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怀;
2,理解景与情,忆事与述志的关系.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
奋发有为.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透过语言构画的意境体会诗人博大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笔下景与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意境体会表达的情感【课型】新授课
【教法】朗读法,互动-探究法,比较法,分层次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组织教学:(略)
〖导入新课〗由简介作者直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
课题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背景简介:
1925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中国社会何
去何从前途未卜.
二,配乐朗诵:
1,配乐范读,并进行朗读指导 听一听
2,学生轻声吟读,然后指名朗读 读一读
三,分析鉴赏:
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感悟与理解
A,赏析上阕
1,齐读上阕,引导学生思考:
(1),作者选取了那些景物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能各用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字来说说各景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吗
师生交流:抓住重点词"红遍","尽染","碧透", 引导学生进
"争","击","翔","竟"的理解,体会 入作品的意
作品的意境美,再现词中画面. 境
2,讲析"怅寥廓"三句:谁主沉浮 表现出诗人 此处引导学
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豪 生联系时代
情壮志. 背景理解
3,归纳上阕,学生齐诵
B,赏析下阕:
1,齐读
2,讨论下阕所写内容,欣赏"同学少年"的风采,议一议
讨论回答:这是一批怎样的"同学少年" 德育渗透
3,讲析下阕"结句",品味诗句的内涵:
找出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击水"换成
"游泳"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到中流通击水,浪遏飞舟.
(二)总结全词:
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
2,鉴赏诗歌的方法:意象(诗的基础) —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
(三)吟咏与品味:
学生诵读,深入体会笔下景与胸中情,忆事与
述志的关系.
〖课堂练习〗
1,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
要求:从景和情两方面比较秋色的描写,指出它与《沁园春.长沙》的不同.
师生交流,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
2,将词改写成散文
要求(1),再现诗中意境
(2),突出诗中景物特征
(3),展现出青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报国情怀
3,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景与情的关系.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上阕:1,点明人,时,地,环境 沉思
2,写景: 山(红遍), 江(碧透),鹰(击) 万类
林(尽染), 船(争流),鱼(翔) (竞)
3,抒情:谁主沉浮 (词眼) 设问
下阕:忆事:同学少年 朝气蓬勃,才华横溢
疾恶如仇,无畏进取
湘江击水:流遏飞舟(词眼) 解问
授 课 内 容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