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4.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81
理论学时:81___________________ 面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大纲执笔人:赵法起_____________ 大纲审定人:李有安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供配电工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必修课,它以专业基础课为基础,是一门与实际工程应用联系紧密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有清晰、完整、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了解其控制方式,能在工程分析、设计、施工安装等方面的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 :⑴了解电气设备的用途、分类、结构原理、工作特点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布置;⑵了解掌握电气设备的操作和选择原则及方法;⑶具有进行电气设备运行、巡检、维护的能力;⑷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供配电工程设计及供配电工程基本的施工安装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电路原理、电机原理及拖动基础、电子技术等。在这些课程中应该注意讲授: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变压器结构与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与原理。
后续课程:电气照明、电气工程施工,电气安装工程预算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学生掌握供配电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重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授课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及国家相关电气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注意本学科的发展,及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课程设计等。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为解决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授课任务,必须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在增加信息量的前提下也能保证教学质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供配电工程内容较多且繁,教学中力求把每章节的内容在结构上联系起来,系统起来。课堂上增加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讲课6学时)
§1-1 建筑供配电系统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电能用户;建筑供配电系统的组成;现代建筑用电的特点。
§1-2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电网(线路)的额定电压、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电压、电压高低的划分;建筑供配电系统配电电压的选择:各种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高压配电电压的选择、低压配电电压的选择。
§1-3 供电质量
供电可靠性:负荷分级、各级用电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电压:电压偏差与电压调整、电压波动及其抑制;频率;波形:电网谐波的有关概念、电网谐波的抑制。
§1-4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概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1-5 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内容、程序与要求
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内容:输电线路设计、变配电所设计、电气照明设计、电力设计、防雷与接地设计、电气信号与自动控制设计;建筑供配电设计的程序与要求: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学习要求:了解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主要内容;了解我国电力工业概况,以及发电厂、变电所类型,电能质量指标,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本章重点:电能质量指标,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本章难点: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建议: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和实例进行讲授,通过典型工程实例说明一般概念。
思考题:1、电能质量指标。
_______ 2、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第二章 高低压电气设备(讲课10学时)
§2-1 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分类
§2-2 电弧
概述;电弧的产生:产生电弧的原因、游离及游离方式;电弧的熄灭:去游离、电弧熄灭的条件;电气设备中常用的灭弧方法。
§2-3 高低压熔断器
概述;高压熔断器:RN1、RN2型户内高压管式熔断器、RW4型户外高压跌开式熔断器;低压熔断器:RT0型有填料封闭管式熔断器、RM10型无填料封闭管式熔断器。
§2-4 高低压开关设备
概述;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断路器;低压开关设备:低压刀开关、刀熔开关和负荷开关、低压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