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语言机试题目 > 2005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 2005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7-12-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zhgengjia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编号

    2005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学校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所属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电气信息类
    课程负责人 周鸣争
    申报日期 2005年7月15日
    安徽省教育厅制
    二ΟΟ四年五月
    填 写 要 求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周鸣争
    性别

    出生年月
    1958.1
    最终学历
    大学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553)2871366
    学 位
    学士
    职 务
    系主任
    传 真
    (0553)2871235
    所在院系
    安徽工程科技
    学院计算机系
    E-mail
    mzzhou@auts.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计算机系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⑴主要课程:
    1,"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4届,320人;
    2,"多媒体技术",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4届,320人;
    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4届,320人;
    4,"微机原理及应用",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5届,400人;
    5. "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
    ⑵实践性教学:
    自1999-2004年每年都从事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共带人数为50人左右;担任5 门课的实验指导工作.
    ⑶教学研究课题: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04年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 2005年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
    3.主持省级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建设".
    ⑷发表的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综合化的尝试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7 总81期
    ⑸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04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1-2005年院学术骨干.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痕迹图象匹配与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2001kj049)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2002.1~2003~12 1.0 周鸣争
    2.痕迹图象的匹配与识别技术应用研究(2088007)
    安徽省国际合作 2002.1~2003.12 3.0 周鸣争
    3.基于支持向量机阴道镜图象盲复原技术及应用研究(2004kj033zd)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2004.1~2005.12 5.0 周鸣争
    4.视频信源压缩及总线传输技术成果产业化
    省教育厅产业化贴息项目 2004.1起 5.0周鸣争
    5.视频动态测量检测系统开发及应用(芜科技[2003]163-8)
    芜湖市科技局 2004.1起 4.0周鸣争
    论文
    1,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及应用 论文 仪器仪表学报 99,No.6 核心
    2,定形机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论文 纺织学报 99,No.4 核心
    3,菱形思维可拓网络的实现 国家级重点 论文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2000.6
    4,人工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省级 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2000.1
    5,基于遗传算法思维曲线拟合
    省级 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2000.9
    6,基于直方图变换的弹痕图象增强技术及实现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2 省级
    7,基于软阀值小波痕迹图象去燥算法及应用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3.4 省级
    8,基于支持向量机的R&D项目中的决策算法 微机发展 2004.11
    奖励:
    1.视频信源压缩及总线传输技术 2004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痕迹图象的匹配与识别技术应用研究 2004年省级成果
    3.痕迹图象的匹配与识别技术应用研究 2004年芜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周鸣争

