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生物 [第一章]
第一章 生命世界中的交互作用
焦點 1 太陽輻射能
一、太陽輻射能:(生命世界的能量來源)
1.波長愈短→能量愈高(ex.紫外光、X射線、γ射線)
2.波長愈長→能量愈低(ex.紅外光、無線電波)
3.綠色植物→僅能吸收利用可見光
(1)葉綠素不吸收綠色光
(2)藍光和紅光→對光合作用的效果最佳
二、太陽輻射能對生物的影響:
陽地植物→蒲公英、柳、樟 | 陰地植物→酢醬草、紅豆杉、鐵杉 |
晝行性動物→鳥類、昆蟲、松鼠 | 夜行性動物→蝙蝠、壁虎、家鼠 |
長日照植物→菠菜、甘藍、蘿蔔 | 短日照植物→水稻、聖誕紅、菊花 |
※不受日照長短影響皆會開花→蒲公英、番茄、黃瓜 |
試題範例
1.下列有關自然環境與生物的敘述,何者正確?【85推薦甄試】
(A)就生物生存的重要程度而言,自然環境中的理化因素較重要_ (B)微生物可將動植物的遺體或殘留物分解_ (C)藻類在水中才能進行光合作用_ (D)太陽光除了供植物行光合作用外,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及開花等均沒有影響_
【答案】(B)
焦點 2 生態系中的生物
一、自營生物:(生產者,自行合成有機物)
1.綠色植物、光合細菌: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
2.化學合成細菌:利用化學能(ex.硫細菌、硝化菌、亞硝化菌)
二、異營生物:(養分直接或間接來自生產者)
1.消費者:
(1)初級消費者→草食性(ex.昆蟲、囓齒類)
(2)次級消費者→肉食性(ex.老鼠、蛙、帝雉、狐)
(3)三級消費者→肉食性(ex.帝雉、蛇)
2.清除者:(腐食性,屬於消費者)
(1)禿鷹、蛆→吃動物屍體。
(2)蚯蚓、馬陸→吃植物遺體。
3.分解者:真菌、腐生細菌→促進物質循環
三、生命世界和無生命世界的橋樑=生產者+分解者
四、食性的改變:
1.食性隨季節改變:麻雀(秋冬季吃植物,夏季吃昆蟲)
2.食性隨年齡改變:蝌蚪吃水藻,青蛙吃昆蟲
試題範例
1.下列有關生物在自然生態系中所扮演角色的敘述,何者錯誤?【91學測補考】
(A)土壤中的硝化細菌將銨鹽轉變成硝酸鹽,屬於分解者_ (B)紅樹林的招潮蟹撿食泥土中的碎屑,屬於清除者_ (C)非洲草原的野狗掠食野牛,屬於消費者_ (D)鳥巢蕨附生在樹幹上,屬於生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