习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3 必开 2 领取和洗涤仪器 识别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 领取和洗涤仪器 2 1 必开 3 熔点测定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测定 测定2个样品的熔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4 蒸馏 掌握蒸馏及分离、提纯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蒸馏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并测定沸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5 乙酰苯胺重结晶 掌握用水作溶剂的固体有机化合物重结晶的方法 水作溶剂,重结晶乙酰苯胺 3 基础性 1 必开 6 萘重结晶 掌握用有机溶剂重结晶固体有机物的方法 70%乙醇作溶剂,重结晶萘 3 基础性 1 必开 7 环己烯的制备 (测nd20) 掌握环己烯的制备方法,初步掌握分馏技术,学会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环己醇脱水制备,并分离提纯环己烯,并测定折光率 6 综合性 1 必开 8 溴乙烷的制备 掌握溴乙烷的制备方法;学习低沸点液体蒸馏方法 用乙醇制备并分离提纯溴乙烷 4 综合性 1 必开 9 绿色植物色素的色谱分离 学习并掌握层析技术,练习使用旋转薄膜浓缩仪 提取菠菜叶中的叶绿素和叶黄素,并用柱层析分离 4 综合性 1 选开 10 苯乙酮的制备 学习傅-克反应制备芳酮的原理和方法,学习电磁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用苯和醋酐反应制备苯乙酮 7 综合性 1 必开 11 三苯甲醇的制备 学习三苯甲醇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学习无水操作,掌握低沸点易燃液体的蒸馏 原位制备苯基溴化镁,并用其与二苯酮反应制备三苯甲醇 8 设计性 1 必开 12 己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学习己二酸二乙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学习分水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减压蒸馏等操作 己二酸与乙醇发生酸催化酯化反应,制备己二酸二乙酯 5 综合性 1 选开 13 生物碱(咖啡因)的提取 学习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5 综合性 1 选开 14 二苯醚的制备 了解有机实验新技术—微波技术以及薄板层析技术 使用微波反应器,通过苯酚与碘苯的ullmann反应制备二苯醚 3 设计性 1 选开 15 甲基橙的制备 学习重氮盐的偶联反应并掌握重氮化低温反应的条件 用对氨基苯磺酸与N,N-二甲基苯胺制备甲基橙 4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流程图)、实验主要装置图、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与讨论、有关实验习题、总结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等内容.报告版面清晰,条理清楚;图表正确美观,比例协调;数据处理完整准确;回答问题言简意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主要采取平时实验和期终考试相结合. (2)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比重70%和30%.平时成绩按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考试成绩是闭卷理论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曹健,郭玲香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华南师大、东北师大、上海师大、苏州大学、广西师大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2015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二) 大纲执笔人:白同春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I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整套严谨的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还安排4次讲座.内容包括:1,物理化学实验目的与要求、安全防护、数据处理、文献查阅、报告书写等基本要求.2,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如温度的测量和控制、真空技术、流动法技术,电化学技术,光谱技术,结构测定技术和数据计算技术等.3,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共计有10个,这些实验包括了: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与胶体,物质结构等方面.力求将物理化学实验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散到各个实验中去,使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技术有初步的基础训练.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 比表面测定仪 4套16、 酸度计 4台2、 燃烧热测定装置 4台17、 真空油泵 6台3、 可见分光光度计 4台18、 循环水泵 9台4、 电子分析天平 4台19、 电导率仪 8台5、 电子台秤 5台20、 偶极矩测定装置 4台6、 电热烘箱 5台21、 阿贝折光仪 10台7、 真空干燥箱 2台22、 毛细管粘度计 4个8、 马弗炉 2台23、 气液平衡装置 4套9、 磁化率仪 4台24、 分子模拟软件 1台12、 机械搅拌器 12套25、 电化学工作站 4套13、 变压器 12台26、 旋光仪 4台14、 沸点仪 4台27、 电泳测定装置 4套15、 热分析仪 1台28、 表面张力仪 4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 选开 1 物理化学实验基本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 2、实验安全防护3、实验数据与误差4、实验数据表达 4 必开 2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1) 温度技术,压力技术,真空技术 温度计,控温技术与设备,压力容器与压力计,真空操作 4 必开 3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2) 电化学技术,光学技术,结构测定技术 电化学仪器光学仪器,结构测试仪器原理及操作 4 必开 4 物理化学实验技术(3) 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简介 本期实验内容简介 4 必开 5 燃烧热的测定 掌握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掌握氧弹热量计的实验技术;学会雷诺校正方法 用氧弹热量计测定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 4 基础性 2 必开 6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汽压和温度的关系;初步掌握真空实验技术;掌握沸点仪操作技术 乙醇(或环己烷)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降温法或升温法) 4 基础性 2 必开 7 甲基红离解常数的测定 掌握平衡常数研究方法,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及使用方法 甲基红离解常数的测定 4 基础性 2 必开 8 电导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常数 掌握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导率仪的原理和操作;了解电解质电迁移性质间的关系 电导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4 基础性 2 必开 9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掌握电极制备方法和电位差计的测量技术,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测定铜-锌、铜-甘汞、锌-甘汞等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4 基础性 2 必开 10 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了解蔗糖转化过程旋光度变化与各组成浓度变化间的关系;掌握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旋光法测定蔗糖在酸性催化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4 基础性 2 必开 11 偶极矩的测定 了解分子的对称性、电子云分布与分子极化、偶极矩的关系;掌握溶液法测量介电常数和偶极矩的实验技术;了解Claosius –Mosotti-Debye方程的意义及使用范围 测定氯仿在环己烷介质中的介电常数和偶极矩 4 基础性 2 必开 12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掌握粘度法测定高分子平均分子量的原理与方法;掌握乌贝路德粘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葡聚糖、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的平均分子量 4 基础性 2 必开 13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了解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了解表面张力、表面吸附量、分子横截面积的关系.