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本科部分)候选人推荐表
候_ 选_ _ 人 |
| ____ 吴先球______________ |
主_ 讲_ 课_ 程 |
| __ 微波技术与天线________________ |
学校名称(盖章) |
| _ _ 华南师范大学_________________ |
工_ 作_ 部_ 门 |
|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 |
填_ 表_ 时_ 间 |
|
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
广东省教育厅 制
填_ 表_ 说_ 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 申请人填写的内容,所在学校负责审核。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3. 教学论文及著作一栏中,所填论文或著作须已在正式刊物上刊出或正式出版,截止时间是2009年2月28日。
4. 教学手段是指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应用情况是指是否经常使用及熟练程度。
5.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候选人基本情况
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______________ 院(系):_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姓___ 名 | 吴先球 | 出生年月 | 1968.6 | 性 别 | 男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___ 族 | 汉 | ||||||||
最后学历(学位) | 博士 | 授予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 | 授予时间 | 1996.6 | ||||||
参加工作时间 | 1996.7 | 高校教龄 | 13 |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 授 | 行政职务 | 国家级示范中心副主任 物理学系系主任 | ||||||||
固定电话 | 020-39310066 | 移动电话 | 13609308800 | ||||||||
传___ 真 | 020-39310882 | 电子信箱 | xqwu@scnu.edu.cn | ||||||||
联系地址、邮编 | 广州大学城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510006 | ||||||||||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 2 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名称:依托现代高新技术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排名第5)。 2 2009年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2009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主编。 2 2001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名称: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诊断技术及PECVD制备薄膜材料的应用(排名第4), 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 2 2008年主持研制的基于DDS的他激式连续波核磁共振实验装置, 获教育部第五届教学仪器评比二等奖。 2 2003年11月指导本科生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作品名称:带网络接口的数字储存示波器。 2 2009年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名称:高等学校远程物理实验室建设与应用(排名第1),并推荐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正在评审中。 2 获2005年度、2008年度学校教学工作优秀奖。 2 主持二门校精品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和《近代物理实验》;主持学校首批教学团队“近代物理实验教学”。 2 获2006~2008年度学院分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获2002~2003年度、2006年度学院分党委优秀党员称号。 2 2008年指导本科生参加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获二等奖,2008年指导本科生参加校挑战杯比赛获特等奖。 | ||||||||||
学生评价情况 | 学生课堂评估分数高,处于全学院的前列。2005年《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学生评估为93.9分。 2008年下学期上的《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学生评估为93分,学生在期中的评价为:“该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内容启发性很大,具有较大的指引性,师德好,严格要求学生,教学定位得当,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层次分明,方法恰当,效率较高,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且在课堂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与学生沟通良好,注重答疑,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耐心。” | ||||||||||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 |||||||||||
起止时间 | 学习/工作单位 |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 |||||||||
1986.9~1993.6 | 华南师范大学 | 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本科生 学科教学论专业硕士生 | |||||||||
1993.9~1996.6 | 华东师范大学 | 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生 | |||||||||
1996.7 ~现在 |
华南师范大学 | 从事物理学和电子专业的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3年11月评聘为教授 | |||||||||
2007.1~ 现在 | 华南师范大学 | 国家级物理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 | |||||||||
2006.10~ 2007.4 | 香港教育学院 | 香港裘槎基金,访问学者 | |||||||||
1999 ~2008 | 华南师范大学 | 省高校第一、二、三期“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 |||||||||
2007~ 现在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
二、候选人教学工作情况
1. 主讲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 起止时间 | 本人讲授学时 | 授课班级名称 | 总人数 | ||
微波技术与天线 (含实验) | 2001~2006 | 288 | 电子本科(97,98,99,01级) | 220 | ||
近代物理实验 | 2000~2008 | 600 | 97~00级物理本科 98~05级函授本科 | 850 | ||
模拟电子线路 | 2008.9~2009.1 | 64 | 07级电子本科 | 56 | ||
普通物理实验 | 2004 | 64 | 03级本科物理 | 54 | ||
现代物理技术选题实验 | 2001, 2004 | 64 | 01级物理本科 97级物理本科 | 64 | ||
