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路线图解说 > 区域文学的理论与教学设计
  • 区域文学的理论与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8-08-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Traditional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Ming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区域文学的理论与教学设计
    单元一:「区域文学」理论探析
    讲 者:邱素云
    讲 纲:
    一,撰写缘起【请参见资料一】
    (一)为95暂纲「区域文学选读」献刍荛之见
    (二)应国文科学科中心之邀成立四人资源小组
    (三)新增学生阅读在地文学现象及资产的视窗
    (四)课程理论基础教材开发及问题之相关研究
    二,教学目标【请参见资料二】
    (一)延续性:倾听来自土地的音声
    (二)主体性:学生为中心的同心圆
    (三)在地性:文学地图与深层对话
    (四)参与性:走入文学现象的情感
    三,名义界定:文学区域与区域文学【请参见资料三】
    (一)学校本位:学习者与教材的连结
    (二)区域特质:文学家与素材的连结
    (三)生长环境:土地印象与人文特质
    (五)当地文化:在地慧命与常民生活
    (六)社区互动:教学场域与社区资源
    四,教师角色:伙伴团队与协同教学【请参见资料四】
    五,课程教材:区域情感与文学心情【请参见资料五】
    六,课程目标:【请参见资料六】
    七,教学方法:【请参见资料七】
    八,结 论:人生景深与城乡记忆【请参见资料六】
    【资料一】
    1,撰写方式:均先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搜集,筛选资料,设计单篇主题,协同合作完成.
    2,资源小组成员
    小组长:陈丽明(北一女中国文科教师)
    组 员:徐千惠(新店高中国文科教师)
    梁淑玲(北一女中国文科教师)
    邱素云(中国科技大学兼任讲师)
    3,郑清文说:「文学的书写,从身边开始.」(《小国家大文学》,〈倒立的金字塔〉,页37,台北市:玉山社,2000.10.)
    4,趋势作家保罗 蓝伯利(Paul Rambali)在〈渡过九○年代的19种方法〉(19 Ways To Spend The Nineties)一文中谈到,九○年代的犯罪成长率将是现今的三倍,而AIDS的流行也使人们不再轻易出门,人们藉著层层门锁将世界关在家门之外,慢慢退化为自闭性的空间状态,犹如回到安全且原始母体子宫,即所谓的「织茧生活」(Weave a Cocoon),在「织茧生活」的微社会(Micro Society)中,你所能得到的外界资讯被限制在高解析电视(HDTV,Highdefinition TV)所报导的范围内,犹如胎儿倚赖脐带一般.这种生活形态将成为最低限度的地方自治与自我的退化.(引自李清志,《鸟国狂——世纪末台北空间文化现象》,〈「织茧生活」的噩梦〉,页22~23,台北市:创兴,1994.7.)
    5,李清志:「当二十世纪的台北人逐渐趋向自闭式的『织茧生活』形态而不愿敞开心怀去关心并协助邻人的需要时,将会任由电视魔咒将我们带向另一个更幽暗的世纪末.」(前书,页23.)
    【资料二】
    1,以学校为本位,制作符合学生经验和社区特性的教材.95年开始执行的高中课程纲要延续了九年一贯课程的精神,主张推展「学校本位的课程」,强调赋予学校和教师发展课程的空间,「区域文学选读」正是展现学校本位课程的空间所在.
    2,余光中说:「一个都市如果没有未来,是可悲的.一个都市而没有过去,那绝无可能.有过去而任其风吹雨打,没有人把它写下来,那就是无情加上失忆.」(《文学台北 街道书写》,〈一个台北,各自召魂 〉,页13,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2.3.)
    3,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看不见的城市》:「……询问新城比旧城好或差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关系,就好像旧明信片描绘的不是模里利亚的过去,而是一个不同的城市,只不过凑巧像这个城市一样,也叫作模里利亚.」失去记忆的城市就像模里利亚,同时也失去对城市的感情与对历史的反省力.
    【资料三】
    1,「区域」的选择与决定是最重要的课题.虽说区域可大可小,大至於国际间分区块,在台湾土地划区域,小至以学校所属县市或乡镇作区别,划分的方式及区块的大小决定了教材内容,也决定了学生的阅读面向.
    2,初义是凸显文学作品的完成过程中,人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但须避免故步自封,当与世界各区域文学相互参照比较,切磋学习;最终则与世界性的大文学观接轨,显现文学花园条畅发滋,各具生命主体性的多样美感.
    3,「区域文学」的精神为何 在於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鉴赏中放大,加深「人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例如:放大或加深对台湾这块土地的印象.透过文学作品,凸显某个区域的特色,无论北,中,南,东地区,让教,学者双方於此中赏析,剖析生长环境之美恶.让教,学者尝试从与文学相关的各种角度来了解自己的生长环境.
    4,95暂纲中有关区域文学教材编选说:「参酌国文科篇目内容,规划适合当地文化,社会整体发展之文学内涵.」「各区域文学的教学,必须与当地文化,文学之学习结合,并能与社区互动,符合实际需求.」「教材之编选,应尊重各族群之主体地位,必要时应向当地耆老及相关专长人士请益,以充实选材内容.」
    5,95暂纲中有关区域文学教材内容则说:「区域文学选读之内容,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原住民文学及母语文学.视学校所在地酌选当地优秀的作家作品,并兼顾区域文学史发展之特色.」
    6,根据纲要所述,可知「区域」的弹性相当大,如前所述,「区域」二字标举於文学之前,乃欲凸显「人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但是「生长环境」的界定本就可大可小.小至自家房舍,周围巷弄,河的流域,山的绵亘及生活动线涵盖的范围,大至整个城市,国家,地球村的概念所涉及的范畴均属之.无论是以学校,住家为圆心,或是以学生有兴趣的主题作起点等,可依学习目标作不同文学题材的设定.适合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各科教师「协同教学」,校际合作(台湾各县市之间,台湾与外国学校)等活动.
    7,「区域文学」从字面上看,第一义是透过地理位置的区隔来观照文学,也因此有利於培植,传扬一种社区精神(community spirit),从而建构传统;而其究竟义则在殊异之美中发现自己的面目,在主体性的醒觉状态下,透过文学的鉴赏或创作来凝聚感情,反映美好的集体记忆.
    【资料四】
    1,「区域文学」的课程须集结团队的思维和合作,教师不再只是教学者,更是研究者,课程设计者.教师不仅自己作研究,更要与其他教师发展伙伴关系(partnership),一起成立研究团队,经由慎思和合作,才能为此一课程订出最恰当的区域类别.
    2,教师不仅与其他教师发展伙伴关系,一起成立研究团队;还要与社区人士对话,深化对区域文学的了解,并作文学可能的资源加以踏查.
    【资料五】
    1,对「区域文学」的研究,以实际教学需要为切入点,本文先针对该课程的理念,精神,目标,实施方法等理论层次建立基本架构,试作探析;搜罗与筛选相关教材,设计教学单元主题实例和实施方法,以及问题讨论等,均以配合课堂上课与校外教学所需为研究重点.
    2,「区域」的界定可针对文学事件的发生现场,文思泉涌的创作现场,文化形成的酝酿现场等而设.藉由「某种区域」的预设,於当中一览与文学作品相关的人,地,时,事,物.
    例如:
    (1)文学事件的发生现场
    公共电视「作家身影」系列二,曾就台湾早期文学创作声名较著的作家,进行相关报导.如:赖和(1894~1943),杨逵(1905~1985),吴浊流(1900~1976),龙瑛宗(1911~1999),白先勇(1937~),钟理和(1915~1960),李乔(1934~),郑清文(1932~),王祯和(1940~1990)等.诸位作家创作的内容,往往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况的各种面向,撰写的动机则多是「不吐不快」.
    (2)文思泉涌的创作现场
    书房每为文人第一个创作现场:如宋代苏轼(1037~1101)被贬湖北黄州,筑室东坡,名为「雪堂」,黄州期间多有佳作;民国初年忧心国事的梁启超(1873~1929),建书室於河北省民族路,名为「饮冰室」,复以之名文集,全集;对日抗战时期,梁实秋疏散重庆近郊北碚乡下,与朋友合购之陋室,特名「雅舍」,遂有掷地有声之小品问世;一九四六年,台静农(1902~1990)客居炎方台北,将台大宿舍书房名为「歇脚庵」,没想到一歇三四十年,搬居龙坡里,书房易名「龙坡丈室」;阿盛於一九九四年居台北市罗斯福路创设「写作私淑班」,取名堂号「将就居」,并多有随笔作品等.文士书房命名常随家国身世之变,个人生命慧悟之感而寓深义,撰文其间,感慨亦必系之.
    而所谓「创作现场」亦旁及文人对自己写作环境的描述.有些作家可能因为创作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创作结果.例如:某个作家在家人的陪伴下完成的作品,如钟梅音(1922~1984)《海天游踪》,是在一九六四年随夫婿业务旅行出国,环游世界八十天,历十三国二十五城,集为两册,於一九六六年自资出版;或漂流在外思乡情切产生的作品,如琦君(1917~2006)《红纱灯》,《桂花雨》,《水是故乡甜》,《此处有仙桃》等;甚至受牢狱之灾所撰写的作品,如陈列(1946~)於一九七一年念研究所期间因为组读书会,被诬陷政治罪名入狱四年八个月,出狱后以〈无怨〉(原题〈狱中书〉,在戒严时期犯忌,应时报编者要求而改题,后收入《地上岁月》一书)一文,获第三届时报散文首奖.种种殊异的创作现场,对作者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3)文化形成的酝酿现场
    例如:校园印象
    从侯文咏(1961~)《危险心灵》,简媜(1961~)〈那个星光灿烂的所在——献给永远站在第一线的的老师,兼记教改随想〉,焦桐(1956~)〈军训教官〉等作品看台湾的校园生活的现况与转变.
    3,温振华(1949~)〈乡土教育与新世界观〉中谈及乡土教育说:「乡土是人们生活最密切最热悉的小世界,其范围最大不能超过县市.乡土教育的目标,在使国民养成自幼对乡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的关心与观察,培养关怀生活社会的情操,并开启其了解大自然,大社会,大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的兴趣.因此,乡土教育具有人文关怀知识性的意义.」(1995.6.30「台湾时报」第3版)
    温振华教授所揭举的乡土教育的理念,也可做为「区域文学」教学的参考.但「区域文学」的区域不只限於一乡一镇,一县一市,而有多重意义的思考.「区域文学」的范围可大可小,小至学校校地附近街市,或方圆几十里的城镇,大至外县市,别的国家,甚至和国际接轨.依学校所在地的作家创作,文学活动牵涉的地域而定.
    普通高中「区域文学」课程设计是以学校为中心,向周围或大或小的找寻班上学生生活熟悉而具有在地特色的文学作品,文学家的创作背景为教材.这样的教学理念也可在国文课上课时,结合课文,做为锻鍊文学鉴赏的入门与初步.
    就教学原理而言,由具体而抽象是一种正常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区域是最易观察的小社会,素材较具体,可开启学生对生活所在地的历史,地理,人文,自然的关心与兴趣.发现并利用学校所在地的文学教育资源,扩大教室情境,提供文学教育更多学习的诱因和刺激.
    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道德经 第六十四章》),让学生了解自己出生地,生活圈的文学资源,进入文学情境,并进而类化,演绎,丰富文学内涵.
    同样的,文学鉴赏不再只是书中知识,「区域文学」的基本认知可视为文学教育的入手处,完整的文学情境就在学生的成长的环境中,只要亲自接触,就能激发起学习兴致,强化学习动机,而长期的观察,思考,是培养创作力的基础.
    5,美国诗人唐诺霍(Donald Hall,1928~)在他的散文集《在鹰塘这里》写著:「为什麼我们住这里 我们住这里为了这个地方的风景,季节,为了地方本身,同时为了它的时间,逐日的时间与历史的时间.」
    6,张让(1956~)〈流止〉一文中说:「农业时代,人仿如他耕种的五谷,植在土里.一代,两代,三代,世世代代.那土地上有血汗,伤痛,有祖先的白骨,流传的故事.而最终,人与土地认同,有不能割舍的感情.人不只是自己,同时是家,是族,是乡.横是延展的土地,纵是久远的记忆,既深且广.一个人有乡土的节气,作物,风景,人情,有历史,有重量,踏实而温暖,这是乡的意义.在以前,人以土地定义自己,所以不在陌生的空间中失落.有所来,因而有所属,有所归.」并欣羡唐诺霍在地的归属感说:「读到唐诺霍写鹰塘,写它的山川四季,风土人情,写他所住老屋的历史,屋中一干旧家具旧物件的来龙去脉,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这是我的,是好是坏,这是我的地方』的情怀,不禁欣羡.」
    7,台湾谚语说:「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拜田头.」台湾农村习俗,插秧或收割时必备牲礼,银纸到田边祭拜,祈求,应谢土地公的庇佑,表现出「饮水思源」,「感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可见对土地,对家园的认同与归属,是人性中最真挚深厚的感情.而作家透过文字让读者体现同样炽热的在地感情,表现了文学动人的力量.
    8,须文蔚(1966~)〈传统区域文学研究的指涉与局限〉中说:「传统区域文学的论述过於胶著於出生该地区的作家,显然将可研究对象的范围局限住了.」他认为应该「扩大区域文学研究的范畴,不以作家的出生地为单一标准,一并将区域经济,政治,学术与文化条件的影响,以及文学作者的迁移状况等条件,加入新兴的区域文学研究议题中.」
    9,区域文学的教材有著在地书写的土地情感,但并不局限於作家的出生地,而要涵盖一切可能发生影响的质素,而当文学与土地与当地特殊的自然景观,文化环境,历史现场有紧密关连时,容易产生阅读的情感和深化文学的生命.不只以空间的广狭来定义影响文学创作的深浅,如此则和建立一世界性的大文学视野并不冲突.