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最大泡压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乙醇分子的横截面积 4 基础性 2 必开 14 电泳 掌握U型管界面移动测定方法;掌握溶胶ζ电势的测定原理和技术. 电泳法测定氧化铁溶胶的电动电位 4 基础性 2 必开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质的理解;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量技术;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溶质摩尔质量的方法.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温度,测定溶质萘的摩尔质量 4 基础性 选开 2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灵敏度的测定 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会其装配技术;学会绘制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灵敏度的测定 4 基础性 选开 3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掌握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测定和绘制方法;掌握沸点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折光率法测定溶液组成的方法. 环己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的测定和绘制. 4 基础性 选开 4 电势-pH曲线的测定 了解电势-pH图的意义及应用;掌握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和pH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测定Fe3+-Fe2+- EDTA络合体系的电势-pH曲线 4 基础性 选开 5 纯铁在1mol.dm-3的硫酸中的极化曲线的测定 了解阴极与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了解Tafel电极极化公式的含义,掌握恒电位仪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 测定纯铁在1mol.dm-3的硫酸中的阴极与阳极极化曲线 4 基础性 选开 6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了解朗谬尔单分子吸附层吸附理论及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用次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4 基础性 选开 7 络合物的磁化率结构测定 掌握古埃磁天平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磁化率与物质结构、未成对电子数的关系;了解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现象. 摩尔氏盐,FeSO4.7H2O, K4Fe(CN)6.3H2O络合物的磁化率与电子结构的测定 4 基础性 选开 8 摩尔折射度的测定 了解物质的折射率与摩尔折射度的关系;掌握阿贝折射仪、比重管的测定方法;了解物质的摩尔折射度的结构加合性关系. 测定某些化合物的折射率和密度,计算摩尔折射度,根据加合性原理推测分子中原子的连接形式. 4 基础性 选开 9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掌握电导法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反应过程各组分浓度变化与电导率变化的关系.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4 基础性 选开 10 DSC研究无机盐的热稳定性 了解热分析仪测定无机盐热稳定性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热分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热分析图谱的解析. DSC研究无机盐(五水硫酸铜或草酸钙)的热稳定性 4 基础性 选开 11 计算机模拟光谱实验 了解量子化学模拟分子吸收光谱的计算方法. 苯甲醛红外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4 基础性 选开 四、考核 考核形式:按平时实验(80%)、考试(20%)结合进行总评. 评分标准: 1、平时实验:预习10%,态度15%、操作40%、报告45% 2、考试:操作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物理化学实验》,刘勇健,白同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参考书: (1)《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2018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大纲执笔人:夏雪伟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Unit operation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工程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熟悉和掌握各单元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特性及使用方法; 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化工仪表(如温度、压力或压差、流量等)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4 2、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2 3、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4 4、精馏实验 4 5、萃取实验 2 6、填料吸收塔及吸收实验 4 7、过滤实验 2 8、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 2 9、演示实验 3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概念;掌握离心泵扬程、功率和效率的计算方法;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测量离心泵的扬程、功率和效率随流量的变化情况.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2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掌握流体流动过程中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的测量方法及其随流量增加的变化情况.掌握局部阻力和直管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测量流体在直管(光滑管和粗糙管)中的直管阻力以及管件造成的局部阻力.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3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对数平均温差的概念;掌握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测量套管式换热器管程和壳程的对流给热系数.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4 精馏塔效率的测定 掌握精馏塔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精馏塔在全回流状态下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测量精馏塔的全塔效率.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5 萃取实验 掌握连续萃取设备(振动筛板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连续逆流萃取过程传质单元数的测定方法. 测定逆流萃取过程中的传质单元数.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6 填料吸收塔和吸收实验 掌握填料吸收塔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填料吸收塔中难溶气体吸收过程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 测定填料吸收塔中难溶气体吸收的传质系数.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7 恒压过滤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掌握板框式压滤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过滤常熟的测定方法. 