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述
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着力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平等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六个模块组成:
(1)实习模块.包括教育实习(含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等方面的内容),毕业实习(含专业实习,生产实习)等.
(2)见习模块.包括相关专业的野外实习,课程见习,工业见习,专业考察以及艺术考察活动等.
(3)科研训练模块.包括课程论文(设计,创作),学年论文(设计,创作),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学生科研立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
(4)实验教学模块.将相关学科的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整合为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5)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微格教学训练在内的教学技能训练,并涵盖艺术,体育类技能训练在内的专业技能训练等.
(6)社会实践模块.包括军事训练与理论教育,各类社会实践(包
括社会调查,社会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等.
我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实习模块,科研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社会实践模块情况将由其它指标体系体现,此处重点介绍实验教学模块.
学校历来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的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2005年,学校在《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02年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本科实验课程大纲》,再次明确提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的具体要求,并对实验教学内容,时数等进行了积极的调整,确保实验开出率,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近三年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
近年来,我校不断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着重研究与更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增加实验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我校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门数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比例达84.39%.
为加快推进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步伐,学校决定推行《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各院(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
化学学院:开展实验室体制的改革,以"调整,组合,优化"六字方针为指导,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级与分层相结合,将二级学科建制的实验室重组为一级学科建制三个实验室,即基础化学实验室,中级化学实验室,化学教育技术实验室.大力推进实验课程改革,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分别改革为"二结合","三层面","四段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即传统典型实验与现代发展实验相结合,基础化学实验与现实科研实验相结合;基本实验原理层面,元素化学实验层面,制备,综合实验层面;基本操作实验,单元全程试验,多步合成试验,文献设计实验.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建立预习——检查——提问——讨论——操作——总结的实验方法.改革实验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无毒试剂代替.改革传统常量有机实验,以微型实验全部代替;改革原来倒掉实验产物的做法,现以第一个实验的产物代替第二个实验的原料.
物理学院:组建学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平台实验室,并自主开发了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成绩公布,网上选择时间表,网上发布实验要求,实验通知,实验元器件查询等功能.同时该平台成为开展《全国电子程序设计大赛》的训练场所;《近代物理实验中心》进行改革探索,其特色与创新有以下几方面:
(1)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该中心要求所有实验学生能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并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能采用CAI课件进行预习.而且所有新进的实验仪器基本上采用了计算机控制.
(2)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强教学效果:为了兼顾点和面,把整个近代物理实验分成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两部分.学生若在实验中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内容,经实验教师同意,报实验室备案后,可增加相应的实验学时数;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始终围绕学科建设和发展来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特别注重将研究性实验项目与学科建设的特点相结合,努力把四级物理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室,建设成学生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一个平台.
(4)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第一学期为笔试加实验操作考试(包括实验数据处理),第二学期抽签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并要求针对所选过的实验题目,写出一篇实验小论文.进行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训练的学生,在训练期结束以前,必须分别提交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工作报告,并由相关教师分组听取学生的工作报告后再组织答辩工作,方能取得相应成绩.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