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技术经纪的若干问题思考
_ 上海市技术经纪人事务所__ 蔡春华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的技术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渠道,技术经纪也随之应运而生,且逐渐渗透到科技决策、研究开发、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直至形成生产能力的整个过程。因而技术市场中最典型的科技中介是技术经纪(或者称技术中介),即: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在技术商品的需方(买方)和供方(卖方)之间起沟通、联系、促进交易作用的个人、组织及其服务活动。在国外技术市场上,很早就出现了“技术转移代为”,即从事技术经纪的人和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起到重要作用,得到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和供需方的欢迎。
一、国外技术经纪运行模式和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的技术经纪服务体系,都包括公营和民营两部分,公营部分主要是指由政府推动、支持的机构,民营部分指主要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由私人投资建设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发达国家,技术经纪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国家对技术经纪机构有着十分完善的法律和法规体系,特别是对技术经纪机构营利和非营利的界定十分严格,而根据技术经纪机构性质的不同,享受的相应政策也大不一样。
2、技术经纪本身并非盈利丰厚的行业,技术经纪活动耗时长,因而成本高,且通常要到2至5年后才开始获利。技术经纪获利性小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因此,单纯的技术经纪机构很少,而以兼营性机构居多,技术经纪只是其众多服务项目中的一种。
3、机构规模一般不大,但对经营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具有技术、营销、法律专长和良好的企业关系的人组成的团队才能胜任,大都具有理、工、商、法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专长,有博士学位者则相当多,而且大都曾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
4、政府积极促进技术经纪机构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将技术转让纳入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中,围绕技术转移与商业化,制定相应的法规,为技术经纪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政府将提高技术经纪机构的服务能力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并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建立起各类技术经纪的组织网络,从整体上提高中介服务的能力;政府直接资助建立国家技术经纪机构;给予非营利技术经纪机构政策优惠。政府对技术经纪机构的支持还体现在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二、我国技术经纪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技术经纪机构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国家“放开、搞活、扶植、引导”方针指导下,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的技术交易活动在全国迅速发展。《合同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主体的一系列技术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技术市场建立起正常秩序。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易活动相当活跃,遍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推进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据2002年不完全统计,我国技术经纪机构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数千家,发展至今已有5万多家,从业人员已有110多万人,其中科技人员约占60%以上。个体、民办、官办的技术经纪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活跃在技术市场上,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着较大作用。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执业技术经纪队伍,从规模到服务功能均有了一定发展。在各个企业的技术开发过程中,还活跃着许多不同类型的技术经纪人,他们来自原来政府技术经济部门的官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负责人以及部分社会名流。他们自身具有比较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广泛的社会关系,在技术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经纪业相比较,国内的技术经纪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1、技术经纪机构较为普遍存在缺少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懂营销又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就某一行业的技术非常熟悉、对市场敏感、对投资判断准确的高级人才,束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据国家科技部统计,我国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鉴定的科研新成果3万项,专利技术发明成果8万多项。但实际上,我国目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6%~8%,专利实施率仅为15%,远低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水平。
2、缺乏畅通的科技资源共享的信息渠道以及为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提供增值服务的技术平台。技术经纪机构往往是依赖其社会关系或非正常渠道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行业性的,经常操作不够规范,可能导致信息可信度较差,最终将影响经纪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声誉。
3、环境建设跟不上技术经纪机构快速发展的要求。首先是缺乏专门的法律。虽然目前许多省市都制定了技术经纪业的管理办法,但缺乏统一的上位法,容易造成法规政策上的混乱。其次是国家税收政策对技术经纪机构的优惠力度不够,覆盖面小。第三是大多数类型的技术经纪机构的法律地位、经济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还未得到明确,在扶持政策方面措施很少。