测定恒压过滤过程的的速率曲线并测定过滤常数.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8 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 掌握干燥设备(流化干燥、厢式干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 3 综合性实验 2 必开 9 演示实验 了解流体流动状态、流体流动过程中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旋风分离的工作原理. 贝努力方程、层流和湍流状态以及旋风分离的实验演示. 3 基础性实验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1)对实验原理和设备结构的描述 (2)实验操作过程 (3)按相关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并需要教师的签字. (4)根据实验具体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5)至少对一组数据进行详细的计算,并给出全部的推算过程. (6)回答相关的思考题 2、考核方式: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报告成绩(70%)和理论考试成绩(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化工原理实验》,史闲林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化工原理实验》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 (2)《化工原理实验》郑秋霞 中国石化出版社 (3)《化工原理实验》杨涛 卢琴芳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专业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3004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实验 大纲执笔人:邓超、华道本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n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工程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90 实验学时:90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根据教育计划安排,化工专业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必修课单独设置,共90学时.内容的选择结合了精细化工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到品种、化学反应类型、操作技术和测试手段等,并尽可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水平. 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修课程知识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敢于创新的良好科研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和扩大精细化工专业知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电动搅拌器 16 台2、表面张力仪 1 台3、阿贝折光仪 1 台4、接触角测定仪 1 台5、减压蒸馏装置 2 套6、循环水泵 2 台6、精密电子天平 1 台7、台式天平 2 台8、烘箱 2 台9、气流干燥器 1 台10、调压器 10 台11、电炉 8 台12、水浴锅 10 个13、恒温水浴 4 套14、旋转蒸发仪 2台15、磁力搅拌 16 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实验12 甲基丙烯酸甲酯铸板聚合 熟悉用本体聚合法制造有机玻璃板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自动加速效应对本体聚合反应的影响. 有机玻璃板的制备方法,自由基本体聚合中自加速的控制 7 创新性 2 必开 2 实验24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了解悬浮聚合的反应原理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了解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掌握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 悬浮聚合制备聚苯乙烯颗粒 7 综合性 2 选开 3 实验4 环氧树脂的合成 学习环氧树脂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法. 实验室方法制备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性能控制和使用方法 7 综合性 2 必开 4 实验S1 酸性红G的合成 了解酸性染料的概况;学习强酸性染料的制备方法. 强酸性染料的制备方法 7 综合性 2 必开 5 实验S2 酸性红G的染色 了解强酸性染料在羊毛上的染色机理;学习强酸性染料染色羊毛毛线的方法. 强酸性染料的染色方法,染色原理 7 综合性 2 必开 6 实验21 聚醋酸乙烯乳液的合成 学习乳液聚合基本原理,进一步熟悉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点;掌握乳液聚合的方法,分析乳胶粒子的成核机理、粒径大小的控制因素. 乳液聚合的方法,乳胶粒子制备中粒径和均匀性的控制 7 创新性 2 必开 7 实验S3 聚醋酸乙烯酯乳胶涂料的配制; 了解乳胶涂料的特点、性质和用途,掌握乳胶涂料的配制方法;掌握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合成原理和合成方法. 乳胶涂料的配制方法,性质和使用方法 7 综合性 2 必开 8 实验35 聚乙烯醇的制备 了解聚乙烯醇的醇解反应原理,加深对高分子反应的认识. 聚乙烯醇的制备方法,及醇解度的控制 7 综合性 2 必开 9 实验36 粘合剂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合成 加深对高分子反应的认识,掌握分析缩醛的方法. 聚乙烯醇缩甲醛粘合剂的制备 7 综合性 2 必开 10 实验15 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的原理和容积选择的原则. 溶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酰胺,及溶液聚合条件的控制 7 创新性 2 必开 11 实验S4 石油采油助剂胶体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及水解度测定 熟悉由丙烯酰胺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熟悉聚丙烯酰胺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掌握一种测定水解度的方法. 聚丙烯酰胺水解方法以及水解度的测定 7 综合性 2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符合要求,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原理、装置图、操作要点、实验现象与解释、结果与讨论、意见和建议等. 2、考核方式:实验结束要进行考试,考试可以为笔试或操作.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占7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1)精细化工专业实验.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4.6 (2)高分子化学实验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参考书: (1)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技术,冷士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2)精细化工专业实验,强亮生,王慎敏,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7 (3)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赵何为,朱承炎,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4.4 (4)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复旦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 (5)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及应用(第三版),程侣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8 (6)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曾昭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 (7)高分子化学实验,吴承佩,周彩华,栗方星,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 (8)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讲义,朱健,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5.8 (9)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甘孟瑜,郭铭模,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6 《无机化学实验(一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LMD3003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一上) 大纲执笔人:贾定先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是学习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机化学实验(一)(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感性知识,经分析、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细致观察和记录现象的能力、准确测定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细致、整洁的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以及逻辑思维方法,为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实验课程由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组成,综合性实验占36%.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电子分析天平 10台7、电子天平 15台2、循环水真空泵 20台8、电水浴锅 15台3、pH计10台9、电位计 10台4、电动离心机 20台10、电烘箱 10台5、电导率仪 10台11、全套常用玻璃仪器每人一台套 6、显微镜 1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仪器的认领、洗涤与干燥 熟悉常用仪器名称及规格,练习并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按照仪器清单逐一认领常用仪器,用洗涤剂或去污粉洗涤仪器并干燥 3 基础性 1 必开 2 灯的使用、玻璃加工和塞子钻孔 了解酒精灯和煤气灯的结构,掌握使用方法,练习玻璃管的截、弯、拉、熔等操作和塞子的钻孔. 酒精灯和煤气灯的使用,玻璃管的截、弯、拉、熔等操作,制作玻璃棒、洗气装置 4 基础性 1 必开 3 试剂取用与试管操作 学习试剂取用方法,练习试管操作 "蓝瓶子"实验,五色管实验,空气中含氧量实验,三色杯实验等 4 基础性 1 必开 4 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和铜原子量的测定 掌握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练习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和干燥操作,测定铜原子量,巩固分析天平的使用. 装配启普发生器,制备氢气,测定Cu原子量 4 基础性 1-2 必开 5 溶液的配制 练习配制溶液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操作, 练习并掌握量筒、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分析天平和电子天平的使用. 粗配CuSO4和H2SO4等溶液,准确配置醋酸和草酸溶液 3 基础性 1 必开 6 滴定操作 标定氢氧化钠和盐酸浓度,初步掌握酸碱滴定原理和滴定操作,学习并掌握滴定管和移液管的使用. 标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浓度 4 基础性 1 必开 7 海盐的提纯 学习由海盐制试剂及氯化钠及纯度检验的方法,学习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掌握常压和减压过滤的操作方法. 海盐的提纯及纯度检验 4 综合性 1 必开 8 电离平衡与沉淀平衡 进一步理解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原理,掌握沉淀的溶解、生成、转化,掌握离心机操作、pH试纸使用方法.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盐类的水解,沉淀平衡,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4 基础型 1 必开 9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巩固滴定操作和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掌握pH计使用方法. 标定醋酸浓度,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4 基础性 1 必开 10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掌握水溶液中制备无机物的一般方法,练习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综合基本操作方法. 由铁屑制备硫酸亚铁铵,定性检验硫酸亚铁铵 4 综合性 1 必开 11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相对密度法测定气体分子量,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基本操作. 制备二氧化碳,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量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硫酸铝的制备 学习碱溶解金属单质的方法, 巩固练习pH试纸使用方法,及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制备硫酸铝 4 综合性 1 必开 13 第一过渡元素(二)( 铁、钴、镍) 试验并掌握二价铁、钴、镍的还原性和三价铁、钴、镍的氧化性, 试验并掌握铁、钴、镍重要配合物的生成及性质. 铁(Ⅱ)、钴(Ⅱ)镍(Ⅱ)的化合物的还原性,铁(Ⅲ)、钴(Ⅲ)、镍(Ⅲ)的化合物的氧化性,配合物的生成和Fe2+ Fe3+ Co2+ 的鉴定方法 4 基础性 1 必开 14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常用方法—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对配合物组成初步判断,学习使用电导率仪. 制备钴(Ⅲ)配合物,组成初步分析 4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完毕应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作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该实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70%,实验笔试成绩占30%.平时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四项综合评定.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朗建平,卞国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 (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实验(一)(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LMD3004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一)(下) 大纲执笔人:贾定先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72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是学习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机化学实验(一)(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感性知识,经分析、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准备和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细致观察和记录现象的能力、准确测定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细致、整洁的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以及逻辑思维方法,为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实验课程由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组成,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占48%.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电子分析天平 10台7、电子天平 15台2、循环水真空泵 20台8、电水浴锅 15台3、pH计10台9、电位计 10台4、电动离心机 20台10、电烘箱 10台5、电导率仪 10台11、全套常用玻璃仪器每人一台套 6、显微镜 10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转化法制备氯化铵 学习并掌握用转化法制备NH4Cl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练习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等基本操作 制备氯化铵,"升华"发检验氯化铵纯度 4 综合性 1 必开 2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理解能斯特方程、原电池、电动势等概念. 