    10,文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表具.向阳(1955~)〈中外文学「当代台湾散文十家作品展」的散文对话〉中说:「某些符号,终其极只是符号,它的意义不被彰显,除非符号触及了生命,作者的或读者的.」进而说:「 人世间许多符号的使用,并不能完全『准确』,准确的不是地图,而是土地;准确的不是符号的表具,而是人如何找到通往符号义的通路.」「在当代台湾的散文书写中,在不同作家对台湾土地与人的吟哦中,也许已经到了需要能使用这块土地这些人的语言,符号,来具现土地真实的作家与作品的时候了.」(1996.05.01.《中外文学》288期)文学之美美在千姿万态,美在文章之不同各如其面.作为符号的文字,能通过真实的土地情感,更深入到文学家的生长环境,甚至私密领域,才能玩索出作品更深沉的生命况味.
    11,区域文学的教材不局限於单一的文类,而且重视文学的在地性.语文的学习本该是随时随地,也就是生活日常的事,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学习语文,不妨从高中生成长和活动的区域,选读文学素材,供其阅读和学习,也可与各县市文化局各项文学和文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而收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依据区域景观或人文特色,结合各种文学主题,如
    自然书写
    街道书写
    认同书写
    女性书写
    旅行书写
    成长书写
    歌谣书写
    心灵书写
    海洋书写
    建筑书写
    乡土书写
    饮食书写
    山林书写
    童话书写
    寓言书写
    同志书写
    声音书写
    民俗书写
    节令书写
    公园书写
    战争书写
    科幻书写
    武侠书写
    大众书写
    网路书写
    报导书写
    广告书写
    运动书写
    情感书写
    记忆书写
    生态书写
    地志书写
    来开发教材,多方启迪学子.课程实施的方式则可有:
    (1)专题报告:
    寻找区域特色,如区域以公园为其特色,则可从世界花园到公园空间到阳台风情,把自然完全驯服的表现如何欣赏与描写.
    A,《世界花园》封底题写著:「所有(西方的)花园都在寻找『失乐园』,并以人为的力量争服自然;花园是罗马建筑一部分,中世纪的幽闭苑囿,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剧场,反映大时代君王专政,也从英国的风景绘画而来;最后,还变成今日城市规画的项目之一.花园艺术,与社会和文化息息相关.」(加比埃儿 梵 滋兰(Gabrielle Van Zuylen)著,幽石译《世界花园》,台北市:时报,1998.10.)
    B,《花园里的生活惊喜》封面题写著:「如果你想快乐一小时,不妨开个舞会;如果你想快乐一周,可以杀只猪然后大快朵颐;但是,如果你想快乐一辈子,做个园丁吧!」(苏珊娜 塞顿(Susannah Seton)著,简丽儿译,《花园里的生活惊喜》,麦田,1999.11.)
    如「我的菜市场经验」,「我的咖啡馆经验」,「我的百货公司经验」,「我的夜市经验」,「我的便利商店经验」,「我的速食店经验」,「我的书店经验」等.学生从文学作品中看到不同作家对这些经验的描述与省思,进而描述自己实际的经验感想.
    参考书单
    瓦历斯 诺干,《番刀出鞘》,板桥市:稻乡,1992.12.
    李清志,《鸟国狂——世纪末台北空间文化现象》,台北市:创兴,1994.7.
    彭瑞金,《台湾文学探索》,台北市:前卫,1995.1.
    陈昭英,《台湾与传统文化》,台北市:台湾书店,1999.7.
    张豫伟总编辑,《寻根之旅》,台中市:光宝文教基金会,1999.11.
    梶原通好著,李文祺译,《台湾农民的生活节俗》,台北市:台原,1989.7.
    张集益,《台湾赏花地图》,台中市:晨星,2002.3.
    叶孟青,《台湾的市场》,新店市:远足,2004.6.
    陆妍君,《台湾的书店地图》,台中市:晨星,2004.7.
    张瑞芬,《五十年来台湾女性散文 评论篇》,台北市:麦田,2006.2.
    (2)协同教学:
    如「作家的童年」.例如:林文月(1933~)《读中文系的人 说童年》中提及自己出生在上海,住在日本租界,十三,四岁和家人来台湾,中学前对族群「认同」的困惑.历史课可提及中国当时「租界」的分布及象徵的意义;地理课则就人文部分探讨当时的移民路线.
    参考书单
    尹萍,《海洋台湾》,台北市:天下杂志,1993.6.
    洪田浚,《台湾原住民吁天录》,台北市:台原,1994.8.
    陈浙云等主编,《迈向协同教学之路——新校园文化的生成与开展》,台北市:远流,2003.7.
    (3)校际合作:
    A.台北的学校与台南,花东学校可就哪些作家创作的轨迹,或是某项区域专题进行合作.
    B.国际间的校际合作若受限於语言的隔阂,则需要翻译的协助.研究专题如:「寺庙中的文学印象——以京都寺庙与台北寺庙为例」.如京都学生介绍实际的金阁寺与三岛由纪夫(1925~1970)的《金阁寺》,让双方均可藉由文学作品思索作者想传达什麼样的生命情怀.台北学生介绍关帝庙,并赏析罗贯中(生於元末明初)《三国演义》塑造出的关云长形象,究竟深植人心的是哪些部分.
    【资料六】
    1,区域文学的目标
    95暂纲中界说「区域文学选读」的定义:「是一门以学校所在区域为主之文学选读的科目.」想要达成的目标在:
    (1)培养探索区域文学兴趣,并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提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呈现文学在地性,激发学生对乡土的认知与感情.
    (3)启迪多元文化之理念,尊重各族群,各地方的文学表现,促进整体社会之和谐与发展.
    2,陈万益(1947~)〈「区域文学选读」的设计与教学〉中指出:「语文的学习应该是随时随地,也就是生活日常的事.语文的存在不是束诸高阁,用时方取的事物,它是无时无刻都与我们同在,在见闻思维之间:我们实际上就生存於语文之林中.只要你加以倾听,稍加流览,都可以多少感受到语文的美妙和动人之处.言谈间的谚语,传唱的歌谣,媒体的广告词,寺庙的碑碣对联,文学步道的诗文等等……都是我们生息其间,稍一留意即可惠我心灵的文本.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学习语文,这是设计『区域文学选读』的基本前提.」又说:「学生阅读的作家可以是乡里传闻的前辈,或者是可以登门请益的邻居,那麼语文的学习就不会停留在纸面上,而能够与土地连结,和生命一体;学生能够在教室之外,去亲近在地的文学和文化的活动,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到台湾多族群和多元文化的客观事实,并从中学习不同的语文表现和文学特色,这是在选定的国文教科书之外,『区域文学选读』的设计目标.」
    3,根据以上所述,可知透过文学作品,能使教者,学者双方对成长的土地有更深的了解,进而懂得珍惜;有更广的视野,思索如何让这块土地变得更好,并认同这块土地.文学作品的责任多在「提出问题」,「凸显问题」,并非「解决问题」,藉在地关怀洒下文学种子,是此一课程的精神所在.
    4,看到郑宝娟爬玉山带《天路历程》.刘克襄说:「如果换作在岛内旅行,我的文学心情就更加强烈了.到了通霄,我得先读七等生的《沙河悲歌》,才能强烈感受作者惯常的神经质和歇斯底里的呓语.到了龙潭三坑子台地,再细读小说家钟肇政的回忆录,更能了然桃园埤塘文化的特色和客家人的坚毅.从花莲回来,每次也都爱翻诗人杨牧的《山风海雨》,继续和那儿做深层的对话.」(《安静的游荡——刘克襄旅记》,〈爬玉山,带什麼书好 〉,页142,台北市:皇冠,2001.5.)
    5,引领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是此一选修课程的首要目标.「阅读」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也是语文能力的根柢,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落实执行,才能使个人或国家有向上提升的可能.然而人和阅读材料并非天生就能相互吸引,若有个说合媒介的角色提供协助,人便容易排除横亘於前的阅读障碍,就学生而言,教师是可信任的人,因此教师往往也是称职的阅读媒介角色.「区域文学选读」是教师可用的媒介方式之一,透过课程设计,鼓励学生阅读在地的人事物,因接近乡土而产生情感,藉情感衍生出关怀,让学生於实地接触中发掘在地文化的独特性与丰富性,这是很自然的阅读起点,也是很重要的阅读经验,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乡土的情感,亦能让学生有主动探索知识的动机——关怀环境.是以「区域文学选读」课程的设立,适足以让学生汇聚阅读,创作能量於最熟悉的生存环境中,以此建构人文关怀的网络.学生可藉由某块区域的文学作品了解成长环境的过去与现在,进而加入文学创作的阵容,或是找寻其他方法来为成长的土地做出贡献.
    6,台湾是个开放性的岛屿,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上与外来文化密切相关,在不同时代,也都有著外来移民的现象;古代主要交通管道的河川流域,影响所及也带来特异性的文学作品,观察区域住民如何吸纳,抗衡,转化外来文化与文学所形成的种种徵象,以比较文学的观点了解台湾文学的独特风貌,将能拥有尊重不同族群的学习态度.
    【资料七】
    1,区域文学的教学方法
    95暂纲中谈到「区域文学选读」的实施方法说:
    (1)编写教材时,应注意与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衔接,并注意教材内容应具时代性与前瞻性.
    (2)「区域文学选读」实际上课之教材,依各地各校学生不同需要而编选,教学时宜说明时代,区域之背景,力求与当地文学之精神与特色结合.
    (3)讲解与讨论并重,加强田野访谈,调查,认知并分享区域文学的喜悦.
    (4)充分运用科技与资讯,视听媒体,及当地文史资源,进行区域文学内涵之欣赏,整理,保存,并与其他科目交流.」
    2,目前国中小学在学校本位课程发展上颇多设计,尤其是结合社区资源部分,其中应有值得「区域文学选读」课程取以借镜之处.试以台北县柑园国中为例:
    柑园国中本著「社区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学习领域,社区的空间环境可以是学校的教室,社区的文化就是学校的教材,社区的人士更可以是学校的老师」这样的认知,充分结合社区力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做乡土资源踏查.
    区域文学的阅读若能以「乡土资源踏查」为基础,当更能有效指引学生进入区域文学的范畴,例如要鼓励学生阅读「文学台北街道书写」系列文字,不妨利用田野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先熟悉周遭的街道;原本以为平凡不过的地方在踏查的过程中被价值转换,学生开始以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环境,即使只是一草一木.而后在阅读街道书写的文字时,学生便能快速与文字产生共鸣,形成见解,进而深化在地的认同感,此即达成「区域文学选读」课程设计的第二目标:激发学生对乡土的认知与感情.深化人与土地的感情是关怀环境,关心地球,探索宇宙的起点,一个中学生能满意他的中学生活,认同他的社区环境,三十年后他才能成为最好的台湾教育史见证人.
    区域文学是让中学生欣赏在地文化的优质媒介.虽云「区域」,乍看是「限」,其实也是「不限」,教学设计者握著区域的框架,反而能从有限中去追求无限的可能.框架只是个范围,范围可以被扩大,被突破,甚至被跳脱,最后也可能被固定,框架虽被固定,画面却可以千变万化,画面的奇妍全赖教学设计者不断地挖掘,探索,耙梳及思考,唯有教学设计者的用心设计,才能让课程的人文思考范畴不致受限於地文的分野.
    【资料八】
    向阳说:「我们都需要住所.住所象徵安顿,把自己安顿到一个固定的所在.」(《我们其实不需要住所》,〈住无所住〉,页24,台北市:联合文学,2004.12)
    「住所标志了我们的身分,背景,资格,地位,阶级,通过被赋予的符号,我们也被编入一个绵密复杂的网路之中,成为某一特定社区的居民.」(同前书,页25)
    「符号界定了我们,也局限了我们.」(同前书,页26)
    「符号难舍,住所难舍,因为我们已经被重重符码锁铐,在这些符码之中脱身不得,我们已经安住,却不自由,因为我们跨不出被符码界定的住所.」(同前书,页27)
    「光,总是在暗中透出;热,总是在冷中传出.我们其实不需要住所,把住所挪掉,不钉住,我们就无所不在,无所不自在.」(同前书,〈序〉,页9)
    2,义大利建筑师及新理性主义大师亚德罗西(Aldo Rossi,1931~1997)说:「城市是市民的集体记忆.」将城市看成人造物和艺术品,可以透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城市结构的价值所在,主张把城市看成是空间结构,从建筑,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阅读城市.
    我们可以用文学来阅读城市,以假写真,更可以认识城市和自己.记忆隐藏在城市空间之中,透过记忆和找寻,让城市有了历史和延续,城市可以是一个人与人相遇的聚点,人与人互动激荡出生命力的地方.
    3,我们所感知的空间,不仅只局限在可触摸的实体物上,还依靠著不可见的时间和记忆来组构完成.法国意识流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的文学创作里,时间一直是他最在意的主题.他在《追忆似水年华》中相信独特经验的重要性,相信时间在日常物件上所刻画印痕的记忆性,相信对生活一己品味的主体呈现,都是空间灵魂所依恃之所在.
    4,空间构组成区域,「区域研究」强调地理位置的区隔,有利於培植,传扬一种社区精神,从而建构传统.台湾是个移民社会,以特殊的地理位置汇聚了大陆各省份的人,海洋各民族,文化现象十分丰富,文学表现手法也跟时代接轨,区域文学的资产值得开发及保存.文学不同於政治,政治像走马灯,变动不定,文字书写的文学与文化却需要在积累中汇聚共同记忆与感情,是超越政治之上的.接触「区域文学」,可以使人从中阅读深邃与清雅,阅读宁静与热闹,阅读繁华与真淳,阅读日常与典范,阅读别人与自己,阅读家园与世界.
