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7-01-0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huangyongjun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一文,就"人生的境界"和"哲学的任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是什么》一文,就人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问题做了十分深入的探讨,鼓舞人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投身到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赞美了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对他不与当时的统治者合作的态度和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孔孟》一文,以一个新的视角,主要就孔孟之间的不同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而翔实的阐述,显示出理论研究的精细.
    2.思想有深度,理论有高度,是这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这些文章内容都是作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经过潜心研究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见解.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和人生境界都是十分有益的.
    3.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易于被读者了解,也是这四篇文章的共同点.《人生的境界》一文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语言简明,通俗易懂,使读者对哲学的任务一目了然;《人是什么》一文旁征博引,并且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我们对人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获得了具体而深入的了解;《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比喻生动,事例典型,分析透彻,使读者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深刻的了解;《孔孟》一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使我们对孔孟的不同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4.论证方法多种多样,使这几篇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例证论证,引证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熟练运用,不但使文章的观点得到了充分而详细的论证,而且也使文章显得手法多样,灵活而生动,使读者在跟随作者登堂人室享受喻理愉悦,提升思想境界的同时,也欣赏到了论说文写法的艺术美.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哲学理论水平,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进步而奋斗.
    2.培养学生阅读论说文的能力和写作水平.在理清思想结构的基础上,能迅速筛选信息,把握中心句和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作者的观点要敢于和善于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4.体味语言的言外意弦外音,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哲学论文.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了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的派别.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批判唯心主义世界观放在突出的地位.要密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伪科学进行分析和批判,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著名学者,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说:"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中国的哲学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核心以及由这种生存方式和文化核心所转化的自觉生存智慧和价值观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理性原则的指导下从事德行实践,通过道德主体的自觉操持,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要力求做一个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做一个应该成为人的人.
    在《人是什么》一文中,作者提到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以及物理学家的哲学主张,他们都有很高的精神境界.东,西方哲学家的一致见解是:生无所息.这正是《周易》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就应当以这种精神作为我们一生中的座右铭,紧紧把握住现在,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奋力拼搏.
    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作者对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美.无论是政治上还是人生态度上,庄子都主张自然无为.他的这种哲学思想当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人人都采取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科学将无从发展,社会将无从进步.
    哲学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都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精神财富,在学习中要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汲取前辈哲学家精神营养的同时,对他们的哲学观点作出科学的批判.
    阅读中要善于质疑思辨.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在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疑问也就有了;如果实在无疑,不妨"于无疑处有疑".阅读过程是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王安石说,"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样阅读,必然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甚至有所创造.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初中音乐欣赏课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劳技课教案  初中班会课教案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  初中德育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