氧化还原和电极电势,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装配原电池并测定电动势 4 基础性 1 必开 3 硫酸锰铵的制备及检验 掌握硫酸锰铵的制备及检验的原理和方法.巩固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等基本操作 由二氧化锰制备硫酸锰铵,检验硫酸锰铵 4 综合性 1 必开 4 P区非金属元素(一)( 卤素、氧、硫) 掌握卤素单质、次氯酸盐、氯酸盐制备方法及仪器装配,掌握Cl2、Br2、KClO3 、H2S等物质安全操作,掌握H2O2性质和不同化合态硫的化合物主要性质.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H2O2的性质,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 基础性 1 必开 5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及性质 掌握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原理,试验硫代硫酸钠的性质,巩固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等基本操作 制备硫代硫酸钠,试验硫代硫酸钠的性质 4 综合性 1 必开 6 P区非金属元素(二)( 氮族、硅、硼) 掌握不同化合态氮的化合物主要性质,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掌握硅酸盐、硼酸盐和硼砂主要性质. 氮族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硅和硼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 基础性 1 必开 7 主族金属 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活泼性,试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试验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 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性质,焰色反应检验锂、钠、钾、钙、镁、钡. 4 基础性 1 必开 8 过氧化钙的制备 试验过氧化物的生成,学习过氧化钙的制备方法, 掌握过氧离子的检验方法. 制备过氧化钙,检验过氧离子 4 综合性 1 必开 9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了解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离子配位能力,硫化物的溶解性,掌握Cu (Ⅰ) 、Cu(Ⅱ)和Hg (Ⅰ) 、Hg(Ⅱ)相互转化条件. 铜、银、锌、镉、汞化合物和配合物的性质,铜和汞不同价态相互转化 4 基础性 1 必开 10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和性质及光谱分析 掌握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方法,练习巩固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试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性质 4 综合性 1 必开 11 I3- = I2 + I- 平衡常数的测定 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的原理,学习氧化还原滴定操作的基本原理,巩固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 测定I-3 = I2 + I- 平衡常数 4 基础性 1 必开 12 纯碱的制备和含量分析 学会用盐类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化合物的方法.巩固分析天平使用和滴定等操作. 制备纯碱 4 综合性 1 必开 13 第一过渡元素(一)( 钛、钒、铬、锰) 掌握钛、钒、铬、锰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各氧化态之间相互转化条件. 钛、钒、铬、锰化合物的性质,铬、锰不同价态相互转化 4 基础性 1 必开 14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以及混合阳离子的分离 巩固和进一步掌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以及离子检出的基本操作.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Ba2+、Ni2+、Zn2+、Fe3+、Cr3+、Al3+的分离 4 基础性 1 必开 15 高锰酸钾的制备 了解碱熔法分解矿石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巩固过滤、抽滤等操作. 制备高锰酸钾 4 综合性 1 必开 16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 学习在无氧条件下制备易被氧化的不稳定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无氧条件下制备醋酸铬(II)水合物 4 综合性 1 必开 17 由二氧化锰制备碳酸锰 试验二氧化锰在酸性溶液中强氧化性, 培养无机实验综合技能和试验的条理性. 由二氧化锰制备碳酸锰 4 综合性 1 必开 18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研究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合理配料比和合适反应温度,制备碱式硫酸铜. 探究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制备碱式碳酸铜 4 设计性 1 必开 19 二水合二氯化二(乙二胺)合铜(II)的制备和铜含量分析 学习直接配位法制备螯合物的方法,巩固浓缩、结晶、过滤、抽滤、滴定等操作. 设计直接配位法制备[Cu(en)2]Cl2·2H2O的方法.制备[Cu(en)2]Cl2·2H2O 4 设计性 1 选开 20 明矾的制备 根据有关原理设计并制备复盐明矾,学习和认识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进一步巩固加热、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设计制备明矾的方法.制备明矾 4 设计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完毕应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作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实验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该实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70%,操作考核成绩占30%.平时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四项综合评定.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朗建平,卞国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 (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一)(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LMD3008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一)(上) 大纲执笔人:赵蓓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有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熔点测定、蒸馏、重结晶、萃取、干燥、层析、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和无水操作等;培养学生能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定产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普通玻璃仪器和磨口玻璃仪器 各280套2、电热恒温干燥箱 6台3、循环水泵 18台4、旋片式真空泵 6台5、显微熔点测定仪 6台6、阿贝折光仪 6台7、旋转薄膜蒸发器 6台8、紫外分析仪 6台9、电磁搅拌器 80台10、层析柱 80根11、恒速电动搅拌器 60台12、旋光测定仪 6台13、真空干燥箱 3台14、微波反应器 5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有机实验理论课 了解安全知识及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学习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3 必开 2 领取和洗涤仪器 识别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 领取和洗涤仪器 2 1 必开 3 熔点测定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测定 