    5,以学校所在区域为主之文学选读,可依各地各校学生不同需要而编选,小到厝边文学,大到不只限一个行政区,台湾北部,东部,南部,西部,中部,或整个台湾,金门,澎湖都是一个区域,大到亚洲也是一个区域.从在地走向全球,就像画一个同心圆,以在地文学为圆心,直径则可以跨乡跨县跨国跨海洋.由在地作家的文学成就,与地方相关的各类文学作品,与以地方(地景,产业,文化活动,历史沿革,民间传奇,社会事件等)为书写主轴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和学生紧密相关的文学资产,文化资产,由此找寻设计区域文学课程的教材,也可延展到相关主题的全球华人作品,各国翻译作品的比较.以学生自己熟悉的城乡共同记忆为出发点,透过文学去阅读丰富的地方生命力,细心感受其中滋味,更能引导学生感受一个城市的深厚内涵,及代代积累而成的文学文化资产.
    6,「区域文学选读」的课程规划对高中教学现场的教师是一项新挑战.为了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地亲近在地文学和文化活动,为了使学生比较并学习不同的语文表现和文学特色,「走出教室」是最能让学习收事半功倍之效的方式.「走出教室」势必要结合社区资源,高中教师对於结合社区资源的教学课程尚感陌生,如何透过具体机制的设计以有效掌握社区资源,如何实际练习社区资源的运用模式,凡此种种都大有学问存在.教师一旦走入社区,倾听了来自社区的声音,对自身往后的教学活动及角色扮演都将存有更灵活的调整空间,所以教师本身对地方文化的再认识,对专业能力的再充实,过程中的挑战性恐不容小觑,「区域文学选读」的课程规划对高中国文教师而言,不啻为个人教学生涯中的新里程碑.
    区域文学的理论与教学设计
    单元二:自然书写的理论与应用
    讲 者:徐千惠
    讲 纲:
    一,前言
    「区域」的弹性,「生长环境」的界定(请参见资料一)
    二,自然书写的范畴(请参见资料二)
    三,自然书写的分类(请参见资料三)
    (一)生活起居的领会
    (二)游记探险的见闻
    (三)环境伦理的呼吁
    (四)自然观察的记录
    四,自然书写的教案设计
    (一)理念篇:迦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Multi-Intelligence)理论(请参见资料四)
    (二)实务篇:教案举隅(请参见资料五)
    【资料一】
    1.吴祥辉《惊叹爱尔兰》:「身体得自父母,成长中总有朋友帮忙,知识或感知可能来自书,我正是如此.启蒙於外国文学,热中於中国诗词歌赋,我一直是个台湾和世界一起养大的孩子.」
    2.《庄子 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名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资料二】
    1.吴明益《台湾自然写作选》:
    「自然写作既非只是一篇篇柔美感伤的旅行报告,也不只是一种结合自然科学语汇的文学型态,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觉醒的自白书,是环境与人互动摸索的倡议者.但过度的道德呼喊令人疲乏,自然写作尚必须能够将美的因子潜藏在文字筋脉里,悄悄地将自然不可取代,无法估计的价值诉说给读者.」(页212)
    2.刘克襄〈一个自然作家在台湾〉:
    「城市的公园,巷弄,市郊的小山才是经常面对的自然.真正的自然观察应该从自家门口阳台和庭院开始.」(陈明柔主编《台湾的自然书写》,页16)
    3.王家祥对「荒野」的新定义:
    凡「源自人类内心深处原始的感觉,或者渴望原始的欲望」皆可称为荒野.於是「荒野也可以只是公寓后院被遗忘的小水沟,不必要大如旷原」,甚至可以存在於城市,可以是「一种藉助人力恢复的荒野」(《自然祷告者》,晨星,1992:78).……在城乡也可以设「荒野保育区,不需严格保护,只要设定在荒野状态,禁止农耕及工商活动,里面只有步道,用生态学的理念经营,让符合生态现状的各种生物自然竞争生长.……人在自然公园内学习如何居於次要地位,尽量不干扰野生生物的活动」(同前书,页22).王家祥将觉证的场域扩大(或者说缩小)成为「文明荒野」,或「都市荒野」,建立了一套人与自然的互动观.(吴明益主编《台湾自然写作选》,页130-131)
    4.张瑞芬的剖析:
    园艺散文(或扩大格局为自然写作),其实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主题写作(或称类型写作),在古今中外的众多品类中,由於写作动机的些微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张晓风《花之笔记》,陈幸蕙《群树之歌》,乃至蔡珠儿《花丛腹语》,承接晚明小品咏物之体,基本上是旁观感受,个中情调是「贫无隙地栽桃李,日日门前看卖花」.直到八○年代初陈冠学以初秋,仲秋,晚秋串连而成的《田园之秋》及晚近丘彦明的《浮生悠悠-荷兰田园散记》,才点燃了体力劳动与知识追求相结合的理性思辨之光,人文和自然的交集,同时也呈现了科学与文学,哲学,甚至生活美学结合的样貌,这基本上与梭罗《湖滨散记》,吉辛《四季随笔》是同一种思维与创作的理路,这种园艺散文写作,在喻丽清〈园里的天地〉,杨牧的〈西雅图志〉,〈盈盈草木疏〉,尹萍〈玫瑰花园〉等篇章中也有一些零星的表现.
    ……此外,从精细的自然观察,发而为图文并茂的百科图鉴博物学,例如凌拂的《食野之苹-台湾野菜图鉴》,吴明益《迷蝶志》,写法显然较类似法布尔的《昆虫学回忆录》.方梓这本《采采卷耳》,表面上叙写二十四种蔬菜瓜果,与凌拂的《食野之苹-台湾野菜图鉴》近似,其实精神上接近林文月的《饮膳札记》,它们的写作重点可能不是生活哲学,博物或科学,而是人情物意之美,每一种所提及的物象(无论菜蔬或饮馔)皆是作为引发人事感情的关目而已,说的是作者心心念念的童年,故乡,亲人与邻里旧友.
    【资料三】
    (一)生活起居的领会
    1.陈冠学《田园之秋 初秋篇》〈九月十八日〉:
    我很怀疑我自己,没有鸡啼声,是否能够生活得下去 夜半梦回,没有鸡啼声,将是怎样的一种落索!昼日漫漫,没有鸡啼声,将是怎样的一种慵恹!对我来说,实在不可一日无此君!比方今天上午,临窗读书,公鸡带了母鸡来到窗下喔喔地啼,只隔著一扇窗,啼声金声玉振,响遏行云.或如下午,它带了母鸡在空田中啼,啼声悠然邃远,不由阖书谛听,心为之倾,神为之引.若有人问我,在禽类中,最爱哪一种 我将毫不犹豫的答道:平生所爱莫如鸡.孔雀美吗 美!画眉好听吗 好!但是公鸡更美好.孔雀不及公鸡的英姿焕发,画眉不及公鸡的高唱入云.
    单记录公鸡的啼声是很不公的.老杨桃树正站在窗外西北角,枝条直伸到窗边,每天至少有青苔鸟(绿绣眼)群来过三,四回.手把一卷诗,树下听青苔鸟的细碎鸣声,比波斯诗人奥珈玛艳的诗卷加面包,酒,美人还更写意.(页68)
    2.凌拂《食野之苹——台湾野地生活》〈十字花科 山芥菜〉:
    山芥菜不知道认不认识他自己.时聚,时散,热闹的是他,离群的也是他.
    ……荒原路上,山芥菜初由地面发根,状貌节节生变,有时矮矮地向四方开展,有时高高的分枝直立,一拔高就要老了.如果不是十分熟稔,长岁与之相处,倒真是难以确认.生命的变貌,基本上都有这样的愕离吧!每过一个阶段,迅速地回头,闲提往事倒背如流,却突觉看上去不是原来的样了.
    ……山芥菜从来没有肥胖过,肥胖容易心脏衰竭,容易血管拴塞.我手插在袋里,眉眼未抬,肯定山芥菜的嶙峋不是因为这个.荒原是众家植物的集散地,周围青芳草,鹅儿肠,早熟禾,山地豆等,倾卧性的软茎柔枝交错,为拥一片阳光都在恣肆的借力使力,举叶向上昂然一如舞仪.被挤得引颈,山芥菜焉能不瘦.……我的意愿其实并不折尊降贵,我要求的不过是一种寂静的存在;植物一样的生长,植物一样的繁延与结束.真是怡悦,无比安宁祥静.
    不知因何山芥菜又叫白骨山葛菜.名字叫得颠覆激烈,武侠里传奇似的,世路恩雠,吃一口白骨山葛,彷佛亦得当心坠身江湖无宁日.一株野地里的徇良植物,老实的十字花科,花薹黄而细小,别称白骨山葛,倒彷佛有著比我想像更为惊骇的遭遇.
    除此,山芥菜又有别称,葶苈,麦蓝菜等皆是.一个名称一个面貌,唤作麦蓝倒是本份,一副纯良妇女神情,老实中有著聪慧,可以粗茶淡饭,安怡端上桌的平远.……(页79-81)
    3.刘大任《园林内外》:
    辛苦经营了二十五年的这个庭园,我今命名为「无果园」.第一,它确实只有树,藤,花,草,果树一棵也没有;第二,积二十五年之经验,深知无常才是常态,有因无果只余过程才是真谛.(〈春迟更好〉,页166)
    种花与抗癌似不能混为一谈,但也有例外.杰英手术后(作者妻),有三天时间,整个消化系统失去作用,靠打点滴维生.三天之后忽然通气,Dr.Forde开玩笑说:「一雷不能成春,但你这一声雷响却带来了春天.」但人体器官十分奇妙,彷佛遇难时懂得躲藏避祸,她的肺叶竟因肠部大创伤而不时自行关闭.关闭时,相当紧张,因为全身缺氧.那天,已经出院两,三天了,我正大动土木,一呎深的地下碰到一丸巨石,尖锄,圆铲,十字锹,铁棍,什麼工具都挖它不出,研究半天杠杆定律,两手两脚全用上,依然无动於衷,杰英一旁看,乾著急,实在忍不住,索性卷起袖子帮忙,不料使尽力气一身大汗,不但巨石挖了出来,肺叶居然从此大开,恢复了常态.
    我想,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固属不幸,但倘能坦率承认这一无可奈何的缺陷,勉力与苦难病痛抗衡,虽不能完全免於恐惧,也不失为自行拯救之一途.这一次,优种茶似乎成了我的见证.(〈优种茶〉,页144)
    (二)游记探险的见闻
    1.简媜《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二千公里长征,四座国家公园〉:
    次日,开车一个半小时到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大沙丘国家公园).面积约十个大安森林公园,一望无际的沙丘,连緜起伏,最高处约有五十层楼.放眼只见蓝天,白云,金沙,三种色块占领整个视觉,把人孤立起来;在纯粹的自然中,人会渐渐消溶我执,遗落话语,被不可测的孤寂力量导引著,慢慢走向它,像水回到河流,风回到空中,百合回到山谷,我们用人身的疲惫换自然界的雄伟壮丽,领一份粮草,鼓舞生命继续向前.
    来到这里的人只有一个方向:走向最高的那座沙丘.这段路不容易,登沙山,走一步陷一步,走了好久,大沙丘仍在又高又远的地方,这种感觉会令人陷入无望与恐慌,彷佛再怎麼努力人生仍在原地挣扎,此时只想放弃.但是,大沙丘顶端有一些蚂蚁般的小黑点,那是已经攻顶的人们,看著他们,心里又想:总会走到的啊!遂鼓起勇气,继续数著步伐前行.……我们三人停下来喘息,用嘴巴大口呼吸,眼睛被黄沙光芒刺得几乎睁不开;环顾四周,登沙丘的人各自选择路径,脚印如一条条歪斜的拉鍊分布著.你可以踩著前人的步伐前进,也可以另辟一路,让他人追随.有趣的是,每个人选的一定是自认为最好的走法,既如此,为什麼沙丘上竟没有重叠的路径 可见条条大路,好或不好,各凭行者一念之间,对横亘在时间长河的沙丘而言,毫无分别.
    我们决定攻顶.眼前是一道宽阔的五十度陡坡,所有的人都只能当爬行动物,用两手两脚攀爬,进三步退一步,埋头苦干,几乎觉得快爬上天了,继续咬牙撑著,以防滚下去.终於站起来,正要欢呼,一看,天啊!那儿还有五个大安森林公园大的沙丘,最高的沙峰傲然耸立著.渺小的人啊!你竟想在几小时内打败亿万年的自然杰作!这乍然现身的奇观启示著,山之外有山,天之外有天,生命之外有繁忙的生命,旅程之外还有更绚丽的旅程,无终止无穷尽啊!置身於无边无际之中,顿然觉得,不要挣扎,与自己的命运和解,说不定是最优美的人生姿势.(页37-38)
    2.洪素丽〈过境鸟 冻原之花〉:
    我们离北极圈尚有两百哩,在得奈利山区国家公园.……山区的高原,是一大片冻原,苔藓种类有几十种,厚厚织成毛毯般的草原,踩下去有弹性,坐下来,过一阵,裤子会湿透,因为苔藓底下是溶化的雪水,雪水下,则是终年不解冻的「冻原」.
    公园在冻原边设了一个小小木造陈列馆,有三位解说员.其中一位带游客走上冻原去认识冻原上的花草.都是南方灌木草本的亚种,只是体型迷你,一般只有几吋高,水平生长.我认得几种:火草花,柳,罂粟花,蓝钟花,勿忘我,虎耳草,棉草…….二十四小时的充分日照,使夏季三个月的动植物充沛生长.彻夜不眠的太阳,确实令我们难以成眠,尤其是半夜两点钟,明亮的室外有鸟声喧哗之时!
