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论机器人是运行在平地还是“山坡”都要能够保持轿子是水平的,这样才能实现轿子上的机器人不掉下来,在结构上是通过偏摆和提升机构完成的;
2 在“穿林”时要实现两台机器人和柱子不相撞,轿子也不撞在前后机器人和柱子上,要通过两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全场定位和导航来实现。
本论文将介绍前台自动轿夫机器人的控制。
3 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与调试
3.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
我们采用了集中式系统,主控芯片采用高性能的ARM7处理器,同时外扩大容量的CPLD,加上DSP对惯性导航模块的处理,这样的硬件平台完全可以胜任当前的机器人系统。在全国各高校范围看来,也是较先进的,可以保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使用价值。
主控模块以飞利浦公司的LPC2214为核心,有144个引脚,引脚资源很丰富。CPLD采用Altera公司的EPM1270,比去年的容量大有提升,这样CPLD可以负担更多的初级处理任务,同时对编码器的信号进行更优化的处理,提高传感器性能,减轻主机的负担。通过LPC2214的SPI通信接口与DSP进行通信,可以把定位模块处理得到的数据高速的读进来。定位模块的处理器使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处理陀螺仪和双随动轮数据,非常稳定快速。下图为2008年12月出的主机版,稳定工作至今。
新系统的架构如图3-1所示:
图3-1 竞技机器人的硬件架构
3.2_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机器人的速度控制,定位导航,电机控制
3.2.1_ 速度控制
主要是根据控制要求保持前后机器人速度一致,控制模型如图3-2
轿杆位置
综合计算的
目标速度
机器人导航及速度实现
前馈速度
轿杆码盘反馈
机器人位置
坐标反馈
图3-2 速度控制模型
3.2.2_ 双随动码盘的定位
采用双随动轮码盘定位,机器人的定位信息使用来描述。其中和分别表示机器人在全局坐标系下的坐标,表示机器人的方位角。定位算法模型示意如图3-3所示,其中表示全局坐标系,表示机器人的局部坐标系。
图3-3定位算法模型示意图
当机器人从第个状态(蓝色),经过很小的运动到达第个状态(红色)时,左边和右边的从动轮各自行走了一段很小的圆弧。设机器人左边编码器的变化量为,右边的变化量为。机器人在这个过程中旋转的角度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