测定2个样品的熔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4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掌握蒸馏及分离、提纯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学习常量法测沸点 蒸馏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并测定沸点 3 基础性 1 必开 5 乙酰苯胺重结晶 掌握用水作溶剂的固体有机化合物重结晶的方法 水作溶剂,重结晶乙酰苯胺 3 基础性 1 必开 6 萘重结晶 掌握用有机溶剂重结晶固体有机物的方法 70%乙醇作溶剂,重结晶萘 3 基础性 1 必开 7 烷、烯、炔烃的性质 了解烷、烯、炔烃的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观看实验录像 3 基础性 1 选开 8 环己烯的制备 (测nd20) 掌握环己烯的制备方法,初步掌握分馏技术,学会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环己醇脱水制备,并分离提纯环己烯,并测定折光率 6 综合性 1 必开 9 芳烃、卤代烃的性质 了解芳烃、卤代烃的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观看实验录像 2 基础性 1 选开 10 乙醚的制备 掌握乙醚的制备方法,了解低沸点易燃液体的蒸馏方法 通过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制备乙醚 5 综合性 1 必开 11 醇、酚的性质 了解醇、酚的性质 一级、二级、三级醇和苯酚的性质 2 基础性 1 必开 12 溴乙烷的制备 掌握溴乙烷的制备方法;学习低沸点液体蒸馏方法 用乙醇制备并分离提纯溴乙烷 5 综合性 1 必开 13 醛、酮的性质 了解醛、酮的性质 醛、酮的性质 3 基础性 1 必开 14 二苯醚的制备 了解有机实验新技术—微波技术以及薄板层析技术 使用微波反应器,通过苯酚与碘苯的ullmann反应制备二苯醚 3 综合性 1 选开 15 苯乙酮的制备 学习傅-克反应制备芳酮的原理和方法,学习电磁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用苯和醋酐反应制备苯乙酮 6 综合性 1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流程图)、实验主要装置图、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与讨论、有关实验习题、总结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等内容.报告版面清晰,条理清楚;图表正确美观,比例协调;数据处理完整准确;回答问题言简意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主要采取平时实验和期终考试相结合. (2)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比重70%和30%.平时成绩按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考试成绩是理论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曹健,郭玲香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华南师大、东北师大、上海师大、苏州大学、广西师大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一)(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LMD3007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一)(下) 大纲执笔人:赵蓓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I)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有机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72学时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熔点测定、蒸馏、重结晶、萃取、干燥、层析、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和无水操作等;培养学生能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定产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普通玻璃仪器和磨口玻璃仪器 各280套2、电热恒温干燥箱 6台3、循环水泵 18台4、旋片式真空泵 6台5、显微熔点测定仪 6台6、阿贝折光仪 6台7、旋转薄膜蒸发器 6台8、紫外分析仪 6台9、电磁搅拌器 80台10、层析柱 80根11、恒速电动搅拌器 60台12、旋光测定仪 6台13、真空干燥箱 3台14、微波反应器 5台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学习羧酸衍生物的性质,了解肥皂的制备原理和性质 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的性质 4 基础性 1 选开 2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学习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方法,加深对Cannizzaro反应的认识 呋喃甲醛的歧化反应制备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 7 综合性 1 必开 3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学习减压蒸馏操作 利用Claisen缩合反应,用乙酸乙酯在金属钠存在下制备乙酰乙酸乙酯 6 综合性 1 必开 4 己二酸的制备 学习由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方法,加深对有机氧化反应的认识 利用硝酸把环己醇氧化成己二酸 4 综合性 1 必开 5 己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学习己二酸二乙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学习分水器的使用方法,学习减压蒸馏等操作 己二酸与乙醇发生酸催化酯化反应,制备己二酸二乙酯 5 综合性 1 必开 6 胺的性质 掌握脂肪胺和芳香胺化学性质;用简单方法区别第一、第二和第三胺 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性质 2 基础性 1 选开 7 绿色植物色素的色谱分离 学习并掌握层析技术,练习使用旋转薄膜浓缩仪 提取菠菜叶中的叶绿素和叶黄素,并用柱层析分离 4 综合性 1 选开 8 邻、对硝基苯胺的制备 掌握邻、对硝基苯胺的制备方法,掌握水蒸气蒸馏,巩固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通过硝化、水解得到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混合物,并分离提纯 18 设计性 1 必开 9 三苯甲醇的制备 学习三苯甲醇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学习无水操作,掌握低沸点易燃液体的蒸馏 原位制备苯基溴化镁,并用其与二苯酮反应制备三苯甲醇 7 设计性 1 必开 10 生物碱(咖啡因)的提取 学习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5 综合性 1 选开 11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学习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原理;掌握电动搅拌机的使用方法 聚乙烯醇用甲醛改性,制备107胶水 4 综合性 1 必开 12 糖、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验证和巩固糖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熟悉某些常用的鉴别方法 单糖、双糖和多糖的性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 4 基础性 1 必开 13 甲基橙的制备 学习重氮盐的偶联反应并掌握重氮化低温反应的条件 用对氨基苯磺酸与N,N-二甲基苯胺制备甲基橙 4 综合性 1 选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流程图)、实验主要装置图、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与讨论、有关实验习题、总结对实验的体会和改进等内容.报告版面清晰,条理清楚;图表正确美观,比例协调;数据处理完整准确;回答问题言简意赅.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主要采取平时实验和期终考试相结合. (2)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比重70%和30%.平时成绩按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考试成绩是理论考试.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曹健,郭玲香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华南师大、东北师大、上海师大、苏州大学、广西师大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水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NEN2016 课程名称:水力学 大纲执笔人:洪若瑜 英文名称:Hydraulics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工程化学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的性质: 水力学是苏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流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理解不同水流的特点,学会常见水处理工程中的水力计算,并具备初步的试验量测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通过自学和习题练习,掌握常见的工程水力计算的能力:进行水流特点的分析,水力荷载的确定,过水能力与过流建筑物尺寸的计算,水流衔接与消能计算等.