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培训文本
________________ 做一名用心的语文教师
_________ 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 郑逸农
__
现在教育界对成功的教师的归因分析已经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和定论,认为一个教师最后能走向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勤奋,二是悟性。这两个缺一不可。
我在给基层的教师做讲座时,喜欢用另一个词来说,这个词是“用心”。一是我认为“用心”这个词很感性,和我们各位教师的心理距离很近;二是这个词我们更容易付诸实践。
我觉得,一名教师是不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县、一个市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乃至特级教师,关键看他(她)是不是用心。用心了,刻苦就跟着来了,悟性可能也跟着冒出来了,即使在别人看来这个人悟性本来很差。
所以我今天的讲座主题就是:做一名用心的教师。
我按照教师工作的基本程序来讲。
一.用心备课
用心备课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用心研读教材,直到完全掌握。
完全掌握的标准是:作为非知识点,比如语文中的课文,必须在盖上书本、脱离教材时,了然于心,即能用自己的话,三言两语概括出要点来。作为知识点,必须烂熟于心。对语文来说,知识点比较集中的是文言文字词的含义,我在备课时不放过文中的任何一个字词的意思,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把它全部掌握起来。而作为背诵记忆的内容,教师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自己先背下来。
第二步:用心构思教学设计。
一是用心构思教学内容,二是用心构思教学方法,三是用心构思教学程序。即构思“教什么”和“怎么教”。在设计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在设计前就看教参,也不能先看他人的教案集。
第三步:用心阅读教参和他人的教案。
目的是吸取有益的成分,借鉴成功做法。但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我曾经把教参订下去,学生每人一本。给教师压力,给学生方便。
第四步:用心写下完整的教案。
形成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框架后,再静下来写成文字,写出详细的教案。(而不是简案。我自己一直写详案。)
以前教师写教案都是用手写,现在应该提倡用键盘写进电脑,在电脑里打字、写教案。每个学期结束时,前面编上目录,就是完整的一册电子教案了。(当然要注意随时备份保存。)更重要的是:教完后就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直接在上面修改完善;下一轮教学时又可在原教案的基础上调整,这样两三届教下来,教案就变得精致而且科学了,每一课的教案都可以作为小论文拿到外面去发表了,题目就是:我是这样教某某课文的。
二.用心上课
第一,上课前十分钟,要让自己静下来,浏览一下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让自己在知识上和心理上都进入教学状态。
徐承楠曾介绍过他教物理的例子:没当校长前,每次上课前总要空出20分钟,让自己先静一静,知识上和心理上都进入教学的状态;可当了校长后,上课前总是有人来找,自己无法进入“预热”的状态,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进入教室后,要有意识地展示教师气质。具体为:让自己仪态大方,目光面对全体学生,说话响亮亲切。
第三,有意识地体现教师技能。主要为:让自己讲解一口清(而不是越说越绕),板书一笔清(而不是边擦边写,像草稿纸)。
第四,有意识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
在学生学习前,教师是一个主动的说明者;
在学生学习时,教师是一个有效的组织者;
在学生学习后,教师是一个及时的促进者。
这样,教师就能把自己融入与学生共同成长、一起进步的课堂中。
三.用心反思,用心调整,用心记录
(一)反思
反思的核心,是有没有“学生意识”,其次才是知识性、技术性的问题。就是说,首先是观念,其次才是操作。
关于“学生意识”,需要反思的是:
第一,自己设计的教案是否有学生意识,是否是为学生的学而准备的(而不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的),是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而准备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学生意识”的文章,批评一些教师备课时缺少学生意识,说:
教师(备课时)想的可能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想着学生面对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是什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备课要充分,但这种充分,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而准备的。有位专家说:“教师为教而准备,即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准备将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因而尽可能想把课堂情境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周军,《教学策略》第27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学生意识,是否是“先生后师”的,是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先生后师”,是指教师在任何教学环节,都要让学生先动起来、学起来,或动脑学,或动口学,或动笔学,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教,以自己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提升学生的学,而不要在学生还没学起来、动起来之前就走在学生的前面做现成的灌输,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即使是下课前的小结,也不要现成讲给他们听,代替他们总结,而要让每个人自己总结:今天这节课我学习了什么什么,我有什么什么感想,等等。然后教师再说说自己的总结。总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走向成长,而不是代替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