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诗教不息
——我的诗教尝试之旅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张曲
诗教专家叶嘉莹说,学人文学科的,应当担当起将民族精神命脉传承下去的责任.而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能够唤起人们一种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这就是诗教的价值意义所在.
回顾诗教尝试之旅,我有如下感受:
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重视积淀,厚积薄发
古诗文教学,必须遵循积累——感悟——理解的认知规律.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古诗词首先要熟背在心.起始阶段重在开发学生记性,大量的背诵,积累;第二阶段,可以开始引导学生去理解,去品味,唤起灵性;而真正悟性的获得,可能要到第三阶段,不过这也仅仅是悟性的启蒙阶段.因为真要获得诗的鉴赏力,需要不断有新知识,生活阅历,人生体验的积淀.
布置每周一诗的摘录任务.做到《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常读常品常摘录.
班级举行诗歌朗诵会.以"春江花月夜诗歌诵读会"为例.既有全民参与又有集体竞争.每个同学自由组合小组.统计每组的平均分决定胜负.就题型而言,既有必做题,比如写出含"春"的诗句.也有选做题,如从"江,花,月,夜"中任选一个意象,看哪个组人均诗句最多.还有抢答题,诗句接龙等等.然后给以优胜组以奖励.整个活动围绕着"春江花月夜",情趣盎然,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名篇,对这些意象的认识.
通过活动和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诗品诗的积极性.为积淀打下了基础.
二,"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营造氛围,乐中求知
良好的学习团队,学习氛围能给人以正面的引导.首先我自己身体力行地提倡读诗,并营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多引用诗词警句,学生觉得神奇而生羡慕之心,就会去模仿.另外,我结合必修教材诗词单元教学,选取"百家讲坛"有关诗词的精彩视频,在班级播出.如,周汝昌《走进唐诗宋词》,康震《诗仙李白》,《潇洒东坡》,《一代词宗李清照》等等,这些节目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兴趣.
然后自己登台,自成一家,开设讲座.系统梳理诗歌发展脉络,剖析中国人的诗歌情结.拿《且将诗歌比信仰》与学生交流诗歌学习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子开讲,能者为师.学生徐经纬的《梨园漫步之领略元曲风韵》让我们领略到了学生的无限潜能.
三,"功夫在诗外".——立足课堂,辐射课外
写诗如此,诗教同样如此.诗教的发力点在课堂,辐射面在生活.只有找到生活与诗歌的广泛联系,才能给传统诗歌注入生命活力.于是语文课堂开设"融会古今,歌词新读"栏目.从现代诗歌,歌词入手,领略古风余韵.打通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关节.比如:进行方文山歌词赏析.从某种意义上说, 方文山把流行音乐从靡靡之音带回了古典与历史的音乐融合,怀旧和真挚的相融.学生通过《东风破》,《七里香》,《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 ,《兰亭序》等歌曲的赏析,既感受到了诗乐一体的传统,也领略到了古典元素经久不衰的魅力,生生不息的活力.
在学生对传统诗歌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之后,设置话题,写作周记.结合必修三唐诗必修四宋词单元诗歌教学,让学生畅谈体会,抒写自己对诗歌的看法.
接下来,通过富有诗意的优秀作品荐读,倡导学生"下笔有诗句,笔下有诗意"的写作风格.在这一思想引导下,学生更注重对诗句的领悟和理解以及运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传统诗句在运用中得以鲜活.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披情入词,鼓励创作.
我自己写作古体诗词大约有十年的历史. 现存诗词六十余首,从内容来看,涉及咏怀,如《玉蝴蝶 重阳》《望江南 立夏》;议政,如《贺新郎 感怀国事》;咏物,如《端午咏艾》《咏榴花》;咏史,如《访贾太傅故居》;写景,如《木兰花 雪》《浣溪沙 村居》等.
从表现形式和手法来看,涉及炼字,意象,用典,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等等.
这些作品是我与学生共享的最好资源.创作的酝酿,推敲,画境,传情,显旨的手法及其效果,可谓"得失寸心知".在我的影响下,不少学生都产生了创作兴趣,这是传统诗词得以发扬光大的恒久动力.
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中"层林尽染"一词时,为了让学生领略"染"字之妙,我结合个人词作《清平乐》"山染轻云花染路"中"染"来分析"云山一色,雨湿落花,红染山路"的浑成之境,进而体会到毛泽东诗词中经霜叶红,层峦铺染之动态美.
学生的创作热情也随之高涨,不仅出现偶尔的对联创作,诗句仿写,而且有了古诗词系列作品的产生.
五,"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技巧点拨,能力提升.
诗无达诂,诗歌鉴赏具有独特性.常见的诗词教学,重分析轻体悟,重技巧轻情韵.将考查题目支解成若干个考点,然后讲考点,讲答案,所谓参考答案多大话套话空话.将完整的审美文本大卸十八块,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肢解诗歌文本的做法,使学生无法产生阅读的审美感受,使得诗歌的审美性教学目标无从实现.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