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文件
教学通报36号
关于2004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抽查情况的通报
各学院,直属教学部:
2004年11月17日-12月12日,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200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抽查,评阅,现将结果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抽查,专家随机抽取了12个学院的320篇毕业设计(论文),作了认真,全面的评阅.从抽查结果看,2004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较上一届的要规范,质量要好,大部分学院毕业论文装订整齐,管理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格式,规范方面
1,论文中的错别字,病句现象较普遍,有些关键性句子词语搭配不当,概念似是而非,影响了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经济管理学院的论文该方面尤为突出.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牟玮的论文,题目为"浅析白酒及其营销市场",题目不够严谨,此处的"浅析"与"白酒"搭配不当,作者的用意是"浅析……白酒生产及其营销市场".
2,论文的参考文献排列不符合规范,有的参考文献并未在论文中引用,只是列在文后充数;有的参考文献无出处.
3,表格中的填写不规范,缺项较普遍.如:指导教师的"学历"误填写为"学位",或者空白不填写,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部分论文缺答辩委员会的评语及主任签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部分论文未填写成绩;资源与环境学院的部分论文封面内容填写不完全等.
4,符号使用需进一步规范,如将"m2"误作"m2","co2"误作"co2"等等的错误,学生在核对时疏忽,指导教师评阅时亦不指出,影响论文的整体质量.
5,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的概括欠清晰,不能反映出论文主要内容.
(二)内容方面
1,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只作文献的简单综述,缺乏创造性,达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草业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及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部分论文该方面问题较突出.
2,内容前后不一,结论牵强附会,主观性强,选点代表性差.如:草业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索孝存的论文,题目为"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的问题及对策",应该针对大通县的情况而论之,但除了1.1节所述针对大通县外,其余均针对全国情况而言,而且是大政策,大方针,毫无针对性.
3,部分学院未能按照"一人一题"的原则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学院该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4,论文及图表中的数字的运用主观随意,缺乏科学严谨的求学精神,特别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实属不该,有的连基本的求和数字都不正确.如林学院林学专业学生李惠民的论文,多处出现该类错误,表与论述多处不符;水土保持专业学生边金霞的论文中对文县的地理位置,海拔,平均气温的错误等.
5,部分论文与专业训练不符,如林学院水土保持专业学生马天瑞的论文为"微胶束条件对大蒜饮料品质的影响初探".
(三)其它
1,部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为副高职称,评阅教师为中级及以下职称,能否胜任,值得怀疑.
2,部分学院对毕业论文的评阅意见千篇一律,不能准确评价论文的得失,不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水平.
3,部分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中存在名不副实,标准不一的问题,学院推荐的优秀论文并不能代表最好水平的论文.如:林学院对上述李惠民的论文仍评定成绩为"86"分,教学督导委员评阅时认为该论文评为"及格"都太高了.
4,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体现在毕业论文的质量上,重视程度高,要求严,相应论文质量就好.
三,改进建议
1,各学院应提高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对学生的论文撰写态度,技巧及方法,学院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动员,培训,特别应针对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组织毕业生专门学习.学院在安排指导教师时应多方面考虑,配备责任心强,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
3,对论文的评阅是对论文质量的再次把关,评阅教师的安排学院应慎重考虑,不能敷衍了事.
4,毕业论文答辩小组的组成应包括一些专家,可以聘请外系,外校的专家参加.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外语学院该方面需加强.
二〇〇五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