    1958
    教授
    图像识别
    系主任
    杨明

    1964
    教授
    数据挖掘
    系副主任
    郑刚

    1966
    副教授
    分布式计算
    教研室主任
    帅兵

    1967
    讲师
    数据库
    科研秘书
    汪军

    1975
    讲师
    图像处理
    教师
    刘涛

    1973
    讲师
    数据安全
    教学秘书
    黄伟

    1980
    助教
    网络编程
    主讲教师
    甘鸿声

    1980
    助教
    计算机网络
    主讲教师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课程主要由中青年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承担,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 人,讲师3人,助教2人,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都是从事多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先固定1—2门主要讲授课程,达到熟能生巧.然后,再辅助讲授其它课程,以求相互探讨,兼容并蓄.平均每个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30,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本1:20.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结合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基础与专业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合理流动,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
    杨明:C++---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数据挖掘
    郑刚:FORTRAN语言---微机原理----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
    帅兵:VF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网络数据库
    汪军:C++---数据结构---网络原理----图像处理
    刘涛:C语言---软件工程---数据安全
    黄伟:VB程序设计---VFP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编程
    甘鸿声: VF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网络编程
    年终考核成绩:周鸣争——优;杨明—优;郑刚——优;帅兵——优;汪军——优;刘涛——优;黄伟——良;甘鸿声——良.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计算机基础教育及计算机计算机专业教育和科研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基础教育,改革教材.主要编写了如下教材:
    ⑴《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郑刚参编,安徽大学出版社,省级,2002
    (2)《计算机文化基础》刘涛参编,安徽大学出版社,省级,2003
    (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帅兵参编,安徽大学出版社,省级,2003
    (4)《C语言程序设计》刘涛参编,安徽大学出版社,省级
    2.积极申报教研教改项目:
    (1)申报成功省级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建设";
    (2)主持院级重点课程"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建设";
    (3)主持院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
    (4)参与省教委教研项目"高等学校质量体系研究";
    (5)"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省级 2004 周鸣争
    (6) "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研究愎自用 省级 2005 杨明
    (7)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省级 2005 郑刚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参与省教委教研项目"高等学校质量体系研究".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2)"地方工科院校质量体系研究"项目取得成功,被评为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光盘存储技术发展动态"评为芜湖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郑刚
    (4)"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建设"评为院优良课程和省级重点课程,郑刚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计算机硬件方面,在软件方面的成就也是突出的.随着微型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对计算机的需要,还是感到有诸多不足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部门,普遍认识到在学生在校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提高全民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还有些学生只知道记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能力很差.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特别是许多专业的学生所学计算机内容与本专业相去甚远,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学起来觉得困难.所以必须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进行重新设置.首先,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内容应尽量包含与各专业接轨的计算机实用软件.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因专业不同而不同,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设置就应和非计算机专业的不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教育是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必须掌握的重要工具,所以计算机基础内容的学习,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应深入,全面,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其原理和软件设计知识.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应从本专业的应用出发,通过学习一定的计算机内容,达到在本专业能够逐步熟练操作计算机的目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是为培养本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服务的.它要求大学生只要具备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应侧重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能力的提高.
    根据我院实际及课程的设置规律,开设了如下几门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熟练性,包括系统操作,打字,文字处理,表处理等.
    程序设计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建模能力.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VFP程序设计,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及应用,侧重于今后各专业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设置得好,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塑造合格的21世纪现代化人才.而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应从在校的各级专业开始,对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必须慎重设置,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和选修课.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体的计算机文化入门教育,对这一层次课
    程的定位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互联网的基本知识,网页制作及其应用等.通过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这一层次的授课面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论何专业的学生,这些内容都是必须掌握的.为此,可以考虑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做成网页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这一部分的内容.由此可以认为,我们目前实施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微机原理.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程序设计,VFP程序设计,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在于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编程开发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介绍其具体应用,有的内容的讲解,就抛开现有的教材,讲述实际应用.我们曾经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其不同专业的特点,安排不同内容的综合应用题,并以大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以培养其创造性,综合应用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在考试方面,我们以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大作业形式进行,实际上,完成综合性的大作业,所考察的知识比卷面考试更广,更能反应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课外的辅导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开发能力,系统化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不少学生,都在课余时间或是在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同时开始交叉学习VC++,VB等面向对象应用软件,并具备了较强的开发能力,这些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的应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勇于钻研.由此说明,部分学生并不满足于当前的课程内容,他们渴望进一步深入学习并掌握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的编程思想和方法.为此,我们对这部分学生实行"教师指导下的因材施教——自学"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及能力,进行不同内容的指导及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的编程及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分析并总结出解决此一系列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对部分完成较好的学生,把他们的程序作业通过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发布给大家,供借鉴和思考,以达到相互借鉴和交流的目的.