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No. 名称 台数 1、 雷诺实验台 1套2、 悬浮体综合试验台 1套3、 旋流分离器 1台4、 离心泵 1台5、 过滤实验装置 1套6、 填料吸收塔 1套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雷诺实验 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和紊流现象概念;测定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下的雷诺数及沿程水头损失;通过对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的分析,加深对管流不同流态的了解. 观察两种流态;测定临界雷诺数,再现当年雷诺实验全过程. 3 基础性 4 必开 2 文丘里实验 了解文丘里流量计的工作原理,掌握文丘里流量计的水力特征;观察文丘里管压力水头、速度水头的沿程变化,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记录相关常数;用体积法测流量;调节阀门,记录相关数据并计算. 2 基础性 3 必开 3 旋流器实验 通过实验,希望学生理解"旋流分离器"处理含尘气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组成和设备、操作和运行. 利用旋流分离器将混合液体中密度较大的组分同密度较小的组分分离. 3 基础性 4 必开 4 过滤实验 通过实验,希望学生掌握液体输送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组成和设备、操作和运行;掌握泵的结构,合理选用离心泵;防止操作损坏.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离心泵,认识过滤的原理. 3 基础性 4 必开 5 空气中丙酮的吸收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吸收过程的基本流程及其操作. 将达到饱和的丙酮混合气通过填料吸收塔,吸收剂为自来水,用色谱分析的方法,测定混合气几口浓度和出口浓度. 3 基础性 4 必开 6 悬浮体综合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悬浮体的配制、特性、粘度测定和粒径分布的基本测定方法及其仪器. 配制2中不同性质的悬浮体,分别测定其特性:使用旋转粘度计测定其粘度特性,使用沉降增重法测定其粒径的分布. 4 综合性实验 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符合要求,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原理、装置图、操作要点、实验现象与解释、结果与讨论、意见和建议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占7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第二版),黄卫星,陈文梅,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ISBN号: 7-5025-3286-2/G854. 2、参考书: (1)《水力学》,主编:严新华,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ISBN号: 7-5023-2892-0 . (2)《计算水力学基础》,主编:刘沛清,副主编:刘桂芳,谢维又,李俊久.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12,ISBN 7—80621—514—X. (3)《工程流体力学》(第一版),主编:黄卫星,陈文梅,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水力学》, 弗兰克C.埃文斯 大卫M.华晓普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5)《水力学》, 肖明葵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 (6)《水力学》, 于布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7)《水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 严新华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 (8)《水力学》 清华大学水力学教研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9)《水力学》 向华球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NEN2017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大纲执笔人:李蒙英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生物学基础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1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各项实验的原理,掌握细菌个体和群体形态的观察方法;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掌握活性污泥生物相、酵母菌和霉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观察方法;掌握单细胞微生物的显微镜计数法和大小测量;掌握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水和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和纯化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微生物学实验使学生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显微镜30台,培养箱2台,烘箱1台,灭菌锅1台,超净工作台1台,显微测微尺20套,血球计数板30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选开 1 实验一 细菌形态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掌握观察细菌个体和群体形态的方法;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细菌菌苔观察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3 基础性 1 必开 2 实验二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学会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酵母菌和霉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方法 真菌菌落形态观察 个体形态观察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 3 基础性 1 必开 3 实验三 显微镜计数法,细菌大小测量 学会单细胞微生物的显微镜计数法和大小测量 细菌大小测量 霉菌孢子计数 3 基础性 1 必开 4 实验四 培养基制作 掌握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LB培养基制作 马丁培养基制作 3 设计性 4 必开 5 实验五 水和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 学会水和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方法 河水细菌和霉菌培养 土壤细菌和霉菌培养 3 综合性 4 必开 6 实验六 水和土壤微生物计数和纯化 学会水和土壤微生物计数和纯化的方法 河水细菌和霉菌计数、分离纯化接种 土壤细菌和霉菌计数、分离纯化接种 3 综合性 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填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注意事项和思考题. 