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军事电视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2-04-2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真题
    1.到l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 )
    A."衣,依也 B."衣,隐也" 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 D."衣,身之章也"
    3.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5.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6."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7."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8.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9.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10.票证曾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11.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三、名校试题
    1.中国近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中有许多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主要包括 ①中山装 ②旗袍 ③咖啡馆 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④ B.C.D.①②④
    2.《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一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
    C.近代西文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3.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带来巨大挑战.下列不属于不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严重问题的是
    A.信息泛滥、垃圾信息 B.网络犯罪 C.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 D.环境污染
    5.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B.①②③ C.D.②③④
    6.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7.李宇春,这个热爱音乐、拥有良好修养和单纯梦想的中国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声》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 )
    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 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
    8.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B.C.D. ①②③④
    9.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晚上可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人们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去北平出差可以乘坐飞机
    10.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有①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②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③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更替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⑤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滞缓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11.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
    A. 电视 B. 电影 C. 报纸 D. 广播
    12.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13.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移民导致的历史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材料三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1)将材料一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图中标示出来.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研究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需要从哪些方面搜集资料?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霍元甲定居在上海租界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形列举出来(各两项):
    在上海租界时
    服装类型
    交通工具
    住宅风格
    通讯方式
    (4)研究近代移民的历史有何意义?
    (5)河南、安徽、四川等省都是目前我国外出打工、就业人口较多的省份.日本的做法为上述三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哪些借鉴?
    (二)考点预测题
    1.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A.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革的举措是( )
    A.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B.新中国成立后取缔社会丑恶现象
    C.1950年人民政府制定《婚姻法》
    D.人民政府启动了"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
    4.右图为1863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譞的照片.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 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
    ①研究清朝禁卫军史 ②研究我国近代摄影史③清代中央政治制度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
    A.B.C.D. ②③④
    6.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7.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8."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真题
    1.根据时间"1986",排除A、B、D. 〖答案〗C
    2.古汉语"章"同"彰",彰明,显现的意思.答案选D项.〖答案〗D
    3.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体现出到1869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开放,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影响,但是还是比较保守.所以选A.〖答案〗A
    4.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说明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 众的功能.竹枝词,是一种诗体.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主要是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写作题材越来越广泛,从记风土、写恋情、涉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都纷纷入诗."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出自《沪江商业市景词》之《报馆》.当时的上海报刊业比较发达,报纸的销售量很大.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就称:"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答案〗D
    5.抓住题干中"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这一有效信息判断为C.
    〖答案〗C
    6. "一品香"是中国人在上海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开办于19世纪60年代.材料反映了近代时期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的影响,地点限定在上海,依据上海被迫开放的事实可以判断B项正确.〖答案〗B
    7从民谣辫子灭,跪拜礼灭可以看出这是辛亥革命之后才有的风俗.
    〖答案〗C
    8.此题考查的视角很新,是大众语汇的变迁来反映历史."吃洋教","吃洋火腿"都体现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关键词是"本质",A、B项未能揭示本质,C项的理解错误.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9.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相对落后,为确保工业化建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A
    10.粮棉物资统一管理是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世纪90年代初.〖答案〗D11.(1)本问的解答关于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可由材料一中"民间寡妇"守寡终身则可除免本家差役,及材料二中"烈女"数字得出结论;婚姻观的自主性可由材料三中"自我介绍,订下终身"得出.
    (2)可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李贽等人反礼教的民主思想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分析.
    (3)"偏听偏信"是做学问者的最大的禁忌.可从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的可信度、是否能够反映整体性等方面作答.
    〖答案〗(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名校试题
    1.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中西合璧",咖啡馆在近代中国是由国外引进.〖答案〗D
    2.中国的封建制度结束于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我国封建制度在我国的结束.〖答案〗D
    3.注意题干中的"网络污染",环境污染不属于网络污染.〖答案〗D
    4.此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答案〗D
    5.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的只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的残余还依然存在.④表述错误.〖答案〗B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得小农很难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答案〗B
    7.此题考查学生的鉴别社会现象的能力.根据《超级女声》故可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C
    8.本题可通过读取题干中电视剧中"被无端关押十多年"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确定当时"文革"开始后不久.④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A
    9.我国出现电视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答案〗C
    10.影视艺术属于意识形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将会产生新的政治、法律的社会观点,并强烈地影响其他各种意识形态.影视艺术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不能导致社会制度的更替.〖答案〗C
    11.通过对题干中的"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等内容的分析而确定正确答案.〖答案〗B
    12.结合二战后的社会背景,一是人们对二战的反思,二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即可确定为D选项正确.〖答案〗D
    13.(1)通过阅读材料收集信息,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2)需要最大限度的收集信息并高度概括出正确答案;(3)通过材料中的历史背景(1861—1910)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要点;(4)结合材料三归纳出要点.(5)从古今移民的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1)气候出现寒冷→北方民族南下→中原人口南移
    (2)古气候、民族分布、移民、南方经济等
    (3)
    在上海租界时
    服装类型 长袍马褂、西装
    交通工具 电车、火车、马车
    住宅风格 洋楼、里弄
    通讯方式 电话、邮传、电报
    (4)有助于了解近代城市兴起、地域文化传播、反帝斗争情形等.
    (5)发展非农产业、发展农村合作事业、促使非农产业向农村转移、发展农村教育等.
    考点预测
    1.此题所要解答的是题干中的社会原因,即非服饰本身的原因.〖答案〗C
    2.解答此题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时间限定为"清末民初",二是受西方影响.①既不是清末民初,也没有西方影响;③没有西方影响,〖答案〗C
    3.解答此题的关键要从"几千年"的变化分析.男尊女卑的现象是几千年来留下的封建残余,《婚姻法》的颁布提倡男女平等,废除了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残余.〖答案〗C
    4.此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鉴别能力,从本图看,不能直接获取代中央政治制度信息.〖答案〗B
    5.本题是读图题,通过图片中的电话信息分析,可确定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结合当时中国现状即可确定答案.②④明显不对.〖答案〗B
    6.结合教材即可.〖答案〗B
    7.在互联网的出现前人类社会就已经是一个信息时代,互联网只是大众传媒的一种手段.〖答案〗C
    8.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历史信息",由此而确定.〖答案〗A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近代军事电视剧  中国近代军事人物传记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近代军事发展  中国近代军事史  中国近代军事电影  中国近代军事天才  中国近代军事未解之谜  中国近代军事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