    自然公园里,路开得仅容一人行的便道,没有公共游乐地区,没有石碑题名,亭,棚,条凳,没有标语口号警语,没有车辆辗地呼啸,全是大自然原始面目,人工的干扰降到最低程度.这里,大自然是物主,我们只是暂时的闯入者,一草一叶都弥足珍惜,不可掏采.一花一木,都属於它自己,我们没有权力去破坏.
    由於表土在夏天只解冻七,八吋深,针叶林带的常绿针叶林,如枞,松,柏等的根,都不能深入土里,而是水平生长,以致每株树都呈三十度倾斜状.走在阳光交织的针叶林带,看鹿苔如布帘垂挂下来,香枞的针叶揉之有香气.我感觉像只迷失林中的鹿,到处看看,嗅嗅,听听.慑於弱肉强食的生物规律,如果野狼出现的话,就给它吃掉算了.如果是红狐出现,我就和它对看,红狐有红棕色的毛,据说十分美丽.倘若是北极熊,我就立著不动,否则一跑,近视眼的北极熊马上认定是猎物,三两步就被它追上了.立著不动,它反而看不见.(吴明益《台湾自然写作选》,页195-196)
    (三)环境伦理的呼吁
    1.马以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有没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
    除了资源匮乏之外,我们生存的条件是十分艰困的,在这麼多艰困之中,水土保持是最艰钜的工作…….
    台湾水土的冲蚀量因为受到山坡陡峻的条件下,是日本冲蚀量的十倍,是美国的三百倍,更使得我们的开发受到很大的限制.有位地质学的专家说,美日的规范我们只能拿来参考,并不能引用.
    近两年来,一场不算太大的豪雨,或是一场并不算太大的台风,就弄得我们屋倒人乏,桥梁松动,山洪爆发.水土保持成为新的热门名词.一方面是因为平地有限开发目标已由平地指向坡地,另一方面是城市密度的压力,使得人们渴求有较空旷的生活空间,而在开发山坡地之前,大家对水与土都不了解.
    「水火无情」虽然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但对於水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事实上是不太清楚;水的学问本身是十分科学的,只是「水」是很复杂的科学,其基本理论并不似地心引力那般为一般人所熟知.流体力学是所有力学中最复杂的一门学问,连许多主修土木,水利的人都不一定学得通.基本上水的冲蚀力(也就是水的携带力)是与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当水流的速度增加一倍时,冲蚀力就增加六十四倍,水流速度增加两倍时,冲蚀力就增加七百二十九倍;因此每当豪雨时,水自陡峻的山坡上冲下,洪流滚滚而下,携砂带石,所到之处,桥梁房屋席卷而去,应该是想像之中,而非想像之外.(页284)
    (四)自然观察的记录
    1.廖鸿基《鲸生鲸世》〈花纹样的生命——花纹海豚〉:
    它们在水波底呈现白色身影,宛如湛蓝布幕上摇曳不定的一束束光柱,像溶在水里漂泊不息的白衣幽灵.它们行动温文缓缓有大老的雍容姿态,感觉上,它们似乎并不在意船只的跟随.
    老沉,憨直,稳重……那是迥异於海洋其他动物的行为风采.
    那一次上岸后,我四处询问,翻寻它们的资料.老讨海人,大抵称呼它们「和尚头」.它们的嘴喙短促不明显,圆头,粗壮,出露水面淋著波光的白色头颅果然几分神似泛著头皮光泽的和尚头.后来,是在《台湾鲸类图鉴》这本书里翻找到它们,确认它们——花纹海豚.它们大约二至三公尺体长,体重平均约两,三百公斤.
    它们的主要特徵是体表上有许多白色刮痕,那是它们彼此摩擦,抚慰或是争斗留下的痕迹.越年老的个体刮痕越多,体色越是苍白.它们把生活纹记在体肤上,像生命的勋章,像岁月的光采.
    这次从事「花莲沿岸海域鲸类生态研究计画」当中,曾多次近距离和花纹海豚接触,我发现,每一只的纹身花采都不相同,有大小圆圈,有如树根盘缠的斜叉条纹……如河川水系,如山头斑白初雪,如浪花白沫飞扬……工作成员之一杨世主说:「难道它们在彼此身上玩耍圈圈叉叉的游戏.」我想起一个底片广告的广告词——用底片来写日记.花纹海豚,它们用身体皮肤来写日记.
    这是第一种我能辨认的鲸豚.也许,五年前的那次接触我已经直觉到,这种海豚将和我的生命深刻交集.当时,我在笔记簿上写下:「我感觉到,它们将为我延展海洋视野的另一扇门扉……」
    果然,执行这个研究计画的首航就遇见了它们.那至少和船只间隔还一百公尺距离外,我已经远远喊出它们的名字.而且,之后的几个航次它们几乎未曾缺席,像一群阴魂不散的幽灵那样静静默默突兀地出现在船只左右.由於工作船缺少检测仪器,我们无法肯定经常出现在船边的花纹海豚是否为同一族群,但是当我串连和它们接触的笔记资料;当我仔细回想一次次和它们的接触过程,它们和船只的对应关系竟然如连续剧般逐波推演著精彩剧情.这样的结果让我心情激动而且震惊不已.
    前四个接触航次,它们明显而刻意地和船只保持大约二十公尺距离,船只的趋近企图全被它们游进的速度和方向有效地化解,那是无法讨价还价的隔阂.第五个接触航次,船只被允许靠近到十公尺距离;而后,每一个航次,每一天,船只和它们间的距离逐次缩减;第九个航次起,它们偎在船头停止游进;它们花花白白一群漂浮在船前水面;它们的纹身花采几乎伸手可以触摸.
    回想起来,像是安排好了的节奏,它们和船只的接触历程有著不著痕迹的策略——经由试探,确认而最后完全信任地表露出它们的和善态度.最后,它们是那样地毫无戒心,毫无间隔距离……对我们而言,这已经是如拥抱般的亲密关系.
    我们带著诚恳拜访的目的出海,而当我们被允许如此亲近的时候,我强烈感受到和鲸豚间的美丽情谊已经从我们和花纹海豚间的对应关系中萌芽启动.(页28-30)
    2.陈列《永远的山》:
    这一年来,我出入玉山园区十余次;雪花纷飞时,台风天,艳阳天,大雨小雨的日子,我都曾在山林间逗留过.有时,我结伴同行或随研究调查人员一起走;有时,在后来胆子壮大之后,则独自跋涉观察感受…….
    一年下来,我常觉得对这片自然世界,我才刚开始闻到了一些气味而已.(页20-21)
    【资料四】
    八大智慧:
    智慧类型
    行为特徵
    工作属性
    1
    语文
    特别敏锐於语言文字的音韵,节奏和意义
    作家,诗人,记者,翻译家
    2
    逻辑数学
    善於计算,量化及考虑命题的假设,并能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
    数学家,工程师,科学家,会计师,辩论家
    3
    视觉空间
    能精确把握方位,标记和形状,有能力以三度空间的方式来思考
    建筑师,航海家,飞行员,画家,雕塑家
    4
    肢体动觉
    具备巧妙处理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对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极为敏锐
    外科医师,舞蹈家,乐器家,工艺家,运动员
    5
    音乐
    对音乐特别有兴趣,能充分掌握音准,旋律,节奏和音质
    作曲家,声乐家,演奏家,调音师
    6
    人际
    善体人意,具备与人有效交往的才能
    政治领袖,教师,顾问,公关人员
    7
    内省
    能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善於反省和了解自己的情感,并藉此循向导引自己的人生
    谘商师,心理医师,哲学家,宗教家
    8
    自然观察者
    对周遭环境有独特的观察和理解,能洞悉自然的或人造的系统
    自然生态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海洋学家,园艺家,农人
    【资料五】
    教案名称(四)
    美的觉醒
    教学活动
    活动一:芝麻开门——制作寻宝路线图
    (一)同学们每天在住家,学校间游走,可曾留意身边蕴藏了多少造物者留待你发现的宝藏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
    (二)同学们有多久没有好好运用蕴藏在身上的「秘密武器」,来侦测宝物呢
    你的眼睛一整天究竟看到多少东西
    闭上眼睛,你的耳朵可以听见多细腻的声音
    闭上眼睛,你的鼻子被多少气味吸引
    你的味觉这段时间被犒赏过什麼
    最近让你触感最舒服的体验是什麼
    ◎磨光,擦亮你的秘密武器,用心找寻造物者大方留给你享受的宝物.(很重要的一个观念是:享受但不占有,更不能破坏.因为,这一切美好不只是为你而孕育的,尊重与珍惜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动.)
    ◎当你惊喜,享受的同时,把这些感动你的宝物记录,手绘,拍摄下来,让其他亲朋好友也能有机会分享这样的感动.
    (三)请同学选择校园内,外或住家一带的范围,作为寻宝路线图的区域.你对大自然的定义是什麼,你将寻找的宝物就在其中.
    ◎举例说明:松山区富锦街的绿色隧道
    教学活动
    (四)锦囊提示:
    1. 宝物是需要用心发现的:南投县集集镇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网址:http://www.tesri.gov.tw)有一个「生命树剧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棵人们熟悉的老榕树,乍看之下,整个剧场彷佛只有这棵树.但仔细留意,会发现榕树下不仅是人们聚集活动的场所,它巨大的树冠层及甜美果实,更吸引众多鸟类,蝉,蜥蝪,松鼠,昆虫等动物的亲附,这就是兼具「生物岛」及「空气清净机」功能的生命树.陪著老榕树一起生活的生物,丰富到令我们难以细数.所以,当人们为了许多有利可图的原因而砍掉一棵树,其实失去的不只一棵树,很多仰赖它生存的生物会顿时「无家可归」,造成的伤害也不是人们一下子能看清楚的.
    2. 潘俊富/文,摄影《福尔摩沙植物记》,台北:远流,2007.
    全书图文并茂,除收录作者摄影的近400张植物生态照片之外,并搭配近50幅绘於1820年代,工笔细腻,设色典丽的《本草图谱》彩图,1930年代《台湾树木志》,明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等植物文献线图,及清代〈番社采风图〉,日治时代的彩色明信片,老照片与古地图等.可参阅网址http://www.ylib.com/hotsale/formosa_plant/index.htm,有对本书的详尽介绍.
    3.多田多惠子/文,龟田龙吉/摄影《叶子博物馆:观察叶片之美》,台北:瑞升文化,2004.
    4.明道中学师生《发现明道系列:植物之美》,台中:明道中学,2004.
    5.蒋勋《美的觉醒》,台北:远流,2006.
    6. Clare Walker Leslie & Charles E. Roth著,罗幸惠/译《笔记大自然》,台中市:乡宇文化,2002.
    本书介绍可参见: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 item=0010189214.
    ◎本书作者分享如何成为一位自然观察者.包括观察入门,怎麼写观察日记(在哪里写,不同的季节可以怎麼记录等),如何绘画(画叶子,画树,画鸟和其它动物等)
    ◎如果想发现自然并创作属於自己的作品,这绝对是本入门好书.作者 Clare Walker Leslie 是美国知名的野生动植物画家,自然观察家和教育家,目前已有七本著作. Charles E. Roth 教授环境科学,致力於环境教育,曾获多次奖项,是20本著作的作者.
    两人已经利用发展多年的方法去教导人们如何记录自然事物.藉由创作自己的自然笔记,你可以经历一趟生机无限却宁静安稳的冒险之旅.
    教学流程
    活动二:自然观察——移时换景法
    许多自然书写者是选定一个区域或物种,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在这样的观察中,慢慢领会观察对象的生活习性,常会有豁然开朗的喜悦,尤其当对象彷佛和自己互动起来时,那种兴奋更是难以言喻.同学们现阶段不见得有办法花一年,几个月的时间观察某种生态.但我们可以是著体验这些观察家,选著一个定点或区块,随著时间推移,观察当中的变化.
    (一)何谓移时换景法
    随著时间推移,描写景物变化的一种写作方式.
    特色:1.以「时间」开头或分段,凸显变化.
    2.会做细部描写
    3.有层次地描写变化
    4.作者多固定於一处做观察
    ◎参考资料:
    1.陈列《永远的山》,台北:玉山社,1998.
    2.廖鸿基《鲸生鲸世》,台中:晨星,1997.
    3.徐仁修《猿吼季风林》,台北:远流,1999.
    4.沈振中《老鹰的故事》,台中:晨星,1993
    ◎范文:陈列《永远的山 八通关种种》
    大概也是因为地形的关系吧,八通关的天候变化似乎特别多.我第一次见识到山中云雾的莫测与可怕,就在此地.
    那也是一月初的时候,我有一天从住宿的观高出发,走两公里半的崖边小径经过八通关,去六公里外的中央金矿探看那里的一处雅致典丽的幽泉瀑布.回到八通关时,午后二时半,我在东侧的斜坡上坐下来休息.微风冷冽,阳光勉强散发著一些温暖.整个草原枯黄之中微带著绿意.吐红的台湾马醉木和冻成赭色的红毛杜鹃,一丛一丛的,与或死或活的二叶松一起疏落地散立在优美起伏的草坡间.草原上纵横相连的那些小径和林下的避难小屋,寒凉安静.西边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北峰与东峰一带的山头.
