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华大学期末试卷 >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 ...
  •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 ...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11-30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陈耿芳_ 审题人:林永山_ 金 中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____ )__

    A.西周____ ____ B.西汉___ _____________ C.唐朝__ _____________ D.北宋_

    2、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____ )

    A.反对郡县制______ B. 反对分封制__ __ C.改革中央官制__ D.建立中央集权制

    3、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____ )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__________ B.“郡县制”与“元首制”_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________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4、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_____ )

    _____________ A.御使大夫、刺史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丞相、参知政事_____________

    C.太尉、军机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 _ D.郡县、行省高考资源网

    5、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否“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也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做法所体现的政策是(___ )

    _____________ A.重农抑商_______ _____________ B.官府垄断贸易________

    _____________ C.打压商人_______ _____________ D.闭关锁国

    6、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它几个的是(___ )

    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

    7、右图中的王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它是明清时期,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建成。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___ )

    A.留下了晋商文化___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____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8、有人说,中国“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里的“战”是指(___ )

    A.鸦片战争______ B.第二次鸦片战争___ C.甲午中日战争____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___ )

     

    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_______ 民报____________ 苏维埃政府分田证明

    ___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__

    B.因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而最终失利

    C.以反封建统治为革命的斗争目标之一__

    D.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革命的重要内容

    10、民国十一年,孙中山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进行了一系列不懈努力,其中不包括(___ )

    _____________ A.实现国共合作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颁布《临时约法》

    _____________ C.发动国民革命运动__ _____________ D.提出“新三民主义”

    11、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___ )

    年_ 代

    1937

    1938

    1941

    1942

    阵亡人数

    125130

    249213

    144951

    87719

    _____________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_____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_____________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_______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1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 “革命”是指(___ )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 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_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进人到一个新水平_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_ ④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并成功运用(___ )

    ___ A.①②④______ B.①③______ C.②③④_______ D.②④

    14、我国对外开放进人新阶段的标志是加入下列哪一组织(____ )

    15、“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_____________ (___ )

    _____________ A.西班牙_____________ B.葡萄牙_____________ C.意大利_____________ D.英国

    16、“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____ )

    _____________ A.英国《权利法案》________ _____________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___

    _____________ C.美国1787年宪法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这是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型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_____ )

    _____________ A.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__________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_____________ C.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________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1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其共同点有(____ )

    _____________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自由、解放 _____________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_____________ C.反对专制,推崇人性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19、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____ )

    _____________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________________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________________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最近一段时间内,许多大国领导人经常在谈论中国,据此回答20——22题)

    20、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____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21、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____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_____ ____ _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_______ ____ _ D.浦东特区的积极开发

    22、世界大国的领袖重视中国,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和世界高度肯定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一事实,这现象实质上反映了(_____ )

    A.中国终于获得了世界领导权___ B.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多极化格局的特征

    C.美国全球政策开始发生重大调整_ D.大国的协调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关键

    23、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_____ )

    A.五极世界格局____ B.巨人主宰的迹象___ C.多极化趋势__ D.经济多样化特征

    24、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_____ )

    _____________ A.经典力学_____________ B.进化论_____________ C.相对论_____________ D.量子论

    25、14~16世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下列作品能体现该特征的是(_____ )

    _____________ ①《神曲》_____________ ②《十日谈》_____________ ③《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 ④《红楼梦》

    _____________ A.①②③_____________ B.①②④_____________ C.②③④_____________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_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其中28题为选做题,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

    26、(20分)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_ 2009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60年前,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江苏省泰县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海军从此诞生。1989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确定1949年4月23日为人民海军成立日。

    材料二_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三 200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了一场气势恢弘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的56个方(梯)队(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和12个空中梯队)依次展现在世人眼前。鲜红的军旗,严整的军容,精锐的装备,展示了我国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领域的历史性跨越。

    (1)在黄海海域,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中国近代海军北洋水师战败,直接导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这次战争史称什么?(2分)其结局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影响?(2分)

     

    (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时,解放战争的基本形势如何?(4分)

     

    (3)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意义。(6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_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           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荚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2)           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4分)

     

     

     

    材料三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4分)

     

     

     

    材料四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2分)请分析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6分)

     

     

    28、(10分)在A、B、C三题中任选一体作答。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4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_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_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约翰·洛克《论政府》(1688年)

    请回答:

    (1)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说明其基本思想(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理论?(1分)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政治主张(2分)

     

     

    (3)结合史实,分析上述思想在当时的影响(3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___________ ——《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材料三_ 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

     

     

    (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4分)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C

    C

    D

    D

    C

    A

    C

    B

    D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C

    C

    A

    D

    A

    C

    B

    C

    B

    D

     

    2、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解析第(1)问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的相关史实分析战争的名称及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的时间分析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及战果;第(3)问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史实从理论、实践等角度加以概括;第(4)问根据中国的巨大变化分不同的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l)甲午中日战争。(2分)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2)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4分)

    (3)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6分)

    (4)这次阅兵是我党执政能力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充分展示,(2分)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的重大举措,(2分)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创美好未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分)

    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问的“变化”可从材料中概括,“原因”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回答;第(2)问“动力”要从工业革命的角度考虑;第(3)问可从英国的政治制度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方面作答;第(4)问需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并结合教材回各

    答案(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分);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1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1分);殖民扩张的加剧(1分)。

    (2)动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4分)

    (3)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4分)

    (4)变化:电力成为新能源,汽车、石油、电力等新兴工业出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垄断组织出现。(每点1分,共2分)影响:电气时代的到来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每点2分,共6分)

    28、A、(1)按人口分配土地。(2分)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答出任何4条给4分)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4分)

     

    B、(1)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限制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2分)

    材料二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君权不是神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和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统治者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启蒙思想中的社会契约论。(1分)洛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2分)

    (3)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果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2分)材料二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1分)

     

    C、(1)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

    (2)典型代表: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4分)(如举其他例子,言之成理也可)

    (3)①采取军事行政措施,加强对边疆及地方的控制,如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三藩之乱等。②派兵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等。③反击外来侵略,维护领土主权。如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④加强对西藏的治理,如册封五世班禅等。(4分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南昌大学电路期末试卷  大学基础会计期末试卷  期末大学语文试卷  南昌大学期末分析试卷  华东理工大学期末试卷  中国政法大学期末试卷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大学高数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