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答案 > 论新历史条件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面临的挑战
  • 论新历史条件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面临的挑战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11-19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论新历史条件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面临的挑战

    来 仪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以下简称“民理民政”)是我国各所民族院校及民族自治地方内各大专院校特有的一门政治理论课程。迄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该课程体系由中国民族概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共三大部分组成。综合了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语言学、宗教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多种学科的有关知识,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其教学目的是:立足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情,对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及责任感,提高他们理解和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的能力并使之具备必要的理论和政策素养。客观说来,该课程的开设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和协调好民族关系的基本施政要求息息相关,是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产物。

    西南民院自建校以来就将“民理民政”列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几十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方式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在日常生活中营造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且,每年的新教师进入民院以后,都必须进行有关的培训以帮助他们具备相应的理论和政策能力。因而,该课程在我院已逐渐具有了系统性、经常性和制度化特点。同时,适应我院多民族学生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实施事实上还同本院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我院的特色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国内大背景和世界经济与科技激烈竞争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的各门政治理论课均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在民族学院开设的“民理民政”首当其冲地面临着:新历史条件下的大学讲坛上是否还应有该课程的一席之地?若仍有一席之地那么是否需要改革?改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当然,课程的设制及课程内容的变化决不应该是随心所欲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及时代的要求。故,笔者对“民理民政”课程有以下几个看法。

    首先是关于该课程的开设问题。

    “民理民政”是一门建立在若干专门学科基础之上的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各门政治理论课一样该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指导性和综合性特点。它对受教育者所起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对思想观念、政治方向、理论素养等人的素质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潜移默化方面。因此,其开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党和国家的政治目标服务的,还不具有纯学术的特点。要体现国家利益,要符合时代、社会、人民的需要。而这些纯理念且抽象的笼统的要求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可具体化在三个方面。

    其一,该课程研究对象之一的民族,仍然是当今世界划分不同的人们共同体的基本类型之一。两千多种形形色色的民族林立世界各大洲。伴随着各个民族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伴随着民族利益与其他各种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也伴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迁徙、流动、分化及融合过程,民族问题不但多种多样而且具有普遍性。尤其是本世纪中叶以来,民族问题的作用和影响足以说明它事实上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动荡不安、政局不稳、经济衰退等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前苏联的解体、波黑冲突、卢旺达和布隆迪的种族大屠杀、魁北克的语言纠纷、阿以争端、甚至科索沃的枪声……均以其激烈的民族冲突形式震惊了整个世界,留给世人太多的教训和启迪。众所周知,当今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发展,各个国家、地区、民族需要沟通、合作、理解。为此,也需要对现实的民族关系进行合理地调整并对民族问题这一社会性问题给以科学而合理地解释,需要探索良好民族关系形成的条件。显然,这一切需要本身就不可争辩地构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开设的国际条件。

    其二,对国内而言:新中国开创了国内各民族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但是民族问题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仍客观存在。而且,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因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及各种社会的、生产的要素的重新组合,在民族之间既有过去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现实生活中,民族之间发展上的差距,民族文化的差异及文化冲突,民族偏见,民族利益集团的特殊要求等等均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而且,我们还要看到:今日的中国正日益走向开放,同整个世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正经历着种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冷战时代泾渭分明的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念的对立和斗争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结束。在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中,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一贯奉行的原则和政治目标并未发生质变。这种国际关系背景对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存在着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之现实。民族主义是建立于民族这一特殊的人们共同体基础上,为谋求本民族利益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和实践运动。它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客观地说,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在调整不平等的民族关系,谋求按本国、本民族实际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推动世界格局多样化发展方面都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民族主义若走向以民族至上并盲目排斥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之极端,则必然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障碍。同理,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民族主义若恶性膨胀,也必将导致民族矛盾。因此,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民族主义常被作为一种最敏感且最有效的政治手段而被作用于多民族国家的内部和外部。这是一种以民族分裂肢解多民族国家的肢体,以民族冲突的形式扰乱其国家的稳定和正常秩序,进而使其在内耗中削弱其广袤的地缘政治优势,走向自我衰弱的策略。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观察近年来构成为世界热点问题的民族问题不难发现这一事实。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中国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显然,在当今中国,若立足于中国的多民族构成,民族分布,历史传统等国情基础之上,结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事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国家的统一及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原则问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单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狭小范围。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民族理论政策培训心得  民族理论政策与自治法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  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论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