    然后,薄薄的烟岚开始出现,从北侧的陈有兰溪谷头翻越上来.烟雾在草原上,在我的眼前飘飞轻舞.阳光筛透而过,亮光和淡影贴著草地流动变化追逐.我拿起笔记本,低头写下我的感动.几度抬头间,雾渐浓,只是阳光仍在.但是大约十分钟之后,待再抬起头来,我却赫然发现所有的景物都消失在弥天盖地的灰色浓雾中了.我也被包在其中,视线不及一公尺.我甚至於怀疑我应该朝那个方向走才能回观高的小屋;原本十分有把握的路径,竟然变得神秘了.温度迅速下降.我想及一些登山者迷失在山中的事.我赶紧起身,有点慌张地摸索著走了回去.
    我后来想,八通关草原,就如所有的高山草原一样,其实是永远迷人的,多变的天候所展示的,正是它的万种风情.
    七月底,我们三个人去登秀姑坪和秀姑峦山之前,途中便索性在八通关连续住了三天两夜,享受它的种种风情.
    ◎学生习作:
    日出景相
    陈以琳
    昨天大雨不断,扫了我们难得到桃园郊区罗浮欣赏大自然的兴.但我们一群精力旺盛的教会青少年仍然冒著雨在附近走了一圈,一路唱啊说啊笑的,还走过一座又长又细的吊桥,看著两边雄伟的山峰,一直向前后延伸直到看不见,脚下涛涛的河水撞击河中的大石头,我们彷佛身在一幅巨大的国画中.「如果这时有夕阳或日出,一定很美」,我们这样讨论著.
    早上五点多醒来,天未亮,窗外一片雾蒙蒙的,冰凉的玻璃窗上尽是水气.我和旁边的同伴披了件外套,溜到客厅沙发椅上聊天去了.过了一会儿,外头的天色开始亮了,柔柔的光透过白色的雾气从落地窗照进来.我们被这样一天宁静的开始吸引住了,两人凑在门上,仔细欣赏著许久不见的日出景色和一草一木.
    山中水气重,刚开始真只能「雾里看花」,好像深怕我们一眼把这一切壮丽山水看透.阳光特别的轻,特别的柔,群雾也不愿那麼早散会.但随著阳光的加强,我们的视野可拉得越来越远,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首先,离我们最近的是门前的小扁柏和几丛红,粉相错的非洲凤仙.扁柏针状的叶子都带著几滴小水珠,连上头的蜘蛛丝也是.忽然有一亮晶晶的东西从我余光中闪过,仔细一看,那滴为了加深这美景的小露珠已壮烈牺牲,溅起了美美的小水花.而非洲凤仙花除了鲜丽的颜色外,那青绿色的茎近乎透明,膨胀得圆鼓鼓的种囊,里面快熟的种子好像等不及了,正努力要把它涨暴,好呼吸外头新鲜的空气和得到水气的滋润.加上几朵含苞的,好有一家人的感觉.
    没几分钟,天又亮了大半.屋前的草坪,石桌椅,铺石和一区区被矮七里香丛围著的杜鹃花,九重葛,还有最边边一株接著一株的柏树和前面不知名的紫花都变得清楚多了.绿的绿,红的红,展现出一派祥和又生气勃勃的样子.再来,隔著山谷河川,对面是连绵的山峦,山中间终於较清楚的看到初升的太阳,像生蛋黄一样,粉嫩圆润.阳光渐强,照出了山上植物,加强了树丛间的亮暗对比,山岚间凹下灰黑的影子也更显得山势壮阔.
    不一会儿,太阳就完全出现了,蓝蓝的天,几丝白云仍依在山峰上.美好的一天正式登场了,我们看著这样的美景,正庆幸著可以不必为了像昨天的天气改变我们的行程了.
    区域文学的理论与教学设计
    单元三:认同书写的理论与应用
    讲 者:梁淑玲
    讲 纲:
    壹,前言
    贰,认同书写的定义与范畴
    参,认同书写的分类
    一,地理空间的认同
    (一) 归乡的想望
    (二) 故乡的歌咏
    1,思念大陆原乡
    2,异国情恋故乡
    3,游子心系家乡
    4,在地人的认同
    (三) 住地的认同
    (四) 心灵的归向
    二,历史文化的认同
    (一) 饮食认同
    (二) 国家与历史认同
    (三) 宗教认同
    三,自我认同
    (一)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同侪认同
    1,自我认同
    2,同侪认同
    (二) 性别认同
    (三) 家庭认同
    (四) 价值观与消费认同
    四,群己关系的认同
    (一) 学校认同
    (二) 族群认同
    (三) 职业认同
    肆,认同书写的教案设计
    一,理念篇
    二,实务篇
    伍,结语
    壹,前言
    「爱」也是造成认同的唯一内容.自我认同,是悦纳自己的爱;同侪认同,是悦纳同侪的爱;班级认同,是悦纳同学的爱;家庭认同,是悦纳家人的爱;性别认同,是悦纳性别角色的爱;族群认同,是悦纳族人的爱;国家认同,是悦纳国人的爱.一切的认同都源於爱,有了爱,使认同成为可能.
    贰,认同书写的定义与范畴
    凡作品可呈现某个时代,某个地区,某个时间点,某个群体或个人究竟作了什麼抉择 为何如此抉择 抉择的心境与背景又是什麼 抽丝剥茧后可以体现某个区域的特色或现象,让读者反省在自己生长的土地,哪些可为 必须或值得一试 哪些不可为 不应为 能提供人们逐一思索的,均可属之.
    1,《孟子 告子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贬谪文学
    (1)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 苏轼〈定风波〉 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
    (3)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3,文天祥的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4,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李香君的故事(《山居笔记》,页4-5)
    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和她的恋人侯朝宗为抗清扶明不惜赴汤蹈火,奔命,呼号的时候,恰恰正是苟延残喘而仍然荒淫无度的南明小朝廷,作践了他们.那个在当时当地看来既是明朝也是汉族的最后代表的弘光政权,根本不要她和她的姐妹们的忠君泪,报国心,而只要她们作为一个女人最可怜的色相.
    5,乐蘅军〈梁山泊的缔造与幻灭——论水浒的悲剧嘲弄〉
    等到最后,当邪恶已经形成一只贪婪的豹虎,连生存权利都要去吞噬的时候,那麼反击是必要的.林冲杀了陆虞侯三人,履及剑及地表现了挣脱迫害处境,反击邪恶的梁山精神.山神庙之杀人是可上告於神明的.林冲处如此之恶运,而得以第一个实际去缔创梁山泊,确有揭竿而起的寓意」(《古典小说散论》,页90)
    参,认同书写的分类
    地理空间的认同:原乡认同,居住地认同
    (一) 归乡的想望
    陈玉慧的〈那只叫yes的狗去了哪里呢 〉
    我们的邻居都是那种跟蒋介石一起从湖北,湖南迁台过来的将军,或者代表四川,或江苏省的国民大会代表.……他(大头)大部分的时间都坐在餐桌前喝酒及叹气.他喝酒配生蒜,……那个山东叔叔终身未婚,盖房子的彼时他还以为「反攻大陆」有望,他想著他在大陆的妻子,不敢结婚,或者也没钱结婚.(陈玉慧《海神家族》页12-13)
    (二) 故乡的歌咏
    1,思念大陆原乡
    张拓芜〈佐茶的鱼〉(《代马输卒手记:「代马五书」精华篇》,页45-47)
    祖父吃琴鱼,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去「箝」,每次只限两条鱼,我说爷爷好小气,他老人家笑笑说:「这东西比鸦片还贵哪!」……我从小跟祖父学著饮早茶,只学会了吃桂花酥糖,饮茶则一如牛饮,不辨其味.台北衡阳路采芝斋和成都路的老天禄,都卖桂花酥糖,包装得很精美,但吃后黏牙.
    2,异国情恋故乡
    简宛〈台北!台北!〉(余光中等著《文学的台北》,页7-12)
    那条小溪,曾经是弟弟妹妹和我嬉戏捉蛤的地方,载满了多少我们童年的记忆 竟然加盖了,被一家家的夜市,小贩覆盖著,无声无息的流向何方 ……妹妹,弟弟带我吃蚵仔煎,肉粽,担担面.……我对妹妹笑说,我在吃回忆,我爱吃我小时候吃过的每一样小菜,每一种食物;它们都引起我对昔日的怀念.我并不是一个好吃的人,我只是在医治我久压物的思乡病.
    3,游子心系家乡
    黄武忠〈岁月的河牀〉(萧萧主编《七十三年散文选》,页165-172)
    我在午后,骑著一部脚踏车,依著记忆的路线,骑往当年常游的地点一一拜访.此刻的我,宛如在岁月的河牀中,觅寻时光流逝的痕路.……回到村子,已是华灯初上,村中的叔叔伯伯们皆已从田里归来,大概都刚吃过晚饭,坐在家门口乘凉.见我骑车经过,他们都还记得我,从村头到村中央,我路过的每一户人家,几乎都如此亲切的问候我:「你转来喔!吃饱没 」这份浓浓的乡音,唤起我对乡土的激情,我似乎该常常回来——回来被爱,或者带点爱回乡.
    4,在地人的认同
    简媜〈旅行要开始了〉(简媜《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页6-9)
    此地(科罗拉多州)早年为印第安族乐土,十七世纪有西班牙探险家前来淘金.现虽不复以金矿闻名,但「金块」(Nuggets)此一隐含探险与开发双重历史意义的文字成为丹佛职业篮球队名,与橄榄球「野马」(Broncos),冰上曲棍球「雪崩」(Avalanches),棒球「洛矶」(Rockies)之名相同,皆标举科罗拉多壮阔豪迈的自然风情与以之为荣的在地文化认同,骄傲地诉说著:这是洛矶山脉贯穿的地方,这是金光闪闪的多矿之地,这是野马奔腾的高原,这是拥有雪崩奇景的国度.
    (三) 住地的认同
    余光中〈思台北,念台北〉(余光中等著《文学的台北》,页111-118)
    厦门街,水源路那一带的弯街斜巷,拭也拭不尽的,是我的脚印和指纹.……
    有那麼一座城,多少熟悉的面孔,由你的朋友,你的同学,同事,学生所组成,你的粉笔灰成雨,落湿了多少讲台,你的蓝墨水成渠,灌溉了多少亩报刊杂志.四个女孩都生在那城里,母亲的慈骨埋在近郊,父亲和岳母皆成了常青的乔木.植物一般植根在那条巷里.家,便是那麼一座城.
    (四) 心灵的归向
    隐地《涨潮日》
    文学是我的朋友.文学是我的宗教.文学殿堂里的丰富养分,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智慧的来源 (隐地《涨潮日》,225,226,228)
    二,历史文化的认同:宗教认同,国家认同,饮食认同
    (一)饮食认同
    张咏捷〈米豆汤〉(《食物恋》,页34-37)
    米豆还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叫「六月白」……第一次听到「六月白」是在阿公讲述年轻时渡海载蕃薯签的往事时,所听到的特殊名称.「六月白」这名字虽然很美,但在阿公的故事里,「六月白」却是隐含泪水的.……因为汤底早已调入了阿公对妻子儿女的爱,以及为延续后代而渡洋搏海的巨大勇气.
    (二)国家与历史认同
    简媜〈朝露——献给一八九五年抗日英魂〉
    这岛属大清国土,自从一六八四(康熙二十三)年纳入大清版图以来两百多年间,来自福建,广东各省垦民历经数代垦拓已经这里辟成丰饶的粮仓.你若问任何一个头上缠辫子,身著粗布唐衫在田间锄地的壮丁是哪里人 他说了祖籍地之后必说此时是「台湾人」.(页74)
    你(简大狮)回过神,恰恰是看到唐景崧正在大哭…….「哭爸呀!坏吉利!」……平时,你与弟兄们高谈时局,臧否人物,毫不掩饰对唐景崧,丘逢甲,刘永福等人的崇拜,你认为他们都是真正为台湾卖命的人,是你的精神领袖,没人敢在你面前批评他们半句.你只不过愣了一会儿,感觉却像一甲子之久.你看到瘦得跟柴似的唐总统似乎肩头抖动继而牵袖抹脸,一副老泪纵横模样,你看不下去了,速速钻出重围.在你背后,民主国的欢腾之声直上云霄,可在你胸口彷佛被巨石压著,愈走脚步愈沉,快坠崖一般.(《天涯海角——福尔摩莎抒情志》,页97-98)
    (三)宗教认同
    陈玉慧〈这两个家伙是谁 〉(陈玉慧《海神家族》,页8)
    因为你,我们终於去了一趟台湾.这一切都要谢谢「妈祖的保镖」,若没有这两位「保镳」,我的人生肯定不一样.我不会重新寻回我的家,甚至重新回到我出生之地,那个叫台湾的岛.当然,如果没有你,我也不会明白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故事,一个属於我的故事,一个台湾的故事.
    三,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性别认同,家族认同,价值认同
    (一)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同侪认同
    1,自我认同——接纳自我的优缺点
    卡勒德 胡赛尼《追风筝的孩子》(页80)
    我还有机会可以作决定,决定我要当什麼样的人的最后机会.我可以走进巷为哈山挺身而出——一如往常他屡屡为我挺身而出,接受可能的下场. 或者,我跑开.最后,我跑了.我跑开,因为我是懦夫.我怕阿塞夫,也怕他能会用来对付我的手段.我怕受到伤害.……我之所以跑开的真正原因,是阿塞夫说的没错:在这个世界,没有什麼东西是免费的.或许哈山就是我必须付出的代价,我必须宰杀的羊,来赢回爸爸.这个代价公平吗 在我还来不及阻止之前,答案就已经飞进我的意识:他不过是个哈札拉人,不是吗
    郭筝〈弹子王〉(杨佳娴主编《台湾成长小说选》,页209)
    一拿起杆子,他脸上所有下垂的线条便全部飞扬起来,我敢说任何马子在这时候看到他,都会被他小小地迷住一下.
