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07年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通知
为了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增进青年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后继的力学创新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将于2007年5月20共同主办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本次竞赛由《力学与实践》编委会承办,中国力学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协办.
本次竞赛领导小组组长:崔尔杰;成员:洪嘉振 李家春 叶志明 周如苹.
组织委员会负责人:蒋持平 隋允康;成员:梅凤翔 高云峰 王 琪 黄克服 朱本华 马 平 吴文龙
秘书处设在《力学与实践》编辑部.
现就竞赛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1) 参赛对象: 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77年6月1日以后出生)的在校大学本科,专科,及研究生.
(2) 竞赛科目和方式: 竞赛科目分为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门,考试范围请见"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参考)".竞赛包括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步骤,初赛和复赛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个人决赛采取口试方式,团体决赛采取实验测试的方式.
(3) 报名办法:2007年1月1日前通过所在学校(研究所)或个人直接向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力学学会报名.各地力学学会联系人名单附后.
报名者需填写报名表(表格附后,可自行复制).报名费60元/人, 报名后未参加竞赛者恕不退还报名费.报名时请在信封上注明"力学竞赛"字样.
(4) 竞赛时间和地点: 竞赛将于2007年5月20日(星期日)上午8:30-12:00举行,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武汉,成都,重庆,太原,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石家庄,郑州,济南,南京,长沙,南昌,福州,昆明,合肥,杭州,南宁,贵阳,海口,拉萨,香港,澳门等地设立竞赛考场, 参赛者可就近参加,所需费用由所在单位或个人自行解决. 竞赛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5) 奖励办法:各省初赛,阅卷,评选出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为各省考试人数的1%,2%和3%).获得省级一等奖和全国初赛名列前茅者再赴北京复赛和决赛.根据初赛,复赛和决赛成绩之和,评出全国一等奖6名,二等奖不超过考试人数的0.3%,三等奖为考试人数的0.7%;对参赛单位设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由参赛单位的初赛前5名参赛个人的初赛,复赛得分和决赛实验成绩之和决定名次).获奖者名单将在《力学与实践》杂志上公布,由中国力学学会授予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有关竞赛的消息和竞赛试题,答案将在《力学与实践》杂志上陆续刊出.
以往各届竞赛试题及答案, 已在中国力学学会网站上公布, 敬请关注.
《力学与实践》编辑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力学学会联系人如下:
《力学与实践》编辑部 陈杰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 100080
北京市力学学会 鹿振友 北京林业大学林工学院 100083
江苏省力学学会 邬 萱 南京西康路1号江苏省力学学会办公室 210098
陕西省力学学会 杨智春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118信箱 710072
广东省力学学会 詹杰民 广州市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510275
福建省力学学会 林 桐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350002
浙江省力学学会 陈惠玲 杭州市玉泉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310027
广西力学学会 韦读修 南宁市广西大学1662信箱 530004
安徽省力学学会 胡时胜 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230026
湖北省力学学会 李 誉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系 430074
重庆市力学学会 常 虹 重庆大学(A区)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400044
黑龙江省力学学会 姜 辛 哈尔滨工业大学740信箱 150001
内蒙古力学学会 朱 虹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010062
河南省力学学会 孙利民 郑州市文化路97号郑州大学工程力学系 450002
江西省力学学会 龚良贵 江西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 330029
上海市力学学会 叶其琪 上海南昌路47号3107室 200020
甘肃省力学学会 武生智 兰州大学力学系 73000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