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d二级教程 > 学科门类(二级类):轻工纺织食品类
  • 学科门类(二级类):轻工纺织食品类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03-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微软用户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学科门类(二级类):轻工纺织食品类
    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
    团队名称:
    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徐卫林
    所在院校:
    武汉科技学院
    推荐部门:
    湖北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〇一〇年一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即将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教育部于2010年2月23日公示完毕),是原纺织工业部所属的8所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艺),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纺织服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学校.
    武汉科技学院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依托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纺织印染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纺织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为建设重点,以国家精品课程《纺织材料学》为建设平台,按照"服务纺织产业,瞄准科技前沿,集聚优秀人才,打造优秀团队"的建设思路,以培养适应纺织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统一培养规格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形成本科教学的优势与特色,加强工程实践训练,为适应纺织产业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武汉科技学院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于2009年获得湖北省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根本,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纽带,以科研课题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使师资队伍和课程群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不断改善与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与教学相互支撑的弘扬科学精神,注重传承创新,质量意识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学质量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一)师资队伍
    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由以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徐卫林教授为带头人的16人组成,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9人,10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成员先后获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纺织之光"教学名师奖,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美国纤维科学杰出成就奖等荣誉.
    团队成员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建立了团队合作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成员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教学研究与科研中.教学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知识和学缘结构合理,团队建设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态势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职称结构:教授9人(占56%),副教授5人(占32%),讲师2人(占12%),高级职称比例达到88%.
    学历结构:博士8人(占50%),硕士6人(占38%),学士2人(占12%),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80%.
    年龄结构:50~59岁有2人(占12%),40~49岁有11人(占69%),30~39岁有3人(占19%),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8%.
    学缘结构:东华大学5人,天津工业大学3人,西安工程大学2人,华中科技大学2人,北京理工大学1人,重庆大学1人,武汉理工大学1人,武汉科技学院1人.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
    教学团队为适应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纺织相关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重点探索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图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先导,以工程实验条件改善为支撑,以全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保证,以创新实践园区为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自主性",通过阶段划分,能力培养侧重,课程关联,设置关键环节点的方式,把工程教育思想贯穿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与企业共同探讨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实习与实训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使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成为特色鲜明的"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图1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其核心是以"一点两翼"为培养框架即以专业基础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两翼,强调在适应企业现实需求的同时,注重提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重视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着眼其发展,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三事能力",即做事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共事能力:交流沟通与组织协调的能力,管理项目的能力;谋事能力:发现知识的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三种精神",即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从而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二级减速器cad图纸  cad教程视频  cad教程  cad2010视频教程  cad2007视频教程  cad教程视频全套  cad入门教程下载  2004cad教程  cad2004制图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