    张晓风〈我捡到了一张身分证〉(《星星都已经到齐了》,页51)
    圣人的生命里充满圣迹,伟人的生命里写满了勋业,但凡人的生命则如我那位朋友的画面,一方面纵横著奇笔诡墨,一方面却总要滴上几滴无奈的浓浓淡淡的墨黑点子.就像黑子是太阳的一部分,墨点也必须被承认为画面的一部份.
    张晓风在〈念你们的名字〉(陈义芝主编《散文教室》,页312-313)
    「林逸文」,「唐高骏」,「周建圣」,「陈震寰」,你们的父母多麼期望你们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黄自强」,「林进德」,「蔡笃义」,多少伟大的企盼在你们身上.「张鸿仁」,「黄仁辉」,「高泽仁」,「陈宗仁」,「叶宏仁」,「洪仁政」,说明了儒家传统的对仁德的向往.「邵国宁」,「王为邦」,「李进忠」,「陈泽浩」,「江建中」,显然你们的父母曾把你们奉献给苦难的中国.「陈怡苍」,「蔡宗哲」,「王世尧」,「吴景农」,「陆恺」,含蕴著一个古老圆融的思想.……每一个名字,不论雅俗,都自有它的哲学与爱心.
    2,同侪认同——友谊的需求
    郭筝的〈弹子王〉(杨佳娴主编《台湾成长小说选》,页205)
    我从未问他为什麼老喜欢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跑,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不敢做的事,我们都敢做,而且他真的很希望能有几个朋友.
    (二)性别认同
    1,洪素丽《金合欢》
    阿治,一道去上学好吗
    阿爸说女孩子养大了是别人家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属於夫家的人,没闲钱给他读书识字.……即使读书不要学费.(页26-27)
    2,吕正惠在〈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欧阳端丽在每一次的转变中都感觉到自己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她为此感到惊异与兴奋,并因此更增加信心,让她更能够去面对下一个困难,在解决每一个困难之中一步一步地找到自己.
    3,顾肇森〈张伟〉
    他发现每当王平林呢喃不清的对他说话,他的心似乎被根无形的绳子莫名所以的牵动几下,全身微微发热起来,彷佛饮得酒憨.……当他夜半坐在书桌前读累了书,抬起头望向台北潮湿的夜,王平林的脸便隐约的浮了起来.他的胸口顿时涌起澎湃的音乐,双膝一阵发软.(《猫脸的岁月》页85-86)
    (三)家庭认同
    1,张惠菁〈哭涡〉(杨佳娴主编《台湾成长小说选》,页260)
    流泪有什麼好 他那样说时令我感到自己始终是欠缺的.我不知我有什麼可哭的,或许我真的欠缺.而我欠缺的只是一种流出.一种体液的分泌.
    2,许荣哲〈那年的夏天,美浓〉
    「离家出走」是陈皮他们家的遗传,陈妈妈在陈皮出生不久后,便送了顶绿帽子给陈伯伯戴,然后变成一团空气消失;至於陈皮他哥哥还算像话,尽管在外头是个鬼见愁的狠角色,但对陈伯伯的诅咒辱骂,甚至拳打脚踢,只在忍无可忍之下,象徵性地回了一拳,不料这一拳却把自己给轰出家门.陈皮老说,总有一天他也要走,他快准备好了.……大家都说陈皮和他哥一样,是人渣,是破铜烂铁,我却不这麼认为.我们生物老师曾经说过,蝴蝶在蜕变之前,会伪装成丑不啦叽的毛虫,忍受大家的嘲笑,而嘲笑会变成一股蜕变的动力.我想陈皮也一样,…… (页281-282)
    (四)价值观与消费认同
    詹伟雄〈认同感经济〉(《美学的经济》,页107)
    宏志,有一次在和他的高中生朋友对话时发现,那位青年几乎所有音乐都是「拷」来的,唯独周杰伦的唱片,即使已经买过专辑,曲目相同的精选集也要再买,「我们要齐心协力帮助他继续作音乐」是他对詹宏志的回答.
    四,群己关系的认同
    (一)学校认同
    大江健三郎的《为什麼孩子要上学》(页1-14)
    光进入「特教班」不久,就找了和自己一样不喜欢大声噪音的朋友……而且,光还帮助这位运动能力比自己还弱的朋友去上厕所.……过了一年,光发现自己对於人类所作的音乐,比对鸟儿的歌声更能理解.……就连老师也发现几乎不说话的两人,他们之间开始用巴哈,莫札特等字眼……现在,对光而言,音乐是为了确认自己内心深处的丰富宝藏,并且传递给他人让自己和社会有所连结的最有效语言.它虽然是萌发於家庭生活中,但是却是在光上学之后形成.
    (二)族群认同
    1,「番婆」,「山地人」早已是母亲习以为常的称呼,尽管与父亲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但是为了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们,母亲仍是咬著牙撑过在眷村中最难过的头几年;……但是村子里有色的眼光仍像母亲身上排湾族的肤色一样,怎麼努力也洗不掉.黑色的眼光不但照射在母亲的身上,也同时投射在我们几个小孩的童年印象里,「山地人的小孩会吃人喔!」的谣言,不断重复地出现在我黑色的童年里.(阿女乌《谁来穿我织的美丽衣裳》,页34-39)
    2,为了生活,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不得不狠下心,把孩子留在越南.……但是不这样做那来的钱让我办身分证(法律规定办身分证需要有新台币四十万元存款证明).……孩子慢慢长大,我的担心也会愈来愈多,怕孩子受伤害,怕孩子像其他新移民女性的孩子上学被同学排斥……有时孩子回来会问:「妈妈我是那里人 越南人还是台湾人,我是不是比我同学笨 」有时候连自己也会有问号 我要怎麼办 怎麼回答他的问题呢!(越南林金惠〈我的孩子并不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页72-75)
    (三)职业认同
    九份矿石青年——黄克峻(詹怡宜《一步一脚印,发现新台湾》,页205)
    其实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历史,就像是一本故事书一样,从一颗石头可以想像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所有的矿石拼凑起来,就是这块土地的故事.
    肆,认同书写的教案设计
    一,理念篇:读书会的经营
    1,「读书会」,顾名思义即是一群人以读书为目的而聚集切磋讨论的组织.
    古时文会(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日据时代反抗精神/光复后没落(左翼思想) /解严后读书会再现
    瑞典政府发布的成人教育文告(Adult Education Proclamation):「一群朋
    友,根据事先预定的题目或议题,共同进行一种有方法,有组织的学习」
    事前准备与计画/选定主题,阅读资料/轻松愉快的讨论分享/达成终身学习
    2,瑞典的读书会(study circle)或可译为「学习圈」.提供了参与的社区居民一个对话的场域,其具备的理想学习条件是:
    拥有确实和完整的资讯/免於压制和扭曲的自我/能尽其客观的考量证据和评估主张/能对先前假定和其结果作批判性的反思/平等的参与机会/包括挑战,发问,反驳与反思/能接受有根据的,客观的和理性的共识.
    3,现阶段高中生班级读书会的困难:没有时间/教室不足/形式僵化
    4,随著95课纲的实施,使读书会变得可行,且效果可期
    (1)高中生可以检视自己的阅读习惯,享受正规课程外「以文会友」之乐
    (2)寻找到发言的位置,培蓄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3)初期仍需老师提供适度的援助,熟悉读书会的运作模式
    5,爱因斯坦认为「想像比知识还重要」,即在强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需要的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
    6,善於发问的人除了要有创意的思维,更要有「积极倾听」的能力:
    做事效率高的人,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倾听(Covery,1989),有些心理学家甚至相信,倾听——以同理心了解他人的观点——是最高层的智力.诠释他人观点,察言观色,还有精确地表达他人的情绪,观念和问题,都是倾听能力的指标.
    二,实务篇
    教案名称
    叫我的名字,唱我们的歌
    设计者
    梁淑玲
    教学目标
    让学生藉由外表,姓名,家族,次文化及自我性向的认识,了解接纳自己的样貌,优缺点,并肯定自我的存在与被期许,以期在自信自重之下,勇於逐梦,完成自我.
    引导生多留心生活,亲近长辈和乡土,从生活中的饮食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意识到自我的认同与选择,并试著以生活为师,以文字为媒,书写在地的认同与依恋.
    鼓励学生注意社会脉动,关怀周遭人群,倾听各族群之心声,藉此培养宽阔包容的雅量,并发挥同理心,自重重人.
    阅读认同书写的相关作品,增进自我省察与沉淀的功夫,处处留心认同之运作,那麼,对社会上诸多的怪现象也就能透彻明了了.
    藉由阅读,了解生活处处都是认同的运作,文学,艺术也都是认
    同的结晶.因而在文学创作中,能学习认同书写的角度,顺利地
    表现自我的认同与立场.
    教学流程
    活动一:我是谁 我是我
    一,我是谁
    自我认同: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由外貌而至特质),悦纳自己,欣赏自己,
    秀出自我.
    1,超级比一比
    (1)为自己画张自画像.仔细观察,自己那里最具特色 那里最美
    (2)带五张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年轻时的相片,你承继了父亲的 母
    亲的 可还有像爷爷的 或像外婆的
    (3)如果把他们最美的地方拼贴成一张脸,那是你期待的吗
    你的性格中承继了谁的优点 谁的缺点 如隐地,他便继承了母亲和
    父亲的优点:
    父母总是父母,即使识人不清,我对父亲仍然尊敬,他把全世界的人
    都当成好人,也没什麼不对,难道只因为受过骗,就对人性完全失去
    信心 只是有一点,父亲大学毕业,学问比母亲好得多,却凡事被母
    亲牵著鼻子走,母亲想出用假离婚来争取法官和警察同情的不妥法子,
    他竟然也不敢表示反对意见,让我觉出父亲个性中的懦弱.我也是外
    表软弱的人,但我有自己骨子的坚持.……父亲,我是您期盼已久的
    潮水.只是涨潮日要在您离世后这麼久才出现,父亲,我仍觉得对您
    不起.而母亲,我是您的种子,我遗传了您坚强的因子,若缺少了您
    坚持的血液,尔雅的文学出版不可能被我踏出一条路来.(隐地〈涨潮
    日〉,《涨潮日》,台北市:尔雅,2000.页32-33.)
    2,我爱我的名——命名之由与期许
    (1)我的名字怎麼来的 是否有特别的意涵 父母对我的期许 我对自己
    名字的解释与期待 是否曾存在关於我的名字的故事
    (2)指定作业:
    (A)请写一篇以自己名字为题的文章.比方〈叶晨暘〉,是迎向清晨第一
    道阳光的一片叶子,健康清新,定能茁壮成大树.这名字的命定,必
    有父母深刻的期许.字数600以上.内容可穿插故事,回忆,期许,
    揣测……,勿只是说明.
    (B)请用一首小诗或一段短文,叙写你对名字的新体会,新领悟,新诠
    释…….若为新诗,请将自己的名字嵌入其中.
    参考阅读:
    鹿忆鹿,〈鹿回头〉,《八十三年散文选》,林锡嘉编,台北市:九歌,
    1995,页245-252.
    郝誉翔,〈取名1〉,〈取名2〉,《逆旅》,台北市:联合文学,2000.页
    19-24.
    张晓风,〈母亲 姓氏 里贯 作家〉,《星星都已经到齐了》,台北市:
    九歌,2003.页57-59.
    张晓风,〈念你们的名字〉,《散文教室》,陈义芝主编,台北:九歌,
    2006,页312-317.
    超女(男)选拔秀
    打开我的成长史请挑三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错事,糗事,得
    意的事……皆可,可透过访问妈妈,阿嬷或邻居),说说它对你的影响,
    进行小组交流.并请各组稍加归纳,大多是那类的事情
    我们的天才梦
    (1) 请分享各组同学的杰出表现及特殊的人格特质.
    (2) 根据同学的优点与能力,由各组推举出适任的干部.
    (3) 请说说自己从小到大的偶像,并说明佩服他们哪一点
    参考阅读:张爱玲,〈我的天才梦〉,《张看》,台北市:皇冠,1991,页277-279.
    (4) 请阅读下列书籍,归纳书中主角所面临的成长困境,并说说你的少年
    忧愁.
    张大春著,《大头春的生活周记》,台北市:联合文学,1993.
    沙林杰著,《麦田捕手》,台北市:麦田,2007.
    赫曼 赫塞著,《彷徨少年时》,台北市:志文,1990.
    卡勒德 胡塞尼著,《追风筝的孩子》,台北县新店市:木马文
    化,2005.
    我歌我情怀
    请找出五首自己最喜欢的歌.为何你喜欢 请分析其曲调,曲风及歌
    词,从中观察,发现自己喜欢耽溺在何种气氛中,最能触动你心弦的
    是那句话 从中,可窥得自己始终扮演著那个角色.而如果你愿意分
    享你的心情故事,那将更棒!
    例如:范晓萱〈雪人〉,万芳〈猜心〉,辛晓琪〈新不了情〉,刘若英〈后
    来〉,黎瑞恩〈秘密〉,林晓培〈心动〉等.
    〈雪人〉 主唱:范晓萱/词:许常德
    好冷 雪已经积的那麼深 Merry X'mas to you 我深爱的人
    好冷 整个冬天在你家门 Are you my snow man
    我痴痴 痴痴的等 雪 一片一片一片一片 拼出你我的缘份
    我的爱因你而生 你的手摸出我的心疼 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
    在天空静静缤纷 眼看春天就要来了 而我也将 也将不再生存
    〈后来〉 主唱:刘若英/曲∶玉城千春/词∶施人诚/编∶王继康
    ★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
    后来 终於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 栀子花 白花瓣 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 爱你 你轻声说
    我低下头 闻见一阵芬芳 那个永恒的夜晚 十七岁仲夏
    你吻我的那个夜晚 让我往后的时光 每当有感叹
    总想起 当天的星光
    ★ 那时候的爱情 为什麼就能那样简单 而又是为什麼 人年少时
    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在这相似的深夜里 你是否一样
    也在静静追悔感伤 如果当时我们能 不那麼倔强
    现在也 不那麼遗憾
    ★ 你都如何回忆我 带著笑或是很沉默
    这些年来 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
    ★ 永远不会再重来 有一个男孩 爱著那个女孩
    这些歌词的主题与情绪是:已逝去的爱,错过,隐微的爱恋,细腻敏感,抒情,悲伤,遗憾,疲惫,渴望被爱……,由此探得自己对年少情怀的追忆追悔或对爱情的期盼.
