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 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如何作为
  • 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如何作为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9-15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___ 课题编号200801037]

     

    促进大学生就业_ 高校如何作为

    蒙玉玲_ 辛彦怀

     

    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问题,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如何适应市场的需要,并在这种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顺利就业,己成为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除了省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加快经济发展,采取多种切实而有效的政策措施,尽量降低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对社会就业的影响: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作为高校而言,在大学生培养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也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重要方面。

    一、我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加之社会失业和下岗职工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资料显示,2001年我省的高校毕业生不足5万人,2005年增长到19.5万人,2006年则达到23万余人,2007年为25万余人,预计2008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27万余人(1)。实际上2006年我省需要就业的大学生约30万,如果算上历年没就业的和重又失业的大学生人数绝对超过35万(2)。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突出表现为“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共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就业状况是由于高校、政府、学生个人、用人单位等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学校方面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鲜明;高校对市场反应的速度慢、反应能力差;高校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的素质偏低,工作职责简单,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等。

    二、高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定位不准确

    从目前我省实际情况来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占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但多数院校办学定位不清晰。许多院校不顾自己的办学条件,培养目标一味追求综合型和研究型,争着抢着引进人才上博士点和硕士点,课程设置盲目追求理论性和学术性,忽视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培养出的大学生供需严重错位,难以适合社会对高水平应用人才的需求。如:目前我省软件开发人才缺口很大,而相当比例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软件开发的综合能力,只有再参加社会上的培训才能上岗;法学类、外语类、经管类毕业生由于人数庞大并且专业定位模糊,毕业生要么考研、考公务员,要么通过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才能找到一份诸如文秘、营销、旅游、保险类的边缘专业工作。(2)

    (二)高校对市场反应的速度慢,反应能力差

    l、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

    由于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高校对未来社会市场需求要有一个正确的预测和规划,并适时调整、修改教学培养计划,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大学毕业生。然而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许多高校人才培养观念、机制和学科建设等远远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专业改造和整合力度不够,传统专业比重过大;二是专业设置中往往追求一些热门专业,盲目扩招,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如我省高校前几年一窝蜂的上法学、会计、经济、管理、计算机、人力资源等专业),导致专业失衡,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3)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更看中应聘者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高校教育重知识轻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协调,我省情况也基本如此,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严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已成为求职的瓶颈。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高教水平,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利措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目前,虽然我省高校都设立了一些实习实训基地,但往往不能充分利用,更不能满足大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在与企业合作环节上,高校普遍存在着校企融合度不高,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校外实践这一重要环节,但是,在高校实践教学中,或由于企业效益低或由高校大学生普遍实习时间短(一般三个月),现实中普遍存在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的现象。由于我省在政策层面上还缺乏对企业参与高教的有效制约,加之高校经费不足,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成效。另外许多高校将指导实验与实习实训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工作”,缺乏对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缺乏对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重视与指导等。

    3、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

    应该说近年来我省许多高校都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比如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建设校园就业指导网络、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行校园招聘会等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积累较少,理论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兼备的专职指导老师缺乏,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尚处于浅显的蜻蜓点水阶段。(4)目前我省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就业政策宣讲、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技巧培训、就业手续的办理上等,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等重要环节还很薄弱,学生的需求与学校能提供的就业指导之间一直处于明显的不平衡状态。所以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要切实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向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展到全体在校学生,努力做到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意见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四川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