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与断句
天津一中_ 语文学科_ 学科刘薇
背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阅读中唯一需要文字表述的部分,也是学生的难点。两次月考均反映出在翻译环节的不规范和随意性。另外,翻译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结果,但思维上的认识误区各不相同,而这个过程往往是我们忽略的,也是单纯讲解难以解决的。在此背景下,希望在课堂上还原学生的思考过程,更多的让学生表达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予以点拨和规范,总结出可行的方法。
反思:
1、作为文言文阅读总结和拓展课,本专题力求在经过了一系列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出习惯性的思维误区,从而形成对文言的整体把握、准确理解和翻译。这一点上,课堂环节的设置合理,充分让学生活动,暴露问题,互相探究,从而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2、学案和讲义是年级统一的,准备之初更多的体现知识性和方法指导,但是在备课中发现原有的安排顺序有些不太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有些题目和方法的针对性比较单一,在整体上可以重新安排。在两个班的授课中采用了不同的顺序,果然发现推进效果不同,第一次的尝试更加顺畅。这也启发我,备课中“关注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特点”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反复推敲,哪怕是完全相同的内容,换一种顺序,改变一下节奏,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3、选材要兼顾典型性和难度系数,以便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拥有成功感。这点上感觉本次讲义虽然典型但稍嫌简单。课堂都在师生掌握中而少了些火花。
4、文言是个综合的体现,在本专题中发现学生在其他基础环节还存在着相当问题。这提醒我专题教学要温故而知新,兼顾之前专题的落实强化。
《秋天》阅读分析
天津一中_ 语文学科_ 张愉
《秋天》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出自何其芳之笔。鉴于七年级学生尚未脱离孩童的天真与活泼,我希望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多说、多思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具有的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课后我有如下体会:
1、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在多媒体手段中加入了声音、图片、文字帮助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直观且深有感触的解读。
2、以朗读贯穿始终体味语文味。以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体学生齐读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只要有意识的想参与学习中来都能在朗读的环节中大展身手。
3、尚缺乏多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课上无法让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仿写,只能从日常的循环日记积累中找寻“秋天的影子”了。
课题:辨析病句
二十中学
学科:语文
教师:鲁琦
教学反思
“辨析病句”是高考第一大题——基础知识部分的第四小题,是每年必考
的题型,但是同时也是学生的难点,得分率比较低。
本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按照“划分句子主干”的方式来重新明确病句类型。
采用先给例句, 让学生分析以后,由他们说出此类病句类型的授课方式。我的
主导思想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更
能加深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课程进行中,学生开始的反映稍微有点紧张,
没有太放开;后来逐渐进入了状态,而且还能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我认为
这在高三学生中实属不易。这也说明学生真正的进入到了“病句”之中,积极
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学生的答案中,我还发现了个别的事先我没考虑到的
小问题,真可谓教学相长!
我觉得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讲完之后,学生练习的时间不
够充分,以后的课堂设计注意这个问题。
课题:诗歌鉴赏复习总结
二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