2、考核方式 (1)以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作为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2)以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确定成绩,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周德庆编,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2、参考书:周群英/王士芬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NEN3004 课程名称: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 大纲执笔人:龙玉梅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实验室名称:环境工程实验室 课程学时:72 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水质监测中水样色度、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有机碳的基本概念、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掌握大气污染监测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固体环境样品污染监测中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样品中铜的含量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物理污染监测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熟悉可见分光光度计、GC-MS、采样器、原子吸收仪、声级计的使用,实验类型有基础性(15%)和综合性(85%).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可见分光光度计 4台套 GC-MS 1台套 采样器 1台套 原子吸收仪 2台套 声级计 2台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开、选开 1 水样色度的测定 1.了解色度的基本概念;2.学会仪器的操作方法;3.掌握色度的测定方法 水样色度的测定 3 基础性 2 必开 2 水样酸度和碱度的测定 1.了解酸度和碱度基本概念;2.学会仪器的操作方法;3.掌握酸度和碱度的测定方法 水样酸度和碱度的测定 3 基础性 2 必开 3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1.了解测定溶解氧基本概念;2.进一步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基本原理;3.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操作技术 水样的采集和溶解氧的测定 3 综合性 2 必开 4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了解COD测定的意义和方法;2.了解重铬酸钾法测COD的基本原理;3.掌握重铬酸钾法测COD的方法操作技能 水样的采集和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3 综合性 2 必开 5 水中氨氮的测定 1.了解氨氮测定的意义;2.了解测氨氮的基本原理;3.掌握测氨氮的方法操作技能 水样的采集和氨氮的测定 3 综合性 2 必开 6 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GC-MS) 1. 掌握总有机碳的测定原理2.掌握测总有机碳的方法操作 水样的采集和总有机碳的测定 3 综合性 4 必开 7 总悬浮颗粒的测定 1.学习和掌握质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2.掌握中流量TSP采样器基本技术及采样方法 大气采样和总悬浮颗粒的测定 3 综合性 4 必开 8 环境噪声监测 1.掌握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2.熟悉声级计的使用;3.掌握对非稳态的无规噪声监测数据 采样点的确定和环境噪声监测 3 综合性 2 必开 9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1) 1.掌握大气采样器及吸收液采集大气样品的操作技术;2.学会用比色法测定二氧化硫的方法 大气采样器及吸收液采集大气样品 3 综合性 2 必开 10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2) 1.掌握大气采样器及吸收液采集大气样品的操作技术;2.学会用比色法测定二氧化硫的方法 比色法测定二氧化硫 3 综合性 2 必开 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样品中铜含量(1) 1.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2.掌握植物样品的消化方法;3.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植物样品的消化方法 3 综合性 4 必开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样品中铜含量(2) 1.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2.掌握植物样品的消化方法;3.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茶叶样品中铜含量 3 综合性 4 必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每人每个实验均需提交独立的实验报告,包含试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与讨论、注意事项. 2、考核方式 (1)课程实验考核成绩的确定由每次的实验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情况来评定. (2)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4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孙成主编.环境监测实验.科学出版社.2010(第二版) 2、参考书: (1)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合编.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四版) (2)康春莉、徐自立、马小凡主编.环境化学实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3)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NEN3006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综合实验(三下) 大纲执笔人:卞文娟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大纲审批人:姚建林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III) 实验室名称: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室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5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涵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三废"中的主要治理技术及其工艺的运行管理与监督.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工程技术及其工艺流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实施相关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促进与提高学生掌握主要工艺设备的运行管理技能及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相关治理技术及工艺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基本实验仪器 1、六联可调速搅拌仪 2台8、离子色谱 1台2、电导仪 2台9、TOC分析仪 1台3、pH计 2台 10、电烘箱 2台4、浊度计 2台11、臭氧发生器 2台5、分光光度计 5台12、气体采样器 2台6、荧光显微镜 1台13、全套常用玻璃仪器每人一台套 7、电子天平 2台2、成套实验设备 实验系统 主要配置 现有数量(套) 布袋式除尘实验装置 吸风装置,有机玻璃布袋式除尘器主体,过滤袋,鼓风机,配尘箱,粉尘搅拌器,电子差压仪、清灰控制器等 1 静电除尘实验装置 1~8万伏高压静电发生器(含变压器、整流器、高压发生装置、控制装置),除尘箱,放电电极,收尘电极,电动击打器,鼓风机1套,配尘箱,粉尘搅拌器,变频器,在线风量仪等. 1 旋流板吸收实验装置 废气进气U型减压装置,旋流板塔主体,除雾装置,储液槽,蠕动泵,鼓风机,SO2气体钢瓶,减压阀,水箱,进水流量计,LZB-6废气进气流量计,在线风量仪,进口变频器等. 1 脱硫脱硝或有机废气实验装置 电子束发生装置,电子束照射反应器,鼓风机,NO2气体钢瓶,减压阀,进气流量计等. 1 气浮实验装置 气浮池,不锈钢溶气罐,流量计,高压水泵,污水泵,配水箱,加药装置,空气压缩机等. 1 过滤实验装置 过滤柱,原水水箱,水泵,高位水箱,进水转子流量计,冲洗水转子流量计,定量投药瓶等. 1 吸附与离子交换实验装置 原水箱,原水泵,预过滤柱,活性炭过滤柱,阴离子交换床,阳离子交换床,混床,净水箱等. 1 臭氧-紫外消毒实验装置 臭氧发生器,氧气钢瓶,减压阀,气体流量计,原水水箱,水泵,出水水箱,进水转子流量计,臭氧反应器,紫外反应器等.该套实验装置同时可进行脱色等有机物去除实验. 1 膜生物反应器实验装置 膜生物反应器,配水箱,蠕动泵,流量计等 1 好氧生化实验装置 (CASS实验系统) 原水水箱,出水水箱,反应池,曝气装置,湿式气体流量计,自动控制系统等. 1 厌氧生化实验装置 (UASB实验系统) 厌氧反应床,原水水箱,水泵,温度控制系统,进水转子流量计,湿式气体流量计等. 1 板框压滤机 压滤机主体,隔膜泵 1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选开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神龙第一刀高清国语全  神龙第一刀高清  神龙第一刀高清优酷  神龙第一刀电视剧高清  神龙第一刀高清播放  神龙第一刀高清下载  神龙第一刀高清版pps  神龙第一刀高清快播  神龙第一刀高清bt下载  哪有神龙第一刀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