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情况 |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
微波技术与天线 | 王新稳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4 | |||
Microwave Engineering, Third Edition | David M. Pozar | JOHN WILEY & SONS, INC | 2006 | |||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 林木欣 | 科学出版社 | 1999 | |||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第五版) | 康华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 | |||
教学内容更新或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 1) 在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中,为了充分体现和保障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新增了6个反映近代物理科技前沿、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验,删除了近年来普遍极少开设的实验。 2) 在所负责的二门校精品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基本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问题分析和知识运用融合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 3) 利用在香港教育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等机会吸收国(境)外的教学经验,收集有关内容资料并进行借鉴,指导学生了解有关科研新信息和新动态。 4) 注重将教学团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的课堂教学或者实验内容。例如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引入课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微波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5) 持续吸收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建设需要有大量的的人力资源投入。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获得校级科研立项、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毕业论文等形式,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加入到课程研究与实践中。一方面学生得到了提高和锻炼,例如指导本科学生吴锦铭的作品“带网络接口的数字存储示波器”,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另一方面,学生的参与也为课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例如“微波基本测量仿真实验”等多个仿真实验项目、实验课网上预约系统等都是学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作品再改造而成的。 | |||||
教学手段开发、应用情况 | 1) 研制用于网上微波实验教学的仿真实验软件:微波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实验,微波定向耦合器特性测量实验等,在2005年的国家级示范中心的现场评估中的演示,受到教育部专家的好评。 2) 主持构建了网络环境下远程实验教学平台,开拓了实验教学的新思路。远程实验让学生可以在远离实验室的地方,通过互联网进行真实的实验过程。在2005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远程实验室作为专家组的重要考察和演示点成功演示,很好地支撑了我校本科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特色,得到专家组和学校领导的好评。 3) 应用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针对微波技术课程理论推导复杂、公式图表繁多的特点,制作基于POWERPIONT的上课课件用于整个教学过程,突出重点和难点,经多次使用和修改,受到学生的肯定。 4) 建立的实验课网上选课系统,让学生能够在异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取实验项目,这也为拓展开放范围创造了条件。 |
2. 同时承担的其他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 起止时间 | 本人讲授学时 | 授课班级名称 | 总人数 |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 2000.9~2008.1 | 400 | 研究生 | 80 |
网络技术与编程 | 2004.3-2008.6 | 240 | 研究生 | 100 |
3. 其他教学环节
(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 1)本人长期指导本科生科技制作、毕业论文、学生科研项目。 2 2008年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___________ (编号:081057408)。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获校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学生作为第1完成人获得著作权1项并发表论文。 2 2003年11月指导本科生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作品名称:带网络接口的数字储存示波器 2 2008年指导本科生参加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获二等奖 2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5届,35人,其中7人获得校优毕业论文;指导本科生校级科研项目5项 2)从2000年开始指导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2004年开始指导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生已毕业13人,在读9人。已有一批学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者核心期刊以论文等形式发表。 3)近年来接受来自佳木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肇庆师院、嘉应大学等兄弟院校的老师访学或进修课程,以及接受广东省高中物理骨干教师的实验培训,共计50多人。 |
4.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经费(万元) | 主持/参加 | 起止日期 |
网络环境下远程实验教学技术研究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 1.0 (学校配套) | 主持 | 2004~2006 |
物理学名牌专业建设 | 广东省教育厅 | 30.0 | 主持(第2) | 2007~2008 |
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 | 广东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 1.0 (学校配套) | 主持 | 2006~2008 |
网络环境下远程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 1.0 | 主持 | 2002~2004 |
网络环境下远程实验示范案例开发 | 华南师范大学 | 2.0 | 主持 | 2005~2006 |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 | 华南师范大学 | 5.0 | 主持 | 2008~2012 |
