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
何谓"职业教育",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定义.《辞海》的解释是:"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世界银行的定义是:"职业教育是在学校中为技术工人作准备的,部分课程是专门职业理论和实践;技术教育指的是为技术人员作准备,大多在中学后进行,这些机构大多被称为理工或工业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概念,包括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技术教育"和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可见,职业教育应包括从业产有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各方面,可以由学校实施,也可由社会上的职业培训机构实施.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职业教育体系问题,学者们各抒己见,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以初中后为重点的分流,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除初,中,高层次外,还应向本科,研究生延伸,使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们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职前职后衔接,与其他教育沟通,协调发展等,这均属于职前教育和
从职教内部来构建的体系.按照世界银行和教科文组织的定义,职业教育在我国(许多工科,医科大学)已经延伸到博士层次,如"MBA"在国外就叫"职业学位",只是我国没有把它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从教育内部来讨论"贯通"和"对接"只是狭义的体系,而真正能称得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当包括职业教育发展社会链中的每一个制约因素,如职业资格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政府管理与投入体制等.
二,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劳动人事制度的制约
国家在劳动人事政策上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旧观念.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土壤,衍生了当代极度膨胀的学历主义和文凭主义.人事分配政策中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占统治地位.人才的类型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前两类是普通教育的"产品",其毕业生由人事部门管理;而后两类是职业教育的"产品",由劳动部门管理,"分流"后自然进入"干部"和"工人"的管理序列,从此他们将面对不同的工资与岗位"升迁".从工资待遇上看,在上世纪50年代,技术工人的待遇相对比现在高,当时高级工的工资与大学的教授,讲师相当,加之"工人阶级"地位高,社会上不存在不愿当工人的问题.80年代后,工资福利则要与学历,职称挂钩,那些技术,技能人才因学历不高,又没有相应系列的职称可评,则工资差别越拉越大.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有许多政策尚不明朗,如毕业生的"身份"难以确定,"技术系列"职称评审仍未试行,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待遇,职业教育仍将遭受人们的鄙视.
(二)人才资源政策的制约
加入WTO后,我国技术型人才缺口很大,仅靠现有教育体系难以解决.企业富余,转岗人员培训,建立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培训制度已迫在眉捷.而社会上却出现盲目攀比,追求高学历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助长了用人单位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学历教育的"符号效应"掩盖了职业教育的需求特征,加重了"相对教育过度"状况.手持专科毕业证谋职已经日趋困难,在此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文凭难免进一步贬值.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致使15%的求职者因职业匹配欠佳而失去就业机会,我国每年至少有152万个就业机会无形流失.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与经济社会需求关系极为密切的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需求是通过人才资源市场的信号——人才价格反映到需要接受教育的人群中去的.用人单位无须承担培养费用就可使用人才,没有建立教育成本的分摊制度,盲目追求高学历的风气就难以遏制,职业教育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
(三)管理体制的制约
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不相适应,职能交叉,条块分割,重复办学,学校缺少活力,资源得不充分利用,办学效益低下.普通中专,职业中专(高中),技工学校及成人中专,分由不同部门或待业所管,有些学校又属教育部门的"职成教科"管理.而高职教育则归口到省教育厅"高教处"管理,这种非统一的管理机构,造成了管理职能上的分裂,同时影响了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将高职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位列同班",其生源从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中降分录取,并采取具有歧视性的"三不一高"(即不迁户口,不包分配,不发派遣证,高收费)政策,使"新高职"在襁褓之时就被置于不利的地位,更加助长了"重文轻技","重道轻器"观念和知识本位,学科导向的思维定式,使鄙薄职业教育的风气甚嚣尘上.高职教师在职称评定时却按普通高校标准,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这将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难以形成自身的个性,迫使高职放弃自身的特色来模仿普通高校办学.许多矛盾因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历来是由教育部门独家管理的,职校招生自然成了普教的"对手",市场经济讲究公平竞争,可教育部门却制定了"保护"政策.生源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得到"保护"的学校只好采取有偿招生的办法,导致职普间的生源大战,职业教育不仅难以获得优质生源,而且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部门颁发,教育部门无权过问,人事部门却不认账.技术工人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在调资升级时还要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试,另行颁发技术等级证书,导致学生,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不感兴趣.政府间因部门利益驱动,导致职业资格证书在程序上缺乏沟通,在内容上互不承认.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分裂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健康发展.
(四)资金,设备,人力投入不足的制约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其办学上体应当是政府,政府应像对待普通教育一样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决不能厚此薄彼.大多数职业学校基础薄弱,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有些根本就没有投入),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在减少,甚至把职业教育资源作为企业的非生产性资源剥离,处境艰难的职校自身难以获取贷款来改善办学条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规定:"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可是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与强制措施,办学经费不足严重困扰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保障
(一)强化政府的职教责任
2001年5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这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但在具体招待时缺乏力度.在计划体制下发育的职业教育,承载着计划经济的全部弊端.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职业教育委员会"来统筹职教大局,并确定省长,市长,县长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地方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责任,像抓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那样来抓职业教育.构建现代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分担制度,建立以中央转移支付为重点,地方统筹为主的两级责任体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保证教育对师资,经费,设备和实习场地等方面的需要,这是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物资基础.