    微机原理是工科大学学生为今后的计算机实际应用必需具备的基础,今后在工作岗位必然要应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因此,在微机原理的教学中要抓住两点:1,吃透原理,教学采用黑板,多媒体,实验,练习等综合手段,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教学及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应用题目以加强学生对基础原理的理解并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在实践性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方法:
    1.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以实验为主,学生应多练,因此,每章节后布置实验题目,并要求必须通过,强化精练,期末参加省级统考,并颁发一级证书.
    2.C语言程序设计主要以思维训练为主,语法规则记忆为辅.实验环节主要加强这两方面的训练,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循序渐进,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技巧.再通过模拟二级考试训练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掌握这门课程.
    3.原理实验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手段,除布置并完成课内实验外,布置学生深入企业或院实习基地,实际观察并思考计算机的应用方式及原理,控制方法.对微机原理及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实验教学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⒈教材使用与建设
    我院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采用教育部,省统编优秀教材,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实验要求,编写了相应的实验讲义,并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灵活实用,便于纵深发展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如习题/试题库,作业/试卷库,考试管理,练习管理,多媒体课件等,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指导和评价,简化考试组织和管理,提高考试效率以及降低考试成本,并充分利用多年组织大型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优势及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制定了新的教学方案,具有实用性,先进性.
    ⒉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研究开发网上教学系统,构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以"校园网"为依托,构筑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生态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⒊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
    我们不断强化实验教学服务体系,在实验教学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如下工作:⑴不断改进实验条件,现有计算机350台.⑵实行全天候开放.⑶建立计算机安全保障体系,提高设备完好率.⑷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为了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我们建立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安装了各种CAI教学软件.
    ⒋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直观教学
    由多媒体系统构建而成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具有许多优势,如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基于如上诸多优点,学院陆续建成了多间多媒体教室,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全校范围内的普及,这样达到了以下效果:⑴在用电子教案进行讲解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做到图文声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⑵直接使用各种软件实时操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同步感受软件的运行过程.⑶演示程序的调试与运行过程,真正实现了"用计算机教计算机",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和互动性,同时大大加快了授课的速度.
    ⒌注重教学,学习环境的建设和设计
    ⑴课堂教学环境.利用各类CAI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教学,运行并演示各类计算机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运用程序设计语言现场编程并进行调试和运行;演播各类VCD,CD以及数据光碟;模拟网络漫游并给出网络操作与应用方法的演示;展示各类印刷资料及实物.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CAI课件+实际操作演示的方式进行,给学生提供实际的"情境", 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两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是单向演示型的,老师利用一台计算机进行演示操作,学生观看并适当作笔记.之所以没有把它设计,建设成交互操作型的,是出于以下考虑:由于该课程往往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常达到100人左右,如果进行"演示+交互操作",学生的自由度太高,难以统一,加之教学时间不足,教学目标不易达到;建设的成本费用太高,并且计算机更新换代太快,很可能投入几十万元购置的计算机在3-5年后跟不上时代要求,甚至一些新生软件因现有设备档次太低而无法运行.
    ⑵实验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按照这种观念,我校的学生机房已建设成多媒体网络型,计算机和网络上都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学习,其中包括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及编译程序,常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网络编程和网页设计工具,图书检索和信息查询,Internet网上资源等.在实验教学时,教师真正只起到"辅导"的作用,而学生真正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协作和支持,进行相互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⑴注重"精讲多练".所谓"精讲",就是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所谓"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⑵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讲授课程时,可事先设计好一个动画声音优美的演示文稿,上课时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编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计算机学科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形象化比喻,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在讲授文件目录结构这一节内容时,用一棵树的枝叶结构来比喻文件目录结构,并用图形加以解释,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些.
    ⑶注重第二课堂教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每年举办全院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赛.通过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⑷注重考试改革.从去年以来,我们对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从内容上加大分析题的比例,加强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上实行笔试,机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评分体系.
    ⒉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⑴每学期可以考虑开设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公共选修课.以我校为例,每学期已经相对
    稳定地开设了多媒体应用,图形图像处理,VB程序设计,计算机使用与维修,幻灯片技术,网络使用和网页制作,小程序制作等课程,不分专业均可报名,作为热门的公共选修课,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但比较而言,这一形式由于受课时限制,所授内容尚不系统.
    ⑵以计算机辅修课程形式进行计算机教学.这一形式可以保证充足的课时,教学内
    容更广,更丰富,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教学时间可设在大学二,三年级,用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其教学目标可定为大致达到计算机专业大专水平,学生按照要求学完规定课程,并发给单科结业证书.由于是公共课,应考虑从实用性角度开设课程,教学要求知识面广,但不求精通.课程内容建议开设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概论,网页制作,软件基础,文献信息检索等,另外还应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辅修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突出其实时性和实用性.
    ⑶作为专业课开设计算机课程.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为顺应当今社会对专业知识