开源软件在实验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 | 0.3 | 主持 | 2008~2009 |
网络环境下远程实验技术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 | 0.6 | 主持 | 2006~2007 |
《微波技术与天线》精品课程建设 | 华南师范大学 | 0.3 | 主持 | 2005~2006 |
近代物理实验省优课程建设 | 华南师范大学 | 2.0 | 主持 | 2001~2004 |
5. 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
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 时间 |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第二版)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吴先球、熊予莹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09.3 |
网络环境下远程实验的技术研究 | 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5卷 | 2008 |
基于Origin的光学实验计算机仿真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27卷 | 2007 |
远程控制实验系统中的视频系统 | 物理实验,第27卷 | 2007 |
LabVIEW环境下基于声卡的虚拟示波器软件设计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第24卷 | 2007 |
透视数字信号平均远程控制实验教学 | 高等理科教育,第2期 | 2007 |
LabVIEW环境下电磁学远程实验教学系统的实现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26卷 | 2006 |
基于声卡的虚拟数字存储示波器及其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 | 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2卷 | 2005 |
远程实验中RLC电路参数的计算机控制 | 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2卷 | 2005 |
6. 教学获奖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限填省部级以上以及相当的奖励,并附奖励证书复印件,注明本人排名及时间、推广应用范围。) 1)教学成果奖 2 2005年“依托现代高新技术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获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5。 2 2009年“高等学校远程物理实验室建设与应用”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并推荐参加第六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评审,正在评审中。 2)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2 “网络环境下远程实验技术研究”论文07年在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实验教学论坛中获得优秀论文奖,排名第1。 2 2007年11月被邀请在全国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作大会特邀报告,题目为:构建“一体两翼”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 2 2006年8月在第十届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学术交流会作大会特邀报告,题目为:远程实验技术及其教学应用。 2 在近年来,哥德堡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50多所国内外高校同行到课程所依托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来访、参观和交流,在全国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3)自制教学仪器获奖和推广应用 2 基于DDS的他激式连续波核磁共振实验装置于2008年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学仪器二等奖,排名第1。 2 数字信号平均远程实验被东南大学主持的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项目“高等学校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作为教学案例采用。 2 数字信号平均远程实验、RLC特性测量远程实验装置被推广到大连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兄弟单位使用,反馈效果好。
|
7.候选人近期教学改革设想
继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 以科研和信息技术应用带动《微波技术与天线》等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近期的主要设想为: 1) 积极鼓励和尽力支持青年教师投入教学改革中,完善教学团队 2) 组织申报《微波技术与天线》、《近代物理实验》省级精品课程。 3) 完成校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的编写和出版发行工作 4) 申报《微波技术与天线》网络课程,编写近代物理实验创新性实验教材。 5) 依托国家级物理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完善本科生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 6) 筹备及建立物理学专业课程群及教学资源库。 |
8. 候选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
本人作为校精品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和《近代物理实验》负责人,在自我提高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需要,近年来,注重指导和带动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作为物理系主任以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每年参与年轻教师的听课和评课。 近年来,作为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何勤玉老师的指导老师,并重点培养了李军、刘朝辉、唐小煜三位年轻老师,开展了“传、帮、带”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科研水平。例如指导本科毕业不久的李军老师进行物理系统模拟和仿真的实验教学,现在他已经是该实验室的专职教师,指导具有初级职称的刘朝辉、唐小煜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吸收他们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实验技术研究”等项目研究,创设条件让他们到全国性学术会议作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作为教育硕士导师,培养了7位年轻的中学教师。近年来接受来自佳木斯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肇庆师院、嘉应大学等兄弟院校的老师访学或进修课程,以及接受广东省高中物理骨干教师的实验培训几十人,他们大部分都是年轻的骨干教师。 |
三、候选人科研工作情况
科
研
简
