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尽管研究性学习已列入国家中学新课程改革计划,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面对创新人才培养这个命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与实施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合作之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以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及时的或综合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以综合运用个体或小组的思想价值、科学知识、经验技能等探索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获得问题的解决的教育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兴课程,它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要求和常规方法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其教学环节类同于一般科学研究的程序。当然其内涵有所不同,可用下图来简略概括。
┌──┐ ┌──┐ ┌─────┐ ┌──┐
│选题├─→┤开题├─→┤活动和研究├─→┤结题│
└──┘ └──┘ └─────┘ └──┘
选题 根据课程目标,从科技、社会发展的种种信息,从实际生活及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课题的过程。
开题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订课程研究计划,设计活动方案,交流开题报告,相互研讨活动价值和活动可能性的过程。
活动和研究 查阅资料,调查访问,采样测量,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综合分析,结果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结题 撰写报告,展示成果,交流切磋,总结提高的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研究性学习正是为满足这样的要求而设立。
1.完善教育系统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人才是一种系统工程。因此,首先要考察培养创新人才所要求的教育系统应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以什么样的联系方式结成的系统结构才是完备的。研究性学习强调接触社会、深入实际,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的真实情境中寻找课题进行研究学习。它解决的是相互关联的实际问题,需要多方面知识、技能才能给出恰当解释,提出合理假设,得出正确结论,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新成果,甚至发明创造。
2.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包括对创新的意识、动机、目标冲动和意志品质等,决定对创新的主观投入强度。实践能力包括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及创造,具体的方式与方法运用等实际本领,决定创新的成效和价值水平。研究性学习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学科课程不能替代的功能。
①真实的创新情境
创新精神是高度的精神境界,知识是必要的基础,关键在于创新氛围和过程的亲身、亲历的总结、体验,直至升华和内化。研究性学习课程恰好弥补了学科课程的这个不足。
②广泛的实践机会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有通过具有实在价值的实际训练过程并经过经验总结才能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与方法,才能真正在理论指导下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效果。调查、访问、查阅、测量、实验等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亲身、亲历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个性的充分发挥
研究性学习是以个体或小组为单元的一种研究学习。它充分照顾了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有效地发挥各人的特长,激发各人的潜能,促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单一思维向多元化思维、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发展,展示自己的丰富想象创意,从而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情,学习更多的创新技能,为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复合型人才应具备汲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研究性学习是综合性的实践教育活动,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学习,可能要涉及人类生存必备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和各种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集中表现为:
首先是人性的回归。一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器物,应试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奴隶,而研究性学习充分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参与实践加上自身的研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二是人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合作课题研究,相互尊重,共同探讨,是真正的合作教育;三是人的发展性得到充分的尊重。班级整体教学重共性、轻个性,造成教学资源享受的不平等,人为地阻碍了部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