    我就是我
    自己吗
    忘了自己的正面,
    正好以背面
    来找寻失落的自己.
    引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wings00/3/1239669761/20040708104746/
    记得《一一》这部片中,吴念真的小儿子总喜欢拿著相机拍人家的背影及后脑杓,因为那是人无法自己看到的地方.多灵慧的孩子呀!人往往只向前看,照镜子也只能看到正面,然而人的存在却是正,反两面方成其厚度与立体,方成其真实.然而正面的我们代表了什麼呢 是受过教育之后的彬彬有礼,是在挫折中磨练成就的八面玲珑,当然,还有更多的迷惘与迷失.而常常,人生的答案必须请教那背面的我.请试著想想:什麼是背面的我 而除了正面,背面,你还可以用什麼角度或方式来认识自己
    伍,结语
    1,《红楼梦 第一百二十回》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2,钟文音《写给你的日记 自序 一个旅人望向一个旅人》
    到纽约前,我不过是个破碎的人.所谓的破碎就是,自身找不到和自身依偎的重量,遍寻不著情爱的实质风貌.在数字年月里排遣青春,时间以巨大的轮轴把我碾了过去,一回又一回.
    3,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4,蒋勋《天地有大美 序言》
    我希望自己的语言,可以如同在屠宰场工作十九年后的庖丁的声音,可以做到游刃有余.离开『食,衣,住,行』这些平凡又琐碎的细节,生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心与中心.美,或许不在剧院,不在音乐厅,不在画廊;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家,绝对不等於房子.你必须对家有认同感,它才会开始美.(页164)
    5,卡勒德 胡赛尼《追风筝的孩子》
    我转身,开始追.只是一个微笑,其他什麼都没有.没让所有的事情好转.没让任何事情好转.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事.是树林里的一片树叶,被一只受惊的鸟儿振翅颤动.但我会掌握住,会张开双手拥抱.因为春天的来临,总是从一片雪花的融化开始.或许,我刚才目睹了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大男人和一群尖叫的孩子一起追.但我不在乎.我追,风吹过我的脸庞,一个宽阔如潘吉谷的微笑在我唇边绽开.我追.(李静宜译,页307-308)
    区域文学的理论与教学设计
    单元四:街道书写的理论与应用
    讲 者:陈丽明
    讲 纲:
    一,前言(请参见资料一)
    二,街道书写的范畴(请参见资料二)
    三,街道书写的分类(请参见资料三)
    (一)成长的轨迹
    (二)社会的缩影
    (三)旅游的见闻
    四,街道书写的教案设计
    (一)理念篇:与街道书写相关的田野调查方式(请参见资料四)
    (二)实务篇:教案举隅(请参见资料五)
    五,结语(请参见资料六)
    【资料一】
    1.街坊邻居间上演著悲喜剧,每个人都可能是其中的主角,从古到今,不断搬演,在在都有写作素材隐藏其间,例如「泼妇骂街」,「街谈巷议」,「街头巷尾」,「道听涂说」,「道路以目」,「道不拾遗」,「万人空巷」等,都是与街道相关的成语.
    2.街道是在地书写最亲切的题材,写的可能是人间昏黄灯火下团聚小小的幸福,连结的却可能是清初孔尚任(1648~1718)《桃花扇 余韵》中所说的「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朝代兴亡的野史逸闻,大河小说,而诸多饮食文学,乡土文学,成长小说等的根芽,在穿街走巷时就可多所发现.
    3.希望透过教学活动的进行,鼓励同学多加观察周遭,书写街道,例如可让学生访谈乡里巷弄间的文学家,以文字再现街道的旧样貌及醇厚的人情味;或可关怀生活於这个场域中的人事活动和街道文化,如文学步道,巷弄音乐,流动摊贩,街头乞食,化缘法师,电子花车,槟榔西施,飙车一族及里办公室的文化活动,凡此种种都是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及书写的对象.
    【资料二】
    1.「街道书写」可视为「藉物起兴」的一种素材.「街道书写」主要是书写人对於曾经居住或活动的街道场域所产生的情感或依恋,可以是正在互动的现在进行式,也可以是怀旧的过去完成式.
    2.街道应包含巷弄,桥梁及阡陌,其概念都是人走出住屋,向外沟通联系外界的通道;市场,商店是街道的构成份子,自然也在街道书写之列;而发生自街道的声音,味道,更依四季的变化为这冰冷的柏油地,碎石路平添许多温度和色彩,因此亦可并入书写范畴.
    3.时至今日,街道书写的作品明显地量能放大,透过街道文学作品的观摩,可以增加我们观察街道的面向.街道书写的内容会依作者对该处熟悉的程度而有不同层次的发挥,蕴含食,衣,住,行,人际交往等生活主题於其中;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於其内.
    【资料三】
    (一)成长的轨迹
    1.钟怡雯〈徊荡,在两个纬度之间〉(《垂钓睡眠》,页199):
    我甚至可以细数这条街九年来的沧海桑田,我熟悉它彷佛我熟悉久居的故乡.譬如师大路上的小豆苗曾经一变而为餐饮店,又由餐饮店变成现在的水果店面.师大侧门正对面那家屈臣氏原来是香鸡城,七年前我和室友曾经在那里庆祝得了一个小小的文学奖.然而前年我在社会版上看到那位韩国室友的照片,不可置信的竟是被杀害的消息,我想起好像并不很久以前,我们曾在香鸡城用手抓鸡肉,边啃边笑的情景.现在我下意识的都打屈臣氏对面过,好像这样就离开那伤感远一些了.这麼说来,我好像渐渐认同这个城市了,因为我也拥有一条承载回忆,有故事可说的街道,可以坐下来泡壶茶慢慢一件一件细说从头,甚至可以用唬人的记忆,以假乱真的让他乡变故乡.
    2.阿盛〈民权路回头〉(《民权路回头》,页58-59):
    离乡后,我虽经常返新营,却鲜去民权路,一九九二年,秋,骑脚踏车逛看一次,旧貌完全不存,一半长的路段成为夜市,所有的建筑都翻新了,中山公园不再是公园,忠烈祠早在一九七六年拆迁至新化虎头埤,另建医院.……
    二00一年,春,我特地绕遍原有公园范围,认不出任何记忆中的景象,只能脑海中重播旧影片似的努力回想.大茄冬树几十棵,凤凰树十几棵,柏树一列在鸟居与祠堂之间,登祠堂的石阶至少七,八级,祠堂的黑屋瓦很厚,屋角翘起,童少年玩伴,探取鸟蛋,初中同学的胖脸,为了跑野马挨骂,高中同学拿著罕见的照相机互相拍照,老兵精瘦的身子,反共标语,蓝色的刺青字……而偶遇的小学生国中生们都不讲台语,附近高楼不少,部分大圳支流加盖了,方位东西向没错,但原景物的点线无得确认.
    沿大圳支流,走到新营中学,校门与校内教室,操场,围墙,无一原样.教师宿舍似乎已非宿舍,似乎是公寓.问问什麼人吧,我走进一家新式杂货店,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正写字.「你读几年级啊 」他眼中现疑意:「我不能跟陌生人说话,你要买什麼 」
    走出店,站在民权路尾,路尾以北昔日阡陌望不尽,如今纵横大路望不尽.曾经我青少年,天天行走民权路,现下呢,已过中年,一点也不想再走这条挤满新百姓的路.我注目圳水,水徐缓的流著,浊黄,吴浊流,咦,我突然省起吴浊流先生的诗句:「一番归里一番老,廿载风尘鬓发斑.」哦,逝者如斯.我慢慢向东行去,不回头.
    (二)社会的缩影
    1.简媜在〈你看见了吗——城市速写1.黄疸〉《好一座浮岛》,页180-181):
    木栅线捷运贯穿南京东,忠孝东,仁爱,信义,和平东路主干道,於是在烟雨迷乱,繁华五彩隐入一片灰蒙蒙之中,你在疾行的高架车厢裏登高临下获得鲜艳的视象:黄色,黄色计程车,空的黄计程车,塞满主干道,如虫,如蛇,如无助长龙.
    你被这视象鞭笞,每辆车内有位认份讨生活的爸爸(或儿子,丈夫),每辆车代表一个等著缴房贷,付学费,筹三餐的家庭.你无法对照地庆幸自己不必如此奔波,你感到心痛.
    那麼,前朝权贵,满朝文武百官,看见了吗
    数日后,车行经过民权东路,目睹排班计程车从松山机场迤逦数公里至民权大桥附近,你在这城市定居二十多年从未见识如此惊悚景象(报纸娱乐版载歌迷漏夜排队抢购偶像歌手演唱会门票,除外),一条黄疸长龙,比失业率统计数字更形似匕首,利剑,社会之撕裂伤.你澎湃地想,如果你在朝为官,如果你仍存有大学时代所怀抱之社会使命感的十分之一热情,你都会不敢丰食,不能酣眠,戒慎恐惧地戮力从公,深怕稍一停顿无数天真可爱小朋友因缴不起学费而自我放弃,深怕耗费唇舌於媒体与对手镇日叫骂,口水扬波之间,无数家庭齐齐被打入社会下层,低层遂三代翻不了身.
    该看见的人,你看见了吗
    2.吴心欣〈灰色光影——兰州街〉:
    兰州街,位於俗称「猪屠口」的地带,从云林彰化来的移民,住进杂芜的廉价国宅,外界惯以流氓窟称之.与富庶的大稻埕仅一线之隔,富商云集,歌舞升平的景象,到了猪屠口却完全颠覆你对台北城的想像;这里的男人靠粗工糊口,喜欢戴粗重的金鍊子,赤膊夸示肉身精壮,闲暇以喝酒聚赌为乐;而女人多是市场摊贩,清洁妇,要不就是卖笑维生的酒家女;在这里落脚的人,习惯从事最卑贱的工作,为城市收拾最污秽的烂摊子.
    贫穷失依的卡桑,为了生计接下打扫阿帕多的工作,阿帕多就是英语「apartment」的日文发音,整排的四层出租公寓,提供异乡的人们栖身.阿帕多的房客不断流动,有烟花女子与嫖客,有孤苦荣民,也有不见容於社会的同志族群,普遍的是,大家都是穷鬼.每个房间都藏著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而这正造就了六0年代兰州街独特的风貌.
    斜戴贝雷帽西裤的男子,走路时冷不防露出狡猾笑容,很难一眼看穿他的身分与工作,(你大概会猜那是骗子或妓院守门者);突闻街坊一夕致富,戴著满天星钻表炫耀财富,总让人疑心来路不正(你可以猜测他侵占财产抑或走私),谣言纷飞让人不明究底.唯一不出意料的是,这些传奇殒落的速度就像流星般著急.(参见网路资讯:第四届台北文学奖市民写作奖http://www.t-literature.gotdns.com/past4.htm)
    (三)旅游的见闻
    1.林文月〈樱花时节观都舞〉(《京都一年》,页90-91):
    如果不是秋道太太向导,这样的街巷我自己是绝对不会发现的.这几条小路就在两条大马路的中间,但是闹中取静,听不到车声喧哗,也看不到商店橱窗的玻璃反光.走在这儿,让你有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我尤其喜欢那两边高高的古老土墙,墙头探出的樱枝柳条,墙角斑斑的苔痕,以及苔上凋零的茶花残瓣.偶尔有三两少女谈笑走来,我们便侧身让路.不知不觉间,已穿过几条巷子,来到市中心的圆山公园.
    圆山公园在一座小阜上.地形富於自然的高低变化.园内有池塘,小桥及层层石阶.又因为种植著千百棵樱树,而成为一般市民赏花的好去处.在樱花季节里,日夜开放,供人欣赏.由於今年的冬天特冷,冷的期间又特长,如今好不容易樱花怒放了,大家便等不及地涌向这儿来.整个公园里,到处铺著草席,男女老少,站著,坐著,躺著,正饮酒欢乐.日本人平日多拘谨严肃,但是在赏花的时候却能尽情开怀.我看到三五成群的男人,脱去了西装上衣,用白毛巾围著头,正醉醺醺自得其乐地拍掌歌唱;看到一对老夫妇,在儿孙的合唱声中,踏著摇摆不稳的步伐跳舞;也看到醉得不省人事的中年人,睡倒在碎石子路上.大家似乎尽管自己陶醉,全没有将别人放在眼中.人们醉在酒中,醉在花下,醉在暖洋洋的春光里.……
    步下层层的石级,走出公园外,有一条蜿蜒的柏油路通向知恩院.我们两人漫步的兴致未减,因此便继续沿著那条东山麓下的路向前走.这条路十分乾净,微呈上坡.知恩院的古老庙宇便在那斜坡的尽头.此区离公园较远,游客稀少,喧哗淡去.斜阳冉冉,撒满一地金粉,将我们两人的影子拖得长长.我把一只手插在秋道太太宽大的和服袖袋里,紧紧地挨著她走,一面听著她喃喃诉说只园的儿时琐事.然而,我的思绪飘忽,像一只在春风中放了长线的风筝,捉摸不定.她那软绵绵的京都腔,有时像不眠之夜的催眠曲,只经过我的耳朵,却没有进入我的脑中.而她呢 只顾自己谈著,谈著,似乎也不一定要我细听,已跌入她那甜蜜的往事中了.我们有时驻足瞻仰高大的建筑,有时徘徊在钟楼底下,却谁也没有费心去读那些木牌上的字迹.在这样的黄昏,我不再关心亭台楼阁的变迁,不想查究人类哀荣底事,也不愿把任何俗务摆在心头.只因为这暮春的景色太醉人,我心中有些微的激动,和莫名的感伤.