况 | 1993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毕业回华南师范大学任教。2003年11月被评聘为教授,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一、第二期、第三期校级培养对象。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从事了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结果,合作获得200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项,在国际期刊、国内期刊上共发表论文60多篇。 现为国家级物理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广东省高教厅现代物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物理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是网上期刊Asia-Pacific Forum on Sci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的编审委员,SCI期刊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的审稿人。 | |||||
汇
总 | 出版专著(译著等)_____ 部。 | |||||
获奖成果共___ 1___ 项;其中:国家级______ 项,省部级__ 1__ 项。 | ||||||
目前承担项目共_ 3__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_ 1__ 项,省部级项目_ 2___ 项。 | ||||||
近三年(2006-2008年)支配科研经费共___ 9___ 万元,年均____ 3__ 万元 | ||||||
最 有 代 表 性 的 成 果 | 序号 |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 _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 署名 次序 | ||
1 |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诊断技术及PECVD制备薄膜材料的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0年 | 4 | |||
2 | 一种紧凑型感应耦合低温等离子体干法刻蚀系统 | 中国发明专利,NO. 02115200.4. | 2 | |||
3 | 增强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薄膜装置及方法, | 中国发明专利,NO.03126525.1 | 2 | |||
目 前 承 担 的 主 要 项 目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科研 经费 | 本人承担工作 |
1 | 核电四极矩共振方法检测爆炸物的实用化技术研究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8 | 6万 | 主持 | |
2 | 蓝光发光薄膜材料的低温等离子体沉积制备及应用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3~2005 | 6万 | 主持 | |
3 | 蓝光功能薄膜材料的低温等离子体制备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7 | 20万 | 排第2 主要参加者 |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清单(限填不超过10篇) | ||||
序号 | 论 文 名 称 | 作者(*) | 发表日期 |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 |
1 | Computer-Control System for Plasma Ion Energy Auto-Analyzer | WU Xian-qiu (1) | 2003 |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被SCI收录,NO:12583589 |
2 | 等离子体离子能量自动分析器的研制和应用
|
吴先球 (1) | 2003 | 电子学报 被EI收录,NO:EIP03237499602 |
3 | An experience of teaching for learning by observation: Remote-controlled experiments on electrical circuits. | Xian Qiu Wu (3) | 2009 | Computers & Education 被SCI收录 |
4 | 基于声卡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 吴先球 (2) 通信作者 | 2007 |
微计算机信息 |
5 | LabVIEW环境下基于声卡的虚拟示波器软件设计 | 吴先球 (2) 通信作者 | 2007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6 |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R Plasma Density in ECR-PECVD Reaction Chamber | WU Xian-qiu (3) | 2006 |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被SCI收录 |
7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声速直接测量; | 吴先球 (2) 通信作者 | 2005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8 | 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Chamber. | WU Xian-qiu (3) | 2004 |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被SCI收录 |
9 | ECR-PECVD制备氮化硅薄膜的键态结构 | 吴先球 (1) | 2003 |
功能材料 |
10 | Application of the LabVNC Open-Source Software in Online Remote-controlled Experiments | WU Xian-qiu (1) | 2007 | 11th GCCCE(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
注:(*)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候选人署名次序。
本人签字___ __________ 2009年 4 月 28 日
四、推荐、评审意见
申报学校 教务处对 候选人课 堂教学效 果的评价 意见 | 吴先球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来坚持在本科生培养第一线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师德高尚。 吴先球教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自制课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量大,条理性强,能及时将国内外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讨论重点难点,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语言生动幽默,课堂气氛活跃。他担任的课程,学生课堂评估分数高,处于全学院的前列。 吴先球教授获得了2005年度、2008年度校级教学工作优秀奖。他的优秀课堂教学效果和师德风范受到师生一致的赞扬和好评,在校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特推荐其为省教学名师候选人。 (公章)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 2009年 5月 4 日 |
申报学校 意见 | (公章) 校长(签字)__________ 2009年5 月4 日 |
省评审专家委员会意见 | (公章) 主任委员(签字)__________ 2009年__ 月__ 日 |
省教育厅意见 | (公章)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 2009年__ 月__ 日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