(二)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办学模式
确立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中,高等学校和专业的合理布局,促进多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体现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办出区域职业教育特色.明确产权要素主体,界定产权结构关系和实施产权结构的调整,其关键就是产权结构调整与经营责任制的落实,逐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可以试行股份制改造,将领导权与产权有机地结合起来,由行政任命制过渡到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聘任制将领导得的经济利益直接与职责,风险挂钩.
要让企业在职业与技术教育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政府的推动和扶持.地方政府应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企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协调和促成J"校企联姻".通过立法把待业管理组织建设成一个真正有职,有权,有财,具备管理能力的职业教育实体.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和委托下,开展人才资源预测,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参与职业学校教学计划和技能标准的制定,指导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将资源和技术优势提供给职业学校和教育培训市场,沟通行业与职业学校间的信息,真正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合作,共建,服务与管理职能.
(三)严格执行就业准入,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
近年来,人事部已对23项职业实行了资格准入制度,并计划用5年时间,使执业资格的实施范围达到50个,尽快形成比较完整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执业资格证书体系.为增强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的力度,建议国家设立"职业资格证书委员会",来指导,统筹,协调全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克服"证出多门"和"乱发证"等现象.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有效衔接,并与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体系相呼应,使职业技术教育从学历导向转为能力导向,证书导向.加大对劳动用工情况的监察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行为,凡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加强对职校毕业生进行技能鉴定与考核,确保毕业即能上岗,体现办学和投资的价值,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所在.
国家应切实改善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在企业内部形成培训,考核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通过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将技术工人的工资与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绩效相挂钩,实现其与学历资格同等的价值.增设"技术系列"职称,创造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真正调动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这才能吸引广大学子选择职业教育,这是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法律保障.
(四)拓宽入口,疏通出口,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
按《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有关规定,高职的生源无疑应该是中职毕业生和具有相应文化层次和专业技术基础的在职人员.惟其如此,高职才能承担起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重心高移,从而完成构建职
业教育体系的历史使命.背离了这一点,让
高职主要从普通高中毕业中降分录取生源,不仅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反而会进步强化传统高考的选拔作用,给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带来巨大阻力.
职业教育不仅要使职校毕业生就业有门路,更重要的是深造有机会,不能再限制在
高职专科层次上.要研究解决专科以上层次生源的"出口"问题,必须按照"体系贯通"
的原则,打通与上层次的壁垒,使之上下贯通.分类型,分实践领域建立相应的考试选拔制度,进而形成各类职业人才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养体系,构建与普通教育相辅相成,两翼互动,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的互通体系.
要保证这种衔接与沟通的顺畅,就必须注重实质和内涵的衔接与沟通.只有从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结构优化,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出发,以国家级骨干职业学校为中心,组建跨行业,大规模,多功能的综合化职业教育集团,才能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要研究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在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师资,教材,实践基地建设和产学结合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加强专业建设,使之成为科技成果的研发实验基地,成为高等应用性高端,前沿人才的培养中心.只有这样,高职教育向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延伸才能水到渠成,进而形成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自身发展需要的,与国际教育标准体系接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徐元俊
- 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法规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6-05-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 doc 文档作者: ll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经理: 单位: jg 分类: 创建时间: 上次保存者: 修订次数: 编辑时间: 文档创建者: 修订: 加密标识: 幻灯片: 段落数: 字节数: 备注: 演示格式: 上次保存时间: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中国教育政策法规
下一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中等职业教育政策 政策法规与职业素养 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 教育政策法规试题 2012年教育新政策法规 教育政策法规试题答案 教育政策法规 2012教育政策法规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资料
- 大家在找
-
- · dotaimba3.81e
- · 五年级语文评价手册
- · 会议ppt模版
- · 重点初中入学试卷数学
- · yy自动接待视频
- · java经典算法
- · 语文版七年级课件
- · 电驴0.48解除限制
- · 四川省资阳市邮编
- · 卡米斯纺织品有限公司
- · 车工工艺学PDF
- · 学前卫生学作业答案
- · vhdl计数器
- · 17173桃花源记激活码
- · 深圳mim模具
- · 52pk单机游戏下载基地
- · 育才中学2011录取名单
- · 云轩阁小说电子书网
- · arcsde读取图层属性
- · 仙度瑞拉txt
- · 惠威m200mkiii打磨
- · 数字信号处理试题
- · 低压电器线路的练习
- · 北京温泉洗浴技师招聘
- · 小v日记百度百科
- · 电气主接线图
- · 成都地铁招聘信息2011
- · word2003软件下载
- · 金属材料习题答案
- · 河北省考试教育院网
- · 8天8000词汇
- · 电机学孙旭东答案
- · 超声波捕鱼机视频
- · aga激动之惑星视频
- · visualbasic6.0下载
- · 贵州云南斗牛
- · 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
- · 选本诗歌mp3下载
- · 120健康网
- · 招聘机械类常见笔试题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