    2.素素〈石街〉(《欧洲细节》,页46-47):
    沿著这条磨出光亮的街道走进去,冷不防就可能有一张巨人的面孔从两边那铁皮的窗子裏探出来,让你觉得面熟,因为你在艺术史或文学史裏读到过他们.他们是写过《神曲》的但丁,画过《蒙娜丽莎》的达 文西,雕塑出《大卫》和《母爱》的米开兰基罗.我忽然明白了达 文西为什麼把蒙娜丽莎的衣服画成铁锈一样的酱油色,那就是佛罗伦斯的颜色.
    我不想很快很潦草地就走过去.我在等那些人走远,我想让这条路上的石板完全地不被任何东西占用或遮挡.有一刻,我甚至蹲下来,用手掌去抚摸其中最亮的一块石板,想在那石板上察看有没有前人留下的痕迹,谁的脚印与古人的脚印重叠.我想,这是一个多麼有耐心有教养的城市,居然让这样窄的街道这样老的石头一直躺到现在,居然让街道与墙壁一起唇齿相依到现在,而不去扩张它,推倒它,让它新鲜起来.佛罗伦斯绝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现在没有什麼东西可以替代古老,这世界仍需要古老的佛罗伦斯.它之所以能孕育出那麼多大师级的人物,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大师.
    ※补充说明:除了上述三种,文学作品中对於街道的书写亦所在多有,但常常是为了铺陈全文的氛围而作,此时的街道便是衬托主题的配角.如齐邦媛〈失散——送海音〉一文(齐邦媛《一生中的一天》,页89-99),写自己在滂沱大雨的黄昏,进退失据地站在忠孝东路和敦化南路口,黑暗的路口,川流不息的人潮,一大波伞海交错的景况中,与同行的海音倏忽失散,即使晚上仍赴宴聚首,心底却挥不去那强烈的失散的感觉.为了避免予人「不祥」之感,作者一直将此感受深藏心中,未再提起.直到后来林海音女士因病逐渐失去生命的灵光至於凋零,作者方感慨道来.街头画面的书写正凸显主题欲表达的惶惑心情与内敛的感伤.或是林文月〈温州街到温州街〉(《林文月精选集》,页128-136)::
    从温州街七十四巷郑先生的家到温州街十八巷的,中间仅隔一条辛亥路台先生家,步调快的话,大约七,八分钟便可走到,即使漫步,最多也费不了一刻钟的时间.但那一条车辆飙驰的道路,却使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师视为畏途而互不往来颇有年矣!」早年的温州街是没有被切割的,台湾大学的许多教员宿舍便散布其间.我们的许多老师都住在那一带.闲时,他们经常会散步,穿过几条人迹稀少的巷弄,互相登门造访,谈天说理.时光流逝,台北市的人口大增,市容剧变,而我们的老师也都年纪在八十岁以上了,辛亥路遂成为咫尺天涯,郑先生和台先生平时以电话互相问安或传递消息;偶尔见面,反而是在更远的各种餐馆,两位各由学生搀扶接送,筵席上比邻而坐,常见到他们神情愉快地谈笑.
    【资料四】
    一,理念篇
    1.「观察」是善述者必备的条件.街道书写少不了「观察」的步骤,善於观察,才能捕捉到街头惊鸿的一瞥,才能在笔下定格巷弄的景致.论起观察,社会学门经常使用的「田野调查」颇能应用於街道书写的教学活动.
    2.田野调查法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精神是「直接观察」,「直接参与」,去感受被观察者的生活,以搜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田野调查法分为观察法和调查法,二者可视为资料搜集的初级来源.
    3.田野调查有其预定的目标与方向,因此又可分为:无结构的观察(unconstructed observation)和有结构的观察(constructed observation)
    4.归纳与街道书写相关的田野调查方式,约有三种:
    (1)定点采访:藉由提问引导受访者作口述说明,而后整理录音资料,形成文字.例如:采访作家,艺术工作者,书店老板,咖啡店老板等,经由访谈可以得知许多故事与坚持,人对土地所酝酿的情感正在此中发酵出味.
    (2)实地拍摄:拍摄现场实地的建筑,聚落,造型艺术或活动实景等,所搜集到的第一手影像资料.例如:静巷,街角咖啡馆,巷弄里的大树等,这些影像的视觉冲击,可以给我们直觉而强烈的感受.
    (3)原音重现:在研究族群聚落的分布时,口音的特殊性及使用的词汇亦属珍贵材料.例如市场的叫卖声,街道巷弄里的声音钟等,从中可听得人物性格之可爱.
    【资料五】
    教案一:
    教案名称
    街道发现之旅
    设计者
    邱素云
    教学目标
    会心不在远,透过街道观察,锻鍊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表达力.
    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文化再创造,以文字为桥,连结在地感情.
    随时吸纳各行各业的生命能量,提升心灵,丰富写作素材.
    教学流程
    (一)说明
    1.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做生活笔记,注意生活周边的语花,感受文字如魔咒般的穿透力.多一些注意,只要有心,便可逐次开展眼界,在不同的时间,发现在地的文学美,人文美;也可藉以看出社会主流价值,并加以检视,拣择及反省,在写作时成为自己的借镜.
    2. 街道的店家招牌,广告看板,海报,多加留意,都可发现处处巧思;在街头常接到建筑文宣,各类广告单,也可从中看到城镇的脉动与生命力.
    3. 随身携带笔,小笔记本方便记录.
    (二)举例——行走街道的文学风景
    「中华人文花道发展协会」就在我工作室所在的牯岭街上.过年时换上新的门联,写著:
    花间品茶,四时雅客常在;
    人文精神,古今高士不孤.
    虽然联中多处平仄不谐,但联意甚佳,将花艺,茶道人情和高怀相融和合.
    有幸接受北港高中邀约,谈「写作教学的多元命题与评量」,看到校园中贴著寓意深远的对联:
    鲸因海大无量饮;
    鹤恃天长任意飞.
    此联是枫林老人书贺北港高中创校卅九周年志庆的.
    北港高中校园优美而整洁,致远亭有柱联写著:
    春风化雨千秋业;
    桃李芬芳不悔心.
    是王莹田老师撰於八十六年四月的.
    和平东路上看到美术社悬著:
    大海欲观龙起处;
    高岗会有凤鸣时.
    不禁买回家高挂玄关.
    到面摊吃面时,看到布袋和尚圣像海报,题联:
    放下布袋,方寸法喜又自在;
    背起布袋,天涯捡回原佛胎.
    到新生北路素食店看到店中悬著释印光书的对联: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平日所到之处,以对联为抄录主题,不管是春联,学校联,寺庙联,胜迹联,行业联等,仍可见诸街道,古典之美妆点在现代市容中,引发思考.
    作业设计:
    文学之美摭拾即有.在住家附近及平日行走的街道店家学校中,你可有什麼发现 可曾留意街道上的春联,乡里办公室的公告,有趣的招牌,各类启事,民间流传的劝世良言,庆贺商店开张的匾额题词……等
    将自己的街道观察随时笔记,依食,衣,住,行,育,乐分类整理,每类至少选择两则,观察其中表现的人性与价值观,并作修辞之美的文学探究.
    题目自拟,文长不拘.
    教案二:
    教案名称
    来去大稻埕
    设计者
    陈丽明,金若兰
    教学目标
    1,透过文学作品及人物传记的阅读,引领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精神和样貌.
    2,从大稻埕码头周边地区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实地观察,鼓励学生观察河流与城市街道的关系.
    3,藉由多元呈现的的作业设计,开发学生的创意空间..
    教学方法
    讲述教学,讨论教学,记忆教学,发现教学,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
    一,捕捉大稻埕的过往光影(建议时间:100分钟)
    (一)透过单枪投影机,介绍大稻埕地理位置与市街发展
    1,大稻埕位於淡水河岸之东,包括忠孝西路以北,民权西路以及抚顺街以南的一大块地区,在今天的台北市大同区内.大稻埕的历史建筑大致可分为码头区,迪化街区,贵德街区以及延平北路区等四个区域.(图示如右,资料来源:《台北历史散步》)
    2,1860年淡水开港,1869年英商杜德在大稻埕设立制茶据点后,相关茶叶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大稻埕的繁荣.而制茶叶的兴盛,大量洋商聚居,加上原本的传统南北货交易,也导致另一批买办及本地富商的崛起.其中迪化街更是具有历史价值的街区,布业,中药,南北货的批发与零售是当地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产业.
    光复后,大稻埕虽因淡水河淤浅而渐失河港功能,原先兴盛的茶业也大多衰退,但仍集结许多进出口商从事贸易,保持全台北最繁荣的消费中心.后来台北市快速扩展,中心区位逐渐转移,大稻埕人口随之外移,成为台北市外围的老地区.
    近年来,由於铁路地下化的完成,捷运系统,台北车站及大稻埕特定区的计划,使大稻埕有了新转机.
    (二)大稻埕街道书写
    选读文章:齐培宇〈一条街一座城市的缩影〉
    (三)附近区域的街道书写
    选读文章:吴心欣〈灰色光影——兰州街〉
    (四)今昔对比的书写手法
    (1)《诗经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3)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曾卓〈我遥望〉: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而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二,来去大稻埕街道(建议时间:100分钟)
    (一)实察之前的活动说明
    1,实察前请同学利用学习手册及地图,预先浏览大稻埕的位置,实察路线,实察点及学习单的内容.
    2,实察活动中,请同学善加利用观察,记录或讨论等方法,俾便作答学习单的问题.无法现场作答的题目,则待实察结束后上网找资料填答.
    3,实察后,於两周内缴交学习单,及个人创作.
    4,关於个人创作,说明如下:
    根据大稻埕踏察的活动可以进行个人的自由创作,内容可以是诗歌,音乐,散文,研究报导,访问,游记,摄影集(附文字),动画(附文字),网页,活动导览单……等任何创作形式.并将於该次段考后进行个人创作发表会.
    (二)实察区及实察路线(码头区,贵德街区,迪化街区)
    第一站:大稻埕码头(略)
    第二站:贵德街
    ◎观察重点:台湾茶业史,名人故居,老屋及街区的发展
    贵德街
    【问题1-1】贵德街上建筑物的地基是否高出地面 请估算一下地基高出地面多少距离 请猜猜看为何要高出地面这麼多
    【问题1-2】日治时期被称为「港町」的贵德街,当时为何能成为大稻埕最繁华的街区
    【问题1-3】在贵德街与西宁北路86巷交叉十字路口,最显眼的是在榕树后的「基督教长老教会李春生纪念堂」,造型奇特.你觉得它的外观像什麼
    【问题1-4】后代子孙为何要捐建这座教堂来纪念李春生 他的贡献为何
    【问题1-5】贵德街51,53号为昔日千秋街店屋,今已被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店屋墙壁上竹节状的东西究竟有什麼用途
    【问题1-6】齐培宇〈一条街一座城市的缩影〉中如何诠释这样的水泥竹节
    第三站:迪化街(略)
    【问题1-7】你知道老歌「望春风」的作词者是谁吗 过去他即隐身在同一街廓中的西宁北路八十六巷内.
    三,个人创作发表会(建议时间:100分钟)
    (一)前置作业
    1,鼓励学生成立「写作小组」,约3至4人为一组,彼此交换写作心得,互勉创作进度.
    2,由同学分组筹办发表会事务,可分成活动组,美工组,公关组,分别负责发表会活动设计,场地布置及邀请接待事宜.
    (二)静态展览
    1,同学作品依类别放置.
    2,每项作品前放置说明牌,说明创作概念.
    3,同学进行欣赏及互评,并加以记录.
    (三)动态展示
    1,每位同学以展示一次为限,并以说明牌呈现创作概念.
    2,同学进行欣赏及互评,并加以记录.
    (四)分享讨论
    1,朗诵自己或同学的文字创作,以声音带领大家重温实察现场.
    2,同学分享最受感动的作品.
    3,讨论如何抓住街道书写的要领.
    教学评量
    1,认知街道书写的写作技巧
    藉同学的创作,观察同学能否具体运用「今昔对比」,「以小观大」……等技巧於街道书写中.
    2,建构语文的学习环境
    透过观察「写作小组」的运作,感受同学於合作学习中如何提升文字创作能量.
    掌握田野调查的精神
    经由实察经验及学习单,观察同学於田野调查中如何发现并记录.
    【资料六】
    简媜(1961~)《微晕的森林 原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土地,是他终生溯回以求的.称它是故乡也好,是梦土也罢,这条归乡路不是长夜漫漫,更行更远,就是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名字,只是脑海里一处花卉争艳的安静小镇.人的尊贵与悲哀,都在寻求的过程里一再叠唱.」
    张瑞芬〈春日迟迟四月天--曾丽华《旅途冰凉》,戴文采《我最深爱的人》,方梓《采采卷耳》三书评论〉,《明道文艺》302期,2001年五月号.作者现任逢甲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本文参见网址:http://knight.fcu.edu.tw/~rfchang/web001.htm.引文摘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方梓《采采卷耳》一书的评论.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红军长征路线图解说  万里长征路线图  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路线图  长征路线图详细说明  长征路线图带说明  红军长征路线图高清  长征路线图简图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