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班级没有存在感 > 真爱的力量――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 真爱的力量――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03-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99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真爱的力量――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夏洪平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一本马修老师的特别日记,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老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不断的犯错与惩罚.马修老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望..可是当马修老师被辞退,学生们从石堡中挥动着小手,纸飞机夹着合唱声向老师送别,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要和老师一起走时,我仍然禁不住眼湿.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当中,一切是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它只能从教师的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特殊的教育力量!不管教育行政机关有多么精细的周密的规章制度,但是都不及教师自身人格的力量,人格的作用.确实,教师承担着"人师"的责任,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学生的教育爱.这种教育信仰和教育爱是构成教师人格最重要的因素.
    教育是需要真诚和爱的事业.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移植,而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触,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完整的投入.教育爱不同于基于亲缘关系上的母爱,教育爱源自教师对教育事业本身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是教师基于教育信仰之上对学生真诚的尊重,信任,欣赏和期待.教师是和鲜活的人打交道,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注,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很容易转化成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这种情感纽带能促使学生对整个学校生活都抱一种积极投入的态度.
    做为老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那么老师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和奖惩条例所不能代替的,学生从教师情感态度中所学到的东西,也远比教师所教的知识更多.因为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是通过认知教学过程来完成,而是学生无意识地向教师模仿,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教师的影响.爱因斯坦曾说,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将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剩下什么样的素质,精神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没有存在感  没有存在感的家具  邪dk没有存在感  网恋没有存在感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存在的问题  班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大学班级存在的问题  班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