    的需求,沿用很多年的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正在进行调整.在某些专业的教学计划里,把若干计算机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突出当今计算机技术同该专业领域的结合.这种办法顺应了高校课程改革的形势,拓宽了开展计算机延续教学的思路,具有更大的推广性.例如:可以在数学系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在美术系开设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把所学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同所学专业相结合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目标.
    ⑷充分利用大学生科协这一群众性组织,积极参与他们的有关活动,可组织学习计算
    机心得体会的交流研讨会,还可以帮助建立大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引导大学生进行小发明,小成果的研究开发,必要时创造机会和条件开发具有应用性的软件,作为大学生的科研成果推向社会,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⑸增加计算机知识讲座,建议每个学期至少有二次这样的活动,重点介绍当前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程度和研究水平,或介绍新的计算机专业软件使用说明,内容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爱好进行选择.
    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挑选出一些实用性强的计算机课程,制成相应的课件,建
    成课程库,学生可上网进行学习,或者采用一些高校开发成熟的教学软件进行网上教学,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辅导和答疑.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并且同样可达到直观,系统,细致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机会获取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选择面更广,时间上更加灵活,同时更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1.领导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重视,将本课程列为院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环境.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抓住二级考试的方向,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每年的计算机基础及上机考试通过率为100%,省二级考试通过率达到70%以上,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2.校内同行及学生对本课程的系列教材给予较高评价:清晰,实用.
    3.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及投入,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使教师能更加胜任本职工作,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风范.
    4. 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严格了考核制度,达到了使学生掌握过硬的本领的目的.
    本课程己进入良性发展的方向.今后,应加强软,硬件建设,力争使本课程更上一个新台阶,为我院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近三年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学生测评中优良率达到90%以上.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⒈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最优化"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选择尽可能适应教学过程具体情况的最佳方案,即教师通过对教学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通过对教学方案的选择和安排,争取在现有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⒉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化
    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调节;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发展;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⒊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
    在多媒体演示教室以讲授为主进行的模式;在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机房以实习为主进行的模式;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式模式;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系列课程.1999年被评为院优良课程,2001被评为省重点建设课程.五年的实践,通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己基本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从计算机发展的历程来看,大量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创新来自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的工作,尤其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单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某些工作,相反,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在学习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工具并打下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并掌握一定的开发技术后,就可以把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相关的领域,从而做出开创性的工作.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和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学习方面的引导上,就必须根据计算机发展的特点,作经常性的调整,不断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以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无疑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理应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它将最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溶入教学实践之中,为高等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开路先锋.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围绕计算机延续教学,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所授知识面显得比较分散,没有系统化.学生无法比较完整地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也缺乏把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解决所学专业具体问题的能力,专业应用特征不明显.
    2.教学质量的监督保证不够.由于其课程地位无法与专业必修课相提并论,教学管理部门不够重视,往往出现对此类课程的教学监督不够,教学时间经常被挤占,挪用,无法保障基本的教学时间,有时任课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还流于形式,以致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师资力量比较分散.在进行计算机延续教学时,往往开设的计算机课程门类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和内容十分丰富.由于教师人员比较分散,有些还缺乏相应的计算机教学的经验,各自为政,缺少课程间的协调和统一,无法形成教学中的合力,相应地也影响到教学质量.
    4.当前,计算机技术同信息技术联系更加紧密,然而在高等学校不仅课程名称没有更名,而且在具体实施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传授信息技术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造成知识结构不完整,不丰富.
    5. 课程建设规划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期望,具体是指教学活动中师生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应该克服传统教学的目标陈述和描述过于含糊笼统,采用明确的,可操作,具体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尤其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就是应该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用它来制约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每章节的教学都应该提出详细的教学目标,并就如何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指点,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课程的建设,旨在通过国家,省二级,三级以上的过关考试,为学生打下计算机基础,为今后适应信息化要求及岗位深入学习有一定益处.
    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微机原理"等课程的课件.
    2.建立每门课程的题库,为网络课堂的建立打下基础.
    3.资源上网计划:
    ⑴"计算机文化基础"(增加题库)
    ⑵"C语言程序设计"(增加题库)
    ⑶"微机原理"(实验指导,题库)
    4.开发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络课堂.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大纲,课程简介
    ⑴"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课件,题库,实验指导)
    ⑵"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题库,实验指导)
    ⑶"微机原理"(教案,课件)
    6. 说明栏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全国二级c语言机试  计算机二级c语言机试  c语言机试软件  c语言机试  c语言国家二级机试  江苏二级c语言机试  c语言机试咋办  c语言机试试题  二级c语言机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